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pdf
-
资源ID:88137297
资源大小:2.17M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pdf
2022年盘锦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本试卷共19 道题满分6 0分 物理与化学考试时间共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 小题,共 18 分。15 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 分;6 9 题为多选题,每小题2 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1.下列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0c mB.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 m i n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k gD.盘锦6 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4 0【答案】B【解析】【详解】A.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 c m,故 A不符合题意;B.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与听一遍国歌时间接近约为5 m i n,故 B符合题意;C.一个苹果的质量相当于3 个鸡蛋的质量,约 为 15 0g 左右,故 C不符合题意;D.盘锦6 月份平均气温约为3 2,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o2.在迎新年文艺汇演的相关场景中,下列说法不氐獭的是()A.歌声是由同学们声带振动产生的B.观众可以根据音调判断出伴奏的乐器C.舞台上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主持人使用的无线话筒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答案】B【解析】【详解】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 A正确,不符合题意;B.判断出伴奏的乐器是根据声音的音色特性,故 B错误,符合题意;C.舞台上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D.无线话筒传递信息的方式是电磁波,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煮粽子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的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B.粽子互相之间没有粘到一起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锅盖被水蒸气顶起的过程与汽油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情况相同D.捞起粽子时,锅相对于粽子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详解】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B.粽子互相之间没有粘到一起是因为分子之间的距离太大,分子间的作用力非常微弱,故B错误;C.锅盖被水蒸气顶起的过程,是将蒸气的内能转化为锅盖的机械能,汽油机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锅盖被水蒸气顶起的过程与汽油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情况相同,故C正确;D.捞起粽子时,锅相对于粽子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锅相对于粽子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4.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子个人项目决赛中,辽宁运动员徐梦桃勇夺冠军。如图所示,在她滑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从A点滑行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不断变大C.滑雪板底面比较光滑是为了增大滑行时与雪面的摩擦D.在B点的速度大于与它高度相同的。点的速度【答案】D【解析】【详解】A.在A点时,虽然静止,但是由于高度因此具有重力势能,所以具有机械能,故A错误;B.根据G=,g,在滑行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质量不变,故重力不变,故B错误;C.滑雪板底面比较光滑是为了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故C错误;D.若空气阻力不可忽略,运动员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减小,8。两点高度相同,重力势能相同,因此动能减小,运动员的质量不变,所以在B点的速度大于与它高度相同的。点的速度,故D正确。故选D。5.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控制电灯的开关要连接在电灯和火线之间B.用电器达到使用寿命可以继续使用C.在发生触电事故现场,可以用手去拉触电的同伴D.辨别零线火线时,手指不能触碰试电笔上的任何金属体【答案】A【解析】【详解】A.开关要接在电灯和火线之间,这样断开开关时,电灯才不会带电,这样更安全,故 A 正确;B.用电器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避免因线路老化造成短路,故 B 错误;C.在发生触电事故后,不能直接用手去拉触电者,而是要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使触电者不再触电,故 C错误;D.用试电笔辨别火线、零线时,手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手一定要接触笔尾金属体,故 D 错误。故选Ao6.周末雨后,小亮和家人一起到公园划船游玩,下列有关场景分析正确的是()A.小亮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线实际会聚而成的B.船桨在水中“折断”现象是由于光 折射造成的C.雨后出现彩虹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湖边的LED灯主要元件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答案】BC【解析】【详解】A.小亮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方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故 A 错误;B.船桨在水中“折断”现象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造成的,故 B 正确;C.当太阳光射入雨后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太阳光经过折射发生色散,从而形成彩虹,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 C 正确;D.湖边的LED灯主要元件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 D 错误。故选BC。7.如图所示与磁有关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图甲中滑板车滑行时车轮边缘小彩灯发光,其发电原理是电磁感应rB.森 图乙中通过改变电流大小,可以改变电磁起重机磁性强弱c.图丙中只将小电动机电源正负极对调,线圈转动方向不变D.图丁中印南静上时长柄总是指向南方,说明地球周围存在磁场【答案】ABD【解析】【详解】A.当车轮转动时可自行发电,使车轮边缘的灯发光,说明由于运动产生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故A正确;B.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及线圈匝数有关,故改变电流大小或线圈匝数可以改变磁性的强弱,故B正确;C.将小电动机电源正负极对调后,电流方向发生变化,因而线圈转动方向将发生改变,故C错误;D.司南静止时长柄总是指向南方,说明地球可以看成一个巨大的磁铁,地球周围存在磁场,故D正确。故选ABDo8.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相同的容器中盛有高度相同的不同液体,将A、B两个小球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后如图所示。已知两个小球排开液体的质量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甲 乙A.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B.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C.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D.放入小球后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答案】AC【解析】【详解】A.由题可知,两个小球排开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尸浮=6排=加排8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故A正确;B.由题可知,两个相同的容器中盛有高度相同的不同液体,由图可知,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内液面比乙高,则两个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V 持 A V 持 B,根据公式可知F浮=p液 g V 排%P 潘 一g%两液体密度关系为 甲V 乙,即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故 B错误;C.由图可知,甲物体漂浮,乙物体悬浮,所受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由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可知,两小球的重力相等,因两个相同的容器中盛有高度相同的不同液体,即两液体的体积相等,所以,由机=0 H 可知,两液体的质量关系为,海 甲 =88C-22c=66。答:(1)该加热设备的最大电功率为2200W;(2)本次加热过程消耗的电能为5 x l()5 J;(3)R 接入电路的电阻为66。四、综合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16.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图甲中组装实验器材正确的是:(填字母)(2)加热一段时间,试管中的物质开始熔化,接下来的操作是:(选 填“继续”或“停止”)加热。根据记录数据绘制了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3)通过图像可知:该 物 质 熔 化 时 温 度 (选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4)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在_ _ _ _ _ _ _ _ _ _ _(选 填“固态”或“液态”)时,吸热能力强。【答案】.A.继续.不变.液态【解析】【详解】(1)1B装置中,试管中的物质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受热不均匀;C 装置中,温度计玻璃泡触碰到了容器壁,温度测量不准确,故组装实验器材正确的是A 装置。(2)2当试管中的物质开始熔化,接下来需要继续加热物质才能熔化,如果停止加热,则物质不能继续熔化。(3)3通过图像可知,10 25min内,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熔化时温度不变。(4)4分析图像可知,0 lOmin内,物质处于固态,升高的温度为Ar=80-50=3025 35min内,物质处于液态,升高的温度为t=100-80=20物质熔化前后质量不变,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c=可知,物质在液态时温度变化更小,mAt则比热容更大,故物质在液态时的吸热能力更强。17.小明利用一个纸筒、凸透镜和半透明薄膜自制了如图甲所示的模型照相机。在使用时发现,被拍摄物体和照相机的距离有变化时,像会变得不清晰。老师告诉小明,当物距改变时,照相机可通过伸缩镜头或调节镜头焦距两种方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为了验证老师的说法,小明选取了蜡烛、多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光具座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1)实验前应将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调至_ _ _ _ _ _ _ _ _ _ _;(2)当蜡烛、光屏、凸透镜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蜡烛向左调节到某一位置时,凸透镜向(选 填“左”或“右”)调节,光屏上再次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得出:当物距改变时,伸缩镜头可以再次获得清晰的像;(3)小明将蜡烛、光屏、凸透镜调回如图乙所示位置。将蜡烛向左调节到某一位置时,换用焦距(选 填“更大”或“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得出:当物距改变时,调节镜头焦距可以再次获得清晰的像;(4)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小明将光具座左侧抬高,(选 填“可以”或“不可以”)使像回到光屏中央;(5)请在图丙中画出烛焰S发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答 案】.同 一 高 度 .右 .更 大 .不 可 以 .【解析】【详解】(1)1实验前需要将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调至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2)2如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将蜡烛向左调节到某一位置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像距应该减小,故凸透镜应该向右移动,使得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3)3 如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将蜡烛向左调节到某一位置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像的位置在原来光屏的左边,故可换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镜,会聚能力更弱,使得原本提前会聚所成的像回到原来的光屏上。(4)4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可知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将光具座左侧抬高,没有改变烛焰中心和凸透镜光心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即不可以使像回到光屏中央。(5)5 烛焰S 发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经过凸透镜右侧焦点,故连接入射点和右侧焦点,作出折射之后的光线,如图所示:F 0 F X.1 8.为了测量盐水密度,小方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fi fi 620g 20g 10gI 厂 厂 厂 不丙(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使横梁平衡;(2)先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 2 3.2 g。然后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乙所示,量筒读数时做法正确的是:(选 填“a”“b”或 c”);(3)把烧杯和剩余盐水放在天平左盘中称量,当横梁平衡时,所用祛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g;(4)盐水的密度为 k g/m3;(5)小方利用一把刻度尺、装有适量水的水槽和两个相同的薄壁圆柱形平底玻璃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也测量出了另一种液体的密度。丁 戊 已向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液体,将容器缓慢的放入水槽中,处于竖直漂浮状态,如图丁所示,测出容器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历。从容器中取出一部分液体,放入另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玻璃容器中,如图戊所示,测量出_ _ _ _ _ _ _ _ _ _ _ 为 ho。容器再次处于竖直漂浮状态,如图己所示,测出容器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力2。液体密度0 诙=(用 力 1、2、ho、2水表示)。【答案】.右.b .5 4.2 .1,1 5 X 1 O3.容器内液体深(高)度#容器下表面到h.h-,液面距离 .一0 K【解析】【详解】(1)1 由图甲可知,使用前,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所以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2)2 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相平,所以正确的做法是b。(3)3 把烧杯和剩余盐水放在天平左盘中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祛码、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为20g+20g+10g+4.2g=54.2g所以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54.2g。(4)4 根据密度公式mp =V可知,盐水的密度为丝=123.2g-54.2 g.=1 5g/cn?=1.1$0 3kg/m3V 60mL(5)5 为了便于测量出倒出的液体的质量,因此要测量出容器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1 0 因为薄壁圆柱形平底玻璃容器是一样的,那么它两的底面积都为S,根据压强公式Fp=S可知,薄壁圆柱形平底玻璃容器在丁容器中受到的浮力为薄壁圆柱形平底玻璃容器在戊容器中受到的浮力为耳戈=0 k g 为S取出的液体的重力为G =FF a=P K g%S 。水 g 色S =P水 g S(4一 2取出的液体的质量为液体的密度为旦也也*)g8_ m _夕水S(4 为)_%色=飞=一瓯=飞1夕水19.在测量额定电压为3.8V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甲 乙(1)图甲为小华连接电路,其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这根导线上打“x”,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线;()(2)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很小,接下来小华应进行的操作是;(填字母)A.更换小灯泡 B.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C.检查开关是否接触不良 D.检查电压表是否断路(3)电压表示数为3.8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4)下表是另一组同学在测量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电功率时的数据及发光情况。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小华发现该组有一次实验中的电流值是编造的。你认为是第 次,判断的理由是:实验次数电压U N电流 A电功率p/w灯泡发光情况12.50.300.75正常发光2300.501.50比正常发光亮32.00.260.52比正常发光暗【答案】.B .1.1 4 .2 .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解析】【详解】(1)1 原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串联在了一起是错误的,灯泡应该与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改正后的电路图如图所示:(2)2 闭合开关,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很小,说明电路是通路,但发现小灯泡不亮,说明电路中电流过小,电路中电阻过大,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灯泡是否发光,故 B符合题意。(3)3 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择的小量程,分度值为0.0 2 A,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3 A,电压表示数为3.8 V 时,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3.8V xO.3A=1.14W(4)4 北 5 由第3 组实验数据可知尺32VA 0.26A 7.69。由第1 组实验数据可知a 8.33。由第2 组实验数据可知二3V0.5A=6。因为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故随着电压增大,不可能会出现电阻变小的情况,故可知第2 组实验中的电流值是编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