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班级管理的思考.pdf
个性化班级管理的思考个性是什么?不是刻意雕琢出来的与众不同,而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背后,无法掩饰的深入思考下的独到见解。而这种独到必须是正确的,必须是能够经得起推敲、被实践证明的。做老师的都知道,没有个性的学生最好管理,听话、惟命是从;但是没有个性的学生不一定能够创造美好的未来,或者说他们的创新思维往往不够。同样,一个没有个性的班主任很难成为优秀的班主任,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必须要因人而异、因班而异。不可循规蹈矩,不能墨守成规。当代中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很高,甚至苛刻;家长对班主任的挑剔更是近乎残忍。个别地区、个别学校、个别家长可能会有择校、择班的机会,而学校、老师根本没有选择权,选择权完全在于家长和学生。所以,教育,必须要有个性魅力,必须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很多学校为了提升个性魅力,打出各种特色办学招牌,音体美特长,外语特色,五颜六色的活动,花花绿绿的壁画等,我不觉得那是特色,那是每个有条件的学校都应该具备的标准配置而已。一、班主任要有个性魅力个性魅力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内在修养,不是表面的浮华造作;无论是一所学校,抑或是一名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魅力。我常常思考,为什么人们喜欢林黛玉胜过薛宝钗?喜欢关羽胜过赵云?喜欢孙悟空胜过沙悟净?喜欢鲁智深胜过宋江?或许我这个例子并不恰当,可能这根本不是什么个性的问题,但他们的真实勇敢、忠义豪气,都超越常人,即使最后因而导致失败,却更加成为个性标签而被人们津津喜欢。首先,个性魅力源于年轻的心态。夸张点说,教师就要永远不老。初中生和高中生不一样,他们没有成熟的人生观,没有客观的审美意识,却常常有冲动偏激的审美激情,所以,他们绝不喜欢老气横秋的班主任,他们的生活不单单是学习,还要有快乐和美妙!作为班主任无法改变容颜,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态、改变姿态;我们留不住无情的岁月,但我们留得住青春与激情。我们当老师,天天和孩子在一起,我们拥有年轻的心态,也就是拥有了快乐!所以,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思想意识,要力求接近学生,要主动接受时尚,要将传统思想与时尚气息尽量融合。有的老师穿着过于成熟和华丽,生活关注点过于高远与世俗,让学生遥不可见,很难得到学生的喜欢。其次,班主任要有个性情趣。甚至说班主任就是一个大学生、大朋友,要有童心、有爱心、有玩心。大家都清楚,当今社会,教师的压力巨大,既要我们素质教育的成功,又不允许我们应试教育失败。我们的工作,绝不是八小时的问题,我们的思想、神经都已经形成了定式,都已经有了惯性,思想的快车,始终不停歇!有人戏谑说:生活中,人们给予我们神的赞美;工作中给予我们鬼的待遇。所以,我们自己要学会主动走下神坛,追求自己的个性情趣。一方面愉悦了身心,另一方面,接近了学生。班级要有自己的个性气质。我们常常说,不同的老师,带出的学生是不一样的,三年后的学生都像老师。的确,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气质,有不同的气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长挑剔老师,也有人家的道理。培养班级气质,首先要不断的传递正能量,让班级充满阳光、荡漾温馨。我们不要总是把眼光盯在成绩上,不要成为学生眼中的急功近利者。淡化成绩,少谈学习。要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意志品质,个人习惯,生活情趣,日常爱好(学生非常反感总是唠叨学习的老师,没有一个学生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就像老师非常反感总是唠叨工作的领导一样,媒体时代,最不缺少的是心灵鸡汤,最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班级个性气质,要不断的加强团结,提示梦想,提高凝聚力,化学习和努力为内在需要和生活乐趣!二、班主任还要有个性理念很不希望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好,但没有思想的机器人。很不希望学生没有观点,死读书本,毫无见地,人云疑云。更不赞成没有思想的班主任。一个班主任,必须是自己工作领域的教育专家,必须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而且必须是端正的、切合实际的、符合教育规律的、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的。最不能犯错的就是教育,最不能不犯错的也是教育。说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毫不夸张。当今社会,家长重视教育已经达到空前地步,当然,也有的地区、有的学校,家长不重视教育,家庭教育缺失,只是一味推责任于学校,推责任于老师。重视和不重视都是问题。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但有时老师会常发出感慨:家长的素质,怎么没怎么提升呢?学生怎么一茬不赶一茬呢?其实不是家长、学生落后了,而是因为过于重视教育、畸形重视教育,导致家长自己的心态变形,并且因为强烈干扰学校工作,导致教育的受迫性迎合。如果一个社会盲目追求功利,就会导致文明的喘息和断续;如果家长一味盲目追求成绩,就会导致教育的逐渐变态。很多家长打着重视的旗号,干预教育、干预学校工作、干预班主任工作。甚至家长成为了学校的主人,这是十分危险的。家长和学生一样,是被教育和被培训的对象,如果一群不懂教育的家长成为了学校的股东,那这个学校的发展可想而知了!每天放学后,校园门前,就是家长集会的场所,你一言,我一语,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挨个点评逐一分析。我们的教育是很民主的,给予家长高度的尊重,但是越尊重,家长权力越大;权力越大,越容易变尊重为畏惧。学校要搞素质教育,家长不允许,认为那些不切实际;学校要考试,家长不高兴,因为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最后导致很多老师的职业兴趣没有了。怎么理解这个问题?抱怨是没有用的,家长重视孩子无可厚非,从我们学校和班主任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只有做好自己,征服家长,才会形成良性循环。我们要不断地培训家长,指导家长。让每一个家长都成为我们的助手,都成为我们工作中的同行者。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有自己的个性理念,做专家型班主任。1.反对一味的赏识教育,倡导实事求是。赏识教育的提法并没有错,他提倡我们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秀之处,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然而,人们太愿意顾名思义,不分青红皂白,一时间,赞扬声四起,学生被赏识得飘飘然,美洋洋。要么心理脆弱,弱不禁风;要么孤芳自赏,坚如磐石。没有困难挫折还则罢了,遇到一点风霜雪雨,心理防线轰然倒塌,不堪一击。有错误就要接受批评;有优点,就要当众表扬;当然,批评要中肯、真诚、委婉;表扬要低调,含蓄,隽永。批评和表扬都应该是沉甸甸的、回味无穷的。如果做不到,莫不如不批评,不表扬。批评是艺术,表扬也是艺术。不当的批评和表扬都是伤害人的。反对一味赏识,不是不去努力欣赏、不是忽视学生的闪光点,而是主张提高赏识的能力和艺术性。课堂上,可以抱着共同学习的态度,多倾听学生的独到见解;班级事务方面,常常向学生们请教;学校的大小活动,常常征求所有人意见,然后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采取行动。但是品格方面,行为方面,习惯方面,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回避,立场分明,观点明晰,态度严肃。没有人可以达到完美,教育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接受批评和表扬,无论是伟人还是平民,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2.反对坐班管理。我不知道坐班这个词语是书面语,还是口语,也不知道教育术语里有没有这个词。这里说的坐班,指的是狭义的,即班主任坐在班里全程监管课堂。总之,我很反对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坐班的积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了解学生课堂表现,一个是协助任课教师组织纪律,或者说对纪律差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我觉得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管理方式。我们不应该做遏制课堂活力的杀手,而应该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和老师,我们对任课教师和学生的信任有多大,他们的创造潜能就有多大。长期被压抑的学生,早晚有一天他们会爆发,那个时候,不仅坐班无济于事,班主任的尊严也荡然无存了。另外,我们也不要忘记,我们也是一名任课教师,要更多地投入到备课中,投入到与同组老师的交流探讨中。班主任应当首先是一名优秀的任课教师。有些年轻教师,教学能力还没有达到足够高的水准,当上班主任之后,全身心都投入到班级中,甚至动辄运用自己的课堂解决班级事务,这是极端错误的,几年后,教学水平毫无进步。班主任是精神领袖,学生崇敬,爱戴,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迫于老师的地位。有些学生初一还很尊重老师,初二就开始怀疑老师,初三开始反感老师,最后班主任h o ld不住了!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班主任的教学能力和个人才华不够,这就要求班主任尽可能从繁忙的班级事务中适当解脱出来,研究教学,钻研业务,读书学习,提升自我。3.重视“非重点”学科。我总认为,生物、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心 理 等“非重点”学科,比语数外还要重要,这些科目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活力、审美情趣;更能开扩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对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健康心理的形成至关重要。以体育课为例。现在很多学校从安全角度出发,不上体育课,不开运动会。这当然也是无奈之举,可以理解。但是我还是反对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学校的标志就是一排排瓦房,墙上有字,什 么“求真务实”之类,什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类”,其次,便是一副掉了漆的篮球架子。现在想来,那是多么美丽的学校符号。现在,教学楼庄严肃穆,走廊里的墙壁五彩纷呈,却总感觉学生们没有完全容入其中。体育器材、音乐器材五花八门,学生们却很少有机会去碰触,很是可惜。体育课是唯一的室外课堂,体育课上,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情绪得到调节,压力得到缓冲。一节成功的体育课后,学习的精力将更加旺盛,生活的状态将更加阳光。当然,任何一种做法都不是独立的存在,体育课不等于随便玩,运动时间,运动范围,运动强度都有一定的标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用于积极向上的,健康有益的多了,用于低迷颓废,腐败落后的自然减少。4.期待青春期的到来。很多家长、老师惧怕青春期的到来,甚至谈之色变。很多孩子的青春期逆反、另类着实强烈,但它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期、爆发期、飞跃期、成熟期,青春期与家长、老师逆反,大多是家长老师的问题使然;与学校社会逆反,大多是学校、社会的问题呈现。学生们从小便接受正直、无私、友爱、善良等方面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增强,他忽然发现父母不太正直,老师不太无私,同学不太友爱,社会不太善良,也就是现实与理想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孩子们该有多痛苦,十几年如一日的,倒背如流的理念、思想、意识,突然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如果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站在他的对立面,批评,教诲,一点思考回味的时间和空间都不给他,他怎么能接受得了?越是传统,纯洁,文明的好孩子,越容易出现青春期症状。如果我们能多一份理解,多给他一些空间,正确引导,完全可以利用青春期加速他的成长,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5.与家长的沟通。班级是教育集团,班主任是CEO,每个家长都是股东(但必须是以大局为重的股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把每个家长都培养成自己的助手。每个家长都可能是一个调皮的员工,怎么才能让他努力工作,而且顾全大局,这是班主任必须考虑的。班主任是公众人物,每天都要面对家长,这个庞大的媒体队伍。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师形象。永远给家长以足够的尊重。永远保持充分的自信和谦虚。要懂得:无论以前关系多么亲密,一旦成为家长,就是家长(家长永远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也是我们最特殊的敌人)沟通方式:例如:班级家长微信群要严格要求;谈话内容和方式等都不能随,什 忌;例如:每学期初、考试后;学期末、大型活动后,都要发表寄语,总结得失、指导方法、鼓励信心、明确方向。例如: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沟通:(1)每年一次,两个小时为宜。(2)体现人性化,矿泉水,坐垫,笔和本等。(不建议按学生座位坐)(3)黑板设计要体现自己的教育理念。(4)提前下发邀请函,上面有学生姓名,家长姓名,会议时间,明确的会议地点。(5)提前准备,不能现场忙乱。(由学生组织,展示学生风采,借以锻炼学习能力)(6)不要安排单独交流场面,显得拖沓且厚此薄彼。(7)发言要精彩且温和中带有强烈自信。6.与领导的沟通。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平等相处,不要虚伪的迎合,亦不要消极的抵触;不要指着领导关照,可以迅速成名!真正的名师都是自己做至U的;不能因为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心存怨愤;领导考虑全局,往往压力更大于老师。多把时间用在工作上,哪个单位都需要实干家,不要担心被排挤,教师的真正上帝是学生和家长,家长和学生是最公正的评委。开会的时候,别窃窃私语,别玩手机;不要总提各种貌似合理的要求。7.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工作是平行的;不要干预任课教师工作,更不要动辄指导;当然给予大力协助、和谐相处是应该的;考试之后,不要询问成绩,不要总是以考试和分数作为话题;阶段性的成绩不能说明太多,有时候成绩越低越不要太在意;成绩越高越要谨慎对待;如果任课教师谦虚的请教教学问题,一定要坦诚的交流,既不隐晦,也不傲慢;对于能力略差,却非常认真的老师,更要大力协助;对待自以为是的名师,更要不卑不亢,严肃对待,教育工作要靠踏实认真,而不是靠外在名气。8.与学生的沟通。教育就是沟通的艺术。和学生的沟通更是重要。和学生的距离不要太近,不要太远,恰当最好!幽默是最好的沟通,但必须有智慧,有品位。沟通是释放心理压力的最好方式。可以用小型会议的方式取代单独谈话。个别谈话不宜过多、不宜过于正式,谈话的时间,地点都可以随意一些,但不可无目的、无主题。间操、课间都是是非常好的沟通时间;操场,走廊都是非常好的沟通地点;漫谈是非常好的沟通方式。9.文字的感染力,永远胜于语言,所以用文字的沟通方式,有时会起到语言所达不到的效果:学期初,开 学 寄 语(初二,我来了);学期末,期 末 寄 语(秋,来了);考试前,考 前 寄 语(明天会更好);考试后,考 试 总 结(一切都会过去);毕业寄语。2003年:一路顺风2006年:借我三年2009年:回望昨天2012年:何去何从2015年:匆匆那年三、个性化管理以上多是从思想、理念、认识等方面来说,而作为班主任,我们最具体可感,最看得见、摸得着的,当然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方面,我主张三个年级各有侧重,例如:初一开学初抓好起点;初二青春期,转移注意力;初三中考冲刺,淡化成绩。1.初一开学初,要有一个美好的开端。(1)第一次教室布置很重要。一些男班主任,往往不太重视教室的布置,这是不正确的。班级是一个文化重地,教师的布置要有文化气息,要有独特风格,要有教育思想。要简约而不简单。(2)第一次排座位很重要。要注意整体布局,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中间带两边、降幕排列、三带一等方式。每行中间要安排稳定阵脚的一排,相当于优秀的中场。起衔接过渡作用。绝不能将后几排变成潜能生集中地,如果可能,在后排安排优秀的学生。(3)第一次讲话很重要。中国人喜欢以貌取人,注重第一印象。作为初中生,更是在意对老师的第一感觉,班主任第一次见面的穿着打扮,第一次发言,往往充分代表他的才华和干练程度,这种首闻效应对于新当班主任的年轻老师,格外重要,很多学生并不是主观上想来咱们的班级,这个时候,一定争取最短的时间,给人家留下好的印象,让他有一见倾心的感觉。(4)第一个班会很重要。班会,就相当于教工会,相当于单位例会,是调整班级状态、解决阶段问题的重要方式。无论是政教处统一组织的,还是班级自主召开的,一定要精心准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衡量一个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看他的课堂教学,衡量一个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主要看他的班会策划。学校组织的班会,不要应付了事,那样既浪费时间,又给学生以消极影响。但是可以对主题进行延伸,扩展,既完成了学校任务,又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我们很多时候,太在意成绩,生怕浪费每一分,每一秒,总是希望学生时刻都在学习,效果却不佳。其实学生在班会的筹划、召开过程中得到的各种锻炼,绝不逊于课堂。第一次班会尤为重要,必须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给学生传递一个积极的信号。另外,学期初、学期末都应该召开班级会议;每一次月考之后,都要召开一次隆重的月考总结会;每一次大小活动之后,都应该召开总结表彰会。(5)第一次学校活动很重要。很多班主任不太在意各种活动,更不在意活动名次,大有视功名如浮云之势。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很在意,孩子们视浮云如功名的心态是非常积极向上的。刚刚形成的班集体,这个名次十分重要,确切地说是争取这个名次的过程十分重要,有助于提振班级士气,增强集体凝聚力。同 时 一,学生也会由此判断老师的价值取向、进取意识。你敢不在意活动,他就敢不在意学习。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不能认为活动都是形式,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所以对待活动,一定要有势在必得之势。(6)第一次家长会很重要。家长会的重要性,已经说过,针对学生表现、班级现象、共性问题,提出建议、寻求支持。第一次家长会尤为重要,家长要通过家长会判断班主任的水平、素质、才华、能力,不宜过多谈及理论,不宜言语刻薄,但又要表现出自己的理论功底,坚定立场,教育理念,做事原则。(7)第一次班委会建设很重要。班干部不宜过多,要少,要精,要选择德才兼备的,有威信,有榜样作用的。他们的权力不宜过大,重在让同学们明了,老师心中的优秀学生标准,甚至只是起到典范作用。其他不是班干部的同学,也都要人尽其才,各负其责,责任划分明确,工作任务要少,地位要平等。强者大用,弱者小用,怪者妙用。班长的权利小到最小,而且可以轮换担任;可以采用横向并列式,也可以采用纵向递进式。如果发现其好大喜功,居功自傲,滥用职权,一定巧妙换下,绝不姑息。班长是班级形象,是班主任人才观甚至教育观的直观体校。很多人为了鼓励转变调皮顽劣的孩子,让其当班长,而且声称效果奇好。我是坚决反对这种做法的。任人为贤任人为德任人为才这是大小集体都应该遵守的用人原则。2.初二青春期,搞好评比机制。青春期躁动,在所难免。利用评比机制,将其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是个好办法。抓学习,最忌讳的就是语言说教。学生自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反复陈说,只能增添反感。在每一次考试之前都要精心设计一个评比方案,每一次都会各不相同,绝不侧重优秀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得奖机会。贴在班级醒目之处,待月考总结会上大肆表彰。记得初二一次月考之前的奖励方案:(1)超级冠军奖(年级第一名者)(2)冠 军 奖(班级第一名者)(3)优 胜 奖(年级前五十名者)(4)最具潜质奖(各科成绩均衡者)(5)进 步 奖(与上次考试相比,进步最多1 0人)(6)自我超越奖(创造自己最佳成绩者)(7)集体进步奖(全部进步的一个横排)(8)小组优胜奖(附小组对手名单)(9)对 手 奖(附对手名单)(10)杰出贡献奖(为班级贡献最大三人)(11)课堂表现最佳奖(民主选举产生三人)(12)特 别 奖(上次最后一名突破者)即使有些奖项可能没有人获得,也要设置,因为它是学习方向的指引。3.初三中考冲刺,淡化成绩。优异的中考成绩是每个班主任都期待的。初三是中考的冲刺阶段,学生的情绪极不稳定,尤其是成绩无法理想的同学,简直是到了崩溃的边缘,甚至因此产生自卑,对生活毫无信心。初三,应该淡化学习的目的性,强化求知过程的重要性。知识本身的重要,不及求知过程的重要。也就是说,在学习、考试、进步、落后等一系列求知过程中,学生意志品质得到的锻炼、心理素质得到的增强、抵抗挫折能力得到的提高,这些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以,要淡化结果,不要总提中考,不要总提重点高中,多说学习的快乐,多说学习生活的愉悦,不断地给学生鼓舞士气,不断地鼓励向前,甚至说:越是复习紧张的时候,班级越是要放松、越是要平和。班级管理,不是聊聊几句就能说得清楚的。在班主任岗位上做得越久,越觉得自己远远不够。衷心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与学生一起,享受学习,享受班级,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