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pdf
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年级五年级古诗、朱熹春日老子道德经1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所需时间5 分钟课题国学经典教学内容诵读目标诵读程序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1、出示四字词语: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光融融春光旖旎春色怡人春燕回巢春风得意春色迷人春色无边春意盎然5 分钟春暖花开2、出示佳句名诗:春风杨柳万千条春风又绿江南岸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二、咏春:享受春天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28 分钟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学生板书题目3、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读的时候结合注释。4、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5、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6、春天真美呀!诗人看到这万紫千红的春天,心中又是又是7、明诗意,配乐读。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享受着万紫千红的艳丽和芬芳,不禁诗兴大发.(师生共诵春日)三、惜春:书海求知同学们,你们现在就处在人生的春天,看你们的眼睛如春水一般清澈,你们的脸颊如花朵般艳丽,你们的思想如春光般明慧,亲爱的同学们,你打算怎样度过你生命中的春天呢?课后反思上课时间2 分钟年级五年级课题国学经典教学内容诵读目标古诗、王安石泊船瓜洲老子道德经2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诵读程序所需时间一、情境导入5 分钟1、(配乐播放月亮图)同学们,这是什么?(一轮明月高挂夜空)2、谈话:碧空如洗,圆月如盘。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常会以明月来吟诗作词,寄托思念之情。此时此刻,看到这圆盘一般的明月,我们也忍不住想吟诵古人思乡的诗句。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5 分钟板书:泊船瓜洲王安石二、知诗人,解诗题。(1)齐读题目,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把船停靠在瓜洲的岸边)(2)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指名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 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因此他视南京为地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公务非常繁忙,经常东奔西走实行变革。这首诗是他有一回坐着船沿着长江向西行驶的旅途中写的。(板书:知诗人,解诗题)三、抓字眼,明诗意(一)、熟读古诗。(1)小声朗读,想想该怎样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2)自己大声试读几遍,再同桌互读评价。28 分钟(3)指名朗读,师生就重音、停顿、升降调进行评议和正音。全班配乐齐读。(二)理解诗意。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1)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3)指名说说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4)教师演示课件,学生根据演示背诵古诗。小结:刚才,我们抓住了诗句中难理解的字眼,弄懂了诗的大2 分钟意,也就是(板书:抓字眼,明诗意)四、体验情感 1、品词析句。课后反思上课时间年级教学内容诵读目标诵读程序五年级课题国学经典古诗、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老子道德经3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所需时间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5 分钟1、这节古诗文吟诵课,老师先请小朋友来背首古诗小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宿:住宿,过夜新市:地名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5 分钟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2、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名读。三、逐句指导朗读,感悟诗的意境美。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1、(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行诗,你看到了什么?3、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这景色真美呀!谁能来把这种美读出来呢。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疏疏,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28 分钟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等下老师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比,看谁读得更美。6、过渡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边出示课件)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1、学生回答。是小孩子在追黄蝶(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飞快地跑(是的,诗中“急走”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它吗?(想)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3、指名读。(根据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和“追”)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没有)6、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飞入菜花无处寻。)2 分钟7、(看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没地方找到。)8、看着小朋友在这美好的春天追赶着黄蝶,诗人杨万里会是怎样的心情呢!(高兴)9、是呀,诗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又看到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也不由得高兴起来,请你自己把这两句多读几遍,读出那种高兴的心情来!10、请想来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再四大组比赛读。四、诵读古诗,表现古诗的意境课后反思上课时间年级五年级课题国学经典教学内容诵读目标古诗、杜 甫江畔独步寻花老子道德经4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3、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诵读程序一、释题: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 江畔独步寻花 师板出课题,学生挤读。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不行的话,请看诗后注释,指名学生说说诗题意思。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1、学生自读古诗 3 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2、精读第一句:黄师塔前东水流,春光懒困倚微风。指名读这一句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懒”是何意?哪些写出了春光美?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3、精读第二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指名读这一句问:桃花开得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如何知道的?想家: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所需时间5 分钟5 分钟28 分钟2 分钟的花,会说些什么?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4、品味、赏析;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或哪词?说为什么?5、感情朗读古诗三、迁移、应用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美丽的景象,也写出了诗人高兴的心情。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课后反思上课时间年级教学内容诵读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诵读程序所需时间五年级课题国学经典古诗、翁卷乡村四月老子道德经5一、导入5 分钟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繁荣的都市,感受着现代文明的气息,同时也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举目高楼大厦,却难见蓝天白云,举足车水马龙,却总是来去匆匆呀。这就是我们都市生活的最真实的写照了,于是假日里,我们便走出都市,向往(蓝蓝的天空,碧绿的山原,清新的空气)这样的地方有吗?(乡村)5 分钟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乡村四月,板书:乡村四月乡村是地点(江南一带)四月是时间(初夏时期)听老师读诗题,从老师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听出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乡村四月。可能大家还没有我这种感觉,因为你们没读进乡村四月。没关系,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二、初读诗,了解诗意。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28 分钟(自由读)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2 分钟)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3师范读,生个性读,把诗读通了(用喜欢的方式读)。4小组读,齐读。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古诗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释、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6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7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让学生粗略地讲,无需一定要读诗句再说)说到“白满川”时,借助课件理解。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三、品读美景。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课后反思上课时间2 分钟年级教学内容诵读目标诵读程序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所需时间5 分钟2、感受诗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五年级课题国学经典古诗、白居易池上老子道德经6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1小朋友们,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弹珠子、拍球、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蚂蚱、养蚕、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捞螃蟹、挖蚯蚓)2你们的童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玩什么吗?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看有没有写关于5 分钟那时候小孩生活的。(背诵小儿垂钓、村居,品味诗中的童趣。)3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古时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板书课文题目:池上二、初读全诗,了解大意1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白居易吗?给同学们说一说。(1)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一生写了 2 800 多首诗。(2)白居易与顾况的有趣故事:白居易16 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听28 分钟说他名叫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当读到白居易诗中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3)他每次写成诗后,都要把诗读给老人听,所以他的诗人人都听得懂,都会读。2读通吗?345请学生自由读古诗,在难读的字下面作上记号。教师:把你认为难读的字告诉同桌,请他教你读。教师:你认为哪些字难读,能提醒一下同桌吗?教师:池上这首诗也非常容易读,愿意自己把它 2 分钟(“撑”、“艇”、“萍”都是后鼻韵。)678抽读生字卡片,读得好的同学教全班读。指名读全诗、互相评价。齐读全诗。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读出诗的停顿。三、再读古诗,读出停顿12345教师范读,请小朋友用“/”标出诗的停顿。与老师标出的停顿对比一下,看自己是否标正确。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请能正确读出停顿的同学读给大家听。全班齐读。课后反思上课时间年级教学内容诵读目标2、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3、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诵读程序(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所需时间5 分钟1、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五年级古诗、杜牧清明老子道德经7课题国学经典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 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5 分钟“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比较:纷纷之雪大纷纷之雨细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夏雨:如倾如注秋雨:淅淅沥沥行人断魂: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28 分钟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2 分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遥课后反思上课时间年级教学内容诵读目标五年级课题国学经典古诗、李清照夏日绝句老子道德经8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诵读程序一、咀嚼诗句温情、(投影出示)静夜思学生齐读、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所需时间5 分钟、引述:这淡淡的乡愁让我们为之动容,那你能不能再带5 分钟我们欣赏一首诗,借此来抒发思乡之情呢?生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过渡:“诗中寓情,情中育诗”,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人李白和王唯那种淡淡的思乡之愁,触摸到了那细腻的情感。那再让我们来感受一种浓烈的情感。、板书:夏日绝句二、初读寻疑酿情、(出示夏日绝句)学生齐读、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归纳并出示:、为什么诗命名为夏日绝句?、我很想了解一下李清照。、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诗人为什么会怀念项羽?这和她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什么联系?三、细读品味悟情、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品读 3、4 句引述: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这种宁死也不屈的精神怎么不叫诗人深深地怀念呢?孩子们,让我们把诗人这种深深的怀念之情读出来吧!(齐读)情感再浓烈一点(齐读)。指导朗读:孩子们,请用你的声音表现出对项羽这个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请你声情并茂地传递对他的崇敬。引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引导过渡:站在英雄曾经慷慨就义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我们的李清照不禁高喊28 分钟这份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真是荡气回肠呀!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浓烈的情!(齐读全诗)四、拓展延伸释情、讲述: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过客如李清照一样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热情,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那份挚热的情感吧!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爱国诗篇,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提问:那这一首首爱国诗篇,这一颗颗赤诚的心与你有什么关系呢?课后反思上课时间年级教学内容诵读目标3、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情。诵读程序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所需时间5 分钟1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大意。2、背诵、默写名句,并作简要分析。古诗、王安石登飞来峰老子道德经9五年级课题国学经典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二、朗读登飞来峰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5 分钟三、在教师的点拨下品味全诗。重点品味蕴含在诗中的哲理。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点拨: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由学生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四、质疑活动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28 分钟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 29 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包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课后反思上课时间2 分钟年级教学内容诵读目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3、把握将军的形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五年级古诗、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老子道德经10课题国学经典标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诵读程序所需时间5 分钟一、激趣引入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公元1071-1074),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六年(公元 1073)正月二十一,苏轼病后初愈,应杭州知府、诗友陈襄的邀请,在西湖上饮酒赏景,见西湖初晴后雨,景色动人,便写下西湖的美景,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的第一首说:“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人醉乡。此意自佳5 分钟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这是第二首。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自己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天气开始晴朗,不大一会儿工夫,天竟阴了,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转入议论。第三句“欲把西湖比西子”,诗人在这里用一个贴切而奇妙的比喻,拿西施来比西湖。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往今浙江诸暨县)西,故称西施。西施是客体,西湖是主(喻)体。作者选用这二者,不仅仅因为她们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这种比喻突发奇想,发人所未发,新颖别致。第四句“浓妆淡抹总相宜”,揭示两者的内涵,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这首七绝全诗构思高妙,概括性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28 分钟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轮美奂传神地勾勒出来。同时,这首诗还闪射出哲理的光辉,它给人们以启迪,大自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自己的发现。这首诗在结构上是起承转合的典范。前两句白描,对偶工切,用陈述句,一起一承。第三句用假设句转折。第四句合拢。而且三、四句,不再对仗,改为散体单行,结构上具有灵活性、转折性、立体性,其意境单纯而丰富,含义深广。课后反思2 分钟上课时间年级教学内容诵读目标诵读程序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绚丽瑰宝,是诗人思想心境的所需时间5 分钟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2、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五年级古诗、叶绍翁夜书所见老子道德经11课题国学经典凝华。一二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古诗。那位同学来背一背李白的静夜思?(齐背)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呢,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关于思乡的古诗。他便是我国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见是什么意思?书是什么意思?(见:看见书:写、记录)3、那作者在夜晚见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边看图片,边读一读,想一想,不懂的词语查查注释。二、学习古诗5 分钟1.指名学生读、齐读。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现在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指名多人朗读)老师发现你在萧萧梧叶后面停顿了一下,我也觉得该这样读,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读。三、诗句理解:1、带着思乡之情,谁来读读后面两句?2、作者看到了什么又勾起他的思想情绪了呢?(挑促织)此时诗人看到这些情景,又会想到什么呢?(自己童年时的伙伴。)28 分钟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可是现在呢?自己一个人在外地,童年的伙伴们还能记得我吗?再读一读,好吗?3、夜深篱落一灯明,什么是一灯明?(只有一盏灯,多么孤单啊!)离开家乡,又这么孤单,你们想想,诗人除了想念自己的伙伴外,最想念谁?(父母、亲人)4、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跟小伙伴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现在却是一个人在异地,童年的伙伴和亲人都不在身边,体会一下这种心情,再读一读好吗?(齐读)5、“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吗?6、看来你们已经能很好地理解这首诗了,带着你们的理解,读(全诗)2 分钟7、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8、在这样的一个秋天的晚上,本应该和家人团聚,而你却身处异乡,又看到萧萧桐叶、篱落一灯明,你的心情会怎样?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种孤独、凄凉、思乡的感觉,一起来9、我发现你们都已经很深的感受到了诗人当时的感受,成了一个小诗人了,那么想不想把这首诗给背下来呢?课后反思上课时间年级教学内容诵读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能通过阅读和想象,感情诗的意境、背诵古诗。诵读程序一、激趣引入解题知作者所需时间5 分钟五年级古诗、查慎行舟夜书所见老子道德经12课题国学经典 1、今天,余老师和大家学习一首古诗,相信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得到进步和提高。2、这首诗就是(板书:舟夜书所见)请同学们齐读诗题,感谢同学们嘹亮的嗓童,请看看余老师的手势再读一遍诗5 分钟题。(手势突出“舟夜“和”书“,以及”书“和”所见“之间的停顿。)3、读了诗题,聪明的小朋友能不能从中了解到一些诗的内容呢?(在教师的手势提醒下,学生回答:一夜晚,诗人在船上把看到的景色写了下来。只有可能学生对“书”的意思产生联系,教师以“书写”一词引导学生理解。)突出“所见”一词,28 分钟并在课题下的“所见”一词下划横线。4、那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请大家把书翻到 89 页,谁来告诉大家?(可以由经常读课外书,识字多的同学说出“棵”、“慎”、“行”的字音。实在不会就查字典)(教师板书:查慎2 分钟行)诗人棵慎行,同学们认识吗?这样吧,我们这儿有一段关于诗人查慎行的介绍,咱们来看一看。(出示课件,你知道了什么?)点评:导题快慢,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了学习兴趣和信心,依照读题情况,用手势点拨,领悟了题意,丰富了语感,进而自主了解作者。二、整体感知,读正确读流利。1、在学习古诗前,让我们回忆一下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对学生学情地及时把握)2、那咱们就来读读这首古诗吧。把字音读准,把古诗读流利,自由读,开始吧!3、(出示课件)指名读。(评价:感谢学生们地大胆朗读)4、正音:1)见:xian。回忆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an)牛羊。“读字。再读一读这行诗,(指名:多读,再齐读。)2)萤:(ying)后鼻音,保(cu)平舌音,读字,再分读一读这两行诗。(渗透节奏感。)5、邀上你的好伙伴读。(评价:感谢好伙伴地友情朗读,善于捕捉诗的节奏美,)6、读(评价、感谢同学们正确流利地朗读)7、教师指着“所见”一词,诗人看见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重在对古诗地了解和感受。)(评价学生有自己的感受)点评:关注真实地学情,落实“实”字。把新的学习,建立在自己的学习和方法上。不走过场,生字正音。带入每一行诗,再读,教师的角色正确定位于“平等者的首席”,抓住题眼“所见”一词,引导学生整体感情。三、精读品味,有方法指导的想象体验。1、到底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色?为了进一步学习古诗,下一步,我们该干什么?回忆我们在第二组课文学到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抓“理解重点词句”与“理解”的途径,主要有: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结合生活实际等等)2、小组合作学习,几个同学凑在一块,先读一行,再找一找重点词,说一说作者看到的景色,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修正。咱们就这样读一行,找一行,说一行,一行一行地学习古诗,(学生小组学习时,教师适时参与,和学生共同感受“漆黑无月”,“闪烁微光”,“层层细浪”,“水里的微光散开,星光跳动”,兼顾每一个学习小组,表扬小组合作学习好的)3、全班交流1)(出示课件:前两行及配图)指名读,多指名,说说重点词语,谈谈自己体会,适时出示“孤光”一词,读词,解词,孤零零的感觉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联系第一行诗,轻声读一读,边读边体会。指名说一说,读一读。(评价学生时应与其产生共鸣,并致力于培养语感,景象美韵律美,)而且这点光怎么样?(板画)齐读第二行,出示“萤”字,读字,解字,小朋友平时见过萤火虫吗?什么样的?把你告诉到的读出来,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组织学生评价。(指导学生评价,可以说出自己听读时的感觉,也可以谈自己的朗读建议。)2)(出示课件,后两行及配图)方法同上。出示“簇”,读字,查字典,解字。(边板书)当微风吹拂河面,泛起层层波浪,怎么样了呢?齐读第四行,出示“散”字,读字,解字。什么散开了?散成什么样儿了?(引导学生依图展开想象)(评价:感谢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给我们带来了富有童趣的体验,)指名读,评价,小组读。4、在同学们的读书声中,我仿佛真的看到了作者见到的景色,你们呢?想不想身临其境呀?让我们随诗人一起走进如诗的美景。(出示动画课件)5、交流感受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评价感谢学生的同时,引导学生理出自己的情感,图画形成的轨迹,即“学习之法”、“语感形成之法”。)6、,(出示配音课件)范背7、自由背、作手势、指名背、小组背、齐背。点评:这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通过“自主回忆,选择阅读方法,小组合作,读一行,找一行,说一行”,讨论学习,全班交流,体会,感受诗意,诗境,让自主性得到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到了体现,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朗读课文从正确到流利地有感情,情感体验活动逐步加深,体现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引”是教学效率的可靠保证。四、延伸拓展,自主学习 1、诗美,景美,学生的背诵更美!真是一群会想象,爱学习的小精灵!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选择下面的学习内容。2、(出示课件)指名说学习内容。“小练笔”、“学古诗”这些内容有难度,看看哪位勇敢的同学愿来尝试。课后反思上课时间年级教学内容诵读目标2、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初步了解诗人杨万里的诗风。3、系统积累有关“送别诗”及其它一些诗歌。诵读程序一、激趣引入所需时间5 分钟1、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五年级古诗、曾几三衢道中老子道德经13课题国学经典曾几(10841166),宋代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曾侨居茶山(今江西上饶县北),遂自号茶山居士。曾几的诗歌风格明快流畅,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不拘于成规。作品有茶山集传世。5 分钟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就是他游赏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作品再现了诗人游赏三衢山时的愉悦情景,抒写了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流露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对平淡生活的热爱,自然,优美,清新,明快。“梅子黄时日日晴”,诗人开篇首先交代了出行的时间,“梅子黄时”,即阴历四至五月。“小溪泛尽却山行”,这一句写的是出行游赏的路线。28 分钟“绿阴不减来时路”,这一句紧承上句之“山行”写归路之“绿阴”,诗人在这里用“来时路”巧妙地将笔墨悄然过渡到描写归程上来。“添得黄鹂四五声”,这一句将意境描写推到极致,将诗人舒畅愉悦之情怀推至顶峰,使作品之主题更臻完善。作品给读者的感受可谓是明快自然,生活韵味十足,这将得益于构思的精巧,剪裁的精当。作者将平平淡淡的一次游山玩水的旅游行程写得景色宜人,写得愉悦心情跃然纸上,写得令人仿佛置身于那平凡生活的意趣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超技艺的完美体现。课后反思上课时间2 分钟年级教学内容五年级古诗、辛弃疾清平乐.老子道德经14课题国学经典诵读目标1、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2、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3、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诵读程序(一)、作者:辛弃疾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教学意图:拓宽视野,更好地学习古诗(二)、词题:清平乐村居乐(yu)齐读课题清平乐在这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村居是题目。(三)、初读 1、将这首词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齐读 3、指明个人读(四)、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合作,每人一句;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所需时间5 分钟5 分钟28 分钟方用铅笔标出来或写下来。先读这一句词;说出这句词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这句词所表达的意思;在图画情境中体验词句,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词。小组长总结全词。在图画情境中体验诗句,想象画面。(五)、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对名利的淡薄,对自然真实、恬静有趣的生活之神往,以及其生活追求。学生亲身体验到了作者思想情操之美,沉浸其中,接受心灵的洗涤。(六)、读书成诵课后反思上课时间2 分钟年级教五年级课题国学经典学内容诵读目标古诗、李清照如梦令老子道德经15、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诵读程序一、揭示题目,简介作者。1、人称“千古第一才女”,创“易安体”的李清照2、介绍李清照的生平二、理解意涵所需时间5 分钟1、朗读这首词,说说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场景、对白?人物:主仆两人场景:春雨后的屋中5 分钟对白:“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结合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联系下文,说说李清照昨夜纵酒的缘由可能是什么?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4、既然如此关切,念念不忘,李清照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试”体现出她怎样的心理?5、从“却道”的“却”字,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绪?28 分钟6、“知否,知否?”怎样朗读才符合诗人当时真实的情感?7、“绿肥红瘦”写出了什么?诗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处?8、作为一名女子,诗人的惜春其实还有怎样的一层含义?三、朗读与总结1、理解女诗人惜春之后更为细腻的心绪后,带着这一份理解,再回过头来看前文,你对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闪、不忍有了怎样的认识?2、在跟深切的理解诗人内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2 分钟读诗歌,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并重点感受以下字词:“试”“却道”“知否,知否?”“应是”。读出诗人内心复杂幽微的情感波澜。3、归;纳语言风格言浅意深,含蓄曲折课后反思上课时间年级教学内容诵读目标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诵读程序一、激趣引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注释】所需时间5 分钟5 分钟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五年级古诗、纳兰性德长相思老子道德经16课题国学经典榆关:山海关的别称。那畔:那边。指关外。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聒碎:搅碎。聒,嘈杂。一、教学目标(字幕)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二、导入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三、作者介绍28 分钟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四、配画面朗读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五、预习指导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2 分钟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六、感知理解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 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七、赏析加点字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八、知识归纳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课后反思上课时间年级教五年级课题国学经典学内容诵读目标古诗、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老子道德经17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反复诵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诵读程序一、复习导入。1、齐背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2、揭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牌词题二、布置初读。1、自由诵读:字字正确、句句通顺。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三、初读检查。1、(出示课件 1)指名读,正音;齐读。2、质疑,引导解疑。四、小组学习。1、用心读,边读边想画面。2、小组内互说,有感情地朗读。五、大组交流。所需时间5 分钟5 分钟28 分钟1、自由说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引词句。说画面。作补充。练诵读。2、范读。学生闭眼想象完整画面。3、(出示课件 2)说完整画面。小组内互说。独立说或合作说完整画面。4、配乐诵读。指名诵读。简评。齐诵,可变换方式。练背。六、补充积累。1、(出示课件 3、4)补充辛弃疾词南乡子破阵子,师生齐诵课后反思上课时间2 分钟年级教学内容诵读五年级课题国学经典古诗、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老子道德经18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目标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诵读程序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辛弃疾词作鉴赏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所需时间5 分钟5 分钟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作者的这首词,用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思,堪称词中的瑰宝。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改郁孤为望阙。“(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再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淳熙二、三年间(1175-1176),词人提点江西刑狱,驻节赣州,这首词正是词人在此时书于造口壁的。南宋罗28 分钟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其题江西造口壁词云云。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因此起兴。“这一记载对体会本词意蕴,实有重要意义。宋史高宗纪及后妃传载:建炎三年(1129)八月,”会防秋迫,命刘宁止制置江浙,卫太后往洪州,腾康、刘珏权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闰八月,高宗亦离建康(今南京市)赴浙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