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五年(2018-2022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pdf
-
资源ID:88139702
资源大小:2.62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专题1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五年(2018-2022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pdf
五 年(2018-2022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 版13 人类鸟也理棘城的徐蠲或展(2022年高考真题X(2022广东高考真题)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一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1-2题。1.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2.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A.进水区 B.出水区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C.水稻区 D.螺沟区【答案】L D 2.C【解析】1.该地位于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使沟与沟相连,达到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改善了田螺的生长环境,D正确;稻田中开挖螺沟不能增加稻田光照强度,也不能减少天敌威胁,A、C 错误;根据图示信息“进水口、出水口”可知,螺沟里有水,不利于稻田通风透气,B 错误。故选D。2.水稻生态系统包括与水稻生长发育相关联的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周围其它各系统的关系,是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C 正确:进水区的主要作用是进水,出水区的主要作用是出水,螺沟区是相互连通的沟水,借助水体的调节作用,使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三个地区生态循环过程较简单,不复杂,A、B、D 错误。故选C。(2022 浙江高考真题)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桔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完成下面3-4题。处理沼气 脱水脱硫储气罐IiJ.无害化处理余热利用a提纯、压缩磁装民用沼气发电机农田场港养3.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 B.交通4.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C.市场 D.劳动力会()B.减弱土壤通气性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答案】3.A 4.C【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项目主要依靠养殖场废弃物以及农田秸秆等为原料,产出电力和肥料等,原料的运输成本更高,所以其布局应该靠近原料产地,A 选项正确;交通、市场、劳动力对其布局影响较小,BCD选项错误,所以选A。4.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是农田的优质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透气性,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C 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所以选C。(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牧民占比约90%,依托特色畜种鸵牛,走产业扶贫之路。甲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下图),生产的有“身份证 的耗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据此完成下面5-7题。5 .加入甲公司后,牧民家庭明显增加的是()A.牧场面积 B.耗牛数量 C.劳动力数量 D.收入来源6 .甲公司提高耗牛价值的主要途径是()扩大放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创建产品品牌实施多种经营A.B.C.D.7 .当雄生长期短,牧草较矮。为保障漫长寒季的草料供应,当地适宜采用的方法是()开垦草原种植牧草储存草原生长期牧草建设温室种植牧草从邻近农区购买草料A.B.C.D.【答案】5.D 6.B 7.C【解析】5.根据图文信息,甲公司可以让产品销售到全国,并且受到消费者欢迎。并且精细借工和商标也提高了商品的受欢迎程度。最终目的是投放市场获利。牧民家庭并不能出租牧场而是收到租金。牧民把耗牛入股给公司,收到分红也是资金,为公司打工,也能收到工资。所以牧民家庭均获得得事资金收入故D正确。ABC是公司增加的,故错误。6 .在示意图中,明确提出精细加工,注册商标,对应着延长产业链体高附加值。商标的存在意味着创建了品牌。所以正确。并没有从中看出多种经营,也没有明确说明主要途径是扩大放牧规模。故选B。7 .当雄位于青藏高寒区,牧草低矮,存储牧草可能无法满足需求。而开垦草原可能破坏原有生态环境。而如果解决了气温问题,则牧草可以长得更高,产量更大。故适宜。而临近农区一般为河谷农业,水热条件好,也适合购入饲料用于过冬。故选C。K2021年高考真题(2 0 2 1海南高考真题)图左示意我国某热带雨林地区人工多层经济林模式,图右示意我国某地区“猪沼果”模式,二者均为生态农业模式。据此完成下列1-3题。照 明 炊 事 卫 生 间1.图左模式中能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是()土地水光照热量A.B.C.D.2.目前,制约图右模式在我国南方农村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因素是()A.政策、劳动力 B.环境、资金 C.原料、运行管理 D.降水、技术3.与图右模式相比,图左模式的环境效益凸显在()A.减少土壤污染 B.减少水污染 C.减少大气污染 D.减少温室气体【答案】1.B 2.C 3.D【解析】1.读左图“我国某热带雨林地区人工多层经济林模式”可知,分层经济林,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采用植物趋光性的原理,将弱光性的喜阴的植被种在高大乔木下面,充分利用光照资源,正确:分层经济林模式不是考虑水和热量的因素,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2.在我国南方农村大面积推广“猪-沼-果”模式,制约条件不是政策、劳动力,因为生态农业模式是政策提倡的,南方农村劳动力不是短缺的,A错误;也不是环境、资金,因为生态农业模式只会让环境变好,南方不是欠发达地区,资金来源不是问题,B错误;南方农村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如果资金来源不是问题,那么技术也不应该成为制约因素,所以D错误;“猪-沼-果”模式如果大面枳推广,南方农村至少要具备大面积种植果树的自然条件,显然,从地理环境上看,南方农村有平原地区的水田农业,有山地丘陵的林果业,但南方丘陵山地多以酸性红壤为主,也并非都能种植果树,也不能广泛种植粮食作物,所以制作沼气的原料并不充足。而且大面积推广“猪-沼-果”模式,必将带来模式化、标准化综合性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在产业运行管理方面,南方农村在农业现代化条件并不发达的今天,只能慢慢推广,逐步实施。因此原料和运行管理是制约推广的因素,C正确。故选C。3.与右图模式相比,图左模式中植被覆盖率高,环境效益凸出表现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D正确;左图模式比右图模式,可能用到的化肥农药较多,右图为生态农业模式,化肥农药少,因此图左模式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可能要较大,AB错误;二者中大气污染都较少,C错误。故选D。4.(2 0 2 1湖北 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养耕共生 模式是利用养耕共生系统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都市农业生产形式,适用于城市屋顶、阳台、地面庭院等地方,产品自给或在邻里市场销售。以色列国土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城市人口比重大。近些年来,以色列在城市推广“养耕共生”模式,促进了绿色科技型都市农业的发展。下图示意养耕共生系统运作原理。(1)结合图,描述“养耕共生”模式的农业生产过程。(2)分析以色列在城市采用“养耕共生”模式的原因。(3)在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大力推广“养耕共生”模式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答案】(1)微生物分解之后的营养物质一方面可以用于栽培蔬果,种植农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将水进行净化,用于渔业养殖,实现农产品和养殖业的共同发展,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2)以色列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淡水缺乏,“养耕共生 模式可以节约水资源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城市人口比重大,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大:荒漠广布,发展农业的耕地有限。(3)可行:西北地区水源缺乏,“养耕共生 模式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西北地区荒漠广布,可耕地面积小,该模式可以增加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不可行;西北地区人口规模小,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有限;该模式投资较大,回收周期长。【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模式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的生态节水农业模式。首先把微生物分解之后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利用其营养成分,进行果蔬栽培;微生物分解之后产生的水经过净化处理之后用于渔业养殖,构成了 一 个良性的生态系统。(2)从材料中可知以色列国土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可推断出该地耕地面积有限,并且缺少淡水资源,这种模式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积,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材料中提到以色列城市人口比重大,可推断该模式可以满足城市人口对农副产品的需求。(3)可行的原因主要分析,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和耕地面积,即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淡水资源也是非常匮乏,该模式在节约用水的同时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西北地区也是荒漠广布,该模式可以增加农产品的生产面积并提高产量;还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不可行的原因主要从投资、市场需求等角度来分析。西北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城市人口也不多,对手农产品的需求量有限;该模式需要投入一些设施,有一定的投资成本,回收周期较长。K2020年高考真题(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I)【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 1)。据此完成13题。图 1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居住用地紧张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B.C.D.【答案】1.C 2.B 3.C【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的打坝淤地就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目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作物产量。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治沟造地不仅拦截泥沙、增加了耕地面积,且注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的发展,因此治沟造地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C对。故选C。2.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A C可直接排除。原有黄土高原农田是沿着沟坡分布,条块分割,高低不平。结合图示“沟道覆土造地”信息可知,治沟造地后,沟道被治理为一块块平整的良田,规模成片且平整,更有利于改善耕作条件,利于田间管理耕作,B对。提高耕地肥力没体现,D错。3.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地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排除;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说明生态环境脆弱,对;加上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选C。【点睛】治沟构造图(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图1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读图文材料,回 答13题。动漫产业园区 智能公交站 南堤滨海步道公园 太阳能发电设施图11.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描述中,与 图1中的景观依次对应的是()A.智慧城市、低碳环保、高新产业、生 态 宜 居B.生态宜居、高新产业、低碳环保、智慧城市C.高新产业、智慧城市、生态宜居、低 碳 环 保 D.低碳环保、生态宜居、智慧城市、高新产业2.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A.调节地表径流量 B.减少地下径流量 C.减少水的下渗量 D.减少地表水蒸发3.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林地大多分布在堆土形成的高地上,主要是因为高地()A.受风沙影响小 B,盐碱化程度低 C.受干旱影响小 D.热量条件较好【答案】1.C 2.A 3.B【解析】1.动漫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动漫产业园发展特色是高新产业;智能公交体现了智慧城市的特色;南堤滨海步道公园体现了生态宜居特色:太阳能发电设施体现/低碳环保特色。C 正确。故选C.2.永定新河是海河流域永定河下游入河河道,夏季降水集中,易发洪涝,公园内的湖泊可以在汛期分流洪水,调节地表径流,A 正确。汛期分流洪水,枯水期可能补给河流,因此B 错误。湖泊水流速度慢,利于下渗,C 错误。湖面水面较大,会增加地表水蒸发,D 错误。故选A.3.天津位于华北平原,华北地区多盐碱地,林木种植在低洼地,盐度较高,不易存活,种植在高地,盐分不易在地表集聚,可以随着水下渗至地下,因此利于林木成活,B 正确。堆土形成的高地防风效果较差,更不利于林木成活,A 错误。堆土形成的高地受干旱影响大,C 错误。堆土形成的高地和平地热量条件差异不大,D 错误。故选B。【点睛】永定河,古称漫水,隋代称桑干河,金代称卢沟,旧名无定河。是海河流域七大水系之一,为河北系的最大河流。华北盐碱地面积较大,影响林木生长。(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111)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图 1 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 题。图11.【环境问题】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肥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2.【环境问题】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一生产沼气t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一提取生物油脂一 有机渣C.有机渣一生产沼气一废渣 D.生产沼气一有机渣一提取生物油脂【答案】1.B 2.C【解析】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1.读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 正确。故选B。2.由上题分析可知,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一分拣一提取生物油脂一有机渣一生产沼气一废渣与沼气发电,结合选项可知C 符合。故选C。(2019年江苏卷)图 6 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和 SO?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3 14题。华 东 Mrtso.*双 东图 613.【环境问题】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14.【环境问题】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h 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答案】13.C 14.A【解析】考查人类活动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3.PM”浓度,在10:0 0以后逐渐下降,有可能是地面温度逐渐身高,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上升,热岛效应增强。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有利于PM2.5浓度的下降,C正确。浓度的下降与户外活动的减少无关,材料当中并没有提到降水的频率增加;且并非10:0 0以后才产生降雨,汽车流量减少只会让PM2.5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性,而并非下降,ABD错误。故选C。14.华东地区大部分时间段大气的二氧化硫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和人们的能源消费结构相关。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极大的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A正确。二氧化硫的浓度和人口密度、资源条件无关,BC错误;出行方式不同,对二氧化硫浓度有影响,主要区别在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相对较高,二氧化硫浓度也应高,说明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D错误。故选A。(2019年江苏卷)杂交构树具有适应性强、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贵州省某县将杂交构树生态农业列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图11为“项目位置和构树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21.【生态农业】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有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C.全年多雨,光照条件差 D.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22.【生态农业】杂交构树生态农业有助于当地脱贫的原因有A.杂交构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B.杂交构树可有效提高荒地利用率C.沼气制取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D.促进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答案】21.AB 22.BD【解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材料进行作答,难度较小。2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县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较大,交通不便,地无三尺平,贵州地区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水缺乏,植被稀疏,夏季多暴雨且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明显,生态环境脆弱。云贵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光照条件较弱,并不是全年多雨,冬季有准静止锋带来的降雨。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不是人口稠密,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且廉价是有利条件。故选AB。22.从图中可以看出杂交构树种植在林下可以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而非杂交构树本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A 错误。有材料可知,杂交构树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并且生态效益显著,可以改善水土流失,因此可以在荒地进行杂交购书的种植,提高荒地的利用率,还能改善生态环境。杂交构树可以发展沼气池,沼气的制取,可以缓解农村能源不足的问题,但是并不能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作物的种植可以进行饲料的加工,并且发展养猪场原料充足,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故选BD。(2019年江苏卷)“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图 13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 意 图 读 图 回 答 2526题。一 图 3内“住也陇常中间层做林外层水票农田25.【人地协调发展】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C.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26.【人地协调发展】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 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C.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 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答案】25.AC 26.CD【解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地域文化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25.有材料可知川西林盘,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上,地形平坦,该区植被生长旺盛,外层水渠农田占地面积最广,耕地面积广大,可以推断区域相对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灌溉,A正确、B错误,气候温和,物种丰富与川西林盘的形成无关,该区域是独特的乡村聚落。川西林盘最内层为住宅院落,从图中可以看出林盘与林盘之间的住宅具有较大的空间间隔,每个林盘外围都有水渠农田所环绕,因此每个林盘的住宅之间相对封闭,应当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B错误、C正确。故选AC。26.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留其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原型进行发展,不能盲目地进行拆迁合并、扩大规模,A错误;集中布局会破坏其原有的分布结构,建设规模化的小区也会破坏其原有的聚落特色,B错误;可以进行保护性的建设,留存当地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业,发挥区域特色,C D正确。故选CD。K2018年高考真题】(2018年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7.【循环经济】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格排泄物一鱼*养杂草和虫类互疆内运营I共享单车 消费者制造 使用I回茏I垃 圾 一 燃烧发电I 1城 市 电,能制造混合布材C.残余桁庆1.市 场【答案】7.B【解析】7.四选项中,ACD分别是人类生活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或无害化生产,只有B选项是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是绿色出行方式,没有体现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属于循环经济。故选B。(2018年江苏卷)图6 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 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 化 图 读 图 回答 11 一 12题。_oooooO21109871510)1国超=数:1?(Hao咬Y.89N64.43.21.S图611.【环境问题】2002年 2015年期间,该区域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12.【环境问题】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 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缩【答案】11.C 12.C【解析】1 1.读图可知,2002年 2015年期间,该地区的人均GDP不断增长,控制废水排放并没有阻碍经济增长,A 项错误;2005年后人均GDP继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B 项错误;该地区人均GDP 一直呈增长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2005年前不断增加,2005年以后排放量不断下降,故 C 项正确;2005年后,人均GDP持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说明人均GDP的增长并不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D 项错误。故选C。1 2.读图可知,2005年人均GDP继续快速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突然开始下降,最可能是因为环保政策的变化,故 C 项正确。根据人均GDP曲线,2005年后,其增长速度反而增大,A 项错误;人口规模大小主要影响生活污水排放量,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无关,B 项错误;人均GDP不断增长,说明工业生产并没有萎缩,D 项错误。故选C。(2018年江苏卷)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图11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 分 布 图 读 图 回 答19一20题。19.【环境问题】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D.边境省区比较多20.【环境问题】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答案】19.AB 20.BC【解析】1 9.结合图11可知,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地区较少,故A项正确;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不断减少,故B项正确;面积较大的西藏、青海等省级行政区分布较少,C项错误;新疆、西臧、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D项错误。故选AB。2 0.云南省并不临海,A项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生存,B项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C项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D项错误。故选BC。(2018年天津卷节选)1 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粪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下图文字所示)图例 首都 省级行政中心 港口铁矿A 油田一铁路、省界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的定位,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3)【环境问题】为保护生态环境,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6分)【答案】山区: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平原地区: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解析】山区主要是生态屏障、水源地,因此要保护其生态环境,扩大林业比例。平原地区则要立足于华北缺水的现状,发展节水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