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100字范文(8篇).docx
-
资源ID:87940833
资源大小:25.25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67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100字范文(8篇).docx
67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100字范文(8篇)67的熟悉教学反思通用1100字范文1 本单元在学生上学期的学习立体图形的根底上,连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熟悉。 第一课时为熟悉常见的平面图形,目标是使学生直观熟悉几种常见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能够区分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概念。 这一课时我我先带了一些礼品盒,让大家说一说什么物体的面是什么图形,应道学生从物体中分别出面,再从物体外表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再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左面,文具盒的面,书面有什么感觉,体会面的手感。接着出示本课立体图,问他们有什么好方法能把这些积木的面画下来,学生操作实物,师巡察指导。展现学生画的面,并标注上各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学生通过分一分,熟悉各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学生进展小组进展分类活动,并说明分类理由。小组内利用尺子、绳子、剪刀等工具,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比拟着三种图形的一样点和不同点。学生汇报一样点:三种图形都有四条边,都有四个角。不同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上下两边、左右两边相等;正方形四边都相等。 这节课整体上的特别有条理,就是活动太多,时间没有掌握好,最终的稳固练习都没时间来做了。 67的熟悉教学反思通用1100字范文2 我的一节数学课分数的初步熟悉,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制造力量。 讲课中,我让学生用自己预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对折,再用阴影画出一局部,说出这是几分之几,又让他们贴在黑板上。孩子们折呀、画呀,说出了很多。贴的时候个子小,够不着,我把孩子一个个抱起来让他们贴。每发觉有孩子说出一个新分数,我都要夸奖一番:“你真聪慧。”“你真了不起!”虽是一声很寻常的赞语,但却极大地鼓励了孩子的自信念。 讲分数各局部名称时,我不是浅薄、生硬地去讲分数线、分子、分母。而是生动地打比方:我们开头把一个大圆月饼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刀啊就代表平均分,用一横表示,咱把它叫分数线。平均分成两份的“2”写在下面叫“分母”。这一半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就写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关系亲密,该起个什么名呢?学生天真地说:“叫分儿。”“叫分女。”我微笑着告知孩子:“你们想象得很好,等你们长大了或许会制造出新的数学公式,命名为分儿分女,咱们今日先叫它分子,同意吗?”我感到:这不是无足轻重的儿戏之举,它表达了对学生的敬重,点燃的是才智与制造的点点火花。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缠着我再讲一会儿,不愿让教师下课。在依依不舍地停顿了授课后,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告知我:“教师,你的教材好。”“教师,我爱您!”这布满稚气又带着真挚情感的童言,打动了我的心。朴实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对教师的最高奖赏。我感动地说:“孩子们,我也爱你们。”我信任,这群孩子会把我永久牢记在心,终生难忘。 什么是师生公平、民主争论,什么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制造性和学习兴趣最正确方式,从这节课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诚地爱学生,敬重学生,一切为了孩子猎取学问,设法培育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兴趣。爱心是敬业的根本,博学是付出的源泉。把讲台让给学生,把学习、思维的更大空间留给学生,这样,也就把胜利,把美妙将来交给了学生。 67的熟悉教学反思通用1100字范文3 本单元主要由“6、7的熟悉和加减法”、“8、9的熟悉和加减法”、“10的熟悉和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根底。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认为如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数数、抽象数的概念以及数的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每一幅图观看得特别清晰,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学10的组成时,把图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观看主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看力量,表达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还运用主题图的画面对学生进展爱劳动、讲卫生的教育,使学生在认数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二、重视观看力量和数学语言表达力量的培育。观看力量和数学语言表达力量是数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观看要求是:做到有条理,最好能多角度。表达要求是: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大局部学生到达了会观看、能表达。 三、“用数学”教学扎实有效。本单元开头消失“用数学”的内容,这是学生今后学习“解决问题”做铺垫,在这一内容中,学生开头接触条件(目前还没提到这一用语),学会依据题中供应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觉得这一学问点在本单元是学得最扎实的,大局部学生会依据图意完整的表达题意,并依据问号所在的位置提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存在的问题是: 1、一局部学生的计算速度太慢,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做题时,许多学生不看题,凭感觉做,不知道何为检查。 3、还有一些学生分不清左和右。 4、关于序数和基数还没有区分,如不知道“从左数第6个”与“左边的6个”究竟有什么区分。 本次单元测验,100分5人,90到99分33人,80到89分28人,80分以下10人,从试卷上看,大局部学生10以内的加减法把握较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相当一局部学生做题速度太慢,在规定的时间里没完成,另外,少数学生看图列式没把握好。 67的熟悉教学反思通用1100字范文4 课后,笔者对此题的教学比拟满足,由于在这题的教学中,表达了数学问题的开放性,学生思路开阔,沟通充分。在当天的家庭作业中,笔者设计了一道同类型的练习题:小明买一只书包要48元钱,他可以怎样付钱?请你写出三种不同的付法。在笔者看来,从那么多种方法中写出三种,要求应当不高。然而,在其次天交上来的作业中,竟然有较多学生写不出三种,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只写出一种甚至连一种也没写对。问题出在哪儿呢?笔者马上找学生谈话,这才了解到较多的学生只记得自己想出的付钱方法,对别人的那么多方法“当时似乎知道,但过后便遗忘了”。 反思 一、喧闹有效 在学生喧闹的沟通中,教师听懂了每个学生的想法,学生呢?事实上,除了几种常规的付钱方法外,其余的付钱方法几乎就是几个优秀生的“专利产品”,他们你争我抢地进展发言,使课堂气氛显得很喧闹。而大多数学生却成了“配角”,他们听得一知半解,于是就有对别人的那么多方法“当时似乎知道,但过后便遗忘了”的状况消失。个别学困生在课堂上根本就是一个看客,连最根本的方法都不理解,更何况其他的方法呢!喧闹的沟通过程只是外表现象,事实证明大局部学生没有真正参加沟通,这样的沟通也谈不上有效的沟通。 二、累积建构 在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汇报结果全部排列出来,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把握这些方法。事实上,学生想出的方法存在肯定的重复,这种杂乱无章地排列出来的学问只是量的累积,而不是质的建构;不仅不能帮忙学生合理建构学问体系,也不利于学生应用学问时对信息的提取。假如教师能准时引导学生通过比拟、归类将各种方法整理沟通,并通过板书表现出学问间的内在联系,确定能加速实现“量的累积”到“质的建构”的飞跃。 三、正确合理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要求是答案越多越好,于是学生挖空心思去想不同的方法,导致消失了用各种角币去付52元钱的答案。应当说,这些答案是正确的,但认真想想:这些答案与现实生活贴近吗?合理吗?有没有推广的必要呢?还有,在沟通完毕后,教师说“在这么多种付钱方法中,你最喜爱用哪种方法呢?静静地告知你的同桌”,看似敬重学生的选择,却与实际生活不符合。生活中人们的付钱方式不是由于喜爱就用固定的某一种,而是要依据实际状况来选择简便的付钱方法,所以这个环节也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 67的熟悉教学反思通用1100字范文5 孩子们天性爱活动,他们的生活就是活动,他们的学习也是各种好玩的活动。本节课的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无论是课题的引入还是学习内容的绽开,都力求创设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课始故事引入,奇妙好玩。有利于吸引学生留意力,使其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课件中设计的猜一猜、说一说、玩一玩等活动,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活动中走进数学王国。 2、通过各种途径,培育数的概念 教学中,多媒体向学生供应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计数器上的珠子,直尺、苹果等,让学生通过详细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意让学生经受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洁的读数、数数、写数,如在计数器上拨数。通过对直尺的观看感知数的挨次,用不同的方法帮忙学生建立数的概念,进展数感。 3、严密联系生活,提高应用力量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看和熟悉四周的事物,教学中特地安排了这些环节:生活中的数、用10说一句话、火箭放射前的倒计时等这几个环节,让学生用数来表达和沟通,不仅加深了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到处有数学的体会,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教学中,通过数一数、做一做、拔一拔、分一分、涂一涂、排一排等活动,激活学生的学问和思维,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不仅能学学问,而且能学方法,从而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 4、细心组织活动,欢乐学习数学 本节课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细心安排了找朋友、对口令、考一考、试一试、玩一玩这几个既好玩又有意义的嬉戏活动,让学生玩中做,做中学,在欢乐嬉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同时,多媒体课件的人机对话功能,培育了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去学习。如在尺子或数轴的空格处填数、练习中的数一数、做一做,填对时则显示对,否则显示叉。练习由易到难,逐层推动,采纳“答题+评分”,学生每答复对一道题,多媒体用它那层出不穷的表扬方式让学生兴奋不已,以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课件的表扬或鼓励下,不断获得“独立发觉的开心体验”。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当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缺乏:课堂纪律不是太好,对学生的数学活动放手不够。在教后我感到自己在处理预设目标和达成目标的问题上还有待磨练和提高。如:当学生没有答复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时,引导不够;由于内容安排较多,所以有些环节仓促而过,并且削减了学生的答复次数等。 67的熟悉教学反思通用1100字范文6 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把握了一些有关时和分的学问。那本课的学问性目标就相对简洁,但单位时间比拟抽象,不象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详细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熟悉秒针从哪里到哪里经过了多少秒,帮忙学生逐步建立起1钞、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留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在教学生“秒的熟悉”时,就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识的“嫦娥一号”放射的录像,使学生直观熟悉了生活中“秒”的存在,知道秒是比更小的时间单位,帮忙学生熟悉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加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我在教学的时候没有留意,提问时倒计时数得太快。 2、联系实际,感受数学 本节课开头由“嫦娥一号”的录像引入,紧紧抓住学生的留意力,接着又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观看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秒的学问,说说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了秒,通过回忆、说加深学生对秒的熟悉和理解。练习中,有关明明的短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学时学生将数学学问回归到生活中进展敏捷应用。由此,让学生感受数学学问是由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3、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探究空间 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熟悉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展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操作、争论、沟通等形式来让学生了解有关秒的学问。在做练习时,让学生运用已学的学问在剧烈地沟通中寻求正确答案,发觉跑50米跑12秒是否正确这个问题后,我又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又比拟前面的事例,让学生把握并学会运用时间单位。 4、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 本课一改传统的方法,特别强调感悟和体验1秒和几秒的时间长短,从而帮忙学生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例如:在教学“熟悉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刺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熟悉就有了一个鲜亮详细的情境支持。在学会熟悉秒的过程中,提出从几到几经过了几秒,为什么或者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让学生把握不同的熟悉秒的方法。 缺乏:在教学设计上还不够完善,还可以设计一些嬉戏活动,让学生边玩边学;1秒的体验和60秒的体验也应当放在一起更合理了;还有细节上没有留意:比方1时=60分、一分=60秒就没有写标准等。总之,作这一名教师,我还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向有阅历的教师学习努力变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67的熟悉教学反思通用1100字范文7 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倍”,对倍感到很生疏,对倍的熟悉而言几乎就是一个0的开头。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在学生的原有的学问阅历根底上开展。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先来复习熟悉“份”(几个几),份学生生活中接触的较多,由份引出新概念倍,鼓舞学生想方法求简洁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汇总学生的想法,找出最简洁的方法是圈一圈。接着跟教师说,自己说,在说的根底上加深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让学生借助主题图圈一圈,动手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导,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因势利导,科学评价,实时点播,让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阅历。 在刚开头上课进展了拍手嬉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主要复习旧知“几个几”,强调了份数和每份数;,在动态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这些复习内容与新知“倍”形成了学问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从前储藏,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接下来新授时,我选择使用书中的主题图,主要意图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连贯性。让学生观看主题图依据发觉的数学信息,先出示2根胡萝卜、6根红萝卜,依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大局部学生都提出比多少的问题,也有提出倍的问题。学生顺理成章地理解了3倍的概念,然后引学生回到教材中10根白萝卜与胡萝卜的比拟,自己动手圈一圈、填一填,得出5倍的结论,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连贯性。通 过教师的不断追问:假如白萝卜的数量有6个胡萝卜那么多呢?有7个胡萝卜那么多呢?9个呢?让学生明确“有几个胡萝卜那么多就是它的几倍”。然后用5个红色的磁体代表红萝卜,再拿白萝卜与之进展比拟,通过学问的迁移,学生熟悉到此时白萝卜的根数是红萝卜的2倍、。接着让学生观看、思索:白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5倍、为什么白萝卜的数量是红萝卜的2倍呢?白萝卜一样多吗?胡萝卜和红萝卜一样多吗?以此引导学生舍弃各种不相干的因素,在变中抓不变,更为深入地提醒现象的本质,加深了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第一题练习从三色图片开头,让学生去、动手圈一圈,自己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亲自摆一摆其次题,增加感官体验,顺当解决问题。其次题再让学生同桌合作摆图片,只要摆出两种图片的倍数关系即可。并让学生做裁判评比。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第三题“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只出示红花的朵数,让学生发觉倍数是两个数的关系缺一不行,让学生猜一猜标准量可能是多少?这些练习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变式练习,避开学生的思维定式,在辨析中深化学生对倍的熟悉。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倍的熟悉,我始终抓住“把什么当成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这个数理来帮忙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并且努力制造时机,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这节课还有很多缺乏之处,比方:过于强调的方法,而应注意对倍的意义的理解,学生在说说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时,应让学生多说 加深对倍数的理解。学生已经把握了“倍”的概念,但不会表达,导致教学环节不够紧凑;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教师讲的多显得学生的主体性不够明显。缺乏之处盼望教师们批判指正! 67的熟悉教学反思通用1100字范文8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50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头,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状况下,教材一开头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熟悉“,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学问奠定非常重要的根底。教材非常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比;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比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熟悉乘法在熟悉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二个学问点:一是初步熟悉一样加数及一样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根底。 2、教材的编写意图 “乘法的初步熟悉”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供应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局部名称。教材结合详细活动情景,从让学生熟悉一样数相加开头,结合详细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看、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把握乘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3、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一样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伞和小棒,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把握乘法的算理。 三、学前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过多个数相加的根底上,初步来学习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学生大局部能把握,有一小局部不能很好把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忙他们理解两位数减法的算理。 四、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受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熟悉乘号。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 3、在探究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展有条理的思索。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 (略)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爱摆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展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答复。)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嬉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爱的图案,教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一样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情愿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觉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漂亮的作品。那么,请你观看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学问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看这些算式你发觉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一样。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日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假如教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连续摆,你准备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假如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5、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讨论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方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洁些,或者创造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乘法的初步熟悉教学反思 在学校进展的教研活动中,我讲了二年级的乘法的初步熟悉这一课,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乘法的学问,在新课的导入时,我主要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为根底,提问学生有关乘法你们了解哪些学问?学生从各个方面说,首先教师对学生已有的学问做一个了解。其次为提醒“一样加数”和“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的意义为新学问的学习作了铺垫。奇妙设疑,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本节课教学中,充分信任学生的力量,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去探究生成。如新课阶段,教师让学生算一算每个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列出算式。这时,并不规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后通过对左右两边算式的观看比拟发觉加数一样时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数不同时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根底上,熟悉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培育学生的学习力量。 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都是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两种算式的写法与读法不一样。求几个相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拟简便。简便在写法与读法上。通过观看、比拟和概括,到达初步熟悉乘法的目的,并培育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力量。细心设计的练习,避开了集中练习对学生造成的疲惫感,特殊是在课的末尾安排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示“5×2”的意义,将趣味性、制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乘法的熟悉,同时也让学生体 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由于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心情饱满,参加面广,思维活泼,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特别好。 本节课主要的问题是我没有把握好学生自学的时间,这个环节放的有点时间多了,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紧,这说明教师还是对学生的力量不是太了解,就这一点也盼望和其他教师们共同探讨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