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单元检测.pdf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单选题1.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能使气体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B.水垢中的CaSO,,可先转化为CaCOs,再用酸除去C.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和食醋同时服用可增强药效D.用升华法分离碘和氯化镀的混合物2.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易溶性强电解质的稀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强D.由于硫酸钢难溶于水,所以硫酸钢是弱电解质3.下列溶液,在空气中受热浓缩,能够得到预想的无水盐的是A.MgSCU溶液-MgSCUB.FeCb溶液-FeC bC.Mg(N(h)2溶液Mg(NCh)2D.AlCb 溶 液-AlCb4.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温下pH=10的某碱溶液,取 1mL稀释到100m L,稀释后pH 为 a,则a212B.某温度下纯水中c(OH)=2x10-7mob匚,则该温度下0.1 mol的盐酸的pH=lC.常温下pH=3的 H2s04与 pH=ll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加入酚献溶液仍为无色D.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中和等体积pH=2与 pH=3的醋酸,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前者是后者的10倍5.下列实验中操作、现象或结论有错误的是A.向AgNOj溶液中加入过量的0.1molLT的 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几滴0mol匚,NaB r溶液,出现浅黄色沉淀,结论:Ksp(AgB r)4溶液和2mL0.0Imol-L/H2c2O4溶液。再向a 试管内加入少量MnSO 固体,a 中溶液褪色较快,结论:MnSO,可能是KMnO4和 H2Go4溶液反应的催化剂C.向饱和NaHCC3溶液中滴加饱和CaCl?溶液,先有白色沉淀产生,后放出无色气泡。结论:C a与CO:结合促进 H C O,的电离,溶液中H*浓度增大,与H C O,反应产生C O?D.常温下,对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醋酸溶液比盐酸的灯泡暗,结论:H C 1 是强酸6 .某学生以酚酰为指示剂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滴定次数待测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 L0.1 0 0 0 m o l/L 盐酸的体积/m L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第一次2 5.0 00.0 02 7.4 5第二次2 5.0 00.0 03 0.3 0第三次2 5.0 00.0 01 7.5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氢氧化钠溶液中c(N a O H)=O.H 5 5 m o l/LB.当溶液从无色刚好变成红色时,则达到滴定终点C.达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有悬液,则测定结果偏低D.实验中锥形瓶应用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润洗7.设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定条件下,6.4 g铜与过量的硫粉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B.6 0 gsiO2 中含有 2NA 个 S i-0 键C.常温常压下,7.0 g由丁烯与丙烯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D.S Om l O.l m o l L-C HjC OOH 溶液和 1 0 m l 0.5 m o i.L C H3co OH 溶液中所含 C H3co OH 分子数相等8.室温下,将 pH=3的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按体积比1 0:1 混和,若使混和后溶液的p H=7,则氢氧化钠溶液的 p H 为()A.1 3 B.1 2 C.1 1 D.1 0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pH-1 的溶液中:Na Fe2 N O;、S O fB.由水电离的c(H+尸1 0 3m o i/L 的溶液中:Na C l CO;、N O;C.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A P+、N H:、SO j、C lD.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显蓝色的溶液:K+、S O;、S2-,S O:1 0.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l m o l L Na2 co 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2NAB.5.6 gFe与足量的S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C.D 2 I8O和 T 2 O 的混合物1.1 g,含有的质子数为0.5NAD.0.1 m o l H2 和。.2 m o l I2 充分反应后分子总数小于0.3NA1 1.2 5 七时有三瓶溶液:pH=3的盐酸、pH=3的醋酸溶液和pH=l l 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等体积的pH=l l 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pH=3的醋酸溶液的体积大于pH=3的盐酸的体积B.往上述盐酸、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相同的锌粒,盐酸中的锌粒先反应完全C.将上述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3.3D.2 5 时,pH=3的盐酸、pH=3的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均为1 2.室温下,某可溶性二元碱X(0 H)2 水溶液中相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3)随溶液p H 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K/,/的数量级为1 0 5B.pH=9.2 时,溶液中没有X 2+C.X(0 H)N0 3溶液中:C(X2+)CX(OH)2D.在 X(OH)NC h 水溶中,CX(OH)2+C(H+)=C(X2+)+C(OH-)1 3.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组合是在含有大量 A 1(OH)4 溶 液 中:N H:、Na+、Ch H C O;常温下 c(H+)=1 0-i2 m o iL i 的溶液:K+、B a2 Ch B r常温下pH=7的溶液中:Na C l S O;、Fe3+在水溶液中:K+、S O:、C u2 N O;常温下 c(OH-)=l O 2 m o iL-I 的溶液:K+、A l3 Ch S O:常温下pH=l 的溶液中:K+、C r O:、Na+、S O:A.B.C.D.1 4 .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 m o l NaHS O4 晶体中含有的阳离子数目为2NAB.用电解粗铜的方法精炼铜,当阳极质量减轻32 g 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NAC.常温下,1 L pH=9的 CH3coON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数目为10 9NAD.向 1 LO.l m olLT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溶液中含有的NH:数目为O.INA1 5.常温下,Ksp(MnS)=2.5xIO4,Ksp(FeS)=6.3xlO-i8,FeS和 MnS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X?+表示Fe2+或Mn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II表示MnS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B.升高温度,曲线H上的c 点可沿虚线平移至e 点C.常温下,反应 MnS(s)+Fe2+(aq)喳 4 FeS(s)+Mn2+(aq)的平衡常数 K=4xl04D.向 b 点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组成由b 点 沿 1线向a 点方向移动二、填空题1 6.选用以下主要仪器和试剂,是否可以达到测定NaOH溶液浓度的目的?(填“是 或 否主要仪器:滴 定 管 锥 形 瓶 烧 杯试剂:NaOH溶液 O.lOOOmolL“盐酸(2)现用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 0 mol-L-的标准NaOH溶液去滴定VmL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请填写下列空白: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应将标准NaOH溶 液 注 入(填“甲”或 乙”)中。甲 乙某学生的操作步骤如下:A.移取20.00 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 滴酚酰;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 次;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使尖嘴部分充满溶液;D.取标准Na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 mL;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_(用字母序号填写)。上 述 B步骤操作的目的是 o 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下图是碱式滴定管中液面在滴定前后的读数,c(HCl)=_mol-L-L7-三-二二/E_la.徒前定滴1 7.已知25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Ka(CH,COOH)=1.75xlO-5,KHSCN)=0.13。使20mL0.10mol-L 的CH,COOH 溶液和 20mL0.10mol L 1 的 HSCN溶液分另屿 20mL0.10moL广 的 NaHCO?溶液反应,实验测得产生的CO?气体体积(V)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开始时,两种溶液产生CO?的 速 率 明 显 不 同 的 原 因 是;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中c(SCN-)(填或“y 域“=),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3)若向氨水中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的P H =7,此时溶液中c(N H:)=a m o l/L,则C(SO;)=。1 9.磷能形成次磷酸(H 3 P o2)、亚磷酸(H 3 P o3)等多种含氧酸。(1)次磷酸(H 3 P o2)属于元酸,是一种精细化工产品。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H 3 P 0 2 是弱酸:一。(可选择的试剂为:0.1 mol L N aH 2 P 0 2 溶液、O.l mol L 的 H 3 P。2 溶液、O.l ml L 的盐酸)(2)亚磷酸(H 3 P O 3)是二元弱酸,常温下向1 L 0.5moi-L H 3 P 0 3 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 a O H 溶液,混合溶液中含磷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3)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3龄东螂式眼星卜藜辔知他当溶液p H从 6.54变为7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oN az H P C h 溶液显碱性,原 因 是(用 离 子 方 程 式 表 示)。室温下,H 3 P 0 3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l 和 K a2,则 p K a 2=(p Ka2=l g Ka2)o0.1moL NaH2P。3溶 液 中 各 离 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三、计算题20.工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可用以下步骤测定:把20.00mL废水样品、ZOmLO.OlOOmol/LKB rO,和 0.0600mol/L KB r混合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再加入10mL6moi/L 的盐酸,迅速盖好盖子,摇动锥形瓶。充分反应后,稍松开瓶塞,从瓶塞和瓶壁间缝隙迅速加入10%KI溶 液 10mL(过量),迅速加盖,充分摇匀。加入少量淀粉溶液。用0.025mol/LNaSO,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用去N a S。,溶液22.48mL。已知:I2+2Na2S2O3=2Nal+Na2S4O6请回答下列问题:第步力n K I溶液时要迅速盖好盖子,如果速度偏慢会导致工业废水中苯酚含量_ _ _ _ _ _ _。(填“偏高”或“偏低”)(2)该 工 业 废 水 中 苯 酚 的 浓 度 是(保 留 四 位 小 数)。21.表中是常温下碳酸的电离常数和Fe(0H)3的溶度积常数:H2CO3Fe(OH)3;=4.2xl 0-7K2=5.6x IO-3 4 x 1 0-3 8(1)常温下,pH=10的 Na2c03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C O)的浓度c(CO:户 mol-L o(2)常温下,若在实验室中配制500 mL5 molL FeC13溶液,为使配制过程中不出现浑浊现象,至少需要加入2mol-L-1的盐酸 mLo(加入盐酸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22.填空。(1)某银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该晶胞的棱长为anm(lnm=lxl0-7cm),p=gpm-3(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列出计算式)。(2)己知室温时,K”,Mg(OH)2=4.0 x10江 在 01mol/L的 MgCb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当 Mg2+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 是(已知lg2=0.3)。(已知:当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x10-5moi/L 时认为沉淀完全)23.在制备NiOOH的某种工艺流程,所得NiOOH常会混有Ni(OHL,其组成可表示为xNiOOH-yNi(OH%。现称 取 10.14g样品溶于稀硫酸,加 入 100mL 1.0000mol Fe?+标准溶液,搅拌至溶液清亮,定容至200mL。取出20.00m L,用 O.OlOOmoLLT!乂!104标准溶液滴定,用去KMnO4标准溶液20.00mL,请通过计算确定x:y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涉及反应如下:NiOOH+Fe2+3H*=Ni?+Feu+2H,O5Fe+MnO4+8H/=5Fe+Mn2+4H2O四、实验题2 4.某研究小组为了更准确检测香菇中添加剂亚硫酸盐的含量,设计实验如下:三颈烧瓶中加入10.00g香菇样品和400mL水;锥形瓶中加入125mL水、1mL淀粉溶液,并预加0.30mLO.OlOOOmoLL的碘标准溶液,搅拌。以0.2L-min 流速通氮气,再加入过量磷酸,加热并保持微沸,同时用碘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滴定消耗了1.00mL碘标准溶液。做空白实验,消耗了 010mL碘标准溶液。用适量Na2sO,替代香菇样品,重复上述步骤,测得SO?的平均回收率为95%。己知:KaH3po4)=7.1x10-3,K H2so3)=1.3x10-2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图中仪器a、b 的 名 称 分 别 为、(2)三颈 烧 瓶 适 宜 的 规 格 为(填 标 号)。A.250mL B.500mL C.1000mL(3)解释加入H3Po4,能够生成SO?的原因:。(4)滴 定 管 在 使 用 前 需 要、洗涤、润洗;滴 定 终 点 时 溶 液 的 颜 色 为;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若先加磷酸再通氮气,会 使 测 定 结 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6)该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为 mg-kg(以SO?计,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 5.二氯异氟尿酸钠(NaC3N3O 302,摩尔质量为2 20g/m ol)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菌消毒剂,它常温下为白色固体,难溶于冷水。其制备原理为:2NaC10+qH、N Q,T N a C、NQ,CL+NaOH+HQ请选择下列部分装置制备二氯异氟尿酸钠并探究其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选择育道装置,按气流从左至右,导管连接顺序为(填小写字母)。(2)将D中 试 剂 换 成 氯 酸 钾 后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3)仪器X中的试剂是 o(4)实验时,先向A中通入氯气,生成高浓度的N aC lO溶液后,再加入氟尿酸溶液。在加入氟尿酸溶液后还要继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其原因是 0(5)反应结束后,A中浊液经过滤、得到粗产品mg。(6)粗产品中NaC3N3O302含量测定。将m g粗产品溶于无氧蒸储水中配制成100mL溶液,取10.00mL所配制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和过量K I溶液,密封在暗处静置5min。用c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加入淀粉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消耗V m LN a2sq3溶液。(假设杂质不与K I反应,涉及的反应为:C3N3O3CL+3H+4r=C3H3N3O3+2I2+2CT,U+2 S q;=2r+s4c)滴 定 终 点 现 象 是。则NaC3N.Q3C12的含量为%o(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2 6.实验室利用FeCl2-4H2O和亚硫酰氯(SOC、)制备无水FeCl?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已知SOC%沸点为76 ,遇水极易反应生成两种酸性气体。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先通N?。一段时间后,先加热装置_ _ _ _ _ _(填“a”或b)。装置b 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c、d 共 同 起 到 的 作 用 是。现有含少量杂质的FeClnHQ,为测定n 值进行如下实验:实 验 I:称 取 样 品,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后,用cm o b l/K C rQ 标准溶液滴定Fe?+达终点时消耗VmL(滴定过程中Cr20M转化为c/+,c r 不反应)。实验H:另取m|g样品,利用上述装置与足量5。2反应后,固体质量为m?g。则n=;下列情况会导致n 测 量 值 偏 小 的 是(填标号)。A.样品中含少量FeO杂质B.样品与SOC)反应时失水不充分C.实 验 I 中,称重后样品发生了潮解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3)用上述装置、根据反应TiOz+CC142T iCL+CO/制备TiCI。已知TiCl,与CC14分子结构相似,与CC14互溶,但极易水解。选择合适仪器并组装蒸储装置对TiCl,、CCI4混合物进行蒸榴提纯(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安装顺序为(填序号),先 懦 出 的 物 质 为。2 7.三氯化硼(B C h)用于制备光导纤维和有机硼化物等,制备原理:B20:1 +3C+3CI,=2B C13+3C 0O某小组据此设计实验制备B C I,并测定其纯度,装置如图:已知B C y 的熔点为-1 0 7.3,沸点为1 2.5,极易水解产生H 3 B O 3 或 B(O H)3 1 和 H C 1。实验(一):制备B C 1,。(1)水浴R选择(填“热水浴或 冰水浴”),装 碱 石 灰 的 仪 器 是(填名称)。(2)F 装置的作用是 o(3)已知:A装置中还原产物为C r+,其 离 子 方 程 式 为。实验(二):探究B C 1:的性质。据文献资料显示,B O?在乙醇中剧烈反应生成硼酸酯和“白雾”,与B C l j 在水中发生水解相似。(4)写出三氯化硼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三):测定B C 1、产品的纯度。准确称取w g 产品,置于蒸储水中,完全水解,并配成2 5 0 mL 溶液。准确量取2 5.0 0 mL 溶液于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Ym LCim olCAgNOj液至沉淀完全,然后加入3m L硝基苯(常温常压下,密度为1.205gm T),振荡。向锥形瓶中滴加3滴FeCI,溶液,然后逐滴加入c2moi L k S C N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AgNC3溶液,消耗KSCN溶液的体积为 V?mL。已知:Ksp(AgCl)Ksp(AgSCN)o(5)步 骤 加 入 硝 基 苯 的 目 的 是;滴 定 终 点 时 的 现 象 是。(6)该产品中B C1?的 质 量 分 数 为%:如果其他操作都正确,仅滴定管没有用KSCN溶液润洗,测得产品中B C1,的 质 量 分 数(“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参考答案:1.B【解析】A.增大压强,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但不能改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 A 错误;B.利用沉淀的转化原理,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浸泡水垢中的CaSO4,可先转化为CaCO”再用酸除去,故 B正确;C.胃舒平可中和胃酸,但不能与醋酸混用,因为醋酸能溶解Al(0H)3降低药效,故 C 错误;D.碘、氯化钱受热均变为气体,且温度稍低时又都变成固体,不能利用升华法分离,故 D 错误;故选B。2.B【解析】A.HC1是强电解质,但属于共价化合物,A 项错误;B.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因此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B项正确;C.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离子的浓度越大、所带电荷数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反之导电能力越弱,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如硫酸钢是强电解质,难溶于水,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CH3co0H为弱电解质,易溶于水,当乙酸浓度比较大时,离子的浓度大,导电能力强,C 项错误;D.硫酸钢虽然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 D 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与溶解度、导电性、化合物类型的关系,注意明确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导电性、化合物类型没有必然关系。3.A【解析】A.硫酸盐属于高沸点的酸形成的盐,受热时尽管能够水解,但硫酸不会从水中挥发,所以加热蒸发掉水分得到的仍为MgSCM;A 正确;B.盐酸盐属于挥发性的酸形成的盐,受热时该盐能够水解,氯化氢会从水中挥发,平衡右移,在空气中受热浓缩后最终不能得到FeCl3溶质;B错误;C.硝酸盐属于挥发性的酸形成的盐,受热时该盐能够水解,硝酸蒸气会从水中挥发,平衡右移,在空气中受热浓缩后最终不能得到Mg(NCh)2溶质:C 错误;D.盐酸盐属于挥发性的酸形成的盐,受热时该盐能够水解,氯化氢会从水中挥发,平衡右移,在空气中受热浓缩后最终不能得到AlCh溶质;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4.B【解析】A.常温下pH=10的某碱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lO m ol/L,取 1mL稀释到100mL若碱为强碱溶液,答案第1 页,共 13页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m o l/L,溶液pH 为 8,若碱为弱碱溶液,因弱碱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10 m ol/L,溶液pH 大于8,则稀释后a 2 8,故 A 错误;B.某温度下0.1mol/L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 ol/L,溶液pH 为 1,故 B正确;C.常温下pH=3的硫酸溶液与pH=ll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时,氨水过量,溶液呈碱性,滴入酚儆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故 C 错误;D.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溶液中酸的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则 pH 为 2 的醋酸溶液的浓度比pH 为 3 的醋酸溶液的浓度10倍要小,则等体积pH=2与 pH=3的醋酸消耗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前者比后者的10倍要小,故 D 错误;故选B o5.D【解析】A.AgNCh溶液中加入过量的0.1m析 r 的 NaCl溶液,Ag+全部转化为AgCI沉淀,再滴加几滴NaB r溶液,出现浅黄色沉淀,说明AgCI沉淀转化为更难溶的AgB r沉淀,故 A 正确;B.a 试管内加入少量MnSCU固体,a 中溶液褪色较快,证明MnSO 起催化作用使反应加快,故 B正确;C.向饱和NaHCCh溶液中滴加饱和CaCL溶液,先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a?+与CO;结合生成CaCCh沉淀,破坏了 HCO;的电离平衡,溶液中H+浓度增大,H+与HCO;反应产生气体,故 C 正确;D.同浓度醋酸和盐酸做导电实验,醋酸对应的灯泡较暗,是因为醋酸电离出来的离子浓度较小,电离程度小于盐酸,因此醋酸酸性小于盐酸,但是不能说明HC1是强酸,故 D 错误;本题答案D。6.A【解析】第三次实验数据偏离正常误差,舍去,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平均消耗盐酸的体积应该求两次实验的平均值,误差分析需要根据c(NaOH)V(NaOH)=c(HCl”(HCl)进行分析。A.第三次实验数据偏离正常误差,舍去,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平均消耗盐酸的体积是28.8750mL,根据该氢氧化c(HC1)V(HC1)o 1 inol/L x 28 8750mL钠溶液中 c(NaOH)V(NaOH)=c(HCl)V(HCl),c(NaOH)=二-:-=0.1155 mol-L1,故V(NaOH)25mLA 正确;B.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时,酚献遇氢氧化钠显红色,当溶液从红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则达到滴定终点,故 B错误;C.滴定达终点时,滴定管尖嘴有悬液,消耗酸的体积偏大,则测定结果偏高,故 C 错误;D.锥形瓶若用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润洗,消 耗 MHC1)偏大,由 c 糜M桁 c 箍V掰 可知,c(NaOH)偏大,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润洗,故 D 错误;答案选A。答案第2 页,共 13页7.C【解析】A.一定条件下,6.4 g 铜(0.1 m ol)与过量的硫粉反应生成硫化亚铜,因此转移电子数目为O.INA,A错误;B.二氧化硅中一个硅原子形成4个 Si-O 键,6 0 g s i C h (I r n ol)中含有4NA个 Si-0 键,B错误;C.丁烯与丙烯的最简式均是C F h,常温常压下,7.0 g 由丁烯与丙烯组成的混合气体中“C H 2”的物质的量是0.5 m ol,其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C正确;D.醋酸是一元弱酸,电离程度和浓度有关系,所以5 0 m L0.1 m ol L C H 3 c o O H 溶液和1 0 m L0.5 m oi L C H 3 c oO H溶液中所含C H 3 C O O H 分子数不相等,D 错误;答案选C。8.B【解析】由于混合后溶液p H=7,则硫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N a O H 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可列出1 0-3x l 0 V=1 0 xx V,x=-2,故 N a O H 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1 0-2 m ol/L,p O H=2,则室温下溶液的p H=1 2,故答案选 B。【点睛】常温下,可通过p H+p O H=l 4 来简化p H 计算的运算。9.C【解析】A.p H=l 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溶液中Fe 2+能被NO;氧化为Fe 3+,Fe2 N O,不能共存,故不选A;B.由水电离的c(H+)=l(P 3 m oi/L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酸性条件下,CO:与 H+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故不选B;C.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A F+、NH;、S O;、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C;D.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显蓝色的溶液具有氧化性,S2-、S O;具有还原性,不能共存,故不选D;选 C。1 0.C【解析】A.溶液体积未知,无法确定溶液中离子数目,A错误;B.5.6 g Fe 的物质的量为0.1 m ol,与足量的S 反应生成Fe S,转移电子数为0.2 M,B错误;C.D2I 8O和 T2O的摩尔质量均为2 2 g/m oL所 以 1.1 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0 5 m ol,一个Dzi O 分子和一个T2O分子均含有1 0 个质子,所以混合物含有的质子数为0.5 M,C正确;D.H 2 和 1 2 反应方程式为H 2+L U 2 H I,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所以0.1 m ol H 2 和 0.2 m ol 1 2 充分反应后分子总数为0.3 M,D 错误;答案为C。1 1.D答案第3页,共 1 3 页【解析】A.醋酸是一元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当溶液pH相等时,醋酸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所以中和等体积、等 pH 的 NaOH溶液,消耗醋酸溶液的体积小于盐酸的体积,A 项错误;B.醋酸是一元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当溶液pH 相等时,醋酸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向上述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的锌粒,醋酸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反应过程中醋酸的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所以醋酸中的锌粒先反应完全,B项错误;C.将上述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 不变,C 项错误;Kw 1 o-14D.25时 pH=3 的盐酸 c(H+)=10-3moi/L,水电离出的 c(H+)水=c(OH)水二m ol/L=-rmol/L=10,1 m ol/L,同理,pH=3的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为i(yum ol1,D 项正确;答案选D。12.D【解析】由图可知,溶液中cX(OH)2=cX(OH)+时,溶液pH 为 9.2,由电离常数公式可知,二元碱Kb尸=c(OH-)=10-4 8,同理可知,由溶液中 cX(OH)+=c(X2+),溶液 pH 为 6.2 时,二元碱 Kb2=c(O H-10-7 8ocX(OH)+c(OH)A.由分析可知,Kb尸 i=c(O H _)=lL f,数量级为10-5,故 A 正确;C|_X(OH)2JB.由图可知,溶液pH为 9.2时,溶液中存在X(OH)2和 X(OH)+,没有X?+,故 B正确;K 1 f)-14C.由分析可知,X(OH)一的水解常数为K/尸U=、=10 9.2C X(O H)2 ,故 C 正确;D.X(OH)NO3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c(H+)+2c(X2+)+cX(OH)+=c(NO:)+c(OH-)和物料守恒关系c(NO;)=c(X2+)+cX(OH)+C X(O H)2 ,整理可得 C X(O H)2 +C(O H C(X2+)+C(H+),故 D 错误;故选D。13.BcX(OH)+c(OH)cx(O H)【解析】A1(OH)4 与M/;、HCO;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常温下c(H+)=10-i2moi廿 的溶液呈碱性,K+、B a2+、C h Br能大量共存,故符合题意;常温下pH=7的溶液与Fe3+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在水溶液中:K+、SO:、Cu2 N O,能大量共存,故符合题意;常温下c(OH)=10 2moi.L”的溶液呈酸性,K+、A P C l SO:能大量共存,故符合题意;答案第4 页,共 13页常温下p H=l的溶液H+与C rO)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有,故选:B14.D【解析】A.NaHSO4晶体中含有Na+和HSO;,1 molNaHSOa晶体中含有的阳离子数目为NA,故A错误;B.电解精炼铜用粗铜作阳极,阳极首先是比铜活泼的金属(如Zn)放电溶解,比铜不活泼的金属以阳极泥的形式沉淀下来,阳极质量减轻32 g,转移的电子数不一定为NA,故B错误;C.CH3coONa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c(OH),所以,常温下,1 LpH=9的CH3coON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数 目 为0,故C错误;D.向1 L0.1 m oILT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即n(H+)=n(OH),再由电荷守恒:n(NH;)+n(H+n(OH)+n(Cl),可知n(NH;)=n(Cl)=0.1 mol L-x l L=0.1 m o l,所以溶液中含有的NH:数目为O.INA,故D正确;选D。15.A【解析】A.曲线I上c(X2+)和c S-)的乘积较大,曲线H上较小,而K、/,(MnS)Kw(FeS),所以曲线I表示的是M nS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曲线II表示的是FeS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A错误;B.c点处c(Fe2+)=c(S2)升高温度,Kw(FeS)增大,但c(Fe2+)和 S)依然相等,曲线H上的c点可沿虚线向e点方向平移,B正确;c(Mn)c(Mn)c(S)K、(MnS)7 in-1 3C.反应 MnS(s)+Fe2+(aq)UFeS(s)+Mn2+(aq)的平衡常数 K=-=依2%.)=K(FeS)=二 irr?、及 C正确;D.温度不变,K*,(MnS)不变,向b点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c(S3)增大,c(Mn2+)减小,溶液组成可由b点沿曲线I线向a点方向移动,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o16.否 乙 BDCE AF 洗去附在滴定管内壁上的水,防止其将标准溶液稀释而带来误差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1 0 弋 工 必)【解析】(1)酸碱中和滴定中需要用指示剂指示终点,缺少指示剂无法确定终点,不能完成滴定实验,故答案为:否:(2)氢氧化钠应用碱式滴定管盛装,甲为酸式滴定管,乙为碱式滴定管,故答案为:乙;(3)中和滴定操作的步骤是选择滴定管,然后捡漏、水洗并润洗、装液、使尖嘴充满溶液、固定在滴定台上,然后调节液面记下读数,则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BDCE AF。水洗滴定管后滴定管内壁上残留水分,直接装液会稀释溶液,因此要进行多次润洗,目的洗去附在滴定管内壁上的水,防止其将标准溶液稀释而带来误差,该滴定过程答案第5页,共13页中在盐酸中加指示剂开始溶液无色,当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4)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 0 mol L1的标准NaOH溶液去滴定V m L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达到终点时,c(N a O H)V(N a O H)0 i 0 0 0 (V -V )c(NaOH)V(NaOH)=c(HCl)V(HC1),c(HCl)=前.j-=-。17.KJHSCN)Ka(CH,COOH),溶液中 c(H*):HSCN CH3coOH,c(lT)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4.0 x l O4 解析】(1)K,(CH,COOH)=1.75x 10-5,工(HSCN)=0.1 3,可知酸性HSCN CH,COOH;HF的电离平衡常数Ka(HF)=。c(HF)(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同浓度的溶液中电离出的离子浓度越大,Ka(HSCN)Ka(CH,COOH),溶液中C(H ):H S C N C H 3 C O O H,c(H。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反应开始时,两种溶液产生CO?的速率明显不同;反应结束后,两种溶液中溶质分别为CH3coONa和 NaSCN,CH3cOOH的酸性弱于HSCN,贝 iJCHCOCT比SCN-更易结合H,故SCN-)c(CH,COO);(2)pH=4 时,c(H+)=1.0 xl0-4mol-L-1,c(p-)=1.6xlOmol-L;,c(HF)=4.0 x L,由电离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 K(HF)=c(H)c(F)=L O x l O F E x-=彳 *10、J c(HF)4.0 x IO-418.(1)减小(2)NH3H2O+H+=NH:+H2O NH:+H,O N H3H2O+H+(3)0.5a mol/L【解析】(1)由于(NH4)2SO4=2NH;+SO:,溶液中N H:浓度增大,抑制氨水电离,导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则溶液中4 0 H)将减小;C(N H3H2O)(2)硫酸和氨水反应生成硫酸钱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N HVH 2 O+H+=N H;+H 2 O;硫酸铉是强酸弱碱盐水解而使其溶液呈酸性,溶液pH 7,则证明次磷酸为弱酸(2)H2P O ;+O H =H P O 3 +H 2 O H P O +H 2 O HaPO;,+O H-6.5 4 c(N a+)c(H2P O;)c(H+)c(H P O j )c(O H)【解析】(1)证明次磷酸是弱酸的方案为:测定0m o l L“N a H 2 P C h的溶液的pH若pH7,则证明次磷酸为弱酸或向等浓度O.l m o l.L”的盐酸和次磷酸中各滴入2滴石蕊试液,若H 3 P 0 2溶液中红色浅些,说明次磷酸为弱酸,故答案为:测定O.l m ol L N a HzPO z的溶液的pH若pH 7,则证明次磷酸为弱酸;(2)随着N a O H溶液的滴加,溶液中3(H3 Po3)逐渐减小、N H2 PO J先增大后减小、6(HP0;)逐渐增大,根据图知,曲线3 1、&、/分别表示3(H3 Po3)、B(H2 Po3)、3(HP0;),当溶液pH从6.5 4变为7时,6(H2 Po?)减小、6(HP0;)增大,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 Po3+O H-=HPO:+H2 O;N a zHPCh溶液显碱性,原因是H P O;发生水解反应,且以第一步水解为主,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 P O +H2O H 2P O3+O H-;b点3(H2 PO.c(HPO,),)=5(HP0;),则 c(H2 P o M c(H P O;),溶液的 p H=6.5 4,该温度下,H3 PO 3 的 K a 2(H3 Po3)=Wc(H2 P0;)x c(H+)=c(H+)=1 0-6.5 4,p K a 2=l g K a 2=l g 1 0 6 5 4=6.5 4;O Hm ol-L“N a H2 PO 3溶液中 c(N a+)c(H2 Po3),H 2 PO;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a点6(H2 Po3)=3(H3 Po3),则c(H2 Po3)=c(H3 Po3),溶液的p H=L 4 3,该温度下,H3 PCh的K a l(H3 PO 3)=c-(H-,TPO;()X C(H+)=C(H+)=1 O-43,水解常数9 =6K =1 707 71 47=1 0 ns7,电离常数 K a 2(H3 Po3)=1 0-6.5 4,则电c(H,PO,)%1 0离程度比水解程度大,溶液呈酸性,C(H2P O3)C(H+)c(HPO t),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c(N a+)c(H2 Po Ac(H+)c(HPO;)c(O H)2 0.偏高(2)0.0 0 5 3 m ol/L【解析】(1)第步加K I溶液时要迅速盖好盖子,由于溟易挥发,如果速度偏慢澳挥发后剩余量减少,会导致测定工业废水中苯酚含量偏高;答案第7页,共1 3页故答案为:偏高。(2)2 0 m LO.O l O O m ol/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