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常用文言虚词汇总.pdf
-
资源ID:88131489
资源大小:1.43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常用文言虚词汇总.pdf
考试复习备考资料一试卷或考点202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常用文言虚词汇总考试复习备考资料(试卷、考点)第1页,共9页考试复习备考资料一试卷或考点202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常用文言虚词汇总202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常用文言虚词汇总“之”代词。可指代人、事、物等,通常充当句中的宾语。例如:君子疾夫舍曰 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之:指代所行之事,可 译 作“这样做”,分别充当“欲”和“为”的宾语)(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於国也之:提到动 词“有”之前的宾语,指代前面所说的情况。)野语有之曰。(庄子 秋水之:指 代“野语”的内容,可 译 为“这样的话”,充当“有 的 宾 语。)(4)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之:指代冯谖,充 当“见”的宾语)(5)公赐之食,食舍肉。(郑伯克段于鄢之:指代颍考叔,充 当“赐”的近宾语。)用于宾语前置的结构中,复指提到动词之前的宾语。此时原有的代词词汇意义消隐,只起提宾的语法作用。例如: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 子 秋 水 我之谓:谓我。)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其是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吧。)其李将军之谓乎?(李将军列传其李将军之谓乎:也许说的就是李将军这类人吧。)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陈言之务去:务去陈言。)连词(结构助词)1、置于名词性偏正结构(定中结构)的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多种修饰关系,通常可译为“的”。例如:(1)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代为?(季氏将伐颛臾)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矣。(寡人之於国也)(3)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瞿之鼓。(谏逐客书)第2页,共9页考试复习备考资料一试卷或考点202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常用文言虚词汇总2、置于主谓短句的主语后、谓语前,取消原有的句子独立性,使之变成名词性偏正结构,在更复杂的句式中充当主语、宾语、状语、定语等。此时根据上下文,通常可译作“的”、”的 时 候 、”的 样 子 、”的情况(条件)下”等,也可不译出。例如:(1)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於国也寡人之於国也:寡人对于国家的治理。充当全句的主语。)(2)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马伶传李伶之为严相国:李伶扮演的严相国。充当句中主语。)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庄子 秋水尔向之自多于水:你以往因为河水满溢而自我炫耀的样子。充 当“似”的宾语 )(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前赤壁赋东方之既白:东方已亮。充 当“知”的宾语。)(5)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李将军列传广之将兵:李广带兵的时候。充当状语。)(6)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张中丞传后叙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的时候。在全句中充当状语。)(7)此吾之所为师也。(马伶传吾之所为:我师从的,充 当“师”的定语。)动词表 示“去”、“往”、“到去”、“到达”等意思。如:驱而之薛,使吏民如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卷。(冯谖客孟尝君之薛:到达薛地)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李将军列传所之:去的地方、去处)“以”介词。作为介词,“以”的用法较多且意义复杂,但基本内容是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凭借,其余用法大多可视为这一其本用法的引申和变化。分别说明如下:表示凭借基本用法和意义是表示动作行为以某人、某物为依据或凭借,可 译 为“用”、“拿”等。例如:(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五代史伶官传序)第3页,共9页考试复习备考资料一试卷或考点202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常用文言虚词汇总(3)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马伶传)有的表示以某事或某种技能为依据或凭借,意义有所虚化,除可译为“用”“拿”外,还可译 为“凭借”、“依照”、“根据”等。例如:(1)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於国也)(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於国也)(3)皆以用战为名。(李将军列传)(4)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论毅力)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马伶传)有的表示凭借某种身份、资格或地位从事某事,意义更为抽象。例如: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李将军列传)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李将军列传)表示原因原因是导致某种结果的逻辑根据,因此此种用法可视为表示凭借用法向更为抽象的事理逻辑方面的延伸和发展,可译为“因”、“因为”、“由于”等,有时也可直接翻译为“凭着”、“凭借”。例如:(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陈情表)(5)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答李翊书)(6)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张中丞传后叙)表示带领可以带领、带领的其实也一定是可以依赖、可为凭借的,因此也与表示凭借的用法有一定的关系,有时甚至也可直接翻译为“凭”、“靠”。例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 氓)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张中丞传后叙)表示时间第4页,共9页考试复习备考资料一试卷或考点202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常用文言虚词汇总“以”的此种用法相当于“在”、“于”,有时可据需要译为“按照”。例如: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李将军列传)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於国也)表示关涉或处置对象“以”的此种用法相当于“把”、“让”等。例如: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卷。(冯谖客孟尝君)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冯谖客孟尝君)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冯谖客孟尝君)必以其言为信。(张中丞传后叙)“且”副词作为副词,“且”可以表示情态、程度、时间等,可译为“尚且”“姑且”、“暂且”、“而且”、“况且”等,这与现代汉语的用法近似,不难理解。另有两种用法是现代汉语所不具备的,应注意掌握。1、置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前,表示这一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快要”、“就要”、“将要”等。例如:坐,且将戮。(张中丞传后叙)虽食,且不下咽!(张中丞传后叙)且尽:将要完结(1)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李将军列传)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李将军列传)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张中丞传后叙)且穷:指将要无计可施(1)及其无救而且穷也虽欲去,必不达。(张中丞传后叙)2、置于数量词之前,表示接近这个数目,可译为“大约”、“接近”、“快到”等。例如: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张中丞传后叙)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马伶传)连词第5页,共9页考试复习备考资料一试卷或考点202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常用文言虚词汇总1、连结前后两项,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作“是还是”、还是”等。例如: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是且非:对还是错。)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李将军列传)2、连结前后两项,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又”或 一边一边”等。例如:居一二日,(萧)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史记淮阴侯列传)“其”代词可指代人、事、物等。与“之”不同的是,上古汉语中“其”时常隐含结构助词“之”的意思,与后续词语组成名词性结构,因此通常只用作定语。魏晋以后,“其”的适用范围有所扩大,也可用作主语 例如:1、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寡人之於国也前一“其”指河内,可译为“那里的”;后一“其”指河东,可译为“河东的”)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庄子秋水其:指代河伯,可译为“他的”)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五代史伶官传序其:指代前事,可译为“此 、“这 )4、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张中丞传后叙其:指代当地百姓,充当主谓结构中的主语)5、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马伶传其:指代马伶,可译为“他”,充当句中主语)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古汉语中“其”的指代对象可以灵活多样,作为指示代词,可用作特指、远指、近指;指代人物时,不仅可指代第三人称,也可指代第一、第二人称,这都需要根据上下文确定。例如:1、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报刘一丈书其:此为作者自指,可译为“我”)2、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答李翊书其:指李生,这里可译为“你”)语气词作为语气词,“其”通常置于句首或句中,可表示多种语气。1、表揣测语气,可译为“大概”、“恐怕”、“也许”、“可能”等。例如:第6页,共9页考试复习备考资料一试卷或考点202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常用文言虚词汇总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答李翊书)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冯谖客孟尝君)(3)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种树郭橐驼传)2、表叮嘱、劝勉、期望、命令等语气,通常用于祈使句中,可译为“一定”、“千万”等。例如:(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其无忘:可译作“千万不要忘记”)3、表反问语气。可译作“岂”、“难道”、“哪里”等。例如: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答李翊书)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4、强调语气,可译为“究竟”。例如:(1)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张中丞传后叙)连词连结并列的句式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作“是还是”或“还是”等。例如: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答李翊书)副词作为副词,“乃”可以表示多种接续关系或情态,有时用法近于连词。1、表示顺承接续关系,可译为 于 是 、“就”等。例如:今尔出于崖,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庄子秋水)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李将军列传)2、表示逆向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但是”、“反而”、“竟然”等。例如:(1)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谏逐客书)(2)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3)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徒令臣出东道。(李将军列传)3、表示对某人、某事的确认,可译为“这”、“这就是”等。例如:(1)左右曰:“乃歌夫 长铁归来 者也。(冯谖客孟尝君)因烧其卷,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冯谖客孟尝君)(3)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客孟尝君)表示对结果的强调,可译为“才”、“这才”等。例如:第7页,共9页考试复习备考资料一试卷或考点202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常用文言虚词汇总(1)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答李翊书)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李将军列传)(3)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李将军列传)(4)良久,乃许之。(李将军列传)表示递进,常与“至”等合用,或译为“以至”、“以至于。例如:(1)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论毅力)代词指代第二人称,通常只作定语,可译为 你(的)、“你们(的)”。例如:(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 游 示儿)“所以“所以”这一凝固结构表达的意思较复杂,主要有:一、意义比较具体,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凭借、工具、方法等,可译为“用来的”、“凭它来 的”等。如:1、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谏逐客书)2、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谏逐客书)3、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答李翊书)4、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书)5、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知所以志也。(张中丞传后叙)二、意义比较抽象,用以引出某种结果的原因,可译为“导致的原因”、“这就是的原因”。如:1、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谏逐客书)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五代史伶官传序)3、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李将军列传)三、指代缘由、原因的名词性结构,做动词宾语。如:1、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四、约数词第8页,共9页考试复习备考资料一试卷或考点202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常用文言虚词汇总此时接续在数量词后,表示大约的数量范畴。可 译 为“左右”、“前后”等。例如: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李将军列传)“诸”一、合音词1、“之于”的合音(即 取“之”的声母、“于”的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于”古音同“乎”)。“之”为指示代词,“于”为介词,所 以 此 时“诸”只出现在句中:“之”是前面出现的动词的宾语,指代上文提到的人、事、物:“于”则与后面的词或短语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前面的动宾结构关涉到对象、处所、地点、内容等。例如:用与舍属诸人。(答李翊书)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答李翊书)(3)更譬诸操舟(论毅力)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2、“之乎”的合音。“之”为指示代词,“乎”为语气词,此 时“诸”只出现在句末:“之”是前面出现的动词的宾语,“乎”用来结束句子。例如:(1)有美玉于斯,据棱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论语子罕)(2)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二、约数词此 时“诸”作定语,表示某一范围的全体,或全体中的每一个体,可 译 为“各位”、“众”等。例如: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卷。(冯谖客孟尝君)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李将军列传)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