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2023年黑龙江省鹤岗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附答案).pdf
2023年黑龙江省鹤岗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1.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B.用消毒液对环境进行消毒C.佩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染D.教室和宿舍经常通风2.人的生活、生产等方面都与各种材料紧密相关。下列物品与所用材料(或主要材料)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羊绒大衣天然纤维C.铜锌合金合成材料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 的 是(B.锦纶类衣服合成纤维D.汽车轮胎合成橡胶液体4.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均一致的是5.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汞Hg水银B.氢氧化钙CaO熟石灰C.碳酸钠Na2cO3小苏打D.乙醵CH3COOH酒精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C.最小的粒子是原子6 .下列物质中,能作磷肥的是A.N H 4 N O 3 B.C O(N H2)27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B .最轻的气体是氢气D.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C a(H 2 P o4)2 D.K 2 c C h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烟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C.尿素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D.铁钉放入稀盐酸中,铁钉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8 .如图为铜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错的说法正确的是()A.错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 3B .销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 5 2.0 gC.2 E 1 P+表示2个错原子D.E U 2 O 3 中锋元素的化合价为+6 价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oo+o00+c甲 乙催 化 剂.c#o+丙碳原子8 o氮原子丁 O氧原子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B.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氧化物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D.生成物中丙和丁分子个数比为2:11 0.人类的日常生活需要洁净的水,高铁酸钾(K2F e O 4)是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剂。下列关于高铁酸钾说法正确的是()A.高铁酸钾中钾、铁、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4B.高铁酸钾中含有氧气C.高铁酸钾是混合物D.高铁酸钾是由钾、铁、氧元素组成的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B.喝了汽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有关C.蒸发食盐水时,待蒸发皿内水分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D.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干燥CCh、S02等气体1 2.煤气中添加少量特殊臭味的乙硫醇(GH5SH),可以提醒人们有煤气泄漏。乙硫占燃醉: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GH,SH+9O2 4CO2+2X+6H2O,关于X 的说法正确的为A.X 的化学式为SO,B.X 是有机化合物C.X 中含C、H、0 三种元素 D.X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13.下列知识归纳中,完全正确的是A.化学常识B.化学与生活钛合金可以用来制人造骨钢铁表面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充入氮气食品防腐包装食品用聚氯乙烯塑料袋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儿童体内缺钙元素易患佝偻病C.化学与健康D.化学与安全人体缺维生素C 易患坏血病海鲜防腐可以用甲醛溶液浸泡霉变的大米可高温加热后食用图书、档案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为防止矿井中瓦斯爆炸,严禁吸烟A.A B.B C.C D.D1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C.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1 5.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T反应前质量/g7.62.01.21反应后质量/g3.20.46.8XA.X=1.4 B.丁一7E是单质C.甲和乙是反应物 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1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Ca2+K+、Ch NO;B.NH:、Fe2 Cl,SO:C.Na+、Ba2+、S O j、OHD.Ca2+、H+、NO;、CO)17.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B.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C.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前也需要检验纯度D.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酿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属于碱类18.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等质量且大小相同的锌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溶液质蚩售B.0时间一定量锌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沉淀质量也向CuC12和HC1的混合溶液中滴力口 NaOH溶液 m(NaOH)溶满质量gD.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之间的质量关系二、多选题19.下列实验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无硬的是选项目的方案A除去KC1中的MnCh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除去铁粉中少量的硫酸铜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取样,滴加酚醐溶液D鉴另U CaCO3 NaCl和NaOH固体分别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A.A B.B C.C D.D20.有一包不纯的Na2cg样品,可能混有MgCC)3、KC1、K2c0,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品10.6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4.4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样品中-定含有MgCO,B.样品中-定不含KC1C.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D.该样品组成有两种可能三、填空题21.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2个亚铁离子;(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3)医 用 酒 精 的 溶 质 是;(4)标 出 氯 酸 钾 中 氯 元 素 的 化 合 价。2 2.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1)自 来 水 厂 净 水 过 程 中 除 去 色 素 和 异 味 用 到,其作用是吸附作用;(2)酸雨也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酸雨的p H 5.6 (填“”或=);(3)黑龙江盛产优质大米,大 米 中 富 含 的 营 养 素 为;(4)合成橡胶广泛应用于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举 出 它 的 一 个 优 点;(5)电木插座破裂后不能进行热修补,因为该塑料具有 性(选填“热塑”或“热固”);(6)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请 写 出 其 完 全 燃 烧 的 化 学 方 程 式。2 3 .在厨房中,既能制作美食又可从中体验乐趣,同时也蕴含着许多的化学知识。(1)厨房中有食盐、食醋、小苏打、加铁酱油等物质。其中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加铁酱油中的“铁”指(填“单质”、“原子”或“元素,(2)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即可灭火,其原理是 o(3)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植物油时,洗洁精使植物油分散在水中,且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便于洗涤,这 种 现 象 称 为。(4)放置的铁锅出现锈蚀,主要是铁与 发生化学反应所致。2 4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溶解度 g温度/c(l)t i c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为(2)A 中含有少量B,提纯A的方法(填“蒸发结晶 或 降温结晶”)(3)t r C 时 3 0 g A 物质加入到5 0 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 _ _ _ _g(4)将 t C时 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 2 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四、简答题25.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铁的粉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 反 应 前 溶 液 质 量 相 比 (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写离子符号);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滤渣中一定有26.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液态物质,D是改良酸性土壤常用的碱,F是常用的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D(1)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2)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3)E的用途 (答一点即可)五、实验题2 7.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b。(2)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锌混合制取氧气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基 本 反 应 类 型 为;此反应中二氧化铳起 作用。用C装置收集氧气不纯净的原因:。(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药品为 和,应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 集 装 置 为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 _ _ _ _ _,观察火焰是否熄灭。28.水 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请你指出下列各实验中水的作用:(1)图A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集气瓶中水的作用(2)图B集 气 瓶 中 水 的 作 用。(3)图C集气瓶中水的作用 o(4)图D燃烧的条件实验,烧 杯 中 水 的 作 用。D(DA图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o(2)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时如图B操作所示,其他操作均正确,所 得 溶 液 中 氯 化 钠 的 质 量 分 数 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C图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o该现象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性质是:。(4)D图实验中所体现的微观实质是 o六、科学探究题3 0.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甲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工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作出猜想】:(1)猜想一:氯化钙猜想二:。(填化学式)【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实验与结论】:(2)甲同学分别取少量该废液和氯化钙溶液加入到两只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献试液作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则证明猜想一正确。评 价 甲 同 学 实 验 方 案 (正确或错误),理由是:(3)如果要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除 碳 酸 盐 外 你 选 择 的 试 剂 是,实验中可以看到 的 现 象 是。(4)猜想二正确,要想使处理后的废液中只含有氯化钙溶液,应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反应完成后过滤。七、计算题3 1 .2 0 2 0 年全球爆发新型冠状肺炎的传染病,联合科研团队发布消息洛匹那韦莽草酸(化学式C 3 7 H 4 8 N Q 5)能对病毒有抑制效果,请回答:(1)洛 匹 那 韦 的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为。(2)洛匹那韦中C、H元 素 的 质 量 比 为 (最简整数比)。(3)6 2.8 g 洛匹那韦莽草酸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 g o3 2 .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这瓶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现取瓶中2 1.2 g 样品溶于足量的水中,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 2 0 0 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试计算:(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g o(2)所加稀盐酸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参考答案:1.B【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志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为物理变化。【详解】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只是水银受热膨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误;B、消毒液消毒的原理是使细菌或病毒的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 正确;C、佩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D、教室和宿舍经常通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故选B。2.C【详解】A、羊绒属于天然纤维,故 A 正确;B、锦纶属于合成纤维,故 B 正确;C、合成材料包含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铜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 C 不正确;D、汽车轮胎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橡胶,故 D 正确。故选C。3.A【详解】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故 A 操作正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注意“左物右码”的原则,不可把药品和祛码的位置颠倒,故 B 操作错误;过滤实验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没用玻璃棒引流,漏斗尖端没有紧靠接受的烧杯,故 C 操作错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悬空垂直,并且不得插入试管内,所以不应接触试管壁,故 D 操作错误。4.A【详解】A、汞的化学式为H g,俗称水银,名称、化学式、俗称均一致;B.、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俗称熟石灰、消石灰,化学式错误;C、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俗称苏打、纯碱,俗称错误;D、乙醇的化学式为C/Q H 或C H Q,俗称酒精,化学式错误。故选:Ao5.C答案第1页,共 14页【详解】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按体积分数计算),约占7 8%,故选项说法正确。B、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原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睛】6.C【详解】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A、N H 4 N O 3 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B、C O(N H2)2 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C、C a(H 2 P o 4)2 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D、K 2 c C h 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C o7.D【详解】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雾,不是白烟,此选项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此选项错误;C.尿素中不含有镀根离子,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无刺激性气味,此选项错误;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钉放入稀盐酸中,铁钉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此选项正确。故选D。8.A【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6 3,表示原子序数为6 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铺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 3,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 5 2.0,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答案第2页,共14页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 2 E/+表示2个铺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E U 2 O 3 中,氧元素显-2 价,设铺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 x+(-2)x 3=0,则 x=+3 价,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o9.D【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回答有关的问题。催化剂【详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 N O+2 c 0 =N2+2C02O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每4个分子变化成了 3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了变化,故 A分析不正确;B、由物质的组成可知,生成物有一种是单质不是氧化物,故 B分析不正确:C、该反应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 C分析不正确;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丙和丁分子个数比为2:1,故 D分析正确。故选D【点睛】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1 0.D【详解】A、高铁酸钾中钾、铁、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9 x 2):5 6:(16 x 4)=39:28:32,A 错。B、高铁酸钾是纯净物,其中不含有氧气,B错。C、高铁酸钾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C错。D、高铁酸钾(K 2F e O 4)是由钾、铁、氧元素组成的,D正确。故选:D。11.D【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选项错误;B、体内的温度高于体外的温度,喝了汽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即答案第3 页,共 14页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选项错误;C、蒸发食盐水时,待蒸发皿内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的水分蒸干,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所以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干燥CCh、SO2等气体,选项正确,故选D。12.D【分析】反应前有4C、12H、2S、1 8 0,反 应 后(X 除外)有 4C、12H、1 4 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 的化学式为SCh。【详解】A.X 的化学式为S02,此选项错误;B.X 是 S O 2,是无机物,此选项错误;C.X 中含S、。两种元素,此选项错误;D.X 中 氧 元 素 的 质 量 分 数 为 竺 100%=50%,此选项正确。故选D。13.A【详解】A、钛合金与人身有相容性,故可以用来制人造骨;在钢铁表面刷上油漆可以将铁与氧气、水隔绝,达到防锈的目的;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故正确;B、聚氯乙烯塑料有毒,不能用包装食品;氢氧化钠的碱性很强,且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钙是人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儿童体内缺钙元素易患佝偻病。故错误;C、人体缺维生素C 易患坏血病;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霉菌毒素,高温加热也不易除去,不能食用,故错误;D、图书、档案失火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否则会遭成资料损坏;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放一盆水不能避免煤气中毒;为防止矿井中瓦斯爆炸,严禁吸烟,以免瓦斯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发爆炸,故错误。故选A14.D【详解】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 A 错误。答案第4 页,共 14页B、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氧化铜,故B错误。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但是二氧化碳本身没有酸性,不能使石蕊纸花变红,故C错误。D、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用于灭火,着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1 5.B【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知,X-7.6+2.0+1.2+1-3.2-6.8-0.4=1.4,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甲、乙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丁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丁不一定为单质,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甲、乙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7 6 3.2)g:(6.8-1.2)g=l l:1 4,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 6.A【详解】A.C a 2+、K+、C l-、N O;,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此选项符合题意;B.F e2+形成的溶液是浅绿色,所形成的溶液有颜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B a 2+与S O:结合生成硫酸钢沉淀,在水中不能大量共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C a 2+与C O;-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且H+与C O;结合生成水、二氧化碳,在水中不能大量共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o1 7.C【详解】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错误;B、碳酸盐和活泼的金属均能与稀盐酸反应释放出气体,故错误;C、可燃性气体不纯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需要验纯,故正确;D、碳酸钠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盐,其水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醐试液变红色,故错误。故选C o答案第5页,共1 4页18.B【详解】A、铝比锌活泼,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比锌快,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应该是铝和稀硫酸反应需要的时间短,错误;B、一定量锌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时.,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每 65份质量的锌反应时,会析出56份质量的铁,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加,当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再增加,正确;C、向 CuCL和 HC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开始时不产生沉淀,错误;D、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错误。故选B。19.AD【详解】A、氯化钾可溶于水,二氧化镒难溶于水,除去氯化钾中的二氧化镭经溶解、过滤,要得到的是纯净的氯化钾,需蒸发、结晶,该选项方法正确;B、加入足量的水时,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选项方法错误;C、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醐溶液变红,故选项方法错误;D、加入适量水时,不溶于水的是碳酸钙,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该选项方法正确。故选:ADo20.AC【详解】设生成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纯碳酸钠的质量为x,需要氯化氢的质量为yNa2co3+2HC1=2NaCl+H2O+CO2T106 73 44x y 4.4g106 73 44x y 4.4gx=10.6g,y=7.3g由于碳酸钠样品不纯,故一定含有其他物质,根据平均值法,其中混有的物质一种产生二答案第6 页,共 14页氧化碳的能力比碳酸钠强,另一种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比碳酸钠弱,碳酸钠中碳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为MX100%=56.6%,碳酸镁中碳酸根的质量分数为黑X100%-71.4%,碳酸钾中碳酸根的质量分数为黑x l O 0%=4 3.5%,可能混有的杂质中只有碳酸镁的质量分数比碳1 3 8酸钠中碳酸根的质量分数大,故杂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镁,可能含有碳酸钾或氯化钾,故 A正确,B错误;该样品的可能组合为N/CQ、MgCO?、K C 1、K 2 c O 3 或者N/C O?、M g C O K C 1 或者M z 2 c 0 3、M g C。,、K2C O),故有三种可能组合,故 D错误;1 0 0 g 稀盐7 3f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 x l O O%=7.3%,故 C正确。故选A C。1 0 0 g2 1.(l)2 F e2+(2)C a(3)C 2 H 5 O H#C 2 H 6。(4)K C 1 O,【解析】(1)1 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用属2+表示,所以2个亚铁离子用2 瑜2+表示。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钙元素用C a 表示。(3)医用酒精是7 5%的酒精溶液,溶质是酒精,即乙醇,化学式C 2 H 0”。(4)根据在化合物中钾元素的化合为+1 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一2价,及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求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 价,所以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用K表示。2 2.活性炭(2)(3)糖类(4)高弹性#耐油#耐高温#不易老化等(5)热固答案第7页,共 1 4 页点燃(6)CH4+2O2=CO2+2H2O【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净化水,故填活性炭。(2)酸雨呈酸性,其 pH 5.6,故填 C A(2)降温结晶(3)6 5(4)B C A【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为B C A。(2)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降低而减小,A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故提纯A的方法是:降温结晶。(3)t i C 时 A的溶解度是3 0 g,即 t C时 1 0 0 g 水中最多溶解A的质量是3 0 g,因此3 0 g A 物质加入到5 0 g 水中不断搅拌,最多溶解1 5 g,形成的溶液质量是1 5 g+5 0 g=6 5 g。(4)A、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 t C时 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 2 C 时,A、B均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等于时 A、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C有晶体析出,此时该溶液s为 t 2 时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根据溶解度求得:T X 1 0 0%,溶解度1 0 0 g+S越大,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比较t C时 A、B的溶解度和t 2 时 C的溶解度即比较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根据图像可知:B C A o2 5.变小 M g2+F e、C u 或铁、铜【详解】由题意可知,金属镁、铁、铜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镁 铁 铜,当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铁的粉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镁首先与硝酸铜反应置换出铜,当镁反应完全后,铁与继续置换铜。由方程式M g+C u(N O 3)2=M g(N C h)2+C u 可知,每 2 4份质量的镁参加答案第9 页,共 1 4页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将减少:由方程式F e+C u(N O 3)2=F e(N O 3)2+C u 可知,每 56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将减少;所以,反应后的溶液和反应前相比,质量减少。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M g 2+;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铁,可能有镁。故填:变小;M g 2+;F e、C u 或铁、铜。2 6.H 2 O 2 C a O+H2O=C a (O H)2 灭火(合理即可)【分析】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液态物质,且 A可以生成B,所以可以判断A为过氧化氢,而 B为水,那么C为氧气,D是改良酸性土壤常用的碱,可推断D为氢氧化钙,而 F是常用的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可以断定F为碳酸钙,D和 E反应生成了 F,推出E为二氧化碳,代入检验,推导正确。【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过氧化氢,其化学式为:H2O2;(2)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水,D为氢氧化钙,所以B-D的反应为水和氧化钙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a O+H2O=C a (O H)2;(3)E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来灭火。2 7.(1)试管 长颈漏斗M nO,(2)2 K C 1 0 3=2 K C l+30 2 f 分解反应催化集气瓶事先没装满水#导管口刚产A生气泡就立即收集氧气(3)大 理 石(石 灰 石)稀 盐 酸 B E 集气瓶口处【解析】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仪器b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氯酸钾在二氧化锯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 n O,写为:2 K C 1 O 3=2 K C 1+3 C)2 T;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此反应中二氧化德能够加快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是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答案第1 0 页,共 1 4 页C装置为排水法收集气体,用C装置收集氧气不纯净的原因是集气瓶事先没装满水或导管口刚产生气泡就立即收集氧气,故填集气瓶事先没装满水或导管刚产生气泡就立即收集氧气。(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故填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装置B,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二氧化碳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E,故填BE;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则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观察火焰是否熄灭,故填集气瓶口处。28.(1)吸收白烟(五氧化二磷),迅速降温(降温)(2)防止高温熔落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3)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4)隔绝氧气,提供热量【解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为防止集气瓶中压强增大,胶塞弹出,实验失败,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的水起到吸收五氧化二磷,迅速降温的作用。(2)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为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或铺一薄层细沙。(3)为防止硫燃烧生成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4)图D燃烧的条件实验中,烧杯中热水为薄铜片上的白磷提供热量,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又使烧杯中的白磷隔绝了空气。即图D燃烧的条件实验,烧杯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提供热量。29.(1)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没有体现出燃烧顺序不得分)答案第II页,共14页(2)偏大(3)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还原性(4)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解析】滤纸碎片着火点高,乒乓球碎片着火点低,故A图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乒乓球碎片先燃烧;(2)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偏大;(3)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红棕色固体逐渐变黑;在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得到氧,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4)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图可知,其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30.CaCL和HC1 错 误 盐 酸 也 不 能 使 酚 酰;变 色 石 蕊 溶 液(或锌粒或其他活泼金属)溶液变成红色(有气泡产生)(合理即可)碳酸钙【详解】作出猜想:(1)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后的溶液除含有生成的氯化钙外,还可能含有过量的盐酸,因此,猜想二:CaCL和HC1;实验与结论:(2)酚酿试液只能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因此,使用酚配试液不能检验废液中是否含有呈酸性的盐酸或中中性的氯化钙溶液,所以,小红的实验不能证明她的猜想,理由是盐酸也不能使酚髓变色;(3)碳酸盐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气泡,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而在中性溶液中仍呈紫色,因此,使用紫色石蕊试液可以检验废液中是否含有呈酸性的盐酸;根据盐酸的性质,也可以选择活泼金属单质检验废液中是否含有盐酸;(4)由于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废液中过量的盐酸可通过继续加入碳酸钙的方法而除去,把剩余的碳酸钙过滤除去即可使废液中只含有溶质氯化钙。答案第12页,共14页31.(1)628(2)37:4 8【解析】(1)洛匹那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x37+48+14x4+16x5=628;洛匹那韦中C、H 元素的质量比为:(12x37):48=37:4;62.8g洛匹那韦莽草酸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62.8gx 1 x 1 0 0%=8g。62832.(1)2.2(2)解:设生成2.2g二氧化碳消耗盐酸的溶质质量为外Na2co3 +2HC1=2NaCl+H2O+CO2 T73 44y2.2g73 y石 二 辽 产 3.65g3.65g200g-150gx 100%=7.3%答:所加稀盐酸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解:设生成2.2g二氧化碳消耗碳酸钠质量为北Na2CO3+2HC1=2NaCl+H2O+CO2 T106 44x 2.2g106 x石=石、=5-3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1.2g-5.3g=15.9g15 9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T-TX100%=75%21.2g答: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75%。答案第13页,共 14页【解析】根据图像可知,生成气体的质量为2.2g。(2)见答案(3)见答案答案第14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