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_T 1560.2-2022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 第2部分:风险评估分级规范.docx
-
资源ID:87914991
资源大小:53.3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42_T 1560.2-2022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 第2部分:风险评估分级规范.docx
DB42/T 1560.22022目次前言 . III引言 . IV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基本原则 . 24.1 科学性原则 . 24.2 客观性原则 . 24.3 动态性原则 . 25 评估方式和内容 . 25.1 评估方式 . 25.2 评估内容 . 26 评估流程 . 36.1 成立评估小组 . 36.2 制定评估计划 . 36.3 评估打分 . 36.4 风险评估报告 . 37 结果判定和应用 . 37.1 结果判定 . 37.2 应用 . 3附录 A (资料性)规模猪场生物安全评估表. 4DB42/T 1560.22022引言猪场生物安全是指对病原微生物、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外来有害微生物等生物体对猪场生猪及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猪场生物安全措施主要围绕传染病的三大要素展开,即: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主要包括三方面要求:防止猪场以外有害病原生物进入猪场;防止病原生物在猪场内的传播扩散;防止猪场内的病原生物传播扩散至其他猪场。为指导规模猪场开展生物安全建设,按照PADC管理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生物安全体系,以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文件。本文件拟由以下两部分构成:第 1 部分:建设和管理规范。目的在于对规模猪场生物安全的建设和管理内容提出相应的规范要求。第 2 部分:风险评估分级规范。目的在于对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评估方式、内容和流程提出相应的规范要求。DB42/T 1560.22022规规模猪场生物安全 第 2 部分:风险评估分级规范分级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规模猪场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的基本原则、评估内容、评估流程、结果判定和应用等。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规模猪场生物安全的风险评估分级,用于识别在规模猪场生物安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7823 集约化猪场防疫基本要求GB/T 17824.2 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GB/T 2792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3 术语和定义3.1风险 risk发生不利事件或危害动物与人类健康事件的可能性及其生物与经济后果的严重程度。扩展到动物疫病风险,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动物养殖、调运、屠宰和加工过程中,因动物疫病致病因子的产生、传播、扩散而导致社会、环境和动物群体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以及损失的大小。3.2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根据OIE 陆生动物卫生法典,风险评估是指对动物疫病致病因子进入、造成疫情 、疫情蔓延的可能性及其后果进行的评估。3.3风险因素 risk factor影响风险客体导致风险主体出现不利结果的因素。在规模猪场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中,可能造成非洲猪瘟、口蹄疫等动物疫病传入、传出以及在场内传播的所有相关因素为风险因素。3.4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提出防范、消除或规避风险等技术措施方案,并对技术措施方案进行决策和实施的过程。4 基本原则DB42/T 1560.220224.1 科学性原则基于风险评估的方法,对规模猪场生物安全相关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以确定其风险等级,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控制。4.2 客观性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对规模猪场在生物安全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量化评价,提供规模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风险清单。4.3 动态性原则风险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也可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或消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规模猪场均可通过风险评估找出生物安全建设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实现风险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5 评估方式和内容5.1 评估方式根据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组织者不同,分为规模猪场自评估和县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官方监督评估。5.2 评估内容5.2.1 必备条件为符合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生物安全法要求,规模猪场需具备以下条件:a)具有县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备案登记证明;b)具有县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c)能够按照农业农村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养殖档案。规模猪场组织开展自评估,需按照必备条件要求自我完善;县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官方监督评估,以上必备条件中任意一项不符合,不予开展官方监督评估。5.2.2 指标体系规模猪场生物安全评估表共设置了 11 类评估项目 88 个评估内容,见附录 A。11 类评估项目包括 3 km 缓冲区、组织管理、设施布局、门岗管理、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物资管理、猪群管理、病死猪和废弃物处理、环境控制和健康监测;根据规模猪场生物安全防控需控制的关键风险点,在 88 个评估内容中设置了 20 个关键项。5.2.3 指标赋值根据每项评估内容的权重,分别赋值 0.5-2 分不等。6 评估流程6.1 成立评估小组根据猪场规模大小、评估项目、评估内容以及评估方式,确定评估小组成员,并明确责任分工,评估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人数不少于3人。6.2 制定评估计划评估计划应确定评估内容、评估时间、评估形式、评估工作安排和要求等。风险等级得分(分)关键项满分数量(个)符合情况低风险得分90数量18同时满足得分和关键项满分数量要求中等风险80得分9014数量18同时满足得分和关键项满分数量要求高风险得分80数量14满足得分或满足关键项满分数量要求其中一项DB42/T 1560.220226.3 评估打分通过现场检查、查阅资料、座谈询问、问卷调查等评估方式进行评分,在备注栏做好评估记录,记录存在的问题。6.4 风险评估报告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形成评估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规模猪场基本概况;b)规模猪场生物安全自查情况;c)风险评估实施情况(包括评估时间、评估方式、评估过程等);d)风险评估结果;e)风险管理建议。7 结果判定和应用7.1 结果判定根据评估得分,确定规模猪场生物安全的风险等级,规模猪场生物安全风险等级划分表见表 1。表1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风险等级划分表7.2 应用7.2.1 规模猪场依据不同评估项目的得分情况,查找猪场生物安全建设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明确生物安全风险的优先控制顺序,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评估内容为 0 分项,尤其需要重点关注。7.2.2 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依据规模猪场不同的风险等级,实施动物疫病防控的分类管理,或针对性制订、调整区域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项目(总分)序号评估内容关键项分值得分扣分说明3km 缓冲区(4 分)13km 范围内无动物隔离场所、屠宰加工场、生猪及产品集贸市场、无害化收集/处理点、淘汰猪销售中转站等高风险场所。*223km 范围内无野猪或其他野生动物活动。0.533km 范围内的猪场(户)近半年未发生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0.54猪场大门口可控道路长度大于 300 m,外围设有警示牌。1组织管理(5 分)5猪场有专门的生物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分工明确。16猪场有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手册或关键控制点的标准操作程序,并形成书面文件。*27猪场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生物安全会议,查缺补漏并持续改进,照片、会议纪要等可视化材料档案齐全。18猪场有发生非洲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档案齐全。1设施布局(13.5分)9猪场实体围墙不低于 1.5 m 且无缝隙,大门为实体构造,主要位置安装有摄像头。110猪场内隔离区、生活区、生产区、环保区、无害化区等分区明确,有物理实体阻隔。211猪场内出猪台、洗消点、烘干点、中转站等设施齐全,布局合理。112猪场内净道污道、净区污区有明显分界,避免交叉;若有交叉则严格消毒。213猪场和猪舍外建立有碎石带、挡鼠板等防鼠设施。0.514猪舍墙体密封设计或窗口、风机口等开放口有纱网,防止蚊蝇进入猪舍。115猪场门卫室洗手盆、物品消毒柜、浸泡池等消毒设施齐全,记录完整。116猪场有单独的人员隔离区域,隔离区域可在猪场外设置或在猪场生活区内划定。117猪场在隔离区、门卫处、生产区、生活区等进出处设置洗澡间;洗澡间内物品摆放合适,设施齐全,定期消毒。*218猪场外建立中央厨房或猪场独立区域建立食堂;原料区、清洗消毒区、烹饪区、就餐区实施分区管理。2门岗管理(3 分)19门卫室制度上墙,门口区域清洁干净,定期消毒.0.520门卫熟悉人、车、物等洗消、处理流程,不在超出划定的范围内活动。0.521门卫室和内部生活区有物理隔断,门卫人员未洗澡不得进入内部生活区。122门卫室洗澡间实行污衣区、淋浴区、更衣区三区分隔,单向流动。1人员管理(12 分)23人员进场前 48h 内不接触牛羊猪肉等食品,避免前往高风险场所,并签订进场承诺书。224人员进场前先在场外进行采样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方可进入后续流程,阳性则人员按照预案处理。1评估时间: 评估小组:DB42/T 1560.22022附 录 A(资料性)规模猪场生物安全评估表根据GB/T 17824.2、GB/T 17823 、GB/T 27921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规模猪场生物安全评估表见表A.1。表 A.1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评估表项目序号评估内容关键项分值得分扣分说明人员管理(12 分)25人员进入隔离点或进场实施严格洗澡;随身携带的手机、电脑、眼镜等必需物品在隔离点进行严格消毒,非必需物品不得带入场区,置于隔离点内专区存放。*226进场人员隔离进入猪场或进入生产区前,需隔离过夜。127人员进出生产区、生活区、无害化区等不同功能区需更换衣鞋并洗澡。*228猪舍门口设有洗手池、脚踏盆等,人员进出更换衣鞋,脚踩消毒盆 30 s 以上。*129生产区人员在猪舍内、外衣服、套鞋,通过颜色等方式标记区分。130生产区内人员不得随意窜栋,生产工具不交叉混用。*131隔离区、生活区、生产区、后勤保障等不同功能区人员未经消毒措施不得聚集,避免交叉污染。1车辆管理(8.5 分)32根据功能划分,猪场需配备专用或使用消毒过的的物资配送车辆、中转车、无害化处理等车辆,定期消毒且在固定位置使用。133外来拉猪车辆洗消前采样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等检测结果为阴性方可进行清洗消毒。134初洗消毒点距离猪场 2 km 以上,洗完后车辆无 0.5 cm*0.5 cm 以上粪污及其他眼观污物。0.535入场车辆在靠近猪场门口前需再次洗消、晾干,或洗消、烘干处理。136洗消场所车辆、人员单向流动,分清洗区、晾干/烘干区、停放区,各区域整洁、干净。137洗消场所定期消毒,定期采集洗消点内外污水、地面、角落等环境样品进行检测。138外部社会车辆、场内员工私家车、摩托车未经消毒处理等不得靠近猪场。139猪场内部用于猪群中转、粪污处理、无害化处理等的车辆,在每次使用完后彻底清洗消毒;定期采用 ATP 荧光检测仪、qPCR 等方法评估洗消效果。*2物资管理(19 分)40制订投入品采购、入场计划,降低疫苗、兽药、生产用品、五金等物资入场频率。141各类投入品物资进场前先采样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结果阴性按常规消毒,阳性则强化消毒后处理。142使用适宜消毒剂或采用静置、升温处理等方式,对投入品物资进行彻底消毒;有条件使用臭氧浓度检测仪/紫外线辐射强度检测仪、温度探头设备等确保消毒效果。*243兽药疫苗发货前覆盖外膜,进场前去除最外层包装;兽药熏蒸消毒 4h 以上并静置存放 7-14 d,疫苗保留最小包装使用喷淋或低温浸泡消毒。244办公和生产物资进入猪场,统一放置于消毒间熏蒸消毒 4h 以上并静置存放 7-14 d。145减少快递进场数量;进场快递需去除外包装,根据温度条件静置存放 7-14 d。246配备专用精液恒温箱,每次使用后清洗消毒,记录齐全。147投入品在仓库分区存放;按批次进出仓库,防止净污交叉。148查看饲料成分说明及质量合格证明;当饲料内添加有动物源性成分时,需每批次进行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病原检测。*149饲料通过墙外打料方式进场。150猪场周边有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流行时,饲料需存放 3-5 d 后方可使用。151猪场用水推荐使用地下井水或自来水,避免使用地表水。0.5DB42/T 1560.22022表 A.1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评估表(续)项目序号评估内容关键项分值得分扣分说明物资管理(19 分)52猪场用水在使用前需进行消毒。153生蔬等食材定期采样,进行静置、熏蒸、浸泡等消毒方式处理后,方可进入烹制区域。154食堂设置单独的粮油干货储存间,物资按批次管理存储 2 周以上,不同批次间不得交叉。0.555禁止采购猪肉、牛肉、羊肉等偶蹄类动物制品及肉类相关加工食品。*156从单一物流园等渠道集中采购,减少从农贸市场、集贸市场等渠道采购食材。1猪群管理(15 分)57外购精液须检测或评估非洲猪瘟、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等 5 种动物疫病病原,阴性方可使用。*258用于引种的运输车采用封闭车辆,选取最佳运输路线,减少风险地点的临停。0.559猪场有独立的、清洁的隔离舍,引种猪群需隔离 30 d。160隔离期间猪群进行口蹄疫、猪瘟等重要疫病的疫苗免疫和药物保健。0.561隔离舍有单独的工具和衣鞋,专人负责(或人员严格洗澡后)方能进出。162隔离期第 14 d 和隔离结束前 7 d 对猪群进行采样检测,评估猪群健康状况。163引种运输和隔离期间出现异常猪只,需采样检测。*164外来拉猪车和出猪台不得直接接触;有条件猪场可在场外设立中转站,对猪只中转销售。165场外中转车从中转站卸猪后,经过清洗消毒后才能返回猪场。166出猪台、中转站净区和污区分区明显,有实体物理隔断,有条件将场地硬化以便于消毒。*167拉猪车司机、外来人员不得参与赶猪、跨越到净区;不得和净区人员接触、传递物品等。*268猪场内配备分段赶猪人员,赶猪时不得跨越到出猪台外、和外部人员接触、传递物品等现象。169出猪台猪只单向流动,猪只不折返。170每次卖猪后及时对出猪台及通道进行消毒;场内卖猪人员洗澡后方可返回场内。1病死猪和废弃物处理(9 分)71饲养期间出现异常猪只,及时上报,有条件可对异常猪或病死猪进行检测。172病死猪处理过程中使用一次性裹尸袋包裹死猪。0.573处理病死猪前做好人员防护;对病死猪栏、通道和出口进行消毒。174场内安排专人负责无害化处理;跨区作业前无害化处理人员、车辆需消毒。*275无害化人员在出猪台收死猪时,不得接触猪舍内人员和传递物资。176病死猪剖检需在指定独立区域内进行,该区域能满足生物安全要求,做好人员、工具、环境等消毒,记录齐全。*177猪场内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等在指定地点分开存放,统一销毁处理。0.578粪污在环保区内按规定处理,出现异常情况按照猪场防疫规定对粪污强化消毒。179外部处理粪污的车辆人员不进场,粪污处理区定期消毒,定期消杀蝇蚊。1环境控制(5 分)80保持场区环境洁净,定期清除杂草和水洼。0.581制订环境消毒方案,定期进行消毒,记录完整。1DB42/T 1560.22022表 A.1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评估表(续)项目序号评估内容关键项分值得分扣分说明环境控制(5 分)82制订人员、猪群、投入品、车辆、环境和生物媒介等不同环节消毒和消杀操作规范,并落实执行,记录完整。*283人员隔离点每次使用后,需进行彻底消毒,并定期进行环境监测。184食堂内餐余垃圾密闭存放,及时清理,防止吸引虫鸟和野生动物,各区域每天进行消毒处理。0.5健康监测(6 分)85对异常猪或病死猪开展非洲猪瘟、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等 5 种动物疫病检测。*286制订非洲猪瘟、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等 5 种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并有效执行。187制订环境风险监测方案,涵盖出猪台、车辆、人员、饲料、饮水、环境等重点环节,并有效执行。188制订非洲猪瘟、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等 5 种动物疫病监测阳性处置方案,并有效执行。*2总 分100DB42/T 1560.22022表 A.1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评估表(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