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说理类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译文).pdf
-
资源ID:88105953
资源大小:20.76MB
全文页数:1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说理类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译文).pdf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说理类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1.以上选文出自,是 家经典著作,是记录的一部书,共20篇。2.解释加点的字。(1)不亦谀乎 说: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吾日三省吾身省: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择其普看而从之善者: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4)三军可夺帅 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翻译下列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第1页 共112页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日:“博学而骂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学而时习之()(2)与朋友交而不停乎()(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匹夫不可夺志也()6.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A.人不知晅不愠博学巾笃志B.曲肱而枕之其不善者而改之C.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D.于我如浮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7.下面对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主要阐述了温故知新就可以做老师的学习态度和远大追求。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勉励弟子要珍惜时光,不断努力。C.六十而耳顺 一句中 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D.第章强调的是学习和做事要有兴趣,要乐此不疲。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0.结合课文谈谈孔子在论述学习态度时强调什么?论述学习方法时又强调什么?富贵不能淫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承,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第2页 共112页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 顺 为 中 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中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张仪岂不哪大丈夫哉()(2)以顺为氐者()(3)与民申之()1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不得志,独行其道。1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F碘的一项是()A.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孟子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B.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D.文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才历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4.食不饱,力不足 中的 食 字读音与下面选项不一致的是()A.弗食,不知其旨也B.设酒杀鸡作食 C.身上衣裳口中食 D.食之不能尽其材1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填空。本文通篇运用(1)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 喻(2):并在开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3)16.对文中画线语句诵读语气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第句虽以陈述收尾,但是写的是千里马遭遇埋没的情形,要读出惋惜、痛心的语气。第3页 共112页B.第句是反诘句,写出了千里马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要读出愤怒谴责的语气。C.第句是食马者对于千里马的客观判断,要读出坚定而自信的语气。D.第句是自问自答,要读出作者痛切之感和嘲讽的语气。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7.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句式是()A.省略句 B.判断句 C.被动句18.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无耐的一项是()可爱者甚誉(多)濯清涟而不妖(洗)亭 亭 净 粳(种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任重)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A.B.C.D.19.怎样理解作者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慨?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替有闻。莲之爱,同于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 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中 厚 外 直()(2)可远观而不可裴玩焉()(3)陶后陟有闻()21.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2.下列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氐娜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不论是为人还是处事,均要境界高远,要追求理想,保持节操。第4页 共112页B.文中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美好理想。C.文章语言富有特色,优美、简洁,不蔓不枝,没有多余的话。D.文中 莲,花之君子也,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曙,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 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 斯 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23.岳阳楼记 作者,字,谥号,(朝代)政治家、文学家。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百废再兴()(2)连月不承)(3)橘倾楫糊)(4)沙鸥翔剧)25.翻译下列句子。(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2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B.衔远山,吞长江 中的 衔 和 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C.第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D.第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27.文章结尾句 微斯人,吾谁与归”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5页 共112页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马 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才历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 无 马!呜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萼界尊画的一项是()A.食之不能尽其材/弗自,不知其旨也 B.策之不以其道/其境清C.一食率尽粟一石/尊王命急宣 D.基真无马邪/如基言,果得于数里外2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0.作者在结尾提出了 不知马 这个结论,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隼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学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 成 枯 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静以修身()(2)非宁静无以蒙远()(3)淫慢则不能励精()3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硕的一项是()A.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 淡泊 宁静 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从反面说明了 淡泊”宁静 的重要性。第6页 共112页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富贵不能淫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3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是写得为大丈夫乎焉:_(2)必敬必戒戒:(3)与民用之由:(4)贫贱不能移移:3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36.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37.用自己的话说说孟子所说的 妾妇之道 和 大丈夫之道”的不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于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晋 陶 渊 明 理 爱 菊(2)可远观而不可罂玩焉(3)陶后鲜有用(4)隼乎众臭3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之 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无案牍之劳形C.水陆草木之花 D.予独爱莲考出淤泥而不染第7页 共112页40.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奉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寇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感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呼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季而去之()(2)亲戚畔之()(3)期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氐璇的一项是()A.文章指出“寡助之至 会众叛亲离,而“多助之至 则天下归顺。一反一正,对比鲜明。B.文章最后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结,将 人和 的重要意义论说得十分透彻,深化了文章的中心。C.文章孟子虽反对战争,却多次提到战争,这是为了迎合诸侯们的心理打个比方,以便有机会向诸侯们宣传自己的“仁政 主张。D.文章析理精微,议论恢宏,层层深入,逻辑性强;还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气强烈,气势非凡,具有说服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甲】论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乙】关尹子教射列子 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 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第8页 共112页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选 自 列子说符篇)【注释】列子: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关 尹 子:官名,此处是以官代名,关是指老子出函关的关,守关的人叫作关令尹,名字叫作喜,所以称为关令尹喜,后人尊称为关尹子。子:你。中:射中,打中。守:掌 握(规律),回勿失不要忘记。存亡:结果。4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学而不思则因,思而不学则阳 罔:阳:(2)岁 知 也 堂(3)政 圣 人 不 查 存 亡 雄:4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为师矣为国与身亦皆如之B.学 小不思则罔顾察其所以然C.仁 在 其 中 矣 列 子 学 射,中矣D.退而习之 知之矣4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2)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48.甲文用简短的话告诉了我们诸多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思考乙文,你从这个小故事中领悟到关于学习的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来。49.请阅读经典古文,完成下列各题。用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目:“天下无马!”呜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 自 韩昌黎文集校注)第9页 共112页 乙1工之侨为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久使国工视之,目:“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簌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口:“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日:“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 之山,不知其所终。(选 自 郁离子)注释 太 常:太常寺。官署名,掌管祭祀、礼乐等事。期(j T)年:一周年。宕 冥:幽深昏暗。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面 文言词句 中的加点词。文言现象文言词句解释方法词类活用厘而埋诸士A 课内迁移 第(用马鞭驱赶)之不以其道古今异义抱以适市B1查阅词典 到.去。恰 好。刚才。通假字歪世之珍也C 指出通假 才 美 不 外 见(同 现)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遂 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文言文中的虚词承担着表情达意的功能。请结合文本内容,揣摩下面句中 也 字蕴含的情感。其真不知马也!悲 哉 世 也!(5)甲(乙 两文在论事说理的技巧上有共通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 奢 字、傲 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第1 0页 共1 1 2页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力 此即日习于傲矣。(节 选 自 曾国藩家书)注释:朴陋:粗俗鄙陋。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5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非宁静无以致远致:(4)非学无以广才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广:淫:险:5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年与时驰,意与日去52.下列句子中 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子之行A.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C.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5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54.根据内容理解填空。(1)从体裁上看,【甲】【乙】两 文 都 是 作 者 写 给 家 人 的;从内容上看,它们劝勉的对象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写给 的,【乙】文是曾国藩写给弟弟的。(2)【甲】文 强 调 修 身 养 德 的 方 法 是 与 【乙】文作者告诫弟弟不要(每空各填原文一个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 顺 为 正 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 自 富贵不能淫)第1 1页 共1 1 2页【乙】何易于尝为益昌令,会盐铁官榷取茶利,诏下,所在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日:“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知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邪?”对目:“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节 选 自 新唐书何易于传)【注】榷:专卖。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知I:况且,何况。阁诏:搁置诏书。窜:被流放。5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1)行 天 下 之 大 道(2)天 子 诏 何 敢 拒5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往年女家(2)是罩得为大丈夫乎(3)何易于学为益昌令(4)对日5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观察使素贤之。58.阅 读【甲】【乙】两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孟子心目中 大丈夫 的标准,并说说【乙】文中何易于能否称得上 大丈夫,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阅读下列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为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连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 自 诫子书)【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 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眼中,诵 易:哥,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句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 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吃诵文也。(选 自 太平广记)【注释】世 祚(zud):指国运。玄:深奥。政:只,仅仅。5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第12页 共112页险躁则不能沧怛)谬成枯落()诵 易:蒯 )回梦见伏羲()6 0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1)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6 1 .甲文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从哪个方面 诫子”的?6 2 .甲文中能体现乙文“蒙吃诵文 之精神的是哪几句话?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 选 自 富贵不能淫)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毂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目:“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 无 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目:“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周亚夫军细柳)丙袁盎者,楚人也,字丝。及孝文帝即位,盎为中郎。绛侯 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日:“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日:“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目:“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 遂 不 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霏。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第1 3页 共1 1 2页(节 选 自 史记)注释: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6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天子为动宗室诸公莫敢为言B.用 无 何 用 天 下 之 广 居C.己 而 书 细 柳 军 往 年 女 家D.使 人 称 阿 盎 遂 不 谢64.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绛 侯 为 丞 相 朝 罢 趋 出 意 得 甚6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将固可袭而虏也。(2)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66.请 结 合(乙)(丙)两文中的周亚夫和周勃的表现,运 用(甲)文中孟子认为的大丈夫的标准,分析哪一位更具有大丈夫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论语十二章(节选)与 孔子世家赞【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 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注释】低 回:徘徊,流连。六 艺:六经,即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6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 愠:(2)不能去有 去:6 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1 4页 共1 1 2页(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6 9.请 结 合【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 葛 亮 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咒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故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 选 自 曾国藩家书)注 日:一天天地。朴陋:粗俗鄙陋。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7 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非宁静无以班远致: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非学无以广才广:_(3)险躁则不能治性治: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4)亦以焦躁故尔亦: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7 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7 2 .甲 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四字比喻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 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I甲 乙 两文的作者都认为 会阻碍 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7 3 .甲 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 乙 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 的习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第1 5页 共1 1 2页【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 葛 亮 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 选 自 曾国藩家书)【注释】日:一天天地。朴陋:粗俗鄙陋。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7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B.险躁则不能治性C.意与日去D.君子之行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此即目习于傲矣尔与诸弟戒之7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 奢 傲 二字者。76.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77.用原文语句回答【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 会阻碍 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第1 6页 共1 1 2页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寒,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目:“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就,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7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胶 鬲 举 于 鱼 盐 之 中 举:(2)杂 然 相 许 许:(3)甚矣,汝之不考!惠:7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置益其所不能 皆不若孀妻弱子B.行拂乱其所为是焉得为大丈夫乎C.年 耳 九 十 天 子 耳 至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汝心之固8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81.甲文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位古代圣贤的共同特点是什么?82.乙文中的愚公在挖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第1 7页 共1 1 2页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和凝,字成绩,郛州须昌人也。其九世祖逢尧为唐监察御史,其后世遂不复宦学。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赞 以 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凝目: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兔。瑰归.戒其诸子日: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因妻之以女。【注】赞,同 资,钱财,费用。辟,召见并授以官职。胡 柳:地名。麾,挥动,指挥。8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 项 是()A.故不为苟彳寻也 吾恨未彳寻死所尔B.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每倾览以交之C.万钟于我何视焉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 山 不 加 增(愚公移山)D.鱼,我所欲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8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8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86.乙文写了 的故事,充分论证了 甲文的中心论点。87.孟子通过哪三个取舍论证了 义 和 不义 的存在?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诫子书第1 8页 共1 1 2页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甲】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目:“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乙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8 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无 以 明 志 深 明 大 义 正 大 为 明B.无 以 篡 远 言 行 一 篡 兴 蒙 盎 然C.与 人 朗 行 遥 遥 无 期 不 期 而 遇D.太 丘 舍 去 畲 己 为 人 穷 追 不 畲89.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可能学有所成。理解:作者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告诫孩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乙】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友人很惭愧,下车引导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入家门。理解:友人自感言行不妥,也认为元方夸大其词,就下车与他理论。元方对此很是不满。90.根据上面两篇短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链接材料】公遣子尧夫到姑苏取麦五百斛。尧夫时尚少。既还,舟次丹阳,见石曼卿问:“寄此久,何如?曼卿曰:“两月矣,三丧在浅土,欲葬之而北归,无可谋者。”尧夫以所载舟麦付之。单骑自长芦捷径而归。到家拜起,侍立久之。文正日:“东吴见故旧乎?”日:“曼卿为三丧未举,方留滞丹阳,莫可告者。”文正目:“何不以麦舟与之?”尧夫日:“已付之矣。”(选 自 范文正公言行拾遗事录,有删改)公 范仲淹,下文 文正 也指范仲淹。尧夫 范仲淹的次子。斛(hu)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三丧 这里指亲人去世。举 举措、行动。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人名)在 诫子书中告诫孩子在学习时不要_,否则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落得老大徒伤悲的结果;陈太丘与友第1 9页 共1 1 2页期行中陈太丘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陈元方小小年纪就懂得与人交往要;【链接材料】中,范仲淹听说石曼卿 留滞丹阳,莫可告者,就指点儿子范尧夫应该扶危济困,而范尧夫与他不谋而合,早已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