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pdf
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本试卷共8 页,21小题,满 分 10 0 分。考试用时75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0 16 N a 23 S 32 K 39 M g 24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 44分。第 1 10 小题,每小题2 分;第 11 16小题,每小题4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L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卤水点豆腐”利用了胶体的聚沉原理B.还原性铁粉用于食品行业的“双吸剂C.二氧化硅用于硅全固态电池的阳极材料D.“拉闸限电”活动有利于“碳中和、碳达峰2.20 21年 9 月,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首次颠覆性地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的原创性突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技术将C O?转化为淀粉,淀粉是有机高分子物质B.该技术要得以推广,所需的大量氢气可以来自光伏电解水C.该技术再次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D.该技术有利于减少造成酸雨的主要“元凶”C O?,还可缓解粮食危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三氧化硫是电解质B.C 0,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 电子结构C.常温下硅的性质很稳定,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硅D.N H N O s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属于共价化合物4.现有硫酸钠、硫酸镀、硫酸铝、硫酸镁四种无色溶液,可用一种试剂将它们区别开来,该试剂是A.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银溶液 D.硝酸银溶液5 .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过量的体积相同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二者相比较,相等的是A.铜片完全消耗时所需要的时间 B.反应生成硝酸铜的物质的量C.反应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 D.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6 .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小苏打溶液中:K,、B a2+OH-.N O;B.某氨水溶液中:K+、SO;、Na.、NO,C.某无色溶液中:K,FT、I、Mn 04D.新制的氯水中:Na,K*、S、NO,7 .下列实验中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BCD17 NaOH溶液E 植物油LFcSO4溶液N.CI溶液曲a浓氨水CaO固体F jT 1观察Fe(OH)?的生成蒸发结晶制备氯化钠晶体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氨气铁上镀铜A.A B.B C.C D.D8 .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甲s乙与 丙”转化的是物质选项甲乙丙ASiSi 02H2Si O3BNON02H NO3CNaNa C lNa OHDC H2=C H2C H 3 cH 2 0 HC H 3 C H OA.A B.B C.C D.D9.设刈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L 0.I m o l/L F e C b 溶液中,F e 总数小于0.1弗B.常温常压下,6 4 g O2 和 O3 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4 N,、C.I m o l C L 与足量Na OH 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 N,、D.标准状况下,2 8 g 冲含有分子数为吊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KI 0 3 溶液中滴加HL 再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出现蓝色KI。?氧化性比L 强B向 N&S 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气泡C 1 的非金属性比S 强C将一小块Na 放 入 7 5%酒精溶液中产生气泡乙醇含有羟基D向浓I LSO,中加水,搅拌烧杯外壁发烫浓硫酸溶于水放热A.A B.B C.C D.D11.2 0 2 2 年北京冬奥会开赛在即,场馆建设中用到一种耐腐、耐高温的表面涂料是以某双环烯酯为原料,该双环烯酯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该双环烯酯的分子式为C 1 IMO2C.I m o l 该双环烯酯最多能与3 m o l 的压发生加成反应D.该双环烯酯完全加氢后,产物的一氯代物有4种1 2.科学家模拟在火星上制备出氧气,装置如图,总反应为:2 C 0 z =2 C 0+0”YS Z为陶瓷电解质(可传导0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02液化储存一a极 b极CO2 800。(2 预热COA.该制氧过程,能量变化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O 从 b极移动到a极,在 a极发生氧化反应C.阴极的电极反应为:C 0/+2 e =0 +C OI).每制备2.2 4 L 0 2,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4 N、1 3.己知:N2(g)+3 H2(g)z =i 2 N H:i(g)A H=-m k J m o l 在 2 L 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1 m o l和 3 m 0 I H 2,在 温 度 分 别 为 下,测得加3 的产率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0908070605040302010a(NH3)/%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时间/minA.T2 T,AH 0B.a,b两点的反应速率:C.平衡时,通入负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m k J1 4.下列劳动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选项家务劳动化学知识A使用含N a C l O 的 8 4 消毒液拖地N a C l O 具有还原性和漂白性B使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白醋可溶解碳酸钙等沉淀C餐后将洗净的铁锅擦干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D用温热的纯碱溶液擦拭有油污的灶台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A.A B.B C.C D.D1 5.五种短周期元素X、Y、Z、M、N,其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08642086422n11111111oooOOOOOOOOOOO0A.非金属性:X M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M d B.在 c、e 两点中,水的电离程度c c(N H:)c(H,)c(0H )二、非选择题:共 5 6 分。第 1 7 1 9 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 0 2 1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4 2 分。1 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S 02 与 F eCk溶液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1)A 装置中制备S O?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B 的作用.装置D的作用。(2)该小组同学预测S O?与 F eCL 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该小组同学预测的理论依据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该小组探究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现象结论I .取 5 0m L i m o L l/F eCh 溶液于装置C 中,并连接好装置,通入S 02 至饱和。溶液很快由黄色变为红棕色。I I.用激光笔照射步骤I 中的红棕色溶液。溶液中无明显光路。红棕色溶液不是_(填分散系种类)I I I.将步骤I 中的溶液静置。1 小时后,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溶液中有_生 成(填离子符号)。根据步骤I、I I、I I I 的现象,该小组学查阅资料获知:i.生成红棕色F e(H S 0:M 离子的反应为:F e3+H S 0:产ii.F e(H S O:s)离子可以将F e 还原为F e2+溶 液 中 F eQ lS O jz+与 F e时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检验该反应生成的阴离子(S O;)的实验操作为 o由上述实验可知S O z与F e C k溶液反应生成F e?所需时间较长,缩短该反应所用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任写两条)。1 8.C oC L -6 H 2 O可用作油漆干燥剂,工艺上可用含钻废料(主要为C o,含少量F e、A l,有机杂质)为原料来制取6 H20,以下是制备该物质的一种新工艺流程:钻废料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 H见下表:沉淀物F e(0 H)3F e(O H)2C o(O H)2A l (O H)3开始沉淀2.77.57.63.8完全沉淀3.29.79.25.2请回答下列问题:(1)“焙烧”的目的是。(2)试剂a可选用;“酸浸”时C o转化为C 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o(3)“氧化”过程中,HQ的作用:。(4)加入碳酸钠调节p H至b,b的范围是;“滤渣”中 所 含 沉 淀 成 分 的 化 学 式 为;滤渣经洗涤后,洗涤液与滤液合并,检 验 滤 渣 洗 涤 干 净 的 操 作 是。(5)滤液需加盐酸,其目的是 o(6)操 作I为、,过滤,洗涤,干燥。1 9.亚硝酰氯(C 1 N 0)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工业上可用NO与CL合成:(1)一定条件下,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亚硝酰氯,涉及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常数如表: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则A H3=(用%、A上表示);K3=(用K i、K 2表示)。2 N 02(g)+N a C l(s)NaNO3(s)+C l N O(g)H,K,4 N 02(g)+2 N a C l(s)2NaN03(s)+2 N 0(g)+C l2(g)A H,K22 N 0(g)+C l2(g)=2 C l N 0(g)A H3K,(2)3 0 0 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 C l N 0(g)=2 N 0(g)+C l2(g),其正反应速率表达式。正=k C (C 1 N O)测得正反应速率和对应浓度的数据如表:序号c (C I N O)/(mol -L1)u 1 H/(mol L 1 s-1)0.3 03.6 0 X1 0-90.6 01 4 4 X1 0-80.9 03.2 4 X1 0-8则 n=,k=。(3)2 5时,向体积为2 L且带气压计 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0.0 8 mol NO和0.(M mol C l2,发生反应:2 N 0(g)+C l2(g)=i 2 C l N 0(g)A I I。已知:反应起始和平衡时温度相同。测得反应过程中压强(p)随时间(t)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则 H 0(填“或“不确定”);若其他条件相同,仅改变某一条件时,测得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曲线b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 o求该温度下反应压强平衡常数K p,写出计算过程。(注: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义物质的量分数)(二)选考题:共1 4分。请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选 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2 0.单晶边缘纳米催化剂技术为工业上有效利用二氧化碳提供了一条经济可行的途径,其中单晶氧化镁负载银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抗积碳和抗烧结性能。回答问题:(1)基态镇原子d 轨 道 中 成 对 电 子 与 单 电 子 的 数 目 比 为,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有关的是(填序号)a.焰火 b.L E D 灯光 c.金属导电(2)第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L)随原子序数(Z)的变化如图1 所示。L随 Z 的递增而呈增大趋势的原因是,导 致 L在 a点出现齿峰的原因是 o(3)丁二酮后常用于检验N i2 4,在稀氨水介质中,丁 二 酮 后 与 一反应生成鲜红色沉淀的结构如图2所示,该结构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一,1 原子与其它原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有(填序号)a.氢键 b.”键 c.。键 d.配位键(4)M g O 具有N a Cl 型结构(如图3),其中阴离子采用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方式,X射线衍射实验测得M g O 的晶胞边长为a n m,则 M g O 晶体的密度为 g/c m3 选 修 5:有机化学基础2 1.盐酸氟西汀(F)是一种抗抑郁药物,其合成方法如下,(设 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请回答有关问题:Cl-即 D CICO:CH2CH3KOII/DMSO(1)A、C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分别为(2)D的结构简式为 o(3)C 1)的反应类型为。(4)D E 的化学方程式。(5)相对分子质量比C 少 2 8 且满足下列性质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a.遇氯化铁显紫色 b.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 c.分子中含有-N H2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 组峰,且其面积 比 为 1 :2 :2 :2 :6 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为OH(6)已知:(C&b N C H 2 c H 3 6”产。C H2=CH2,写出以为原料,合成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本试卷共8页,2 1小题,满 分 100分。考试用时7 5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0 16 N a 2 3 S 32 K 39 M g 2 4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 44分。第 1 10小题,每小题2 分;第 11 16小题,每小题4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卤水点豆腐”利用了胶体的聚沉原理B.还原性铁粉用于食品行业的“双吸剂C.二氧化硅用于硅全固态电池的阳极材料D.“拉闸限电”活动有利于“碳中和、碳达峰【答案】C【解析】【详解】A.豆浆含蛋白质胶体、卤水含电解质、“卤水点豆腐”利用了胶体的聚沉原理,A正确;B.还原性铁粉具有较强还原性、可吸收空气、用于食品行业的“双吸剂,延长食品保质期,B 正确;C.二氧化硅用于光导纤维、硅用于太阳能电池,C错误;D.“拉闸限电活动”减少了煤炭的使用量、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碳中和、碳达峰,D正确;答案选C。2.20 21 年 9 月,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首次颠覆性地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的原创性突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技术将CO2转化为淀粉,淀粉是有机高分子物质B.该技术要得以推广,所需的大量氢气可以来自光伏电解水C.该技术再次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D.该技术有利于减少造成酸雨的主要“元凶 CO,,还可缓解粮食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二氧化碳能转化为淀粉分子,淀粉是有机高分子物质,故 A 正确;B.合成淀粉过程需要大量氢气,所需氢气可以来自自光伏电解水,故 B 正确;C.二氧化碳为无机物,淀粉为有机高分子,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故 C 正确;D.CO?不会造成酸雨,故 D 错误;故答案为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三氧化硫是电解质B.CO,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 电子结构C.常温下硅的性质很稳定,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硅D.NH,N03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属于共价化合物【答案】B【解析】【详解】A.三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导电,但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是硫酸不是三氧化硫,所以三氧化硫不是电解质,故 A 错误;B.CO,分子电子式为号:C:毛,所以CO2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 电子结构,故 B 正确;C.硅是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元素,硅的化合态是由于地球的造山运动和火山喷发而出,这往往是高温,在这种情况下,硅的化学性质变的很活泼,所以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硅,所以自然界中的硅元素主要由二氧化硅形式存在,故 C 错误D.加州)3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属于盐是离子化合物,故 D 错误;故答案为B。4.现有硫酸钠、硫酸镀、硫酸铝、硫酸镁四种无色溶液,可用一种试剂将它们区别开来,该试剂是A.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钢溶液 D.硝酸银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盐酸与三种物质均不反应,不能鉴别,A错误;B.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钠不反应,与硫酸铝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过量时沉淀又溶解,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鉴别,B正确;C.氯化钢溶液与三种物质均反应生成硫酸钢白色沉淀,不能鉴别,C错误;D.硝酸银溶液与三种物质均反应生成硫酸银白色沉淀,不能鉴别,D 错误;答案选B。5 .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过量的体积相同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二者相比较,相等的是A.铜片完全消耗时所需要的时间 B.反应生成硝酸铜的物质的量C.反应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 D.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答案】B【解析】【详解】A.硝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铜片完全消耗时所需要的时间为浓硝酸更短,A不合题意;B.根据铜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生成硝酸铜的物质的量等于参与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故二者生成硝酸铜的物质的量相等,B符合题意;C.根据反应方程式:CU+4 H N 03()=CU(N 03)2+2 N 02 t +2 H20,3 C u+8 H N Os(W)=3 C u(N 03)2+2 N 0 t +4 H20,可知反应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浓硝酸对应的更多,C不合题意;D.根据反应方程式:C u+4 H N 0 3(浓)=C u(N 0 3+2 N 0 2 t +2 H o 3 C u+8 H N()3(稀)=3 C u(N 0:,)2+2 N 0 t +4 H o 可知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为浓硝酸对应的更多,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 o6 .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是A.小苏打溶液中:K*、Ba2+OH、NO3B .某氨水溶液中:K+、$0;、N a.、NO,C.某无色溶液中:K+、FT、I、M n 04D.新制的氯水中:Na,K*、S2 NO,【答案】B【解析】【详解】A.小苏打溶液中含有C。;,O H 与C。;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 A错误;B.氨水溶液中K-、SO;、N a,NO 均不能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故 B正确;c.M n()4 有颜色,M n O4具有氧化性,I 具有还原性,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 C 错误:D.新制的氯水中有次氯酸具有氧化性,S2-具有还原性,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 D 错误;故答案为B7.下列实验中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BCDiNaOH溶液:植物油L F e S O.溶液NaC啸液蒙*氯水CaO固体F jT 1观察Fe(OH)的生成蒸发结晶制备氯化钠晶体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氨气铁上镀铜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A.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白色氢氧化亚铁,植物油隔绝了空气,因此能观察氢氧化亚铁的生成,A正确;B.蒸发结晶应该在蒸发皿中进行,不能在用烟中进行,B错误;C.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D.铁上镀铜,铁做阴极,铜做阳极,D错误;答案选A。8.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甲*乙0 丙”转化的是物质选项甲乙内ASiSi O2H2Si O3BN ON 02H N O 3CN aN aC lN aO HDCH2=CH2C H 3 C H 2 O HC H 3 C H O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硅酸不溶于水,Si。?不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H B i O:,故 A符合题意;B .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故 B不符合题意;C.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故 C不符合题意;D.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乙醇和氧气催化氧化得到乙醛,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A9 .设 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 L 0.I m o l/L F e C b 溶液中,F e 总数小于0.1吊B.常温常压下,6 4 g O z 和 O 3 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4 N,、C.I m o l C k 与足量N a O H 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刈D.标准状况下,2 8 g 附含有分子数为N.【答案】C【解析】【详解】A.F e 水解,F e 总数小于0.1N“故 A正确;B.常温常压下,根据最简式为。可知6 4 g 0?和 混 合 气 体 为 4 m o l,其中含有原子总数为4 N.”故 B正确;C.可知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Cl2+2 N a O H=N a C l+N a C l O+H2O ,imol C L 与足量N a O H 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N、,故 C错误;D.2 8 g 弗为I m o l,含有分子数为吊,故 D正确;故答案为C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K I 0 3 溶液中滴加H I,再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出现蓝色K I Q,氧化性比L 强B向 N a 2s 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气泡C 1 的非金属性比S强C将一小块N a 放入7 5%酒精溶液中产生气泡乙醇含有羟基D向浓H z S O,中加水,搅拌烧杯外壁发烫浓硫酸溶于水放热A 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K I O,与 H I 反应生成b/O;+5F+6H+=3 I2+3 H2O,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反应中KW为氧化剂,L 为氧化产物,根据氧化性强弱规律: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因此结论正确,故 A正确;B.向 N a 2s 溶液中滴加盐酸,首先无明显现象,发生反应:S 2-+H+=H S-,继续滴加盐酸,发生反应w s +H+=H2ST,有气泡产生,并伴有臭鸡蛋气味,两个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证明C 1 的非金属性比S强,故 B 错误;C.将钠块放入7 5%酒精溶液中,产生气泡,可能是钠与溶液中的水反应,不能证明乙醇中含有活泼氢,故C错误。D.浓硫酸密度比水大,故稀释浓硫酸时应沿烧杯壁向水中加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外壁发烫,可以得出结论: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故 D 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11.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赛在即,场馆建设中用到一种耐腐、耐高温的表面涂料是以某双环烯酯为原料,该双环烯酯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双环烯酯易溶于水B.该双环烯酯的分子式为C.I m o l 该双环烯酯最多能与3 m o l 的%发生加成反应D.该双环烯酯完全加氢后,产物的一氯代物有4种【答案】B【解析】【详解】A.该双环烯酯的分子难溶于水,故 A错误;B.该双环烯酯的分子式为口此。2,故 B正确;C.碳碳双键能与发生加成反应,酯基中碳氧双键不能与H?反应,因 此 I m o l 该双环烯酯能与2m o l H?发生加成反应,故 C 错误;D.该双环烯酯完全加氢后的产物是oII-CH,该双环烯酯的一氯代物有9 种。,故 D错误;故答案为B1 2.科学家模拟在火星上制备出氧气,装置如图,总反应为:2C02=2C0+02,YSZ为陶瓷电解质(可传导02)o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2液化储存A.该制氧过程,能量变化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从 b 极移动到a 极,在 a 极发生氧化反应C.阴极的电极反应为:C02+2e=0+COD.每制备2.2 4 L 0?,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4N*【答案】D【解析】【详解】A.该装置是电解池,该制氧过程,能量变化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 A 正确:B.由图可知a 极为阳极,b 极为阴极,电解池中阴离子移向阳极,故从b 极移动到a 极,在 a 极发生氧化反应,故 B 正确;C.阴极是二氧化碳得电子转化为一氧化碳,电极反应为:(%+2e=02-+C O,故 C 正确;D.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O2-4e=02,未说明标况,无法确定2.24L Oz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故 D错误;故答案为D1 3.已知:N2(g)+3 H2(g)e 2NH 3(g)A H=-m k J m o l ”在 2 L 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1 m o l N2和 3 m 0 I H 2,在温度分别为Z 下,测得阳3 的产率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b两点的反应速率:%八C.平衡时,通入氨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m k J【答案】B【解析】【详解】A.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T?条件下先达到平衡,说明4时反应速率快,故有4?,温度越高,N L 的百分含量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 A H ,故反应速率:B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容器为恒温恒容,故平衡时,通入氮气反应体系各物质的浓度均不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仍然相等,故平衡不移动,C 错误;D.由于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在 2 L 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 m o l 弗 和 3 m o l H2,达到平衡时,不可能完全进行,则放出热量小于m k J,D 错误;故答案为:B o1 4.下列劳动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选项家务劳动化学知识A使用含Na Cl O 的 8 4 消毒液拖地Na Cl O 具有还原性和漂白性B使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白醋可溶解碳酸钙等沉淀C餐后将洗净的铁锅擦干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D用温热的纯碱溶液擦拭有油污的灶台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A.由于NaClO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则常使用含NaClO的84消毒液拖地,A错误;B.由于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则白醋可溶解碳酸钙等沉淀,故可使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 等),B 正确;C.铁在潮湿环境中易腐蚀电化学腐蚀,更易生锈,则我们餐后应该将洗净 铁锅擦干,C正确;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进行比较完全,故可用温热的纯碱溶液擦拭有油污的灶台,D正确:故答案为:A。15.五种短周期元素X、Y、Z、M、N,其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塔送的是086420864221111111111ooO0原子序数A.非金属性:XM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MNC.X和Y形成的化合物只可能含离子键D.M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弱酸【答案】C【解析】【分析】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前7种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后7种元素处于第三周期,由原子序数可知,X为0元素,Y为Na元素,Z为A1元素,M为Si元素,N为C1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与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X为0元素,Y为Na元素,Z为A1元素,M为Si元素,N为C1元素。A、同一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0Si,故A正确;B,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S i C l,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氢化物稳定性M d B.在 c、e 两点中,水的电离程度c c(N H:)c(H*)c (O H )【答案】D【解析】【分析】N a O H 是强碱,N H3 H20为弱碱,浓度相同时N a O H 的导电能力较强,则曲线1 表示N H3-H20与盐酸的反应,曲线2 表示N a O H 与盐酸的反应,据此分析解题。【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c、d点都加入2 0 m L 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c点溶质为强酸弱碱盐N H 1,溶液呈酸性,而 d 点为强酸强碱盐N a Cl,溶液呈中性,则 pH 的相对大小:c e,B 错误:C.b点溶液中满足电荷守恒:C(H*)+C(N H;)=C(0H-)+C(C),C 错误;I),c点恰好生成强酸弱碱盐N HUL NH;水解溶液呈酸性,则c(H)c(O H),结合电荷守恒可知c (Cl )c(NH;),故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l )c(N H;)c(H*)c(0 H),D 正确;故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共 5 6 分。第 1 7 1 9 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0 21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4 2分。1 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S O?与 F eCh溶液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1)A装置中制备S O?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B的作用。装置D 的作用.(2)该小组同学预测S O?与 F eCL 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该小组同学预测的理论依据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该小组探究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现象结论I .取 5 0 m L i m o l 4/F eCh溶液于装置C 中,并连接好装置,通入S O z 至饱和。溶液很快由黄色变为红棕色。II.用激光笔照射步骤I 中的红棕色溶液。溶液中无明显光路。红棕色溶液不是_ _ _ _ _ _ _ _ _ _ _(填分散系种类)III.将步骤I 中的溶液静置。1 小时后,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溶液中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成(填离子符号)。根据步骤I、II、HI的现象,该小组学查阅资料获知:i.生成红棕色 F e(HS O 3)2+离子的反应为:F e31 +HS O;F e(HS 03)24ii.F e(HS O 离子可以将F e 还原为F/溶 液 中 F eQ E O jz+与 F e?+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检验该反应生成的阴离子(S O:)的实验操作为。由上述实验可知S O?与 F eCk 溶液反应生成F e”所需时间较长,缩短该反应所用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任写两条)。【答案】2H2s o 4(浓)+Cu 2 c u S O4+S O 2 T+2 H Q 防倒吸 .吸 收 多 余S O?,防倒吸(2)S 02+2 F e3+2 H20=S 0 4-+4 I I+2 F e2+(3).胶体 .F e2+.F e+H 2 0+F e(H S 0 3)2+=2 F e+S 0:+3 H+.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盐酸酸化的氯化钢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生成硫酸根离子 .适当升高反应温度.搅拌【解析】A【分析】由题干图示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是制备S 0 2 的装置,反应原理为:C u+2 H 0 式浓)=C u S O”+S O zt +2 H20,装置B为安全瓶,防止倒吸,装置C为探究S O?与 F e C h 溶液的反应,反应原理为:2 F e C l3+S 02+2 H20=2 F e C l2+H2S 0.1+2 H C l,装置D为尾气处理装置,吸收多余的S O?,反应原理为:2 N a 0 H+S 0 k N a 2 s O s+H。同时倒扣的漏斗还能防止倒吸,据此分析解题。【小 问 1 详解】A由分析可知,A装置中制备S O 2 的化学方程式为C u+2&S 0,(浓)=C u S O,+S O +2 H 2,故答案为:C u+2 H 2 s oi(浓)A=C u S 0 i+S 021 +2 H20;由分析可知,装置B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故答案为:防止倒吸;由分析可知,装置D的作用为吸收多余S O 2,防倒吸,故答案为:吸收多余S O?,防倒吸;【小问2详解】该小组同学预测S O?与 F e C h 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说明F e 被还原为F e2 而 S 02具有强还原性,故该小组同学预测的理论依据为:S O2+2 F e3+2 1 b O=S O +4 ir+2 Fe3故答案为:S 02+2 F e3+2 H 2 O S O:+4 1 1+2 F e2+;【小问3详解】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根 据 I I 的实验现象可知红棕色溶液不是胶体,故答案为:胶体;根据实验HI的现象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可知,溶液中有F e?生成,故答案为:F e,根据题干信息ii.F e(H S O,离子可以将F e 还原为F e?一结合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可知,溶液中F e(H S 03)2+与 F e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 e3+H20+F e (H S O;1)2+=2 F e2+S O t +3 H+,检验该反应生成的阴离子(S O:)的实验操作为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盐酸酸化的氯化钢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生成硫酸根离子,故答案为:F e3+H20+F e(H S O3)2+=2 F e2+SO+3 H+;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盐酸酸化的氯化铁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生成硫酸根离子;由上述实验可知S O?与 F e C A 溶液反应生成F e?.所需时间较长,缩短该反应所用时间即加快反应速率,故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加快S 0,通入的速率、采用多孔气泡装置通入S O”搅拌或者增大F e C k 溶液的浓度等,故答案为:适当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加快S 0?通入的速率、采用多孔气泡装置通入S O 2、搅拌或者增大F e C h 溶液的浓度等任写两种。1 8.C oC L 6 山 0可用作油漆干燥剂,工艺上可用含钻废料(主要为C o,含少量Fe、A L 有机杂质)为原料来制取Co Ci 厂 6 H 2。,以下是制备该物质的一种新工艺流程: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 见下表:沉淀物Fe(0 H)3 Fe(0 H)2CO(0H)2Al (0 H)3开始沉淀2.77.57.63.8完全沉淀3.29.79.25.2请回答下列问题:(1)“焙烧”的目的是。(2)试剂a可选用;“酸浸”时 Co 转化为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氧化”过程中,HQ的作用:o(4)加入碳酸钠调节pH 至 b,b的范围是;“滤渣”中 所 含 沉 淀 成 分 的 化 学 式 为;滤渣经洗涤后,洗涤液与滤液合并,检 验 滤 渣 洗 涤 干 净 的 操 作 是。(5)滤液需加盐酸,其目的是。(6)操 作 I 为、,过滤,洗涤,干燥。【答案】(1)除去有机杂质(2).盐酸.Co+2H*=C+H 2 t(3)将 Fe氧化为Fe(4).5.2 7.6 .Fe(0H)3、Al(OH”.取最后的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洗涤干净,反之,则没有洗涤干净(5)抑制Co”水解(6).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解析】【分析】由题干工艺流程图可知,含钻废料(主要为C o,含少量Fe、A l等杂质)经“焙烧”的目的是除去其表面的杂质、有机杂质,“酸浸”中根据制备的产物CoC1261IQ可知加入试剂a 应该为盐酸,反应可得CoCb、AlCh、FeC12,加入过氧化氢,将 Fe转化为Fe,可得到FeCk,然后加入Na2c(h调 pH可得到Fe(0H)3,Al(0H)3沉淀,除去铁离子、铝离子;过滤后所得滤液主要含有C oC k,可用冷却结晶法从中提取结晶水合物 CoCk-6HQ晶体,则需经过操作I 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CoCl 6HQ晶体,据此分析解题.【小 问 1 详解】由分析可知,“焙烧”的目的是除去有机杂质,故答案为:除去有机杂质;【小问2 详解】由分析可知,试剂a 可选用盐酸,故答案为:盐酸;“酸浸”时 Co转化为C 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CO2+H2 t,故答案为:CO+2H=CO2+H2 t;【小问3 详解】由分析可知,“氧化”过程中,HQ,的作用是将Fe?氧化为Fe。以便后续步骤调节pH值来形成Fe(OH)3、Al(0II)3沉淀,除去铁离子、铝离子,故答案为:将 F/氧化为Fe;【小问4 详解】加入碳酸钠调节pH至 b 的目的是让F e A1”完全沉淀,而 Co未开始沉淀,根据表中数据可知b 的范围是5.2 7.6,故答案为:5.27.6;由分析可知,“滤渣”中所含沉淀成分的化学式为F含0H)3、A1(OH)3J故答案为:FeSH”、Al(0H)3;滤渣经洗涤后,洗涤液与滤液合并,检验滤渣洗涤干净的操作即检验洗涤滤液中是否还含有C 1,故操作是取最后的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洗涤干净,反之,则没有洗涤干净,故答案为:取最后的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洗涤干净,反之,则没有洗涤干净;【小问5 详解】由于Co CL会发生水解,水解溶液呈酸性,故滤液需加盐酸,其目的是抑制Co 水解,故答案为:抑制Co 水解;【小问6详解】由分析可知,操 作 I 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1 9.亚硝酰氯(C1 N 0)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工业上可用NO 与 C L 合成:(1)一定条件下,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亚硝酰氯,涉及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常数如表: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2 N 02(g)+N a Cl(s)NaN03(s)+Cl N O(g)&I I,Ki4 N 02(g)+2 N a Cl (s)2 N a N 03(s)+2 N 0(g)+Cl2(g)A H2K22 N 0(g)+CL(g)=2 Cl N O(g)A H;iK3则 A H3=(用 Hi、A H2表示);K3=(用 Ki、L 表示)。(2)3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l N0(g)2N0(g)+Ch (g),其正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