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考点复习讲义.pdf
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 2 2 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考点一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调节内容比较知考向核心素养提考能内容要求1 .说明内环境的组成及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3.以血糖、体温、p H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内环境稳态的机制4.实验:观看血液分层实验的视频,讨论血细胞与血浆的关系5.活动:以内环境的某种成分为例,讨论各系统是如何协同维持其相对稳定的生命观念建立内环境稳态与平衡观科学思维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式图,建立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模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通 过“模拟生物体维持p H的稳定”实验,提高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能力社会责任了解由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关注人体健康与旧教材对比增:缓冲对、尿毒症;稳态概念的发展;血钠平衡的调节。改:淋巴改为淋巴液;血浆成分表;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不再是小字内容。考 点 自主梳理 预习教材夯基础1.内环境的组成C)体液与内环境生物体内的液体济 脉 痛 令co楸多(耳 部 冷 外).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7n烤淋巴液-血 浆0组织细胞细胞外液-内环境约占4)D组 织 液J-细 胞 内 液(约 占2)J,体液犯 胞 加 基 缸 微 粒 林 竽 洞 胞 区 基俶、核 基叙竽动 脉 地 令 辛 号 拔 高(师新除外)(2)体液的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提 醒 血浆中的水来自消化道、组织液、淋巴液、血细胞的细胞内液。拓展明确血液组成他荚运形迹殛呢(3)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血细胞淋巴细胞a.血浆b.淋 巴 液、血浆c.组织液d.血 浆、组织液e.淋 巴 液、组织液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与功能理化性质i功能“a+主室抽持细胞外液渗核a,K+主革摊将绅腮内液济各反遂选星: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_握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1-一决定的_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它含有的HCO H2co:;等物质有关一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左右厂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一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组织细胞=::内环境:外界环境循环废物山疝,HQ、尿素、91T无机盐等4.内环境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内环境稳态调节实质调节机制调节能力意义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有一定限度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一一一内环境达到蔻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康传病崽党(3)稳态概念的发展态念发稳概的展分子水平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组胞珏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稳态器官水平心脏活动的稳态、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群体水平种群数量变化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态易错辨析(1)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J)(2)人体内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液、淋巴液(X)(3)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7)(4)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直接来自血浆(X)(5)机体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H2POu/HPOa维持(X)(6)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X)深挖教材尿毒症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有何关系?你知道如何治疗尿毒症吗?选择性必修1 Pio”旁栏思考题”提示尿毒症是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尿毒症患者肾功能出现障碍,体内代谢废物积累。治疗尿毒症的方法有血液透析法、腹膜透析法和肾移植法。重点疑难突破 突破疑难提考能:1.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2个“认清”(1)认清4类内环境的物质激素、细胞因子、I调节神经递质等物质血浆蛋白、抗匚其他体等 物质存在的物质一宜赘;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物质;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_ _ _ _ _ _ _ _ _瀛代谢fc,-c-)-2-、-尿-素-、-尿-酸-等-:.(2)认清4类非内环境的物质消 化 液、泪 液、汗 液、尿液等与外界相通的液体成分纤 维 素、麦芽糖等人体不能吸收的物质(不存在的物质细胞内特血红蛋白、胞内酶有的物质:(呼 吸 酶、RNA聚:合 酶、解旋甑)等2.明确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消化道等外部环境中发生的过程(如消 化 道 内 淀 粉、脂肪和蛋白质等的消化 水解)细 胞 内 蛋 白 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乳酸和碳酸氢钠作用生 成 乳 酸 钠 和 碳 酸,实现pH的稳态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激素调节过程中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的结合3.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1)组织水肿组织水肿是在一定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2)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向组织液渗透,而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液增加白减少命 题 规律探究 感悟高考找规律考 向 1 结合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考查结构与功能观1 .(2 0 1 9 全国卷HI,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 C h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0 2 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答 案 D解 析 骨骼肌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 C h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B正确;组织液中的。2 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C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2 .(2 0 2 1 辽宁五校协作体联考)如图表示甲、乙、丙三种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分别用a、b、c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b 中液体的量增多B.b中含有气体,乙细胞不一定消耗和产生气体C.a、b、c 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其中的某些离子有关D.a、b、c 是甲、乙、丙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 案 A解 析 分析题图可知,a 为淋巴液,b 为血浆,c 为组织液,而组织液中没有血浆蛋白,A 错误;在血浆中生活的成熟红细胞进行产物为乳酸的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B 正确;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Na-、C 有关,酸碱度与H C 0 3、H2c。3等物质有关,C 正确;a、b、c 均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题后反思 巧用 箭头走向”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组织液一淋巴液一血浆是单向箭头;-)(-细胞内液(甲)和组织液(乙)之间、组织液(乙)和血浆(丙)之间都是双向箭头一-冲间:淋巴阀:I I(中I _ _ I _1考向2围绕内环境稳态及调节,考查科学思维能力3.(2014 全国卷I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 a 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 案 D解 析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D 错误。4.(2021中原名校测评)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时,产生过多的乳酸,内环境的p H 明显下降B.组织水肿都是由血浆蛋白含量下降引起的C.侏儒症是孕妇缺碘引起胎儿发育过程中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结果D.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集聚过多,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答 案 D解 析 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 H 有下降的趋势,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其会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从而维持内环境p H 的相对稳定,A 错误;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中使其渗透压升高;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使组织液增多;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增多;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渗透压或细胞内液渗透压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中;肾小球通透性增大,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水分进入组织液,B 错误;侏儒症是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少的结果,C 错误;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集聚过多,说明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 正确。题后反思 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举例)尿毒症乳 蕨 诞一 而 不代谢废物积累C pH失 调;色而善一族皆套;5 缺乏环产*-发盛-而第血钙,过 低 回 蛋 白 质 含 量 降 低.血 及 汞 而:,人 力“如 工 4,/血糖平衡失调血 钙 过 局,肌九力_ _ _ _ _ _I _,低血糖、糖 尿 病:考向3结合内环境的物质交换,考查物质和能量观5.(2021.山东烟台期末)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外界环境食物。一co2-废 物 内环境A.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B.都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为养料和氧气D.可表述为体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答 案C解 析 内环境指细胞外液,体液可以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A错误;图中的过程排出代谢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完成,B错误;绝大多数高等动物细胞不能直接从外界环境获取营养物质,都是从内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气,C正确;体细胞与外界环境是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D错误。6.(2021信阳市联考)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渗回和渗入的量相差不大B.若为脑细胞,处的02浓度高于处,而CO2浓度相反C.若为肝脏细胞,饭后一小时处的血糖浓度低于处D.的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H CO,含量较多答 案B解 析 题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组织细胞,为淋巴液,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为动脉端。题图中的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较组织液渗入淋巴液的量多,A错误;若为脑细胞,处表示血液流动的动脉端,处为静脉端,所以处的。2浓度高于处,而CO2浓度相反,B正确;饭后一小时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偏高,机体会分泌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所以若为肝脏细胞,饭后一小时动脉端的血糖浓度高于,C错误;的 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D错误。题 后 反 思 物质交换过程中内环境物质含量的变化(1)一般的组织器官中(除肺和消化器官外)。2 和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的含量静脉端的含量:而代谢废物(如 C C)2 等)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的含量静脉端的含量。(2)常考特殊器官中物质含量变化分析肺组织中0 2、C 0 2 含量的变化规律今动 脉 端、肺 泡 中 的 通 过 肺 泡 壁、静 脉 端 O?含 量 低,和 毛 细 血 壁 进 入 公 管,含 量 高.动脉端动脉端CO z c O?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静 脉 端 CO?含量高,泡壁进入肺泡,排 出 体 外,含 量 低肝脏组织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规律饭后动 脉 端 葡 萄、胰岛素分泌量增加,静脉端葡萄动脉端饥 饿 1J赢 端 日 砒 状态下 糖 含 量 低)葡 萄 糖 合 成 为 肝 糖 原/糖 含 量 低静脉端毛细血管胰 高 血 糖 素 分 泌 量 增 加,、静脉端葡萄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糖含量高一 小 时|糖含量高考点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考点-自主梳理预习教材夯基础1.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的结构基础热散机产和热制热量来源代谢产热(主要)产热器官.旺、画、骨骼肌等(主要)幽哒叫住要)产热=散热(相关结构一指急发温度变化的感物种任未梢”幽度磐迪J不只分布在皮医中*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体温“调节”中枢.工十匕叶-仪于下丘脑位于嬴层(2)体温调节的过程寒冷环境 炎热环境I i冷觉感受器 热觉感受器I;传入神经 传入神经I;TRH|一 下丘脑垂体 传出神经 传出.经TSH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I骨骼肌不自主战栗7,上髓上素泌加肾腺质肾腺分增4汗腺分泌减少C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汗腺分泌增多*皮肤血管舒张肉肝等热少肌和脏产减增加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产热I _体温回升正常体温37七一体温下降一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前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调节的,后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和垂体分级调节的,两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提醒 发高烧时,病人的体温继续升高时产热大于散热,如果温度保持不变,则产热等于散热。2.水盐平衡调节(1)调节的结构基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啦 晅 下 丘 脑渴 觉 形 成 中 枢大脑皮层参 与 激 素抗利尿激素(产自下丘脑,释 放 自 垂 体)激 素 靶 细 胞肾小管、集合管细胞激素-调”结 果增强靶细胞对水分重吸收“减尿,(2)调节过程抗利尿激素参与的调节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升 高 手 号j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大脑皮层 垂体 释放产生渴觉 抗利尿激素I主动饮水 肾小管、集合管补充水分 重吸收水神经调节|(一)神经_ 体液调节 尿量 I(行为性调节)(生理性调节)醛固酮参与的调节上皮肾腺质醛固酮一小和合肾Irlft-管一钠钾平衡一当血钠含量升高时,则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其结果也是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易错辨析(1)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产生冷觉(X)(2)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X)(3)在寒冷环境中,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X)(4)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分泌、垂体释放的(J)(5)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J)(6)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X)深挖教材1 .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选择性必修1 P 5 9 “旁栏思考商二提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对人体是有益的。如低温麻醉,使机体代谢减慢,提高组织对缺氧和阻断血液情况下的耐受能力;感冒时发热,机体的白细胞会 增 多,抗体生成活跃,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提高,利于消灭病原体,使人体恢复健康。2 .有的人喜欢吃清淡的食物,炒菜时放盐极少。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对他的健康可能会有什么影响?选择性必修1 P 6 2 旁栏思考窥丁提示 长期吃清淡食物、炒菜时放盐极少,机体的血钠含量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下降,导致水盐平衡失调,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休克、昏迷等情况。命题-规律探究 感悟高考找规律考 向 1 结合水盐平衡调节及其意义,考查生命观念1.(2 0 1 9 全国卷H,4)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答 案 D解 析 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感;由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增强,尿量减少。2.(2021福建师大附中期中)下列有关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醛固酮的分泌的调节都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B.大量出汗使体液流失,能进一步引起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C.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部位和作用部位都不同D.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答 案 B解 析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间接受下丘脑的控制,A 错误;大量出汗使体液流失,会导致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血钠浓度降低,进而使体内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B 正确;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泌部位不同(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二者作用部位相同,均为肾小管和集合管,C 错误;摄入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血钠含量升高,这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醛固酮分泌量减少,D 错误。题 后 反 思 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麻 底 面 翥 袍 龙 殍 万 丽1藁 各 前 永 芬 疝豪漆逐派,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升高,抗利;丁 一 一7;尿激素分泌尿量 抗 利 嬴 素Ji j呈 正 避“/照 透 压“时间考向2结合体温调节,考查稳态与平衡观3.(2020 山 东等级考,18改编)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体温维持在38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答 案 B解析 该患者呼吸困难,不能及时将体内的C02排出,会导致体内C02含量偏高,A 正确;体温维持在38 C时,该患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 错误;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会导致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C 正确;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则尿液中的水分增多,可使患者尿量增加,D 正确。4.(2020中原名校第三次质评)哺乳动物处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不变B.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减少C.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D.下丘脑冷觉感受器兴奋性增强答 案 C解 析 哺乳动物的体温能维持相对恒定,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以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A 错误;寒冷环境中,冷觉感受器兴奋性增强,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B 错误,C 正确;哺乳动物处在寒冷环境中,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性增强,而不是下丘脑,D 错误。题后反思(1)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体温调节中的耗氧量变化一定范围内,恒温动物的耗氧量与外界温度成反比。恒温动物要保持体温,在寒冷环境中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一定范围内,变温动物的耗氧量与外界温度成正比。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低温环境中体温降低,酶活性下降,代谢能力减弱,耗氧量减少;在高温环境中代谢快,耗氧量增加。(2)(生产生活)正确认识“发烧”“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甚至有它的作用: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不具传染性。发烧过程中(体温持续升高),体内产热大于散热;退烧过程中(体温持续下降),体内散热大于产热。但只要体温恒定,不论是否发烧,产热都等于散热。高烧不退的病人不应加盖棉被。因为高烧不退,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加盖棉被会影响热量的散失。考向3 结合体温与水盐调节的实验探究,考查科学探究能力5.(2 0 2 0.江苏卷,2 6)如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体温下降水重 吸 收 增 加 血 压 下 降(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 质 作 用 于 心 脏 及 血 管 细 胞 膜 上 的,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 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填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减少,导致、合 成 和 分 泌,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激素的名称是,其 生 理 作 用 是答 案(1)(特异性)受 体 神 经(或负反馈)(2)下 丘 脑 抗 利 尿 激 素 神 经 一 体 液(或负反馈)(3)减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解 析(1)神经递质在兴奋传递中是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只有和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结合题图分析,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使血压下降,该过程是神经调节。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长跑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血管和心脏,使血压降低。血压降低后又会反过来影响神经调节过程,故该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运动时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过程既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又有激素的参与,称为神经一体液调节,该调节也属于负反馈调节。(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运动后,下丘脑中的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减少产热。重温真题经典再现1 .经典重组判断正误(1)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2 0 2 0 全国卷H I,5 C)()(2)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2 0 1 6 全国卷H I,3B)()(3)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时的散热量(2 0 1 7 江苏卷,15 C)()(4)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2 0 1 5海南卷,16B)()(5)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2 0 1 5海南卷,14B)()提 示(1)V(2)X 肾小管通过被动运输吸收水。(3)X寒冷环境下产热量和散热量都高于炎热环境下(4)V (5)V2 .(2 0 1 9 全国卷I I I,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答 案 A解析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增加产热的一种途径,A 符合题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利于散热,B 不符合题意;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利于蒸发散热,C 不符合题意;用酒精擦拭皮肤可以带走身体的大量热量,D 不符合题意。3.(2 0 18 海南卷,11)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答 案 B解 析 输入的高渗盐水溶液进入血液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通过下丘脑调节水盐平衡,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B 正确。4.(2 0 2 0 海南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4)正常人体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日节律。下列有关体温日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B.是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C.通过神经调节来维持D.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变化答 案 C解 析 正常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不同存在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天内也有变化,A 正确;内环境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合作使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是内环境稳态的表现,B 正确;体温的调节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C 错误;人体体温昼夜周期性波动,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变化,D 正确。5.(2 0 17 全国卷I ,3 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 胃 肠 吸 收 进 入 血 浆 的 水 量 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在 人 体 中,内 环 境 的 作 用 主 要 为:细 胞 生 存 的 直 接 环 境;。答 案(1)血 浆(2)增 多 下 降(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 析(1)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相对而言组织液的渗透压较高,因此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相对而言血浆渗透压较高,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课后分层训练(时间:3 5 分钟)领 定 生 命 观 念 练 基 础1 .(2 02 0海南省高考模拟,8)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的量少于细胞内液的量B.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C.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 7 C 左右D.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血浆的渗透压会有所下降答 案 B解 析 人体内,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A正确;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可被毛细血管吸收成为血浆,少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B错误;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 7 左右,C正确;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血浆蛋白减少,致使血浆渗透压下降,D正确。2 .(2 02 0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下列病症或疾病与稳态失调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感冒发烧,食欲不振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B.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C.中暑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D.尿毒症尿素等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答 案 D解 析 感冒发烧,食欲不振的原因是体温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A错误;高原反应是机体缺氧所致,B错误;中暑主要是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从而使体温升高,C错误:尿毒症是肾脏发生病变,无法排出体内多余的尿素、水、无机盐等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D正确。3.(2019浙江4月选考,1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答 案D解 析 单细胞动物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的细胞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D错误;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C正确。4.(2021安徽皖江联盟联考)汗蒸日渐成为一种人们热衷和追捧的休闲、养生方式。汗蒸房的温度平均在38 42 C,正常人进入汗蒸房后,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汗液、尿液分泌增多B.体温迅速升高到环境温度C.垂体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D.皮肤血流量增加,面色红润答 案D解 析 炎热环境中人体通过大量排汗带走更多的热量以利于体温恒定,由于水分流失,下丘脑合成并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减少,A、C错误;正常人具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进入汗蒸房后,体温不会明显升高,B错误;炎热环境中,人体皮肤的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面色红润,D正确。5.(2021 湘豫名校联考)雪后有些同学在雪地上打雪仗。他们把雪团放在手里,过了一会儿,发现手比未放雪之前要热乎一些,有关此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此过程中皮肤血管收缩B.整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C.此过程中,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代谢增强D.握雪后,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使其产生冷觉答 案D解 析 寒冷环境中,皮肤的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A正确;整个过程中下丘脑的兴奋性增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在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甲状腺激素分泌也增加,机体细胞耗氧增加,代谢增强,进而增加产热,B、C正确;握雪后,手部的冷觉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产生冷觉,D错误。6.(2021.洛阳市统考)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浆细胞经主动运输分泌的抗体先进入,再进入C.中含激素、血浆蛋白、乳酸、CO2等物质D.长期营养不良引起增多答 案C解析 由图可知,是淋巴液、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人体的内环境是细胞外液,不包括细胞内液,A错误;浆细胞经胞吐分泌抗体,且抗体不进入细胞内液,B错误;是血浆,含激素、血浆蛋白、乳酸、CO2等物质,C正确;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因此更多的水进入组织液,引起增多,D错误。7.(2021.南昌市调研)如图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浓度最高的也是乙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答 案C解析 根据4种成分间的渗透关系判断,甲丁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液。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丙(细胞内液),C h 浓度最高的是甲(血浆),A 错误;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故乙的含量会增多,甲的含量会减少,B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正确;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甲和丁中,D错误。8.(2 0 2 1 .山东淄博期末)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 a+的重吸收B.饮水后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C.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尿量减少D.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共同完成的答 案 B解 析 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 a 卡 的重吸收,A正确;当机体缺水时,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最终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B错误;饮水不足时,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兴奋传给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合成抗利尿激素,经垂体释放后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C正确;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9.(2 0 2 1 四川绵阳诊断)炎炎夏日,空调可帮助我们摆脱酷热的煎熬。但人们长时间使用空调容易患“空调病”,主要表现为紧张、黏膜干燥、头痛等症状。回答下列问题:(1)空调吹出的冷风使人体表面温度降低,从体温调节角度分析,空调冷风对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是。长时间待在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里会隐性蒸发水分,(填器官)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填“增加”“不变”或“减少”)。(3)若“空调病”患者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可通过抽取血液检测其激素含量进行诊断,原因是o激素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人体健康,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答 案(1)人体毛孔收缩,不 能 正 常 排 汗(2)垂 体 增 加(3)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 析(1)冷风吹到人身上后,人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人体毛孔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不能正常排汗。(2)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合成后储存在垂体后叶,由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增加对水的重吸收。由题意可知,隐性蒸发水分后,体内水分含量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3)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因此可通过抽取血液检测激素含量诊断是否患“空调病”。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提 笏 三 注重科学思维 提能力10.(2021.湖南怀化期末)如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代表体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A.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处比处胰高血糖素浓度低B.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处比处CCh浓度高C.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D.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答 案A解 析 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由血流方向可知,胰高血糖素浓度处高于处,A错误;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通过新陈代谢产生CO2进入内环境,处比处CCh浓度高,B正确;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中,故B可代表乳酸,C正确;下丘脑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可作用于垂体,D正确。11.(2021.合肥市质检)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B.剧烈呕吐会丢失大量的水但不会丢失Na+C.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排出D.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答 案D解 析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肾随尿排出,A错误;剧烈呕吐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B错误;寒冷环境中人体多余的水分也可由皮肤表层蒸发排出,C错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D 正确。12.(2021许昌市调研)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中暑后,下丘脑的调控能力将会下降B.中暑与人体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紊乱有关C.中暑和剧烈运动导致肌肉酸痛都是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所致D.中暑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可能与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答 案 C解 析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因此中暑后下丘脑的调控能力将会下降,A 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机体体温调节障碍,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说明中暑与人体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紊乱有关,B 正确;中暑导致肌肉酸痛是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所致,而剧烈运动没有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C 错误;神经系统的功能与钠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等有关,因此中暑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可能与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D 正确。13.(2020 湖北武汉期中)如图是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代表激素,当某健康人走出温暖房间进入非常寒冷的环境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一 下丘脑血液循环垂体甲状腺骨骼肌A.进入寒冷环境后,机体通过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等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中的B.血液中激素和分泌量会增加,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C.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为促进、抑制D.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通过调节使机体产热量多于散热量答 案 C解析 分析题图,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表示甲状腺激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人进入寒冷环境后,机体通过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等途径减少散热,寒冷环境与炎热环境中,产热量与散热量都处于动态平衡,但寒冷环境中散热量大于炎热环境中的,A 错误;处于寒冷环境时,血液中激素和分泌量会增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B 错误;激素对垂体的作用为促进,当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 正确;处于寒冷环境时,骨骼肌受下丘脑有关神经的支配,不自主战栗,从而增加产热,但产热量和散热量维持动态平衡,体温相对恒定,D 错误。14.(2021山东青岛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 确 的 是()A.肾小管和集合管完成对无机盐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