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讲义.pdf
第一章总论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二、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1)、设置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4)、登记账薄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会计报表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具有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和评价经营业绩的功能,其中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1、会计的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2、会计的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它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的核算职能与会计的监督职能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四、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资金运动程序:资金投入、资金循环与周转即资金运用、资金退出)(资金形态:货币资金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和产品资金,出品又转化为货币资金)2、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五、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核算前提四项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空间范围。(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2、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的持续经营下去。3、会计分期:就是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人为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财务报告。4、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货币计量前提还包括币值不变这一假定,即假定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每一单位货币或同量货币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六、会计基础的概念及种类:会计基础是指:会计以什么为标准来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单位的收入和费用,目的是为了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单位某一特定FI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会计基础分为两种:收会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1、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以权利或责任的发生与否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2、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一、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通过会计要素对会计对象的分类,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基础。会计要素同时也为财务报表的构筑提供了基本的架构。由此,会计要素又称为会计报表因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前三者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也是资历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情况。后三者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也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是反映企业资金流动的动态情况。确认:是指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和确认条件的项目,纳入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的过程。1、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确认条件:一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分类:流动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2、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法定义务、推定义务)确认条件:一是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分类: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3、所有者权益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等于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后的余额。公司制企业中所有者权益乂是称为股东权益,即公司股东在企业中所享有的剩余权益。分类:所有者权益的形成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划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所有者权益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股本部分的金额。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来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累计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4、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确认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能够可靠地计量。分类:销售商品收入(是指企业对出售商品或产品作为对价而取得的收入)提供劳务收入(是对外提供劳务服务等作为对价而取得的收入)5、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确认条件:一是与费胜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分类:营业成本(是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成本耗费)期间成本(是其发生与本期间相配比的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6、利润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分类: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会计要素的计量: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计量属性:是指予以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的方面。其反应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确定的基础。采用计量时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地计量。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值。1、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取得或制造某一财产物资时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在采用历史成本的情况下,要求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成本,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2、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的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的一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重置成本是现在时点的成本,在实务中市:置成本多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等方面。(盘盈:就是经过盘点实物比账面多了)3、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可变现净值通常应用于存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4、现值:是指对某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现值通常应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价值的确定等方面。5、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主要应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等方面,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更高的相关性。二、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就是会计科目。即:会计科目是为了满足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需要,根据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信息的需要,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第三层次的划分。会计科目的意义:一是,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二是: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的基础;三是,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四是,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会计科目的分类(一)、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1、资产类科目:按其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库存现金科目、银行存款科目、原材料科目、应收账款科目、库存商品科目、预付账款科目等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长期股权投资科目、长期应收款科目、固定资产科目、无形资产科目等。2、负债类科目:按其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科目。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短期借款科目、应付账款科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应交税费科目、预收账款科目、应付股利科目等。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长期借款科目、应付债券科目、长期应付款科目等。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期形成和性质分为反映资本的项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项目。反映资本的项目:实收本科目、股本科目、资本公积科目等。反映留存收益的项目:盈余公积科目、本年利润科目、利润分配科目等4、成本类科目:按其不同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和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成本类科目归属于资本要素。)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生产成本科目、制造费用科目等。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劳务成本科目等。5、损益类科目:按其不同内容可以分为反映收入的科目和反映费用的科目。反映收入类的科目: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其他业务收入科目、营业外收入科目等。反映费用类的科目: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管理费用科目、财务费用科目、销售费用科目、所得税费用科目、营业外支出科目。(二)、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1、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总分类科目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概况情况,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包括:应收账款科目、应付账款科目、库存商品科目、原材料科目、预付账款科目。2、明细分类科目:又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和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详细情况,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是: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三、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科目作为向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营管理者等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其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业、合理、适用,就遵循: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原则。1、合法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我国现行的统一会计制度中均对企业设置的会计科目作出规定,以保证不同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2、相关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和对内管理的要求。必须与财务报告的编制相协调,相关联。3、实用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常用会计科目顺序号会计科目名称顺序号会计科目名称一、资产类应付利息库存现金应付股利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收账款长期借款预付账款应付债券应收股利长期应付款应收利息应付利润其他应收款坏赈准备三、所有者权益类材料采购实收资本在途物资资本公积原材料盈余公积库存商品本年利润存货跌价准备利润分配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四、成本类长期应收款生产成本固定资产制造费用累计折旧劳务成本在建工程工程物资五、损益类固定资产清理主营业务收入无形资产其他 业务收入累计摊销投资收益长期待摊费用营业外收入待处理财产损溢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二、负债类营业税金及附加短期借款销售费用应付账款、债券管理费用预收账款财务费用应付职工薪酬营业外支出应交税费所得税费用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内在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它是制定各项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从实质上看,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基本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资 产=负 债+所有者权益一、会计恒等式:企业有多少数额的资产必有与其等量的权益,即在任何情况下企业的资产总是等于权益。资 产=权益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对 资 产=权益等式的影响1、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2、资产方等额有增有减,权益不变3、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4、权益方等额有增有减,资产不变对 资 产=负 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影响1、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增加2、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减少3、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增加4、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减少5、资产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6、负债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7、所有者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8、负债要素增加,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9、负债要素减少,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收 入-费 用=利润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表现为利润。由于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费用也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所以,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才等于利润。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二、复式记账:所谓记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按其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的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是记账方法发展的早期形式,是将有关经济业务引起的一个方面的变动在一个会计科目中进行单方面登记,而与此相关的另一方面不予反映的一种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不是所有的经济业务都反映,一般只反映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和应收、应付账款等债权债务的业务。复式记账法的特点:1、账户设置完整,具有完善的账户体系;2、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进行反映和记录;3、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反映其涉及的所有方面;4、对一定时期内的账户记录能进行综合试算平衡;复式记账法的平衡原理:复式记账法有多种,每一种复式记账法都包含平衡原理、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方法等基本要素。借贷记账法的根念:是指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赈规则,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的种复式记赈方法。记账符号,是会计上用来表示经济业务的发生涉及的金额应该记入有关账户的左方金额栏还是右方金额栏的符号。借贷记账法以“借”利“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1、资产类会计计科目的结构:借贷记账法下,资产类会计科目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增加额和减少额是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发生的,所以,增加额和减少额也称为本期发生额。资产类会计科目期末一般都有余额,余额的方向与记录增加的方向一致,在借方。借方资产类会计科目的结构贷方期初余额增加额XX减少额XXXXXX本期借方发生额XX本期贷方发生额XX期末余额XX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借贷记账法下,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会计科目的结构是相同的。其贷方记录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所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因为其贷方记录的是增加额,所以,本期贷方发生额反映的是增加额的合计数。同理,本期借方发生额反映的是减少额的合计数。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期末余额借方贷方期初余额减少额XX增加额XXXXXX本期借方发生额XX本期贷方发生额XXXX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3、成本类会计科目的结构: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企业资产的一种存在形态,也就是说,属于资产范畴。因此成本类会计科目的结构与资产类会计科目的结构一致,其内部关系也相同。费 用(成本)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借方贷方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XX本期减少或转销发生额XXX XXX本期发生额合计XX本期发生额合计XX期末余额X X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4、损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收入类会计科目的结构跟费用类会计科目的结构1)、收入类会计科目的结构:收入类会计科目的结构与权益类会计科目结构相似,即增加额记在会计科目贷方,减少额记入借方,平时的余额记在会计科目的贷方。但与权益类会计科目不同的是,收入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取得的经营业绩,不应留存到下一会计期间,应当在当期予以结转,以便下一会计期间的收入账户金额能够反映下一会计期间的实际收入状况,期末要将全部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以便结算本期利润。收入类会计科目一般期末无余额。收入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借方贷方本期减少或转销发生额XXX X本期增加发生额XXXX本期发生额合计XX本期发生额合计XX(一般无期末余额)2)、费用类会计科目的结构:与资产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基本相同,增加的金额记入借方,减少的金额记入贷方,期末本期发生的费用I增加额减去本期发生的减少额的差额转入所有者权益类有关会计科目,期末一般无余额。费用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借方贷方本期增加发生额X XXX本期减少或转销发生额XXXX本期发生额合计X X本期发生额合计XX(一般无期末余额)总的来说,借贷记账法下六类会计科目的结构概括:资产、成本、费用的增加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减少在相应会计科目的借方登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增加和资产、成本、费用的减少在相应会计科目的贷方登记;借方余额一般表示的是资产,贷方余额一般表示的是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借贷记账法下各类会计科目的基本结构会计科目名称借 方贷 方余额方向资产类增力口减 少借 方负债类减 少增 加贷 方所有者权益类减 少增力贷 方收入类减 少(或转销)增 加一般无余额费用类增 加减 少(或转销)一般无余额成本类增力减 少(或转销)借 方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登记经济业务时,般按:首先,分析经济 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名称,并判断会计科目的性质;其次,判断会计科目中所涉及的资金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的;最后,根据会计科目的结构确定记入会计科目的方向。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1、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在借贷记账法下,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记录在一个或几个科目的借方与另一个或儿个科目的贷方。对每项经济业务记录所形成的这种“借”记科目和“贷”记科目之间的联系称为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存在着这种对应关系的会计科目称为对应科目。2、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录。会记分录的书写方式通常:借在上,贷在下,每一会计科目占一行,借、贷前后错位表示.会记分录内容:一、一组对应的记账符号:借方与贷方;二、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科目名称:三、借贷双方的相等金额。会记分录的分类:会计分录按其所涉及会计科目的数量多少,分为简单会场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是指只涉及一个科目借方和另一个科目的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这种分录,其科目对应关系目了然。复合会计分录是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后,需在三个或三个以上对应科目中记录其相互金额变化情况的会计分录。编制复合会计分录,既可以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的全面情况,又可以简化记账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复合会计分录可为“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如查一项经济业务涉及多借多贷的科目,为全面反映此项经济业务,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复合会计分录,但不允许把反映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合并编制“多借多贷”的复合会记分录。会计分录的编制步聚1、分析经济业务事项涉及的是资产(成本、费用)还是权益(收入);2、根据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确定涉及哪些会计科目,是增加还是减少;3、根据会计科目的性质和会计科目结构,确定记入哪个(或哪些)会计科目的借方,哪个(或哪些)会计科目的贷方;4、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确定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是否正确,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试算平衡法是指根据“资 产=负 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和验证所有会计科目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试算平衡有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会计科目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全部会计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2、余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会计科目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会计科目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在实际工作中,余额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方式进行的。通常编制试算平衡表的工作中在月末结出各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和月末余额后,通过编制总分类会计科目发生额试算平衡表和总分类会计科目余额试算平衡表来进行的。在编制试算平衡表时就注意:1、必须保证所有会计科目的余额均已记入试算表。2、如果试算平衡表借贷不相等,肯定会计科目记录有错误,应认真查找,直到实现平衡为止。3、即便实现了有关三栏的平衡关系,并不能说明会计科目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三、总分类会计科目与明细分类会计科目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会计科目的关系1、总分类会计科目对明细分类会计科目具有统驭控制的作用;总分类会计科目提供的总括核算资料是对有关明细分类会计科目资料的综合;明细分类会计科目所提供的明细核算资料是对其总分类会计科目资料的具体化。2、明细分类会计科目对总分类会计科目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各项目增减变化的总括反映,提供总括的资料;而明细分类会计科目反映的是会计要素各项目增减变化的详细情况,提供了某一具体方面的详细资料,有些明细分类会计科目还可以提供实物数量指标和劳动量指标等。3、总分类会计科目与其所属明细分类会计科目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由于总分类会计科目与其所属明细分类会计科目是根据相同的依据来进行平行登记,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相同的,其总金额必然相等。总分类会计科目与明细分类会计科目的平行登记虽然总分类会计科目与明细分类会计科目存在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但在账务处理上是平行关系,应当进行平行登记,以便于进行会计科目核对,并确保核算资料的正确、完整。所谓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要记入有关总分类会计科目,另一方面也要记入有关总分类会计科目所属明细分类会计科目的方法。平行登记的要点:1、依据相同;2、借贷方向相同;3、会计期间相同;4、金额相等第四章会计凭证原始凭证是记账凭证的原始依据,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通过填制凭证可以明确经济责任。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各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进,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这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会计凭证的种类:1、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原始凭据。2、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都称为会计凭证,但就其性质来讲却截然不同。原始凭证记录的是经济住处它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而记账凭账记录的是会计信息,它是会计核算的起点。主要差别有:1)原始凭证由经办人员填制,而记账凭证一律由会计人员填制;2)原始凭证是根据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填制的,而记赈凭证则是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3)原始凭证仅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而记账凭证则要依据会计科目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整理编制;4)原始凭证是记账凭证的附件和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而记账凭证则是登记账薄的依据。应先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在记账凭证摘要中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和金额,并将原始凭证作为附件,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会计凭证的作用:提供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会计凭证,对日常大量、分散的各种经济业务,进行整理、分类、汇总、并经过会计处理,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I、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3、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原始凭证会计凭证记账凭证按按来米源源分斗I自外制来原原始始凭凭证证(一次凭证按填制方法分累计凭证I汇总原始凭证按格式不同分 通 始 八 I专用凭证(收款凭证按内容分付款凭证I转账凭证按填列方式分 肾嚣二、原始凭证的种类:按取得的来源不同分类1、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或个人,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自行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产品入/出库单、借款单、工资发放明国表、折旧计算表等。2、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行的原始凭证,如购买材料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银行转来的各种结算凭证、对外支付款项时取得的收据、职工出差取得的飞机票、车船票等。按照格式的不同分类1、通用凭证:是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2、专用凭证:是指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凭证要素):1、原始凭证的名称;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3、凭证的编号;4、接受原始凭证单位名称(抬头人);5、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6、填制单位签章;7、有关人员(部门负责人、经办人员)签章;8、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9、凭证附件。实际工作中,根据经营管理的特殊业务的需要,可以增加必要的内容。填制原始凭证的基本要求:1、记录要真实;2、内容要完整;3、手续要完备;4、书写要清楚、规范;5、编号要连续;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7、填制要及时。自制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一次凭证的填制:一次凭证是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所有的外来原始凭证和大部分的自制原始凭证都属于一次凭证。一次原始凭证能反映一项业务的内容,使用方便灵活,但数量较多。累计凭证的填制: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其特点是,在一张凭证内可以连续登记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随时结出累计数及结余数,并按照费用限额进行费用控制,期末按实际发生额记账。汇总凭证的填制:汇总凭证也称原始凭证汇总表,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合并了同类型经济业务,简化了记账工作量,即可以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总量指标,又可以大大简化核算手续。外来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外来原始凭证一般由税务局等部门统一印制,或经税务部门批准由经济单位印制,在填制时加盖出据凭证单位公章方有效,对于一式多联的原始凭证必须用复写纸套写。原始凭证的审核:为了如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正确性,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核。1、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2、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3、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4、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5、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6、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增 值 税 专 用 发 票发票联 No开票日期:年 月 日购货单位名 称纳税人登记号地址、电话开户银行及账号商品或劳务名称计量单位数量单价金 额税 金()税 额合 计价税合计(大写)佰拾万仟百拾元角分 _ _ _ _ _ _销货单位名称纳税人登记号地址、电话开户银行及账号第:联发票联购货方记账三、记账凭证的种类:按内容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1、收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会计凭证。它是出纳人员根据库存现金收入业务和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的专用凭证,据以作为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等有关账户(账簿)的依据。2、付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它是出纳人员根据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付出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的专用凭证,作为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等有关账户(账簿)的依据。3、转账凭证:是指用于记录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在经济业务中,凡是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的业务,称之为转账业务,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车间领用原材料、期末结转成本等。以上三种做法为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所采用,适用于规模较大、收付业务较多的单位。但是,对于经济业务简单、规模较小、收付业务较少的单位,为了简化核算,还可以采用通用记账凭证来记录所有经济业务。通用记账凭证:是指对全部业务不再区分收款、付款及转赈业务,而将所有经济业务统一编号,在同一格式的凭证中进行记录。通用记账格式与转账凭证基本相同。收款凭证借方科目 年 月 日 收 字 第 号摘要贷方科目记贝 长金额一级科目二级或明细科目合计会计主管:记账:出纳:审核:制单:付款凭证借方科目 年 月 日 收 字 第 号摘要借方科目记账金额一级科目二级或明细科目合计会计主管:记账:出纳:审核:制单:转账凭证年 月 日收 字 第 号摘 要贷方科目记 账借方金额贷方金额一级科目二级或明细科H合 计附件会计主管:记账:审核:制单:记账凭证按其填制方法可分为:复式凭证和单式凭证复式凭证亦称多项记账凭证,是指将每一笔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发生额均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一种凭证。它是实际工作中应用最普遍的记账凭证。复式凭证全面反映了经济业务的账户对应关系,能够降低编制凭证的工作量,减少记账凭证的张数,有利于检查会计分录的正确性,但在使用中不便于传递、汇总,不便于会计岗位上的分工记账。单式凭证亦称单项记账凭证,是指每一笔记账凭证只填列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单式凭证反映内容单一,便于分工记账,便于按会计科目汇总,但 张 凭 证 不 能 反 映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全貌,不便于检验会计分录的正确性。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1、记账凭证的名称;2、记账凭证的日期;3、记账凭证的编号;(可细分为:现收、现付、银收、银付、转账;如一张凭证涉及两张记账凭证,可以分数表示其分号)4、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5、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6、经济业务事项的金额;7、记账标记;8、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9、会计主管、记账、审核、出纳、制单等有关人员签章,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记账凭证的主要作用是将经济信息资料转化为会计信息。1、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2、记账凭证应连续编号;3、记账恁证的书写应清楚、规范。4、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5、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一张原始凭证如涉及几张记账凭证的,可以把原始凭证附在一张主要的记账凭证后面并在其他记账凭证上注明附有该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的编号或者附上该原始凭证复印件。一张原始凭证所列的支出需要由几个单位共同负担时,应当由保存该原始凭证的单位开具原始凭证分割单给其他应负担的单位。6、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已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定一张与原始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 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发现以前年度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7、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全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收款凭证的填制要求:收款凭证左上角的借方科目按收款的性质填写“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日期填写的是编制本凭证的日期;右上角填写编制收款凭证的顺序号;摘要填写对所记录的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贷方科目填写与收入现金或银行丰款相对应的会计科目;记账是指该凭证已登记账簿的标记,防止经济业务事项重记或漏记;金额的指该项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额;该凭证右边“附 件 张”是指本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最下边分别由有关人员签章,以明确经济责任。付款凭证的填制要求与收款凭证基本相同,只是左上角由借方科目换为贷方科目,凭证中间的贷方科目换为借方科目。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为了避免重:复记账,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一般只以货币资金的付出方编制付款凭证,而不再编制收款凭证。记账凭赈的审核1、内容是否真实;2、项目是否齐全;3、科目是否正确;4、金额是否正确;5、书写是否正确;止 匕 外,出纳人员在办理收款或付款业务后,应在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事“付讫”的戳记,以避免重收重付。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从会计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送程序。会计凭证的传递,要求能够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使传递程序合理有效,同时昼节约传递时间,减少传递的工作量。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每一种凭证的传递等程序和方法。一般包括: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会计凭证的保管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记账后的整理、装订、归档和存查的工作。1、会计凭证应定期装订成册,防止散失。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遗失时,应取得原签发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始凭证的号码、金额、内容等,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才能代作原始凭证。若确实无法取得证明的,则应由当事人写明说细情况,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2、会计凭证封面应注明单位名称、凭证种类、凭证张数、起止号数、年度、月份、会计主管人员、装订人员等有关事项,会计主管人员和保管人员应在封面上签章。3、会计凭证应加贴封条,阴谋诡计上抽换凭证。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有特珠原因确实需要使用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4、原始凭证较多时,可单独装订,但应在凭证封面注明所属记账凭证的日期、编号和种类,同时在所属的记账凭证上应注明“附件另订”及原始凭证的名称和编号,以便查阅。每年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在年度终了时可暂由单位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后应当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5、严格遵守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要求,期满前不得任意销毁。第五章会计账簿会计账簿概述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