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1课时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pptx
-
资源ID:88070070
资源大小:1.18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1课时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pptx
5.3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胡杨胡杨能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可顽强地在荒漠中生存繁衍。然而,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一些远离水源的胡杨也难逃死亡的厄运。这些死亡的胡杨虽历经烈日和荒漠的摧残,却依然傲立于大漠,其枝干往往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奇特造型。1、胡胡杨死亡后,为什么很长时间都没有腐烂?杨死亡后,为什么很长时间都没有腐烂?荒漠中缺乏水分,荒漠中缺乏水分,分解者数量很少分解者数量很少,因此死亡后的胡杨无法被快速分解。,因此死亡后的胡杨无法被快速分解。2、有有研究表明,长有胡杨的荒漠土壤一般比草原的贫瘠,这是为什么?研究表明,长有胡杨的荒漠土壤一般比草原的贫瘠,这是为什么?荒漠中生产者的种类与数量很少,能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就少;消费者与分解者荒漠中生产者的种类与数量很少,能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就少;消费者与分解者也少,也少,物质循环缓慢物质循环缓慢;土壤中可供分解者分解的动植物遗体等很少,且分解速;土壤中可供分解者分解的动植物遗体等很少,且分解速度较慢,因此度较慢,因此土壤中积累的营养物质很少土壤中积累的营养物质很少;而且,;而且,胡杨还会从土壤中吸收营养胡杨还会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物质,因此,长有胡杨的荒漠土壤比草原的更为贫瘠。,因此,长有胡杨的荒漠土壤比草原的更为贫瘠。(1)碳循环的形式:)碳循环的形式:(2)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COCO2 2COCO2 2和碳酸盐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知识探究一:知识探究一:碳循环碳循环(5)碳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途径:)碳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途径:(6)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知识探究一:知识探究一:碳循环碳循环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1 1)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的的 。(2 2)分解者分解者的的 (实质是呼吸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3 3)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的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分解作用燃烧燃烧一、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2)除了除了C C之外,之外,有最多被指向箭头的为分解者有最多被指向箭头的为分解者,即,即B B为为分解者分解者。生产者生产者大气中的大气中的COCO2 2库库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1)(1)先先看看双双箭箭头头:双双箭箭头头代代表表生生产产者者、大大气气中中的的COCO2 2库库。其其他他所有成分都指向所有成分都指向C C的为的为大气中的大气中的COCO2 2库库。碳循环图解中各成分的判定方法碳循环图解中各成分的判定方法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消极影响:消极影响:人类活动对人类活动对煤和石油等资源的利用煤和石油等资源的利用,会向大气中,会向大气中排放排放大大量的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加剧温室效应,引起加剧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全球性的气候变化;积极影响:积极影响:但人类又大力开展但人类又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发展节能产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发展节能产业业等,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等,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2)(2)森林、草原森林、草原等植被等植被遭到遭到大面积大面积破坏破坏。(1)(1)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大大增加了的开采和使用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排放。的排放。1.1.温室效应的原因:温室效应的原因:一、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 2)极地和高山冰川加速融化)极地和高山冰川加速融化(3 3)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1 1)气温升高)气温升高(4 4)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2.2.温室效应的危害:温室效应的危害:(1 1)减少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排放: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2 2)增加增加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量:吸收和固定量: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3 3)提高提高秸秆还田率,提高土壤储碳量。秸秆还田率,提高土壤储碳量。3.应对温室效应的措施:应对温室效应的措施:一、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特点:具有全球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循环往复这里的物质是指?这里的物质是指?C、H、O、N、P、S等基本元素等基本元素一、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动动物的取食、消化能促进物质循环;物的取食、消化能促进物质循环;动物粪便被分解者分解后可供植物吸收利动物粪便被分解者分解后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用;动物呼出的动物呼出的COCO2 2还可为水稻的光合作用补充原还可为水稻的光合作用补充原料。料。课堂小结课堂小结(1 1)碳的存在形式)碳的存在形式非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生生物群落物群落:。COCO2 2(主要)和碳酸盐(主要)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含碳有机物(2 2)碳的流动形式)碳的流动形式非非生物环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间:境与生物群落间:。生生物群物群落内部:落内部:。COCO2 2含碳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生在生物群物群落内沿着落内沿着 传递。传递。食物链、食物网食物链、食物网课堂小结课堂小结(3 3)碳出入生物群落的方式)碳出入生物群落的方式碳进碳进入入生生物群落物群落:。光合作用(主要)和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主要)和化能合成作用碳碳出出生生物群落物群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的燃烧;注意:海洋注意:海洋对于调节大气中的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1.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B.A是消费者,是消费者,C C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COCO2 2的形式传递的形式传递C.C.对对E 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大气中的大气中的COCO2 2库库生产者生产者分解者分解者消费者消费者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燃烧的燃烧B BB2.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由生产者、和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之和为生 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过程D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B3.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由生产者、和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之和为生 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过程D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4.“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CO2排放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CO2总量相等,实现CO2的“零排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B处于平衡的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维持碳的收支平衡 C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是增加消费者的数量 D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不参与全球碳循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