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10份试卷】宜昌市联考2019-2020学年物理初三上期末考试试题.pdf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i.社会生活中密度用途很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B.农民常用一定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C.飞船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大,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制造D.拍摄房屋倒塌伤人的特技镜头时,房屋构件的道具一般用泡沫塑料制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泡沫塑料的密度较小2.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1 k g冰 与1 k g水的密度相等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3.在20 18年1月31日晚,受到世人瞩目的“超级月亮”、“红月亮”、“蓝月亮”组团在天空中亮相.小虎用如图所示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镜成放大的实像B.物镜焦距比目镜焦距短C.目镜相当于放大镜,使像更靠近眼睛D.物镜越大,成像越清晰4.小 明 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时,他把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A.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C.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5 .小李把一个硬币放在碗里,移动碗直到眼睛看不到为止,保持头部不动往碗里倒水,倒到一定程度时,小李又重新看到硬币。小李用作图方法表示正确的是()6.下列物理现象中:老人用放大镜看书;在岸上看水中的鱼;太阳灶烧水;水中的筷子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B.C.()D.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8.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9.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太空中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超声波加湿器工作时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10.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物理量显示不易观测的物理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A.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B.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C.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D.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蜡烛的熔化特点二、填空题11.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得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取等体积的两种物质,则(选 填“甲”或“乙”)的质量大,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体积之比是,甲的密度为 kg/m312.小明在房间里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将明亮的窗户成像在一张空白纸上。根据小明的实验情况,可推 测 窗 户 距 凸 透 镜 的 距 离 范 围 为,所成的像是(填成像的性质)。13.周末,小明约小刚逛公园,看见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讨论起了下列问题.(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可 以 用 光 的 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 因 为 花 朵 (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2)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 形成的像.(3)蜻蜓在距离平静水面1 m 高 处 以 0.8 m/s 速度水平飞行,若以其在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它的飞行速度是 m/s,小明和小刚他们看到蜻蜓在水中的“倒影”紧贴河底,则河底实际深度(选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m.14 .日光灯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 因 为 管 内 鸨 丝 中 的 鸽 先,后(选 填“升华”、“凝华”、“汽化”或 者“液化”)而形成的,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3 4 1 0 C,则它的凝固点为_.15 .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演奏前,调 节 小 提 琴 的 琴 弦 松 紧 可 改 变 声 音 的 (“响度”或“音调”),小提琴演奏的乐曲是通过 传入听众的耳朵。16.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同向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乙车的速度为 m/s,当 t=4 0 s 时,甲、乙两车相距三、计算题17.一个空瓶的质量是0.2k g,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是1k g。用这个空瓶装一些油后,瓶子和油的总质量为0.65 k g,若在装油的瓶中再装满水,总质量为0.9 5 k g。(水的密度=1.0 Xl()3k g/m 3)求:(1)瓶子的容积(2)油的质量(3)油的密度18 .超速行驶非常危险,高速公路上除了设置标识距离的指示牌,还有限制行车速度的指示牌如图.小明一家利用元旦假日到武汉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2)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如图的标志牌到武汉至少需要的时间是多少h?(3)若以如图所示的速度行驶1.5 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四、实验题19 .如图是李明同学“测量瓷砖块密度”的实验步骤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3n俨门口日 LbW,重 量 内中(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平衡(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砖块的质量时,所用祛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瓷砖块的质量为_ _ _ _ _g;(3)因瓷砖放不进量筒,李强同学改用如图乙、丙所示的方法测量瓷砖块的体积;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砖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作上标记,然后取出瓷砖块;量筒中 原 有34 m l水,现将量筒中的水缓慢倒入取出瓷砖块的烧杯中,让水面达到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4)该瓷砖块的密度为 g/c m,(5)乙图中的实验顺序会导致瓷砖块密度的测量值_ _ _ _ _ _ (选 填“偏大”或“偏小”)2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5 c 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 c 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A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像如图乙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是 c m,凸透镜A的焦距 凸透镜B的 焦 距(选 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 ).(2)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 c 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选 填“左”、“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蜡烛(选 填“靠近”、“远离”)凸透镜,则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2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的玻璃板做实验;同时选用两节相同的干电池,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2)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电池A,移动玻璃板后的电池B,直到看上去电池B与电池A的像 o(3)将光屏放在电池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选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4)将电池A朝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电池A的像的大小将 o2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甲(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C(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该 物 质 是 (选 填“晶体”或“非晶体”),B C 段物质处于 态。(4)比较图象中A B 段与C D 段可知:该物质在_ _ _ _ _ (选 填“A B”或“C D”)段吸热能力强。2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磊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找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则表中所缺数据为:编号材料长 度(c m)横截面积(刖?)A铜601.89B铜601.02C铜800.76D铜E铜1000.76F钢801.02c m m m2。24 .几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1)如 图 甲 所 示 被 测 液 体 的 温 度 为;(2)如图乙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 m;(3)如图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DDBBCADB11.甲 1:2 5 X10 312.大于20 c m 倒立缩小的实像13.直线传播 反射 折射 0 大于14 .升 华 凝 华 34 1015 .音调 空气16.30 0三、计算题17.(1)8 X 1 0 V (2)0.4 5 k g (3)0.9 X 103k g/m318 .1.2h 【答题空 24-3】120 k m四、实验题19 .平衡螺母 32 4 偏小20 .小 于 右 变 大 幻 灯 机 靠 近21.(1)较薄;大小;(2)重合;(3)不能;虚;(4)不变22.使物质受热均匀 2 不变 晶体 固液共存 C D23.A B C E 8 0 1.0 224 .-19 2.13(2.11-2.15 均可)337.5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了 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 441 60 XOA.该液体密度为2g/c m:C.量杯质量为4 0 gB.该液体密度为1.25 g/c m 3D.60 c m 3该液体质量为60 g2.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的首选材料,这些优点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的是()A.较小的密度 B.较大的硬度 C.良好的导热性 D.较好的延展性3.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经视力正常人眼睛的“凸透镜”成像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经眼睛的“凸透镜”成像的位置和相应的矫正方式是()A.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D.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4.以下关于光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阳光下随风飘扬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反射了红色光B.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投影屏幕上的字,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C.汽车的反光镜是凸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D.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分布不均匀,导致光线折射而产生的现象5 .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是6.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7.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水,下面的图象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8 .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 她 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气化成的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9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10 .20 18 年 9月 2 4 日,20 18 年中央广播电视台中秋晚会在山东曲阜尼山圣境举行,众多明星演员到场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B.现场观众合唱的声音比明星演员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C.歌声通过空气传人现场观众的耳朵D.离舞台较远的现场观众虽看不清楚演员本人,但“听其声而知其人”,是通过声音的响度来判断是那位著名明星正在演唱二、填空题11.“彩球温度计”是一种家居装饰品.如图所示,在圆柱形玻璃容器内装有对温度敏感的液体,将一些体积相同的小球,按照密度大小排序,依次沉入液体中,球上标有设定好的温度用来读数.当外界气温降低时,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变小、密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大,使沉在容器底部的一些小球依次浮起,我们就用最后浮起的小球上标记的温度来表示外界的气温.根据图中小球的位置可以判断,小球B上 标 的 温 度 应 该 (选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 4012.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如图所示的两副眼镜中,镜片(选 填“(A)”或“(B)”)属于凸透镜,此时,该 镜 片 到 文 字 间 的 距 离 (选 填“小于f”、“介于f与 2f 之间”或“大于2f”)MM55(A)(B)13.植树时,站在一行树的第一棵树前面向前看,后面的树都被第一棵树挡住,说明这行树栽得(选 填“很直”或“不直”),所 用 的 原 理 是。14 .如图,小明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后,可以测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并且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会出现白霜。白霜的形成是 现象。由此想到寒冬玻璃上 的“窗花”出现在_ _ _ _ _ (选 填“室内”或 者“室外”)15 .夏天的夜晚,小明听到某种昆虫的叫声。小明的爸爸说:“这是蟋蟀在叫,声音低点,别吓走它。”爸爸是以声音的 分辨是哪种昆虫的,爸爸说的声音低点指的是声音的 o16.物理学中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依据该定义,若某物体在t 时间内速度从 v i 增加到v z,则 加 速 度 为,现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以30 1/1的加速度加速运动2 s,则 2s 末小球的速度为。三、计算题17.一个空瓶的质量是0.2k g,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是1k g。用这个空瓶装一些油后,瓶子和油的总质量为0.65 k g,若在装油的瓶中再装满水,总质量为0.9 5 k g。(水的密度=1.0 Xl()3k g/m 3)求:(1)瓶子的容积(2)油的质量(3)油的密度18 .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在高速公路上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 h15 m i n,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 h 4 5 m i n.求:(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时间?(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 B地到南宁需要多长时间?四、实验题19 .小惠同学为了测量茶油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出甲20g 陛|i i i q a i|i r r r p i i i|i i n|-C I r i 2 3 4 5 图丙(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甲所示,错误之处是:。(2)改正错误后,小惠测出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60 g,然后将一部分茶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剩余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茶油的体积c m3,量 筒 中 茶 油 的 质 量 是 g,茶油的密度是 g/c m32 0.小华用焦距为5 c m 的凸透镜,小林用焦距为10 c m 的凸透镜,分别采用光具座,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建q j(1)如图所示,两人用各自的凸透镜,对着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都看到了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根据自己看到的像,他们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2)带着提出的问题,他们分别用自己的器材进行了实验,在实验中用四个点记下了物体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并把像的特点和大小变化记在相应的表格中。叫p A20 is io s o cs小华实14焦距物体的位置光屏上像的情况像的大小5 c mA倒立缩小很小B倒立缩小较小C倒立放大较大D倒立放大很大FG,u小林女焦距物体的位置光屏上像的情况像的大小分析两人的记录,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近,所成的像越o他们通过比较B点、H点的成像情况发现,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还与透镜的 有关。10 c mE倒立缩小很小F倒立缩小较小G倒立放大较大H倒立放大很大(3)两人共同分析了 A、B、E和 F点的成像情况,可得到的结论是 o(4)小华在进一步分析了自己的记录后,认为应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10 c m 附近,多观察几次成像的情况,才能更好的总结出成像的规律,同时他建议小林也在他自己所选的点与一点之间再做几次实验。2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一于小孔前的某一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小孔成像(1)小明开始实验时,眼睛从右侧看过去,无论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的是:;A.小孔扎成了三角形 B.小孔扎成了正方形C.小孔太大 D.小孔太小(2)换了易拉罐重新正确制作并操作后,小明看到了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该像是烛焰的立(选 填“正”/“倒”)像(选 填“实”或“虚”):(3)实验中观察到烛焰的像偏小,为了增大烛焰的像,在不更换原有易拉罐的情况下可采取的办法是:(4)晴朗夏日的树下,小华惊喜地看到地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经与同学讨论,一致认为是太阳经树叶间的细小缝隙而成的像。但圆形光斑的大小不一样,其 原 因 是.22.在 探 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某小组将质量相等的海波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同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他们每隔I m i n 记录一次海波和石蜡的温度,直到固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并升高温度后结束,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时间/m i n0123456789101112海波的温度。C4 04 24 44 6484 84 84 84 84 85 05 35 6石蜡的温度4 04 14 24 44 64 74 84 95 15 25 45 65 9(1)为完成实验,除图中器材外,还 需 要 的 测 量 工 具 是;(2)实验时,使 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这样做的好处有:增大加热面积、使物质 缓 慢 升 温 和;(3)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不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规律不同。其中 的是晶体,熔点为_;(4)第 5 m i n 第 7m i m,海波处于 状态。23.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1)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了图_ _ _ _ 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2)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在振动,同时听到了直尺发出的声音,接着减小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直尺,小明观察到直尺振动的频率变 024 .小 明 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该 实 验 的 原 理 是。(2)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o(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 使 斜 面 的 坡 度 较 (选 填“大”或“小”)。(4)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全程的平均速度%=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3=_ _ _ _ _ m/s o(5)由实验看出,小 车 在 下 滑 过 程 中 速 度 越 来 越,是在做 运动。(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起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全程段的平均速度偏(选 填“大”或“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ACCBBDAC二、填空题11.变大 大于12.会聚 A 小于f13.很直 光的直线传播14 .凝华 室内15 .音色 响度16.6m/s三、计算题17.(1)8 X 1 0 V (2)0.4 5 k g (3)0.9 X 103k g/m318 .(1)30 m i n;(2)10 0 k m/h;(3)0.7h.四、实验题19 .天平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 32 28.8 0.920 .物距 大 焦距 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FH21.(1)C;(2)倒立;实;(3)蜡烛离小孔近一些;(4)树叶缝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22.秒表 固体受热比较均匀 海波 4 8 固液共存23.乙 高24 .v=s/t 刻度尺 小 0.16 0.2 大 变速 大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两个足够高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如图所示(SSQ。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注入相等高度的甲、乙两种液体后,则以下关于液体的密度P甲、P乙及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甲、P z 的判断正确的是A.P甲 P乙,p甲 p乙 B.P甲 P乙,P甲Vp乙C.P甲V P乙,P甲 p乙 D.P甲V P乙,p甲Vp乙2.一个质量为0.25 k g 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 k 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 k 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A.1.0 X103 k g/m3 B.1.16X10 3 k g/m3C.1.75 X103k g/m3 D.1.2X 103k g/m33.下列场景中,我们观察到的像属于实像的是A.用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的像B.斜插入到水中的物体在水面处变弯C.通过平面镜里的像整理衣冠D.夏天浓密树萌下出现圆形的“光斑”4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若凸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1B.一定等于1C.一定大于1D.可能小于1,也可能大于15 .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甲 乙 丙 丁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 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6.下列物理现象中:老人用放大镜看书;在岸上看水中的鱼;太阳灶烧水;水中的筷子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2X3)B.C.()D.7.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8 .20 0 9 年 10 月 1 日,我国蒙古族传承的演唱形式“呼麦”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关于“呼麦”演唱的说法,正确的是A.“呼麦”演唱有时音调特别高,此时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B.“呼麦”演唱时发出的声音在1 5 C 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 0 m/sC.“呼麦”演唱时发出的声音特别美妙,所以它一定不会成为噪声D.“呼麦”是 一 种“喉音”演唱艺术,“呼麦”演唱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喉振动产生的9 .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D E 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水的凝固点是10 0 B.A B、C D 段物质在吸热,B C、D E 段物质没有吸热C.B C 段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是晶体D.A B 段物质为固态,B时刻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态10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 0 m/s二、填空题11.市场上出售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 L”字样,已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 2X103k 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 k g.如果调和油用去一半,则剩余半瓶调和油的密度为12.如图所示,右侧为幻灯机,左侧为其原理图.当放映幻灯片时,物距(大于2 倍焦距/大于 1 倍焦距小于2 倍焦距/小于1 倍焦距),像距 (大于/小于/等于)2 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 (实/虚)像.13.下表是某小组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时间Imin0123456789101112温度/-4-3-2-1000001234(1)该 物 质 的 熔 点 是 ;(2)该物质是(选 填“晶体”或“非晶体”);(3)温度为3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 填“固”或“液”)。14 .如图,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 到 的 声 音 将 会(选 填“逐渐增强”、“逐渐减弱”或“保持不变”),分析实验现象,推 理 可 得 结 论:。1 5 .汽车的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小汽车的后视镜大多是平面镜,而对于大型车辆。其 后 视 镜 一 般 是 (选 填“凹面镜子”、“凸面镜”),物体在镜中成正立、的虚像,增大了驾驶员观察视野。但即使如此,驾驶员仍有观察不到的盲区,如图所示,所以行车、走路定要注意安全。示 图1 6 .如图所示的装置,重 5 0 N 的重物,以 0.l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H=5 N,物体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 N,1 0 s内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是 m (不计滑轮与轴间的摩擦)。三、计算题1 7 .一个质量为1 7 8 g 的铜球,体积为3 0 c ,(1)铜球中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球的空心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3)若空心部分注满铝,总质量为多少克?(月铜=8.9 x 1()3 依/篦3;夕 铝=2.7 x l0 ”g /)1 8.一次张先生出门办事,如图所示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上打印出的车费发票。求:车号:皖KT0999乘车时间:18:56下车时间单价:1.2元/km里程:12 km金额:16.8元(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3)若按照平均速度行驶,则这辆出租车从相隔4 0 k m 的阜阳到太和大概需要的时间;(4)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6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车的路程。四、实验题1 9.小明和小红在放学回家途中,小明捡到一块漂亮的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他们都想知道这石块可能是哪种矿石?于是他们各自提出一套测量这块小石块密度的方案。小明: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然后用细线将小石块系好,小心使其浸没在水中,记下这时的体积;最后将石块从水中取出,立即放在天平上测出石块的质量。小红:先将小石块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然后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最后用细线系好小石块,小心使其浸没在水中,记下这时的体积。(1)你觉得 的方法更好,你 不 选 择 另 一 种 方 案 的 原 因 是。(2)他们讨论确定方案后开始实验,他们首先拿出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上后,发现如图所示情况。他 应 将 平 衡 螺 母 向 (选 填“左”或“右”)移 动,直到横梁再次平衡。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如图1 所示的方法来称量小石块的质量,小红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犯了“用手直接拿取祛码、游码未先移至0刻度线处”三个错误。小明改正错误后,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硅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 所示,所称量的小石块的质量为 g o小红用如图3 所示方法测量小石块的体积,记下该石块的体积为 c m3,该小石块的密度为_ _ _ _ _ _ _ _ _ _ _k g/m3.2 0.在 探 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_ _ _ _ _ c m;(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光屏上(选 填“能”或“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 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oA.只出现蜡烛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蜡烛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蜡烛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2 1.实验桌上准备有如图所示的装置、刻度尺和满足实验要求的若干根蜡烛A、B、C、D、E、F、G等。小阳选用这些器材,探 究“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小阳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用刻度尺测出蜡烛A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将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8cm处,观察到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并用不同的蜡烛分别放在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发现只有蜡烛D可与其所成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量出蜡烛D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将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10cm处,观察到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并用不同的蜡烛分别放在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发现也只有蜡烛D可与其所成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量出蜡烛D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小阳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请你针对小阳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22.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请你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对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其中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完成下列自主学习活动报告,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2)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3)得到的结论:23.探究声音的特性:如图,把倒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其伸出桌面端,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实验发现,音调由_ _ _ _ _ 决定,钢尺伸出桌面端越,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 o如图,轻敲一音叉后,再重敲此音叉,发 现 音 叉 发 出 声 音 的 响 度 变。同时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2 4.一同学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猜想: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先进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该同学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s t 图线,则时间t/s路 程 s/m0.00.0 0 00.40.0 3 60.80.4 6 91.20.9 5 71.61.4 4 72.0X(1)图(a)中的A B 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 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 m.(2)接下来,该同学将质量相同、数量不同(1 只、2只、3只、4只、5只)的“小纸杯”先后叠放在一起从空中释放,并分别测出不同时刻的速度,得到它们的速度一时间(v-t)图线,如图(b)中图线1 ,2,3,4,5 所示.观察图(b)中单个纸杯的v-t 图线1 可知,小纸杯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空气的阻力 自身重力(大于/小于/等于).(3)单个纸杯和5只叠放纸杯比较,在它们各自到达匀速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f r f s=.【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 0答案DDDCABBBCB二、填空题1 1 .6 k g,0.9 2 X 1 0 3 k g/m 31 2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大于 实1 3 .晶体 液1 4 .逐渐减弱 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 5 .凸面镜 缩小1 6 .3三、计算题1 7 .(1)2 0 c m3(2)W c m3(2)若空心部分注满铝,总质量为2 0 5 g。1 8 .(1)0.2 5 h;(2)4 8 k m/h;(3)5 0 m i n;(4)3 k m 四、实验题1 9 .小红 测得的石块的质量偏大 右 称量物放在右盘 5 2.6 2 0 2.6 3 X 1 032 0 .0 能 B D2 1 .没有改变物体的大小 在平面镜前8 c m 处改用高度不同的蜡烛B (观察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并用不同的蜡烛C、D分别替换B,观察其所成像的位置。2 2 .详见解析2 3 .频 率 长 低 强 振幅2 4 .匀速直线 1.9 3 7 等于 1:5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甲乙两物体质量相同,已知甲物体的体积V单=V。,乙物体的体积V乙=4V甲,甲的密度是乙密度的3倍,若两物体中只有一个是空心,则A.甲物一定是空心的B.空心部分的体积为V oC.空心部分的体积是1.2V。D.空心部分的体积是0.8V。2.质量相等的水、硫酸、酒 精(知P破 馥P水P酒 精),分别装在规格相同的A、B、C三个试管中,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ABCA.A中装的是酒精 B.A中装的是硫酸C.B中装的是酒精 D.C中装的是水3.图中,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若从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P中,发现在光屏上重新呈现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那个光学器件A.只能是凹透镜 B.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厚平板玻璃C.只可能是凹透镜或是凸透镜 D.凹透镜、凸透镜、厚平板玻璃都有可能4.下列对光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C.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控制的D.“手影”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5.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是A.X B.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凝固 B.冰糕冒“白气”是升华C.水烧开了冒泡是汽化 D.冬天树上的“雾淞”是凝固8.如图甲所示,小明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加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他观察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有白霜(如图乙),关于该现象说法错误的是甲乙A.食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B.易拉罐底部的霜是瓶内液体渗透过金属壳后凝固形成的C.罐底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在易拉罐底部直接形成霜而不是形成露水,是因为瓶底温度太低9.敲响大钟时,同学发现停止对钟的撞击后,钟 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音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C.大钟还在振动D.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10.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