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第5章达标测试卷.pdf
-
资源ID:88133049
资源大小:1.47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第5章达标测试卷.pdf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第五章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 分,共 36分)1.1700多年前,我国学者张华就在 博物志中说过:“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如图所示,冰凸透镜能取火,是因为其()A.对光有会聚作用B.对光有发散作用C.对光有反射作用D.不会聚光也不发散光2.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凸透镜成像B.凸面镜成像C.平面镜成像 D.小孔成像3.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1(1)A B C D4.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如图所示)放在距离凸透镜2 倍焦距以外的地方,调节光屏位置,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0 H H m mA R C D5.下列关于透镜的描述,错误的是()A.放大镜看报纸可以看到放大的字B.教室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用手机拍照,物体和镜头的距离需要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D.近视眼可以用凹透镜矫正6.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 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7.小明拿着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A.正 立 放 大 的 像B.倒立放大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9.用手机看视频,图像太小,屏幕放大器(凸透镜)来帮忙,小明通过透镜可看到放大了的图像,如图所示,手机距离透镜15 c m,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20 cm B.15 cm C.10 cm D.5 cm(第9题)(第12题)10.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其中正确的是()甲:若要看到照相人的全身像,应将照相机靠近照相的人乙:调整相机和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T: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A.甲 与 乙B.甲 与 丙C.乙与丁 D.丙与丁11.金秋时节,小明和同学们去郊外游玩。在拍照留念时,小明发现有一只小蜜蜂飞到了镜头上,则所拍摄出来的像将会发生的变化是()A.像没有任何变化 B.像只是稍稍变暗些C.像上会出现一只小蜜蜂 D.无法拍摄到像12.如图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关于它们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A.B.C.D.二、填空与作图题(1 8、1 9题 各4分,其余每空1分,共2 4分)1 3 .如图是一种可以进行航拍的“无人机”(多功能飞行器)。无人机 的照相机镜头 相 当 于 透 镜;照 相 时,景 物 与 照 相 机 镜 头 间 距 离(填“大 于1倍焦距,小 于2倍焦距”或“大 于2倍焦距(第1 3题)(第1 5题)(第1 6题)(第1 7题)1 4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 因 为 物 体 的 像 落 在 视 网 膜 的(填“前”或“后”)方,需要戴(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加以矫正。1 5.风景旖旎的镜湖,各式现代建筑环湖矗立,充满时代气息。如图所示,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填“实像 或 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_ _ _ _ _ _ _ _进 入 了 水 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可用来矫正_ _ _ _ _ _ _(填“近”或“远”)视眼。1 6.“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如图所示。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范围,能形成(填片到立”或“正立”)的实像。1 7 .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 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 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尸处装入凸透镜。当手电筒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_ _ _ _ _ _ _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为幻灯机使用时,在A B处插入幻灯片,接 下 来 应 把 套 筒 向(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 方 屏 幕 上 观 察 到(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1 8.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第1 8题)(第1 9题)1 9.一束光经透镜折射后水平射出,小希通过作图提供了一种确定透镜位置的方案,请你按小希的作图方式,在图中的甲、乙位置各提供一种方案确定透镜的位置。三、实验与探究题(每 题8分,共2 4分)2 0 .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猜 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猜 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猜 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 断 猜 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o(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 的。(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简要做法:;如何判断:o2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进行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 她 看 到 的 像 是(填“倒立”或“正立)、(填“放 大 或“缩小”)的。甲乙(2)实验中,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 屏 上 再 次 得 到 清 晰 的 像,可 在 蜡 烛 与 凸 透 镜 之 间 放 一 个 焦 距 合 适 的(填“近视”或“远视”)眼镜。(4)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带有“尸,形 的L E D灯、光 屏 贴 上 方 格 纸,如 图 乙 所 示,请 写 出 改 进 后 其 中 的 一 个 优 点:2 2 .以下是某实验小组进行的两组光学实验:(1)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中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将光屏放在此处,则光屏上_ _ _ _ _ _ _ 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将蜡烛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图乙、丙、丁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 5 c m处,如图丙所示,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 o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丁所示,为了使像能清晰地呈现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填“上”或下”)移动。四、综合运用题(每 题8分,共1 6分)2 3 .如图所示的漫画中,烈日下坐在透镜后的兔子洋洋得意地“欣赏”窗外景色,却不知头上已冒出“青烟”,人们笑兔子是“找 死 试 分 析,要出现漫画中的情景,透镜是什么透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24.小 柯生日那天,爸爸送给他一架“傻瓜”相机(镜头焦距35 mm)。它不需要调焦(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就能拍照。这是为什么呢?小柯去请教老师。老师说:“你的照相机镜头可以看成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有一个定量关系。我告诉你公式,你自己算出一组数据,再看看吧。小柯用公式算出了下列数据:物距和像距的变化(/=35 mm)u/m0.1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v/min53.85 37.95 36.27 35.84 35.62 35.50 35.4135.35 35.3135.27 35.25 35.22 35.20 35.18他还是找不到答案,但当他看到说明书上“拍摄时,景物要在3 m 以外”的提醒时,一下子找到了答案。你知道“傻瓜”相机为什么不需要调焦吗?答案*、1.A2.D点拨:A是光的折射现象,B、C是光的反射现象。3.B点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4.B点拨: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5.B点拨: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6.C 点拨:由题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 m,则当物距”=40 cm=Z/l时,可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7.C点拨: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景物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小明看到的是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实像。8.D9.A点拨:由题知,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V/,所 以/15 cm。10.C点拨:若由照半身像变为照全身像,应使像变小,增大相机和照相人之间的距离,同时,由于物距增大后,像距跟着变小,乙正确,甲错误;补光”可以使照片更亮,但若在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则像的背景更亮,而不是人像更亮,丙错误;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丁正确。11.B点拨:蜜蜂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无法在光屏上成像。12.A点拨: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物体放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会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V/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见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正确,错误;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通过靠近眼睛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错误,正确。二、1 3.凸;大 于2倍 焦 距1 4.前;凹透镜1 5.反射;虚像;折射;凸;会聚;远1 6.凸透;大 于2倍焦距;倒立1 7.焦点;右;倒立18.解:如 图 所 示。点拨: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19.解:如 图 所 示。甲 乙三、2 0.(1)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不能点燃火柴 错 误(3)用焦距相同而直径不等的凸透镜做实验,测量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如果各次实验测量的点燃时间不等,则猜想正确,否则猜想错误21.倒立;缩 小(2)D 近视(4)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减少了污染等点拨:(1)由题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并且能在光屏上成像,所以物距一定是在二倍焦距之外,所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烛焰上任一点的光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分,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3)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像距变大,像远离凸透镜,为使像能成在光屏上,应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块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对光线进行发散,像才能成在光屏上,近视眼就是用凹透镜进行矫正的。(4)将蜡烛换成L E D灯的优点: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减少了污染等。22.(1)大小;不能;不 变(2)1 0.0;放大;投影仪;下点拨:(1)两支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支蜡烛完全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的。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实像光屏能接收到。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2)由图乙知,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3 0.0 cm2 0.0 c m=10.0 emo把蜡烛放到距凸透镜15 cm的位置,即蜡烛恰好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要使烛焰的像清晰地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像需要向下移动,因为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方向不变,所以应该将凸透镜向下移动。四、2 3.解:凸透镜;因为近似平行光的太阳光经凸透镜会聚在凸透镜的焦点上,而此时兔子所在位置正好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故出现以上情景。2 4.解:用“傻瓜”相机拍照,当景物在3 m以外时,物距变化时,像距变化极小,故在不调焦的情况下,得到的像仍然比较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