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152016届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质量抽测语文试题.doc
-
资源ID:88146625
资源大小:195.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152016届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质量抽测语文试题.doc
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抽测初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来源:学科网文言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 作来源:学科网总 分(一)(二)(三)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四)(一)(二)作文来源:Zxxk.Com得 分一、 文言文阅读(27分)(一) 默写(8分)1、 有情芍药含春泪,_ _。 秦观春日五首2、 _ 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3、 道狭草木长,_。 陶渊明归园田居4、 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二) 阅读下文,完成56题(4分)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5、“关河梦断何处”一句中的“梦断”意指 _。 (2分)6、对本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 (2分)A、作者借班超投笔从戎“以求封侯”的典故,意在表达报效国家,收复中原失地的壮志。B、词中,昔日匹马驰骋疆场与今日蒙尘貂裘战袍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崇高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C、“泪空流”写出了词人对自己功名未成的不满与失望。D、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感情。(三)阅读下文,完成79题(7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7、本文作者_(人名)是继孔子之后_学派的又一位大师。 (2分)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9、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_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8分)宋仁宗忍饿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日:“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日:“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选自宋史)【注释】比:最近;近来。 禁中:皇宫10、“启”有如下解释:A.开启;打开B.扫除;清除C.开导;启发D.陈述;禀告。文中“而启无穷之杀也”一句中“启”解释为( )(填写序号) (1分)11、对“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一句翻译最合理的一项是:_(3分)A、近来听说皇宫里只要索要一次,宫外的人便以此为例,天天宰羊,以备他们自己享用。B、近来听说皇宫里只要索要一次,宫外的人便以此为例,天天要宰羊,以备朝中大臣享用。C、近来听说皇宫里只要索要一次,宫外的人便以此为例,天天宰羊,以备我(皇上)享用。D、近来听说皇宫里只要索要一次,宫外的人便以此为例,天天要宰羊,以备饥饿时享用。12、故事中的宋仁宗具有 的品质,我们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_ _(4分)二、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的基因(11分) 教师节,习近平到北师大慰问教师时提到:“古代经典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基因。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流传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构筑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精神追求、审美取舍。它是全民族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影响着全民族的行为规范。但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经历过起起落落的波折。目前存在的一些地方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与对传统文化的淡忘有密切关系。国家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且举对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儒道两家思想的例子来说。儒家提倡“正心诚意,修齐治平”,把“正心、诚意”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这是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从个体的品质修养入手,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为实现这个目的,还得从学习入手。在儒家传统文化体系里,许多学说都落脚于道德问题上,都以“修己”即个体道德修养为核心,为落脚点。今天我们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建设新的道德风尚,_社会的个体即每个人都注重自身的道德建设并付诸实践,_能够造就高尚纯洁的道德环境。再如,道德经里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提倡“慈爱、俭啬”。这样的告诫与主张,对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仍然有极好的警戒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蕴藏于流传几千年的经典之中,经史子集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把古代经典转变为民族文化的基因,就应该认真学习古代经典,准确领会和掌握古代经典中所蕴含的精义,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它们转化为文化知识,积淀为全民族的文化基因。 学习古代经典,应把握精髓,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人文精神的回归,弘扬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不是仅仅穿上汉服,戴着方巾,吟诵几篇古文就可以毕其功。现在,多种古籍整理的大工程都在进行中,学习国学和传统文化的热潮仍方兴未艾,学习古代经典,把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转变力人们的文化基因,并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任重而道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3、填入文章空白处恰当的一组关联词: _ (2分)今天我们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建设新的道德风尚,_社会的个体即每个人都注重自身的道德建设并付诸实践,_能够造就高尚纯洁的道德环境。A. 虽然 但是 B. 只有 才 C. 因为 所以 D. 如果 就14、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3分)15、第段主要运用了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3分)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 (3分)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B、作者提醒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握好其精髓,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C、“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一句中,“嵌”字形象而深刻地表明了学好古代经典的重要性。D、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的原因是人们没有学好道德经。(二)读韩愈(22分)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819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他写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正气和献身精神。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在过蓝关时写了这首著名的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其心境之冷k jiàn y bn。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这里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就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短短八个月就干了四件事。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身处逆境,韩愈见心明志,脚踏实地,尽力而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三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一百七十二名。这是他大开教育之功。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选自觅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7、结合语言环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其心境之冷k jiàn y bn _。18、文章主要写了韩愈被贬前后的哪些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_韩愈被贬至蓝关时写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_19、作者“读”到了韩愈具有_ _;推己及人、心系百姓; _ _等性格特征。 (4分) 20、文中引用了韩愈写给侄孙的诗,其作用是 _(4分)21、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吻合的一项是:_ (3分)A、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写得很好,读韩愈的散文比读他的诗歌更能了解他的精神世界。B、身处逆境,屈原停留在江畔沉吟,李白停留在蜀道叹难,而韩愈为民兴利,只这一点韩愈更高明。C、潮州的韩公祠,祠后的韩山,祠前的韩江,皆因韩愈而名,不仅是纪念他的冤屈,更是纪念他的功绩。D、韩愈在潮州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希望永垂不朽,于是潮州百姓就为他刻碑勒石,建庙建祠。22、文中说“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请你结合文章中相关的内容,写一段80字左右的话为“我”解惑: (5分)二、 作文(40分)题目:“特别”,意指“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形容人或事物达到了某种程度。”生活中,一声问候,一个眼神,一丝微笑;或者一段友谊,一次考试,一场球赛;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常会令人回味、感怀。请你以“特别的_”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200400600第四教育署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抽测初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三、 文言文阅读(27分)(三) 默写(8分,每题各2分)1、无力蔷薇卧晓枝。2、八百里分麾下炙。3、夕露沾我衣。4、零落成泥碾作尘。(四) 阅读下文,完成56题(4分)5、梦醒(2分)6、C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79题(7分)7、孟轲 儒家 (每空1分)8、一个国家,在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落实关键词“入”、“出”、“恒”。 (3分)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8分)10、A (1分)11、C (3分)12、参考示例:严于律己,不因个人喜好而虚耗民财(意近即可2分)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为别人着想,不能处处随心所欲,尽量做到不给他人增加麻烦。(言之成理即可2分)四、 现代文阅读(33分)13、B(2分)14、古代经典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基因(或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的基因)。(3分)15、举例论证(1分),列举儒道两家思想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使文章更有说服力。(2分)16、D(3分)17、可见一斑(2分)18、参考示例:韩愈上表获罪,被贬潮州(2分);韩愈到任后为民兴四利。(或:韩愈到任后为民做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二是兴修水利;三是赎放奴婢;四是兴办教育。)(2分)(意对即可)19、参考示例: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正气和献身精神;勇敢忠诚、敢于上书直谏;脚踏实地,尽力而为。(意近即可。答对一点2分,答对二点即得满分。)20、参考示例:突出韩愈为国为民兴利除弊反被贬黜至远方、难以生还的悲愤心境(意对即可,内容、情感 每点各1分);结构上与结尾“我”想到的描述(赞美)韩愈的诗句呼应,使得文章浑然一体。(2分)21、B(3分)22、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示例:韩愈被贬后“兴四利”,改变了当地的弊政陋习,造福一方。他与百姓利益、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所以价值无穷,被社会所承认。这是百姓对韩愈永久的纪念,所以韩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结合文中相关内容阐释理由3分,语言2分)五、 作文(40分)六、 23、作文略(评分标准参考中考作文评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