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题型分类突破 反映体现类 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
-
资源ID:88068856
资源大小:1.14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选择题题型分类突破 反映体现类 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
选择题题型分类突破 反映体现类类近年来,高考卷中“反映、体现”类选择题出现的频率较高。此类试题主要通过对表面现象的分析,进而发掘事物内在本质与发展规律,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命题设计意图来看,“反映、体现”类选择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现象”的进一步解读,答案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次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从具体方法来看,要立足题干现象,明确主体,突出“主体一致”“史论结合”等基本方法,透视其所反映的“本质”或揭示该现象的“特点” 题型示例1.2022山东卷.1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 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答案】A解题秘籍试题主旨法家主张从法用礼材料分析田齐法家认为,需要用法、礼规范君臣关系思维路径材料强调君臣上下、贵贱都要服从法律:“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说明田齐法家主张君臣需要用礼仪来教育百姓,不然则“不详”,这体现了尚法存礼,故选A项失分点评词不达意中国古代盛行自然崇拜,之后发展为对天的崇拜,敬天成为古老的自然崇拜仪式之一,材料不涉及敬天,排除B项史实不符崇德指崇尚道德,推崇德行,这是儒家的核心主张,排除C项失分点评主旨不符、时间不符外儒内法是中国从汉代到清代长时间内国家政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内在指导思想,即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实际操作上也依赖法家的思想,往往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2. 2022湖南卷.3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 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 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解题秘籍试题主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材料分析材料中的南通大生纱厂属于使用机器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属于个体手工业,两者互相推动发展思维路径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与大生纱厂之间的互相促进,说明个体手工业是可以纳入以民族资本主义为代表的新经济体系的,故选D项失分点评材料不符题干体现的是机器大生产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促进作用,而没有提到机器大生产对小农经济的作用,排除A项素养缺失由题干中的“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可知,个体手工业促进了机器大生产的发展,而不是阻碍其发展,错选B项说明考生缺乏历史解释素养概念曲解题干体现的是南通大生纱厂负责纺,而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负责织,反映的是个体农民的家庭手工业中“纺”与“织”的分离,而不是“织”与“耕”的分离,排除C项【答案】D3. 2022湖北卷15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该厂在1901年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A输出了革命文化 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C打破了外交孤立 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答案】B解题秘籍试题主旨新政权在瓷器制造上保留了旧政权标识材料分析苏维埃政权成立初期,经济困难,所以在对外销售的原瓷器厂的瓷器上,保留了尼古拉二世的标记思维路径俄国皇家瓷器厂烧制的瓷器中,既有革命的标记,也有专制的标记(尼古拉二世的标记),并且这些党器在国外成为枪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革命政权输出的产品竞然保留着专制的标记,说明政治对现实(外汇、经济支持)的妥协,故选B项失分点评主旨不符A项表述只是新政权做法的一部分体现,没有全面概括材料逻辑不符竞盘的出口只是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并不能打破苏债的外交弧立局面,排除C项概念不清材料主旨是十月革命后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竟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枪手货,这一“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现象,从苏俄角度而言是向现实的妥协,本身不步及艺术审美问题排除D项 最新模拟1(2023·河南商开大联考高二上期末·19)明清时期,双林镇的绸庄常“赊丝于机户,即收其绢,以牟重利”;在南浔镇以产“苏经”闻名,农家“取丝于行,代纺而受其值,谓之料经”;宁波的鱼业牙行,分鲜行和里行,都对渔帮放款,约定以所获鲜、咸水产抵偿借款。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江南市镇商品经济高度专业化 B商业资本向生产领域的渗透C商人逐渐成为生产组织的主体 D货币供求矛盾催生商业发展【答案】B【解析】据题干“鱼业牙行对渔帮放款,约定以所获鲜、咸水产抵偿借款”等可知,鱼业牙行等的放款充当着商业资本,为渔帮(渔民)进行捕鱼生产提供资金支持,故选B项;“高度专业化”不合逻辑,题干未见绸庄等分工细密、技术含量高的信息,排除A项;“主体”不合逻辑,题干提及的是商业资本进入生产领域,排除C项;“货币供求矛盾”不合逻辑,推动商业发展的是市场的需要,排除D项。2(2023·福建泉州三模·12)中世纪早期,西欧领主的过度剥削招致农民诉讼。800年,法国对西部勒芒地区发布法令,明确规定劳役种类和数量,如每人自带牲畜在自营地上犁地一天,领主不能强迫其在本周内再承担手工业劳役。这反映了当时西欧()A封君封臣制度解体 B农奴政治权利扩大C庄园秩序得到维护 D生产关系有所调整【答案】D【解析】据材料“西欧领主的过度剥削招致农民诉讼”到“明确规定劳役种类和数量,如每人自带牲畜在自营地上犁地一天,领主不能强迫其在本周内再承担手工业劳役”的变化体现了领主对农民剥削方式的调整,属于调整生产关系的范畴,故选D项;封君封臣制逐渐解体是在中世纪晚期,材料时间为中世纪前中期,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农民被剥削的程度减轻,并未体现农奴的政治权利,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国通过法律调整了领主与农民的剥削关系,中世纪早期农民诉讼也非庄园内部的秩序,排除C项。3(2023·河南模拟·28)严复在天演论自序中写道:“赫胥黎此书之旨,本以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且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我们要断然理解,社会的伦理进展并不依靠模仿宇宙过程,更不在于逃避它,而是在于同它作斗争。”这实质上反映了()A该理论完全适用于人类社会 B资产阶级的民权与平等理论C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D“天朝上国”观念发生了嬗变【答案】C【解析】由材料“且于自强保种之事”、“更不在于逃避它,而是在于同它作斗争”可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严复在天演论中利用西方的进化论思想强调民族独立的重要性,反对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故选C项;“完全适用于”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民权与平等是严复的思想主张,不是天演论反映出的实质,排除B项;洋务运动时期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传统天朝上国观念已经发生嬗变,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4(2023·福建莆田二模·16)1958年,美苏正式签订文化交流协定,在文艺、科教等领域持续展开了一系列交流活动,文化关系成为两国关系中相对稳定的内容。此后,这一政策为美国历届政府继承。这反映了()A美苏争霸重心逐步转移 B两极格局下缓和与紧张并存C文化交流主导国际关系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美苏进行全面冷战对峙,据材料可知同时美苏在文化领域展开交流活动,反映了两极格局下缓和与紧张并存,故选B项;美苏争霸的重心是始终是欧洲,排除A项;在1958年主导国际关系的是美苏两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并非文化交流,排除C项;和平与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是在美苏冷战结束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5(2023·辽宁葫芦岛高三上期末·11)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A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B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谓“待业保险”,是指1986年为配合劳动制度改革和企业破产法的实施而建立起来的,说明国家和企业职工不能正视由经济体制改革所引发的失业问题。保险名称由“待业”转变为“失业”,体现了正视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作用,反映了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可见思想解放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故选A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必然是一个“兴利除弊”的长期过程,“已经”的说法夸大了史实,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排除C项;题干主旨是国家对失业现象的界定变了,并不是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排除D项。6(2023·九师联盟2月联考·29)下图为1915年10月12日马星驰发表的漫画国庆日之回顾。该漫画反映出当时()A现代化国家的构建 B宪政体制的实践C民主进程的曲折性 D社会共识的崩溃【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1915年10月12日马星驰发表的漫画国庆日之回顾”,以五色旗不同的摆放姿势,描绘了民国元年至民国四年国庆活动的演变,民国元年(1912年)的庆祝活动盛大而热烈,五色旗傲然竖立,1915年袁世凯策划复辟帝制,五色旗被卷起倒置,通过五色旗的命运说明中国民主进程的曲折性,故选C项;辛亥革命并未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构建现代化国家,排除A项;材料只有旗帜,呈现出当时革命的发展态势,不能推知宪政的实践,排除B项;“共识”、“崩溃”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7(2023·福建莆田二模·14)19世纪以来,伦敦广泛流行用“城市之肺”比喻公园、公地等城市绿地,报刊媒介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者也极力利用这一比喻同城市绿地侵占者进行抗衡。这体现了英国()A阶级矛盾难以调和 B工业化发展中价值观念冲突C卫生改革成就显著 D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停滞不前【答案】B【解析】据材料“19世纪以来”“伦敦广泛流行用城市之肺比喻公园、公地等城市绿地,报刊媒介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者也极力利用这一比喻同城市绿地侵占者进行抗衡”可知,材料反映了19世纪英国对公园的重视,结合所学,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而公园有利于净化环境,体现了工业化发展中工业价值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价值观念冲突,故选B项;公园体现的是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不能体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且19世纪以来阶级矛盾难以调和夸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公园的建设并非卫生改革,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19世纪以来伴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城市化发展水平,排除D项。8(2023·湖南怀化高二上期末·1)在湖北襄阳九连墩发掘的战国晚期1、2号墓中出土乐器90余件,其中钟磬是按照墓主人卿大夫身份的“判悬”方式进行排列,此外还出土有重巫、尚怪地域文化特色的青铜鹿角立鹤等。这体现了()人物举孝廉情况路温舒受春秋,通大义。举孝廉,为山邑丞。王吉少好明经,举孝廉为郎。王骏王吉之子,从父习诗、论语,又受易于梁丘贺。鲍宣好学明经,举孝廉为郎。京房治易,初元四年举孝廉为郎。盖宽饶以明经为郡之文学,后举孝廉为郎。冯逡通易,察孝廉为郎。杜邺得张敞家书,以孝廉为郎师丹治诗,举孝廉为郎。孟喜其父孟卿,善治礼春秋,其本人从王田孙受易,后举孝廉为郎。刘茂习礼经,哀帝时举孝廉。A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 B音乐文化的巫术气息C礼制为重的精神追求 D墓葬文化的宗教色彩【答案】A【解析】据材料“钟磬是按照墓主人卿大夫身份的判悬方式进行排列”可知,该墓葬遵守了当时普遍流行的礼制,体现了文化的一体化特征;据材料“还出土有重巫、尚怪地域文化特色的青铜鹿角立鹤”可知,该墓葬还体现出文化多元特征,故选A项;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墓葬文化而非音乐文化,排除B项;题干的信息突出的是文化特征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排除C项;材料中的“孝廉”体现了儒家信仰的普遍性,而儒家思想不属于宗教信仰的范畴,排除D项。9(2023·河北沧州12月调研·5)明代的杨镛知山东文登时申明乡约,令“本里内,推选有齿德者一人为约正,有德行者二人副之。照依乡约事宜,置立簿籍二扇,或善或恶者各书一籍。每月朔一会,务在劝善惩恶,兴礼恤患,以厚风俗。”约正、约副“其举之有迟缓,行之有勤惰,而有司之贤否,于此见焉。定行分别劝惩,决不虚示。”这体现出明代()A基层行政人员的职责具有广泛性 B乡约与保甲制度的相互统一C乡约具有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特征 D地方治理注重渗入法家思想【答案】C【解析】据材料“推选有齿德者一人为约正,有德行者二人副之.每月朔一会,务在劝善惩恶,兴礼恤患,以厚风俗定行分别劝惩,决不虚示”可知,明代乡约规定选拔有德之人、在固定时间开会劝善惩恶、定时奖惩,体现出乡约具有规范化、制度化的特征,故选C项;据材料“劝善惩恶,兴礼恤患,以厚风俗”可知,乡约的主要职责是道德教化,职责广泛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保甲制度是明代时乡村基层管理制度,材料中强调的是明代乡约的特点,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地方治理注重渗透儒家思想,排除D项。10(2023·名校联盟高三2月联测(全国卷)·26)表2是中国古代两部家训的内容及特点的对比。这一变化体现出()表2名称成书时间内容与特点颜氏家训隋初家训内容侧重于士族贵族之门,引经据典、哲理深奥,除了谈修身处世、治家教子外,也讲辞章考据、儒释玄道,于治家、治学均有益处袁氏世范南宋初写作的基点在于俗人俗事俗务,内容上侧重于常理上的说教。语句上一言再言、反反复复,着眼于一般人家的家庭琐事与人之常情,向“田夫野老、幽闺妇女”介绍治家处世与教子的道理A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 B儒学世俗化趋势增强C道德礼教被普遍接受 D宗法秩序实现了重构【答案】B【解析】由材料“写作的基点在于俗人俗事俗务,内容上侧重于常理上的说教”、“着眼于一般人家的家庭琐事与人之常情”可知与颜氏家训相比,袁氏世范写作的基点是俗人俗事俗务,向一般民众介绍治家处世与教子的道理,体现出儒学世俗化趋势增强,故选B项;仅从两部家训无法推知整个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不能以偏概全,排除A项;“普遍接受”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家训是对宗法秩序的维护和强化,并未重构,逻辑推理错误,排除D项。11(2023·陕西咸阳一模·2)下表为左传的相关记载。该表体现出当时()言论出处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桓公六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A王权借助神权统治 B国家治理蕴含理性色彩C宗教迷信思想盛行 D以民为本思想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由材料“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可知春秋时期的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认为重民比重神更具现实意义,体现出当时国家治理蕴含理性色彩,故选B项;“将亡,听于神”可知王权无法借助神权进行统治,排除A项;中国三大宗教分别是道教、佛教、儒教,当时宗教并未产生,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并未得到统治者重视,排除D项。12(2023·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东卷>·16)20世纪60年代,美国先提高欧洲地毯和玻璃的进口税,作为报复,欧洲经济共同体六国于1962年8月将美国冻鸡的进口税从每磅45美分提高到13美分,使美国冻鸡对共同体市场的出口额猛降60%,接着又于1963年5月将所有家禽的进口税提高50%。而美国则提高了从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进口的卡车、酒类等商品的进口税作为回应。欧美贸易摩擦的出现体现了()A美欧同盟关系的破裂 B美经济霸权受到冲击C美苏冷战的日趋缓和 D西欧摆脱了美国控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欧的贸易摩擦体现出欧洲经济的发展与对美国经济霸权的冲击,故选B项。A项不符合史实,美欧同盟一直没有破裂,故不选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美苏关系的内容,故不选C项;仅凭贸易摩擦无法断定西欧摆脱了美国控制,故不选D项。13(2023·河南郑州一模·30)下图为两幅美术作品,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都注重对植物细节刻画 B都注重光和色彩变化C都具有反对传统的特点 D都有情感价值的体现【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风竹图属于中国古代文人画,重在写意,抒发作者的个人情感,而向日葵属于印象画派,表达了作者在自然光线的主观感受,说明二者都有情感价值的体现,故选D项;风竹图重在写意而非写实,排除A项;向日葵注重光和色的变化,排除B项;风竹图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发展,排除C项。14(2023·安徽六校高三下入学测试·26)蹴鞠运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宋代开展最为广泛的则是“寒食蹴鞠”民俗活动。宋代文人张敦礼的画作闲庭蹴鞠图还原了这一民俗活动,该图体现了()(宋)张敦礼 闲庭蹴鞠图A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风貌 B宋代民众生活的多姿多彩C民间体育与艺术审美结合 D文人画创作承载史料价值【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绘画作品体现了当时绘画艺术的审美,也体现了宋朝时期民间百姓体育运动的现象,故选C项;该绘画作品仅反映了宋代蹴鞠运动的现象,无法体现商品经济的繁荣,排除A项;该绘画作品仅反映了宋代蹴鞠运动的现象,无法体现宋代民众生活的多姿多彩,排除B项;该绘画作品反映了蹴鞠的民俗活动,说明该绘画作品风格是风俗画,而非文人画,排除D项。15(2023·河北九师联盟高三下开学·3)下面是唐朝咸通六年(865年)敦煌沙州文书的部分内容。这一现象()A说明中央集权制遭受冲击 B迎合了当时国家赋税征收的需要C表明自耕农经济出现衰退 D体现出土地国有与现实间的冲突【答案】B【解析】据材料“永为口分”“承料役次”可知当时敦煌沙州地区将一部分国家土地分给农民作为口分田,以此确保国家赋役的征收,故选B项;“先蒙尚书恩赐造令”“永为口分”说明当时唐朝对敦煌地区依然保留较强的政治管理权威,反映了当时唐朝的中央集权依然较强,排除A项;“永为口分”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土地,恢复小农经济,排除C项;口分田并未改变土地国有的性质,而且通过口分田既能恢复生产,又能开发边疆,体现了土地国有与现实间的相互融合,排除D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