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ts16949: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材(第三版)最新版.doc

    • 资源ID:88146334       资源大小:1.46M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ts16949: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材(第三版)最新版.doc

    TS16949:2009-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材(第三版)1课程大纲····测量系统分析的意义和目的;测量系统分析的定义:测量系统、量具、测量、测量过程;测量系统分析的基础知识:1)、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线性、分辨力2)、理想的测量系统········计量型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1)偏倚2)稳定性3)线性4)重复性和再现性(R&R)计数型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1)小样法2)大样法3)、测量系统的共同特性4)、测量系统的评定步骤和准备2测量的重要性人 机 法 环 测量合格原料过程活动测量结果不合格· 如果测量出现问题,那么合格的产品可能被判为不合格,不合格的产品可能被判为合格,此时便不能得到真正的产品或过程特性。· 因此,要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3测量误差Y = x + 测量值真值+测量误差戴明说没有真一致值的存在4测量误差的来源·分辨能力·······精密度准确度损坏不同仪器和夹具间的差异不同使用人员的差异使用不同的方法所造成差异不同环境所造成的差异(重复性)( 偏差 )(再现性) : anfon 5测量的变异说明工件+(零件)仪器+(量具)弹性变形清洁度溯源性隐藏的几何形状制造设计维护测量系标准统稳定性振动热膨胀照明压力温度经验培训理解体力温度变异性环境人员6为什么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即使量具经过检定或校准,由于人、机、料、法、环、测等五方面的原因,会带来测量误差。· 检测设备的检定或校准不能满足实际测量的需要。· 满足QS9000、ISO/TS16949标准的要求:ISO/TS16949:2009标准7.6.1规定:为分析出现在各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测量结果的变差,必须进行适当的统计研究。此要求必须适用于在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测量系统。这些分析方法以及接收准则的使用必须符合顾客的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采用其他的分析方法和接受准则必须获得顾客的批准。7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的变差(测量误差),了解变差的来源。· 确定一个测量系统的质量,并且为测量系统的改进提供信息。· 保证所用统计分析方法及判定准则的一致性。8测量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术语· 测量系统及其统计特性· 分辨力、稳定性、偏倚 、重复性、再现性、线性· 理想的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的共同特性· 测量系统的评定步骤和准备9术语· 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而赋予的值定义为测量值。·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量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1392941922210测量系统的组成人操作人员测量系统机料法环量具/测量设备/工装被测的材料/样品/特性操作方法、操作程序工作的环境11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通常使用测量数据的统计特性来衡量测量系统的质量:1)分辨力2)偏倚3)重复性4)再现性5)线性6)稳定性DiscriminationBiasRepeatabilityReproducibilityLinearityStability12分辨力(率)· 定义:指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传统是公差范围的十分之一。建议的要求是总过程6(标准偏差)的十分之一。10T3013分辨力(率)分辨力差12345分辨力好1234514偏倚基准值偏倚· 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基准值的取得可以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观测平均值15重复性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重复性真值重复性好均值的测量值变差。真值重复性差均值0769-8532985016再现性操作者C· 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操作者B操作者A再现性再现性好真值真值再现性差17稳定性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相同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总变差。稳定性时间2时间118线性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可以用整个仪器量程范围内的偏移之差(或偏差)的量度来度量样本的线性度。如果偏移在整个量程范围内不变,则具有很好的线性度。基准值基准值观测平均值量程观测平均值19线性此时线性度是个问题有偏倚偏移观测的无偏倚.0001.001测量单元.01.1平均值偏移此时线性度不是个问题基准值.0001.001.01.1测量单元anfondg08163 20测量系统的分析· 测量系统的变差类型: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线性· 测量系统特性可用下列方式来描述 :1)位置:稳定性、偏倚、线性。2)宽度或范围:重复性、再现性。21位置和宽度标准值位置宽度位置宽度22理想的测量系统理想的测量系统在每次使用时:· 应只产生“正确”的测量结果。· 每次测量结果总应该与一个标准值相符。· 一个能产生理想测量结果的测量系统,应具有零方差、零偏倚和所测的任何产品错误分类为零概率的统计特性。23测量系统所应具有的特性· 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这意味着测量系统中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 测量系统的变异必须比制造过程的变异小;· 变异应小于公差带;· 测量精密应高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一般来说,测量精度是过程变异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的十分之一;· 测量系统统计特性可能随被测项目的改变而变化。若真的如此,则测量系统的最大的变差应小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的较小者。24测量系统的评定·第一阶段:明白该测量过程并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满足我们的需要。主要有二个目的:1)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所需要的统计特性,此项必须在使用前进行。2)发现种环境因素对测量系统显著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等,以决定其使用的环境要求。·第二阶段:目的是在验证一个测量系统一旦被认为是可行的,应持续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常见的量具R&R分析是其中的一种试验型式。25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26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作业步骤:(1)确定M名操作者A、B、C,选定N个被测零件,按1、2、,编号。被选定零件尽可能反映整个过程的变差。(2)测取数据:A以随机顺序测取所有数据并记录之,B、C在不知他人测量结果的前提下,以同样方法测量各零件的数据并记录之。(3)再以随机顺序重复上述测量r次(如23次)安丰咨询27(4)数据处理-极差计算(1)分别计算每个操作者对各个零件进行r次测量的极差Raj , Rbj , Rcj ; j =1,2,., N ;(2)计算每个操作者的平均极差Ra , Rb , Rc ,., Rm ;(3)总平均极差R (Ra + Rb + . + Rm ) / M ;(4)计算控制限UCLR =RD4LCLR =RD3D3,D4可根据试验次数r查表,当r <7时,D3 =0。28=(5)数据处理-均值计算( 1 ) 求出各人各零件的均值A j , B j , Cj,.,Mj( 2 ) 求出所有人各零件的均值Xj=1M( A j + B j + Cj+ . + Mj)( 3 ) 求出各人所有零件的均值XA, XB, XC,.,XM例如XA=1N( A 1 + A 2 + .+ A N )( 4 ) 总均值=1M( X a + X b + X c .+ X M )( 5 ) 求各人均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认为X DIEF= MaxX MinX( 6 ) 求各零件均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认为R P = MaxXj MinXj29(6)结果分析· 以下计算的变差均以99%的正态概率为基础,即变差=5.15· 重复性EV= R ? K1当试验次数r = 3 , K1r = 2 , K= 3 . 051= 4 . 4530(6)结果分析重复性示例:评价人 1评价人 2零件试验123 45123 45122172162202162172162142122162192162192162162162152162122202203平均值极差216216.31.0218218.04.0216216.31.0212212.72.0220218.34.0X216.3220218.34.0220217.34.0216215.71.0212213.34.0220220.00.0X216.9R图控制限零件变差试验次数R = 2.5UCLR= R * D4 =LCLR= R * D3 =?e = R / d2m=36.40.0控制图常数零件数量*评价人g=10d2=1.72(查表)零件变差 ?e = 2.5/ 1.72 = 1.45重复性 = 5.15?e=7.5平均极差分布的 d2值31mmmg23g23g2311.411.9151.191.7491.161.7221.281.8161.181.73101.161.7231.231.7771.171.73111.161.7141.211.7581.171.72121.151.71子组内观察次数D3D4203.267302.575(6)结果分析· 再现性AV =2EVNr) 2其中 K 2 = 5 . 15 / d 2 , d 2取决于 m .其中 N 零件数,r 试验数当评价人数m = 2时, K 2 = 3 . 65m = 3时, K 2 = 2 . 70若根号内为负值,则AV = 032( X DIFF ? K 2 ) ((6)结果分析再现性示例:评价人 1评价人 2零件试验12121721622202163 4217 214216 2125216219121621922162163 4216 216215 21252202203平均值极差216216.31.0218218.04.0216216.31.0212212.72.0220218.34.0X216.3220218.34.0220217.34.0216215.71.0212213.34.0220220.00.0X216.9平均值极差 R0 = 216.9-216.3 = 0.6评价人数 m = 2g=1(只有1个极差)评价人标准偏差 = R0/d2 = 0.4再现性 = 5.15R0/d2 = 2.2平均极差分布的 d2值因量具变差影响了再现性的估计值,必须减去重复性部分来校正。校正过的再现性 = (5.15R0/d2)2 - (5.15?e)2/nr = 1.0n = 零件数量,r = 试验次数。校正的评价人标准偏差 ?0=1.0 / 5.15 0.1933mmmg23g23g2311.411.9151.191.7491.161.7221.281.8161.181.73101.161.7231.231.7771.171.73111.161.7141.211.7581.171.72121.151.71(6)结果分析· 零件间变差(PV)零件间变异:是指同一人或不同人使用同一量具测量不同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变异。PV = Rp × K3其中:Rp为样品的平均值极差,K3=5.15/d2注:d2取决于零件数(n)当n=10时,d2=1.6234(6)结果分析零件间变差示例:评价人 1评价人 2零件试验123 4512345123平均值极差217216216216.31.0220216218218.04.0217216216216.31.0214212212212.72.0216219220218.34.0216219220218.34.0216216220217.34.0216215216215.71.0216212212213.34.0220220220220.00.0平均值217.3217.7216.0213.0219.2极差RP6.2零件间的标准偏差 ?P=RP/d2零件数m=5g=1(只有1个极差)?P = 6.2/2.48 = 2.50零件间变差PV = 5.15* ?P =12.88平均极差分布的d2值35mg2345611.411.912.242.482.6721.281.812.152.402.6031.231.772.122.382.5841.211.752.112.372.57(6)结果分析· 参数表:36(6)结果分析· 测量系统双性(R & R)R&R =22· 总变差(TV)TV=2237(EV ) + ( AV )(R & R) + (PV )(6)结果分析· 测量系统GR&R(%R&R):(Gauge Reproducebility and Repeatability)%R&R = 100 ( R&R / TV )示例38(6)结果分析· %R&R可接受的条件是:· 数值<10%的误差测量系统可接受· 10%<数值<30%的误差测量系统可接受或不接受,决定于该测量系统之重要性、量具成本、修理所需费用等因素,可能是可接受的· 数值>30%的误差测量系统不能接受, 须予以改进。进行各种努力发现问题并改正,必要时更换量具或对量具重新进行调整,并对以前所测量的库存品再抽查检验,如发现库存品已超出规格应立即追踪出货,通知客户,协调处理对策39(6)结果分析· 当重复性(AV)变差值大于再现性(EV)时量具的结构需再设计增强量具的夹紧或零件定位的方式(检验点)需加以改善量具应加以保养40(6)结果分析· 当再现性(EV)变差值大于重复性(AV)时作业员对量具的操作方法及数据读取方式应加强教育, 作业标准应再明确订定或修订可能需要某些夹具协助操作员, 使其更具一致性的使用量具量具与夹治具校验频率于入厂及送修纠正后须再做测量系统分析, 并作记录41(7)线性分析线性:· 在测量仪器的工作范围内选择一些零件可确定线性。这些被选零件的偏倚由基准值与测量观察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确定。· 正如在偏倚研究中一样,零件的基准值可由工具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确定。在操作范围内选取的那些零件由一个或多个评价人测量,确定每一零件的观察平均值,基准值与观察平均值之间的差值为偏倚,要确定各个被选零件的偏倚。线性图就是在整个工作范围内的这些偏倚与基准值之间描绘的。42(7)线性分析· 线性示例:某工厂领班对确定某测量系统的线性感兴趣。基于该过程变差,在测量系统工作范围内选定五个零件。通过全尺寸检验设备测量每个零件以确定它们的基准值。然后一位评价人对每个零件测量12次。零件随机抽取,每个零件平均值与偏倚平均值的计算如下表所示。零件偏倚由零件平均值减去零件基准值计算得出。43(7)线性分析线性图0.600.400.200.000.00-0.202.004.006.008.0010.0012.00-0.40-0.60-0.80基准值2y bax式中:x 基准值y 偏倚a 斜率a =xy-( x* y/n)x2-(x)2/n= -0.13167偏倚 = bax = 0.7367 -0.1317*基准值b =y/n-a*(x/n) =0.7367斜率越低,线性越好。(xy-(x*y/n)2x -(x)2/n)×(y2-(y)2= 0.97790744零件12345基准值2.004.006.008.0010.00试验次数12.705.105.807.609.1022.503.905.707.709.3032.404.205.907.809.5042.505.005.907.709.3052.703.806.007.809.4062.303.906.107.809.5072.503.906.007.809.5082.503.906.107.709.5092.403.906.407.809.60102.404.006.307.509.20112.604.106.007.609.30122.403.806.107.709.40零件均值2.494.136.037.719.38基准值2.004.006.008.0010.00偏倚0.490.120.02-0.29-0.62极差0.401.300.700.300.50偏倚最佳拟合这些点的线性回归直线及该直线的拟合优度(R )计算如下:R2= 2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45计数型量具· 就是把各个零件与某些指定限值相比较,如果满足限件则接受该零件否则拒收。· 计数型量具只能指示该零件被接受或拒收。· 计数型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有:1)小样法;2)大样法。46(8)GO/NO GO分析(小样法分析)· 先选取20个零件来进行。· 选取二位评价人以一种能防止评价人偏倚的方式两次测量所有零件。· 在选取20个零件时,必须有一些零件稍许高或低于规范限值。· 所有的测量结果(每个零件测4次)一致则接受该量具,否则应改进或重新评价该量具,如果不能改进该量具,则不能被接受并且应找到一个可接受之替代测量系统(续)47(8)GO/NO GO分析(小样法分析)· 当为不能接受时,可能有但不限于下列情况,并应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仪器性能不稳定,检查并修理或更换仪器; 对测量者进培训,提高测量者测量水平; 量具的夹紧或定位装置需要改进。(续)48(8)GO/NO GO分析(小样法分析)GO/NO GO示例:橡胶软管内径通过不通过塞规49大样法分析····对于某计数型量具,用量具特性曲线的概念来进行量具研究,GPC是用于评价量具的重复性和偏倚;这种量具研究可用于单限值和双限值量具;对于双限值量具,假定误差是线性一致的,只需检查一个限值。一般地,计数型量具研究包括获得多个被选

    注意事项

    本文(ts16949: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材(第三版)最新版.doc)为本站会员(e****s)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