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十篇.pdf

    • 资源ID:88143377       资源大小:1.25M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十篇.pdf

    The happiest seems to be those who are happy for no particular reason.They are happy only because ofhappiness.(页眉可删)小学数学教案汇总十篇小学数学教案汇总十篇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篇篇 1 1教学内容:教材第 61 页练习十二第 812 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加、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差关系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各类应用题的分析、解题的思路,能正确地解答三类不同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计算练习一、计算练习做练习十二第 8 题后两题(加和减)1、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作业本上。2、集体订正,让学生重点说一说计算过程。3、提问: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加法计算个位满十要怎么办?减法计算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二、应用题练习1、看图列式(1)示线段图。(用线段图分别表示蓝墨水 28 瓶,红墨水 20 瓶,求蓝墨水比红墨水多几瓶)请小朋友说说图上是什么意思?哪种墨水的瓶数多?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算?2820表示什么意思?这道题的问题还可以怎样提?为什么?(2)在图上改变已知数和问题,成为求蓝墨水瓶数的题。让学生说说现在图里的意思?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加法算?(3)谁能改变和问题,成为求红墨水瓶数的题?(根据改变两个条件和问题)怎样列式?2、针对性练习现在,说说第一句中是哪种数量多,它可以分成哪两部分。(1)小猴子比大猴子多几只?(2)公鸡比母鸡少几只?(3)松树比杨树少 10 棵。(4)红金鱼比黄金鱼多 5 条。师:我们分清了谁多、谁少,就可以根据题目的意思来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3、完成练习十二第 9 题先做第一题,做完后提问: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提?想一想,这道题里有哪三个数量?(张芳养 17 只,徐军养26 只,徐军比张芳多养 9 只)根据三个数量,还可以编成另外两道应用题。做第(2)(3)题做完后指出:虽然每道题里的三个数量都一样,但由于条件和问题不同,所以解答的方法和算式也不一样。因此,解答应用题先要分清条件和问题,然后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确定用什么方法算。4、做练习十二第 10 题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和绿旗面数都是与哪种旗比的。为什么解题的方法一样?三、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 8 题前 4 道计算题,第 11 题、12 题。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篇篇 2 2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扇形统计图,众数与中位数。在前几册教材中教学了条形图和折线图,学生初步了解这些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有选择地使用。扇形统计图与条形、折线图不同,它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表达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因此,教学扇形统计图,使呈现统计数据的形式更多样了。众数与中位数是常用的统计量。在许多场合,平均数不能确切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基本情况,经常使用众数或中位数来显示。因此,教学众数与中位数能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全单元编排 4 道例题、两个练习,把内容分成两段。例 1 和练习十五,教学扇形统计图;例 2例 4 和练习十六,教学统计量。例 2 讲众数,例 3、例 4 讲中位数。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看懂扇形图,利用数据解决问题。扇形统计图的教学要求是看懂图的内容,理解图上的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能利用图呈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不教学制作扇形统计图,因为画扇形比较麻烦,不必把教学精力耗费在画图上。学生有圆的认识,有百分数的概念,能够看懂扇形统计图。看图、交流,理解图里的信息。例1 让学生看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在小组里交流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教材呈现了交流的场景,虽然学生的讲述不完整,但都说出了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和自己的理解。有人说得具体些,有人说得概括些,通过交流可以整理出以下三点:这幅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我国国土总面积;圆被分成大小不同的5 块,每块表示一种地形,哪种地形的面积大(小),统计图里相应的那块就大(小);标注的五个百分数,分别表示五种地形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几。计算、填表,体会图的特点。例题告诉学生,我国国土总面积是 960 万平方千米,让他们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计算要利用图中的各个百分数,从而体会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的关系,知道它与条形、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比较、估计,利用图的特点。扇形统计图通过各个扇形有大有小,反映各个部分数量有多有少。图的直观形象,容易引发比较、估计和判断。练一练第2 题,看着统计图,学生会想到我国的人口多,人均占有的国土面积少。练习十五第 1 题的两幅扇形统计图里能清楚看出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第 2 题把果盘看成一幅扇形统计图,根据花生米所占的面积,能估计出其他几种干果所占的面积。解答这些题利用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又进一步体会了它的特点。2整理数据,认识众数。例 2 教学众数的知识,包括众数的含义,得到众数的方法,以及众数的实际应用。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由于出现的次数最多,因而有一定的代表性。观察表格,初步感受众数。表格呈现 9 人做黄豆发芽试验的数据,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哪些人的试验做得最好。例题因势利导,让学生找出发芽几粒的人数最多,有几人。通过发芽 17 粒的人最多,感受 17 是这次实验发芽粒数的众数。排列数据,理解众数的意义。教材把表格里 9 人的发芽粒数依次排列,指出这些数据中 17 出现的次数最多,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在这句话里讲了众数的意义: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还含有求众数的方法:在一组数据中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意义建构众数的概念。求平均数,区别新旧概念。众数和平均数都是统计量,平均数是三年级教学的。教材要求学生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通过计算回忆平均数的知识,体会平均数与众数的意义不同,求法不同,从本质上区分这两个概念。联系实际、应用众数。第 79 页练一练第 2 题,如果把上周销售男鞋的尺码一双一双地记录下来,在这组数据中 25.5 出现的次数最多,有48 次,因此25.5 是众数,这个众数会影响鞋店今后的进货。3分析数据,认识中位数。例 3 和例 4 教学中位数,前一道例题以形成概念为主,后一道例题教学算法。创设情境,产生需要。例 3 呈现一张九名男生的跳绳成绩记录单,对7 号男生的成绩进行分析。有人利用平均数,指出7 号男生跳的比平均数少,意味他的成绩不够好。有人把九名男生的跳绳下数从多到少排列,发现 7 号男生处在第三名,认为他的成绩不错。不同分析出现不同的评价,而且差异明显。为什么跳的比平均数少,成绩还是第三名?是许多学生的疑问,教学中位数就能解开这个疑。排列数据,讲解概念。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指这组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处于最中间的那个数。这既是中位数的概念,也是找中位数的方法。教材把九名男生的跳绳成绩从大到小排列,很容易找到中间的数,理解它就是中位数。评价 7 号男生的成绩,用中位数合适。九名男生中有 2 人的成绩十分突出,分别是 182 下和 170 下,这两个优异成绩拉高了全组的平均成绩。事实上,九人中只有 2 人的成绩在平均数之上,其余 7 人的成绩都低于平均数。可见,平均数在这里并不反映一组数据的实际状况,用中位数表示这组男生的跳绳水平比较合适。一组数据的个数如果是偶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正中间有两个数。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是例 4 的教学内容。适时指点算法。例 3 初步教学中位数的意义和求法,例 4 寻找十名女生跳绳成绩的中位数,学生会主动把这些女生的跳绳下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在找中位数时,发现这组数据一共 10 个,正中间有两个数,于是产生疑问中位数是几呢?教材适时指出:正中间有两个数的,中位数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在教材的指点下,学生通过计算正中间的 104 和 102 的平均数,得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103。用中位数分析、评价数据。求得中位数 103,把 10 号女生的成绩同中位数相比,可以看到略小于中位数,表明这名女生的成绩在整体中的位置是较偏后的。仍然用中位数评价其他女生,可以判断各人的成绩在整体中的大致位置。像这样用中位数进行数据分析,比平均数方便,有时比平均数合理。4选用合适的统计量,反映数据的实际状况。到现在为止,陆续教学了三个统计量,分别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有些时候,三个统计量都能确切反映数据的基本情况。也有些时候,统计量会引起误解,有误导作用。所以,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是十分重要的。选用统计量又是比较复杂而困难的。本单元只是初步教学选用,要求不高,难度不大。如果一组数据的众数出现的次数很多,这时的众数具有代表性。第 82 页练习十六第 1 题里,十名男生身高数据的众数是 153,众数在这组数据里出现了 3 次。十名女生身高数据的众数是 148,众数在这组数据里出现 5 次。显然,女生身高的众数更具有代表性。如果一组数据里有极端数据,这时的中位数具有代表性。这里所谓的极端数据,是指和其他数据相比,明显大许多或小许多的数。极端数据影响了平均数的代表性,会把平均数拉大或者拉小。第 81 页练一练 2 位同学家庭住房面积分别是 43 平方米和50 平方米,比其他同学家庭住房面积小得多。因此,九位同学家庭平均住房面积只有 77 平方米,低于中位数 84。如果选一个统计量表示这九位同学家庭的住房情况,中位数是比较合适的。第 81 页第 2 题里,A 飞机的飞行时间特别短,是一个极端数据。这个数据使八架飞机的飞行时间的平均数明显小于中位数,也使平均数失去了应有的代表性。如果 A 飞机不飞,其余七架飞机的飞行时间里没有极端数据,平均数和中位数应该比较接近,都可以用来表示七架飞机的飞行水平。第 3 题里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1800、1100、1000,平均数远远大于中位数和众数,是由于总经理与副总经理的工资远远高于其他人。反映员工工资实际情况的统计量应该选中位数或者众数。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篇篇 3 3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篇篇 4 4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复习分数四则运算、倒数、比的概念和计算。复习要求:复习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乘、除法、倒数、比的意义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法则、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复习过程:复习过程:一、复习分数四则运算和比一、复习分数四则运算和比1 1、复习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复习分数乘除法的意义。(1)口答(课本第 118 页复习第 1 题)。(2)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4 4 40.75 4(3)课本第 132 页练习二十七第 2 题中的 1、2 题。2 2、复习倒数的意义。、复习倒数的意义。(1)口答(课本第 121 页第 3 题。)(2)下面各题做得对不对?若不对,请说明理由。=()3 的倒数是()1 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4()0 的倒数是 0()(3)讨论:什么叫倒数?0 为什么没有倒数?3 3、复习比的意义。、复习比的意义。(1)什么叫比?比的意义是什么?(2)求比值(课本第 118 页总复习第 2 题。)(3)思考:怎样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怎样化简比?(4)化简比(课本第 122 页练习二十七第 4 题。)(5)讨论: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二、复习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二、复习乘、除法的计算法则1 1、复习分数四则计算。、复习分数四则计算。怎样计算+怎样计算 0.5+,-0.15怎样计算 怎样计算 ,202 2、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互化。、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互化。问题:百分数、分数、小数之间的互化是什么?3 3、练一练。、练一练。课本第 122 页第 5、6 题。4 4、小结。、小结。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篇篇 5 5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 10 至第 11 页。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用具:课件、幻灯、小黑板。教学设计:一、复习1、口算表内除法63,124,186,3572、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303,6002,5607,3609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3、师出题:844观察这道算式,比较与第 1、第 2 题算式有什么不同?4、根据这道算式你能编一道应用题吗?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学生汇报所编应用题,尝试计算解答。2、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同桌互相交流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3、全班汇报,交流思考方法。通过交流、讨论、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启发学生总结归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4、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方法?为什么?师小结:同学们,这几种方法都是你们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5、运用知识,解决例题。(1)让生根据课件创设情境。生:阳春三月,鸟语花香,一年一次的植树节到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在山坡下植树,他们又说又笑,干劲可大啦。(2)在画面中加入条件“有36 人,每组3 人”。你能提出问题吗?让生独立思考,提出解决的问题“可以分成多少组?”。(3)你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吗?(4)让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5)全班交流,指名说是怎样算的,允许学生多种方法并存。三、灵活运用、拓展延伸1、462 844 6309 963663 1005 7208 4822、7 元 84 元、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几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全课小结、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篇篇 6 6单元教才分析: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单元教学要求: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计算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 100 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单元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单元课时安排:单元课时安排:1、两位数加一位数 3 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一位数 5 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 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 课时左右我长高了 1 课时左右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篇篇 7 7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难点: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一、创设情境,体验前、后1、观察课室,感受前、后小朋友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2、说一说请同座位的两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3、听口令,摆物体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二、引导探知,体验感悟1、看图讲故事课件出示龟兔赛跑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故事?2、说一说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3、观察、讨论请 4 个小朋友站一列,互相说一说这 4 个同学的位置。学生互相交流:-的后面是-,-的前面是-。4、变换位置,加深理解(1)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向后转,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2)以前后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摆一摆你们的文具,然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三、实践应用1、队列游戏: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站成一列(前后站)。你发现了什么?围成一个圈,这样站,你又发现了什么?2、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前、后的应用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篇篇 8 8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6869 页减法的一条运算规律及其应用(例 1 例 2),“练一练”,练习十四第 13 题。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的运算规律,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进行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一、复习引新1、口算48+52=237+63=74+26=85+15=128+175+25=64+78+36=439+302=2、引入新课。刚才我们用简便方法,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板书课题)通过学习,要能步认识减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二、教学新课二、教学新课1教学减法的运算规律。(1)教学第 68 页的应用题。出示题目,读题。指名学生口答解题算式,老师板书一种方法的算式和结果。提问:第一种算法是怎样想的?求还剩多少米,还可以怎样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第二种算法又是怎样想的?这两种算法都是求的什么问题?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实际上就是从这个数里减去什么?所以两种算法的结果怎样?说明哪两个式子相等?板书:36087一113360一(87十113)提问:从 360 里减去 87 和 113 这两个数,等于从 360 里减去什么?(2)题组的计算、比较。用小黑板出示第 68 页下面的题组。请大家在课本上把这几道算式计算一下,看看每组里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在 o 里填上适当的符号。让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在 o 里板书等号。提问:从第一组两个算式里可以看出从 30 里减去 4 和 6 两个数,等于从 30 里减去什么?第二组呢?第三组呢?(3)归纳运算规律。在这三组算式里,每组算式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运算规律,并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结语读一读。(4)根据规律填空。56317426=563(174o26)3426931=342(o)1284 一(600+7)1284600 o 7324(24+198)=324 o456102=456100 o 2提问:前两题为什么 o 里都填加号?第三、四题为什么 o 里都填减号?为什么 456 一 102 等于 45610027说明:应用这一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教学简便算法。(1)教学例 1。出示例 1。提问:这道题里两个减数可以凑成怎样的数?根据刚才学习的减法运算规律,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谁再来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可以怎样想?按照这样想的过程,黑板上的题怎样算?(板书简便算法的计算过程):例 1 里两个减数可以凑成整百数,就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再从 724 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这样算比较简便。(2)计算 724(224+30)。出示题目。提问:这道题是 724 减去两个数的和,大家看一看这三个数,先算加法会简便吗?你发现从 724 里先减去哪个数比较简便?为什么?接下来再怎样算?为什么还要用减法减去 307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怎样计算?(老师板书计算过程)板书时结合提问:为什么等于 724224307 并说明这是把刚才的规律反过来应用。:这道题是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由于 724 减去 224 可以口算,所以就反过来应用刚才的规律,从 724 里先减去 224,再减去 30。这样算比较简便。(评析:这里补充了这一类型的练习题进行讲解,不仅使学生认识这一运算规律还可以反过来应用,加深了对这一规律的理解,还可以为下面例 2 的教学作好铺垫,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应用这一规律使计算简便的关键。)(3)教学例 2。出示例 2。提问:减数 301 接近几百?可以看做哪两个数的和?这样,400301 就可以写成 400 减去哪两个数的和?板书:400一(300+1)现在你能看出怎样算比较简便吗?(板书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是怎样想的?追问:这里是怎样用刚才学到的规律的?(反过来用):当减数接近整百数又比整百数稍大一点时,可以把它看成是几百加几的和,反过来应用刚才的规律,先减去几百,再减去几,这样算比较简便。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 2 题。(1)指名两人板演左边两题的连减题,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2)指名两人板演右边两题,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3)提问:这里四道题的简便算法,第一步得到的都是怎样的数?指出:这里应用减法的运算规律简便计算,关键是看能不能先得到整百数再减。如果能先得到整百数,就可以应用规律使计算简便。2练习十四第 1 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小黑板出示。提问:第(1)题里两道算式结果是不是相同?第(2)题呢?这说明了什么?第(1)题里哪个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第(2)题里哪个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下面一个算式的计算为什么不简便?(两个数的和不是整百数)你能看出这样的题在什么情况下就可以用简便方法算吗?(第一步能得到整百数以后再减)四、课堂四、课堂今天学习的减法运算的规律是什么?应用这个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关键要看什么?五、课堂作业五、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 2、3 题。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篇篇 9 9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84-85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 和几凑满十?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 和 1 凑满十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 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 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小号图。(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2)提问:8+7 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一个一个数出来的。左边 8 个加 2 个是 10 个,10 个加 5 个是 15。右边 7 个加 3 个是 10 个,10 个加 5 个是 15 个。两个盒子一共 20 格,现在空掉 5 格,就是 15 个。8+7=8+2+5=15。8+7=7+3+5=15。学生在交流第、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 8+7 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2.教学小棒图。(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 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3.(1)教学想想做做第 1 题。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 2 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 10 个,再计算。(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提问:计算 8+9 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因为 9+8=17,所以 8+9=17。因为 9+918,所以 8+9=17。因为 8+1018,所以 8+9=17。因为 179=8,所以 8+9=17。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4)小结:我们计算 8+9 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 4 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学生口答。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1.电脑出示 8 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 2 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 8 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2.电脑出示 7 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 7 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 袋面包,第一袋装了 9 个,第二袋装了8 个,第三袋装了6 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 15 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篇篇 1010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81 页例 3、例 4,练习十六 9-14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理解方程的含义和等式的性质,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熟练地解方程。2、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问题。3、能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进一步培养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思维。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和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一、导入复习1、什么叫做方程?(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能举几个是方程的式子吗?2、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使方程两边左右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加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的大小不变。4、出示例 3 学生交流。5、出示例 4 学生交流。二、创设情境,引出知识二、创设情境,引出知识1、出示: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原计划每小时走3.8km,3 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 2.5 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列方程解应用题)解题过程解:设现在平均每小时走了 x 千米。2.5x=3.832.5x2.5=11.42.5x=4.56答:平均每小时走了 4.56 千米?2、提出问题这是我们熟悉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我们解题的一种方法。请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自主梳理有关代数的知识。三、分析知识建立联系(一)学生汇报各类知识小组汇报知识,要求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汇报,边汇报教师边完善,同时进行板书。(二)解方程与方程的解1、具体知识4.56 是方程的解,而求这个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补充提问:能举几个是方程的式子吗?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数学教案汇总十篇.pdf)为本站会员(文***)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