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1-2022学年重庆市江津区四校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 资源ID:88131183       资源大小:3.58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2022学年重庆市江津区四校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1-2022学年重庆市江津区北师大附中等金砖四校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举起两个鸡蛋用的力大约是1 NB.一支圆珠笔的长度大约是6cmC.教室内大气压强约1.0 x 1 04P aD.人的正常体温4 22.如图所示,用手向上给弹簧6 N的拉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手对弹簧的拉力是由于弹簧发生形变而产生的B.弹簧对手的拉力是由于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弹簧对手的拉力大于6ND.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3 .如图所示,一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小明同学用1 0 N的水平推力向右推木箱,但未推动。下列二力平衡的是()A.木箱对地面向下的压力、地面对木箱向上的支持力B.地面对木箱向左的摩擦力、人对木箱向右的推力C.人对木箱向右的推力、地面对木箱向上的支持力D.木箱对地面向下的压力、地面对木箱向左的摩擦力4 .关于压强及相关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汽车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在高速行驶时增大对地面的压力B.拦河大坝根据液体压强规律设计成“上窄下宽”C.马德堡半球实验首次测出了大气压值D.刀刃磨得很锋利是利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压强5 .20 20年1 1月1 0日,中 国“奋斗者号”载人潜航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1 0 9 0 9”,刷新了我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海面下的“奋斗者号”匀速下潜的过程中()A.所受压强减小 B.排开海水的重力变大C.所受浮力不变 D.所受浮力变大6 .物理知识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A.公交车上的标语“请抓好扶手”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C.公路上标有“车辆靠右”D.交通规则中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7.如图所示实例中,用于减小压强的是()8.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于2022年 2 月 4 日开幕,2 月 2 0 日闭幕。期间进行了多个项目比赛,很多赛事都与摩擦力有关。下列四个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力的是()A.运动员的鞋底有许多花纹和鞋钉B.给雪车的轮胎加上防滑链C.跳台滑雪运动员的滑雪板长而且宽D.冰壶比赛时,运动员用冰刷不断摩擦冰面9.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A.水库的大坝 B.活塞式抽水机C.三峡船闸 D.用注射器往人体里注射药液1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第2页,共21页甲乙A.甲、乙两容器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B.甲、乙两容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C.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D.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11.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球分别悬浮、漂浮在水中。如果再向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待两球静止后,下列关于甲、乙两球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球浸在水中的体积不变 B.乙球浸在水中的体积减小C.甲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D.乙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12.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 与物体下降高度/I变化关系的图像,水的密度为1*103功/巾3,&取i0 N/k g,忽略液面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B.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9NC.物体的密度是2.25 x 103 kg/m3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8 x 102 Pa1 3.著名的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很大。意大利科学家_ _ _ _ _在 1米长的玻璃管内装入水银做实验测出大气压强的值。1 4 .汽车紧急刹车后仍然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是 因 为 汽 车 具 有。小德同学看到路旁标志牌上货车的限速比小汽车的低,这是因为(选 填“质量”或“速度”)越大,惯性越大,使得货车紧急刹车后更不易停下来。1 5 .如图所示,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船闸实现了上下游通航,船闸的工作利用了 原理;三峡大坝筑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内部压强随 增加而增大。1 6 .2 0 2 1 年 5月 1 5 日,“天问一号”火星着陆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如图所示,着陆器启动反推火箭向下喷火减速着陆,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同时说明力 可 以 改 变 物 体 的。1 7 .甲、乙两同学的重力之比是8:9,则甲、乙 两 同 学 的 质 量 之 比 为,若甲同学重4 8 0 N,则乙同学重_ _N。1 8 .如图所示,用细绳将一物体系在容器底部,若物体所受浮力为8 N,I浮 力 的 方 向 是,如果物体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4 N,则物体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 N。三 室 半1 9 .某工地的起重机吊装一个工件,该工件重力为1 2 0 0 M 当该工件以2 m/s 的速度匀速吊起工件时,钢绳受到的拉力 1 2 0 0 N,当该工件以5 m/s 的速度匀速下降时,钢绳的拉力 1 2 0 0 M (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 0 .一实心金属块,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为5M完全浸没在水中称是3 N,则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N,;若完全浸没在某一液体中称是3.4 N,则液体的密度为 k g/m3.2 1 .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质量均匀的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之比是2:3,高度之比也是2:3,它们 一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那么甲、乙的密度之比。声:甲P z =,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尸方F乙=。.”2 2 .如图所示,一小球悬浮于盛水杯中,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各力的示意图.第4页,共21页23.重ION的木块A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画出4受到重力的示意图。24.如图所示,在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1)测量物体重力前,除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外,还应将弹簧测力计在 方向调零。(2)测量物体重力时,应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让它处于 状态,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拉力大小)(等于/大于/小于)物体的重力。(3)实验小组的同学测量出了不同质量钩码所受重力的多组数据,其中一次测量时弹簧测力计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 N。(4)实验小组的小虹同学提出:“还可以测量钩码以外的其他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将这些数据与钩码的数据放到一起来寻找规律”,而同组的小宇同学不赞同,他认为“必须全部用钩码的重力与质量的数据来寻找规律,你认为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5)本实验需要多次测量,其目的与以下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填字母)。A.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8.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6)小宇工作时,双手用力一推舱壁,人立刻反向弹出,这说明 o2 5.如图甲所示,这是小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静止状态或 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2)小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 作 用 在 小 卡 片 上 的 两 个 拉 力 方 向(选 填“相同”或“不相同”),并通过调整_ _ _ _ _ _ 来改变拉力大小;(3)当小卡片平衡时,小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 手 后 小 卡 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由此实验步骤可知只有作用在_ _ _ _ _ _ 的两个力才能平衡;(4)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明下 一 步 操 作 是 ;(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装置优于小华。其 主 要 原 因 是 ;4可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车在水平方向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6)小丽在做实验时,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在相同的高度,如图丙所示,你认为小丽的装置_ _ _ _ _ _ 进行实验(选填“能”或“不能”)。2 6.同学们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1)压强计上的U形管(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2)在使用压强计前,发 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甲,为了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正 确 的 调 节 方 法 是(选 填A”或 B”)。4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3)分析A、B两图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o (选填“增大”“减小”或“无法判断”)。(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两图进行对比。(5)图乙8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为5 c 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管外大气压之差为 Pa。(6)保持乙图C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液体未溢出),U形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_ _ _ _ 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聪明的小明想知道C图中的盐水密度是多少?于是找来刻度尺、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膜和水等器材测盐水的密度,操作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为b (如图丙。所示)。6将玻璃管缓慢插入装有盐水的烧杯中,直到橡皮膜表面与水平面相平,测出管底到盐水液面的高度为局(如图丙E所示)。用小明测得的物理量推导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p密水=(水的密度用p次表示)。(8)小杨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测量我们当地的大气压的值,他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第6页,共21页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发现管中的水柱不会下降。如果你来测量,且能够测出,则 玻 璃 管 长 度(选 填“必须大于1 0加 或“可以小于1 0,”)。2 7 .如图所示是某石雕工艺爱好者制作的石雕冰墩墩,测得它的质量是5.2/c g,体积为2 0 0 0 c m 3。求:(1)石雕冰墩墩的重力;(2)石雕冰墩墩的密度。2 8 .如图所示,圆柱体容器水平放置一定量的水,边长为1 0 c m的正方体木块A,在细线的拉力作用下,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子的拉力为4 M (水的密度为p次=1.0 x 1 03k g/m3):(1)此时木块A受到的浮力;(2)木块A的重力;(3)木块A密度。2 9 .如图所示,圆柱体甲和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置于水平地面,甲的重力为1 0牛,底面积5 x I C T 3nl2。(g取ioN/k g)求:乙(1)甲对地面的压强P尹。_ _ 忘 三(2)乙容器内水面卜1 0 c,深处的压强。勿勿用勿勿易勿勿勿勿(3)将甲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后(无水溢出),若乙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是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的2.7倍,求甲的密度 火。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人 举起两个鸡蛋用的力大约是1M故A符合实际;B、一支圆珠笔的长度大约是1 6 c m,故B不合实际;C、教室内大气压强约1.0 x l()5 pa,故C不合实际;D、人的正常体温约3 7,变化幅度很小,故。不合实际。故选:A o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2.【答案】D【解析】解:A、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手对弹簧的拉力是手发生了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故4错误;8、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簧对手的拉力是由于弹簧发生形变而要恢复形变的过程中产生的给手的力,故B错误;C、手给弹簧的拉力是弹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则弹簧也给手一个力,大小也是6M故C错误;。、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可知,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故。正确。故选:Do(1)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手对弹簧的拉力是手发生了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簧对手的拉力是由于弹簧发生形变而要恢复形变的过程中产生的给手的力。(2)手给弹簧的拉力是弹力,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则弹簧也给手一个力,大小也是6 M(3)由弹簧的性质知道,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或者说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本题主要考查了弹力的相关知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都是中招考试常考的相关知识,必须掌握!3.【答案】B【解析】解:人木箱对地面向下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地面对木箱向上的支持力作用在木箱上,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8、木箱处于静止状态,地面对木箱向左的摩擦力和人对木箱向右的推力,这两个力作第8页,共21页用在木箱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为一对平衡力,故8符合题意;C、人对木箱向右的推力和地面对木箱向上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不符合题意;D,木箱对地面向下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地面对木箱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在木箱上,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本题考查平衡力的辨别,关键要同时满足“同体、等大、反向、共线”这四个条件。4.【答案】B【解析】解:A、小汽车外型是流线型,当汽车高速行驶时,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上方的路程比下方路程长,流速大,压强小,汽车在压强差下产生向上的升力,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减小,故4错误;8、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因此,堤坝根据液体压强规律设计成“上窄下宽”,故8正确;C、托里拆利实验首次测出了大气压值,马德堡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故C错误;。、刀刃磨得很锋利,这是在压力大小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故。错误。故选:B.(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2)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3)托里拆利实验第一个测出了大气压的值;(4)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此题型综合考查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减小压强的方法、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马德堡半球实验,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擅于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从而为解答此类题积累经验。5.【答案】C【解析】解:4、海面下的“奋斗者号”匀速下潜的过程中,海水的密度不变,由p=pg h可知,所受压强变大,故A错误;B C D、下潜的过程中,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由产浮=排可知,所受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尸浮=6排 可知,排开海水的重力不变,故8。错误,C正确。故选:C。(1)根据公式p=pg/i可分析受到的海水的压强;(2)根据产浮=p次 gV辩分析所受浮力情况;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排开海水的重力情况。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液体压强、浮力、浮沉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性较强,难度不大。6.【答案】C【解析】解:A、公交车上的标语“请抓好扶手”是为了防止汽车急刹车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击车体而对人造成伤害,故 4 不合题意;8、当车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停车时,由于惯性车仍要向前运动,雨天,车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车就更不易停下来,所以要慢行,故 B 不合题意;C、公路上标有“车辆靠右”,属于交通规则的要求,是为了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所规定的,与惯性无关,故 C 符合题意;。、交通规则中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刹车时由于惯性造成伤害,与惯性有关,故。不合题意。故选:C o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运动的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静止的要保持静止状态。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结合惯性的知识加以分析,即可得到答案。惯性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对惯性的考查时,经常将其与交通方面联系起来进行考查,要多观察,多思考。7.【答案】B【解析】解:A、打疫苗的针头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 A 不符合题意;8、滑雪板的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 B符合题意;C、剪刀刀刃磨得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 C 不符合题意。、一端尖锐的羊肉串签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这是一道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物理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增第 10页,共21页大或减小压强,要学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才是学习物理的真正意义。8.【答案】D【解析】解:A、运动员的鞋底有许多花纹和鞋钉,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 4 不合题意;8、给雪车的轮胎加上防滑链,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 2 不合题意:C、跳台滑雪运动员的滑雪板长而且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 C 不合题意;。、冰壶比赛时,运动员用冰刷不断摩擦冰面,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符合题意。故选:Do(1)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掌握摩擦力和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摩擦力、压强的问题.9.【答案】B【解析】解:A、水库的大坝要建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是大气压的作用,故 A 不符合题意;3、抽水机抽水,通过活塞上移使活塞下方的桶内气压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上来,故 B 符合题意;C、船闸是由闸室和上、下游闸门以及上、下游阀门组成。若船要从上游驶向下游,先打开上游阀门,使闸室和上游构成连通器,水相平后,打开上游闸门,船驶入闸室;然后打开下游阀门,使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闸室和下游水位相平时,打开下游闸门,船驶入下游。故船闸利用了连通器原理,与大气压无关,故 C 不符合题意;。、用注射器往人体里注射药液,靠的是人的推力,不是大气压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此题考查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平时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多解释,提高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1 0.【答案】C【解析】解:A B C,从图中可知乙中液体的体积大于甲中液体的体积,因为液体质量相同,根据p=/可知p尹?之,因两容器中液体的深度相同,根据p =p液g h知,液体对杯底的压强p尹P z,根据F =p S可知,甲、乙两容器受到液体的压力不相等,故4 8错误,C正确;D、水平桌面上,甲、乙两个容器中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容器的质量相等,根据G =m g可知二者的总重力相等,因为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液体的总重力,故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尸牛=尸乙,故。错误。故选:C o(1)液体质量相同,根据图判断出两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判断出两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根据p =p g/i判断液体对杯底压强的关系;根据F =p S分析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的大小;(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与液体的重力之和。此题题主要考查了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密度公式的应用,知道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是解题的关键。1 1.【答案】B【解析】解:(1)甲、乙两球分别悬浮、漂浮在水中,根据漂浮和悬浮条件可知:P/=p次,P乙P水,F浮甲=G甲,F浮乙=G乙,如果再向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水的密度变大,此时p.p尹,p鹿玳P z,所以甲会上浮,最终漂浮在盐水面上,浮力仍等于重力;乙仍然漂浮,浮力仍等于重力,故C D错误:(2)由于两球受到的浮力不变,由于液体的密度变大,由F浮=G =p .g l/排可知甲、乙排开液体的体积都减小,故A错误,8正确。故选:B。(1)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出甲、乙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和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如果再向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根据液体密度的变化判断出甲、乙物体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进而判断出甲乙的浮沉情况和浮力与重力的关系;(2)根据浮力的变化和?浮=G =2荆嗫判断出甲、乙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本题考查了浮沉条件、浮力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用好漂浮和悬浮条件,灵活运用公式进行判断。1 2.【答案】C【解析】解:A.由图像可知,当九 8c m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 N不变,此时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则第 12页,共21页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产浮=G -F =9N -5 N =4 N,故A错误;B.物体刚浸没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零,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尸浮=F病/-F囱 广 可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F向/=尸浮+F向 下=F浮=4 N,故B错误;C.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所以由尸浮=p 嗫 可 得,物体的体积了 =嚷=-=-=4 X 1 0-4m3,排 p 水g l.OxlO3 k g/m3xlON/k g由6 =7?1 9可得,物体的质量:m =卜=I。:;2=0.9 k g,则物体的密度:p =菽等上5 =2 2 5 x 1 0 3/3,故。正确;D由图乙可知,物体从九=4 c?n时下表面与水面接触,至 此=8c n i时刚好浸没,忽略水面的变化,则物体的高度H =4 c m =0.0 4 m,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 =p水g H=1.0 x 1 03k g/m3 x 1 0 N/k g x 0.0 4 m =4 0 0 P a,故。错误。故选:C o(1)由图像可知,当九 8c m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 N不变,此时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根据称重法F浮=G -F 求出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2)物体刚浸没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零,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 上 一尸向群出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3)根据尸浮=p法g嗫求出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即为自身的体积,根据G =血9求出物体的质量,利用p=求出物体的密度;(4)根据图乙可知,物体从九=4 c m时下表面与水面接触,到h=8c m时刚好浸没,忽略水面的变化可求物体的高度,根据p =八 求出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本题考查了称重法求浮力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重力公式、密度公式的应用,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要注意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1 3.【答案】马德堡半球托里拆利【解析】解:(1)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并且最著名的实验是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2)首先测定大气压强值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做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他选用密度较大的水银进行实验,测出一个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0.7 6米高的水银柱,即一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0.7 6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其大小为1.0 1 x 1 05P a o故答案为:马德堡半球;托里拆利。(1)能够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有很多,但只要提到著名和首先的实验,那就确定了是哪一个。(2)首先测定大气压强值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他用实验测出了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7 6 0 n wi高的水银柱。(3)玻璃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它和玻璃管的长度无关。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是学习大气压强中遇到的两个最著名的实验,在物理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中考的热点内容。1 4.【答案】惯性质量【解析】解:汽车紧急刹车后仍然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小德同学看到路旁标志牌上货车的限速比小汽车的低,这是因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使得货车紧急刹车后更不易停下来。故答案为:惯性;质量。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此题考查惯性及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1 5【答案】连通器 深度【解析】解: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故利用了连通器原理;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三峡大坝筑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强。故答案为:连通器;深度。连通器: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本题考查了连通器的原理、液体压强特点的掌握和运用,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1 6.【答案】相互 运动状态【解析】解:着陆器启动反推火箭向下喷火减速着陆,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喷出的气体对着陆器有向上的反作用力,从而使着陆器减速:着陆器受到气体的反作用力,使着陆器的速度减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相互;运动状态。(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此题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1 7 .【答案】8:9 5 4 0第14页,共2 1页【解析】解: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为:G甲m甲 丁 G甲 8乙 2 G,9 9 若甲同学重480M则乙同学重:Z =-8 x G*a =-8x 4 8 0/V =5 4 0 N。故答案为:8:9;5 4 0 o知道甲、乙两同学的重力之比,利用重力公式G=m g 计算其质量之比,进而可求甲同学重力。本题考查重力计算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1 8 .【答案】竖 直 向 上 1 2【解析】解: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由题意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 浮=8N,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F 向/=4 N,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得:F浮=F向上一 F向下,则物体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F向 上=F浮+F向 下=8 N +4N =1 2N。故答案为:竖直向上;1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浮力的产生原因是因为物体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大于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大小等于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之差。本题考查了对浮力产生原因的应用,浮力大小等于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之差,不要受题目中干扰因素的影响。1 9 .【答案】等于 等于【解析】解:起重机吊起工件时,工件只受重力和起重机对工件的拉力的作用;物体重力G =1 2 0 0 N,物体在静止或匀速上升、匀速下降时都是平衡状态,都受平衡力作用,所以物体所受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即拉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拉力的大小等于1 2 0 0 N,方向竖直向上;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钢绳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拉力。故答案为:等于;等于。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出物体所受的两个力:重力和拉力是平衡力,然后利用平衡力特点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题。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都是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这种平衡状态是不受速度和方向影响的,物体都受平衡力作用。2 0 .【答案】2 0.8 x 1 03【解析】解:(1)由称重法可知,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 F示=5N -3N =2 N;(2)由产浮=p 液 g V/可知金属块的排开水的体积:V推 p g -l.O x io3k g/m3 K.WN/k g _ 2 X 1 0 m由于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所以金属块的体积:V=V排=2 又1 0-4m3,由称重法可知,金属块在某一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 3 =G -Frj_=5 N -3.4 N =1.6 N,因为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所以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V=2 x 1 0-47 n3,由尸浮=冰可知液体的密度:p沛=-:-=0.8 x 1 03k g/m3 Y 政 g V 1 0 N/k g x2xl0-4m3故答案为:2;0.8 X 1 0 3。(1)根据称重法求出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金属块的排开水的体积,根据称重法求出金属块浸没在某一液体在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液体的密度。本题考查称重法测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关键是知道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2 1.【答案】3:2 2:3【解析】解:(1)因物体对水平面上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质量均匀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三=三=詈=粤=竺 詈=pg h,因九 尹:/I 乙=2:3,且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甲、乙 的 密 度 之 比%=孕=箸=*P比 h1 P 2(2)由p=?可得,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F甲 PS 甲 S 甲 2F乙一 PS 乙一 S/一 3 故答案为:3:2;2:3。(1)质量均匀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g =5 =W =竿=喈=pg h,根据两圆柱体的高度之比和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求出甲、乙的密度之比;(2)知道两圆柱体的底面积之比和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F =p S 求出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的灵活应用,利用好质量均匀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p g h是第 16页,共21页关键。2 2.【答案】解:小球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由于小球静止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如下图所示:【解析】由图可见,小球在水中静止,处于悬浮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本题中尽管水杯放置在斜面上,但是重力和浮力的方向与物体所处的位置以及运动状态无关,这一点是特别需要注意的.2 3.【答案】解:重力G的作用点在重心,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如图所示:【解析】根据重力G的作用点在重心、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画A受到重力的示意图。本题考查了重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力的示意图要把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出来。不要把重力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混淆了。2 4.【答案】竖 直 静 止 等 于2小 虹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解:(1)测量物体重力时,由于重力是竖直向下的,应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2)测量物体重力时,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3)由图可知,测力计的量程为0-5 N,分度值为0.2 N,示数为2 N;(4)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应该在实验中采用不同的物体,这样结论根据有普遍性,故小虹同学的是正确的;(5)4、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多次实验时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B、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多次实验时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故选:A;(6)小宇工作时,双手用力一推舱壁,人立刻反向弹出,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答案为:(1)竖直;(2)静止;等于;(3)2;(4)小虹;(5)4;(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2)根据二力平衡分析;(3)根据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4)(5)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应该在实验中采用不同的物体;(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多次实验目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度不大。2 5.【答案】匀 速 直 线 运 动 不 相 同 钩 码 的 个 数不能同一条直线上将卡片剪断A能【解析】解:(1)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2)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大;(3)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纸片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4)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莉下一步操作是将卡片剪断;(5)把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和水平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会对实验产生影响;甲中的摩擦力远远小于乙中的摩擦力,故选4(6)因为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定滑轮,定滑轮的位置虽然不等高,但是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小卡片还是处于静止状态,照样能完成实验。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运动;(2)不相同:钩码的个数;(3)不能;同一条直线上;(4)将卡片剪断;(5)4 (6)能。(1)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钩码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对小卡片施加一个拉力的作用,左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一个向左的拉力,右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了一个向右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3)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是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4)将卡片剪断既可以由一个受力物体变为两个受力物体;(5)两图相比,甲图可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6)只要能到达平衡力的四个条件,就可以研究。在该实验中,为了探究两个力是否平衡,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的思路。探究其中的一个条件时,要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这也是根据实验步骤确定实验目的主要依据。2 6.【答案】不 是B增 大B、C 5 0 0变大水 必须大于1 0/n第18页,共21页【解析】解:(1)1/形管的一端不开口,故组装完好的压强计中的。形管不是连通器;(2)压强计未使用前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应相平,若不相平,应拆除软管重新安装,故选Bi(3)4、B两图液体的密度相同,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不同,且乙图的深度深,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大,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并且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要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使探头的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应选择乙中的8、C两图;(5)图乙B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为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管外大气压之差为:p=p g h =1 03k g/m3 x I ON/k g x 5 x 10-2m =5 0 0 P a;(6)保持乙图C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液体未溢出),金属盒所处的深度变大,液体的密度变大,根据p =p族g/i可知金属盒所受液体压强变大,根据转换法可知U形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变大;(7)当橡皮膜的表面相平时,盐水对其向上的压强与水对其向下的压强相等。即:p四次=P水。利用测得的盐水的深度殳和其密度P盍水,表示出P盍次;即:、盐水=P盐洲卜 2。同理表示出p次,即:P水=P水 9 八。两者相等即:p盐 水 g h?=p水 gh1。由此可以求得盐水的密度:P盐水=弋2P水、(8)把水银换成水,由p =P水 银 g h 水银=p水g/i次可得,1.0 x 1 03k g/m3 x I ON/k g xh =1.0 1 x 105P a,h.=10.1m 10 m,所以试管的高度必须大于l O o故答案为:(1)不是;(2)8;(3)增大;(4)8、C;(5)5 0 0;(6)变大;(7)受p次;(8)必须大于10?。(1)上端开口,下端相连的容器叫连通器;(2)U形管右端上方是和大气相通的,等于大气压强;/形管右端液面比较高,就说明U形管左端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只要取下软管,让U形管左端液面和大气相通,这 样U形管两端的液面就是相平的;(3)分析A、B两图的相同量和不同量,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4)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探究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时,控制液体深度不变;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关系时,控制液体密度不变;(5)图乙B中。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为5cm,根据p =p水gh得出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管外大气压之差;(6)保持乙图C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液体未溢出),金属盒所处的深度变大,液体的密度变大,根据p =p法g/i可知金属盒所受液体压强变大,根据转换法可知U形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情况;(7)当橡皮膜不再发

    注意事项

    本文(2021-2022学年重庆市江津区四校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附答案详解).pdf)为本站会员(文***)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