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个人观后感范文(6篇).docx
-
资源ID:87968857
资源大小:24.6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个人观后感范文(6篇).docx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个人观后感范文(通用6篇) 今日晚上,我观看了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节目,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动不已。有被称作“氢弹之父”的物理学家于敏老先生;有在贵州贫困山区支教_年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妇;有为了孩子学习而与孩子同桌_年的陪读母亲;也有敢于与暴恐分子作斗争的警察叔叔木培提;还有为了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务人员.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于敏老先生,当主持人宣读颁奖词,于老先生的儿子接过奖杯的那一刻,距离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胜利,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中国人只用了2年8个月。朱光亚院士称,在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的过程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几乎是唯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 那是一段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一代物理学家的故事。1966年12月28日,我国进展了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为确保能拿到这次试验的测试结果,于敏顶着戈壁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刺骨寒冷,检查和校正测试工程屏蔽体的摆置。核试验基地都是在条件恶劣的高原和大漠上,当时40岁的于敏身体虚弱到这样的程度:从宿舍到办公室只有百米的距离,有时要歇好几次,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渐渐地移步。由于过度操劳和心力交瘁,他曾屡次休克在工作现场。但在那样高难度、高辐射的条件下,于老先生仍“以命相搏”.经过很多次的测量,中国的氢弹原理试验胜利了! 于老先生这一辈子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宏大奉献,他这种为国家奉献一生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要学习他那宽大的胸襟,坚持不懈的毅力,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勇于探究的精神,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2023感动中国个人观后感2 今日下午,教师放了专题片感动中国,看完片子我被深深的打动了。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丛飞”。他是一位歌手,也是一位好爸爸,当他自己还没当父亲的时候,他就用父亲的眼神看着那么多孩子,孩子的眼神让他心动让他行动。丛飞是平凡的,更是宏大的。当他被病痛熬煎的时候,他想得仍旧是他的“孩子”,他托人将学费转交给了失学儿童,当时的那一幕,让在场的全部人都泪如雨下。 让我感动的还有“魏青刚”。他是一名一般的农夫工,甚至还被别人戏称为“打工的”。可是,他却朴实,朴实得像一块石头。可能平常,我们不知道他,的确,他小得像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没人发觉他,但就是那一瞬间,他让全部人眼前一亮。在给魏青刚的颁奖词上这样写着: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一个生疏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急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由于这瞬间动作原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我们之中有几个能像魏青刚这样舍己为人的人,甚至可以说没有。魏青刚是平凡的,但他的举动让他成为一个宏大的人。记得在节目最终,主持人问他:“得了这个奖,你最盼望什么?”他说了一句很朴实的话:“盼望大家能给我找得活干!”在场的观众都笑了,可是,我却觉得没什么可笑的,由于,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想说的话,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这是件很不简单的事,魏青刚叔叔,我佩服你! 看了这次专题片,我从邰丽华身上知道了做人要顽强,从洪战辉身上学到了什么是友善。 【篇二】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个人观后感 今日,我看了这部片子颁奖典礼中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迹、感人的制造、感人肺腑的场面让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人就是朱光亚。20世纪50年月末,朱光亚被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讨论、设计、制造与试验讨论,地下核试验的攻关,高技术讨论进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讨论进展及军备掌握问题讨论等工作,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进展作出了重大奉献。20世纪80年月中期,他还参加了“863”规划(国家高技术讨论进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保卫的是家,保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推选委员阎肃说:肃然起敬,卓越功勋,他代表的群英,使我们的民族自强,自信,自力,自尊! 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剧烈奔涌的最雄壮力气。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渐渐富强起来,也是由于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 或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信任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牢固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盼望可以帮忙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气 2023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心得2 星期一上午第一节课,整个六年级都被安排到电教室去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三个。 在三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其次个人物。他名叫刘伟,是一个从重重逆境中不断走出阴影找回自我的年轻人。在他七八岁那年,有一次,在玩耍时,他不慎被高压电线电晕了过去,尽管经过了数日的抢救,他依旧失去了他的双臂。从今,他的生活就不能自理了,可虽然这样,小刘伟并没有放弃盼望,他努力地练习用脚去做别人用手做的事。最终有一天,他的脚几乎和正常人的手一样敏捷了。这时,刘伟又开头了体育熬炼。首先,他挑战的是游泳。每天,他都会背着个浮板,风里来雨里去地练习。虽然他在那些残疾人里受的伤是最大的,但他由于努力,游得比任何人都好。就在他快要胜利的时候,灾难又降落到了他的身上他得了一种病,这种病让他不得不向体育告辞。在精神和肉体的巨大熬煎下,刘炜仍没有灰心,他又开头了他的钢琴之旅。一刺眼,很多年过去了。他用脚弹琴的技术也有了极大的提高,还过了七级。现在,他的事被众人知道并认可,他就成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站在了刺眼的舞台上。 看完这段视频,我不禁对刘伟布满了敬佩之情。他失去了双手,还那么顽强、那么英勇地迎接新的生活。他不像一般人,遇到一点困难就止步,即使天塌下来,他也是挺直腰杆顶着。他天生有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这使他虽然失去了双手,却能像一般人一样做事,甚至做得更好。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胜利好像是个遥不行及的梦,可他却靠着他的不懈努力,他那份坚决不移的心,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了那属于他的巅峰。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当像他那样,永不停留,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只要那样,再高远的遥不行及的幻想也会成为现实! 让刘伟成为一颗刺眼、绚烂的北极星,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吧! 【篇三】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个人观后感 2023感动中国人观后感1 我先拿了几个雪球跑了过去,趁姐姐不留意的时候,将一个较小的雪球塞进了姐姐的脖子!过了一段时间,我也集了一些邮票。两个回合下来,曼晃的脸被雪豹的爪子撕烂了;那天,我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见自己和时间老人有了一个约会。观察它长得不太好了,就给它施点花肥.就这样,我用关怀换来它的成长,我用爱心换来它的安康,我用真心换来它的“微笑”。 假如你问我里面最感人的是谁,我会说:胡忠和谢晓君教师。 由于他们在一次看报纸的时候,看到报纸上写着康定县塔乡一所孤儿院急需教师,胡教师和谢教师了解当地的困难,就打算留在那教孩子们读书! 谢教师在音乐学院的一手弹琴,可是学校最需要的却不是音乐教师,而是物理教师,数学教师,生活教师,三年里谢教师尝试了当四种教师,还表示一辈子要呆在这! 他们可以不叫藏族的孩子啊,可以自己创出但他们没有怎么做,由于他们很和善,在艰难都教孩子们,他们,是高原上的怒放的雪莲! 他们都在发扬传统,发扬爱。每个人的一生相对于漫漫历史长河是极其短暂的,但假如他能在短暂的一生中为社会进展和人类文明做出奉献,人生价值变得以充分!这些事迹已在我的生命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伴随我的心灵共同成长。 2023感动中国人观后感2 他,是一名外交官,而她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他们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始终持续他们的执教生涯,9年后,他们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他们就是朱敏才,孙丽娜。执教了一生,敬业了一生。 他们生活艰难,但仍坚持教学,他们上课幽默,让人一下就能学会。朱敏才说,把孩子们培育成很有用的,对国家很有用的人才,那我觉得就很了不起,他们爱国爱学生,为祖国效力是他们的心愿。他们长期吃青菜,有时都没吃。一次一位叫杨华真的小女孩,家里贫困,却把白菜叶带给朱敏才夫妇,感动至极。 在执教第五所小学时,朱敏才因劳累过度患脑溢血送进医院抢救,脱离危急期,病倒后的他对学生仍是念念不忘,坚持抬起手,抖动地写下:我想回去上课。仅仅一句话,我就震撼了,对教学的渴望,支持他的是一个坚决的信念,一个抱负,他始终想当教师,毕业后义无返顾地和他的妻子一起为山区的贫困孩子教书。他们夫妇俩多么无私,多么可敬呀! 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终在小山驻足,你们翻开一扇窗,让孩子们发觉新的世界。用自己的心血教育孩子,用自己所能为孩子们开拓前程。你们敬业你们无私,你们是我们的典范。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用自己后生光阴诠释师德灵魂,孙丽娜说:执教十年也是他最欢乐的时间。无论再艰难也扛了下来,在他们心中虽苦但是幸福。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承受我们的敬礼。 【篇四】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个人观后感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心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敦煌讨论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四川木里火灾中牺牲的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当地扑火人员、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顾方舟、浙江省嘉兴市盲人中医师朱丽华、中国建立银行湖北省分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张富清等人获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 感动一座城,感动一个国家,也感动了14亿中国人,他们获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实至名归。大半生献给莫高窟的樊锦诗,“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功业凝成糖丸一粒”的顾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劫难,何其伟哉!“逾古稀而不辞,虽千万人而往”的伍淑清,一颗心爱国爱港,是美心,更是良心;从不放弃,永不言败,女排姑娘身上的精神鼓励了一代代中国人 感动中国节目被誉为“年度精神史诗”,就在于获奖者呈现出了鲜亮的时代精神。无论爱国还是敬业,无论诚信还是友善,无论积极进取还是崇德向善他们身上的价值追求,集中表达了当代中国的价值坐标,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醒目的精神标识。 看到那一幕幕细节,我们无法不感动。比方,1949年10月1日,杜岚在濠江中学升起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澳门回归祖国当天,已经87岁高龄的杜岚,放下拐杖亲自升起国旗,把对国家的爱传递给澳门濠江中学的孩子们。再比方,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的黄文秀,主动选择当驻村第一书记,从帮村里引进砂糖橘种植技术,到教村民做电商,带着贫困户脱贫,惋惜壮志未酬因遭受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每位获奖者都是可敬的,他们的精神力气震撼人心,不只是感动了我们,还暖和、鼓舞和启迪了我们。 我们有理由向他们诚心感谢。“宏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宏大。”每位获奖者都在所处的领域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他们让世界变得更美妙,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更有温度,让我们更有动力前行。比方朱丽华,她因伤失明,遭受不幸,但不被命运摆布,而是自学成为当地盲人中医师,从事推拿工作30余年,开创了自己的诊所,为100多名残疾人供应工作岗位。特别了不起。更珍贵的是,朱丽华坚持做慈善,截至目前已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为盼望工程捐款达373万元。 恰巧,17日是第30个全国助残日。朱丽华本身是残疾人,靠双手转变了自己的命运,又为残疾人供应了巨大帮忙,不仅推动了残疾人事业进展,也让这个社会更美妙,可敬可赞。 我们有责任用感奋回馈他们。每位获奖者身上都隐藏着“精神富矿”,他们用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坚守,诠释和定义了平凡中的不平凡,那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特殊在当下,更有分散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气。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面对这场大战和大考,中国力气、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举世瞩目。比方,广阔医务工、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各方面人员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广阔科技工展现了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同样的规律是,从获奖者身上吸取精神的力气,我们就更有士气走过苦难,走向成功。 我们也有必要感悟人生。获奖者中,既出名人,也有一般人,共同点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有些人的高度,我们永久无法企及,比方在战斗年月立下赫赫战功的张富清,再比方拿了十个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但是,他们对国家的喜爱,他们的责任感,他们的拼搏精神,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换言之,我们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但可以像他们一样坚韧奋斗,可以像他们一样把个体命运与国家需求结合一起。 获奖者中有一名美国人,名叫潘维廉,1988年起在厦门大学治理学院任教,后来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老外。潘维廉令人感佩之处在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他热忱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他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无论在哪里,能够做推动社会进步、推动国际合作的事,就是有价值的。 “典范的力气是无穷的,道德的力气是无尽的。”假如说主流媒体发力道德榜样宣传报道,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深厚气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表达了媒体责任,那么从中不断猎取精神的力气,把这种力气融进工作岗位中,则是我辈责任。 【篇五】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个人观后感 2023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范文1 “感动中国”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个参加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亲情的珍贵,生活的美妙,在自己心中培植了一种感恩情感,向身边的人发出真诚的问候和微笑,帮忙我民们树立了真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了我们自强独立的意识,增加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我们的思想素养。 今日是六一儿童节,处处洋溢着喜庆和欢快,学校也给了我们很多吃的,我边看“感动中国”的电视,边吃零食。电视里有很多凄惨动人的情节,但是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参与救援队的那位叔叔-武文斌。 灾难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的灵魂;灾难是一把尺子,量出了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象疯狂的恶魔,瞬间夺取了8万多人的生命,吞噬了很多的房屋。面对这样的灾难,20岁,30岁在这些父母的眼里都是一些稚嫩的孩子,可他们却表现出常人所发挥不出的力气,武文斌就是其中一个。 地震发生前不久的一段时间,武文斌刚进部队。地震发生时,部队才让武文斌参与救援队。动身时,他与部队战士众志成城,参与到救援队中。到了目的地,他为了救别人,嘴里吐出了鲜血,但他还要坚持去救人,最终他病故了。通过观看感动中国,我感受到面对躲不过的灾难,我们哀思,我们哀伤,可是我们更在灾难中奋起。我们心手相连,我们众志成城。那每一次落泪,每一次微笑,每一缕关注,都是抗击灾难的无穷力气。那灾难中的坚强,哀思中的自持、危难中的凛然向前,永久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鼓励着每一个中国人 2023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范文2 感动中国,感恩你我。爱传承,从没有终点,感恩前行,从不曾停留。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进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 从2022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仔细地倾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仔细地品尝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非常感谢中心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评比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会感动、仰视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觉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我心灵、软化自我感情、培育并坚持自我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欣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至今还记得,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还在行进中,我就在感动中写下了“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评比之感动”,记录下对于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教师李桂林、陆建芬贤伉俪二人在天梯小学坚持十八年的感动。 每一次欣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我很清晰: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宏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气;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到达的;正如一位伟人以往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认真看看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好人们”,那个不是做好人做好事十多年、几十年陪聋哑儿子读书十六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帮助“发小”三十九年的陇海大院的哥们、悄悄捐款20_从不留真名的张纪清、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看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等等。 每一次欣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至今,我还能有一颗好像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我傲慢的活力,我要感谢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连续努力地让自我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必需热度的活力,思索每一天、努力每一天、欢快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篇六】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个人观后感 在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遇难的30名救火英雄遗体已抵达西昌。四川播送电视台及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深夜有车辆排成长队缓缓前行。一些市民走上街头,泣喊“英雄一路走好”,局部路面摆放了菊花。 从视频中可见,深夜的街头,昏黄的路灯下,市民们正在自发等待送行。当列车缓缓经过,多少感动涌上心头。街头摆放的一朵朵菊花,一声声“英雄一路走好”,道出了现场市民发自内心的感动,更表达出他们对英雄精神的仰慕与推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珍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久牢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火灾无情人有情,30个救火英雄中包括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他们看似平凡,但又极其宏大。平凡的他们将“小我”融入“大我”,为了国家安静和人民幸福,义无反顾献出了珍贵生命。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30名救火英雄在危险关头挺身而出,将“平凡”与“宏大”画上了等号。他们用行动告知我们,英雄从未走远,他们的故事也从未有过终点。他们可能一身尘土、一脸朴实,他们可能不擅言谈、没有出类拔萃的成绩,但是他们却用感人肺腑的力气、牵动人心的震撼和挺身而出的选择,书写了属于当下、属于我们的英雄史诗。这是最感人的平凡英雄,也是最真实的超级英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救火英雄的事迹与近日正在广泛开展的“传承2023清明祭英烈”宣传教育活动交相辉映,映照出了永不过时的民族精神和英雄精神。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英雄永久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是弥足宝贵的精神财宝。缅怀先烈、感恩前辈,是让我们饮水思源、赓续传统;缅怀先烈、感恩前辈,更重要的是传承英雄精神,争作时代先锋。 英雄精神永不过时。30名救火英雄,正是用实际行动传承英雄精神的典范,他们是新时代英雄精神的最美诠释。泱泱大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将这种英雄精神融入血脉,不断激发前行力气。救死扶伤的医生、教书育人的教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无论我们的工作有多平凡,只要能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就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新时代成就一番新的英雄事业。 “一个有盼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个清明,让我们在缅怀中传承,让我们将感动化为前行的力气,让我们牢记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以英雄精神为照亮前路的灯塔,为宏大复兴中国梦分散起磅礴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