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1-2022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1.下列实例中,能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烟雾缭绕 B.花香怡人 C.雪花飘飘 D.尘土飞扬2.下列实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A.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B.人推车,车未动C.足球被踢后,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D.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3.如图所示的做法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A.重型载重汽车安装多轮胎B.压路机碾子质量很大C.运动员穿的冰鞋有冰刀斧子有很窄的刃a4.高速列车进站时,人应注意安全,要站在安全线外,是因为人与列车之间的空气()A.流速减小,压强增大B.流速减小,压强减小C.流速增大,压强增大 D.流速增大,压强减小5.汽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要求人们()A.乘车时系好安全带 B.夜间行车车内不开灯C.市区行车禁鸣喇叭 D.夜间会车,不开远光灯6.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7.利用两个滑轮提升同一重物,滑轮重、绳重、摩擦力均不计,下图的几种组合中,8.下列关于浮力知识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A.阿基米德原理只适用于液体,不适用于气体B.同一艘轮船分别在海里和河里航行时,在海里受到的浮力大C.同一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浸入体积越小,所测液体密度越大D.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的浮力,实现上浮下潜的9.下列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A.用吸管吸饮料 B.用注射针筒抽取药液C.贴在墙上的吸盘式挂衣钩D.用高压锅煮饭10.小宇同学在科技馆观摩自行车走钢丝表演后回家做了一个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行车的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自行车对绳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自行车和所挂物体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1.2021年 12月“天宫课堂”开讲,王亚平进行了太空授课。在太空中,乒乓球并没有像在地面一样浮在水面,而是停留在了水中,如图所示。则在太空中乒乓球()A.密度变小B.浮力几乎消失第2页,共24页C.受到的水的压强变大D.换成铁球,铁球会下沉1 2 .疫情期间,某快递公司用无人机进行无接触配送包裹。无人机携带包裹匀速上升时,包裹的()A.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D.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1 3 .甲、乙 两 质 量 均 匀 的 正 方 体 放 置 在 水 平 地 面 上 匕),将它们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在切之前它们对地面压强p/、p 4以及质量m/、加2的大小关系是()A.P/P z mcp m C.pfp=p m甲)m乙B.P尹=P m用m乙D.p中 P/m t p V m乙1 4 .如图,装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置于水平面上,两液体未混合。上层液体的高度为力,密度为0.7 p;下层液体的高度为2儿 密度为P。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为()A.3pghB.2.7 pghC.1.4pghD.1.3pgh1 5 .如图,小明分别用甲、乙两相同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明,机械效率为小;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卬2,机械效率为2,若不计一切摩擦和绳重,则()A.VK j =W2 1=弓2B.W1=皿2 “2C.r)2D.Wr W2 方 r)216 .如图甲,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缓慢下降至盛水的容器内,直至将圆柱体全部浸入水中。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忽略液面深度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Iffl甲A.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3NB.圆柱体的高度为8 a wC.当圆柱体刚好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800P”D.圆柱体下降4 8cm的过程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逐渐增大17.如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地上运送巨木的情景。架在支架上的横杆属于杠杆(选 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支架下面垫有面积较大的石块,是为了对地面的压强(选 填“增大”或“减小”)。18.茶壶盖上的小孔使壶内的茶水容易流出,这是因为“小孔”使壶身和壶嘴构成;泡茶时,滴到桌上的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表明分子间存在_ _。19.如图,用水平向左的力尸将重5N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当F=10N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F当 尸=507时,物体在墙壁上保持静止,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I r-N。20.如图甲,小林用水平推力尸推动水平地面上的一长方体木箱。此过程中,推力产随时间f 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木块前进的速度v 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丙。则从3s至 5 s,推力对木块所做的功 J,第 2s木块受到的合力为 N。甲 乙 丙21.如图,气球下用细线悬挂一石块,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已知石块与气球的总重力为G总,则气球受到的浮力尸浮_ _ _ _ _ G鼠选填或“=);若沿杯壁缓慢注水,石块将(选填“上浮”“下沉”或“保持悬浮”)。22.如图,将一边长为10。”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中。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3 cm,液面比放入前升高cm,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化了 8 0 P a,则木块底部受到液体压强为 P a,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N。第4页,共24页2 3.如图,悬挂在天花板下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画出电灯的受力示意图。2 4.在图中画出使用锄刀时动力尸的力臂L。2 5.2 0 2 2 年 2月 2 0 日,北京冬奥会完美闭幕。我国运动员奋勇拼搏,在本届冬奥会上取得了 9 金 4 银 2 铜的优异成绩!图甲,任子威取得了速滑男子1 0 0 0 米冠军:图乙,谷爱凌获得了自由式滑雪的两枚金牌。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为什么任子威冲过终点后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2)谷爱凌用撑杆向后撑雪地,她就向前加速运动,请说明其中包含的一个物理原理。26.如图,利用小桌、海绵、祛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海绵-41jjJ-51(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比较 两图得出实验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出实验结论:压力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 o2 7.在“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实验中,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木板表面 5 D E甲乙(1)实验中每次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高度静止下滑,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 面 时 具 有 相 同 的。(2)如图甲,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速 度 减 小 得 越(选 填“快”或“慢”)。如果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的作用,它将做。(3)如图乙,小车从斜面运动到水平木板上,到达。点时小车的速度为巧,若此时小车所受外力突然消失,当小车到达E点时速度为玲,则打 吟2 8.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如图甲,实验装置静止在桌上,此 时 杠 杆(选 填“是”或“不 是 )平衡状态。为了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右 侧 的 平 衡 螺 母 向(选 填“左”或“右”)边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2)如图乙,杠杆上刻度均匀,在A点挂3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8点挂_ _ _ _ _ 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 两 点 下 方 各 取 下 一 个 钩 码,则 杠 杆(选 填”仍保持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3)如图丙,若改用弹簧测力计在3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测力计从。位置转动到人位置时,其 示 数 大 小 将。图丁是羊角锤拔钉子的情景,为了最省力,人在C点 施 力 的 方 向 应。第6页,共24页29.在 探 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1)如图甲,当左右两端同时挂两个相同的钩码时,小车静止,此时&、尸2的大小相等,方向:若只在左侧加祛码,小车立即向左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左侧钩 码 的 重 力 势 能,动能.(2)小明用木块代替图甲中的小车进行实验时,发现若左右两边挂不等重的钩码,木块仍可保持静止,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o(3)如图乙,小明用轻质硬纸片代替小车做实验,他用剪刀将硬纸片从中间剪开,两纸片分别加速向两边运动,这说明两平衡力应作用在 上。(4)小明同学完成实验后提出了一个猜想: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也能保持平衡状态。为了验证猜想,他将一个小球用一根细线悬挂起来,剪断细线后小球下落,如图丙。由实验可知,小 明 的 猜 想 是(选 填“正确”或“错误”)的。30.如图,某实验小组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N用二InlAl t t lAmz4N二二二N43.二二RIT T IN5egMtI I rEllnl三二三yN82.(1)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2)分析“、6、c三次实验可知,当液体密度一定时,越大,所受浮力越大;分析八c、d三次实验可知,浮 力 大 小 与 浸 没 在 液 体 中 的 深 度;分析a、d、e三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o(3)根据以上实验测得的数据还可以计算出物块的密度。物=kg/m3;(4)完成实验后,实验小组又进行了图中g的改进实验,先将溢水杯装满水,并用电子秤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 i,将物块缓慢浸入水中,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瓶2,物块浸入水中前后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为4尸,若满足4F=(表达式用加1、巾2和g表示),则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成立。31.如图甲,冰壶的质量为19依,与冰道接触的底面积约为200cm2。如图乙,某次投掷时,运动员用150N的水平推力将冰壶从水平冰道的A点推至8点后放手,冰壶继续滑行至C点停止。求:甲 乙(1)冰壶停在冰面上时对冰面的压强;(2)运动员对冰壶做的功。3 2 .如图,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返回舱在离地1 0 4m的高空打开主伞,在主伞的作用下减速至1 0 m/s,此后匀速下降,距离地面1巾时启动反推发动机减速,最后稳稳落地。打开主伞至落地这一过程历时约8 0 0 s。若返回舱总质量3 x 1 0 3 k g,主伞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关系为f =k p 2。此过程g取1 0 N g。求:(1)这一过程,返回舱重力做功的功率;(2)当返回舱速度为1 5 m/s时,受到的空气阻力。3 3 .如图所示是某公共厕所的自动冲水装置图。浮筒A是边长为1 0。”的正方体,盖片B的面积为1 0 c m2(盖片B的质量、厚度不计)。连接A、B的硬杆长为3 0 c m,硬杆的体积和质量都不计。当供水管流进水箱的水刚好淹没浮筒A时,盖片8被拉开,水通过排水管流出,冲洗厕所,求:(1)浮筒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供水管(2)当水箱的水刚好淹没浮筒A时,水对盖片B的压力;(3)浮筒A的质量。第 8 页,共 24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烟雾缭绕,烟雾是固体小颗粒发生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8、花香怡人,是花的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能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C、雪花飘飘,雪花是固体小冰晶发生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尘土飞扬,尘土是固体小颗粒发生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 不 符 合 题 意。故选: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实质,要注意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区别的掌握。2.【答案】D【解析】解:A、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有力存在但力的方向上无移动的距离。不符合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故A错误;以 人 推车,车未动,有力无距离。人用的力不符合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故B错误:C、人足球被踢后,由于惯性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此时人没有力作用在足球上,所以人没有对足球做功,不符合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故C错误;。、将杠铃举起,有力有距离,并且力和距离相互对应,所以符合题意。故力正确。故选:D。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本题考查了力是否做功的判断方法。3.【答案】A【解析】解:A、重型载重汽车安装多轮胎,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减小了对路面的压强,故该选项符合题意;8、压路机碾子质量很大,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式,增大了对路面的压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运动员穿的冰鞋有冰刀,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了对冰面的压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斧子有很窄的刃,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了对木材的压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o压强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减小压强的方法有两种: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擅于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从而为解答此类题积累经验。4.【答案】D【解析】解:人离高速列车比较近时,高速列车的速度很大,人和高速列车的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小,人外侧的压强不变,人受到外侧压强大于人内侧受到的压强,人在较大的压强差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向列车,发生交通事故。故选:D。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比较人和列车之间的压强以及人外侧的压强的大小。掌握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能用流体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的问题。5.【答案】A【解析】解:A、系安全带是防止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向前撞击车体而发生事故,属于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故A 符合题意;8、夜间驾驶室外的光线是比较暗的,若打开驾驶室内的灯,室内物体的光线是比较强的,就可以通过前挡风玻璃在车前形成一个虚像(平面镜成像),干扰司机的视线,与惯性无关,故 B 不符合题意;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与惯性无关,故 C 不符合题意;D.夜间会车,不开远光灯可以避免过强的光照影响驾驶员视线,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与惯性无关,故。不符合题意。故 选:A。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有时对我们有用、有时有害,特别要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据此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惯性在有些情况下对我们有利,我们要充分利用惯性;在有些情况下,惯性对我们有害,我们要防止惯性造成的危害。6.【答案】B【解析】解:A、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 A 不符合题意;B、镶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 8 符合题意;C、钢丝钳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 C 不符合题意;D,托盘天平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托盘天平是等臂杠杆,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第10页,共2 4页本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7.【答案】C【解析】解:A图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F =B图是两个定滑轮,所以F =G.C图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F =,G.。图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尸=:G.故选C.要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滑轮组由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绳子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此题主要考查了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关键是分析出滑轮组由几段绳子承担物重,由几段绳子与动滑轮接触,则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就是多少.8.【答案】C【解析】解:A、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表达式为尸浮=G扉=pgQp该原理也适用于物体在气体里的情况,故A错误;8、同一艘轮船在海里和河里航行时,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重力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故B错误;C、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重力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p漱g U拼可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越小,液体的密度就越大,故C正确;D、在水中,p水、U耕不变,根据/浮=0水4 4知尸 浮不变;可以通过 让海水进入压力舱”增大自重,尸浮 G时,潜水艇下沉;“将海水排出压力舱”减小自重,F浮G时,潜水艇上浮,即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从而改变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实现上浮下潜的,故3错误。故选:C o(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分析解答;(2)漂浮在液面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3)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测量仪器,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液体的密度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4)在水中,潜水艇尸浮=p火力网,p水、I 不变,所以F浮不变;但自身重会变大、变小(打开压力舱阀门,让水进入,自重变大;将空气压入压力舱排除水,自重变小;当压力舱充满空气自重更小将漂浮)从而改变尸浮与G的关系,实现下潜和上浮。此题考查了浮沉条件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等知识点,综合性强,是一道典型的易错题目。9.【答案】D【解析】解:A、用力吸气,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内,利用了大气压,不符合题意,故4错;3、抽取药液时,将针口插入药液后,向外拔活塞,使管内的气体体积增大,气压减小,药液就被管外的大气压压进管内,利用了大气压,不符合题意,故8错;C、把吸盘紧压在光滑的墙上,把吸盘内的空气排出,大气压就把吸盘紧压在了墙上,在钩上可以挂衣服,利用了大气压,不符合题意,故C错;。、用高压锅煮饭,是利用了锅内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的原理,不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符合题意,故。正确。故选:D a我们生活在空气中,经常利用大气压为我们服务,例如:钢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抽水机抽水、吸盘吸在光滑墙壁上等;高压锅是利用锅内气压增大、沸点升高的原理煮熟食物的。据此分析判断。平时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多解释,提高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10.【答案】D【解析】解:A、自行车和所挂物体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自行车的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大小不等,故4错误:3、自行车对绳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自行车和所挂物体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正确。故选:Do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辨别,熟知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关键。11.【答案】B【解析】解:乒乓球质量和体积都没改变,由可知乒乓球的密度不变:因为浮力是随重力产生的,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乒乓球几乎不受水的压强,浮力几乎消失,所以乒乓球没有像在地面一样浮在水面,而是停留在了水中,换成铁球,这些现第12页,共24页象也相同,故B正确。故选:B。从乒乓球质量和体积是否改变来分析乒乓球密度的变化;浮力来源于重力引起的液体在不同深度的压强差,没有重力,浮力也就消失了。本题考查学生对失重状态的理解,要求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科技中的应用。12.【答案】B【解析】解:无人机携带包裹匀速上升时,包裹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无人机携带包裹匀速上升时,包裹的质量不变,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故 选:B.(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本题主要利用控制变量法判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13.【答案】C【解析】解: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正方体对支持面的压强p=?=哼=仪 幽=09九,因将它们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之后,竖直方向的高度和物体的密度不变,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变,又因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在切之前它们对地面压强相等,即p#=p,;因两正方体的体积关系为U尹曝,所以,由U =可知,两正方体的边长关系为/,/,由S=Z?可知,两正方体的底面积关系为S*s7,由p=(=詈的变形式7 n=募可知,两正方体的质量关系为m尹m4。故C正确,43。错误。故选:Co正方体对支持面的压强p=9=詈=竿=p g h,将它们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之后,竖直方向的高度和物体的密度不变,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变,根据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可知在切之前它们对地面压强关系,知道两正方体的体积关系,根据,=Z?得出两正方体的边长关系,根据S=/得出两正方体的底面积关系,利用p=三=三=詈得出两正方体的质量关系。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和重力公式的灵活应用,利用好规则、均匀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公式p=pg/i是关键。14.【答案】B【解析】解:上层液体所产生的压强:p/=Pighi=0.7 pgh;下层液体所产生的压强:?下=p2gh2=pg x2h=2pgh;因烧杯是柱形容器,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p/.+p f,=0.7 pgh+2pgh 2.7 pgho故选:B。对柱形容器来说,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是两种液体产生的压强之和,利用p=pg/i分别求出两种液体的压强,最后求出它们的和。此题考查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下层液体会对上层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不变向各个方向传递;另对于直壁容器中,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所以也可以首先求出容器中液体的总重力,然后得出容器底部的压力,利用p=5求出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15.【答案】C【解析】解:因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所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相同;当有用功一定时,利用机械时做的额外功越少,则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而乙滑轮是动滑轮,所以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则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即监 42。故选:Co由图可知甲是定滑轮,乙是动滑轮,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由“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可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再根据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可以比较出两种情况的总功大小。然后利用77=请x 100%即可比较出二者机械效率的大小。此题主要考查功的计算和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主要是学生明确哪些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然后才能正确比较出两种情况下机械效率的大小。16.【答案】D【解析】解:为了便于分析,弹簧测力计示数尸与圆柱体下降高度变化关系的图象线段标上A、B、C、。四个点如下图,根据图象分析如下:第14页,共24页A、由图象可知,当h=0 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9 N,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G=F拉=9 N;图象中C O 段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受到的浮力不再改变,圆柱体受到的拉力F=3 N,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产浮=G-F =9 N-3 N =6 N,故 A 错、口认;BC、由图知圆柱体下降高度为4cm时,不考虑液面变化,下表面接触水面,下降时圆柱体刚好浸没水中,此时圆柱体下表面距水面距离是8cm-4cm=4cm=0.04m,即圆柱体的高度为4c/n,故 B 错误;则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p水gh=1.0 x 103kg/m3 x ION/kg x 0.04m=400Pa,故 C 错误;D、圆柱体下降4 8cm的过程中,容器对桌面压力为F=G容舒+G液维+G F投,随着深度的增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容器对桌面压力增大,由p=?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故。正确。故选:Do(1)由图可知圆柱体未浸入液体时,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的重力,所以从图中可读出圆柱体的重力大小;圆柱体完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受到的浮力不再改变,为最大值;(2)下降高度4a时,下表面接触水面,下降8aw时,圆柱体刚好浸没水中,据此算出圆柱体的高度;根据p=pgh可求出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3)圆柱体下降4 8cm的过程中,根据F=G容器+G液体+G -尸拉判断出容器对桌面压力变化,由p=判断出容器对桌面压强变化。本题用到的知识点有二力平衡、受力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压强的计算等,考查学生结合图象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17.【答案】省力减小【解析】解:由图可知,架在支架上的横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支架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在支架下面垫有面积较大的石块,其实质是增大接触面积,由p=5 可知,支架对地面的压强减小。故答案为:省力;减小。根据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判断杠杆是省力杠杆;由p=(可知,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5越大,压强越小。本题考查杠杆的分类、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掌握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压强的定义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答案】连通器引力【解析】解:因 为“小孔”的存在,壶身上端才出现开口,与壶嘴构成连通器,这样壶内外气压平衡,水才容易倒出来;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故答案为:连通器;引力。(1)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称为连通器,连通器内盛有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液面相平:(2)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本题考查分子间作用力和连通器的应用,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9.【答案】55【解析】解:(1)用 10N的压力把物体重5N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此时物体受到摩擦力大小为5M(2)当压力增大为50N时,物体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5N.故答案为:5;5。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首先判断物体处于哪种状态,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的特点进行判断。20.【答案】4010【解析】解:由丙图像知道,在35s内的运动速度u=1.0m/s,推力F=20N,由=;知道,在3-5s内移动的距离为s=vt=1.0m/s x 2s=2nl推力做功勿=Fs=20N x2m=40/;3 到 5s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二力平衡,可得f =F=20N,第 2s时推力尸=30N,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都保持不变,则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所以第2s木块所受的合力为第16页,共2 4页F 合=F -f=3 0 N -2 0/V =I O N。故答案为:4 0;1 0 o(1)根据丙图算出在3-5 s内通过的距离,根据乙图找出此时的推力,根据W=F s计算出推力做的功;(2)根据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时的推力得出摩擦力的大小,在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求合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学图像的分析能力,能从图像上得到有用的物理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锻炼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好题。2 1.【答案】下沉【解析】解:(1)气球下面用细线悬挂一石块,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F 浮 气 球+F 浮 石 块=G 总,所以气球受到的浮力F浮气球 G总;(2)若沿杯壁缓慢注水,烧杯中水的高度增加,气球的深度增加,根据p =p g/i知气球受到的压强变大,气球的体积减小,由阿基米德原理产浮=p漱g”知气球的浮力减小,而石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石块受到的浮力不变,且总重力不变,此时总浮力小于总重力,所以气球和石块的整体都会下沉。故答案为:;下沉。(1)知道石块与气球悬浮,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求它们受到的浮力;(2)若沿杯壁缓慢注水,烧杯中水的高度增加,气球的深度增加,根据p=pg九判断出气球受到压强的变化和气球的体积减小,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超除判断出气球浮力的变化,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出石块的浮沉情况。本题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知道气球体积与液体压强的关系是本题的突破口。2 2.【答案】5 6 05.6【解析】解:(1)木块静止时,液面比放入前升高l c m =0.01m,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化了 8 0出;由=pgdh得,液体的密度为:p=当=8 00k g/;r ru 厂 gAh 10N/kgx0.01m正方体木块的边长为0cm,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3 a”,则木块下表面距液面的距离为:h浸=10c m -3cm=7 cm=0.07 m;木块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p木=pgh.:,=8 00/c 5/m3 x I O N/kg x 0.07 m =5 6 0P a;(2)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排=S/i次=0.1m X 0.1m x 0.07 m =0.0007 m3;木块受到的浮力为:F 浮=pV排 g=8 00kg/m3 x 0.0007 m3 x lO N/kg=5.6 N。故答案为:5 6 0;5.6。(1)运用液体压强公式先求出液体的密度,再得出木块受到的压强。(2)求出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再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出浮力大小。熟练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可解答此题。23.【答案】T【解析】【分析】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力的示意图的定义,将电灯所受重力、拉力的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可。【解答】悬挂在天花板下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和绳子对它的拉力作用,且是一对平衡力。电灯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上,拉力方向沿绳子向上,作用点也画在电灯重心上,拉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故画出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如图:,IF24.【答案】解:延长动力作用线,由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则垂线段的长就是动力臂乙如图所示:【解析】已知支点、动力的方向,根据力臂的画法,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动力的力臂。会根据力臂的画法,正确作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并且作图要求规范。25.【答案】答:(1)任子威原来是运动状态。冲过终点线后,由于惯性,还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2)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谷爱凌用撑杆向后撑雪地,她就向前加速运动。【解析】(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题考查了惯性和力作用的相互性的应用,属于力学基础题。第18页,共2 4页2 6.【答案】海绵的凹陷程度甲、乙 越 大 不 明 显【解析】解:(1)根据转换法,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需要控制受力面积相同,改变压力的大小,图甲、乙符合题意;比较甲、乙两图知,受力面积相同,乙图的压力大,乙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比较乙、丙两图知压力的大小相同,乙图的受力面积小,乙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压力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故答案为:(1)海绵的凹陷程度;(2)甲、乙:越大;(3)不明显。(1)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2)(3)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应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2 7.【答案】速 度 远 慢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等 于【解析】解:(1)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可以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2)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这说明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时间越长,滑行的距离就越远,说明小车的速度改变得越慢;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变化,将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3)当小车运动到。点时速度为巧,若此时小车所受外力突然消失,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到达E点速度为以,与大小相等。故答案为:(1)速度;(2)远;慢;匀速直线运动;(3)等于。(1)在实验中,为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应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这用到了控制变量法;(2)在速度相等时,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速度减小越慢;假如表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不受摩擦阻力作用,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3)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本实验主要是研究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明确实验的条件与过程,再经过科学推理得出最终的结论,也就能够很好的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了。2 8.【答案】是左消除杠杆受到的重力对杠杆转动效果的影响,便于测量力臂4右侧 下 沉 变 大 垂 直 于0 C【解析】解:(1)杠杆静止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杠杆的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可以消除杠杆受到的重力对杠杆转动效果的影响,便于测量力臂;(2)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ALA=FBLB,即3G X 4L =FBX 3 L,解得a =4 G,需挂4 个钩码;若 A、B 两点的钩码各取下一个,则左侧2G X 4L=8 G L,右侧3G X 3L=9 G L,因为8GL 9GL杠杆不能平,右侧下沉;(3)保持8 点不变,若拉力F 向右倾斜时,此时尸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力变大。图丁是羊角锤拔钉子的情景,为了最省力,应该动力臂最长,人在C 点施力的方向应该垂直于0 C。故答案为:(1)是;左;消除杠杆受到的重力对杠杆转动效果的影响,便于测量力臂;(2)4;右侧下沉;(3)变大;垂直于0C。(1)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时,杠杆都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探究杠杆平衡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消除杠杆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设一个钩码重为G,杠杆一个小格是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在B点挂钩码的数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是否平衡;(3)根据钩码个数与每个钩码的重力求出测力计拉力;当拉力尸向右倾斜时,保持B 点不动,弹簧测力计的方向向右倾斜,这时杠杆右侧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过支点作垂直于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是力臂,力臂越大省力。此题是探究杠杆平衡实验,考查了杠杆的调平及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在利用平衡条件公式时,要注意分析力和对应的力臂。29.【答案】相反减小增大桌面对木块产生摩擦力的作用同一物体错误【解析】解:(1)由题知,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同,摩擦力忽略不计;图甲中小车静止,左边挂2个钩码,右边挂2 个钩码,故后等于尸 2,此时&、尸 2的方向相反;小车向左运动过程中,左盘中钩码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将变小,钩码的速度增大,动能将变大;(2)若两边拉力不相等,则木块相对于桌面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此时桌面对木块产生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在两个拉力及摩擦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3)小明用剪刀把小纸片一剪两段,两个拉力就不在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纸片向两边运动,这就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才能平衡;(4)物体只有在不受力或者受平衡力的情况下,才能保持平衡状态,而平衡力至少需要另个力,故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第 20页,共 24页故答案为:(1)相反;减小;增大;(2)桌面对木块产生摩擦力的作用;(3)同一物体;(4)错误。(1)先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再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力的大小,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两个力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