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黄埔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2年上海市黄埔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 40.0分)1.对抗疫情离不开化学。下列抗疫物资中,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B.0)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固氮过程 B.化学能一部分转化成了热能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证明氮的非金属性大于氧8 .四氯乙烯是一种衣物干洗剂,以下不是它的性质()A.易挥发 B.所有原子共平面C.易溶于水 D.能发生加成反应9 .医疗上用作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领餐”的物质是()A.B a C 03 B.B a(0 H)2 C.B a C l2 D.B a S 041 0 .20 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用氢气为燃料,耐高温碳纤维材料为外壳,铝合金为点火段材料,辅以可调节火焰颜色的“配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氢气作燃料对环境友好无污染B.碳纤维不属于有机材料C.铝合金密度小、易燃D.含钠元素的“配方”可使火焰呈黄色1 1 .室温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约4 0体积的S O2。用试管收集S O2后进行如下实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试管内液面上升,证明S O?与H 2 O发生了反应B.试管中剩余少量气体,是因为S O?的溶解已达饱和C.取出试管中溶液,立即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原因是:S O2+H2O;H 2 s O3,H 2 s O3 U H+H S OJ,H S O U H+S Og第2页,共22页D.取出试管中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pH下降,是由于SO2挥发12.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浓硫酸试剂中H2sO,含量的主要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A.D.T13.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A.pH=7的溶液B.等物质的量的强酸和强碱反应得到的溶液C.H+=O H 的溶液D.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的溶液14.84消毒液(含NaClO)与洁厕灵(含浓盐酸)不能混用,该反应中()A.NaClO为还原剂C.Cl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1 5.下列过程吸收热量的是()A.大理石受热分解B.食物腐败会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的气体B.HQ仅体现酸性D.是还原产物C.铝热反应 D.浓硫酸稀释1 6.用洗涤剂洗涤容器内附着的物质,合理的是()ABCD附着物质银镜石蜡食盐硫磺洗涤剂氨水蒸储水酒精二硫化碳A.A B.BC.C D.D1 7.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U形管为耐压试管),开始时,a、b两处液面相平,密封好,放置一段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铁丝的腐蚀速率:a 3时用铁触媒作催化剂D,用9 8.3%的浓硫酸吸收S O319.为检验某久置过氧化钠样品的成分,学习小组依次进行了有关实验。实验中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将过氧化钠样品完全溶于水,产生气泡:N a2O2+H20 =2 N a+2 0 H-+02 TB.向溶液中滴加Ba Ck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O1-+Ba2+=Ba CO3 1C.向沉淀中滴加稀醋酸,产生气体:Ba CO3+2 H+=Ba2+C02 T +H20D.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C02+Ca2+OH-=Ca CO3 I+H202 0.常温下,用如图1所示装置,分别向2 5 m L 0.3 m o i L-】N a 2 c。3溶液和2 5 m L 0.3 m o l -L-i N a H C()3溶液中逐滴滴加0.3 m o l I T】的稀盐酸,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压强随盐酸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A.X曲线为N a 2 c O3溶液的滴定曲线B.b点溶液的p H大于c点溶液的p HC.c点的溶液中:C(H C0 3)c(CO1-)C(H2CO3)D.a、d两点水的电离程度:a 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 0.0分)第4页,共22页2 1.氮化钱(Ga N)是智能手机的快速充电器中使用的一种半导体材料,可通过单质与氨气在高温下反应可制得。像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配平反应:Ga+N&曾 Ga N+H2,1-1-1其中氧化剂的电子式 o(2)N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Ga 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 个。(3)氢化物的热稳定性:N H3 P J M 填“、“NB.N -M -PC.N -P t ND.N -P -M(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画“X”或 7”)A.d 点:v 正 v 逆。B.c 点与a 点相比,c(N()2)增大,c(N 2()4)减小。C.若注射器隔热,没有能量损失,会导致反应温度发生变化,则b、c 两点的平衡常数 K b K c。D.若在注射器中对反应H z(g)+I2(g)#2H l(g)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最后能得到相似的透光率变化趋势图象。(3)在10(TC时,将0.40mol的NO?气体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就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下表数据。2 3.以芳香族化合物A和有机物D为原料,制备有机物M和高聚物N的合成路线如图:时间/S020406080100n(NO2)/mol0.40ni0.26n3n4n5n(N2O4)/mol0.000.05n20.080.080.08比较叼、%的大小-。n(NO2)20 40s内,N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 _ _ _ _o ioon t,容器中No2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如图。其他条件不变,请画出8(r c 时No?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_ _ _ _ _ _o100t/s已知:I.A-B 符合原子经济学原理OHII.?野R,(R i、R2表示氢原子或燃基)l B的反应类型,生成M的反应条件。(3)E的 结 构 简 式 为。(4)H生成N的化学方程式为 o(5)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B的 一 种 同 分 异 构 体 的 结 构 简 式.能发生银镜反应苯环上连有三个取代基苯环上的一卤代物有两种第6页,共22页(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和信息,以丙烯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0 CH,I、,-f-C C 的 合 成 路 线。ICH.2 4.利用氯碱工业中的固体废物盐泥 主要成分为Mg(0 H)2、C a C O3,B a S04,还含有少量Na C l、A 1(OH)3、F e(0 H)3、F e(0 H)2 等 与废酸反应制备MgS()4 7 出0,既处理了三废,又有经济效益。其主要流程如图:NaClONa(HMgSd 7HQ(1)实验室模拟该流程,不会涉及的操作加入Na C l O可调节p H,且一种离子会被Na C l O氧化。充分反应后再趁热过滤。(2)以上操作利用了Na C l O的 性和 性,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离子;趁热过滤的目的是;沉淀A 的主要成分是、。(3)检验滤液B 中是否含有F e3+的 实 验 方 法.(4)从沉淀B 中获得MgSC U 7 H 2。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向沉淀B 中加入足量(填化学式);、;过滤、洗涤得产品。(5)若测定Mgs。4 7 H 2。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需要的定量仪器有。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医用酒精的主要成分为CH3cH20H,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B.塑料护目镜中含有有机合成材料,含有有机物,故B错误;C.漂粉精主要为NaClO的水溶液,成分均为无机物,故C正确;D.医用橡胶手套含有有机合成材料,含有有机物,故D错误;故选:CoA.CH3cH20H属于有机物;B.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属于有机物;C.NaClO属于无机物;D.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属于有机物。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基本概念,难度不大,熟悉常见的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即可解答,注意日常学习中的积累。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分类,注意把握常见崎以及煌的衍生物的种类,题目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不大。【解答】烧只含有C、H元素,汽油、煤油、柴油为烧类混合物,以此解答该题,甘油为丙三醵,是醵类,不是烧,汽油、煤油、柴油为碳原子数在不同范围内的烧类混合物,多为烷烧。故选B。3.【答案】A【解析】解:A.氯水中发生可逆反应:C12+H2O#HC1+HC1O,CI2分子没有完全反应,HC1电离出氯离子,溶液中既含有氯分子,又含有氯离子,故A正确;B.液氯中只含有氯气分子,为纯净物,故B错误;C.次氯酸为纯净物,不含氯分子和氯离子,故C错误;D.氯化钠溶液主要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无氯气分子,故D错误:故选:A。第8页,共22页氯气溶于水,发生可逆反应:C12+H2O#H C 1 +H C 1O,盐酸完全电离,次氯酸部分电离,另氯水长期放置,次氯酸分解,平衡正向移动,最终无氯气分子、无次氯酸分子,据此分析作答。本题主要考查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的成分的区别,同时考查液氯的成分,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4.【答案】D【解析】解:选项中的钱盐中有钱根离子的盐可以被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而尿素不能被土壤胶粒吸附,因此在含氮元素相同条件下施用效果最差的是尿素;故选:D土壤胶粒带负电荷,容易吸附带正电荷的粒子,所以吸附的应是钱根离子,氮肥的肥效必须是氮元素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才能起到效果。本题考查了胶体性质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题干中信息的分析和利用。5.【答案】C【解析】解:A.氨气有刺激性味道,故A正确;B.氨气易液化,且气化放热,故可做制冷剂,故B正确;C.氨气是碱性气体,不属于碱,故C错误;D.氨气中N H键是极性键,故D正确;故选:Co由图可知该装置使用了防倒吸装置,说明该气体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显碱性,故该气体为氨气,据此进行解答。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主要考查氨气的性质及用途,题目基础,适合平时训练。6.【答案】C【解析】A.Ca(0 H)2和NH4cl加热反应能够生成N%,但N%的密度比空气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图示收集方法不合理,故A错误;B.该装置为固体加热制气体装置,HC1(浓)是液体,无法用图示装置制取。2,故B错误;C.KCIO3在Mil。?做 催 化 剂 时 加 热 分 解 生 成。2的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示装置合理,故C正确;D.该装置为固体加热制气体装置,H2s0式浓)是液体,无法用图示装置制取HC1,故D错误;故选:Co7.【答案】A【解析】解:A.固氮的概念:把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称作固氮,该过程为氮单质生成了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故A正确;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热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氮的非金属性小于氧,故D错误;故选:AA.把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称作固氮;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D.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难度不大,理解反应原理,反应过程的能量转化过程为解答的关键。8.【答案】C【解析】解:A.四氯乙烯是一种衣物干洗剂,说明其易挥发,故A正确;B.四氯乙烯中碳原子均为sp2杂化,所有原子均共平面,故B正确;C.四氯乙烯为卤代烧,难溶于水,故C错误;D.四氯乙烯中含碳碳双键,故能发生加成反应,故D正确;故选:CoC 尸四氯乙烯的分子式为C2Q4,结构式为 C C,属于卤代烧,结构中含碳碳双键,C原子均为sp2杂化,据此分析。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难度不大,应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9.【答案】D【解析】解:硫酸钢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不易被X射线穿过,在医疗上可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药剂,其俗称“铁餐”,因 此“根餐”为B aS O 而碳酸、氢氧化钢能够与第10页,共22页胃酸反应,氯化钢易溶于水,均产生含有钏离子的溶液,钢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能够使蛋白质变性,因此A、B、C三种物质不能做“领餐”,故选:Do硫酸钢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不易被X射线穿过,在医疗上可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药剂,其俗称“铁餐”,因 此“领餐”为BaSCU。本题主要考查“领餐”的主要成分、蛋白质的性质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10.【答案】C【解析】解:A.氢气作燃料,热值高,且燃烧产物为水,对环境友好无污染,故 A 正确;B.碳纤维属于碳的单质,是一种无机材料,不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故 B 正确;C.铝合金密度小,质量轻,表面覆盖氧化膜,不易燃,故 C 错误;D.含钠元素的“配 方“可使火焰呈黄色,故 D 正确;故选:CoA.氢气作燃料,热值高,且燃烧产物为水;B.碳纤维属于碳的单质;C.铝合金密度小,质量轻,不易燃烧;D.钠的焰色试验呈黄色。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体现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难度不大,需要细心。11.【答案】C【解析】A.由信息可知,SO2易溶于水,也能使液面上升,故 A 错误;B.如果全部为二氧化硫,水充满试管,可能是含有其他杂质,导致水不能充满,故 B 错、口1 天;C.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S0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弱酸,分步电离出氢离子,故 c 正确;D.亚硫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为硫酸,弱酸变强酸,使pH下降,故 D 错误;故选C。12.【答案】B【解析】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中和滴定用到的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烧杯、锥形瓶,所以该实验用不到的仪器为分液漏斗,故选:Bo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中和滴定用到的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烧杯、锥形瓶,据此解答。本题考查了化学仪器的使用,明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和滴定操作步骤,依据操作步骤选择需要的仪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3.【答案】C【解析】解:A.温度未知,如100久时pH=7的溶液显碱性,故A错误;B.等物质的量的强酸和强碱反应得到的溶液,可能显酸性,如硫酸与NaOH反应生成硫酸氢钠溶液,故B错误;C.H+=O H 的溶液,显中性,故C正确;D.石蕊的变色范围为5 8,则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的溶液,可能为酸性或碱性,故D错误;故选:Co由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若二者浓度相等,溶液为中性,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溶液的酸碱性,为高频考点,把握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14.【答案】C【解析】解:A.NaCIO中C1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价,被还原,为氧化剂,故A错误;B.HQ中C1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则HQ失电子是还原剂,故B错误;C.HC1中C1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NaClO中Q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价,则Cl2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故C正确;D.2HC1+NaClO=Cl2 T+NaCl+%0中H元素和0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改变,出0既不是还原产物又不是氧化产物,故D错误;故选:Co84消毒液(含NaClO)与洁厕灵(含浓盐酸)不能混用,会发生反应2HC1+NaClO=Cl2 T+NaCl+5 0反应中,HC1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一 1价升高为0,NaClO中Q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价,据此分析。第12页,共22页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注意从化合价角度分析,题目难度不大。15.【答案】A【解析】解:A.大理石受热分解,属于吸热反应,故 A 正确:B.食物腐败属于缓慢氧化,过程放热,故 B 错误;C.铝热反应属于放热热过程,故 C 错误;D.浓硫酸稀释是放热过程,故 D 错误;故选:A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镂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电离、水解都是吸热过程;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0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镀盐和强碱),以此解答该题。本题考查化学中吸热或放热问题,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双基,熟记吸热或放热的判断规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对于特殊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的要熟练记忆,难度不大。16.【答案】D【解析】解:A.银不溶于氨水,不能用氨水洗涤,通常用稀硝酸洗涤,故 A 错误;B.石蜡不溶于水,不能用蒸储水洗涤,故 B 错误;C.食盐不溶于酒精,易溶于水,通常用水洗涤,故 C 错误;D.硫磺易溶于二硫化碳,通常可用二硫化碳洗涤硫磺,故 D 正确;故选:D。A.银不溶于氨水;B.石蜡不溶于水;C.食盐不溶于酒精;D.硫磺易溶于二硫化碳。本题考查了化学仪器的洗涤,明确相关化学试剂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7.【答案】C【解析】解:A.U型管左边装置是中性溶液,所以a发生吸氧腐蚀,右边b装置是酸性溶液发生析氢腐蚀,析氢反应速率大于吸氧反应速率,故 A 正确;B.左边装置发生吸氧腐蚀时,氧气和水反应导致气体压强减小,右边装置发生析氢腐蚀,生成氢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所以右边的液体向左边移动,所以一段时间后,左边液面高于右边液面,故 B 正确;C.a处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所以a处pH不变;b处溶液变成硫酸亚铁溶液,溶液的pH值变大,故 C 错误;D.a、b两处构成的原电池中,铁都作负极,所以负极上具有相同的电极反应式:F e-2e-=Fe2+,故 D 正确;故选:CoA.生铁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B.根据U型管两边气体压强的变化判断液面的变化:C.根据发生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时溶液中溶质判断溶液pH值的变化,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是pH值增大,氢离子浓度减小的pH值增大;D.负极上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本题以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为载体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钢铁发生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条件是解本题的关键,根据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时两极发生的反应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18.【答案】C【解析】解:A.矿石粉碎成粉末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故 A 正确;B.接触室内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为防止催化剂中毒需要原料气进入接触室之前需净化处理,故 B 正确;C.S02转化为SO3时用五氧化二钿做催化剂,铁触媒作合成氨的催化剂,故 C 错误;D.在吸收塔中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但水直接吸收三氧化硫会形成酸雾,使三氧化硫的吸收率降低,生产实践中用98.3%的浓H2sO,吸收三氧化硫,可以防止形成酸雾,使SO3吸收完全,故 D 正确;故选:CoA.矿石粉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B.原料气进入接触室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进行,杂质气体会导致催化剂中主母;第 14页,共 22页c.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的催化剂为五氧化二车凡;D.若用水或稀硫酸吸收,易形成酸雾,且吸收速度慢,本题重点考查工业制硫酸的设备,注意接触室中热交换器的作用以及三氧化硫的吸收方法,要求学生重视化工生产与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利用,题目较简单。1 9.【答案】B【解析】解:A.将过氧化钠样品完全溶于水,产生气泡,离子方程式:2 2 2。2 +2匕0=4 N a+4 0H-+02 T,故 A 错误;B.向溶液中滴加B a C k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C 01-+B a2+=B a C O3 1,故B正确;C.向沉淀中滴加稀醋酸,产生气体,离子方程式:B a C O3+2 C H3C O O H =B a2+C 02 T+H2O +2 C H3C O O-,故 C 错误;D.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出现浑浊现象:C 02+C a2+2 0H-=C a C O3 X +H20,故 D 错误。故选:B o过氧化钠久置能够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A.原子个数不守恒;B.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钢反应生成碳酸节贝和氯化钠;C.醋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D.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过氧化钠性质,熟悉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2 0.【答案】D【解析】解:A.结合分析可知,X是N a H C 03溶液的滴定曲线,故A错误;B.b点与c点分别为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盐酸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滴定点,b点主要成分是N a C L因溶有C O 2,显酸性,c点主要成分是N a C l和N a H C C)3,显弱碱性,则溶液的p H:b c(H 2 c 03)c(C 0歹),故 C 错误;D.d 点N a 2 c。3 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N a C L a 点N a 2 c O 3 部分与H C 1反应,反应后溶质N a H C O3 N a2C O3,由于a、d 点压强不同,说明a、d 点溶液中均有溶解的二氧化碳,N a H C()3、N a 2 c O 3 呈碱性,抑制了水的电离,a 点碱性强于b 点,水的电离程度:ad,故 D正确;故选:D。由图示可知,X 曲线滴加盐酸不久压强即大幅增大,说明有C O?生成,而丫曲线在滴定过半时才开始有C O 2 生成,并且消耗的盐酸物质的量之比约为1:2,证明X 是N a H C O s 溶液的滴定曲线,丫是N a 2 c O 3 溶液的滴定曲线;a 点部分碳酸钠参与反应,b 点碳酸氢钠完全反应,c 点碳酸钠恰好转化为碳酸氢钠,d 点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以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水的电离及其影响等知识,为高频考点,明确图示曲线变化的意义及各点溶质组成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水的电离的影响因素,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2 1.【答案】1 2 1 3 I s 2 2 s 2 2 P 3 1 共价键 1700 x 12 3 8 G a N、G a P、n IN riG a A s 均为共价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共价键,G a-N、G a-P、G a-A s 键长依次递增,键能依次减小,所以熔沸点依次降低【解析】解:(1)根据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可知,此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电子守恒可得到,化学方程式为:G a+2 N E 警 G aN +3 H 2;氨气中H 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氨气为氧化剂,故氧化剂的电子式为:H:1:H 故答案为:1;2;1;3;(2)N 核外有7 个电子,所以电子排布式为:I s 2 2 s 2 2 P3;G a与Al 同主族,价电子为4 s?4 p i,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故答案为:I s 2 2 s 2 2 P3;1;(3)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依次减弱,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如图,N 和P位于同一主族,所以氢化物的热稳定性:N H3 PH3,故答案为:;(4)G a分别与N、P、As 形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所以均为共价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共价键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点越高,G a-N、G a-P、G a-As 键长依次递增,键能依次减小,所以熔沸点依次降低。所以为共价键;1 7 0 0 x 1 2 3 8;G aN、G aP、G aAs 均为共价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共价键,Ga-N、G a-P、G a-A s 键长依次递增,键能依次减小,所以熔沸点依次降低,故答案为:共价键;1 7 0 0 x 1 2 3 8;G aN、G aP、G aAs 均为共价晶体,熔化时破坏的第16页,共22页是共价键,G a-N、G a-P、G a As键长依次递增,键能依次减小,所以熔沸点依次降低。(l)G a由0价升高为+3价,H由+1价降低为0价结合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氨气中H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氨气为氧化剂;(2)N核外电子排布式为:I s 2 2 s 2 2 P3:G a与Al同主族,价电子为4 s 2 4 p】,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3)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依次减弱,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4)G a分别与N、P、As形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所以均为共价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共价键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点越高。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难度不大,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为解答的关键。D(NO2)2 2.【答案】A V x x x n3=n4 0.0 0 1 m o l/(L s)100t一R 0!C【解析】解:(1)从图乙可知气体的透光度先下降后上升,说明N O?的浓度先增大后减小,故注射器先压缩后拉伸,最后达到初始水平,说明拉伸位置回到N,故移动轨迹为N-M -N,故答案为:A;(2)A.c点后的拐点是拉伸注射器的过程,d点是平衡逆向移动,v逆v正,故A正确;B.c点是压缩注射器的情况,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浓度都增大,B错误:C.b点开始是压缩注射器的过程,平衡正向移动,反应放热,导致T(b)人,故C错误;D.反应为等体积反应,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不会发生相似的透光率,故D错误;故答案为:V:X;X;X;(3)6 0 s和8 0 s时四氧化二氮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n3=及故答案为:n3=n4:根据方程式0-20s内,由三段式可知,N2O4=2NO2起始浓度(mol-f1)0.4 0转化浓度(mol-L-1)0.1 0.05平衡浓度(mol 1)0.3 0.05可得,20s时二氧化氮有0.3m ol,则20 40s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v=当 t0.04mol2LX20S=0.001mol/(L-s),故答案为:0.001mol/(L s);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到达平衡所需时间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时小。2物质的量较100久时要小,所以图像为故答案为:该反应是正反应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虽然正向移动,但是二氧化氮浓度增大,混合气体颜色变深,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但是二氧化氮浓度减小,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所以b点开始是压缩注射器的过程,气体颜色变深,透光率变小,c点后的拐点是拉伸注射器的过程,气体颜色变浅,透光率增大;(1)从图乙可知气体的透光度先下降后上升,说明NO?的浓度先增大后减小,故注射器先压缩后拉伸,最后达到初始水平;(2)A.c点后的拐点是拉伸注射器的过程,d点是平衡逆向移动;B.c点是压缩注射器的情况,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浓度都增大;第18页,共22页C.b点开始是压缩注射器的过程,平衡正向移动,反应放热,导致T(b)HO+Cc O4HM 3【解析】解:(1)D的官能团名称醛基,故答案为:醛基;(2)A -B的反应类型加成反应,生成M的反应为较酸和醇的酯化反应,该反应的条件是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故答案为:加成反应;浓硫酸、加热;(3)E 的结构简式为(C H 3)2 C H C H(O H)C O O H,故答案为:(C H 3)2 C H C H(0 H)C 0 0 H;(4)H 为(C H 3)2 C =C H C O O C H 3,H 发生加聚反应生成H,H 生成N 的化学方程式为 产n(C H3)2C =C H C O O C H3 人对心+f 一,CH,COOCH,产故答案为:n(C H 3)2 C =C H C O O C H 3 空十 f-fH十CH,COOCH(5)B 的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条件: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苯环上连有三个取代基;苯环上的一卤代物有两种,说明苯环上含有两种氢原子,则苯环上结构对称,符合 由 H O C(C H 3)2 C O O H 发生缩聚反应得到目标物,由丙酮与H C N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得到H O C(C H3)2C O O H,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丙 醇,2-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丙酮,合成路线为lli()CwO,9CH,=H-CH,“八 1 2-4俊 化,.11共 C CH3 4 H3c C 故答案为:INO Cu/O、9CH2=CH-CH,HJC-C H,I 口32 ,OH0产IK N,二 H Q CCH?11T H O+Cc O4H,COOHC H3OH0 俨IK NH3C-C-C H3t H O+C CO珈。COOHCR3A-B符合原子经济学原理,说明A 和丙块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根据B 的结构简式知,AOHOH为:由、M的结构简式知,C 和G 发生酯化反应生成M,C 为(C H s C H-,B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D 与H C N发生信息I I 中反应生成E 为(C H3)2C H C H(O H)C O O H,E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F 为(C H 3)2 C =C H C O O H,F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G,F 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H 为(C H 3)2 C =C H C O O C H 3,H 发生加聚反应生成N;(6)由H O C(C H 3)2 C O O H 发生缩聚反应得到目标物,由丙酮与H C N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得到H O C(C H3)2C O O H,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 -丙醇,2-丙醵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丙酮。第2 0页,共2 2页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根据转化中有关物质的结构简式结合反应条件进行推断,需要学生对给予的信息进行利用,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难点是合成路线设计,题目难度中等。24.【答案】B 氧化弱碱减少 产 物 结 晶,提 高 产 率 B a S 04 F e(O H)3 A 1(O H)3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 S C N溶液,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含F e 3+,否则不含F e 3+稀硫酸蒸发浓缩 冷 却 结 晶 马 弗 炉【解析】解:(1)该过程涉及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不涉及蒸储,故答案为:B;(2)液A 中加入Na C lO,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并调节p H,此时A S+、F e 3+水解生成A l(O H)3、F e(O H)3,以上操作利用了Na C lO 的氧化性和弱碱性,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离子;趁热过滤的目的是减少产物结晶,提高产率;沉淀A 的主要成分是B a S O F e(O H)3、A 1(O H)3,故答案为:氧化;弱碱;减少产物结晶,提高产率;B a S 04;F e(O H)3;A 1(O H)3;(3)检验滤液B 中是否含有F e 3+的实验方法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 S C N溶液,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含F e 3+,否则不含F e 3+,故答案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 S C N溶液,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含F e 3+,否则不含F e 3+;(4)从沉淀B 中获得M g s。4 -7 H 2。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向沉淀B 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产品,故答案为:稀硫酸;蒸发浓缩;冷却结晶;(5)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准确称取M g S O 7H 2。样品,放入已干燥至恒重的瓷用烟,置于马弗炉中,在20 0 久脱水1小时.为准确确定脱水后的质量,还需要经过的操作有:冷却(干燥器中)至室温-称量后重复脱水-冷却一称量至恒重,故答案为:马弗炉。固体废物盐泥 主要成分为M g(O H)2、C a C O3,B a S O O 除此之外还有Na C I、A 1(O H)3,F e(O H)3、M n(0 H)2等 中加入硫酸调节溶液p H 进行酸解,B a S C 不溶,向滤液A 中加入N a Q O,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并调节p H,此时A F+、F e 3+水解生成A 1(O H)3、F e(O H)3,则过滤得到的A 为B a S O c F e(O H)3、A 1(O H)3沉淀,滤液B 主要为硫酸钠、M g S 04;向滤液B 中加入N a O H,过滤获得滤液C(主要为硫酸钠)和滤渣B M g(O H)2,再向B 中加入硫酸将M g(O H)2转化成硫酸镁,最后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抽滤获得M g s。4 7H20O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等,明确流程图中发生的反应及基本操作方法、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仪器用途,题目难度不大。第22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