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2023年高考数学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函数的导函数,且满足,若在中,则( )ABCD2我国宋代数学家秦九韶(1202-1261)在数书九章(1247)一书中提出“三斜求积术”,即:以少广求之,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上,余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隅,开平方得积. 其实质是根据三角形的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即. 若的面积,则等于( )ABC或D或3若复数(为虚数单位)的实部与虚部相等,则的值为( )ABCD4在正方体中,E是棱的中点,F是侧面内的动点,且与平面的垂线垂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F的轨迹是一条线段B与BE是异面直线C与不可能平行D三棱锥的体积为定值5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2,前项和为,若,为某三角形的三边长,且该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则的最大值为( )A5B11C20D256已知函数,若,,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BCD7已知为抛物线的焦点,点在抛物线上,且,过点的动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为坐标原点,抛物线的准线与轴的交点为.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在抛物线上满足条件的点仅有一个;若是抛物线准线上一动点,则的最小值为;无论过点的直线在什么位置,总有;若点在抛物线准线上的射影为,则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1B2C3D48已知、,则下列是等式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 )ABCD9已知数列中,(),则等于( )ABCD210若复数是纯虚数,则( )A3B5CD11已知向量,且,则( )ABC1D21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是抛物线上两个不同的点,若,则线段的中点到轴的距离为( )A5B3CD2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向量(4,n),(Sn,n+3).若,则数列前2020项和为_14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今有共买豕,人出一百,盈一百;人出九十,适足。问人数、豕价各几何?”.其意思是“若干个人合买一头猪,若每人出100,则会剩下100;若每人出90,则不多也不少。问人数、猪价各多少?”.设分别为人数、猪价,则_,_.15从甲、乙、丙、丁、戊五人中任选两名代表,甲被选中的概率为_.16过直线上一动点向圆引两条切线MA,MB,切点为A,B,若,则四边形MACB的最小面积的概率为_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分)如图,在三棱柱中,平面平面,侧面为平行四边形,侧面为正方形,为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二面角的大小.18(12分)已知定点,直线、相交于点,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记动点的轨迹为曲线。(1)求曲线的方程;(2)过点的直线与曲线交于、两点,是否存在定点,使得直线与斜率之积为定值,若存在,求出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9(12分)已知四棱锥中,底面为等腰梯形,丄底面.(1)证明:平面平面;(2)过的平面交于点,若平面把四棱锥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求二面角的余弦值.20(12分)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其短半轴长为,一个焦点坐标为,点在椭圆上,点在直线上的点,且证明:直线与圆相切;求面积的最小值21(12分)对于非负整数集合(非空),若对任意,或者,或者,则称为一个好集合以下记为的元素个数(1)给出所有的元素均小于的好集合(给出结论即可)(2)求出所有满足的好集合(同时说明理由)(3)若好集合满足,求证:中存在元素,使得中所有元素均为的整数倍22(10分)已知正实数满足 .(1)求 的最小值.(2)证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根据的结构形式,设,求导,则,在上是增函数,再根据在中,得到,利用余弦函数的单调性,得到,再利用的单调性求解.【详解】设,所以 ,因为当时,即,所以,在上是增函数,在中,因为,所以,因为,且,所以,即,所以,即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2、C【解析】将,代入,解得,再分类讨论,利用余弦弦定理求,再用平方关系求解.【详解】已知,代入,得,即 ,解得,当时,由余弦弦定理得: ,.当时,由余弦弦定理得: , .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和平方关系,还考查了对数学史的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3、C【解析】利用复数的除法,以及复数的基本概念求解即可.【详解】,又的实部与虚部相等,解得.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复数的概念运用.4、C【解析】分别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以及异面直线的定义,体积公式分别进行判断【详解】对于,设平面与直线交于点,连接、,则为的中点分别取、的中点、,连接、, ,平面,平面,平面同理可得平面,、是平面内的相交直线平面平面,由此结合平面,可得直线平面,即点是线段上上的动点正确对于,平面平面,和平面相交,与是异面直线,正确对于,由知,平面平面,与不可能平行,错误对于,因为,则到平面的距离是定值,三棱锥的体积为定值,所以正确;故选:【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空间位置关系、空间角、简易逻辑的判定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5、D【解析】由公差d=-2可知数列单调递减,再由余弦定理结合通项可求得首项,即可求出前n项和,从而得到最值.【详解】等差数列的公差为-2,可知数列单调递减,则,中最大,最小,又,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且最大内角为, 由余弦定理得,设首项为,即得,所以或,又即,舍去,d=-2前项和.故的最大值为.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考查求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同时还考查了余弦定理的应用.6、D【解析】根据题意,求出函数的导数,由函数的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分析可得在上为增函数,又由,分析可得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函数,其导数函数,则有在上恒成立,则在上为增函数;又由,则;故选:【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涉及函数单调性的性质,属于基础题7、C【解析】: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从而可求 的坐标;:做关于准线的对称点为,通过分析可知当三点共线时取最小值,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此时最小值;:设出直线方程,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方程,结合韦达定理,可知焦点坐标的关系,进而可求,从而可判断出的关系;:计算直线 的斜率之差,可得两直线斜率相等,进而可判断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详解】解:对于,设,由抛物线的方程得,则, 故,所以或,所以满足条件的点有二个,故不正确; 对于,不妨设,则关于准线的对称点为, 故,当且仅当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故正确; 对于,由题意知, ,且的斜率不为0,则设方程为:,设与抛物线的交点坐标为,联立直线与抛物线的方程为, ,整理得,则,所以, 则.故的倾斜角互补,所以,故正确.对于,由题意知 ,由知,则 ,由,知,即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故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定义,考查了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考查了抛物线的性质,考查了直线方程,考查了两点的斜率公式.本题的难点在于第二个命题,结合初中的“饮马问题”分析出何时取最小值.8、D【解析】构造函数,利用导数分析出这两个函数在区间上均为减函数,由得出,分、三种情况讨论,利用放缩法结合函数的单调性推导出或,再利用余弦函数的单调性可得出结论.【详解】构造函数,则,所以,函数、在区间上均为减函数,当时,则,;当时,.由得.若,则,即,不合乎题意;若,则,则,此时,由于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则,;若,则,则,此时,由于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则,.综上所述,.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单调性的应用,构造新函数是解本题的关键,解题时要注意对的取值范围进行分类讨论,考查推理能力,属于中等题.9、A【解析】分别代值计算可得,观察可得数列是以3为周期的周期数列,问题得以解决.【详解】解:,(),数列是以3为周期的周期数列,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数列的周期性和运用:求数列中的项,考查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0、C【解析】先由已知,求出,进一步可得,再利用复数模的运算即可【详解】由z是纯虚数,得且,所以,.因此,.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除法、复数模的运算,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一道基础题.11、A【解析】根据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列方程,解方程求得的值.【详解】由于向量,且,所以解得.故选:A【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属于基础题.12、D【解析】由抛物线方程可得焦点坐标及准线方程,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继而可求出,从而可求出的中点的横坐标,即为中点到轴的距离.【详解】解:由抛物线方程可知,即,.设 则,即,所以.所以线段的中点到轴的距离为.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定义,考查了抛物线的方程.本题的关键是由抛物线的定义求得两点横坐标的和.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解析】由已知可得4Snn(n+3)0,可得Sn,n1时,a1S11.当n2时,anSnSn1.可得:2().利用裂项求和方法即可得出.【详解】,4Snn(n+3)0,Sn,n1时,a1S11.当n2时,anSnSn1.,满足上式,.2().数列前2020项和为2(1)2(1).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向量垂直与数量积的关系、数列递推关系、裂项求和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4、10 900 【解析】由题意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详解】由题意可得,解得.故答案为10 90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用消元法来求解即可,属于基础题型.15、【解析】甲被选中,只需从乙、丙、丁、戊中,再选一人即有种方法,从甲、乙、丙、丁、戊五人中任选两名共有种方法,根据公式即可求得概率.【详解】甲被选中,只需从乙、丙、丁、戊中,再选一人即有种方法, 从甲、乙、丙、丁、戊五人中任选两名共有种方法,.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古典概型的概率的计算,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容易.16、.【解析】先求圆的半径, 四边形的最小面积,转化为的最小值为,求出切线长的最小值,再求的距离也就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可解得的取值范围,利用几何概型即可求得概率【详解】由圆的方程得,所以圆心为,半径为,四边形的面积,若四边形的最小面积,所以的最小值为,而,即的最小值,此时最小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此时,因为,所以,所以的概率为【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连接,交与,连接,由,得出结论;(2)以为原点,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夹角公式求出即可.【详解】(1)连接,交与,连接,在中,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由平面平面,为平面与平面的交线,故平面,故,又,所以平面,以为原点,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得,平面的法向量为,由,故二面角的大小为.【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证明,考查二面角的求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18、 (1) ;(2) 存在定点,见解析【解析】(1)设动点,则,利用,求出曲线的方程(2)由已知直线过点,设的方程为,则联立方程组,消去得,设,利用韦达定理求解直线的斜率,然后求解指向性方程,推出结果【详解】解:(1)设动点,则,即,化简得:。由已知,故曲线的方程为。(2)由已知直线过点,设的方程为,则联立方程组,消去得,设,则又直线与斜率分别为,则。当时,;当时,。所以存在定点,使得直线与斜率之积为定值。【点睛】本题考查轨迹方程的求法,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综合应用,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9、(1)见证明;(2)【解析】(1)先证明等腰梯形中,然后证明,即可得到丄平面,从而可证明平面丄平面;(2)由,可得到,列出式子可求出,然后建立如图的空间坐标系,求出平面的法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可得到答案【详解】(1)证明:在等腰梯形,易得 在中,则有,故,又平面,平面,即平面,故平面丄平面.(2)在梯形中,设, ,而,即,.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为轴,所在直线为轴,所在直线为轴,建立如图的空间坐标系,则,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得,取,得,同理可求得平面的法向量为,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则,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两平面垂直的判定,考查了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求二面角,考查了棱锥的体积的计算,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及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20、证明见解析;1.【解析】由题意可得椭圆的方程为,由点在直线上,且知的斜率必定存在,分类讨论当的斜率为时和斜率不为时的情况列出相应式子,即可得出直线与圆相切;由知,的面积为【详解】解:由题意,椭圆的焦点在轴上,且,所以所以椭圆的方程为由点在直线上,且知的斜率必定存在,当的斜率为时,于是,到的距离为,直线与圆相切当的斜率不为时,设的方程为,与联立得,所以,从而而,故的方程为,而在上,故,从而,于是此时,到的距离为,直线与圆相切综上,直线与圆相切由知,的面积为,上式中,当且仅当等号成立,所以面积的最小值为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创新意识,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属于难题21、(1),(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解析】(1)根据好集合的定义列举即可得到结果;(2)设,其中,由知;由可知或,分别讨论两种情况可的结果;(3)记,则,设,由归纳推理可求得,从而得到,从而得到,可知存在元素满足题意.【详解】(1),(2)设,其中,则由题意:,故,即,考虑,可知:,或,若,则考虑,则,但此时,不满足题意;若,此时,满足题意,其中为相异正整数(3)记,则,首先,设,其中,分别考虑和其他任一元素,由题意可得:也在中,而,对于,考虑,其和大于,故其差,特别的,由,且,以此类推:,此时,故中存在元素,使得中所有元素均为的整数倍【点睛】本题考查集合中的新定义问题的求解,关键是明确已知中所给的新定义的具体要求,根据集合元素的要求进行推理说明,对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属于较难题.22、(1);(2)见解析【解析】(1)利用乘“1”法,结合基本不等式求得结果.(2)直接利用基本不等式及乘“1”法,证明即可.【详解】(1)因为 ,所以 因为 ,所以 (当且仅当 ,即 时等号成立),所以(2)证明:因为 ,所以 故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点睛】本题考查了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考查了乘“1”法的技巧,考查了推理论证能力,属于中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