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某中学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5月份)(附答案详解).pdf
-
资源ID:88065537
资源大小:4.22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某中学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5月份)(附答案详解).pdf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中学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5 月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 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 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 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的 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 银狐等,都可圈可点。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陈启 文 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 云 峰 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选自李青松 生态文学绿意盎然,2020年 4 月 3 日 人民日报)材料二: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传统的文学,长时间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却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于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毁坏严重忽略了,以至发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选自李炳银 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2020年 4 月 2 日 文学报)材料三: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选自李朝全 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200年 3 月 12 H 人民日报海外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已经蔚为大观。B.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第2页,共19页C.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暧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D.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鞭挞那些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这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B.生态文学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态,是因为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C.中国生态文学只有立足于中国化的表达,才能反应中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相应责任。D.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是更容易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老 舍 的 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抒发了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B.陈忠实的 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C.姜 戎 的 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D.迟子建的 原野上的羊群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人类应有天性的呼唤。4.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5.通观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梁 衡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在 打 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 一片原始林。2016年盛夏时分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忽然眼前一亮,一条溪流从山上奔腾而下。眼前这条溪流无法与我见过的任何一条流水相比较,因为它没有留下一丝人类活动的痕迹。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够原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有没有人的痕迹。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种于扰和玷污。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人文污染过的地方。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词,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国内很有名的一处石景便是云南的石林,那是一片秀气的石柱。还有贵州天星桥,那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精巧。而这里的石头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具其态。现在要说一说在乱石间争荣竞秀的苔葬了。这是整个林区的大地毯,是森林里所有生命湿润的温床。它生在地上、树上、石上,绿染着整个世界,不留一点空白。最让人感动的是它的慈样,它小心地包裹着每一根已失去生命的枯木。那些直立的、斜依的、平躺于地的大小树干,虽然内里已经空朽,你轻轻一碰就是一个洞,但经它一打扮,都仍保持着生命尊严。绿苔与枯树正在悄然作着生命的转换。老林子中最美的还是大树,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有一棵树,我 叫 它“一木穿石”,我们平常说“水滴石穿”,可是有谁真的见过一滴水穿透了一块石头?现在,我却见到了一棵树,一棵活着的树,硬是生插在一块整石之上,霸气十足。它的须根向四周摸索,拳握住一点点沙尘,然后蛰伏在石面的稍凹之处,聚积水分,酝酿能量。松树的根能分泌一种酸液,一点一点地润湿和软化石块。成 语“相濡以沫”是说两条鱼,以沫相濡,求生命的延续。而这棵红松种子却是以它生命的的汁液,去濡润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终于感动了顽石,让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它赶紧扎下一条须根,然后继续濡石、挖洞、找缝,周而复始,终于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的大舞。如果说刚才的那棵树有男性的阳刚之烈,下面这棵便有女性的阴柔之美。它生在一根窄长的条石上,两条主根只能紧抓着条石的边缘向左右延伸,然后托起中间的树身,全树就成了一个丁字形,一个标准的体操“一字马”。那两条主根是她修长的双腿,树干是她曼妙的身躯,挺胸拔背,平视前方。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棵树的根与身子长得一般的粗细,一样的匀称,一样的美丽。好 一 个“幽谷美人”。我们就这样在绿色的时间隧道里穿行,见证了大自然怎样在一片顽石上诞生了生命。它先以苔草、蕨类铺床,以灌木蓄水遮风,孵化出高大的乔木林,就成了动物直至我们人类的摇篮。这时再回看那艘石头巨舰,是泰坦尼克号?是哥伦布的船?是郑和下西洋时的遗物?都不是。它沉静地停在这里,是特别要告诉我们,假如没有人的干扰第4页,共19页地球是什么样子,大自然是什么样子,我们曾经的家是什么样子。当年我们屈从了这片原始林,现在它给我们友好的回报,留下了一面大镜子,照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朝代之兴替;以这片原始林为镜,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兴替。我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早年林区运木材的小火车路,不为伐木,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6.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 题“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中,“原始林”点明了本文描写对象,而“幸存”一词表现了作者思想情感。B.作者一行不顾大雨换上迷彩服、长筒靴,带着雨伞,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说明作者一行造访原始林兴致浓厚。C.作者认为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干扰与玷污,所以喜欢原始林的三无境界,在这里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D.结尾写作者一行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小火车轨道,不为伐木,而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作者为此感到欣喜。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体部分的顺序非常清晰,从发现原始林,到进入原始林,再到最后下山离开,有头有尾,脉络分明。B.作者描写原始林里的石头,写云南石林、贯州天星桥是为了在对比中突出原始林里的石头野性十足的特点。C.文章非常注意段落间的过渡,比如第九段开头运用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段落内容自然衔接。D.文章依次写了原始林里的河流、石头、苔薛、大树,步步递进,层层深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世界,让人如临其境8.本文中,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生动,第三段划线的句子,运用哪三种手法?请赏析。9.文章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还有一些不失时机的议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孙 权 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及蒙代肃,初至陆口,外倍修恩厚,与关羽结好。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目;“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 士 众 还 隹*,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权闻之,遣蒙在前。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驰舲中,使白衣摇槽,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遂到南郡,士仁、糜芳皆降,蒙人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千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递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申考,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会权寻至,羽自知乎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荆州遂定。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固辞金钱,权不许。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第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喑夜不能寐,病中摩,为下终令,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救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节 选 自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喑/夜不能寐B.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喈夜不能寐C.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喈/夜不能寐D.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嗜/夜不能寐11.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业,是南京在东吴时期的名称,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是当时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B.耆老,六十日耆,七十日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后来把德行高尚、受人尊敬的老人称为“耆老”。C.孤,与李密的 陈情表中“祖母刘悯臣孤弱”中 的“孤”语意相似,都 有“势单力薄”的意思。D.赦令,古代帝王在登基、立太子、打胜仗或者自然灾害等情况下以施恩为名发布的减免罪刑或赋役的命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蒙从征黄祖,勇斩陈就。随征黄祖,吕蒙统率前锋部队,亲手斩下陈就头颅,将上乘胜攻克其城。战后论功,孙权认为此战成功在于蒙斩陈就。B.吕蒙尽心筹谋,诱敌信之。吕蒙初至陆口,表面广施恩义,交好关羽;羽讨樊城留备兵,吕蒙即与孙权密谋以治病为名分兵回建业,诱使关羽撤兵。C.吕蒙白衣渡江,智取南郡。吕蒙伏精兵于大船,着白衣于船工,昼夜兼程,尽俘关羽所设江边哨所;入据南郡,抚慰将士,约法军中,存恤老者。第6页,共19页D.吕蒙居功不傲,克己俭约。南郡之战,吕蒙立功至巨,孙权赏羯丰厚,吕蒙固辞金钱;生前所得金宝诸赐,令特其死后全部还给朝廷,丧事要简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14.孙权论及吕蒙,说 他“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请结合文本加以说明。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英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 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 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 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 组 诗 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1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恨歌和 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16.作 者 题 为“戏赠”,试分析这些“戏言”背后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 白 在 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2)王羲之在 兰亭集序中用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3)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以云鸟自喻,“”写自己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写如今归田恰如鸟儿飞倦知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书法是精神的外化。甲。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气韵正、思想正;所谓大,反映在书法上是气象宏阔、书 风()。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这不仅仅意味着书法创作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还是挥洒笔墨之趣,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安史之乱平定后,颜真卿怀着对叛军的无比义愤、对为国献身的侄儿的无比悲痛,情不自禁、(),终 写 就()的 祭侄文稿。正大气象的生成,还在于书法家创作格局正大。作为中国精神的承载体,中国书法不只是技术,()文化。像王羲之的行书、颜真卿的楷书等,都在严守法度的基础上,于大疏大密、变化统一、平正险绝的节奏中创造大境界,给人积极向上的审美熏陶。随着书写群体不断扩大,书法展览层出不穷,书法的时代责任更加凸显,更需要倡导正大气象,并使之成为主导社会文化的精神力量,使人们感奋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乙。1 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雄壮一气呵成气吞山河还是B.雄浑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还是C.雄壮行云流水气吞山河而是D.雄浑行云流水气势磅礴而是19.下面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两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有正大气象的书法作品,才能称得上好作品乙:这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也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B.甲: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正大气象乙:这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C.甲: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正大气象乙:这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也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D.甲:有正大气象的书法作品,才能称得上好作品乙:这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20.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是它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诸矛盾间的对立统一,使我国古代文化形成多元的统一体。在多种矛盾的对立统一过程中,这种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断产生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形态。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审美观念,也就不是清一色的。多种审美观念之间,有些甚至是对立的、互相排斥的,但是,他们又并存而为人们所接受。这正是我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所以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文艺学理论家,。有的以入世的功利主义为主,但也不排斥忘世、出世的审美情趣;有的比较重视忘我忘物之境和禅理禅趣,但他们并不排斥现实性和功利性的审美观念。在这一点上,理论家如刘勰,文学家如苏轼,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就我国文学艺术历史整体而言,由于前面我们谈到的多元性的文化背景,所以才形成千姿百态、风格流派多样的光辉灿烂的文艺百花园。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请把上文画波浪线部分的内容改为以“多元性的文化背景”为主语的单句。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位中国老师带领学生合唱团赴英国莱高伦参加第5 6届国际音乐节比赛。参赛队都有很强的实力,但只有前三名才能获奖。比赛结束,中国队获得第三名,第8页,共19页但学生们很失落,哭成一片。而获得第九名的意大利队却在狂欢、祝贺,因为他们感觉今天在台上的演出没有出任何差错,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此事引发了我校学生关于“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的辩论,请选择正、反一方,写一篇论辩陈词。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和解析15【答案】D、D、C、由新冠肺炎疫情切入,并通过与传统文学对比,提出中心论点;回溯传统文学发展的历程,揭示出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进而提出生态文学的意义价值;进一步强调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指出在人类和全球视野下才能够感受到生态文学的魅力。、探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逐步改善自然环境;突破传统文学的困窘,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为世界生态文学带去有益的启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解答】A.“但已经蔚为大观”夸大其词,原文为“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B.“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不合文意,原文为“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C.“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于文无据。所以选D。2.【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解答】D.“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无中生有,主观臆断。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解答】ABD都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传统文学。故选C。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某个文段或整篇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标注重要语句和重要信息(即表示论点、论题,或表示正反面的语句),然后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理清思路,最后套用论述思路的答题格式,组织语言,规范答题即可。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答题模式:作者先然后接着再最后材料二第一段 结 合“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社会背景提出中心论点“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第二段阐述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和第 10页,共 19页视 野“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明确生态文学的意义价值在于“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第三段明确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可以结合“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概括得出。69.【答案】D、D、运用叠词,生动描写了激流及其所处环境,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运用比喻修辞,将“溪流”比喻为“哈达”,语言优美,形象的描写了激流的悠长。运用拟人。“跌跌撞撞”,将溪流人格化,描写出溪流的动态美。、通过议论直接表明作者游览原始森林时的感受和观点;以描写为铺垫,通过议论升华文章的主旨。不失时机的的议论充实了文章的思想容量,使文章深刻精警,促人思考,增加了文章的思想魅力。【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解答】D.“欣喜”错误,这里是忧虑。故选D。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解答】D.“步步递进,层层深入”错,这些景物之间并没有层层深入的关系。故 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此类题目,需要从段落的内容、结构、主旨及其采用的手法方面进行思考。“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等句子巧妙运用叠词,突出了具体的环境特点,呈现出语言的有美感和韵律感。“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将溪流人格化,展现出溪水流动的具体美感,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是典型的比喻手法,将“溪流”比喻为“哈达”,使得语言表达极为优美,极其鲜明而形象地写出了激流的悠长之特点。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并分析二者结合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第段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从两个角度,“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分析人类总忘不了找寻原始的原因。结构上,“这里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文,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 三无 之境时”引出下文探寻原始森林。从这些角度上来看,文本中的一些不失时机的议论展现出作者的充沛思想,也很好地突出了作者游览时的具体感受和自己的观点,增强了文本的叙述内涵,使得文本更有价值,论述更为合理,进一步升华文章主旨,展现出不一样的结果。1 0 1 4.【答案】C、C、C、黄祖听说陈就被杀了,就弃城逃跑,兵士们追击并捉到了他。于是(吕蒙)对外宣称自己病重,孙权就公开发了一道命令,把吕蒙从前线召回,实际是暗中施计谋诱使让关羽上当。、入据南郡,约束下属不允许骚扰百姓,索取财物;下属取百姓一物,不徇私情,含泪斩杀,震惧军中,从此道不拾遗,令行禁止。【解析】I.(1)本句意为:不时需要针灸治疗,孙权为之感到悲伤凄切。想多去看望几次,又恐怕影响他的休息,只好在墙壁上挖个小洞偷偷地看,见到吕蒙可以吃少量的食物,即喜形于色,回头对左右的人又说又笑,否则就叹息至夜晚也不能睡着。“常”修 饰“穿壁瞻之”,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D。“左右”是“顾”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故选:C o2.(2)C.”与李密的 陈情表中祖母刘悯臣孤弱中 的 孤语意相似”错误,此处 的“孤”是指因丧父而孤独弱小。故选:C o3.(3)C.“抚慰将士”错误,原文是“蒙入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应该是抚慰将士们的家属,而不是抚慰将士。故选:C.4.(4)闻:听说。委:放弃。禽:通“擒”,捉拿。译文:黄祖听说陈就被杀了,就弃城逃跑,兵士们追击并捉到了他。遂:于是。病笃:病重。露檄:公开发命令。阴:暗中 图计:施展计谋。译文:于是(吕蒙)对外宣称自己病重,孙权就公开发了一道命令,把吕蒙从前线召回,实际是第12页,共19页暗中施计谋诱使让关羽上当。5.(5)“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指他率领军队,能“令行禁止”,从全文来看,“蒙入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递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他约束军中之人不准骚扰关羽将士的家属,索要财物;面对麾下士兵所犯取百姓物品之事,尽管是同乡,且不是为了个人私利,但他依然忍痛斩之以明军纪,从而震慑军队,再无违纪。可见他能做到“令行禁止”。参考译文: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人。少年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几年后,邓当去世,张昭举荐吕蒙代替邓当,任命为别部司马。吕蒙跟随孙权征讨黄祖,黄祖命令都督陈就率领水军迎战。吕蒙率领前锋亲自将陈就斩首,将士们乘胜进攻黄祖的城池。黄祖听说陈就被杀了,就弃城逃跑,兵士们追击并捉到了他。孙权说:“这次战事的成功,是由于先斩获了陈就。”于是晋升吕蒙为横野中郎将。等到吕蒙代替鲁肃,刚到陆口,在表面更加仁爱笃实,和关羽交好。关羽去讨伐樊城,留下一部分人马防守公安和南郡。吕蒙上书给孙权:“关羽去征讨樊城,又留下了许多人马防守,怕我会袭击他的后方。我平日有病,希望您以我治病为名拨出一部分队伍跟我回建业。关羽听到这一消息,一定会抽调守备部队,全力进攻襄阳。这时,我军就可以在乘船昼夜西上,袭击蜀国的空城,南郡即可夺取,关羽也可擒获。”于 是(吕蒙)对外宣称自己病重,孙权便顺水推舟,公开发了一道命令,把吕蒙从前线召回,实际是施寂计谋诱使让关羽上当(撤回防备吕蒙进攻的守军)。关羽果然上当,调出守南郡的部队奔赴樊城。孙权听说后,立即出发,先派吕蒙在前,把精兵埋伏在船里,让人身穿白衣,装作商人,昼夜兼行,到关羽设置在长江边上的关卡伺机行动,悄悄把守关卡的捉住捆绑起来,关羽一点都不知情。吕蒙顺利地到了南郡,守城的士仁、糜芳等人都投降了。吕蒙入城后,对于关羽及其他将士的家属抚慰关心备至,并下令军队不准去骚掠这些人家,不能索要任何财物。吕蒙部下一个兵士,是汝南人,拿了居民家一个斗笠,用来覆盖铠甲,铠甲虽然是公物,吕蒙还是认为他犯了军令,不能够以同乡的关系而废除法令于是流着泪杀了他。于是军中震惊,道路上有什么丢弃的东西,都没人敢捡取。吕蒙早晚让亲近的将士慰问抚恤老人,问他们缺少什么,生病的看病给药,挨饿受冻的送衣送粮。那时正当孙权追到,关羽知道自己势单力薄,(不能硬敌),于是就撤退到麦城,向西到了漳乡,众人都抛弃关羽而投降,荆州因此被平定。任命吕蒙为南郡太守,封为屏陵侯,赐给他一亿钱,五百斤黄金,吕蒙坚决推辞了金钱赏赐,孙权不允许。封爵还未下达,恰逢吕蒙生病,孙权当时在公安,把他迎接过来安置在内殿。不时需要针灸治疗,孙权为之感到悲伤凄切。想多去看望几次,又恐怕影响他的休息,只好在墙壁上挖个小洞偷偷地看,见到吕蒙可以吃少量的食物,即喜形于色,回头对左右的人又说又笑,否则就叹息至夜晚也不能睡着,病好了一点,就为他下了赦免天下之令,群臣全都来庆贺。后来又变得严重了,孙权亲自前来看望,命令道士在星辰下为他请命。四十二岁,于是在内殿去世。吕蒙没死的时候,把得到的金银财宝都放在府第里藏着,命令主事的人(管家)到他死的那天都还给国库,丧事要办得简朴。1516.【答案】C、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解析】I.C.“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作者没有这方面的意思。称李绅为 短李”既是朋友之间的戏言,也表现了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2.诗歌一、二句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三、四句对老友的称谓,又用动词“偷”“伏”,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可看出三人关系不一般。五、六句说世间的富贵我却命中注定没有,只有寄希望于身后的文名。这里更多的是流露的不平和辛酸。最后,诗人更以故作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这首诗中诗人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看似是戏谑之言,但实际上充满不平、辛酸和无奈。译文:一 篇 长恨歌多么有文采风情,十 首 秦中吟则是匡时济世的正声。常常被元稹学去了我诗中的格律,李绅也不得不佩服我的歌行。世间的富贵我大概没有缘分,身后文章才会留下我的声名。别笑我气粗,满口大话,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成。赏析:此诗既是诗人为自己的诗集题记,又是赠友之作,而且是“戏赠”,即兼有与友人戏谑的意思。全诗八句,诗人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先列出长篇叙事诗 长恨歌,强调其情感文采;再列出讽喻组诗 秦中吟,强调其社会价值:接 近 诗经之“正声”。白居易特意列举出了自己的这些作品,意在表明自己的以诗歌干预现实的思想和自己成功的实践。诗第三、四两句下,诗人曾分别自注:“元九向江陵日,尝以拙诗一轴赠行,自是格变。”又注:“李二十尝自负歌行,近见余乐府五十首,默然心伏。”元稹写诗乃受到臼居易的启发,李绅、白居易同作乐府,但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后来居上,令李绅自叹弗如,这里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称曰“偷”、曰“伏”,都朋友之间的戏辞,由此也可见元、李、白三诗人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诗中接着写“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这是诗人结合自己命运遭际的牢骚话。他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白居易后来在与遭谗被贬的好友刘禹锡会面时,曾即席赋诗相赠,其中有诗云:“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第14页,共19页满朝官职独蹉昵。”这虽是就诗人刘禹锡的遭遇说的,但也是发诗人自己的心声。最后,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自矜自许,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才能的自豪。从整个诗的风格来看,可以说是亦庄亦谐,名 曰“题卷”,而不拘泥于记事;称 为“戏赠”,并不仅是戏言。全诗对仗工整,一气呵成,寓深意于轻松调侃之中,既诙谐幽默,又耐人寻味。17.【答案】【小 题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小题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小题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解析】故答案为:(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重点字:栈)(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重点字:诞)(3)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重点字:倦)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 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兰亭集序名句积累: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殓为妄作。3.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5.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1820.【答案】B、C、【解析】(1)第一处,雄壮:雄伟壮观。雄浑:雄健浑厚。语境修饰的是“书风”,应 选 用“雄浑”。第二处,一气呵成: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流畅紧凑,首尾贯通。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语境强调的是文章一口气写成,应 选 所“一气呵成”。第三处,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很大。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气吞山河”着眼于气魄宏大,常形容人的气概;“气势磅礴”着眼于气势雄伟,常形容事物和山、水等。这里形容书法作品 祭侄文稿,应 选 用“气势磅礴”。第四处,“而是”表并列关系,根据语境“作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