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体育在中职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论文.doc
-
资源ID:87905697
资源大小:77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快乐体育在中职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论文.doc
快乐体育在中职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以及独立锻练身体的能力要比单纯传授给其基本技术及提高其体能水平更重要。本文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培养的角度,阐述了快乐体育的一般概念,分析了中职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就如何在中职校体育课中实践“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进行了探索。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是立足尊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趣和习惯。快乐体育的最终目的是把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和学变成一个愉快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让学生玩一玩,乐一乐而否定了吃苦耐劳,丢失斗志。而是通过克服一定困难,战胜自己,战胜恐惧,通过努力完成一定的身体活动目标后达到一种正向的或积极的情绪体验。“快乐体育”教学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变革相适应的。“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产生是对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的一种挑战。 一、“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产生及其基本内涵 1、“快乐体育”教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相继产生于德国和日本。这种具有超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不约而同地在两个二战战败国先后出现,其中有其特有的历史及人文背景。 就历史背景而言,战后的德、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无条件接受战胜国的援助与帮助,已告别以往的军国主义教育。这为两国体育教育吹进了一股清新的民主、自由之风,在两国精神上饱受战争摧残之后,在人的精神面貌上急需有所改变,迫切需要在下一代教育中予以恢复与振作;而就两国的人文背景而言,德、日两国在国民个性方面一向以严谨、认真、律己著称,两国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等塑造出其各自民族个性中体现自我奋斗、百折不挠的人文风貌,进而形成了富于进取、乐于向上的民族精神;从快乐体育思想出现的时间分析,其时适逢德、日两国经济的重新振兴时期,社会发展要求学校体育突破固有的僵化模式,以培养出摆脱战争阴影的、社会所需要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富于创造、勇于探索的一代新人。 而“快乐体育”一词的最早出现是1979年在东京召开的第24届“全国体育学习研究协议会”上。竹之下休藏作为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和领导人在战后不久就将美国的小集团理论移植到体育教学当中,并成功创造了“小集团学习方法”,1953年以后,小集团理论得以深化,提出了“追求正确而丰富的体育学习”的口号,教育界开始重视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动性。随着六十年代初期,日本教育出现向管理主义、体育向“技能”、“体力”回潮的倾向,竹之下休藏提出以学习对抗体练式体育,并开始探索从根本上打破“手段论体育”的教材论和方法论,目的是创造出真正能实现战后新教育目标的体育。 受德、日两国“快乐体育”思想的影响,我国自80年代中期,伴随着经济的改革和开放,学校体育教育也不断学习吸收国外的新思想,“快乐体育”的思想开始影响我国。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也充分认识到寓教于乐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从学生兴趣入手,发展学生身体,健全学生运动人格,丰富学生体育情感,固化学生体育爱好,养成学生稳定的体育行为习惯的快乐体育教育思想。 2、“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认为学生只是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或依葫芦画瓢,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教师也习惯了传授式的教学行为。而快乐体育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自发自主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主动的、积极的,他们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对这种学习的诱发和指导,创造一个学生们自律性的创造性的和能享受运动乐趣的教学环境,积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了解有利于健康的科学锻炼方法,帮助他们走向社会后能自主进行锻炼,实现自己的健康目标。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说话语气强硬,不容置疑,学生唯唯诺诺,言听计从。而快乐体育教学模式重视建立平等、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体育教师只有努力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严师授道的行为,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一种双边信息交流的和谐的合作型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环境的温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着眼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核心,以教师的主导性作为体育课教学的基础,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漠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存在。课堂上,学生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置于教师的口令之下。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接受体育教学,心理上受到压抑,个性得不到自由发展。而快乐体育试图打破以往“教师灌,学生跟”的被动教学格局,一切从学生的学习活动着眼进行教学安排。 注重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在以往的教育教学理念中,衡量一所学校办得好与否,一个学生是否成功,往往都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依据。这是非常片面的。而快乐体育在重视培育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的水平与能力在统一的、客观的标准面前得到公正的鉴别,使学生从事体育活动时,能在轻松、愉快、公正的情景下,通过亲身体验,让公正精神得到内化,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别人时也能尊重客观事实和奉行公正的原则。而且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能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形成协调和谐的人事关系。 构建综合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评价中,过多的考核内容和过高的考核标准均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紧张与害怕情绪。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结合能体现学生体质、能力、学习态度、健康状况、情绪状态、合作精神、意志品质、参与体育的态度以及学生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等情况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 二、遵循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中职校“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从教学结构上看,快乐体育提倡教学活动中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高度统一。强调体育教学应是融知识、情感、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结构。由于运动乐趣来源于多方面,因此,使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途径也比较多样,类似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多,但其教学过程的共同点是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运动乐趣的环节。有时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这种教学模式多采用游戏法、挑战性法、集中比赛法、小群体学习的教学方法。在研究中职校体育教学结构上,强调机动灵活。根据中职校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提出课程、创设情景、诱导点拨、激发动机、实践探索、体验发现、获得快乐七步教学操作层面模式(如图一所示)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乐学好学。课前教师应根据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目的的搭配教材,并刻苦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的趣味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让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课中教师应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并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课程结束前应给学生练习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己组织练习、讨论、交流、探索、即“尝试错误”。学生经过努力确实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加以点拨诱导,而后学生再经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就会获得一种满足,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练习中,留给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表现、讨论与交流的机会,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动作,培养自我锻炼能力。 体育教师作为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从课程的提出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课时计划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进行组织安排,并根据这一主线来考虑教师的教授和指导;在课时计划的语言表达中,尽可能使用学生的语气,以便更好的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的一些环节上由学生自己决定进度和学习内容,给学生在现有水平上充分享受运动乐趣的时间,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己产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布置场地、器材,自己归纳技术难点,掌握练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去掌握一项新技术;通过看录象,让学生进行自我观察,理解自己会的技术与新技术的内在联系,以及自己的技能水平与新技术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图1 “快乐体育”教学结构 三、“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在中职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1、中职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十几年来,虽然学校体育的地位、体育设施、体育经费、师资力量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对体育的认识及参与体育的兴趣、体育能力并没有多少改观。现实中,在领导、教师尚未完全转换的体育教学观、师生观、课程观的束缚下,虽然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机制、繁杂重复的教材机制有所改善,但仍然出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升高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数下降的现象,据上海市的统计资料表明:小学生中喜欢上体育课的占58.7%,初中占34.8%,高中仅占11.9%。在对我校随机抽取的308名学生的调查统计中,真正喜欢体育且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为17.2%,虽然高于高中学生的比例,但还是低于初中学生17.6个百分点,并且大多数学生连最起码的与自己健康密切相关的健身意识、健身习惯都没有养成。改革到今天,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莫过于学生不能快乐、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 2、“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中职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现代的教育办学理念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受教育者未来的教育机会和毕业后的发展前景。中职校中有些学生在现阶段所接受的学校体育教育是他们求学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毕业后他们即将奔赴工作岗位;而有些学生还会进入高校深造;并且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因此,体育教学内容不能只围绕竞技体系和健身体系打转,我们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应多点“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将体育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并加大让学生掌握各种健身方法、手段的力度。以便他们走向社会后有能力利用现有条件独自进行体育锻炼。 依据“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体育教学内容。三年前我校根据中职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学生的体锻要求、学习兴趣和我校现有的资源对体育课的教材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去除了一些学生感到陈旧、乏味的教学内容,开设了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形体以及剑术等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通过每学期变换一个项目的做法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要求。虽然同学们感到头疼的田径项目没有单独开设,但在其他教学内容中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将田径项目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如我们通过速度游戏培养学生的奔跑能力,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使之充分体验到跨越障碍物进行比赛的乐趣;通过跳绳、跳橡皮筋来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通过各种掷准比赛以提高学生的投掷能力等等;在排球课上,通过降低球网高度、增减发球的距离以增加来回球的次数,让学生玩的更有兴致;篮球教学中通过强弱分组、变换人数等方法以提高对抗性和全体学生的兴趣;健美操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各种基本素材的原始积累,且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创编,充分应用小群体教学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创造和创新动作的极大乐趣。武术的教学中,采用攻、防分解教学。总之,我们正逐步变单一技术教学向能力、情感开发运用的教学过程转变,通过相关的运动形式和情意的体验,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并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能力。通过教学内容的巧安排,教学方法的巧设计,把传统的技术教学上的“苦”变为精神上的“乐”,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适当的技术和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并将运动量悄悄“吃”下去。 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变化,用传统的眼光看组织上可能会有些“乱”,但这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都快乐的学起来了。这正如散文所强调的“形散而神不散”:场面活了形散;学生发展素质、技能、培养情感、能力的目标依旧,效果却更好了神不散。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个案分析。 笔者曾经上过一堂排球公开课。那是排球的第二次课。主要内容是根据专项要求以及女生的生理特点和学生的素质情况来组织安排的。技能学习为正面双手垫球。因为现代教育的新理念要求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塑造学生,因此,笔者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塑造好的体态,培养音乐节奏感、表现力作为切入点。以发展学生的反应能力、力量素质、耐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第一次课中,笔者没有讲解动作要领,只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排球的认识和了解除了用脚踢球外,无论用什么方法玩排球都可以,下课前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并集中提出问题。 第二次课中,根据排球运动的特点,笔者先安排了一个提高学生反应能力、移动速度及奔跑能力的游戏;在技术要领的提示中,根据上次课中出现的问题,采用提问的方式以及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与正确动作的比较,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并要求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自己确立下一个学习目标;在技术教学中穿插了素质练习“编花篮”(8个同学一组脚后翘相互勾住成花篮状),以提高学生的腿部力量和相互间的团结协作;课程结束前,让学生配合“恰恰”音乐节奏自找搭档并用跑跳步这一基本动作,进行长达5分钟的耐力练习;最后用唱游的形式以一个放松的集体舞结束本次课的教学。 这堂课有许多地方还有待改进,但总的说来,它体现了一个“乐”字。虽说这堂课的容量很大,但高潮叠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身体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锻炼。 四、“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实施过程中的认识误区 1、引进了快乐体育,就没有必要进行技能教学了 快乐体育与技能教学不必非此即彼,快乐体育需要技能教学,在技能教学中也能贯彻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快乐体育中若没有或缺少选择的竞技体育项目是不可思议的,学生也不会答应。但要对竞技项目进行适当的创新改造:如降低教学难度;改变竞赛规则;广泛地把游戏法、竞赛法、音伴法、唱游法引入到技能教学中等等,以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对于学校体育教学而言,技能教学要少做一些精细化的分解教学,因为这种以操作性知识形态为主体的学习内容,不同于其他认知性知识形态为主的学习内容,过多的动作细节教学反而会破坏学生整体动作的感觉,无法体会到动作的连续性和韵律感。 2、为追求“快乐”而否定“吃苦耐劳” 身体动作的重复演练需要克服人天生的惰性和生理疲劳。快乐体育从深层次来说,不仅仅是指大汗淋漓、开怀大笑,它更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乐”,更是一种心理需要的体验。各种球类爱好者在球类比赛中,表面上看并不是兴高采烈,但通过练习和比赛表现出的同伴间的合作,克服身体的疲劳与顽强拼搏,最终获得心理的满足和发自内心的愉悦,才是真正的快乐;而喜欢中长跑运动的学生,他们的快乐则是隐藏在每次战胜自己的“极点”和不断提高的跑距、跑速以及日益增强的体质中。因此,除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应该使学生明白体育学习的过程也是克服困难、锻炼意志、培养能力、成长自己的过程。现实中,应避免追求“快乐”而“放羊”的现象。 总之,我们应把运动作为体育追求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手段。把运动作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内容来教给他们,让他们能理解、享受、掌握并创造运动,使运动文化成为自己生活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至终生,并以此来完成人的身心形成和完成继承运动文化遗产的社会需要。“快乐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组织体育教育的具体教学模式,由于它全新的思路,独特的特点和良好的实施效果,以及它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开拓型人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效,快乐体育一经传入我国,便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喜爱。它对改变我国几十年一贯制的单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教学实践证明,在中职校实施“快乐体育”,完全符合中职生身心发展规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它的实施与推广将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终生体育观的建立,它对培养新型的建设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