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新高考新教材版物理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七 实验 (一).pdf

    • 资源ID:88138647       资源大小:4.03M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新高考新教材版物理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七 实验 (一).pdf

    2023新高考新教材版物理高考第二轮复习专 题 十 七 实 验高频考点考点一力学实验基础1.(2019课标1,22,5分)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探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 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 A、B、C、D、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 点。在打出C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 m/s(保 留 3 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m/sq保留2 位有效数字)。0-i-23-4-5-678-9 10|川血nlipilHiil川 血 血 血 血 山 川II川1 1 1 d l川II川I川山川1川 山 川 川il cm)才%I *答案 A 0.233 0.752.(2022河北,11,6分)某实验小组利用铁架台、弹簧、钩码、打点计时器、刻度尺等器材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 所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原长为L。,钩码的质量为m。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表达式为E=gkx2,其中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 为弹簧的形变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0在弹性限度内将钩码缓慢下拉至某一位置,测得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 o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从静止释放钩码,弹簧收缩居到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钩码加速上升阶段的部分纸带如图2 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均为T(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认为释放钩码的同时打出A 点)。从打出A 点到打出F 点时间内,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量为,钩码的动能增加量为,钩码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为 O第 1 页 共 3 9 页图 1(2)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居到弹簧弹性势能减少量、钩码的机械能增加量分别与钩码上升高度h 的关系,如图3所示。由图3 可知,随着h 增加,两条曲线在纵向的间隔逐渐变大,主要原因是3.(2022全国甲,23,10分)利用图示的实验装置对碰撞过程进行研究。让质量为m i的滑块A 与质量为m2的静止滑块B 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比较碰撞后A 和 B 的速度大小V,和 V2,进而分析碰撞过程是否为弹性碰撞。完成下列填空:第 2 页 共 3 9 页,-S|t.S,|嗯 6匚KB =-0/1 1-*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m晶山则理岫岫 厕.修图(b)(1)用游标卡尺测量垫块厚度h,示数如图(b)所示,h=_ cm;(2)接通气泵,将滑块轻放在气垫导轨上,调节导轨至水平;主要实验步骤如下:(3)在右支点下放一垫块,改变气垫导轨的倾斜角度;第 6 页 共 3 9 页(4)在气垫导轨合适位置释放滑块,记录垫块个数n 和滑块对应的加速度a;(5)在右支点下增加垫块个数(垫块完全相同),重复步骤(4),记录数据如下表:n123456a/(m-s-2)0.0870.1800.2600.4250.519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上描点,绘制图线。0.5:!:::0.3:!:!:!:)a(a(a(:0.2:::::!:::U:U:is:()/N.|I I I删 册I卅0一4 HH出卅出 洲州卅 玉用卅:124 5 6 7 n图(c)如果表中缺少的第4 组数据是正确的,其应该是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9.(2022浙 江 1 月选考,17,7分)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以小钢球离开轨道末端时球心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水平与竖直坐标轴。让小球从斜槽上离水平桌面高为h 处静止释放,使其水平抛出,通过多次描点可绘出小球做平抛运动时球心的轨迹,如 图 1所示。在轨迹上取一点A,读取其坐标(xo,yo)。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单 选)。A.实验所用斜槽应尽量光滑B.画轨迹时应把所有描出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第 7 页 共 3 9 页C.求平抛运动初速度时应读取轨迹上离原点较远的点的数据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o=(单选)。/.yj2ghB.JZgy。在 本 实 验 中 要 求 小 球 多 次 从 斜 槽 上 同 一 位 置 由 静 止 释 放 的 理 由 是.(2)“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如图2 所示,阻力很小的滑轨上有两辆小车A、B,给小车A 一定速度去碰撞静止的小车B,小车A、B 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可由速度传感器测得。图 2。实 验 应 进 行 的 操 作 有(单 选)。A.测量滑轨的长度B.测量小车的长度和高度C.碰撞前将滑轨调成水平表是某次实验时测得的数据:A 的质B 的质碰撞前A 的速度碰撞后A 的速度碰撞后B 的速度量/kg量/kg大小/(ms1)大小/(m s。大小/(ms1)0.2000.3001.0100.2000.800由表中数据可知,碰撞后小车A、B 所 构 成 系 统 的 总 动 量 大 小 是 kg-m/s(结果保留3 位有效数字)。10.(2021全国乙,22,5分)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实验时该同学使用频闪仪和照相机对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进行拍摄,频闪仪每隔0.05 s 发出一次闪光,某次拍摄后得到的照片如图(b)所示(图中未包括小球刚离开轨道的影像)。图中的背景是放在竖直平面内的带有方格的纸板,纸板与小球轨迹所在平面平行,其上每个方格的边长为5 cm。该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小球影像的高度差已经在图(b)中标出。第 8 页 共 3 9 页纸板完成下列填空:(结果均保留2 位有效数字)(1)小球运动到图(b)中位置A 时,其速度的水平分量大小为 m/s,竖 直 分 量 大 小 为 m/s;(2)根据图(b)中数据可得,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o答 案(1)1.0 2.0(2)9.711.(2021海南,15,10分)为了验证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包括导轨、气源、光电门、滑块、遮光条、数字毫秒计)进行实验。此外可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天平、游标卡尺、刻度尺。|水平桌面 B 某 同 学 设 计 了 如 下 的 实 验 步 骤,其 中 不 学 要 的 步 骤 是;在导轨上选择两个适当的位通A、B 安装光电门I、II,并连接数字毫秒计;用天平测量滑块和遮光条的总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通过导轨上的标尺测出A、B 之间的距离I;调整好气垫导轨的倾斜状态;将滑块从光电门I左侧某处,由静止开始释放,从数字毫秒计读出滑块通过光电门I、II的时间仅hAt2;用刻度尺分别测量A、B 点到水平桌面的高度hi、h2;第 9 页 共 3 9 页改变气垫导轨倾斜程度,重复步骤,完成多次测量。(2)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时,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所示,则d=mm;某次实验中,测得似尸11.60 ms,则滑块通过光电门I的瞬时速度v尸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0(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hr h2=(用上述必要的实验步骤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认为滑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4)写出两点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12.(2021江苏,11,15分)实验用气垫导轨装置验证动量定理,滑 块M=200.0 g,槽码m=50.0 g。遮光条通过时间为A ti和及2,以及两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At。(1)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宽度如图所示,其宽度(1=mm。(2)打开气泵,待气流稳定后调节气垫导轨,直至看到导轨上的滑块能在短时间内保持静止,其目的是.(3)多次改变光电门2的位置进行测量彳导到A t和Av的数据如表:t/s0.7210.7900.8540.9130.968v/(ms1)1.381.521.641.751.86第1 0页 共3 9页请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A v和A t图线。Av/(m,s*1)0.70 0.75 0.80 0.85 0.90 0.95 1.0(4)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 m/s2,根据动量定理A v(t 图线斜率的理论值是 m/s2,(5)实验结果发现A v-A t图线斜率的实验值总小于理论值,产 生 这 一 误 差 的 两 个 可 能 原 因 是.A.选用的槽码质量偏小B.细线与气垫导轨不完全平行C.每次释放滑块的位遣不同D.实验中A t的测量值偏大重难13J2020浙江7 月选考,17(1),3分 做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图 1 甲是教材中的实验方案;图1 乙是拓展方案,其实验操作步骤如下:第 1 1 页 共 3 9 页乙图1(I)挂上托盘和联码,改变木板的倾角,使质量为M的小车拖着纸带沿木板匀速下滑;(II)取下托盘和徐码,测出其总质量为m,让小车沿木板下滑,测出加速度a;(川)改变徐码质量和木板倾角,多次测量,通过作图可得到a-F的关系。实验获得如图2所示的纸带,计数点a、b、c、d、e、f间均有四个点未画出,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 d=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a b c d e f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n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cm图2需要满足条件M m的方案是(选填“甲”“乙”或“甲和乙”);在作a-F图像时,把mg作为F值的是(选填“甲”“乙”或 甲和乙”)。答 案0.180.19 甲 甲 和 乙14.(2019北京理综,21,18分)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钢球沿斜槽轨道PQ滑下后从Q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MN上,由于挡板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1)下 列 实 验 条 件 必 须 满 足 的 有.A.斜槽轨道光滑第12页 共39页B.斜槽轨道末段水平C.挡板高度等间距变化D.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2)为定量研究,建立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的坐标系。a.取平抛运动的起始点为坐标原点,将钢球静置于Q点,钢球的(选填“最上端”、最下端 或者“球心”)对应白纸上的位置即为原点;在确定y轴时(选填“需要”或者 不需要”)y轴与重垂线平行。b.若遗漏记录平抛轨迹的起始点,也可按下述方法处理数据:如图2所示,在轨迹上取A、B、C三点,AB和BC的水平间距相等且均为x,测得AB和BC的竖直间距分别是力和V2,则;3选填 大于、“等于”或者“小于”)。可求得钢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结果用上述字母表示)。(3)为了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同学们还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oA.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拍摄照片,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B.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平滑连接各位置,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C.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将会在白纸上留下笔尖的平抛运动轨迹(4)伽利略曾研究过平抛运动,他推断:从同一炮台水平发射的炮弹,如果不受空气阻力,不论它们能射多远,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都一样。这实际上揭示了平抛物体 OA.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C.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第13页 共3 9页(5)牛顿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就一次比一次远。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同样是受地球引力,随着抛出速度增大,物体会从做平抛运动逐渐变为做圆周运动,请分析原因。15.(2020课标1,23,9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定理,所用器材包括:气垫导轨、滑块(上方安装有宽度为d 的遮光片)、两个与计算机相连接的光电门、硅码盘和硅码等。遮光片气垫导轨滑块实验步骤如下:(1)开动气泵,调节气垫导轨,轻推滑块,当滑块上的遮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的遮光时间 时,可认为气垫导轨水平;(2)用天平测硅码与徐码盘的总质量mi、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m2;(3)用细线跨过轻质定滑轮将滑块与徐码盘连接,并让细线水平拉动滑块;(4)令滑块在硅码和联码盘的拉动下从左边开始运动,和计算机连接的光电门能测量出遮光片经过A、B 两处的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仅1、及2及遮光片从A 运动到B 所用的时间112;(5)在遮光片随滑块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如果将硅码和徐码盘所受重力视为滑块所受拉力,拉力冲量的大小1=,滑块动量改变量的大小Ap=;(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及重力加速度g 表示)(6)某次测量得到的一组数据为:d=1.000 cm,mi=1.50 x10-2 kg,m2=0.400 kg,Ati=3.900 x10-2 s,At2=1.270 x1 O-2 s,ti2=1.50 s,取 g=9.80 m/s2,计算可得l=N s,A p=k g-r r r s-1;(结果均保留3 位有效数字)(7)定义6二 1 毕 卜 100%,本次实验G二%(保留1 位有效数字)。答 案(1)大 约 相 等(5)rmgti2 m2(卷-9)(6)0.221 0.212(7)4第 1 4 页 共 3 9 页创新16.(2022山东,13,6分)在天宫课堂中,我国航天员演示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受此启发,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力传感器、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轻弹簧和待测物体等器材设计了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主要步骤如下:将力传感器固定在气垫导轨左端支架上,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滑块上;接通气源,放上滑块,调平气垫导轨;大传感器r11 j)0 QPW QOQQPQO 0 0j)o o加速度传感掰滑块 气垫导轨连气源、I j 图甲将弹簧左端连接力传感器,右端连接滑块。弹簧处于原长时滑块左端位于。点,A点 到。点的距离为5.00 cm,拉动滑块使其左端处于A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计算机采集获取数据滑到滑块所受弹力F、加 速 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部分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丙回答以下问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第1 5页 共3 9页(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2)该同学从图乙中提取某些时刻F 与 a 的数据,画出a-F图像如图丙中I所示。由此可得滑块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为_kg。(3)该同学在滑块上增加待测物体,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在图丙中画出新的a-F图像II,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 kg。答案(1)12(2)0.20(3)0.1317.(2020山东,13,6分)2020年 5 月,我国进行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测量,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使用重力仪测量重力加速度,进而间接测量海拔高度。某同学受此启发就地取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步骤如下:如图甲所示,选择合适高度的垫块,使木板的侦角为53。,在其上表面固定一与小物块下滑路径平行的刻度尺(图中未画出)。调整手机使其摄像头正对木板表面,开启视频录像功能。将小物块从木板顶端释放,用手机记录下小物块沿木板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然后通过录像的回放,选择小物块运动路径上合适的一点作为测量参考点,得到小物块相对于该点的运动距离L与运动时间t 的数据。7/该同学选取部分实验数据,画出了7-t图像,利用图像数据得到小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5.6 m/s2o再次调节垫块,改变木板的倾角,重复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当木板的倾角为37。时,所绘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得,物块过测量参考点时速度的大小为 m/s;选取图线上位于坐标纸网格交叉点上的A、B 两点,利用A、B 两点数据得到小物块下滑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o (结果均保留2 位有效数字)(2)根据上述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m/s2o(结果保留2 位有效数字,sin 370=0.60,cos 37=0.80)第 1 6 页 共 3 9 页乙答 案(1)0.32 或 0.33 3.1(2)9.418.(2021辽宁,11,6分)某同学阅读教材中的“科学漫步”栏目,对“流体的阻力跟物体相对于流体的速度(v)有关”这一说法产生了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对于球形物体,二者间存在定量关系f=kv,k为比例系数。该同学为探究这一关系利用如图(a)所示装置测量ko具体操作如下:在柱状玻璃容器中注入某透明液体,将小球在液面处由静止释放,当小球运动到0 刻度线处开始计时,每下落10 cm 记录一次时间滑到多组下落高度h 与时间t 的数据,作 出 h-t图像如图(b)中实线所示。o-=o =底湃第是淖 =然L图(b)图(1)由 h-t图像可知,从计时开始小球近似做 运动。已知液体密度p=8.0*102 kg/m3,小球体积V=5.0 x10T。m 质 量 m=4.0*10-6 kg,结合h-t图像可得k=k g/s(浮力不能忽略,取重力加速度g=9.8 m/s2)0(3)若再用一个体积相同、密度较大的球,重复上述实验,所得h-t图像也是一条直线,则该直线可能是图(b)中的 虚线。答 案(1)匀 速 直 线(2)5.292*104第 1 7 页 共 3 9 页考点二电学实验基础1.(2022全国甲,22,5分)某同学要测量微安表内阻,可利用的实验器材有:电源E(电动势1.5 V,内阻很小),电流表0(量 程 10mA,内阻约10 Q),微安表(量程100 pA,内阻Rg待测,约 1k。),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0 Q),定值电阻Ro(阻值10 Q),开关 S,导线若干。(1)将图中所示的器材符号连线,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2)某次测量中,微安表的示数为90.0 pA,电流表的示数为9.00 mA,由此计算出微安表内阻Rg=Qo答案(1)如 图 所 示(2)9902.(2022山东,14,8分)某同学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设计了一个测量电阻阻值的实验。实验器材:干电池E(电动势1.5 V,内阻未知);电流表A(量 程 10 mA,内阻为90 Q);电流表4(量程30 mA,内阻为30 Q);定值电阻Ro(阻值为150 Q);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0 Q);待测电阻Rx;开关S,导线若干。第 1 8 页 共 3 9 页测量电路如图所示。断开开关,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一端,将定值电阻Ro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片位置,使电流表指针指在满刻度的微处。该 同 学 选 用 的 电 流 表 为(填 或 Ad);若不考虑电池内阻,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应为 Qo(2)断开开关,保持滑片的位置不变,用 Rx替换Ro,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指在满刻度的觊,则 Rx的测量值为 Qo(3)本实验中未考虑电池内阻,对 Rx的 测 量 值(填“有”或“无”)影响。答案(1)Ai 60(2)100(3)无3.(2020课标1,22,6分)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一阻值为几十欧姆的电阻Rx,所用电压表的内阻为1 kQ,电流表内阻为0.5 Q。R图(a)该同学采用两种测量方案,一种是将电压表跨接在图(a)所 示 电 路 的 P 两点之间,另一种是跨接在6 Q 两点之间。测量得到如图(b)所示的两条U-I图线,其中U 与 I 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回答下列问题:(1)图(b)中标记为II的 图 线 是 采 用 电 压 表 跨 接 在(填 P”或“0、Q”)两点的方案测量得到的。图(b)第 1 9 页 共 3 9 页(2)根据所用实验器材和图(b)可判断,由图线(填“I”或“II”)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结果为 Q(保留1 位小数)。(3)考虑到实验中电表内阻的影响,需对2)中得到的结果进行修正,修正后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Q(保 留 1 位小数)。答 案(1)。、P(2)1 50.5(3)50.04.(2021海南,14,10分)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提供以下实验器材:电源E(电动势约6 V,内阻约1。),待测电阻Rx(阻值小于10 C),电 压 表 量 程 3 V,内阻约3 kQ),电流表(量程0.6 A,内阻约1 Q),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 Q),单刀开关Si,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某同学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如图所示的测量电路。回答下列问题:(1)闭合开关S1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滑到(填a”或W)端;实验时,为使待测电阻的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将S2拨向(填“c”或d”);在上述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引起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填正确选项前的标号);A.电流表分压B.电压表分流C.电源内阻分压(3)实验时,若已知电流表的内阻为1.2 Q,在此情况下,为使待测电阻的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将S2拨向(填c或d);读得电压表的示数为2.37 V,电流表的示数为0.33 A,则 Rx=Q(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 案(1)b(2)c B(3)d 6.05.(2020浙江7 月选考,18,7分)某同学分别用图1 甲和图1 乙的电路测量同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第 2 0 页 共 3 9 页(1)在方框中画出图1 乙的电路图;乙图 1(2)某次测量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 所示,则电流口 A,电压U=V;实验得到如图3 所示的两条直线,图中直线I对应电路是图1(选填“甲”或 乙)(4)该电池的电动势E=V(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内阻r=。(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 2第 2 1 页 共 3 9 页UN答 案(1)如图所示(2)0.390.41 1.29-1.31(3)乙(4)1.51-1.54 0.52-0.546.(2021福建,11,6分)某实验小组使用多用电表和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长度为80.00 cm 电阻丝的电阻率,该电阻丝的电阻值约为100-200 Q,材料未知。实验过程如下:(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电阻丝的直径,示数如图(a)所示。该电阻丝的直径为mm。(2)对多用电表进行机械调零。(3)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至 倍率的电阻挡(填“x x i(rxioo”或“xi k”)。(4)将黑、红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电阻挡零刻度线。(5)将黑、红表笔并接在待测电阻丝两端,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电阻丝的电阻值为 Qo第 2 2 页 共 3 9 页图(b)(6)测量完成之后,将表笔从插孔拔出,并将选择开关旋到“O F F”位置。(7)实验测得的该电阻丝电阻率为Q 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 案(1)1.4 1 4 (3)x 1 0 (5)1 6 0 1.34 X 1 CH重难7.(2 0 2 1北京,1 6,1 0分)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某同学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金属丝的电阻。图1(1)该同学先用欧姆表“x 1”挡粗测该金属丝的电阻,示数如图1所示,对应的读数是 0。除电源(电动势3.0 V,内阻不计)、电压表(量程0 3 V,内阻约3 k。)、开关、导线若干外,还提供如下实验器材:A.电流表(量程0 0.6 A,内阻约0.1 Q)B.电流表(量程0 3.0 A,内阻约0.0 2 Q)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 0。,额定电流2 A)D.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 k Q,额定电流0.5 A)为了调节方便、测 量 准 确,实 验 中 电 流 表 应 选 用,滑 动 变 阻 器 应 选 用。(选填实验器材前对应的字母)第2 3页 共3 9页(3)该同学测量金属丝两端的电压U 和通过金属丝的电流I,得到多组数据,并在坐标图上标出,如图2 所示。请作出该金属丝的U-I图线,根据图线得出该金属丝电阻R=。(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图 2(4)用电流传感器测量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3 所示。将定值电阻替换为小灯泡,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4 所示,请分析说明小灯泡的电流为什么随时间呈现这样的变化。闭合开关)“:(闭合开关)图 3图 48.(2022浙 江 1 月选考,18,7分)小明同学根据图1 的电路连接器材来 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实验时多次改变合金丝甲接入电路的长度I、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流表的读数I 达到某一相同值时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从而得到多个彳的值,作出彳-I图像,如图2 中图线a 所示。第 2 4 页 共 3 9 页图 2 在 实 验 中 使 用 的 是(选 填 020。”或“0200 C”)的滑动变阻器。(2)在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3 所示,则读数U=Vo(3)已知合金丝甲的横截面积为7.0 x10-8 m2,则合金丝甲的电阻率为 d m(结果保留2 位有效数字)。(4)图 2 中图线b 是另一根长度相同、材料相同的合金丝乙与合金丝甲并联后采用同样的方法获得的彳-I图像,由图可知合金丝甲 的 横 截 面 积(选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合金丝乙的横截面积。答 案(1)0-20 Q(2)1.31-1.34(3)0.96x10-61.0 x10-e(4)小于9.(2018课标川,23,9分)一课外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某待测电阻&的阻值,图中Ro为标准定值电阻(Ro=2O.O Q);色 可视为理想电压表;S i为单刀开关,S2为单刀双掷开关;E 为电源;R 为滑动变阻器。采用如下步骤完成实验:(1)按照实验原理线路图(a),将图(b)中实物连线;第 2 5 页 共 3 9 页图(a)图(b)(2)将滑动变阻器滑动端置于适当的位置,闭合Si;(3)将开关S2掷于1端,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端的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5;然后将S2掷于2 端,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2;(4)待测电阻阻值的表达式Rx=(用Ro、5、U2表示);(5)重复步骤(3),得到如下数据:12345Ui/V0.250.300.360.400.44u2/v0.861.031.221.361.49U2U3.443.433.393.403.39(6)利用上述5 次测量所得空的平均值,求得Rx=(保留1 位小数)10.(2019课标1,23,10分)某同学要将一量程为250 pA的微安表改装为量程为20 m A的电流表。该同学测得微安表内阻为1200 Q,经计算后将一阻值为R 的电阻与该微安表连接,进行改装。然后利用一标准毫安表,根据图(a)所示电路对改装后的电表进行检测(虚线框内是改装后的电表)。第2 6页 共3 9页图(b)(1)根据图(a)和题给条件,将图(b)中的实物连线。(2)当标准毫安表的示数为16.0 m A时,微安表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出所改装的电表量程不是预期值,而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18 mAB.21 mAC.25 mAD.28 mA(3)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o(填正确答案标号)A.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大于1 200 QB.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小于1 200 QC.R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小D.R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大(4)要达到预期目的,无论测得的内阻值是否正确,都不必重新测量,只需要将阻值为R 的电阻换为一个阻值为kR 的电阻即可,其中 k=99答 案(1)连 线 如 图 所 示(2)C(3)AC(4)第2 7页 共3 9页11.(2019课标ll,23,10分)某小组利用图(a)所示的电路,研究硅二极管在恒定电流条件下的正向电压U 与温度t 的关系,图中和0为理想电压表;R 为滑动变阻器,R。为定值电阻(阻 值 100 Q);S 为开关,E 为电源。实验中二极管置于控温炉内,控温炉内的温度t 由温度计(图中未画出)测出。图(b)是该小组在恒定电流为50.0 pA时得到的某硅二极管U-t关系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为保证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为50.0 pA,应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0 的示数为Ui=mV;根据图(b)可知,当控温炉内的温度t 升高时,硅 二 极 管 正 向 电 阻(填 变大 或 变小”),电压表示数(填 增大”或 减小”),此时应将 R 的滑片向(填“A”或B”)端移动,以使e示数仍为Ou(2)由图(b)可以看出U与t成线性关系。硅二极管可以作为测温传感器,该硅二极管的测温灵敏度为|当卜 x10-3vC(保留 2 位有效数字)。第 2 8 页 共 3 9 页答 案(1)5.0 0 变 小 增 大 B(2)2.812.(2020北京,16,9分)用 图 1 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约 为 1。)。其 中 R 为电阻箱,电流表的内电阻约为0.1。,电压表的内电阻约为3 kQ。T l-E,r S乙图 1(1)利用图1 中甲图实验电路测电源的电动势E 和内电阻r,所测量的实际是图2 中虚线框所示“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o 若电流表内电阻用RA表示,请你用E、I和RA表示出E、并简要说明理由。图 2某同学利用图像分析甲、乙两种方法中由电表内电阻引起的实验误差。在图3 中,实线是根据实验数据(图甲:U=IR,图乙:1=务描点作图得到的U-I图像;虚线是该电源的路端电压U 随电流I 变化的U-I图像(没有电表内电阻影响的理想情况)。图 3在图3 中,对应图甲电路分析的U-I图像是:;对应图乙电路分析的U-I图像是:o(3)综合上述分析,为了减小由电表内电阻引起的实验误差,本实验应选择图1 中的(填“甲”或乙”)。第 2 9 页 共 3 9 页13.(2021湖南,12,9分)某实验小组需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器材有:一节待测电池、一个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定值电阻(阻值 为 R。)、一个电流表(内阻为RA)、一根均匀电阻丝(电阻丝总阻值大于Ro,并配有可在电阻丝上移动的金属夹)、导线若干。由于缺少刻度尺,无法测量电阻丝长度,但发现桌上有一个圆形时钟表盘。某同学提出将电阻丝绕在该表盘上,利用圆心角来表示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主要实验步骤如下:(1)将器材如图(a)连接;图(a)图(b)图(2)开关闭合前,金属夹应夹在电阻丝的 端(填a”或b”);改变金属夹的位置,闭合开关,记录每次接入电路的电阻丝对应的圆心角。和电流表示数I,得到多组数据;(4)整理数据并在坐标纸上描点绘图,所得图像如图(b)所示,图线斜率为k,与纵轴截距为d,设单位角度对应电阻丝的阻值为ro,该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可表示为E=,r=;(用Ro、RA、k、d、ro表示)(5)为进一步确定结果,还需要测量单位角度对应电阻丝的阻值ro。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实验,在图(c)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电阻丝用滑动变阻器符号表示);(6)利用测出的也可得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答 案(2)b(4)?萼-(RO+RA)(5)如图所示|-14.(2021广东,12,9分)某小组研究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需要已选用了规格和量程合适的器材。第 3 0 页 共 3 9 页(1)先用多用电表预判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趋势。选择适当倍率的欧姆挡,将两表笔,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向右边“0 Q”处。测量时观察到热敏电阻温度越高,相同倍率下多用电表指针向右偏转角度越大,由此可判断热敏电阻阻值随温 度 的 升 高 而。(2)再按图连接好电路进行测量。-.1R。温控室-O-.s闭合开关S前,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滑到 端(选填a”或b”)。将温控室的温度设置为T,电阻箱Ro调为某一阻值R o u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由,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某一位置。记录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T和Roi。断开开关S。再将电压表与热敏电阻C端间的导线改接到D端,闭合开关S o反复调节Ro和Ri,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与上述记录的示数相同。记录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02。断开开关S。实验中记录的阻值Roi Ro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时热敏电阻阻值RT=o(3)改变温控室的温度,测量不同温度时的热敏电阻阻值,可以得到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答 案(1)短 接 减 小(2)b 大 于R01-R02创新15.(2022湖南,12,9分)小梦同学自制了一个两挡位(“*1”“*10”)的欧姆表,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尺为调零电阻(最大阻值为Rom),Rs、Rm、Rn为定值电阻(Rs+RomRmRn),电流计的内阻为RG(RSRG)。用此欧姆表测量一待测电阻的阻值,回答下列问题:第3 1页 共3 9页(1)短接,将单刀双掷开关S 与 m接通,电流计示数为I m;保持电阻Ro 滑片位置不变,将单刀双掷开关S 与 n接通,电流计示数变为显则I m I n(填“大于”或“小于)(2)将单刀双掷开关S 与 n接 通,此 时 欧 姆 表 的 挡 位 为(填“X1”或(3)若 从 挡 位 换 成“、1 0”挡位,调整欧姆零点(欧姆零点在电流计G 满偏刻度处)时,调零电阻Ro 的滑片应该 调节(填 向上 或 向下);(4)在“x 1 0”挡位调整欧姆零点后,在间接入阻值为1 0 0。的定值电阻Ri,稳定后电流计的指针偏转到满偏刻度的!;取走R,在间接入待测电阻Rx,稳定后电流计的指针偏转到满偏刻度的/则Rx=Q o答案(1)大 于(2)*1 0 (3)向 上(4)4 0 01 6.(2 0 2 1 湖北,1 3,9 分)小明同学打算估测5个相同规格电阻的阻值。现有一个量程为0.6 A的电流表,一个电池组(电动势E不大于4.5 V,内阻r 未知),一个阻值为Ro 的定值电阻,一个阻值为吊的定值电阻(用作保护电阻),开关S 和导线若干。他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电路,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步:把5个待测电阻分别单独接入A、B 之间,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基本一致,据此他认为5个电阻的阻值相等,均设为R。第二步:取下待测电阻,在A、B 之间接入定值电阻Ro,记下电流表的示数l0 o第三步:取下定值电阻Ro,将 n个(n=1,2,3,4,5)待测电阻串联后接入A、B 之间,记下串联待测电阻的个数n与电流表对应示数Ino请完成如下计算和判断:(1)根据上述第二步:与 Ri、Ro、E、r 的关系式是;=。(2)定义丫=吉-3,则 丫 与 n、R、Ro、E的关系是丫=。第 32页 共 39页(3)已知Ro=12.O Q,实验检测lo=O.182 A,得到数据如表:n12345In/A0.3340.2860.2500.2240.200Y/A-12.5001.9981.4951.0300.495根据上述数据作出Y-n图像,如图(b)所示,可得R=Q(保留2 位有效数字),同时可得E=V(保留2 位有效数字)。(4)本实验中电流表的内阻对表中Y 的测量值 影响(选填“有”或“无”)。图图(b)17.(2020课标III,23,9分)已知一热敏电阻当温度从10 C升至60 C时阻值从几千欧姆降至几百欧姆,某同学利用伏安法测量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所用器材:电源E、开关S、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 Q)、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表)和毫安表(内阻约为100 Q)o(1)在所给的器材符号之间画出连线,组成测量电路图。第 3 3 页 共 3 9 页(2)实验时,将热敏电阻置于温度控制室中,记录不同温度下电压表和毫安表的示数,计算出相应的热敏电阻阻值。若某次测量中电压表和毫安表的示数分别为5.5 V 和 3.0 mA,则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 kQ(保留2 位有效数字)。实验中得到的该热敏电阻阻值R 随温度t 变化的曲线如图(a)所示。(3)将热敏电阻从温控室取出置于室温下,测得达到热平衡后热敏电阻的阻值为2.2 kQ 由图(a)求得,此时室温为C(保留 3 位有效数字)。(4)利用实验中的热敏电阻可以制作温控报警器,其电路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E 为直流电源(电动势为10 V,内阻可忽略);当图中的输出电压达到或超过6.0 V 时,便触发报警器(图中未画出)报警。若要求开始报警时环境温度为50 C,则图中(填 或“R2”)应使用热敏电阻,另一固定电阻的阻值应为 kQ(保留2 位有效数字)。答 案 连 线 如 图(2)1.8(3)25.5(4)Ri 1.2考点三其他实验基础1.2019天津理综网2)某小组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所用器材有:玻璃砖,大头针,刻度尺,圆规,笔,白纸。第 3

    注意事项

    本文(2023新高考新教材版物理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七 实验 (一).pdf)为本站会员(文***)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