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pdf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4040 篇篇这是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40 篇,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第 1 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0 以内的加减法教案(附教学反思)设计背景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 10 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重点难点熟练 10 以内的加减法。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活动准备 1.10 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活动过程一、导人部分:复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老师出示由 8 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 3+3,7-4,8+1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活动中:1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幼:幼儿园。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 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2各组交换检查。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 10 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10、119、120)o 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19 竹编成一组密码:4-3,7-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5+2-3,5-2-2,1+5+3等等。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2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教学反思在学习完 10 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 10 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第 2 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宽窄教案(附教学反思)3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宽窄比较的兴趣。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2幼儿挂书第 16 页。活动过程:1使用幼儿用书第 16 页。(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作宽窄比较。(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3)请幼儿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对对别的物品作宽窄的测量。教学反思: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请幼儿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妈妈的大床,餐桌、书桌和茶几。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学习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的宽窄等。小百科:宽是三维空间里相对较短的某一维尺寸。其他含义有广阔面积大、度量宽宏、舒缓、富裕等。4第 3 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单双数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设计背景在一次音乐律动表演活动中,为了扩大活动空间,我让幼儿排成一排,从一开始报数,然后我请单数的小朋友上前一步,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所措,最后他们问我:“老师,什么事单数啊”?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还没有单数这个概念。刚要 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会到事物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指导下,我构思了本次认识单双数的活动内容。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游戏化的教学,幼儿理解并区分 10 以内的单双数。2.培养幼儿的思考归纳及探索能力。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游戏活动。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幼儿理解并能区分 10 以内的单双数。难点:理解单双数的含义,幼儿自己根据规律,归纳出 20 以内的单双数。活动准备 1.黑猫警长头饰,歌曲黑猫警长。2.纸盒做的房子,房里装有若干“鸡蛋”3.110 的数字卡片,幼儿人手一套 120 的数字卡片。骰子若干。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小老鼠偷走了鸡妈妈的蛋宝宝,被黑猫警长调查出来了。请小朋友来当黑猫警长,去小老鼠的家把蛋宝宝救出来。二,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1 老师把小朋友救出的蛋宝宝一排排粘贴在黑板上,在后面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5 2.请小朋友给鸡蛋宝宝找朋友,两个两个的圈起来。3.请幼儿观察思考,是不是每个鸡蛋宝宝都有朋友呢?引导幼儿说出:像 1.3.5.7.9 这样两个两个的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是单数;2.4.6.8.10 这样都能凑成两个两个的叫双数。4.师小结:A,10 以内有五个单数,五个双数。B,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是好朋友。三,在游戏中区分单双数。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2,扔骰子,幼儿说出自己扔的是单数还是双数。3.集体游戏:找朋友。单数抱抱自己,双数找一个朋友抱抱。四,拓展练习。要求幼儿能根据自己总结归纳的规律,找出老师为他们准备好的 120 的数字卡片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五,延伸活动。集体游戏:钻山洞。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结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2.整个活动条例还是比较清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发,归纳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3.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4.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达成很不理想,第四个大环节,只有极少数幼儿能根6据归纳出的单双数规律,准确说出 20 以内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直接运用卡片来判断很抽象,幼儿不易掌握。应该还是先要投放学具让幼儿操作。怎样才能让幼儿准确的掌握任意一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是我下一步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第 4 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自然测量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1、教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2、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3、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活动过程:一、教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1、导入:师:“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造呢?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适合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所以想请我们帮助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诉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2、教师让小朋友们探索学习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1)师:“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适合小动物们。所以,我为每7个人都准备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自己椅子的高度。”(2)教师提问:“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3)请有不同结果的两位幼儿示范用吸管测量椅子的高度,师生共同寻找正确的测量方法。师:“他们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谁的方法测量起来更准确呢?”(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师:“我们测量东西的时候,为了能测量和记录的更准确,测量的工具要和测量的东西一端对齐;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个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要和前一个记号对齐了再量;量一次记一次,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量了几次,可以用点、竖线来帮助自己来记,也可以心里记住次数。最后在记录表上画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体,记上量的次数。”二、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1、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教师介绍自由探索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教室里有许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们来测量和记录?”“我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小方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篮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你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你们可以选 2-3 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测量起来比较快。”根据幼儿的测量情况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师:“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几种工具来量?还可以用哪些工具?”2、引导幼儿通过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猜测及讨论。师:“刚才我们已经用正确的方法来量了一条直线的长度。现在,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桌椅的圆边也就是那圈圈(曲线)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来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适?”8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索。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那么,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圆边的,它们到底有多长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伙伴一起合作,选出合适的工具,互相帮忙,完成测量的任务。你们能做到吗?”“如果你们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又没办法解决。那么,没关系,呆会儿可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师:“你和谁一起合作?量了什么东西的圆边?用什么工具量的?为什么你们会选择用这种工具?你们又是怎么合作的?”幼儿演示,教师小结。三、结束语:教师:“今天大家学会了怎样来测量物品;又帮助小动物们测量了教室里的这么多东西;还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应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样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延伸活动:想一想、记一记:如果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如:用脚步量操场的距离;用帽子测量头的大小等)师:“现在又有一个难题了:如果小动物想测量我们的大操场,但又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呢?”“呆会儿小朋友们可以用你的办法去试一试,然后告诉小动物们,帮助它们建造一个和我们幼儿园一样美丽又好玩的动物学园。好吗?”活动反思: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 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9第一环节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不足之处: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问题: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对策: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第二个环节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问题: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10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对策: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第 5 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分类教案设计意图: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11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活动准备:红、黄、蓝不同颜色的伞图片各2 张,小动物图片各一张,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大小不同的球若干。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说呀!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森林动物超市开业了,营业员小熊把一堆乱乱的伞放好,可突然听见这些伞说话了,“喂喂喂,你可别把我们这么放,我们不这样住,我们要一样得住一家”。听伞们这么吵,小熊可急坏了,“呀!这,这可怎么办呀?”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熊,好吗?1、出示图片红、黄、蓝不同样色的伞 2、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擦亮你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下我们该把伞怎么放更合适呢?(要求幼儿分成三份,到黑板上粘贴)3、让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二、森林超市开业,许多动物都来逛超市了,逛累了,小动物们就找了三间小洋房休息,小动物们都想去休息。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1、出示图片小白兔、小花猫、啄木鸟、小喜鹊、小山羊、大老虎、大狮子、小麻雀、小蜻蜓、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 2、师:只有三间房,这么多动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小动物们都为难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下。请你讲一下这样分的理由。3、幼儿小组讨论分法。4、找幼儿试着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颜色、活动的范围: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按身体的大小,按凶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来分。有的小朋友说“老虎和狮子最厉害,他们分一间屋”“小喜鹊、小麻雀、百灵鸟、啄木鸟、猫头鹰、小蜻蜓一间屋,他们都会飞”“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一间屋,他们都会游泳”小朋友们替小动物分好房子,小动物们都休息了,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轻松下吧!12三、游戏分球游戏要求:找三组幼儿进行比赛,把放在一起的球按大、中、小不同分类,那组分的又快又对获胜,可以获得小红花。四、幼儿动手操作自主分类:1、师:小朋友们分的本领着么大,来帮老师一个忙好吗?让幼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各种水果、文具、球类图片让幼儿按自己所想动手分类。2、让幼儿说出分类理由。3、师总结:我们应该按照水果类、文具类和球类,也可以说是吃的、玩的、用的分类。五、结束活动:小朋友们这节课的表现可真好啊!老师决定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操场做游戏,小朋友们听老师的口令,男孩站一队、女孩站一队,我们一起排着队去做游戏。第 6 篇、大班数学活动顺数与倒数教案反思活动目标 1、学会顺数与倒数,学会顺接数、倒接数。2、在游戏中感知倒数与顺数的规律,开拓幼儿的思维发展。3、情感上: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理解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活动难点:学习倒数、倒接数活动准备 1、110 磁性数字卡 2 套、方向箭头 1 个 2、青蛙 10 个,荷叶若干个 3、相同火车头图片 2 个(区别:车牌号不同)4、高楼模型 1 栋、110 粘贴数字 1 套13 5、开火车音乐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一)教师自我介绍,表达认识新朋友的愉悦心情。(二)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青蛙,及要去参观青蛙的新楼房的主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三)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进行知识铺垫。1.通过拍手游戏感知数量之间多 1 与少 1 的关系。2.数字感知多 1 与少 1 的关系:如:比 2 多 1 的数是几?比 9 少 1 的数是几?二、基本部分:(一)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报数的方法,使幼儿初步感知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并进行小结:我们把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叫顺数。从大数到小数排列,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l,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叫倒数。(二)教师引导幼儿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观察、感知由于方位的变化,数的顺序也会发生变化。(三)复习巩固:1.教师以神奇的口吻,导入青蛙,以寻找青蛙不同点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有的青蛙胸前没有数字,并启发幼儿进行按规律填数字。2.以青蛙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从任意数起的顺数与倒数练习。3.教师以乘坐小火车参观青蛙的新楼房的方法,导入小火车,引导幼儿对车牌号码变换方向进行观察,再次感知由于方位的变化,数的顺序也会发生变化,并引导幼儿根据车牌号的排列规律结合报数乘坐火车,以参与的形式体验、感知顺数与倒数。4.以观察楼房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顺接数与倒接数的练习。如:住在 5 楼的*想到 1 楼的*家串门,要走哪几层楼?5.教师以祝福青蛙搬新家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再次进行顺接数与顺14倒数的练习,如:“拍拍手,来数数,123,接着数”(456),“拍拍手,来数数,987,接着数”(654)。三、结束部分拓展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哪里有顺数与倒数,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同爸爸妈妈共同寻找、查阅资料,顺数与倒数还应用在哪些方面,下周一大家共同分享。活动反思活动结束后,有的小朋友自觉排队,请一人当小队长,按顺序数数,有的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数数,由这些可以说明孩子们已经有了探究的兴趣,那么我们教师应放开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玩、去探索,毕竟学习不能只通过一两集体活动来完成。第 7 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0 的认识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设计背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我班的幼儿非常喜欢上数学活动,但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孩子熟悉的是 1-10 及以上的数。而 0 是被我们所忽视的。随着幼儿对数字的认知维度的提升。我发现幼儿在对 0 的认识上有疑惑有问题有需求,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活动,使幼儿能对 0 有最基本的认识,为将来更急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的探究兴趣。2、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知道“0”和其它数字结合后表示的意义。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活动重点:感知“0”,理解“0”的实际意义。15活动难点:了解“0”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幼儿对数字“0”的兴趣。活动准备 1、19 和 0 的数字卡片,图片实物(糖果、雪花片水果积木)2、纸、数字 1、2、0、0 人手一份活动过程一、游戏引入,激发幼儿兴趣。1、游戏:小鱼游。(教师和幼边唱边做小鱼游的动作,师可以说 3、5、6游一起,然后 3、5、6个幼儿一起,最后所有小鱼都游走了,所有幼儿回到座位坐好。2、出示数字 09,回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数字朋友,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读一读。这些数字朋友想和我们做个小游戏呢。)二、了解“0”。1、感知“0”代表没有的意思。(1)出示糖果图片(5 颗)。看,这里有几颗糖果?请你从 09 的数字中选出一个数字表示糖果的数量。(个别幼儿选出数字卡片)(师收起糖果)现在盘子里还有几颗糖果?(幼儿回答)那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0)(2)出示图片(雪花片8 片和 3 个水果积木)。8 要去找朋友了,它的朋友在哪里?(收起雪花片)现在还是 8 的朋友吗?那是数字几的朋友?(0)为什么要用 0 来表示?小结:是啊,没有东西可以用“0”来表示。2、生活中的“0”。(1)我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2)它们表示什么意思?(温度计中“0”表示温度的度数,电话中“0”表示一个号码,车牌中“0”表示号码)小结:原来“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还能表示其他一些意思,0 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3、“0”和数字的结合。(1)我们都知道在这些数字当中“0”是最小的,可有时候它却变得非常厉16害,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有趣的 0(2)为什么 9 个哥哥一会儿看不起小弟 0,一会儿又喜欢 0 呢?如果 0 在数字 1 的后面一站,结果会怎么样?如果 0 在数字 1 的前面,结果又会怎样?(演示)小结:“0”表示没有,但它如果站在数字的后面或前面,就能使数字发生改变。三、操作“0”(数字 1、2、0、0)1、有很多数字朋友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大,可以找谁帮忙?(0)2、操作: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数字朋友,数字朋友后面都贴了双面胶,请你们把撕下的双面胶扔在老师给你的框框里,再把数字朋友贴在老师给你们的卡纸上,再用“0”把数字变得更大。完成以后,请把它们送到黑板上。3、数字比大小。(鼓励最大的数字)你们在 0 的帮助下,让数字都变大了。现在,我们找一找,谁变的数字是最大的。(认读)总结:在刚才的游戏中,告诉我们“0”的位置非常重要。在数字中,“0”的位置不同,它表示的数量也不同。教学反思认识“0”是大班幼儿所需掌握的数学内容,这次活动我首先通过游戏引出“0”,然后通过引导幼儿感知“0”的实际意义以及“0”在生活中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最后通过操作“0”等活动环节,让幼儿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的探究兴趣。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主动状态。活动结束,我认真总结了活动过程的成功与不足。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要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点认识,在活动开始,我首先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幼儿发现“0”就是表示设有,并在在幼儿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 0 的认识,让幼儿发表自己对于 0 的认识。在让幼儿说自己对 0 的认17识时,我发现幼儿对于 0的认识是很丰富的。幼儿们说出了在很多地方看到过 0,比如在电话机上,手机上,书本上,门牌上,电视里等等地方看到过0,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孩子平时是很关注生活中的数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能及时肯定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也许学生就会有了“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活动中,我还会为幼儿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幼儿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通过自己发现、探究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引导幼儿发现“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时,我通过讲述有趣的 0的故事,让幼儿发现“0”虽然表示没有,但在和数字组合成另一个数字时是不可以缺少的。最后通过操作“0”的游戏,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0”站在数字朋友的后面能使数字变大。在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对操作活动十分感兴趣,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安排一些操作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以来可以变幼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活动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活动最后一环节中是让孩子们操作“0”,在“0”的帮助下让数字变大,孩子们操作的比较好,但在教师最后讲评中,教师只找出变得最大的数字并表扬了这些孩子,其他孩子变的数字就没有讲评,就如孩子把“0”放在了数字的前面,这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我应该怎样向孩子们解释呢?我就这样结束了整个活动,整个活动就好像缺少点什么?就是向孩子解释的过程。数学中的概念首先老师一定要理解清楚否则就会误导了孩子。还有在情境游戏中自己没能完全融入角色中,在这一些环节中教学语言不够严谨,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的。第 8 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找规律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设计背景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众彩纷呈、千变万化,但它们都有内在的规律。大班的孩子虽然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可是在他们的生活空间里,常常了解或发现一些规律。在节日里,他们看到街上按红、黄、绿得规律排列着一串串气球或一排排彩旗,在晚上看到月亮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有规律地变化。这些都是他们的直觉感受,还没有真正认识事物规律,更谈不上掌握这些规律和运用规律。所以,找规律有利于幼儿的学习。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并运用事物排列规律。18 2、能仔细观察物品排列规律,发展幼儿观察能力。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让幼儿有规律的意识,发现规律活动准备 1、布置活动室,在室内挂有各种规律排列的物品(气球、小旗、各种图形)2、三个大小不一的魔术盒、幼儿每人一套图形 3、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若干。活动过程一、寻找活动:如何挑 1、孩子们听音乐以有规律的踏点步进入活动室 2、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师真美丽,你能发现有什么?”(幼儿找出按颜色排列的规律:气球是按红黄顺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红蓝得顺序排列的按图形排列的规律: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长短等规律)二、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学习掌握事物的规律 1、师:“我这里有三个魔术盒,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一个比一个小或一个比一个大)师:“我们打开其中一个魔术盒,看看里面会变成什么?”从第一个魔术盒里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个孩子们一个动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两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动作,幼儿说一说其中的规律。2、打开第二个魔术盒。里面“变”出来的是两张图片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一:四个盘子,盘子里装着糖果分别是 2 个、3 个、4 个、5 个。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盘子里的糖果比另一个盘子里的糖果多一个。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二:四个鱼缸,鱼缸里游的金鱼分别是 2 条、4 条、6 条、8 条。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比另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多两条。19 3、打开第三个魔术盒送给每个幼儿一盒几何图形。幼儿自由摆一摆,要求有一定的规律。排列好以后可以告诉老师和好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三、幼儿动手操作复习对规律的认识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等,要求操作中体现一定的规律特点。四、活动延伸:在街上、家里找一找那些东西是有一定规律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我以规律的广泛性存在一切事物中的特点而设计的。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寓教于乐。孩子们通过拍手拍脚的动作找出规律,通过观察图片找出递增、递减的规律,通过用摆图形找出颜色、形状的规律。最后幼儿在穿珠子、粘贴图片等操作过程中去掌握规律的普遍存在,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2、在教法上我采用多层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活动开始让幼儿观察活动室的物体,幼儿按颜色、形状、大小、长短、高矮观察其中的规律存在,逐渐过渡到永动作拍出的规律,用图发现数的递增、递减规律,用图形摆出规律等层层深入,为幼儿认识规律加深了难度。3、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第 9 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区分左右教案(附教学反思)设计背景孩子是认知的主体,但作为大班的幼儿,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尚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分不清左右,对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为了引导孩子能够清楚区分左右,特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20 3.提高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重点难点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提高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活动准备 1、大挂图(森林图)1 份,(六只小动物)2、小红花 20 张(彩纸剪)活动过程(一)、区分左右手,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1、猜谜导入: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2、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3感知左、右边。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1)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2)改变方位,区分左右。(3)、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脚、腿、肩、鼻孔、眉毛等)(二)、听口令做动作 1、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放慢速度,纠正个别不对的幼儿,此环节教师应面向全体,看看是否每个幼儿都对)2、看图区分左右师:有 6 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出示六只小动物的图片。)21提问: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谁的左边是谁?谁的右边是谁?(三)、竞赛游戏:我说你做 1、两组小朋友拉手比赛:(左手拉右手)(右手拉左手)2、向左右转游戏:3、给小朋友贴红花(一组发出指令一组贴红花看谁贴的准确)(四)、结束课程:总结性提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教学反思我所讲的是大班数学区分左右一课。孩子是认知的主体,但作为大班的幼儿,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尚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分不清左右,对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为了引导孩子能够清楚区分左右,特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本课的目标是感知以主体为中心区分左右。我在设计此节课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第一环节中以猜谜引入大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采用与幼儿玩肢体游戏进行引入,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有了“左”、“右”的空间概念经验。游戏中辨别左右。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游戏的形式,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设计使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拉近了师生距离。孩子们乐于参与课堂游戏,喜欢听老师指挥。达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通过幼儿的参与,让孩子们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学进行下去。孩子们始终在我创设的具体环节之中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同伴之间有充分的交流。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果我再上这节课。我会把(竞赛游戏:我说你做)这部分改成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游戏来总结本课内容。并认识一下左右这两个汉字。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