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乐山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最后一卷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87997679
资源大小:1.83M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川省乐山市乐山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最后一卷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2023年高考数学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过抛物线的焦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且,抛物线的准线与轴交于,的面积为,则( )ABCD2网格纸上小正方形边长为1单位长度,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1BC3D431777年,法国科学家蒲丰在宴请客人时,在地上铺了一张白纸,上面画着一条条等距离的平行线,而他给每个客人发许多等质量的,长度等于相邻两平行线距离的一半的针,让他们随意投放.事后,蒲丰对针落地的位置进行统计,发现共投针2212枚,与直线相交的有704枚.根据这次统计数据,若客人随意向这张白纸上投放一根这样的针,则针落地后与直线相交的概率约为( )ABCD4已知,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5已知双曲线的焦距为,过左焦点作斜率为1的直线交双曲线的右支于点,若线段的中点在圆上,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BCD6函数图像可能是( )ABCD7已知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当时,则( )AB2C3D8直角坐标系中,双曲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若是等边三角形,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 )ABCD9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则( )ABCD10若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象,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则的最大值为( )ABCD11陀螺是中国民间较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但陀螺这个名词,直到明朝刘侗、于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一书中才正式出现.如图所示的网格纸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粗线画出的是一个陀螺模型的三视图,则该陀螺模型的表面积为( )ABCD12已知不重合的平面 和直线 ,则“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内有无数条直线与平行B 且C 且D内的任何直线都与平行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函数,则的值为 _14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_.15已知复数(为虚数单位),则的模为_16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数列的公差_,通项公式_.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分)已知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1)当点的横坐标之和为4时,求直线的斜率;(2)已知点,直线过点,记直线的斜率分别为,当取最大值时,求直线的方程.18(12分)设数列,其前项和,又单调递增的等比数列, ,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若 ,求数列的前n项和,并求证:.19(12分)如图所示,在四棱锥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侧面为正三角形,且面面,分别为棱的中点.(1)求证:平面;(2)(文科)求三棱锥的体积;(理科)求二面角的正切值.20(12分)已知点,且,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为曲线(1)求曲线的方程;(2)是否存在过点的直线,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两点,直线与轴分别交于两点,使得?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12分)已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整数,它们的前项和分别为,且,.(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求;(3)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得恰好是数列或中的项?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2(10分)已知函数.(1)证明:当时,;(2)若函数有三个零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设点、,并设直线的方程为,由得,将直线的方程代入韦达定理,求得,结合的面积求得的值,结合焦点弦长公式可求得.【详解】设点、,并设直线的方程为,将直线的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去得,由韦达定理得,可得,抛物线的准线与轴交于,的面积为,解得,则抛物线的方程为,所以,.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焦点弦长的计算,计算出抛物线的方程是解答的关键,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2、A【解析】采用数形结合,根据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三棱锥,然后根据锥体体积公式,可得结果.【详解】根据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三棱锥如图该几何体为三棱锥,长度如上图所以所以所以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根据三视图求直观图的体积,熟悉常见图形的三视图:比如圆柱,圆锥,球,三棱锥等;对本题可以利用长方体,根据三视图删掉没有的点与线,属中档题.3、D【解析】根据统计数据,求出频率,用以估计概率.【详解】.故选:D.【点睛】本题以数学文化为背景,考查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属于基础题.4、D【解析】利用空间位置关系的判断及性质定理进行判断.【详解】解:选项A中直线,还可能相交或异面,选项B中,还可能异面,选项C,由条件可得或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属于基础题.5、C【解析】设线段的中点为,判断出点的位置,结合双曲线的定义,求得双曲线的离心率.【详解】设线段的中点为,由于直线的斜率是,而圆,所以.由于是线段的中点,所以,而,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知,即,即.故选:C【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定义和离心率的求法,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属于中档题.6、D【解析】先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可排除选项A,C,当时,可分析函数值为正,即可判断选项.【详解】,即函数为偶函数,故排除选项A,C,当正数越来越小,趋近于0时,所以函数,故排除选项B,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奇偶性,识别函数的图象,属于中档题.7、A【解析】由奇函数定义求出和【详解】因为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又当时,.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掌握奇函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8、D【解析】根据题干得到点A坐标为,代入抛物线得到坐标为,再将点代入双曲线得到离心率.【详解】因为三角形OAB是等边三角形,设直线OA为,设点A坐标为,代入抛物线得到x=2b,故点A的坐标为,代入双曲线得到 故答案为:D.【点睛】求双曲线的离心率(或离心率的取值范围),常见有两种方法:求出,代入公式;只需要根据一个条件得到关于的齐次式,结合转化为的齐次式,然后等式(不等式)两边分别除以或转化为关于的方程(不等式),解方程(不等式)即可得 (的取值范围).9、D【解析】利用余弦定理角化边整理可得结果.【详解】由余弦定理得:,整理可得:,.故选:.【点睛】本题考查余弦定理边角互化的应用,属于基础题.10、C【解析】由题意利用函数的图象变换规律,正弦函数的单调性,求出的最大值【详解】解:把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象,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在区间,上,则当最大时,求得,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象变换规律,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属于基础题11、C【解析】根据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两个圆锥和一个圆柱构成,由此计算出陀螺的表面积.【详解】最上面圆锥的母线长为,底面周长为,侧面积为,下面圆锥的母线长为,底面周长为,侧面积为,没被挡住的部分面积为,中间圆柱的侧面积为.故表面积为,故选C.【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数学文化,考查三视图还原为原图,考查几何体表面积的计算,属于基础题.12、B【解析】根据充分不必要条件和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依次判断每个选项得到答案.【详解】A. 内有无数条直线与平行,则相交或,排除;B. 且,故,当,不能得到 且,满足;C. 且,则相交或,排除;D. 内的任何直线都与平行,故,若,则内的任何直线都与平行,充要条件,排除.故选:.【点睛】本题考查了充分不必要条件和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4【解析】根据的正负值,代入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求解即可.【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分段函数函数值的求解,是基础题.14、【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求得,结合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求得的值.【详解】因为为等差数列,所以,解得,所以.故答案为:【点睛】本小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前项和公式的应用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应用意识.15、【解析】,所以16、2 【解析】直接利用等差数列公式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得,故.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基本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解析】(1)设,根据直线的斜率公式即可求解;(2)设直线的方程为,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方程,由韦达定理得,结合直线的斜率公式得到,换元后讨论的符号,求最值可求解.【详解】(1)设,因为,即直线的斜率为1.(2)显然直线的斜率存在,设直线的方程为.联立方程组,可得则,令,则则当时,;当且仅当,即时,解得时,取“=”号,当时,;当时,综上所述,当时,取得最大值,此时直线的方程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换元法,均值不等式,考查了运算能力,属于难题.18、(1),;(2)详见解析.【解析】(1)当时,当时,当时,也满足,等比数列,又,或(舍去),;(2)由(1)可得:,显然数列是递增数列,即.)19、(1)见解析(2)(文) (理)【解析】(1)证明:取PD中点G,连结GF、AG,GF为PDC的中位线,GFCD且,又AECD且,GFAE且GF=AE,EFGA是平行四边形,则EFAG,又EF不在平面PAD内,AG在平面PAD内,EF面PAD; (2)(文)解:取AD中点O,连结PO,面PAD面ABCD,PAD为正三角形,PO面ABCD,且,又PC为面ABCD斜线,F为PC中点,F到面ABCD距离,故;(理)连OB交CE于M,可得RtEBCRtOAB,MEB=AOB,则MEB+MBE=90°,即OMEC连PM,又由(2)知POEC,可得EC平面POM,则PMEC,即PMO是二面角P-EC-D的平面角,在RtEBC中,即二面角P-EC-D的正切值为【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二面角的求法、利用等积变换求三棱锥体积,属于难题.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使用这个定理的关键是设法在平面内找到一条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可利用几何体的特征,合理利用中位线定理、线面平行的性质或者构造平行四边形、寻找比例式证明两直线平行.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即两平面平行,在其中一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 本题(1)是就是利用方法证明的.20、(1)(2)存在, 或【解析】(1)由得看成到两定点的和为定值,满足椭圆定义,用定义可解曲线的方程.(2)先讨论斜率不存在情况是否符合题意,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点斜式方程,由,可得,再直线与椭圆联解,利用根的判别式得到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详解】解:设,由, ,可得,即为,由,可得的轨迹是以为焦点,且的椭圆,由,可得,可得曲线的方程为;假设存在过点的直线l符合题意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设方程为,可得为短轴的两个端点,不成立;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方程为,由,可得,即,可得,化为,由可得,由在椭圆内,可得直线与椭圆相交,则化为,即为,解得,所以存在直线符合题意,且方程为或【点睛】本题考查求轨迹方程及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 (1)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思路:应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关键在于由已知条件推出关于动点的等量关系式,由等量关系结合曲线定义判断是何种曲线,再设出标准方程,用待定系数法求解;(2)解决是否存在直线的问题时,可依据条件寻找适合条件的直线方程,联立方程消元得出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得出是否有解.21、(1);(2);(3)存在,1.【解析】(1)利用基本量法直接计算即可;(2)利用错位相减法计算;(3),令可得,讨论即可.【详解】(1)设数列的公差为,数列的公比为,因为,所以,即,解得,或(舍去).所以.(2),所以,所以.(3)由(1)可得,所以.因为是数列或中的一项,所以,所以,因为,所以,又,则或.当时,有,即,令.则.当时,;当时,即.由,知无整数解.当时,有,即存在使得是数列中的第2项,故存在正整数,使得是数列中的项.【点睛】本题考查数列的综合应用,涉及到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数列中的存在性问题,是一道较为综合的题.22、(1)见解析;(2)【解析】(1)要证明,只需证明即可;(2)有3个根,可转化为有3个根,即与有3个不同交点,利用导数作出的图象即可.【详解】(1)令,则,当时,故在上单调递增,所以,即,所以.(2)由已知,依题意,有3个零点,即有3个根,显然0不是其根,所以有3个根,令,则,当时,当时,当时,故在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作出的图象,易得.故实数的取值范围为.【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以及研究函数零点个数问题,考查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是一道中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