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专业面试》真题.pdf

    • 资源ID:88130179       资源大小:8.58M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专业面试》真题.pdf

    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数学专业面试真题1 简答题(江南博哥)小学数学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试讲题目L 题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内容: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1/2种黄瓜,1/4种番茄。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可以先同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计算。1/2+1/4=()答:一共占这块地的()。试一试:计算下面各题,得到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5/6-1/3 1-4/9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3.基本要求:(1)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2)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和教学情境;(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4)让学生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答辩题目1.你认为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有什么意义?2.你要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参考解析: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学校在开垦菜地时,准备将长方形试验田的2种黄瓜,4种番 茄,请学生帮忙列式。计算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学生根据问题不难列出其式:1/2+1/4。引导学生观察式子的特征,发现是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无法直接计算。引出课题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二)讲解新知结合导入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能直接计算的原因,可设置学生自主思考环节,结合学生回答指出: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小组活动,用纸折-折、再涂色看一看,认真思考、讨论异分母的分数的加法该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结合学生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借助实物涂色的方法,将一张长方形卡纸平均分成4 份,先涂色2 份得到2,再涂色1 份,最后观察卡纸的涂色情况。或者先1/2和 1/4通分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计算。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步骤,注意回答问题:一共占这块地的3/4。可设置学生自主探索活动,尝试计算并总结计算方法,并找学生上黑板板演计算过程。教师结合学生计算过程进行讲解,并强调通分通常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及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形式。并提示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师生共同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先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计算,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能约分的要约分。(三)课堂练习小结作业小 节: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作 业: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设计】例 1:1/2+1/4=2/4+1/4=3/4例 2:5/6-1/3=5/6-2/6=3/6=1/2练 习:1-4/9=9/9-4/9=5/9先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再加、减。【答辩题目解析】1.你认为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问题的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分数运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就分数本身而言,与除法、小数、比都有关系,本节课的学习一来体现了知识前后间的关联 性,二来为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变换思维,拓宽了他们的解题思路。2.你要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参考答案】首先分数的加减法本身就可以分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 法,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清晰很多。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从具体例子出发,请学生列出算式并观察特征,发现与之前所学习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问题有所不同,再借助实物涂色的方法,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或者运用通分的方法,使异分母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进而得出计算方法。2 简答题小学数学 认识“身体尺”试讲题目1.题目:认识“身体尺”2.内容:你的一挂、一步大约各是多少厘米?一度大约比1米多多少厘米?一脚(穿上鞋后)大约长多少厘来?先量一量,再填表。一柞、一步、一度、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二你知道1米大约有几非?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长?先量出1米,再用这些“身体尺”量一量。3.基本要求:试讲时间约10分钟;(2)教学中应注重过程性评价;(3)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身上“尺”的长短;(4)通过小组合作,指导学生建立“1 米”的长度概念。答辩题目1.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你是怎么看的?2.你的板书为什么这样设计?参考解析: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单元回顾提问:近期主要学习内容是什么?总结学生回答,并带领学生回顾之前的学习方法,即通过用几柞、几个铅笔盒长、几个数学书长分别尝试测量课桌长度,从而学习认识直尺及部分长度单位。结合复习内容顺势引出课题 认 识 身 体 尺 (二)探索新知回顾之前所遇到的“身 体 尺 ,带领学生一起总结。组织小组活动,先引导学生明确柞、步、鹿、脚和所学厘米与米的大小关 系,之后尝试测量:一柞、一步大约各多少厘米;一度大约比1米多多少厘米;一脚(穿上鞋后)大约长多少厘米。测量后填写相应表格。教师明确,一挂、一步、一度、一 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 尺。(三)应用新知类比之前所见的 尺 及其作用,组织学生小组活动:用适当的 身体尺 测 量1米。师生共同总结:1米大约有7柞、1米大约有2步、1米大约有5脚长。小结作业课堂总结:回顾所学内容,明确各 身体尺 长度及和1米的关系。课后作业:类比之前 尺 的作用,尝 试 用“身体尺 对之前所测量过的物体长度进行测量,尝试选用不同的 身体尺 并选取最合适的 身体 尺 。【板书设计】认识 身体尺一柞、一步、一度、一 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 尺。1米 约()柞()步()脚【答辩题目解析】1.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你是怎么看的?【参考答案】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可以用 身体尺”度量长度,因为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可能没有一个明确的 长度 及 测量长度”的概念,一开始在构建时也是通过用几挂、几个铅笔盒长、几个数学书长分别尝试测量课桌长度,从而学习认识直尺及厘米和米。而在这节课又要回到生活中才巴学生从生活经验构建出的数学中的 尺,再一次转化为生活中的 尺 并赋予新的含义,所以我认为这一部分是学生可能产生困惑也是有所困难的地方。2.你的板书为什么这样设计?【参考答案】我是这样设计我的板书的:认识“身 本尺”一抵长一步长一度长一脚长 )厘米()厘米1米()厘米()厘米一推、一步、一度、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1米 约()推()步()脚我在设计板书时关注到课堂的流程以及呈现方式,比如上面的表格我是逐步完善形成的,在和学生回顾了之前见过的 身体尺”时书写挂、步、鹿、脚,再将其与厘米和米比较时写出第二行的单位,最后组织测量时完整补全。下面的填空部分我也是设计为整体呈现的形式,在这里也渗透了各个 身体尺”之间的关系,为后续选择合适的“身体尺”进行测量作了铺垫。3 简答题小学数学 8 和 9 的组成试讲题目L 题目:8 和 9 的组成2.内容:8个分成,两如,有几种分法?8 8 87 1 6 2 5 2|*4it 3到 什 么 用接一择9 9 98 1 71.2 783 52.(1 )圈出能组成8(2的两个数2 6 9 (4 3 7 25 4 8 1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0分钟;(2)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掌握8 和 9 的组成;8 4 4餐;991 8K ItrZ-295)四出能组成9的两个4t683(2 4 19 4 5 3(3)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习兴趣;(4)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答辩题目1.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的?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通过哪些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图片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2页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8个和9个,组织学生思考将五角星和圆圈分别分成两组,应该如何分?引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8和9的组成。(二)讲解新知明确先研究将8个如何分成两组。教师先邀请一名同学和教师配合将8个分成两组,再带着全班同学分析这两组中的个数,并通过板书的形式展示8的组成。再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为一小组,探究还可以分成哪些情况。找学生汇报情 况,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8的组成的几种情况,总 结:8 8 8 87 1 6 2 5 3 4 4组织学生说说上述表达形式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思考上述的书写方式还可以如何表示,组织学生说一说,加深对8的组成的理解。提供9个,组织学生以数学小组为单位,探究将9个分成两组有哪些情况,并找学生呈现结果。根据学生呈现的结果,带领学生分析9的组 成,先带领学生分析9可以分成1和8,通过书写一种情况,另一情况让学生自己想象。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情况的分法,尝试填空完成9的组成:9 9 97 再组织学生说说,还可以表示的形式以及每种形式的意思是什么。(三)课堂练习1.3 5 匚 52.圈出能组成8的两个数。2 6 194 3 7 25 4 8 1(2)圈出能组成9的两个数。6)783 2 4 19 4 5 3(四)小结作业小结:总结本节课收获。作业:回家和父母分享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板书设计】醉国的组成8 8 8 8 2 7 283 57 1 6 2 5 3 4 4 09 9 9 98 1 7 ,【答辩题目解析】1.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的?【参考答案】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8和9的组成。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我是先探究8的组成,并通过和一名同学合作的形式探究一种组成方式,然后带领学生分析如何用数字进行表示,进而得到8的组成的一种数字表示形式。再组织学生直接探究8个如何分成两组,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8的其他组成。为了帮助学生对于8的组成有比较好的理解,我会让学生思考这些组成方式还可以如何表示。9的组成会提升一定的难度,除让学生利用实物分以外,我还会组织学生通过填空的形式加深对9的组成的理解。通过学生实践、教师引导的方式,加深对8和9组成的理解,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通过哪些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考答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用到以下两种方式:1.借助丰富的教具如圆形、五角星等,激发学生的兴趣;2.组织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主要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4 简答题扇形统计图题目来源 1月4日上午湖南省邵阳市面试考题1.题 目:扇形统计图2.内容:3.基本要求:答善题目(1)试讲时间约io分钟,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2)指导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3)指导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意义,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需要的信息;(4)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说一说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2.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注:图片节选自人民教肓出版社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6-97页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展示体育课上六班学生自由活动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找出图中进行不同活动的人数,并计算各项运动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填入表格。项目乒乓建定球法理说更其他人数128569百分比30%20%125%15%22.5%提问:可否用统计图来表示表格中的百分比呢?预设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中加入百分比的标注,教师明确这样来表示不能直观看出各部分占比间的相对大小,能否用一种特定的统计图来表示出各部分占比呢?引出课题一一扇形统计图。(-)讲 解新知L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信息不全的扇形统计图,并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完善信息,讲解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扇形统计图。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图中的图形代表什么?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并思考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类比学习分数的知识思考问题。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圆形代表整体,可看作单位1;每个扇形的大小与其百分比的大小有关;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可以直妮的看出每部分的占比。2.深化认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双察扇形统计图,说一说还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得到什么数学信息。教师进行巡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讨论结束找学生分享讨论结果。预设:占比最高的项目是乒乓球;喜欢乒乓球和足球运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喜欢足球运动的比直欢跳绳运动的多工59薄 等。(三)课堂练习做一做:牛妪里含有丰富的营美成分,各种营养成分所占百分比如下。每天喝一袋250g的牛蜗,能补充每种营养成分各多少克?(四)小结作业课堂小节: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课后作业:思考总结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征,分析三种统计图的优缺点;完成课后练习1、2题。【板书设计】扇形统计图练习:算他225%乒乓球30%跖腕特征: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里与总数之间的关系。【答辩题目解析】1.说一说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参考答案】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已有认知,我认为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首 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能够直观的反应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能够从扇形统计图中正确找到相关信息,并解决简单问题。其 次,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学习,提升数据分析观念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类比分数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提升类比学习及知识迁移能力。最 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学习扇形统计图,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2.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参考答案】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体现各组数据易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方斤线统计图不仅能体现各组数据,而且能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易显示部分相对于整体的大小。5 简答题1-5的 认 识注:图片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5-16页题目来源1月4曰上午湖南省邵阳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1-5的认识2.内容:力.逊 W1 2 3 4 51 2 3 4 5*1 -q 1 7 7 /1:::G :飞 ;,c 7二.*;.1 Q :J.LL 八1:L:.:2 if F-一.:*”、一 一 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io分钟左右;(2)引导学生规范读、写1-5各个数字;(3)根据讲解的需要适当板书;力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答箝题目1如何帮助学生形象理斛1到5?2.根据你的体会,说说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重要性。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主题图片:老奶奶喂鸡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各种物品及小动物的数 量,进行比较,提 问:哪种小动物或物品的数量最多,哪一种又最少?引入本课1-5的认识。(二)讲解新知活动一:结合导入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共同得出:小狗的数量最 少,南瓜的数量最多。提 问:是否可以用其它方式表示小狗的数量?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预设学生可以得到用1根小木棍、1根手指都可以表示。讲 解:小狗的数量我们把它读作1,并板书。继续结合小木棍认识2-5,引导学生用木棍对应数字进行拼摆。提 问: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可以用5来表示?活动二:结合算珠和点子图,认 识1-5的数序。教师用算珠逐步从1个增加到5个,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数字,并用点子图表示。引导学生思考、理 解,1-5中每个数字都有其位置,1-5是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活动三:讲 解1-5的书写方法。教师将1-5正确书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特点。师生共同总结:1像粉笔、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数字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布置学生活动:按照起笔顺序,描红写数字。(三)课堂练习找出身体上藏着的数字1-5,数一数、写一写。小结作业提 问:今天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数字1-5的读、写法。课后作业:数一数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并且写出其数量。【板书设计】1-5的认识读写方法:练 习:【答辩题目解析】1.如何帮助学生形象理解1到5?【参考答案】对于小学生对于数字的学习,最开始我们可以采用身边的物品进行讲解,使学生初步体会1到5的数量关系,其次利用口诀1像粉笔、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 帮助学生进行形象记忆,接着带领学生写一写1-5,教师书写后,请学生按照起笔顺序进行描红,最后通过生活中的小例子让学生写出对应数字,学以致用,从而理解1-5的认识。2.根据你的体会,说说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重要性。【参考答案】从新课标的角度来说,在一堂课中,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讲解,那么课堂既没有符合新课标”体现学生自主合作研究的要求,又会使整堂课比较枯燥。而实施小组讨论,能够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清楚的感知知识,明白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对知识的有效把握。并且在教学中,小组讨论是较方便实施的,简单容易操作,只要教师注意目的性和引导性,就能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6 简答题吨的认识题目来源1月4日上午江西省南昌市面试考题1题目:吨的认识2.内容:试讲题目每袋大米史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吨=1000千克答善题目3基本要求:(1)结合具体实例,建立吨的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吨有多重;(2)讲解要目的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3)根据讲解的需要适当板书;(4)清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L谈谈如何讲解“吨”这一概念。2.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质里单位有哪些?注:图片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1页参 考 解 析:【教 学 过 程】(一)导 入 新 课选取恰当的质量单位进行填空的小游戏,如:一只小兔大约重3();一袋苹果约重2();一只蜂鸟约重10()顺势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质量单位:千克与克。提问:一头蓝鲸重165(),应选哪个质量单位?引出课题 吨的认识。(二)讲解新知活动一:认识吨。屏幕展现教材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重点关注图中的质量信息。预设学生得到集装箱的质量为2吨,一节火车的质量为60吨,顺势讲解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解决导入问题,一头蓝鲸重165吨。讲解中注意引导学生对“数 与 量 的 思 考。可设置学生同桌交流活动,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较重的物体可以用吨作单位。例如大象、轮船、汽车等。活动二:间接感受1吨有多重。提 问:1吨有多重?首先屏幕展示图片,每袋大米重100千 克,请学生计算10袋大米重多少?顺势给出吨与千克的换算关系:1吨=1000千克。接着设置学生小组活动,先测量组内学生体重,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再估一估、动笔算一算,多少个这样体重的同学重1吨,充分想象,形成间接经验。(三)课堂练习填上具体数量。1头奶牛重500千 克,()头奶牛重1吨;1桶食用油重5千 克,()桶食用油重1吨。小结作业小 结:师生总结吨的概念及符号表示,回顾吨与千克的换算关系。作 业:搜集古代人民测量质量的小故事,并找出哪些可以用吨作质量单位,第二天分享交流。【板书设计】【答 辩 题 目 解 析】吨(t):吨的认识例:一头蓝鲸重165(吨)练习:1吨=1000千克一个集装箱重2(吨)1.谈 谈 如 何 讲 解 吨 这 一 概 念。【参 考 答 案】首 先 我 会 在 导 入 部 分 设 置 选 词 填 空 的 小 游 戏,让 学 生 应 用 已 学 的 克 与 千克 明 确 事 物 的 质 量,加 强 数 学 与 生 活 的 联 系。如 蜂 鸟 重10克,小 兔 重3千 克。但 是 蓝 鲸 作 为 最 重 的 哺 乳 动 物,质 量 是165又 该 补 上 哪 个 质 量单 位,引 发 学 生 对 数 与 量 的 思 考。紧 接 着 给 出 生 活 中 的 实 例,集 装 箱、一 节 火 车 这 些 较 重 或 大 宗 物 品 等 其 质 量 都 是 用 新 的 质 量 单 位 吨 来 描述,进 而 讲 解 吨”的 概 念,当 然 仅 仅 是 讲 解 概 念,并 不 是 完 整 的 教 学,我 还 会 设 置 多 种 活 动 帮 助 学 生 间 接 感 受1吨 有 多 重,从 理 论 到 实 践,充分 让 学 生 理 解、体 会 吨”的 概 念。2.小 学 阶 段 学 生 学 习 的 质 量 单 位 有 哪 些?【参 考 答 案】学 生 在 小 学 阶 段,会 接 触 一 些 基 本 的 质 量 单 位 如:克 与 千 克、吨,也 会了 解 一 些 生 活 中 常 见 的 质 量 单 位 如:市 斤、两,根 据 学 生 理 解 的 难 易 程度 与 生 活 经 验 的 客 观 情 况,学 生 会 先 了 解 克 与 干 克 及 其 换 算 关 系,会建立 克 与 千 克 的 概 念,了 解1克、1千 克 大 约 有 多 重,在 此 基 础 上 再 学 习本 节 内 容 吨。由 于 吨 这 样 一 个 质 量 单 位 过 大,超 出 学 生 的 理 解范 围,需 要 老 师 通 过 多 种 方 式 让 学 生 间 接 感 受、明 确1吨 有 多 重,方 便应 用 多 种 质 量 单 位 对 客 观 事 物 进 行 合 理 估 算 与 应 用。学 生 了 解 的 市 斤、两 等 质 量 单 位 也 作 为 一 个 必 要 补 充,帮 助 学 生 更 好 地理 解 客 观 事 物。7 简 答 题 认识钟表题目来源1月4日下午贵州省贵阳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 .题目:认识钟表2 .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 0分钟;(2)利用实物和学具,指导学生学会看整时;(3)能正确读写几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4)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答善题目1 .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妮目标是什么?2.为什么说认识钟表这一课时于目前阶段的学生来讲是困难的?注:图片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S 4-8 5页参 考 解 析:【教 学 过 程】(一)导 入 新 课创设情境问题:大家上学几时起床?你能说出小红几时起床吗?引出课题 认识钟表。(二)讲解新知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提问:大家是怎么发现小红7时起床的?教师组织学生观察钟表动态图,明确时针(较短,走得慢)、分针(较长,走得快),并配合7时认识电子表。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做钟表模型,教师分别展示8时、3时、6时的表盘,提问学生是几时,如何表示。师生共同总结可用汉字表示为8时、3时、6时,也可以用电子表盘表示为 8:00、3:00、6:00o教师明确: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即 电 子 表 中 :后 为0 0,:前是几,就是几时。(三)课堂练习练 习:小明的一天仿照电子表盘的形式写出各图中的时间。(2)小明几时吃午饭?钟面上怎么只有1根针?(3)小明几时在看动画片?6时的钟面有什么特点?(4)小明9时在做什么?为什么答案不一样?小结作业课堂总结:怎么看钟面和电子表上的整时?课后作业:Q)同桌间互相说出整时,在钟表模型上拨出。(2)拨动钟表模型,思考一天的时间变化。(3)搜集资料:古代如何确定时间。【答辩题目解析】1.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什么?【参考答案】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认为是:构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时间的宝贵,养成珍惜时间、按时作息的好习惯。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时间,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可以帮助学生对于时间有更清晰的认识,使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这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是有益处的。2.为什么说认识钟表这一课对于目前阶段的学生来讲是困难的?【参考答案】认识钟表对于成年人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从数学知识的角度来讲这属于较为困难的一课,虽然这一课来源于生活,但是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一年级学生认知起来相对困难,还有就是钟表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度量工具,表盘比较复杂,对于钟表和时间的认识课程也是安排了多个阶段逐渐讲解。故而在目前阶段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并且要在活动中认识钟表。8 简答题梯形的面积注:图片节选自北京师范大t 五社小学颈学五年级上册第5 9 页题目来源1月 4日下午吉林省辽源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 .题目:梯形的面租2.内容:额 何 津 出 黑 中 M 引 的 的 机?。同 日 收 睨 你 的 强 刁.T M H /t K H 化 价电化 向 小7 i t 畲4 一 .沙j0 _ _ _ _ _ _ _ C 携”.之 自,中f l rdM i n i杷 他 能 兴 化 忒 学 i士 的 强 时,柞 比 夕 皆 4 化 解 二;图 彬 的 电 凯.M tI油,A j,W工”计。梯 花 的 的 M?他T B 用 Q.制的人 仁 公 妁 千It%的 楝 M懂 力 的 回 M 如 X M S 及 小 梯 形 的 曲 机.刖“相/,分 晌&示松 收 的 卜 感 加 卜 吠,用 A K 4 样 出 的裔.枢之,懦 住 傀,金 健。幽 倒 史 公 共 可 以 丫 城:黑的$而 吗?3 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i o 分钟左右;(2)讲解要目的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3)根据讲解的需要适当板书和作图;(4)引导学生推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思想。答辩题目1 .如何引导学生想到探究过程中的两种转化方法?2 .目前为止学生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租公式,分别是如何得到的?参考解析: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水坝的梯形横截面图,创设相关情境(比如给水坝截面涂特殊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出需要求梯形的面积大小。引入课题。(二)讲解新知请 学 生 类 比 平 行 四 边 形 和 三 角 形 的 面 积 公 式 推 导 方 法,思 考:梯 形 的 面积 该 如 何 计 算?学 生 根 据 之 前 学 习 图 形 面 积 的 经 验 可 得 出:可 以 先 把 梯 形 转 化 成 以 前 学过 的 图 形,再 比 较 转 化 前 后 图 形 之 间 的 关 系。学生活动:同卓两人一组,拿出梯形卡片学具,动手将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上 底.预 设1:飞/C 1卜 低清学生展示操作方法。教师启发:能否用一个梯形卡片通过割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预设2:请学生展示具体的操作方法。组织同卓之间展开讨论,观察两种方法的异同点以及转化前后图形之间底、高、面积的关系。借助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师生共同总结梯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正)X 高一2。教师给出各个里的字母表示,清学生用字母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S =(a+6)i励2 o(三)课堂练习梯 形 水 坝 横 截 面,上 底20米,下 底80米,高40米。求 堤 坝 横 截 面 的面 积。小 结 作 业提 问:通 过 本 节 课,你 有 什 么 收 获?课 后 作 业:回 家 找 一 个 梯 形 面,借 助 直 尺 测 量,计算出面积;总结已学过图 形 的 面 积 公 式 与 推 导 方 法。【板 书 设 计】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上底*下底梯形的高 梯形高的一半梯形面积的2倍 梯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梯形面积公式:S=(a +B)锤 力2【答 辩 题 目 解 析】1.如何弓I导学生想至I 探究过程中的两种转化方法?【参考答案】因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主要推导思路是一样的,探究环节我会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探究思路。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第一种方法与三角形类似,回忆过后学生能够类比之前的经验将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第二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我会给予一定的提示,如 只用一个梯形卡片 拼成平行四边 形 ,通过上述具体的要求来提供思考方向。要求 只用一个梯形卡片 则学生必须采取分割后拼接的方式,又要求 拼成平行四边形 那么学生只能沿着平行于上下底的方向去分割卡片,由此便不难找到第二种转化方法。2.目前为止学生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如何得到的?【参考答案】学生已学过以下图形的面积公式:首 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 长,这两个公式是通过用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填充长方形和正方形,从而发现面积与长、宽、边长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是将平行四边形沿任意一条高剪开,拼成长方形,对比发现转化前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公式;然 后,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是将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与其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出面积之间的二倍关系;最后是今天学习的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一种方法是和探究三角形面积时一样;I等两个同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另一种方法是用平行于上下底的直线将梯形分割成两个高相等的梯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区别在于前一种方法用了两个原梯形,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原梯形面积的二倍;后一种方法只用了一个原梯形,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就是原梯形的面积。9 简答题3 的倍数的特征注:图片节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5页题目来源1月4日下午四川省乐山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 目:3的倍数的特征2.内容:HL弋删过l.、的IK Ik的,M.Ui ift.5的一触一陋电?3*1-3.A.I个(1L4.右一式.1A 6.3*3=9.1*4=3.6 不4 3的 体 能 12.个(1上的112&1的e It 什 律 代。国 G0 便 你一一-A中福一由3的俗触.你意域 什么72Y4567BVI On 1?n u i if r in i*a,2 71 24 H ”14ll|IJ y (4 15 W k lT U(19 4 Mlf)l.,n?.N 7(1T|*2 K 4 7T W Z M OK|X *4 K f G KX KQ xiM|。*2AMe 9?U H 8 t你 餐 S T,-X .料,4 A担1.个 八 年 工 发 个 与 电 会 也.分皴&个 tU i.I2.I.2 2 0 I-6 9.凡 3 的 信上 做,之 1 年 15.1$6:IR.1 ft.2016-3*672.实员3 妁 Q tt M q 21.3.大”才 嗔,士 4kw 8春根此1曲 的 A卜图的、的伍t r ,涧 付 渣51 X7 56 e S 60 128 4s33基本要求:(1)注重探究过程,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2)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设置提问环节;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 棱长X 棱长,字母表示为y=a y.a=a ;匾 1 柱的体积=底面积X 高,字母表示为厂=Sh l望握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对这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转化化归的思想,让学生学会在面对未知事物时,能够想到将其转化为已知事物,进而解决问题。13 简答题含括号的四则运算1.腔目:含活目的四向运K2.内容:44 t过山的不Jj.&匕片如遇了可“具令逋N g 小而氏g;*W总雄中刁中年子的x合/”约4 计X%T 2 4 x2,祝一此4 H立 子119672.。2的4地上*上小心.t296*162=6*2=12试讲心目&9 6*,12*4、2上a上,&号 f .t ik为一个 X人96“Q12*4 c2l.泊“九t”96-I 12*4 x2|:96干 i16工21做一世有过一龙下女方越的WN牛.再计X360 70-4*16)150-1(2793.基本要求:复有板书1(2)试说+分薄左右(3)条理青晰,重点突出;(4)学生装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理18括号的作用。参考解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已经学习过的运算:力 口、减、乘 除四种,教师明确“加、减、黍 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出示例题:(1)7 x 2 +3 0;(2)1 7 5-2 5 x 4 5 (3)4 0-(4+6);(4)4 8-1 8+2同卓之间互相说一说所给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回顾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追问在三步混合运算的算式中加上括号运算顺序又如何?弓I出课题:含括号的四则运算。(-)讲解新知1.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出 示 算 式%+1 2 +4 x 2,让学生类比两步混合运算,自己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找学生分享计算结果及思路。2.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在%+1 2 +4 x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 成%一(1 2 +4)“2,运算顺序怎样?并进行计算。找学生板书计算过程。教师总结:在算式%+1 2 +4 x 2中,与两步混合运算相同,先计算小括号内部的“1 2 +4 ”,再按照不含括号的运算顺序进行运算。3.含小括号、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出示加入中括号的算式为引(1 2+4 a 2。小组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讨论此算式应如何计算,记录运算先后步骤,讨论结束找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并找学生板书每一步计尊的算式。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讲解符号“”是中括号。讲解此题运算顺序:1 2 +4=1 6;1 6 x 2 =3 2 ;9 6 -3 2 =3 。板书完整的计算过程。4.总结含小括号、中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根据上述两式的计算,讨论含小括号、中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总结括号对算式运算顺序的影响,并分享讨论结果。师生共同总结:括号能够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三)课堂练习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3 6 0-(7 0-4 x 1 6)1 5 8 x (2 7+5 4)-9(四)小结作业小 结: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作 业:课后练习1、3题。【板书设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96-12+4x2%+(12+4)x296-(12+4)x2练习:=8+8=96-16x2=96-16x2=16=6x2=96-32先算索除,=12=3后算加减先算小括号里面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14 简答题比的基本性质试南融目1题目:比的基本性协2内容:於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总 W:在 比 中 么 村 的 规 律”6 :8=6-5-8=-|=1 2:1 6=1 2+1 6=兼=总我们先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6+8=(6*2 )+(8 2)=1 2+1 6I I I6:8=(6 x 2):(8 x 2)=1 2 :1 66:8=(6+2):8+2)=3:4I I I6+8=(6+2)+(8+2)=3;4你能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研究比中的规律吗.?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重或除以相同的数(。除 外).比 值 不 变这叫做比的*慢腰根 据 比 的 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荷华的整数比3基本要求:(1)轨学中王意林生间的交赤互动,有适当的报向环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2)夏求配合轮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3)清在1 0分裨内其成试满内容;(4)学会通讨比的基本性质化成最篙单的整效比。参考解析:【教 学 过 程】(-)导 入新课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回顾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组纨学生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及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追问:在比中有什么性质?顺势弓I出课题一比的基本性质。(-)讲解新知1.提出猜想教师大屏幕出示习题,根据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卓之间交流结果并指出比的各项名称。6:8=()?8 A=L2():16=12?16 券=?教师提示学生结合比与除法与分数的联系,猜想比中存在的性质。学生猜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 外),比值不变。2.验证猜想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蛉证猜想。做好讨论记录,讨论结束找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提示:通过实例进行琥证。学生展示蛉证结果,通过多个算式证明猜想正确,如:6+8=6x2)+(8x2)=12316I I I6:8=16x21:(8x2)=12:166:8 =(6-2 l:8+2)=3:4I I I6+8=/”2=3+4追问:那么对于任意给出的比,都耨足上述猜想吗?教师提示学生结合比与除法及分数各部分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师生共同总结,得到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 外),比值不变。教师强调注意性质中要求0除外。组织学生思考,比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哪里呢?同桌之间交流分享。(三)课 堂练习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大屏幕习题:将下列式子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5:10 2/1.5:0.5(四)小结作业小 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作 业:课

    注意事项

    本文(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专业面试》真题.pdf)为本站会员(奔***)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