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16-2017年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独家原创】.doc

    • 资源ID:87903666       资源大小:450.50KB        全文页数:1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6-2017年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独家原创】.doc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一) 第九单元 总复习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推理、交流,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有的学生说比老师高,有的说比老师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学生思考)“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2.教学例1(掌握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教师多媒体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代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一步、一庹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10拃。生2:10拃半。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8拃。我们量的都是这张课桌的长度,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整体感知,认识厘米)。观察尺子,认识刻度。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学生可能回答:还有数字。师: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2.认识1厘米。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学生积极发言。3.认识几厘米。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0到7呢?学生自主学习。4.教学例3(量一量)。(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正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看一看,铅笔长多少厘米。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3.完成教材“练习一”第2题。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补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课题:认识米 第 2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1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生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生2: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引入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裁缝阿姨将一捆捆的布料,通过“量体裁衣”量出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这么长的布料,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教师指出:量布、长绳等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认识米尺。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侧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2.观察刻度。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厘米。)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100个)让学生数并作答。(板书:1米=100厘米)3.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注意:量时刻度0对准绳子的左端。)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4.估算。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得准。教师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三、反馈完善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第3题)(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第4题)(多媒体课件演示:跳绳,小猫,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里打“”,说说理由。3.操作性练习。(1)认识卷尺和皮尺。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教师出示卷尺和皮尺。学生认识卷尺和皮尺。(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5题。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宽。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师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补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课题:认识线段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2.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件播放消防员接到任务的情境。)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引导学生观察说出: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6(认识线段)。(1)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一下子看不出长短。)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学生拉直毛线。)追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教师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2)教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3)认识线段是直的。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拉直,现在呢?(是线段。)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4)找线段。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5)量线段。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教学例7(画线段)。(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学生在作业纸上画。)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学生演示。)教师演示 :从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设疑: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吗?怎么画?引导学生操作:从刻度2开始,画到刻度5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始,画到刻度8的地方。(2)做一做。教材第6页也有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的长的线段,说说怎样才能和它同样长?(先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一样长的线段。)学生练习画,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强调: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端点。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有没有火眼金睛。指名说说哪些是线段。(强调线段的特征,说出原因。)2.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说说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3.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按要求完成:在距离红旗3厘米处画一朵花。5厘米处画一棵树,10厘米处画一个气球。(2) 完成教材“练习一”第6题。 出示图形,先估计,再用尺量。 量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对边相等。) 量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四条边相等。)(3)完成教材“练习一”第7题。 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补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课题:确定长度单位 第 4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2.感受测量长度的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8。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谜。)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指名回答,说想法。引导:方法一:排除法。1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 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2.巩固新知。小明来到白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多媒体出示)。这只小鸟的脚印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流。)指名汇报,说说理由。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3.做一做。(1)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引导:60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米。(2)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长6( ) 黑板长2( )小明的身高124( ) 课桌高90( )三、反馈完善1.判析题。(完成教材“练习一”第8题。)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第9题。)圈出合适的答案。先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3.谁说得对?(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0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第一幅图长5厘米,对吗?(错,没有对准刻度0,不能说是5厘米。)第二幅图长4厘米,对吗?(对,7厘米-3厘米=4厘米。)第三幅图大约5厘米长,对吗?(对,接近5厘米或超过5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说是大约5厘米。)4.量一量。(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1题。)乌龟要爬( )厘米就能吃到小鱼。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提问题,再解答。)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2.通过观察、操作,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学重点:掌握竖式的算理和规范的书写格式。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算理和规范的书写格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单元主题图。)今天可真热闹,光明小学的同学们要去参观博物馆,同学们请看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看图说。生1:每个班由2名老师带队。生2:二(1)班有35人。生3:二(2)班有32人。生4:二(3)班有37人。生5:二(4)班有34人。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引导: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二、探究新知1.尝试列式。要求“一共多少人?”,我们先要知道哪些条件?在小组里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说。学生:二(1)班的学生人数和带队老师的人数。提问:你能找到这些已知条件吗?二(1)班35人,带队老师2人。求一共多少人,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5+2=。)追问:35加2等于多少呢?2.领悟算理,巩固拓展。(1)交流口算方法。你能口算吗?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摆一摆。指名说口算过程,结合摆小棒,边说边摆。学生互相说,教师巡视指导。指名上台演示。教师小结:35有3个十和5个一,摆3捆小棒是30,5根小棒是5,再拿2个一,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7个一,合成3个十和7个一,所以35加2等于37。(2)用计数器拨。十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拨5个珠子来表示35,再把2个珠子拨在个位,合成7个一,合起来就是37。追问:“2”为什么拨在个位上,拨在十位上可以吗?(不可以。它是个位数。)(3)竖式计算。这样的算式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根据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到: 十 个 3 5 + 2 十 个 3 5 + 2 7 十 个 3 5 + 2 3 7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先写“35”,在35的左下方写“+”,再写“2”,再画“”(等号线),最后在等号线下面写出得数。追问:“2”写在什么位上,和哪个数对齐,为什么不和十位上的“3”对齐?教师指出:2是个位数,个位与个位对齐。计算时,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严格要求数位对齐,等号线用尺子画。请学生自己写竖式,指名在投影仪上展示,集体订正,其他学生同位互查。三、反馈完善1.练一练。(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课本上填写。集体交流:32+6列竖式时6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24+3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5+43列竖式时,5在什么位置,和43中的哪个数对齐,为什么?(2)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看图列式计算,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2.判断对错。 4 + 2 5 6 5 3 + 4 6 7 6 5 3 + 2 5 653+20=56 3+46=76 4+25=65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强调:列竖式时,个位与个位对齐。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第 2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直观演示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列竖式计算的。2.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多媒体出示例2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二(1)班35人,二(2)班32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让学生提问,教师板书:二(1)班和二(2)班一共多少人?追问: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32=)二、探究新知1.这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你能计算吗?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计算“35+32”,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或是用竖式计算或是口算。2.交流算法。(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边摆边说计算过程。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从个位加起,注意:相同数位相加要对齐。)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它表示5个一和2个一,合起来是7个一。)为什么把3捆和3捆合起来?(表示3个十和3个十,合成6个十。)结果是多少?(把6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67。)(2)竖式计算。让学生试着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名学生展示演算过程。课件演示笔算过程。 十 个 3 5 + 3 2 6 7 十 个 3 5 + 3 2 十 个 3 5 + 3 2 7教师追问: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两个3都在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对齐,5和2在个位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引导: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学生交流,尝试归纳。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3.练一练。判断对错。 4 1 + 5 4 9 5 6 2 + 2 4 8 6 5 4 + 3 8 454+3=84 62+24=86 45+14=95学生自主判断,并说明理由。教师指导: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要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上,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上。三、反馈完善1.算一算。(完成教材“练习二”第1题。)让学生看题,直接写出得数。集体交流,说说计算方法,交流得数是否正确。2.列式计算。(完成教材“练习二”第2题。)学生列式计算,重点检查92+4、3+45、13+72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课题:进加位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情境图和动手摆小棒,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2.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法则。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算一算:65+32= 52+3= 34+20=请学生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二、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1)提出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要求一共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得出:把两个班的人数相加。(2)谁能列算式?学生集体回答。(教师板书:35+37=)(3)怎样计算35+37?可以选择摆小棒、竖式计算或口算,请学生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再说一说。2.指名回答,交流算法。(1)请摆小棒的学生回答。提问:5根和7根合起来超过10根怎么办?引导学生发现:10根可以捆成1捆。(2)请列竖式的学生回答。提问:你在列竖式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从哪一位加起?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改正的?结论是什么?结合小棒与列竖式讲解:35是3个十和5个一,37是3个十和7个一,我们把5个一和7个一合起来,发现满十了。把10根捆成1捆就是1个十,还有2个一。因此,在写竖式时,5+7等于12.满十了,在写得数12时,在个位写上个位的2,满的十,进到十位,就是满十进1,再把这进上来的一个十和原来的6个十合起来就是7个十。教师示范列竖式的书写格式,并板书: 3 5 + 3 7 2 3 5 + 3 7 7 2个位上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3)请口算的学生回答。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时教师注意引导:个位相加满十了,要把这个十放在哪位上?(向十位进1。)3.比较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时,要注意什么?小结:笔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相加;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三、反馈完善刚才我们计算了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现在,我们一起出发,去数学王国解决实际问题。第一站:我能算。(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边计算边思考书上提出的问题。第二站:快速写得数。(完成教材“练习二”第4题)出示竖式,让学生直接写得数,并说说算法。交流反馈,检查学生进位情况。第三站:啄木鸟捉害虫。(完成教材“练习二”第5题)判断小树上算式的对错,说说哪些树“生病”了,找出原因,帮小树治病。学生先独立计算。教师指名改错,并说一说错在哪里。提醒学生在计算时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2 7 + 7 2 9 9 1 8 + 8 1 9 9第四站:趣味算式。(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图框中的题)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能接着写几道算式吗?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课题:练习二 第4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列竖式计算,谁能说说,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这节课我们要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看谁掌握的最牢。二、师生互动1.出示教材第15页第3题。出示表格,小兰喜欢收集邮票,这是她收集邮票的种类和数量。(1)风景邮票和人物邮票共有多少枚?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列式解答。你是怎么算的?说说计算方法。(2)动物邮票和建筑邮票共有多少枚?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列式解答。(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2.出示教材第15页第6题。想一想:26+48=4中的里应该填几?为什么?小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两个数加起来要再加1。让学生思考,再填数。3.出示教材第16页第8题。比较算式的大小。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小结方法:观察算式左右两边有没有相同的数,相同的数加上的数大,算式的得数就大;相同的数减的数大,算式的得数就小;没有相同数的算式的比较,我们要通过计算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4.练练手。(1)出示教材第16页第7题。看图,算出飞机上的算式的得数,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出示教材第16页第9题。小白兔采蘑菇,看谁采得多,采得快。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评,给予适当的鼓励。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16页第10题。出示卡片:算出每张卡片上的两个数的和。2.完成教材第16页第11题。(1)怎样求一共要用多少钱?(用加法。)(2)小玲有50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玩具?让学生小组合作,说出所有可能,再在组内互查、互评。(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课题:不退位减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由实际情境引出问题,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的笔算算理。教学重点:掌握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的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2008年8月24日晚为期16天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成功落下帷幕。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美轮美奂的场面、奥运会场上运动健儿的拼搏精神以及闭幕式精彩绝伦的表演给全世界人民呈现了一次史无前例的世界体育盛会。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获得51枚金牌,首次位列夏季奥运会金牌榜第一名,现在我们一起看看金牌榜前5名。(教师出示表格。)5个国家各得几枚奖牌?学生观察:中国51枚、美国36枚、俄罗斯23枚、英国19枚、德国16枚。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看着这些数据,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可能提出问题: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俄罗斯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英国比美国少几枚金牌?2.交流算法,理解算理。(1)“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自由交流反馈。列出算式:36-23=(2)怎样计算呢?学生口算。方法:30-20=10,6-3=3,10+3=13。列竖式计算。引导:用竖式怎样算呢?先把圆片拿出来摆一摆,再列式。拿出数位板,用圆片表示36,再去掉23,观察还剩多少?学生摆圆片。指名到投影仪下摆,边摆边说。其他学生试着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指名到黑板上列竖式计算。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交流计算方法,教师适时进行讲解、补充。 3 6 + 2 3 1 3 3 6 + 2 3 3 6 + 2 3 3教师:列竖式要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交流得出: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3.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1)第1题。出示图,让学生结合图形,说出得数。(2)第2题。列竖式计算:48-18=教师提问:个位上得几?怎样写?(这里的“0”起占位作用,不能不写。)提问:“25-21=”个位上得几?怎么办?(十位上的2减2的0,可以不写。)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练习三”第1、2题。列竖式计算,集体订正时,说一说算法。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3题。说说图意。(小勇捡了21个,小英捡了32个,小英比小勇多捡了多少个贝壳?)提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32-21=11(个)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课题:退位减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笔算减法,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方法。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表格。)同学们,今天我们还是要研究各国奥运会金牌的问题,上节课同学们针对这张表格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谁还记得我们解决了哪个问题?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上节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代表性,老师记得有个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1)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寻找条件:中国有多少枚?美国有多少枚?怎样列式?(列式51-36=。)(2)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吗?根据上节课的计算方法,请同学们拿出本子和小棒,试着摆一摆并列竖式计算。遇到问题可以同桌或小组交流。(3)交流算法。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选派代表发言。问题:被减数个位上的1不够减减数个位上的6。你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摆小棒学具,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结合小棒边演示边小结:先拿出10根一捆的小棒5捆,单根的1根,减去6根,发现单根的1根不够减,再从5捆里拿出1捆拆开,这里就有10个一了,10个一和个位上的1个一合起来是11根,拿走6根,剩下5根,剩下的5捆去掉1捆,还剩4捆,4捆拿走3捆,还剩下1捆,与单根的5根合起来就是15根,所以51-36的差是15。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列竖式。交流问题:个位不够怎么办?(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强调竖式的格式。教师板书: 4 11 5 1 3 6 1 5 5 1 3 6 1 5个位上1减6不够减,向十位借10,合成11,11减6得5;十位上的5被借了1剩4,减3得1写在十位上。请同学们想一想:从十位减起方便吗?为什么要从个位减起?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学生交流说出自己在列式时遇到的问题,谈谈感受及解决办法。2.教学例3。(1)出示题目。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习懂得了列竖式计算要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能列竖式计算“50-24=”?(2)反馈交流。教师提问:个位上0减4不够减,怎么办?想一想:从十位退1后,个位是几减几,十位是几减几。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过程。 5 0 2 4 2 650-24=26学生根据自己列式的过程得出: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10减4,十位就剩40-20,得20。(3)对比小结。引导小结:大家已经会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减法了,能根据前面的计算过程总结出计算方法吗?追问: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

    注意事项

    本文(2016-2017年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独家原创】.doc)为本站会员(教****)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