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高考诗歌鉴赏 · 4月模考诗歌鉴赏题汇编.docx

    • 资源ID:88066873       资源大小:55.53K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高考诗歌鉴赏 · 4月模考诗歌鉴赏题汇编.docx

    2022高考诗歌鉴赏4月模考诗歌鉴赏题汇编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字韵辛弃疾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 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 气,西北神州。千古怀嵩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 年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 年、人似旧游。注: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时年33岁,知滁州 任上。李清宇,作者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长淮,淮河为当时 宋金的交界线。唐李德裕贬滁州,建怀满楼,取怀满洛之意, 后终回故乡满山。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称楚尾吴头。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那里国无君 长,民无贪欲,一切安然自得。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上片中的行人众多、高楼奇异雄伟等景象,有百姓安居乐 业、诗人政绩卓著之意。B.上片后三句写诗人远眺之景,神州东南和西北都现出祥瑞之 气,表明国家暂时的安定。C.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运用比喻手法,形容往来的车马像 流水似的连绵不断。D.下片借华胥梦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滁州百姓延续和平安定 生活的美好愿望。16 .有评论家认为这首词有起伏跌宕的神韵,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 分析。(6分)15. (3分)B (B ”神州东南和西北都呈现出祥瑞之气,表明 国家暂时的安定”错;“西北神州”应表现的是词人面对沦 陷的中原感到痛心不已,东南虽然可以苟安一时,但是不可以忘记了北伐中原的大业。)16. (6分)开篇抒发欣慰之情,词人因今年太平万里,金兵 没来侵扰,老百姓获得了一个安定丰收的好年景而感到欣慰 之情;中间转为抒发悲痛忧伤之情,因想到西北神州依然沦 落敌手,国家南北分裂,自己故土难回而悲痛忧伤;最后抒 发喜悦之情,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词人转悲为 喜,又有了信心。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四次大联考语文试 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送张五归山王维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注】张五即张排行第五,故称张五,曾同王维一起同朝 为官,二人交情很深。此时张受到权臣杨国忠的排斥而归山 隐居。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两个“送”字和一个“尽”字,既交代写作缘由,又 表达了内心沉重。B.颈联借用谢安“隐居东山”典故,希望友人打扫柴门,暗 含诗人归隐之意。C.尾联卒章显志,实写毅然辞官的经过,表达了自己不愿做 违心事的决心。D.全诗文字朴实自然,用笔委婉曲折,写出诗人无限的惆怅 和无限的失落。16 .请简要概括作者“惆怅”的原因。(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 (3分)C(没有实写毅然辞官的经过。)16. (6分)朋友一个个离去,满怀离别的伤感;与友人携手共进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的失落;自己却身陷官场,面对污浊黑暗 现实的痛苦;对自己有辞官归隐之意却无法摆脱官场羁绊的无 奈。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江苏省2022届新高考基地学校第四次大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水调歌头-燕山九日作范成大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 ®o寥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芦沟。岁晚客多病, 风露冷貂裘。对重九,须烂醉,莫牢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 鬓霜羞。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 安信,随雁到南州。【注】南宋乾道六年,词人奉命出使金国,双节:使节仪 仗。禹:夏禹,相传治理黄河有功。黄流:洪水。天 书:国书。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简单交代了词人出使金国的时间和大致行踪,为抒写 苦痛之情不断蓄势。B.词人看到旧京洪水泛滥,期待出现大禹这样有能力的人加 以治理,拯救百姓。C.重阳佳节,畅饮赏菊。词人运用拟人手法写菊花绽放使自 己忘却年老的忧愁。D.本词写北国秋日风光,情感慷慨激昂,悲壮又不失豪放, 风格与辛弃疾相近。16 .“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表达了词人 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15. (3分)B(“中夜呼禹济黄流”指词人渴望能有大禹一样的英 雄在这如洪水泛滥的形势中拯救时难。)16. (6分)表达词人虽身处险境,仍旧心系故国山河的爱国之 情;表达词人出使金国,不辱使命的决心:3表现词人不畏强敌、为国献身的豪迈气概。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质量 检测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喜雨曾巩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忧。桑间举箔蚕初茧,陇上挥镰麦已秋。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从今菽粟非虚祷,会见瓯篓果满篝。【注】长人:指居上位者,做百姓官长。瓯宴(6 uj u ):狭小的高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说自己偶然处置了一个窃取朝廷俸禄的官员,便生出对官场的忧虑之情。B.农人有的编织竹匾供蚕结茧,有的挥镰收麦,字里行间透 出作者的喜悦之情。C.颈联的“更”字表明诗人对农人忙于农活是喜悦的,对响 雷下雨更觉喜上加喜。D.尾联“祷”字透出诗人对农业丰收的渴盼,“非虚”二字是说他的愿望终将实现。16.清初文学家褚人获评此诗日:“忧喜之间,尽见儒者情怀。”请结合诗的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15 . A (“徇”是谋求之意,“偷禄”是尸位素餐之意,这里是 诗人的自谦之辞,说自己偶然求得一官,便心忧百姓生计。)16 .诗人之忧,是忧百姓生计。诗人刚一做官便心忧天下百姓的生计,这种“忧”正是儒家积极入世、自觉担当的情怀。诗人之喜,是丰收之喜。蚕结茧、麦已熟,丰收在望,好雨 适时而至,可助菽粟生长,令诗人欣喜不己。这种“喜”正是儒家''富民""足民"''制民之产”思想的体现。诗人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始终心系苍生,以民为本,尽显 儒者情怀。(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三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模拟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次韵和吴仲庶池州斋山画图王安石 省中何忽有崔嵬,六幅生绡坐上开。指点便知岩石处,登临新作使君来。雅怀重向丹青得,胜势兼随翰墨回。更想杜郎诗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注】省:唐宋时中央高级机关名,约相当于今日中央的部。杜郎诗:指杜牧登临、游览斋山后写有九日齐山登高一诗。离堆:在四川南充县东南,诗中借指斋山。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写作这首诗前,吴仲庶写了一首斋山画图诗,本诗依 照吴仲庶原诗的韵而创作的。B.王安石写自己在座上欣赏画卷,图中生动、形象、别致的斋 山美景随之呈现在读者面前。C. “雅怀”赞美了吴仲庶高雅的情怀,并体现了诗人欣赏到斋 山美景图时的喜悦与赞叹之情。D.王安石的诗“学杜得其瘦硬”,他晚年诗风深沉,寓理于 景,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16.诗歌最后两句如何巧妙地赞扬这副画作,请简要说明。(6分)15. (3分)【答案】D (D. “王安石的诗寓理于景,本 诗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分析错误。本诗前两联写“六幅生 绡” “坐上开”,“指点” “登临”等词句,生动地写出了画 作中斋山美景;后两联“雅怀重向丹青得,胜势兼随翰墨回。 更想杜郎诗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是对吴仲庶画作的赞美, 没有体现出说理。)16. (6分)【答案】比喻。将画作中描绘的江中卷起 的浪花比作“春雪”,形象地描绘出浪花翻腾的场景,使得画 面内容更有动态美。用典。借用杜牧登齐山赋诗的典故,写看到这幅图画仿 佛就见到了杜牧的诗歌境界,就如同杜牧一般亲自登山游览, 置身景中,写出画技之高超,画作之精妙。类比,联想。由眼前画作联想到杜牧登山赋诗,由画中 的浪花联想到春雪,超越时空限制,诗画并举,表明两者具有 同样的艺术价值。(最后两句中“更想杜郎诗在眼”句,“想”字,结合注 释“杜郎诗”,可见是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眼前画作联想到 杜牧登山赋诗,由画中的浪花联想到春雪。由杜牧登齐山赋诗 这个故事,写这幅图画仿佛就如杜牧一般亲自登山游览,置身 景中,可见是运用了用典手法。由“一江春雪下离堆”,“春 雪”指江水激起的浪花一片雪白,以“春雪”比喻“浪花”, 可见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点2分,结合手法,写出效 果即可。)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润州送人往长洲陆龟蒙秋来频上向吴亭,每上思归意剩生。废苑池台烟里色,夜村蓑笠雨中声。汀洲月下菱船疾,杨柳风高酒旅轻。君住松江多少日,为尝笏绘与茄羹。注长洲是陆龟蒙的故乡(今苏州)。松江流经长洲境内,盛产妒鱼。向吴亭,位于润州(今镇江)。剩,更。废苑,指长洲苑,吴王阖闾射猎处。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反复使用“上”这一动词,增强了语势,使诗人情感表 达得更为强烈。B.颔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了向吴亭上所见实景,创造了空 濠静谧的意境。C.菱舟疾驰、酒旗轻舞的场景具有江南水乡秋季的典型特征,选材别具匠心。D.诗中“妒绘”与辛弃疾水龙吟中的“鲸鱼堪脍”具有相 似的文化意味。16 .本诗所表达的情感比较丰富,请简要概括。(6分)17 .B ("实景"错误,颔联是诗人想象故园长洲苑的景色,是虚景。)16.真挚的友情强烈的思归之情对家乡风物由衷的喜爱与 怀念(首联作者触景生情,随着季节的到来,他频频登上向吴亭, 每登临一次,思乡的情绪就更加浓烈,表达了思乡的惆怅之 情。颈联描绘了秋天夜晚松江的美景,菱舟疾驰、酒旗轻舞, 表达了对家乡风物由衷的喜爱与怀念之情。尾联表达了作为当地人的对友人的热情,家乡的鲸鱼苑羹十分美味,希望友人多留几日,品尝美食,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卷(二)语文试题(二)古诗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寒食寄京师诸弟寒食韦应物孟云卿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听。悲。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青。推。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诗首句实写寒食禁火的萧索景象,与尾句杜陵青草实虚相 生,互为呼应,照应主题。B.韦诗第二句意蕴丰富,诗人面对春江,又听莺鸣,却着一 “独”字,更显寂寥与惆怅。C.韦诗由花及人,与“泪眼问花花不语”异曲同工;孟诗借繁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D.韦诗以景结情,藏深情于行间,情深意远;孟诗末句运用典故,寄托深情,耐人寻味。16.两首诗均是诗人遇寒食节即兴之作,但所表达的情感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15. C16. (1)韦诗写诗人独自坐听江上的莺鸣,品酒赏花时想念诸弟,表达诗人孤独寂寞,思乡怀人之情;(2)孟诗写寒食“无烟火”是为贫居所迫,不仅仅是纪念介子推,写出了寒士的辛酸,表达作者深切的不平之情。陕西省榆林市2022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崔主簿赴沧州李崎紫陌追随日,青门相见时。宦游从此去,离别几年期。芳桂尊中酒,幽兰下调词。他乡有明月,千里照相思。注紫陌:帝都郊野的道路。青门:长安城东南门。因 门色青,俗称青门。幽兰:据传是梁代琴家丘明所传的一首 古琴曲,通过描写空谷幽兰素雅静谧的意境以表达抑郁伤感的 情绪。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的“送”交代了主要事件,“崔主簿”是送的对象,“沧州”则为友人上任之地。B.首联写两人经常相随相伴,一起会面,暗示朋友之间的关系 密切,为后面写思念张本。C.颔联交代友人离去的原因,点明离别的时间只有几年,意在 表明自己与友人不会伤感。D.颈联从离别时的氛围切入,用“尊中酒”和“幽兰曲”表达 自己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愁。15.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14 . C15 .借用月亮这个意象来表达思念之情。他乡明月高悬,而 明月四海皆同,它也普照千里之外。诗人与友人虽远隔千里之 遥,但他们可以借助月亮来表达无限的思念。运用联想手 法,诗人由自己借月亮思念友人,进而联想到友人也正借月亮 思念自己,这种对写手法,逼真地表达出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 深怀念和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意。【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意在表明自己与友人不会伤感”错,“离别几年期”是指 “一分别就是几年的日子”,即时间长,凸显别愁。故选Co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他乡有明月,千里照相思”他乡明月高悬,而明月四海皆同,它也普照千里之外。望月怀我的友人,虽远隔千里之遥, 但也阻不断无限的思念。这里借助月亮这个意象来表达思念之 情。诗人由自己思念友人,又想到友人怀念自己,这是运用了联想 想象的手法,也是对写的手法,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 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使情感 表达更真切,逼真地表达出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他们 之间的真挚情意。陕西省2022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落叶送陈羽唐韩愈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飘终自异,邂逅暂相依。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注】陈羽:公元792年与韩愈同登进士第,共为龙虎榜, 后仕历东宫卫在。息:生长。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标题既寓含着典型的环境气氛,又寓含着事件与人物,对理 解全诗具有重要作用。B.首联紧扣诗歌标题,以''落叶”“断蓬”的意象互相解释,落笔即定下诗的感情基调。C.颈联以“悄悄”状二人交谈意切,“悠悠”状月辉之寒,暗 示出与友人分手的无奈。D.尾联运用反问语气,一反一般送别诗依依惜别之窠臼,赋予 感情昂扬向上的基调。15.这首诗流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 赏析。【1415题答案】【答案】14.C15.漂泊无依。他在送陈羽时以“落叶”和“断 蓬”为喻,流露出与陈羽一样漂泊不定的心绪。与朋友惺惺 相惜。他与陈羽为同年学子,不期而遇之际,有一种相互依靠 的感觉。心胸旷达。尾联”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两 句,表达出与陈羽分别时的旷达胸怀。【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情感、手法的能力。C. ”暗示出与友人分手的无奈”主观臆断,应为以月之寒冷衬 托出与友人情之深切。故选Co【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紧扣送别,写主人公如同落叶飘 飘,如同断根的飞蓬,居无定所,表达了主人公漂泊无依之 感。“飘飘终自异”直接表达主人公漂泊不定的心绪。“飘飘终自异,邂逅暂相依”描写主人公与朋友陈羽一样漂泊 天涯,居无定所,如今天涯相逢,可以暂时互相依靠,表达了 与友人惺惺相惜之情。“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写主人公与友人深夜长谈,友情 深重,仿佛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但是尾联“谁云少年别,流 泪各沾衣”直抒胸臆,乐观旷达,指出谁说少年分别,会泪湿 衣襟呢?用反问语气,表达出二人共有的分别时的旷达胸怀。 2022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访村老陆游 强健如翁举世稀,夜深容我叩门扉。大儿叱犊戴星出,稚子捕鱼乘月归。骨肉团栾无远别,比邻假贷不相违。人间可羡惟农亩,又见秋灯照捣衣。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用夸张手法写村老之强健,他至夜深仍精神很 好,可与诗人款谈。B.颔联叙事:村老长子勤于耕种,披星而出;幼子外出捕鱼, 乘月而归。C.颈联上句承上,写村老一家骨肉团聚,无须远别;下句转写 其与邻里的关系。D.全诗语言平易,情韵悠然,描绘了一幅温馨的乡村野老生活 画卷。15. “村老”的生活有哪些可羡之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14 . A15 .“村老”年高体健,精神矍钱,无疾病之苦,令人羡 慕。“村老”儿子勤劳,骨肉团聚,无离别之痛,令人羡慕。“村老”乐于助人,不吝假借,无邻里矛盾,令人羡慕。【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A. “夸张手法”错误。首联写村老在深夜仍欢迎访客,可以与 诗人交谈,表现出他的精神头很好,侧面反映出他身体好,所 以写村老之强健是实写,没有用夸张。故选Ao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由首联”强健如翁举世稀”可知,村老在深夜仍欢迎访客,可 以与诗人交谈,可见虽然年龄很大,但身体强健,精神头很 好,没有疾病的痛苦,这是可羡之一。由''大儿叱犊戴星出,稚子捕鱼乘月归” “骨肉团栾无远别” 可知,村老长子勤于耕种,披星而出,幼子外出捕鱼,乘月而 归,一家骨肉团聚,无须远别,这是可羡之二。由“比邻假贷不相违”可知,村邻相借,村老不推诿,乐于助 人,邻里关系很好,这是可羡之三。陕西省宝鸡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检测(三)语文 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蝶恋花陆游桐叶晨飘蛰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 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 遇,当年悔草长杨赋。【注】孝宗乾道八年(1172),陆游曾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 宾,亲临抗金前线,准备收复被金人占领的西北军事重镇一一 长安。但不到一年,朝廷调走王炎,陆游也奉调回京安置。本 词写于此时。长安:借指南宋首都临安。长杨赋:汉扬雄 所作常把扬雄看做怀才不遇之人。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首句状景,触景生情。桐叶飘零,寒蛰夜鸣,都引发悲秋之景,映衬了词人的心境。B.上阕四、五句是诗人对往昔军旅生活的深情回忆,表达艰苦岁月的哀叹和劳苦的感伤。C.“江海轻舟”让人联想到苏轼 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明归隐之意。D.词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表达了复杂的人生感受和浓烈的 爱国感情,读来感人至深。15.本词构思今昔交织,回环往复请联系全词内容具体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14. B (3 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 及情感的能力。解析:“表达艰苦岁月的哀叹和劳苦的感伤”错误。诗人回 忆亲临前线、守关拒敌,怀念着那实现他崇高理想的地方,系 念着关系国家命运的前线,表达的是对国事的忧虑,这是一种 爱国情怀的表达。15. (6 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析鉴赏诗歌的思 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本词触景生情,追忆往事,今昔对比,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抚今,描绘了眼前悲凉的秋景,渲染了时代气氛,烘托了词人心境;第二层思昔,“忽记”写词人联想自己的战斗经历,表达对 国事的忧虑;第三层再回到现实,表达归隐的意愿和抗金策略无人托付的 遗憾;第四层回顾往昔,抒发自己遭受排挤,不被知遇,无法施展 才能抱负收复江山的悲愤。(能准确划分今昔层次,并概括内容即可)陕西省汉中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秋雨叹三首(其三)杜甫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注】写作背景:天宝十三年秋,霖雨六十余日,京师庐 舍垣墙,颓毁殆尽。房瑁上言水灾,国忠使御史按之。比数 (sh u );相提并论,认同。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写了诗人在连绵秋雨中旅居的情况,抒发了由秋雨引 发的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B.首联表达诗人闭门在家,欲将烦忧锁在门外,但门内的心 还念念不忘外面的世界。C.颔联通过对无惧风雨的孩子们雨中欢呼雀跃情景的描述, 反衬出诗人的衰朽之态。D.颈联虚实结合。含蓄蕴藉。实写天寒雨稠,虚写胡雁掩 翅,表达诗人不得志的失落。15.试比较本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情感上的异同。(6 分)14 . C15 .同:都表达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2分)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秋风破屋引发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2分)秋雨三叹由秋雨引发自伤,欲“奋翅高飞”而复觉身居此困厄、混沌之世,表达郁郁不得志之叹。(2分)陕西省铜川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二)吉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T5题。观小儿戏打春牛。杨万里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绿蓑笠青箫。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看乐。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注】本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诗人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古代民俗,立春前一日,用五色丝彩杖鞭打土牛,以示迎春和劝农。牧童:指泥塑春牛旁牧童形貌的句芒神像。年登:诗中指年景有收成的兆头。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0(3分)A.开头两句写儿童模仿大人的样子,煞有介事地鞭打春牛,生 动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B.三、四句用明丽的色彩描绘“黄牛“牧童”形象,暗含了作 者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C.九、十句写农人麦穗作帚、稻米盈斗的生活场景,其用意与 “丰年留客足鸡豚”类似。D.本诗以平白之语叙写乡村民俗,较典型地体现了杨万里诗清 新自然、饶有谐趣的特点。15.本诗题为观小儿戏打春牛,但只有前四句写到“打春 牛”,这样写是否离题?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14 . C(3 分)15 .示例:这样写没有离题(1分)。本诗后八句主要写诗人“观 小儿戏打春牛”后的所感所想,其中前四句写儿喜牛愁,表达的是诗题中“打春 牛”祈盼丰收的美好寓意;(3分)后四句想象丰收的情景和黄牛 的辛劳,实际上是对诗题寓意的形象表达和深化。(2分)(任选 角度,言之有理即可)山东省青岛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菊梦曹雪芹篱畔秋酣一觉清, 登仙非慕庄生蝶, 睡去依依随雁断, 醒时幽怨同谁诉, 九日登高台寺 沈辂万里秋光客兴赊, 台高不尽看枫叶, 对酒披襟形独放, 诗成合座皆珠玉,和云伴月不分明。忆旧还寻陶令盟。惊回故故恼蛰鸣。衰草寒烟无限情。同人九日惜年华。院净何须坐菊花。凭风落帽笑谁加。归去迟迟满落霞。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菊梦抒梦中情,写醒时怨,虚实结合,写出了梦境与现实的距离,读后令人产生无限悲凉之情。B.菊梦是红楼梦中众人结社赋诗时黛玉所作,这种风雅之事已成俗,可从沈诗中得到印证。C.沈诗首联写登高所见所感,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所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含蓄而深沉。D.曹诗借梦表达想与陶渊明那样的隐土结交,沈诗“对酒披 襟”则直接描绘出作者率性而为的风姿。16 .两首诗均以景结情,其意蕴却迥然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 分析。15. C16.曹诗结句描写梦醒后的场景。枯黄的草、寒冷的烟共同 营造出一种凄凉衰败的意境,表达出满腹幽怨又无处诉说的悲 凉之情。沈诗结句描写宴会结束时,意犹未尽的场景。霞光满天,色 彩绚烂,营造出一种宏远阔大的意境,进一步突出了诗人恣意 豪放、自由洒脱的形象特点。【解析】15. c.“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表达的感情是一致 的,含蓄而深沉”错误,王维诗表达的是登高望远,思念家中 亲人的感情;而本诗中写的是诗人与朋友们一道登高观景,饮 酒吟诗的愉悦心情,感情不一致,也并不含蓄深沉。故选Co16.曹诗写“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梦醒之后,梦 中追寻的美好均不复存在,只剩下衰草寒烟,让人感到无限凄 冷。与梦中寻找到的希望、美好相较,现实实在太过孤独凄 凉,黛玉虽然有视为平生知己的宝玉,但是又没有谁可倾诉, 表达出满腹幽怨又无处诉说的悲凉之情。沈诗写“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宴会结束,在 座众人诗文皆如珠玉,令人称赞;而“归去迟迟”,写出诗人 与朋友们迟迟不愿散去筵席,意犹未尽的心情。此时的“满落 霞”,不是黄昏的凄凉,而是绚烂美妙的晚霞之景,“满”字 营造出宏远阔大的意境,烘托出诗人愉快自由、洒脱豪放的心 情。 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中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9分)别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注】严士元:刘长卿的好友。阖闾城:今江苏的苏州城。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阖闾所筑。湖:指太湖。东道:一作“君去”。青袍:品级低的官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诗的首联可推测,这两位朋友是在城外江边偶遇,而且天 气变幻不定。B.颈联实写了落日去帆的景色,侧面带出两人薄暮时分而恋恋不舍的情景。c.第八句不仅是作者一句牢骚,也暗含其作于遭贬之后,郁郁不得志之时。D.全诗景、事和情交错复迭出现,寄托了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 的特殊感情。16.前人论此诗,认为观察入微,情感丰富,对这一观点应怎样 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解答】(1) B.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这是写作者想象中的景象,由具体的细写转向宏观景致的粗描。故选:Bo (2)颔联“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 声”采用了视觉与听觉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诗人和朋友笑谈之 际,一阵毛毛细雨飘来,衣服微微润湿。树上偶尔飘落几朵残 花,声音全无。“细雨湿衣”“闲花落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 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得听不到。诗中景物 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这写出两位久违的朋友相见时的惬 意之情,描绘了送别时的景物氛围。“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 湖南万里情”,既有实写也有虚写。实写目送孤帆远去,虚写 的是想象中湖南的景物,都是对朋友深挚感情的反映;此外还 运用了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万里情”直抒胸臆,惜别之情尤其突出。其次,在感情方面:诗人与友人分别 时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答案:(1) B (2)示例一:颔联写出两人笑谈之际,细 得看不见却觉得微湿的雨和落到地上没声音的残花来反衬人物 在欣赏景色时的惬意。情景交融,从水国“春寒阴复晴”的 气候特征、“细雨湿衣” “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草绿湖 南”的意中之景中丰富了对友人远去的无限愁绪,以及相遇而 又别离的复杂情思。气韵流畅,音调谐美,景物描写细腻委 婉,耐人寻味。诗中抒情,于惜别中流露出愁哀,使人感到深 沉凝重。示例二:颔联通过写两人感到衣服已润湿,方知下 着细雨,努力去望天空,却是一无所见,描绘一种极静的环境 以反衬出二人心中的不静和无限忧郁。本诗情感丰富,蕴含 作者对朋友、亲人的思念,对仕宦生涯变化无常的感慨,对前 程黯淡、事业无成的忧愁,还有对孤帆远行的寂寞气韵流 畅,音调谐美,景物描写细腻委婉,耐人寻味。诗中抒情,于 惜别中流露出愁哀,使人感到深沉凝重。译文:水国的天气带 着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阴,忽好忽坏;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 我所乘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 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薄暮夕阳 下,江上孤帆远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或许有朋 友会问到我的境遇,请转告他们,我这个一介书生,命途多 舛,已被“青袍”所误。赏析: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 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 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是 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诗意也显得十分浓厚。诗中的“景 语”,既有“春寒阴复晴”的水国气候特征,又有“细雨湿 衣”、“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还有“草绿湖南”的意中之 景,几个层次中,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寄托了与 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诗人的这种手法,是很值得借 鉴的。山东省济宁市一中2022届第二学期高三4月模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咏柳絮的词,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唐多令 林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久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临江仙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 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 借力,送我上青云。注燕子楼,在今徐州市,唐朝张建封为其爱妾关盼盼所 建。张死后,关盼盼独居此楼十多年。逐对成逑:形容柳絮 与柳絮碰到时,粘在一起。"逑''即"球”。15 .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柳絮词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将柳絮自比,来表达了内心的情感。B.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一意思是柳絮可不断借助好风之 力,直上青云。这里化用了宋朝侯蒙临江仙中“当风轻借 力,一举入高空”、“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之意境。C.薛词"蜂围蝶阵乱纷纷” 一句,以蜂蝶纷飞之状,来喻写柳 絮的疏狂自得,着一 “乱”字,尤其传神。D.黛玉拟的这首词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词缠绵凄恻, 催人泪下。全词语多双关,明显有借柳絮隐说人事的用意,而 又浑然无迹,表现出精美的艺术技巧。16 .同是写柳絮,但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词却明显不一样,请比 较分析两首词的不同之处。【答案】15. C16. (1)柳絮的意象、意境不同:林词的柳絮漂泊、命 薄、愁苦、伤感、任性,意境灵动,理想主义。薛词的柳絮: 自信、随缘、开朗、积极向上,意境浑厚,现实主义。(2)情感和形象不一样:林词抒发了自己寄人篱下,漂泊无依,凄楚哀婉的境况。表达了无依无靠、无力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抒写内心的孤独与悲伤。薛词写了柳絮不随流水,不堕 泥土,借风力,飞上云霄,积极昂扬的精神,意境浑厚,表现 了薛宝钗的积极入世的心态,不自怨自艾,志存高远的心态。【解析】【15题详解】C. “来喻写柳絮的疏狂自得”错误。这一句的意思是“成群的 蜂蝶纷纷追随柳絮",烘染春意喧闹的大好时光,并没有突出“柳絮的疏狂自得”。故选C。【16题详解】柳絮的意象不同,林词全词以飘泊的柳絮自比,抒发了林黛玉 寄人篱下感怀伤逝的悲苦之情。这首词以''粉堕”“香残”开 篇,借柳絮的飘零映射自身的漂泊;用柳絮的“逐对成毡”对 应自身空自缠绵而伤心绝望的爱情。过片将愁生白发的郁闷移 注给柳絮。结尾在“凭尔去,忍淹留”以及“谁舍谁收”的无 奈叹息中道出了自身的凄惨结局及其周围人物的冷酷无情。意 境灵动、富有才情、别具一格,理想主义。薛词这首词上片状物,着力描写风阚柳絮、悠然起舞的情状。词的开头“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流露出一种欢 愉融洽的欣喜之情。以“蜂团蝶阵乱纷纷”的描写,来进一步 烘染这春意喧闹的大好时光,从而唱出了词人对春光的一曲赞 歌。“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非常细腻地体现了 柳絮尽管四处飘飞,也仍不改初衷,无牵无系,随缘自适的旷 达襟怀。意境浑厚、淳朴,现实主义。林词用语多双关,明显有借柳絮隐说人事的用意,其中寄寓着 黛玉对自己不幸身世的悲切哀叹。她以“粉” “香”暗指自己 人格品质的洁白与芬芳,而以“坠” “残”隐喻自己任凭命运 簸弄的不幸。黛玉发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的悲叹。这表面上象是说柳絮命薄,随风飘流,实际上却是自 叹命薄,担心情好虽难分,心事总成空。“草木也知愁,韶华 竟白头”,当美好春光即将结束的时候,白茫茫的柳絮挂满树 冠,犹如愁白了头,而诗行后面却透露出自伤青春终将逝去的 哀怨之情。她感到自己和柳絮一样无法逆料最终的结局,因而“叹今生、谁舍谁收",柳絮飘坠,无人收拾自比。“嫁与东 风春不管”,既是说柳絮被东风吹落,春光不管,更是担忧自 己将来不知被命运抛向何处,而知己无法过问。 薛词上片状物,着力描写风阚柳絮、悠然起舞的情状。下片言 志,抒写了柳絮的情志:有离即有合,有散必有聚。这首词表 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 地道出薛宝钗青云平步的志向。“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此处写柳絮的不愿意随波逐 流、飘坠尘埃,正好为词的下片抒写柳絮直上青云的心愿,巧 妙地埋下了伏线。“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非常 细腻地体现了柳絮尽管四处飘飞,也仍不改初衷,无牵无系, 随缘自适的旷达襟怀。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 理,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人情练达世事明”的封建“淑 女”自我个性的写照,表现了薛宝钗的积极入世的心态。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二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 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自贺陆游 胎发茸茸绿映巾,归耕犹是太平民。 流觞内史招同社,扛鼎将军与卜邻。曾冠六鳌非俗吏,已开九秩是陈人。一杯剩约梅花醉,又见开禧第二春。【注】绿:宋代六品、七品官员着绿色官服。同社:志趣相 同的人。六鳌:神话中记载海上有五座仙山,因为六只大龟负 载始峙而不动。九秩:九十岁。开禧:南宋宁宗时的年号, 当时韩僻胄渐掌大权,于开禧二年北伐,得到时年81岁的陆游的 支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胎发茸茸”言年龄之小,“绿映巾”写为官之貌,首句描 绘了自己年轻出仕时的形象。B. “归耕”一词表明诗人晚年归 家田居的境况,看似平常的话语中

    注意事项

    本文(2022高考诗歌鉴赏 · 4月模考诗歌鉴赏题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文***)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