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山青青.docx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山青青_一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标题:山青青案例设计 教学主题:阅读课所属学科:语文适于年级:一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建议学时数:2学时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短小美丽的诗歌。全文只有三句话,第一句写山、水、鸟;其次句写树、草、花;第三句写苗、田、春风春雨。诗画相配,内容生动,更富有想像力,读起来琅琅上口,饶好玩味,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漂亮。【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着力培育学生爱读书的习惯。鼓舞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朗读,读中成诵,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目标】1熟悉“鸣、声”等六个生字,会写“叫、苗”等六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在阅读中积存语言,感受春天大自然的漂亮。【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正确认读“会认”的字和正确书写“会写”的字。难点:从诵读中感受春天大自然的漂亮风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1看图说话。屏幕显示: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和风细雨的春景。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也可看图说话)2引入课题。这么漂亮的风光是什么季节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山青青。3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诞生字词,多读几次。假如遇到不会读的字也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虚心地向同学请教或者请拼音朋友帮助,再多读几次。2同桌相互认读画出来的词语,仔细听对方读,相互订正错音。3指名读生字词。齐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4再读课文,留意把字音读准,做到不加字、不漏字。5四人一小组,每人读一遍课文,把句子读通顺。6指名读全文;评读。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1朗读课文,你想怎么样读就怎么样读,想读多少遍就读多少遍。边读边标出课文一共有多少句话。2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3你觉得哪些景物最美?请你先选择你喜爱的这一句话仔细、反复地读一读,直到能把这一句话美美地读出来为止。4指名读、评读。5听录音读,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6再听录音,播放课件。7把课文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8配乐诵读课文。9指导背诵课文。10你能用你的画笔把你读到和想到的春天美景画出来吗?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现在,你想用自己的什么方式来赞美一下漂亮的春天?(可以唱一支赞美春天的歌;可以朗读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可以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话)2仔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其次课时 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小朋友们读了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内容?2再放课件,边看边感受春天的漂亮。看到这么美的春天,你能不能美美地把课文背出来?二、学习生字1屏幕显示生字词,拍着手掌有节奏齐读。2去掉拼音读生字词,开火车读。3自由认读生字,想想:你最快记住了哪些字?你是怎么样记住它的?4你能用哪个字来组词或说一句话?5观看这几个要求写的字,你发觉了什么?6看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写字,边听教师念笔顺边书空。留意看清晰难写的地方,再自己动笔写。7同桌相互交换观赏所写的字,说说别人写的字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还有哪些地方你可以做小教师指出它的缺点。8教师检评。三、布置作业1把你喜爱的词语写进你的词语花篮里。2回家把课文美美地背给爸爸妈妈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家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稳固汉语拼音,熟悉本课生字、词语,能结合图文熟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主动参加学习; (2)结合图片、动画,体验学习的欢乐; (3)通过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更好熟悉生字词,通过嬉戏进展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培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将来,激发学生喜爱祖国的热忱; (2)渗透环境爱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看懂图文,结合图理解字词,体会诗的其次句所包含的意思。 教法、学法: 感情朗读法、质疑法。 教学思路: 家是一篇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纵观整篇课文,它又是一篇非常简洁的儿童诗,共六行十二句,但真刚要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则有肯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在设计上表达宽松和谐的气氛,表达“读的进输的出”。“读的进”即让学生结合平常的观看,激情生趣,读得出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让学生当爱心小使者,去寻扎,发觉画面中的“家”,然后让他们来当小教师。这样的设计是构建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的,通过形象的图片让他们更好地熟悉生字词,通过活泼好玩的活动进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让他们牢记自己的发觉。“输的出”即让学生在感悟的根底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当小诗人,自己创作小诗歌两个相对来说比拟有难度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制造中提高表达力量,体验胜利的欢乐。 教学设计全解: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 1、教师今日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吗?(分四组) 2、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是哪儿?这都是谁吗?(这就是教师的家,教师家里有八口人,他们是教师的爸爸、妈妈、哥哥、嫂子、小侄子还有我爱人和得意的小女儿)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快乐呀!欢送小朋友们有空来我家玩儿。 3、小朋友,能告知教师,你们的家是什么样的吗?(观赏几组家的图片,课件1、2、3) 4、教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暖和和欢乐的地方。(揭题: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家”的一首小诗) 5、教师领读课题:家jia (拼音)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拼读课文。(课件4) 2、指生朗读反应。 3、听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轻轻的跟教师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4、尝试仿照联系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逐句学习课文。 (1)第一行:教师范读(出示课件) 学生思索: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呢? 小朋友再想一想,蓝天还可以是谁的家呢? (蓝天)是( )的家。 (2)其次行:男生读(出示课件) 思索: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呢? 请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树林还可以是谁的家? (3)第三行:女生读(出示课件) 思索:你听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说小河是鱼儿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小河还可以是谁的家? (4)第四行:指小组读(出示课件) 思索:你又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泥土是种子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泥土还可以是谁的家? (5)请同学们看黑板:齐读前四句诗。 (6)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孕育了万物,我们的祖国就像大花园,我们就像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暖和的阳光,有清爽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就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齐读最终一句) 思索:为什么说祖国是我们的花朵呢? 教师小结:没有祖国的培育和培育,我们就不行能安康地成长,就没有美妙的将来。 (7)再朗读小诗。 (8)听歌娃哈哈。 四、拓展联系 1、找家: 2、做一名小诗人:学完了课文,我想小朋友也肯定能制造一首小诗, 填一填: ( )是( )的家。( )是( )的家。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yw 这篇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yw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忙。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的】 1.学习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会写y,w.2.学习声母y,w和单韵母相拼.【教具预备】教学图片和拼音字母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两个声母卡片.(平翘舌各一个)2.抽读整体认读音节:chi,ci,ri3.说说声母和音节发音有什么不同.二,学习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一)学习声母y和整体认读音节yi.1.出示教学图片第一幅问:树杈上挂着什么2.出示卡片y,告知学生衣服的“衣“读得轻些短些就是y的音.3.教师示范发音,学生仿读.4.区分y和i的读音.(y是声母,要读得又轻又短,i是韵母,可以读长一些.)区分后让学生反复读几遍.5.出示卡片yi,问:一个声母y和一个韵母i合在一起知道怎么读吗(明确这个音节yi,读时声音长些.)6.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声母y,韵母i,合在一起就是音节yi.(二)学习声母w和整体认读音节wu.1. 出示教学图片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是一间屋子)2.出示卡片w,告知学生屋子的“屋“读得轻声短些就是w的音.3.学生试读,教师正音.4. 区分w和u的读音,(留意声韵母在读音上的区分.)5. 出示卡片wu,问:声母w和韵母u合在一起该怎么读(留意声母和音节在读音上的区分.)6.领读.声母w,韵母u,合在一起就是整体认读音节wu.(反复读几遍.)(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1.出示卡片问:这个字母念什么遇到j,q,x时怎么样(把两点去掉还念)2.讲解:遇到j,q,x去掉两点还念,遇到声母y时也要把两点去掉.3.出示卡片yu问:这是什么yu (音节yu)4.领读.声母y,韵母U,合起来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u.三,比拟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1.出示小黑板. ” .y i yiw u wuyu2.比拟异同点.(一样点:读音一样;不同点:声母y,w读得轻,短,韵母iu和整体认读音节读得稍长,响些;它们的字形也不同:整体认读音节可以加上四个不同的声调,给汉字注音,而声母y,w和单韵母i,u,就不行.)四.稳固练习.i. 抽读y,w,i,u,yi,wu,yu.(每读一张卡片都让学生说一说是声母,ii. 还是音节.)iii. 拿出自制的小卡片,iv. 按课文的挨次在书桌上排排队.同v. 桌相互检查.五,指导书写. 指导观看图,编顺口溜记忆字形.(一根树杈yyy,翘角屋顶 .) 【教学回忆】 能把握y w 得读法和谐法.冀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山青青教学设计 标题:山青青案例设计 教学主题:阅读课所属学科:语文适于年级:一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建议学时数:2学时【内容简析】这是一首短小美丽的诗歌。全文只有三句话,第一句写山、水、鸟;其次句写树、草、花;第三句写苗、田、春风春雨。诗画相配,内容生动,更富有想像力,读起来琅琅上口,饶好玩味,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漂亮。【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着力培育学生爱读书的习惯。鼓舞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朗读,读中成诵,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目标】1熟悉“鸣、声”等六个生字,会写“叫、苗”等六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在阅读中积存语言,感受春天大自然的漂亮。【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正确认读“会认”的字和正确书写“会写”的字。难点:从诵读中感受春天大自然的漂亮风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1看图说话。屏幕显示: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和风细雨的春景。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也可看图说话)2引入课题。这么漂亮的风光是什么季节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山青青。3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诞生字词,多读几次。假如遇到不会读的字也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虚心地向同学请教或者请拼音朋友帮助,再多读几次。2同桌相互认读画出来的词语,仔细听对方读,相互订正错音。3指名读生字词。齐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4再读课文,留意把字音读准,做到不加字、不漏字。5四人一小组,每人读一遍课文,把句子读通顺。6指名读全文;评读。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1朗读课文,你想怎么样读就怎么样读,想读多少遍就读多少遍。边读边标出课文一共有多少句话。2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3你觉得哪些景物最美?请你先选择你喜爱的这一句话仔细、反复地读一读,直到能把这一句话美美地读出来为止。4指名读、评读。5听录音读,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6再听录音,播放课件。7把课文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8配乐诵读课文。9指导背诵课文。10你能用你的画笔把你读到和想到的春天美景画出来吗?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现在,你想用自己的什么方式来赞美一下漂亮的春天?(可以唱一支赞美春天的歌;可以朗读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可以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话)2仔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其次课时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小朋友们读了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内容?2再放课件,边看边感受春天的漂亮。看到这么美的春天,你能不能美美地把课文背出来?二、学习生字1屏幕显示生字词,拍着手掌有节奏齐读。2去掉拼音读生字词,开火车读。3自由认读生字,想想:你最快记住了哪些字?你是怎么样记住它的?4你能用哪个字来组词或说一句话?5观看这几个要求写的字,你发觉了什么?6看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写字,边听教师念笔顺边书空。留意看清晰难写的地方,再自己动笔写。7同桌相互交换观赏所写的字,说说别人写的字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还有哪些地方你可以做小教师指出它的缺点。8教师检评。三、布置作业1把你喜爱的词语写进你的词语花篮里。2回家把课文美美地背给爸爸妈妈听。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江南 设计理念: 江南(苏教版第一册)是乐府诗集中一首古诗。诗中描写的是江南夏天,碧绿的莲叶,漂亮的莲花和采莲女采摘莲蓬的动人场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绽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绽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诵读,培育语感,感受语言的美丽。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2、情感目标: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育喜爱自然的感情。 3、思维目标:培育学生的想象力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如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绽开想象,体验江南水乡的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歌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听,教师今日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江南 25 3 21 62 2 0 江 南呀 可 采 莲 呀, 鱼 戏 莲 叶 西 呀, 25 3 21 65 5 0 莲 叶呀 何 田 田 呀, 鱼 戏 莲 叶 南 呀, 6 56 1 25 3 2 2 0 鱼戏 莲叶 间 鱼戏 莲 叶 间, 鱼 戏 莲 叶 北 呀, 2 52 1 6 5 12 65 5 0 鱼戏 莲叶 东 鱼 戏 莲叶 东 呀。 江南 可采 莲 呀 江 南可 采莲 呀。 这首歌好听吗?大家想不想学呢?咱们今日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 2. 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 (课件展现江南采莲图) 课件出示: jing nán 江 南 指导读音nán。 南 教师讲解: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个漂亮、富裕的地方。 二、预习检查,初读古诗 1、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留意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状况。 lin yè tin tin k 莲 叶 田 田 可 yú xì lin yè jin 鱼 戏 莲 叶 间 3、再读课文。 要求:把句子读通顺,留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自由读。 指名点读。 教师范读。 刚刚小朋友们读得都挺好,教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读完后,学生评价)教师为什么能读好呢?由于教师知道每句诗的意思,知道它应当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因此能够读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诗。 三、创设情境,理解古诗。 (一)理解第一句。 1、其次行:莲叶何田田! (1)小朋友们,你们看荷叶长得怎么样?课件出示采莲 小朋友们刚刚说了这么多,其实已经说出了“莲叶何田田”的意思。谁再来试试看。 这句是赞美荷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多么。 (2)荷叶长得茂密,荷花开得怎么样?采莲姑娘们在干什么?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她们的心情怎样? (3)荷塘上采莲姑娘们一边采着莲蓬一边说笑着多喧闹呀! (4)江南真是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 齐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2、指导朗读。 (配乐,边读边做动作)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就是采莲人了,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句。 (二)理解其次句。 1荷塘里多喧闹呀,你们看小鱼也来了,它们在莲叶间 游来游去,一会儿游到东,一会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游到北。 出示: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里的“戏”就是嬉戏的意思,为什么不用“游”呢? (引导:只有人才会嬉戏,这里说小鱼也在嬉戏,就是把鱼当成人来写。你们觉得是鱼游莲叶间好玩,还是鱼戏莲叶间好玩呢?) 2指导朗读。 小鱼们在荷塘中玩得多么快乐啊,谁来把其次句读一读。 指名读,男女分组读,师生协作读。 四、再入情境,背诵古诗。 1学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配乐),小朋友们,请大家把眼睛闭上,这时你划着一叶小舟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荷塘中,荷叶长得密密层层,碧绿碧绿的,像一把把碧绿的大伞。荷花也开了,有粉白的,有粉红的,就像一个个漂亮的少女。呦,还有那饱满的莲蓬多迷人呀,采莲姑娘们也划着小船来采摘莲蓬了,她们说着、笑着,欢乐声漂浮在荷塘上。小鱼也来赶喧闹了,它们在荷叶间游来游去,玩得多快乐啊! 小朋友们,刚刚教师说的这些风光,你们都看到了吗?那么现在就请大家把这首古诗读几遍,看能不能把江南漂亮的风光和姑娘们采摘莲蓬时那种欢快的场面给读出来。 指名读,点评。 配乐朗读。 五、学习采莲歌。 小朋友们,咱们唱着歌,一起去采莲好吗? (教师和学生一起唱江南,边唱边做动作。) 其次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背诵江南。 2、认读绿色通道内的字。 lin xì jin 莲戏间 3、在诗中找诞生字 jin nn k yè tin yú x bi 江 南 可 叶 田 鱼 西 北 二、学习新字。 1、学写“江”“南”“西” 这几个字都是什么构造,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你能给这些生字再找一找朋友吗?(用生字组词) 教师范写。 学生描红。 评点。 2、自学余字“叶”“北”“可”“田”“鱼” 小组内争论怎样写这些字,组词。 描红。 评点。引导学生自我观赏,组内观赏。 三、趣味练习:找朋友。 1、师生协作,示范玩法。 师:这是什么?出示“江” 生:这是江南的江。 2、全员参加,嬉戏自主。 同位同学做“找朋友”嬉戏。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池上 一、积存引入,以旧带新。 1、师:初夏季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2、学生沟通自己积存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3、师:今日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理解题目含义。4、简介白居易。(1)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许多诗,揭露统治者的浪费腐化,即出名的“讽喻诗”。他喜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设计意图:由诗人杨万里的小池奇妙的为本课进展铺垫,以旧带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搜集关于诗人的生平和关于荷花的诗句,培育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力量。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2、检查初读状况。(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读准后鼻音:撑、艇、萍;指导“艇”字的写法及构造。学习新词:浮萍,白莲,踪迹,理解词义,练习书写。(2)齐读古诗。(3)学生简洁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解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2)小组内逐句沟通自己的理解,相互启发、补充。5、集体沟通,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设计意图:课标要求其次学段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存,理解生词的意义。”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的意思,培育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力量。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2、学生沟通“看”到的画面。(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妙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柔嫩莲蓬的憧憬之情。)(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蜜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当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淘气的感觉。朗读前两句,思索:你最观赏其中哪个字?(“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得意、纯真与童年的欢乐、无忧、自由。) 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觉吗?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设计意图:“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通过学生亲身想象“偷采白莲”儿童的心里,使情,学生情,诗中情水乳交融,激发共鸣。四、回归整体,拓展延长。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3、熟读成诵。设计意图:课标要求其次学段的学生要能“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通过熟读成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存。五、布置作业 ,稳固练习。1、背诵课文。2、默写池上。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板书设计: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池上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ü 教学目的 1、阅读春姐姐,熟悉“去、绿、鱼、曲”四个字。2、学习韵母ü和整体认读音节yu把握其字形、读音及写法;会读带四声的ü和yu。3、连续练习四声的读法。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会ü和yu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预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学习儿歌、认读生字、学习韵母ü及整体认读音节yu;写好ü和yu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春天景物)同学们这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春天)你们喜爱春天吗?谁来谈谈自己喜爱的缘由?2、同学们谈得真好,春天是非常漂亮的,不仅有青的草、绿的叶,还有红的花和清亮流淌的小河,春天就像一位漂亮动人的姐姐。这节课我们就来熟悉春姐姐,看看春姐姐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小伙伴?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学习儿歌,熟悉生字1、同学们自己来读读春姐姐这首儿歌,把自己熟悉的生字画下来,给同学们读一读。2、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听唱儿歌,并把儿歌读通顺。3、边读边启发学生想一想儿歌所描绘的情景。想一想文中的两个“亲亲”毕竟是什么意思,并试着想象“亲亲坡上草,坡上一片绿”、“亲亲小河水,鱼儿唱歌曲”是怎样的一幅画面?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种方式读。5、学生试着将儿歌背诵下来。6、在读儿歌的根底上,熟悉“去、绿、鱼、曲”四个生字。(1)小黑板出示生字,师问“谁熟悉几个生字?”找个别学生读生字。(2)师带着学生多种方式进展朗读生字;开火车读。(3)换个语境再读一读,使学生在不同的语境里熟悉生字。三、学习韵母ü1、让学生观看“去、绿、曲”这三个字的拼音,告知学生“去”和“曲”的拼音中声母q后面也是ü,只是ü遇到声母j、q、x后,上面的两点要去掉。(教给学生口诀:j、q、x小调皮,见了鱼眼要挖去)2、让学生反复地渐渐读这几个字,进而体会出ü的读音。能3、借助小鱼吐泡图或让学生自己想方法记忆ü的字形。4、借助鱼的读音让学生记住这个字母的读音。5、让学生读带声调的韵母ü,体会四个声调的变化。6、找出儿歌中拼音带有ü的韵母的字,体会其声调,说说它们是几声?7、学写韵母ü。学生先复习u的写法,然后观看如何书写。(ü占中间一格,两点最终写,写在上格靠近其次条线的地方,四笔写成)8、师示范写,学生跟教师写(留意写字姿态,要求学生写字要仔细,要写标准,要写得美丽)四、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1、让学生在观看yu借助“鱼”这个字把握yu的读音,并告知学生yu是整体认读音节,它的读音和韵母ü想同,只是比ü稍长2、让学生yu说说预备怎样记住它。强调yu中的u实际是ü,yu由声母y和韵母ü共同组成,ü上的两点要省略。3、练习四声。出示带声调的音节yu让学生反复读,体会四声中声调的变化。4、稳固记忆字形。五、师小结总结学生的学习状况,表扬学习仔细的学生,对学生提出盼望。 板书设计 6、春姐姐山上树东西住 课后附记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登鹳雀楼 这篇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登鹳雀楼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忙。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学问,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加,在探究活动中到达自悟得意。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根底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勉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画纸,彩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 1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2简介登鹳雀楼王之涣。3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缘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2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3启发和鼓舞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4在学生理解字义的根底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5师配音范读,学生思索: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的感想的?(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自由读。3指名读。4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5分小组争论诗句中所描写的风光。6依据诗意,绽开合抱负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舞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看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7幻灯展现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8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教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9启发学生谈谈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竞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四)总结全文,拓展廷伸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看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3师小结。 【评点】 该教学设计理念新奇,注意创新思维、想像力量的培育。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采纳读、想、议、画、写等敏捷多变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充分表达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山青青”一文,盼望“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山青青”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我们还为您精选预备的一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设计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