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护军街学生公寓B栋施工组织设计.pdf
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护军街学生工程编号:06129工程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护军街5号(原哈尔滨纺纱厂)建设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哈尔滨正大建筑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勘测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哈尔滨工大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开工时间:2007年0 7月15日竣工时间:2008年0 7月3 1日建筑面积:24000m2(框剪结构)建筑层数:地上十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45.9m质量目标:省金牌结构特征:1、基础:本工程采用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孔底压浆桩,上部为承台、底板。2、主体结构:框架剪力墙;3、墙体结构:地下室部分:外墙为350mm厚钢筋碎抗渗墙体,内墙为200厚陶粒碎空心砌块。地上部分:外墙为3 0 0厚高效保温陶粒碎空心砌块,内墙为200厚陶粒碎空心砌块,砌块容重为W 7KN/m3;0.0 0以下外墙采用M U 10实心粘土砖,M 10水泥砂浆;0.0 0以上墙体砌筑采用M 7.5混合砂浆。4、地下防水工程:本工程地下防水等级为一级,采用2 道防水设防,地下室底板及外墙采用抗渗等级为S 6的防水碎,外设一层s b c 1 2 0 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5、装修工程:地上部分所有外墙内外表面均用水泥砂浆抹面;内墙面凡用水房间用1:2防水水泥砂浆抹面;其它房间用混合抹面,内墙面凡不同墙体材料交接处,各种线盒及配电箱周边,管线穿墙处,消火栓周边及背面,门窗安装前,安装后抹灰接茬处均应铺钉1 0*1 0 m m 钢丝网抹灰,每边搭接尺寸1 5 0 m m;其它装修详见图纸;5、屋面工程:屋面保温层为8 0 m m 厚挤塑板(容重不小于2 8 K G/M3)双层错缝铺贴,上部为水泥珍珠岩找坡,屋面防水采用一道三元乙丙防水卷材,上设 4 0 厚细石碎保护层刚性防水;(二道防水设防)隔气层为J S防水涂膜二、施工标准及验收规范本施工组织设计依据以下内容编制:类别名称编2公司性文件我公司的 I S 0 9 0 0 K I S 0 1 4 0 0 0.0 H S M S 1 8 0 0 0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管理制度。哈尔滨正大建筑企业集团公司施工工艺标准QBJZD2003哈尔滨工业大学护军街学生公寓B栋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招标文件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规 工程测量规范(G B J 5 0 0 2 6-9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 G J 9 4-9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 B 5 0 2 0 4-2 0 0 2)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 5 0 2 0 8-2 0 0 2)范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 B 5 0 1 0 8-2 0 0 1)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92)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0-2001)竖向电渣压力焊施工工法(Q/CJZ(TG)004-96)主要图集L G 3 2 50 2 J 1 2 1L J 2 0 0 1L J 8 1 20 2 J 9 1 50 3 J 9 3 0-10 3 G 1 0 1-1L J 2 0 0 40 2 J 3 0 10 4 C J 0 1-20 4 C 1 0 1-4三、施工组织和布置考虑该工程工期紧、碎工程量大、结构复杂、结构截面尺寸变化大等综合特点,计划采取以主体结构施工为先导,墙体砌筑、装修工程即时跟进的施工部署程序。实行平面分段、同步流水、立体交叉作业的施工方法。本工程根据设计图纸,基础部分以J 轴为分界点分为二个施工段(A-J 和J-U)。主体部分以P 轴为分界点,分为二个施工段(PU和A D o四、施工现场组织机构施工管理组织机构职务姓名职称资质证书编号项目经理沈玉成、高文工程师15011001161501100114工长张元庆、戴学洲015517技术负责人王成武、邹海莉高级工程师1549质检员刘少峰、丁新路0124479安全员李敬凯、苏本010516技术管理组织机构组长:王成武、邹海莉组员:张春林、王琳、代学洲、马冬日、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组 长:丁新路、刘少峰组 员:沈玉成、王成武、戴学洲、邱鹏海、年海德、王琳张春林文明施工组织机构组 长:沈玉成付组长:李敬凯、苏本元组 员:张元庆 王成武张春林丁新路 王作臣年海德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组 长:李敬凯、苏本元付 组 长:沈玉成组 员:戴学洲 王成武 张元庆、治安管理组织机构组 长:张元庆 李敬凯 苏本元组 员:沈玉成 王成武 王作臣 马冬日何 鑫卫生管理组织机构组 长:黄立伟组 员:邹海莉 王琳 王作臣防火管理组织机构组 长:李敬凯、苏本元付组长:戴 学 洲 张 元 庆组 员:王成武 丁新路 翟 德 占 邱 鹏 海 王 作 臣五、施工准备工作计划一、施工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高文X 长张 元 庆 戴 学 洲技术负责人王成武、邹海莉技术员张春林、王琳质检员刘少峰、丁新路安全员苏本元、李敬凯放线员邱鹏海、邹雪强材料员年海德保管员王作臣二、技术准备我公司在鉴定合同的3 日内,派有关人员进入现场,对其各控制点、控制线、标高等进行复核,在正式开工前必须全部完成。组织技术人员仔细认真阅读施工图纸,根据作业要求编制详尽的作业指导书,在正式图纸会审前完成图纸初审工作。三、生产准备1、机具设备本项工程根据工程整体规划,设塔吊二台,搅拌机2 台,根据计划安排的时间组织进场。其它各工种施工用设备见施工机具一览表。2.材料进场根据项目部提出的材料计划,分批进入现场。进入现场后按材料品种规格设立标识牌。并及时进行二次复试。3、临时用电计划由电气公司负责根据现场用电情况配置闸箱和导线,确保线路符合要求,确保施工正常用电。并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4、施工工种人员选择施工质量好,进度快,有实力的工种进场,木工:150人,钢筋工:100人,架子工:25人,瓦工40人,力 工 100人。5、施工现场做到四通一平、六落实水通、电通、路通、电信通;场地平整;技术、劳动组织、材料、机具、构件、暂时设施落实。四、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1、主要机械设备选择原则及数量根据本工程平面布置形式,现场设一台R 5 0.2 0 塔吊,臂 长 5 0 米。考虑工程落地面积较大,设1 台J Z C 3 5 0和一台JZ C75 0 搅拌机;设一碎搅拌站泵送商品碎。详见主要机械进场计划2、主要机械进场计划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里产地制 造年份进 场 时间1塔吊22 0 0 7、72碎搅拌机JZ C-35 0JZ C-75 022 0 0 7、73交流电焊机B X 2 WS-30 022 0 0 7、74直流电焊机Ax 4-30 0 162 0 0 7、75振捣器Y 80-2 182 0 0 7、76钢筋切断机G J-4 0 A22 0 0 7、77钢筋弯曲机22 0 0 7、77钢筋调直机G X 1 222 0 0 7、78电锯M T-4 0 022 0 0 7、79经纬仪J612 0 0 7、71 0水准仪DS3222 0 0 7、71 1水泵2 B A-682 0 0 7、71 2挖掘机22 0 0 7、71 3碎输送泵H B T 60 C12 0 0 7、9五、主要材料进场计划主要材料计划表序号名 称规 格需用量供应日期备注单位数量1陶粒碎砌块W75 0千块2水泥32.532.5 RT3砂中M34碎石2 0 4 0M35钢筋1 0 及以下T6钢筋1 0 以上T7苯板M3六、主要施工技术措施(一)测量施工组织方案1.1 测量定位1.1.1 使用仪器(1)西安产的人经纬仪一台,出厂编号332 664,2 0 0 6年 3 月 1 5 日在哈尔滨市计量检定测试所检定为合格。(2)天津欧波产的DS32 水准仪一台,出厂编号9 360 3,2 0 0 6年 3 月915日在哈尔滨市计量检定测试所检定为合格。(3)50m钢尺一把。1.1.2测量依据依据建设单位及规划局提供的规划点及工程总平面图进行测量定位。1.1.3测量定位步骤由于本工程地下室部分为一整体,因此在测量定位时,我公司与黑龙江省华岩桩基础公司及农垦建筑公司三方共同进行测量定位及互检。仪器使用黑龙江省华岩桩基础公司全站仪NTS352、编号为S43440,进行定位。定位方法及过程如下表所示:10H工程名称哈尔滨工业大学护军街学生公寓B 栋图纸编号G(施)-03 (施)-02附图:建设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允许 误 差(mm)20设计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使用仪器及编号全站仪NTS352S43440监理单位哈尔滨工大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仪器检定日期2007 年见下页施工单位哈尔滨正大建筑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施测日期2007年 7 月 2 5 日建筑物0.00绝对高程(m)135.36平面坐标及高度依据平面坐标依据:给定的红线控制点与控制线;8 号楼外墙高度依据:8 号楼外墙处 0.00标识定位方法及过程1、将全站仪立于已知控制点A前视已知控制点B2、顺时针旋转125 59 23量取5599mm,确定点1。3、顺时针旋转92 39 0 7 量取71106m m,确定点2。4、顺时针旋转26 58 5 7 量取156551mm,确定点3。5、顺时针旋转24 15 21”量取159270mm,确定点4。6、顺时针旋转1 47 13 量取145281mm,确定点5。7、直线12为2轴,直线15为U轴,直线23为A0轴,直线45为29轴;点3为28轴与B轴交点8、做闭合验证,角度闭合,尺寸累计误差10mm,满足要求。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黑龙江省龙华岩土公司、省农垦建筑公司、哈正大建筑公司、(建设单位代表)测量邱鹏海、邹雪强(盖章)制图王林复核(施工技术负责人)邹海莉2007年 7 月 2 5 日建筑红线50.7090 建筑物轴线108024/红线点B/7yQ/5395OO221XQy占八点点点点/1234526 585724 15211 47,13长度单位:m m559971106156551159270145281312测量员完成建筑物定位放线自测合格后,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及公司技术处复验,合格后报监理公司验收,复查合格后签字验收。建筑物定位放线后,须经规划部门验线后才能进行施工。土方开挖前,把控制线及轴线投到距基坑开挖边线约2 m处的硬铺装上及原有建筑物上,并在每条控制线上设两个固定桩控制点,以备基坑开挖后及下步施工用。1.2 高程测定根据总平面布置图,本工程0.0 0 0相对高程为1 3 5.3 6 m (引测规划局给定点),用D S 3 2水准仪把本工程0.0 0 0绝对高程1 3 5.3 6 m (建设单位给定的 0.0 0 0引测点报告)引测到地下室2轴靠近园丁 8号楼一侧的护壁桩上做一个永久水准点,作为下步施工及校核的依据。1.3 标高及轴线测设基槽开挖至-6.1 5米深度后,在槽壁上水平钉入一木桩,使桩的上表面离槽底标高5 0 0 m m,作为清理槽底施工控制标高用。桩基础工程施工后,人工清槽,在槽底重新进行测量定位,使 用,经纬仪把地面上预留的控制轴A、控制轴2、控制桩点投到槽底,钉龙门板挂线,根据纵、横向控制轴及基础平面布置图排尺分出建筑物各轴线,并进一步定出各基础的中心、位置。根据上述布置后,采用机械和人工挖承台及承台梁土方,并有放线员随时检查控制标高。1.4 楼层轴线投测基础施工时,采用外控法对建筑物轴线进行控制;主体结构施工时采用内控法进行控制施工。基础施工时把控制点用埋件固定于碎承台及承台梁面上,做为初始控13制点。每层顶板施工时,在控制轴的交点处及控制轴上一点处用木盒预留出200X200孔洞,使用竖向定位仪对中下层控制点,把控制轴的十字线投放到该层200X200孔洞四周碎板上,在楼板上用墨线弹出永久的中心控制十字线,作为该层轴线测放的依据。每层楼板轴线抄测完毕后,都要在边轴交汇处立经纬仪校核轴线是否垂直及尺寸闭合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外控法控制轴线引测到剪力墙上和施工完成的柱子上。1.5标高测量控制结构施工时将标高精确地引测到电梯井剪力墙上,用墨线弹出结构1000mm线,作为浇筑、支模的高程传递依据,并对各楼层水平点进行闭合测定。剪力墙拆模后立即抄测1000mm线,以控制梁板结构及后续工程的标高。顶板碎浇筑时,把标高引测到砂柱中予甩出的粗钢筋上,距施工楼板顶 面500mm处,作为顶板磴浇筑标高控制的依据。在主体结构施工中,每层进行一次标高复测,以确保高程传递准确无误。1.6沉降观测一、沉降观测永久性水准点的设置符合便于观测的原则二、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按照规范要求和便于观测的原则,在建筑物一层砂柱上设沉降观测点三、永久性水准点及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方法:1.永久性水准点的设置:146 2 0钢筋注 1)2 0钢筋上端打磨成半圆形,并露出碎顶面l O M M o碎底座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水准点设置示意2.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在一层柱钢筋施工时,设置一水平钢筋与柱竖筋焊接在一起,待模板拆除后,测出该水平筋与永久性水准的相对高度,并记录。二、沉降观测及记录要求:1.每层楼观测一次。2 .现场配置沉降观测专用水准仪及专用尺杆。3 .每次观测应及时做好记录,必须注明观测时的气象情况和荷载变化。4、在沉降观测时应有甲方或监理人员参预进行。三、注意事项1.沉降观测点要加设保护设施,定期检查。2 .在做沉降观测时要保证在点上垂直置尺,架设仪器位置要使每次观测都在同一位置,以提高精确度。3.在观测读数时应两人进行,避免误读,及减少偏差值。4.沉降观测应由固定专人负责,如有变动,应交待清楚。1.7验线工作测量人员放线完毕后,上报技术技术负责申请复核,经仔细复核无误后,上报监理验线,全部通过后既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15复核验线时不要按测放的过程简单验尺,这样误差不容易验出,可以从另一思路或反方向进行复核,确保测量准确,杜绝放线错误发生。1.8 质量控制1 .测距相对中误差1/2 0 0 0 0;2 .测角中误差5 ;3 .在测站上测定高差中误差1 m m;4 .根据起始水平面在施工水平面上测定高程中误差5 m m;5 .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3 m m。6 .桩的定位误差不大于5 c m;7 .沉降观测的各项记录,必须注明观测时的气象情况和荷载变化。8 .沉降观测时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16(二)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一、土方工程施工方案。土方工程分二次施工完成,第一次采用反铲挖土机开挖至-5.6m标高处(相对自然地坪挖深为4.8m),完成后进行桩基础施工,桩基础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取土,第二次取土标高为从-5.6m施工至-6.2 m,预留0.1 m垫层人工挖除,承台采用机械挖土,挖土标高为垫层顶标高,其余采用人工挖土。第一次土方施工时、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及现场实际情况,开挖时不放坡,开挖边界如下图红线所示:第二次取土时采用二台挖土机坑内开挖,从新做坡道,使挖土机及运土车下至坑下进行施工,所挖土方根据现场情况,预留部分进行回填用,其余部外运。坑内人工开挖部分土方采用塔吊进行吊装运出坑外。二、基槽围护在基坑四周设置止水台,止水台高出自然地面1 2 0ml n,止水台上设防护栏杆。立柱高为L5米。栏杆分三道,每道间距40 0 M M。由于土方工程施工在雨季,因此在开挖后的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和排水井。三、土方施工过程中安全技术措施1 .挖土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程序进行,挖土前认真检查观测边坡的稳定性,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测试和检查。(由施工、监理及观测单位共同进行)2.坑上面和坑内通道必须专门设置,两边立1.2米高的栏杆,通道上不准堆放杂物。3.坑内与坑外有联系的作业,必须设指挥人员,规定专用讯号严格按指挥迅号进行作业。4.基坑作业必须准备抢救时用的材料,机具和人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有人值班,以防万一。一旦基坑进水或塌方时要有应急物质准备。5 .机械挖土与人工清槽要采用轮换工作面作业,确保配合施工的安全。6 .距工程基槽2 米以内严禁汽车行驶和停放,也不准堆放其它物料,以防支护失稳。7 .工作前,清土工人要详细听取安全技术交底,戴好安全帽,并设专人监护。8 .雨天不准作接配电工作,电焊工不准雨天作业。9 .夜间挖土,应有足够的照明。1 0 .班前要对挖土机司机进行安全交底,不允许疲劳作业。1 1 .对汽车运土要专门进行指挥,防止刮碰及倒车时掉进基坑内。1 2.要向司机做地下障碍物交底工作。1813.机械挖土与人工清槽、修坡要采用转换工作面作业,确保施工安全。14.挖运土出入口要设安全岗,配备专人指挥车辆,汽车司机要遵守交通法规和有关规定,要按指定路线行驶。15.新工人进场要进行安全教育,安全人员要经常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解决。16.本工程临时用电采有TN-S系统,三相五线制,保护接地与工作零线不得混接,以确保安全。17.实 施“三级配电一级保护的配电方式,开关箱应用国家标准的制式配电箱,每个单机设一个负责人荷匹配的漏电保护器。安装位置高度应符合安全规定。18.照明系统与动力系统严格分开来设置,灯具金属外壳应有接地保护,潮湿地区及农工宿舍应用36V安全电压。坑下作业应使用36V灯具。具体土方施工方案见单体施工方案。(三)桩基础施工方案见单体施工方案。桩基础单体施工方案中只对桩施工过程进行确定,在施工桩长上,根据桩机施工作业面的要求及设计要求(基础底板下必须是原状土),在土方施工时只施工至-5.6m处,其余土方在桩基础施工完成后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进行挖除,并外运。由于上述原因造成桩施工时桩长增加,砸除桩头时,工程量相应增加。试桩方案见建设单位选定的试桩单位出据的方案。(四)主要施工方案和技术组织措施一、基础工程1、桩基施工方案和技术组织见单体施工组织方案;2、基础砖模工程根据设计图纸及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本工程承台、承台梁、连梁模板采用砖模,内侧抹灰的方法进行施工。根据承台高度及截面尺寸,砖模采用120mm厚和240mm厚两种,砂浆为M7.5水泥砂浆进行砌筑。根据图纸会审记录要求,地下室防水采用S BC120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进行施工,充分考虑防水卷材的施工工艺要求,因此在土方开挖及砖模施工时内径尺寸向各方向扩大40mm。砖模砌完后,按照防水基层要求,进行抹灰处理,抹灰采用1:3 水泥浆。3、地下室防水按照图纸绘审记录要求,地下室底板下及侧墙防水采用S B C 120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进行。卷材按要求采用500克/平方米,厚度应为0.8mm。防水层施工前,必须对进入现场的防水材料进行见证取样,二次复试,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进入现场的材料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及推广认证证书。待基层干燥及材料二次复试合格后,按照材料使用说明书进行施工,施工时严格按照地方标准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特别是控制阴阳角处,防止空鼓。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做好保护层,防止在钢筋及碎工程施工时破防水层。防水卷材专用胶粘剂为水泥重量的2%,配制时将1 K g 胶粘剂与6-10K g 水泥干混均匀,然后边搅拌边将其加入27.5-32.5 K g 的水中,搅拌均匀后逐渐加入剩余的水泥,边加入边搅拌,至无凝块、无沉淀、无气泡即可使用。地下室防水见单体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案。4、承台及承台梁钢筋本工程承台型式为独立承台、条形承台、承台梁,承台及承梁模板采用砖模抹水泥砂浆,桩顶按设计及规范要求伸入承台50m m,桩主筋锚入承台500mm,承台及承台梁按设计要求硅采用C30抗渗佐。保护层桩身为50m m,承台及承台梁、JK保护层底面为5 0 m m,其余面为40mm;-20承台及承台梁钢筋按设计要求采用HPB235、HRB335二种。钢筋进场时应有合格证,并经二次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承台及连梁配筋施工时按设计图纸、图纸会审记录、施工图审查记录、地方标准及图集03G101-1、04G101-4进行。承台及承台梁钢筋施工前必须熟悉图纸。钢筋下料与绑扎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绑扎完成后,钢筋工应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报技术员,技术员检查合格后应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共同核验后,上报质量监督部门,进行基础分部的钢筋隐蔽验收。底板、承台、承台梁及连梁钢筋施工时,底板下部钢筋、承台梁、连梁受力钢筋及箍筋连续通过承台。大型承台上部设置钢筋时,底板上部钢筋伸入承台达到锚固长度,长度为435m m。5、基础底板钢筋施工时一,板钢筋应伸入梁内并在梁主筋下通过。大承台上层钢筋与基础底板双层钢筋的架设措施:为保证基础底板钢筋上下层位置的正确,绑扎完后在主筋底部间距1m设马蹬筋,马蹬筋采用小1 2,每个马蹬筋长度为300+2个 板 厚(250m m)-50m m保护层;为保证大承台上下层钢筋的正确位置,采用钢筋支架固定,每交叉点均点焊,钢筋支架用25进行焊制,每一米间距设一个支架,支架形式如下:墙、柱插筋加固措施根据设计图纸,在基础底板、承台、承台梁施工时,墙柱应同时施工插筋,插筋施工按设计图纸及图集进行。承台钢筋大部分为底部布置一层,在墙、柱插筋施工时无法固定,因此在墙、柱插筋施工时除按要求在承台内设置箍筋外,还要采用中25钢筋在柱的四周及墙的两侧与墙柱主筋及承台钢筋进行焊接固定,固21定点(柱至少设置四处,墙沿墙长每1米设置一道)设在承台顶面标高下100mm处,固定钢筋采用45进行斜拉;剪力墙在梁上生根时,插筋应与梁主筋进行焊接,并在高出基础底板顶面500处设置两道水平钢筋进行加固。模板、钢筋及硅部分施工方法及质量要求同主体工程。二、主体工程(一)、钢筋工程本工程所使用的钢筋级别有一级钢、二级钢、三级钢,所有使用的钢筋均为现场加工、安装。由于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用量大,对于梁内钢筋直径小于16mm采用绑扎连接,直径大于16mm的钢筋采用单面搭接焊进行连接,竖向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6mm的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直径 小 于16mm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的连接方式进行施工。根据本工程结构设计配筋情况,现场设置二台钢筋切断机,二台钢筋调直机,二台钢筋弯曲机,三台直流电焊机,三台交流电焊机。1 一般规定:(1)、进厂的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或实验报告单,每盘钢筋应挂有注明厂标、钢号、规格、炉号等的牌标。(2)、进厂的钢筋质量,应按钢筋的验收规定分批进行验收和外观及规格尺寸的检查。技术员配合监理工程师共同完成初步验收工作。(3)、钢筋应分批分类堆放,不得混淆,并按IS09002质量标准及时作好标识工作。(4)进场后及时进行二次复试,取样由见证员和取样员共同完成,在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在每一根上取一个拉力与一个冷弯试验,做机械性能试验,试验结果如有一项不符合规定,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项目的复验,如有一根试样仍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不准使用。22(5)、对进场的钢筋要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及污染。(6)、钢筋合格后必须由技术员通知后方可使用。2、钢筋下料(1)、钢筋下料前先熟悉图纸,按图纸要求编制下料牌或下料卡。先制作样板,经质量检查员检验形状、尺寸合格后,方可按此样板进行大批下料(2)、钢筋制作前应将表面的污垢鳞片清理干净。(3)、下料时应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的挡板。同时避免用短尺量长料,以防止量料时产生累计误差,减少材料损耗和浪费。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等必须将此段进行切除,若发现有的硬度与该批钢筋有较大的出入,及时向技术人员反映,并查明情况,根据进一步试化验结果决定处理方法。(4)、截好的钢筋连同下料牌(注明构件部位、尺寸、型号等)要分类堆放。(5)、质量要求:切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钢筋长度应力求准确,允许偏差 1 0 m m。3、钢筋加工钢筋的制作加工应符合设计及现行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受力钢筋的弯钩应符合下列规定:(1)、H P B 2 3 5级钢筋末端应作1 8 0度弯钩,基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0 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2)、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1 3 5度;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 0倍。(3)、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23项目允许偏差(mm)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箍筋内净尺寸55、钢筋的连接本工程设计抗震等级框架为三级,抗震墙为三级。受力钢筋的接头应优先采用机械连接,其次为绑扎搭接,再次为焊接,机械连接接头与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标准J G J 18-2003 J G J 107-2003,按设计总说明要求,框架梁、柱纵筋不得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纵向钢筋的锚固与搭接长度参(03G101-1)第 33、34页,且不小于250mm。在本工程严禁出现不经允许就进行钢筋代换现象发生。1)、钢筋的焊接及机械连接(1)、钢筋焊接时采用的焊条为:E43型用于焊接型钢或钢板及H PB235级钢筋;E50型用于焊接H R B335和H R B400级钢筋(2)、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焊工必须有焊工考试合格证,并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3)、钢筋接头施焊前,应予先用相同的材料焊接条件参数,制作三个抗拉试件,试验结果大于该类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才允许正式施焊,(4)、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梁上皮钢筋在跨中L/3范围内,梁下皮在钢筋支座处。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机械连接和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且小于500mm。搭接接头边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的搭接长度;同一连接区24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接头形式受校区受压区绑扎骨架和绑扎网中钢筋的搭接接头25%50%机 械 连 接(或焊接)骨架和焊接网的搭接接头50%50%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50%不受限预应力钢筋的对焊接头25%不受限2)、钢筋的绑扎(1)、受拉区的一级钢筋其绑扎接头末端应做弯钩,二级钢筋其绑扎接头的末端不做弯钩。(2)、直径为12mm及 小 于12mm的受压一级钢筋绑扎接头末端如设计无规定时,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d;(3)、钢筋搭接处,应用22#线扎紧,扎结在搭接部分的中部和两端共三处。钢筋的交叉点应绑牢。(4)、各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位置应互相错开,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5)、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各部位的保护层厚度参见下表(一)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WC25C25一C452 c 50WC25C25-C452 c 50WC25C25C452 c 50201515302525303030二a202030303030b252035303530三30254035403525混凝土环境类别:1、露天环境及0.00以下结构构件为二b 类;2、0.00以上一般结构构件为一类。3)、剥肋直螺纹连接本工程直径大于22的钢筋采用剥肋直螺纹连接,具体工艺要求如下:(1)、丝头加工:A、钢筋端面平头:采用切断机对钢筋进行切断,使钢筋端面同母材轴线方向一致。B、剥肋直螺纹:使用钢筋滚压直螺纹机将待连接钢筋加工成螺纹。C、丝头质量检验:操作者用套丝对加工丝头进行逐个检验。D、带帽保护,防止被污染E、丝头质量检验:质检员对自检合格的丝头进行检查。F、存 放 待 用(按规格型号及类型进行分类存放)(2)、钢筋连接:A、钢筋就位:将丝头检验合格的钢筋搬运至待连接处。B、接头拧紧,用扳手等工具将接头拧紧C、对已拧紧的接头作标记,与未拧紧的接头分开D、质量检验:根 据 JGJ107进行拉伸试验,一组试件代表批量为300个接头6、钢筋绑扎安装钢筋绑扎时,根据现场情况在模板上用笔标出箍筋或分布筋位置,并以此作为绑扎依据。如当模板未支好前绑箍筋时,可在焊接好的主筋上,用钢尺按图纸要求分好箍筋绑扎点,并用记号笔标出位置,而后即可进行绑扎。钢筋的绑扎、焊接及加工形状,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搭接长度按设计要求加工、安装,钢筋绑扎要严格控制位置,柱子钢筋上口应设置锁口箍筋,点焊牢固且保证轴线位置正确。各种负弯矩筋,应用隔点焊接牢固,防止下沉倾倒。双层钢筋上下要保证用“d”型 钢 筋(钢筋采用小12)支撑,间距为261m。梁、板、柱钢筋根据保护层厚度采用垫块,以保证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现浇悬挑构件,上部钢筋严禁踩踏,要设置钢筋凳支稳(钢筋凳采用4)1 2,每个马蹬筋长度为300+2个板厚-3 0 保护层),以免浇灌混凝土时踩踏。其支撑混凝土的垫块标号必须与所浇构件相同。按图纸设计施工,不得任意代换,若必须代换必须征得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同意。1)、柱钢筋安装:a、柱中的竖向钢筋安装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 5,中间钢筋弯钩应与模板成9 0,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与模板的角度不得大于15%b、箍筋的接头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四角钢筋绑提角扣,其它钢筋绑吊扣。c、柱钢筋安装时,应注意柱箍筋加密区的长度和位置,严格按图纸及要求进行,应特别注意技术交底。d、柱主筋及箍筋大小应在钢筋吊运时,对照图纸及钢筋下料单直接吊装到位,以免操作工人绑扎错误。e、柱竖向钢筋连接采用电渣压力焊进行施工。f、下层柱钢筋露出楼面部分,要用工具式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接。当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的钢筋之前,先行收缩准确。2)、梁、板钢筋安装:梁板钢筋安装在模板施工完成,并经过自检,上报技术部门及监理单位检查后方可进行吊装及安装。梁、板安装应严格执行设计图纸及03 G 101-1图集进行施工。27a、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一,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设计距离。b、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c、梁上部受力钢筋接头设在梁中间1/3处区段内,下部受力钢筋接头设在端部受力较小处。d、梁钢筋锚固长度根据钢筋直径不同应特别注意。e、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对板上部的负筋,特别是悬挑板,要严格控制其位置,防止被踩下,钢筋下面安放一定数量的铁马凳,铁马蹬采用小12进行制作,长度每个为300+2个板厚-3 0保护层,每平方米放置最少为一个,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双层双向板马蹬筋配置与上述相同。f、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井字梁钢筋应将跨度大的梁钢筋,放在跨度小的梁钢筋之上。g、梁板钢筋绑扎时应防止水电管线将钢筋抬起或压下。h、梁内钢筋中22和25安装时采用机械连接,其余直径钢筋采用搭接焊进行连接。搭接焊钢筋在加工和制作时应通心。现场安装时,应在搭接部位先进行三点绑扎,确定通心后进行点焊固定,然后再进行正常焊接。I、梁钢筋绑扎时应特注意附加箍筋处各附加吊筋处,3)、墙钢筋安装a、墙钢筋绑扎时应分段进行,但分段长度在垂直方向上每段长度不宜超过4 m,水平方向不宜超过8m。b、墙的钢筋网绑扎钢筋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c、本工程设计墙采用双排钢筋,因此在绑扎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置铁梯,以固定钢筋间距。铁梯采用与墙竖向钢筋等直径的钢筋进行焊制。28铁梯每3 米设置一个。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绑扎钢筋网长、宽10网眼尺寸20绑扎钢筋骨架长10宽、高5受力钢筋间距10排距5保护层厚度基础10柱、梁5板、墙、壳+3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7、钢筋工程质量保障(1)、严格保证钢筋梁、柱的设计截面及高度,受力钢筋的布置数量和直径大小;重点检查负弯矩筋的位置、箍筋加密区和附加吊筋处。(2)、严格保证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搭接长度,锚固长度进行搭接和锚固。(3)、严格保证焊接质量。检查要点:焊接长度、厚度、宽度、咬口深度、同心轴偏移、咬边、电弧烧伤表面。(4)、严格检查抗震要求事项:箍筋弯钩长度10d,角度135度,绑扎箍筋接头应相互错开,与骨架主筋保持垂直,距支座尺寸按设计施工。(5)、重点检查设计变更、图纸审查意见答复和图纸会审记录的变更处。8、安全技术措施:29(1)、钢筋加工必须在钢筋加工棚内进行(2)、大钢筋切断时,切断机口两侧应安上两个角钢栏杆,阻止钢筋摆动。(3)、搬运钢筋时要注意前后有无碰撞,危险或被勾挂,特别要避免刮到周围和上下方的电线;(4)、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5)、绑扎钢筋的悬空作业时,必须搭设马道和操作平台。(5)、钢筋施焊时应注意天气情况。(二)、模板工程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本工程地下剪力墙采用散支散拆钢模板,地上剪力墙(如电梯井)采用组拼大块钢模板,柱全部采用竹胶模板,梁底采用竹胶模板;梁侧模及板模板采用胶合板模板,楼梯采用拼合式竹胶模板体系,支撑采用钢管支撑。按设计要求对各分部制定配模及支撑方案,按照方案确定几何形状、尺寸、规格、数量、间距,不得任意加大,防止产生结构变形。并提前提供 材料需用量计划表按施工进度要求确定模板、材料进场时间,因施工现场比较狭小,材料随进随用,尽量减少堆放场地。30跨中早拆体系可调U托竹胶板1、支撑采用中48X3.5钢管。2、钢管步距0.8 1.0米,排距1.0 1.2米。梁板模板支撑立面图1、模板施工前按图示结构尺寸提前做好,刷好脱模剂并分类堆放,做好标记。模板及其支撑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 )、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2)、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碎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碎的浇筑、养护等要求;(4)、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5)、模板与碎的接触面应涂刷隔离剂,对模板及其支架应定期维修。2、模板的安装模板安装置位置要准确,安装要牢固,在浇筑碎时应保证构件的截面尺寸。模板安装时应与钢筋安装,水、电等有关专业工种埋设管、盒等施工密切配合进行。为保证模板的施工质量,模板支撑体系必须安置在安全坚固的地基基础之上,本工程模板支撑在地下室底板上,能够满足支撑强度要求。311)、顶板、梁模板施工工艺流程本工程梁模板侧模采用胶合板,底模采用竹胶板。支撑采用中4 8*3.5 钢管立柱,各立柱中部设置双向水平钢管拉结。上部布置单向水平钢管,在水平管的垂直方向上间距8 0 0 m m 布置小水平管横管,然后在上面布置长向梁底 模 板(安装前已按设计图纸加工完成),梁底模经自检及工地管理人员检查后,安装侧模。梁模安装完成后,经轴线、截面尺寸、标高及平整度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顶板模板安装。本工程顶板模板采用大型竹胶板及胶合板搭配进行施工。支撑采用04 8*3.5 钢管立柱,区格面积为0.7 5*2=1.5 m;各立柱中部设置双向水平钢管拉结,上部布置单向水平钢管,单向6*9 c m 木方间距为3 0 0 m m,竹胶模板直接放在木方上,板支模时,先在碎顶板上放线确定竖向支撑位置,然后进行竖向钢管及水平连接钢管的支撑系统搭设.竹胶模板铺好后,要进行板面标高及平整度的抄测,如不平,调整底部支座进行调平,经质检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为防止竹模板接缝处漏浆,接缝处用胶带粘封.2)、柱模板施工柱模板按设计及建设单位要求,独立柱为清水柱,因此柱模板使用竹胶模板。施工前根据图纸所示尺寸提前加工制作。柱模施工程序:弹柱位置线一抹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