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阿城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书.doc

    • 资源ID:88147817       资源大小:250.50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阿城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书.doc

    阿城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二一二年三月阿城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编制设计承担单位(盖章): 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 主要设计人: 审 核 人: 2012年3月 2012年 3月 批准单位或部门(盖章): 批准意见: 批 准 人:二一二年三月 目 录1 概述51.1 任务来源51.2 目的、任务量51.2.1 目的5任务量51.3 作业范围及内容51.4 工期要求62 自然地理概况及已有资料72.1 自然地理概况7地理位置7行政区划7调查区概况92.3 已有资料情况93 引用文件104 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124.1 数学基础124.1.1 平面系统124.1.2 高程系统124.1.3 比例尺124.2 分幅及编号124.3 调查路线和方法134.4 调查单元134.5 宗地代码134.6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用途)135 权属调查145.1 宗地划分145.2 宗地编码145.2.1 宗地编码规则145.3 政府通告及通知指界155.4 界址调查155.4.1 指界人的确定155.4.2 界址认定165.4.3 缺席指界175.4.4 界标设置和界址说明175.4.5 界址点编号185.4.6 宗地草图绘制186 地籍测量196.1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196.1.1 一般规定196.1.2 平面控制测量196.1.3 GPS观测216.1.4 数据处理246.2 图根控制测量256.2.1 测量方法256.2.2 RTK图根控制测量267 界址点测量277.1 所有权界址点测量277.2 使用权界址点测量278 地籍图测绘298.1 一般规定298.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测绘298.3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地籍图测绘308.3.1 全野外数字测图308.3.2 数字摄影测量成图308.3.3 编绘法成图318.4 地籍图精度要求318.5 宗地图的编制328.5.1 所有权宗地图的编制328.5.2 使用权宗地图的编制328.6 面积计算和统计汇总339 变更地籍调查339.1 变更权属调查339.2 变更地籍测量3310成果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3410.1 建设的内容和要求3410.1.1 成果数据库建设的内容3410.1.2 成果数据库建设要求3510.2 库体建设3610.2.1 建库准备3610.2.2 空间数据处理与入库3610.2.3 权属调查及登记信息入库3710.2.4 元数据入库3810.3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3811 检查与验收3811.1 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的检查制度3812成果资料整理3912.1 一般规定3912.2 成果资料分类3913 提交资料39阿城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1 概述1.1 任务来源根据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有关文件要求,阿城区决定于2012年3月开展全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受阿城区国土资源局委托,哈尔滨北工测绘有限责任承担该项任务,并编制本技术设计书。1.2 目的、任务量1.2.1 目的为全面、准确查清全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等的权属、界址、面积、用途和位置,形成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地类(用途)明确、图幅表示与实地一致的农村集体土地调查成果,为建设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基础和依据,特制定本技术规定。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调查内容包括权属调查、宗地测量、界址线的实地确认,争议宗地的调处及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土地证由阿城国土资源局发放。最后以文本组卷的形式,按标准要求装订成册,交给甲方进行资料存档1.2.2 任务量阿城区下辖15个乡镇,面积2386.06平方公里。110个行政村,面积1537.85平方公里。集体使用权888宗。国有1082宗,面积911.23平方公里。1.3 作业范围及内容1.3.1 作业范围:阿城区辖区范围内。1.3.2 作业内容:阿城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110个村行政村;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880宗。1.4 工期要求工程进度时间安排表(集体所有权)工 期工作内容2012年3月4月5月6月7月集体所有权调查集体所有权宗地调查资料验收和整理提交工程进度时间安排表(集体所有权)工 期工作内容2012年8月9月10月11月12月组卷公示数据库建设颁发土地证资料验收和整理提交2 自然地理概况及已有资料2.1 自然地理概况 哈尔滨市阿城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东经126°4200"-127°3900",北纬45°12 00"。东北以蜚克图河、舍利河为界与宾县相邻,东南与尚志市接壤,西南与五常市毗连,西与双城市为邻,西北与哈尔滨市区连接,北至松花江南沿,与呼兰区隔江相望。南北长的最大距离约为84千米;东西宽的最大距离约为75千米。总面积2770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56.54平方千米。总人口65万人(2004年),其中非农业人口24.6万。行政区划阿城区辖2个街道、12个镇、1个民族乡:阿什河街道:辖11个村:南城村、白城村、新城村、双城村、城郊村、和平村、东环村、城乡村、平安村、城建村、民合村。舍利街道:位于阿城区西北部近郊,距哈尔滨市24千米。全乡总辖面积102平方千米,辖6个行政村,46个自然屯,7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274人,其中农业人员19991人。玉泉镇:位于哈尔滨市东南50千米的玉泉河畔。总面积153.8平方千米,下辖4个行政村、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7万人,其中镇区人口3.7万人。蜚克图镇、亚沟镇:位于阿城区东南9.5千米,东与玉泉镇接壤,南与交界镇相邻,西与双丰镇、阿什河相望,北靠大岭乡,地理座标为东经126度25分,北纬45度31分。镇内东西长9.5千米,南北宽8千米,总面积为76.03平方千米。1985年亚沟被批准为建制镇。现有7个行政村、52个村民组、34个自然屯、1个街道办事处、5个居民委。全镇总人口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5万人。交界镇:位于阿城区东南,距市区31千米。东邻小岭镇,南面和西面分别与五常市隔河相望,北面与东北面与亚沟镇和玉泉镇接壤,镇域呈南北狭长形。全镇总面积136平方千米,辖6个行政村,54个自然屯,2个街道办事处,5个居民委,总人口20098人,其中农业人口13900人。小岭镇:位于阿城区东南39千米处,与省城哈尔滨市相距69千米。总面积157平方千米,4个行政村,11个居民委,48个自然屯,总人口3万人。平山镇:距哈市75千米,位于阿城区东南部,与宾县、五常、尚志接壤,辖6个行政村,28640人,46个自然屯。镇区有居民13980人。松峰山镇:位于阿城区东南59千米处的阿什河上游,东与尚志市的帽儿山镇为邻,西与本市的红星乡相连;南与平山镇接壤;北与宾县松江镇毗邻。幅员面积365平方千米,其中森林面积332平方千米。辖5个行政村(李店村、松峰村、新明村、中和村、山河村)、18个自然屯、1个街道办事处。2000年底,全镇总人口11232人,其中农业人口9336人;总户数3500户,农业户2666户。新华镇:位于阿城区西部。南与阿城区杨树乡相接,东与舍利乡相连,北与料甸乡和哈尔滨市香坊区城高子镇毗邻。总面积147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3.4万人。双丰镇:位于阿城区南端,总面积127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127个村民小组,村民6994户,27341人。杨树镇、红星镇:位于阿城区东部,东邻宾县英杰乡,南邻阿城区大岭乡,西邻黑龙江省阿城区原种场,北邻阿城区料甸满族乡和蜚克图镇。乡人民政府位于阿城区东北12千米处,全乡总辖面积150.48平方千米,总人口16003人。全乡共有5个行政村,38个自然屯,54个村民小组。金龙山镇:位于阿城区东,北纬45°31东经127°07处,北靠红星乡,南临玉泉镇和亚沟镇,西接阿城原种场,东连宾县和本市松峰山镇。南北宽10千米,东西长50千米,全乡总面积200平方千米。富兴村新立屯为乡政府所在地,距阿城区10千米。总人口3911户、15152人。辖6个行政村,其中鲜丰村为少数民族村;全乡46个自然屯,53个村民组。料甸满族乡:位于阿城区东北10千米处,与哈尔滨相距34千米,东南和红星乡毗邻,东北与永源镇的三门王家相连,北与蜚克图镇、哈尔滨市郊向阳乡毗邻,面积190平方千米,辖15个行政村,人口46000人。阿城区,年降水量518毫米。阿什河从东南入境,纳海沟河、大石河向西北流入松花江。矿产资源有铁、铜、钨、钼、铅、锌、大理石、莹石等。滨绥铁路、301国道贯穿境内。哈尔滨至牡丹江,绥芬河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古迹有金代上京会宁府遗址、小岭冶铁遗址、亚沟石刻、金源乳峰太虚洞、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御陵址等。阿城区地处哈尔滨市东部丘林半山区,地势东高西低。西与哈尔滨市的香坊区接壤,东望尚志市的帽儿山,北邻古城宾县,南邻五常市,距省会哈尔滨市区23公里,地理位置优越。2.3 已有资料情况1)、最新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库。2)、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各项专项规划图件及数据资料。3)、国家及地方各等级的测量控制点成果资料;4)、图件资料:大比例尺地形图和1:10000比例尺正射影像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近年来的遥感影像资料等。1:5000 DOM所有权调查工作底图和1:2000 DOM使用权权属调查工作底图。5)、土地登记、征收、征用、出让和划拨用地等资料;6)、有关建筑物或附着物的产权产籍及图件资料;7)、行政区划资料;8)、其他资料。9)、以二次调查成果为基础,广泛收集一切可以作为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权利依据的文件资料: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协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处理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书;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等。10)、行政区代码,地籍调查的技术性规程、规范、细则和图式等;11)、土地出让、划拨、处置等用地文件资料;12)、标准地名资料;13)、城建规划资料、图件等。14)、权属界线图。3 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第二次修订)2)、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3)、国土资源部 中农办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4)、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0号) 5)、黑龙江省土地登记办法2004年9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7)、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 6962-2005)8)、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9)、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10)、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GB/T 15967-2008) 1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1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 00、 110 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1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14)、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 15)、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16)、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17)、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国家土地管理局1998年)18)、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19)、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2007) 20)、城市测量规范(CJJ/T8 -2011)2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2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2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国土调查办发200913号)24)、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国土资厅发201157号)25)、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26)、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 27)、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28)、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4356-2009)29)、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12)4 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4.1 数学基础4.1.1 平面系统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坐标系统必须与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坐标系统保持一致,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标准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当采用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坐标系统相一致的中央子午线时,其投影长度变形值应不大于2.5cm/km。4.1.2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4.1.3 比例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基本比例尺为1:5000。建制镇所在地和自然村屯宅基地的地籍图比例尺采用1:500。所有权宗地图比例尺不小于1:5000,使用权宗地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4.2 分幅及编号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分幅和编号按照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3989-1992)规定执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地籍图分幅和编号参照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规定执行。建制镇所在地采用正方形分幅(50cm*50cm)。图幅编号按照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 坐标在前,Y 坐标在后,中间用短横线连接。4.3 调查路线和方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采用1:000比例尺正射影像图(DOM)作为调查工作底图,实地调查确认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址点和界址线。影像清晰的可直接在工作底图上标绘权属界址点和界址线;影像难以判读或地物发生明显变化的,应采用相关技术手段获取界址点和界址线的位置或坐标数据。对界址点和界线走向进行详细描述,填写地籍调查表、绘制宗地草图、相关权利人签字盖章。计算宗地面积。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可利用1:2000比例尺正射影像图(DOM)作为权属调查工作底图,实地调查确定宗地权属界址点和界址线,填写地籍调查表、绘制宗地草图、相关权利人签字盖章。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获取界址点坐标。采用全野外数字测量、数字摄影测量、编绘法等方法测制不小于1:2000比例尺地籍图。计算宗地面积。4.4 调查单元调查的基本单元是每个集体土地使用权利人所有的全部宗地。4.5 宗地代码宗地代码按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执行。4.6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用途)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用途)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中规定的二级类确定。以阿城行政区为调查范围,实地调查确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界址、界线和权属性质等,收集有关权属材料,填写地籍调查表。并组卷装订5 权属调查5.1 宗地划分宗地是指被权属界线所封闭的地块或空间。同一个权利人的土地可按以下规定划分宗地:1、被公路、铁路、河流等线状地物分割的,划分为若干宗地;2、大型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特大宗地,可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管理需要划分为若干宗地;3、一宗地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权利人共同所有或使用的,且相互之间难以划清界线的,可划分为一宗地。4、城镇村内部公用地、空闲地等可单独设宗;铁路、公路、河流等被地籍区或地籍子区界线分割后可分别划分宗地。5、有权属争议的土地,若非界线争议,将争议土地单独设宗;若界线有争议,以争议界线所围成的范围单独设宗。形成争议地块6、大型单位用地内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用地,界线清晰的可单独划分宗地。7、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或国有土地的飞地须单独划分宗地。5.2 宗地编码5.2.1 宗地编码规则1、编码方法按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的规定执行。2、第一组编号是县级行政区的编码,本区编码为230112.该编码在本行政区内应保持唯一。3、第二组编号以街道,镇为单位,从001开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编号,在一个街道、镇内应保持唯一。4、第三组编号行政村为单位,从001开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编号,在一个行政村内应保持唯一。5、第四组编码:以集体、国有、争议表示、第五组编码是宗地号,五位数以01111开始。5、宗地编码采用五层19位层次码结构,按层次分别表示县区级行政区划、街道,乡镇、行政村、土地权属类型、宗地号。宗地代码结构为:宗地号 土地权属类型行政村街道,乡镇县,区5.2.2 预编宗地号根据调查的情况,将每一宗地标绘到工作底图上,在行政村范围内,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统一预编宗地号,并填写到地籍调查表及土地登记申请书上。地籍调查正式建立数据库后确定宗地号。5.3 政府通告及通知指界各级人民政府在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时,应分区、分片发布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告(参见附录1)。按照调查工作计划,送达土地权属界址调查通知(见附录2),通知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按规定时间到场指界。送达的通知回执应与地籍调查表一并存档。5.4 界址调查5.4.1 指界人的确定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指界人为该农民集体组织的村民代表(法定代表人、村民小组组长或负责人等)。村小组农民集体指界人身份证明由村小组出具,村委会加盖公章;村农民集体和乡(镇)农民集体指界人身份证明由乡(镇)政府出具。村民代表由该农民集体依据土地管理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推举产生。村委会如对某宗地的权利人进行变更,应经村民代表大会形成决议通过,参加会议的村民代表应超过村民代表总数的三分之二,方为有效。单位使用的土地由法定代表人出席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个人使用的土地由户主出席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和户籍簿。法定代表人、村民小组组长或负责人、户主不能亲自出席指界的,可由委托代理人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及委托书。两个以上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共同所有或使用的宗地,由共有人或共用人共同出席指界或由委托代表出席指界,并出具委托书及身份证明。5.4.2 界址认定 界址认定必须由本宗地和相邻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人到现场共同指界。经双方认定的界址,必须由双方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1、下列两种情况,可不需重新指界认定:1)对已确权登记发证或已签订边界协议,经复核手续完备,界址与实地一致,原地籍调查表上双方已签章的,不需要重新指界认定。2)因依法征用、调整土地等引起调查时已核定的土地权属界址发生变化的,可直接引用征用、调整土地的法定文件、图件确定界线,不再办理指界、签字手续。2、下列两种情况只需单方指界认定:1)、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没有明确土地使用者的国有土地间的权属界线,由集体土地所有权指界人指界、签字,根据有关法规和实地调查结果予以认定。2)、以房屋外墙或围墙外墙为界的宗地与街、巷、路等公用土地相邻或与相邻宗地界址间距大于米的,可只由本宗地指界人单独指界,并在界址调查表上签章认定。3)、对有争议的界址,应进行必要的举证和补充调查,依法予以调处。短时间内难以调处的,划定争议界线及范围作为争议宗地,填写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见附录7),并在地籍调查表中说明,待日后按有关规定处理。5.4.3 缺席指界违约缺席指界的,以及指界人在指界后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的,根据不同情况按下述办法处理:1、如一方违约缺席,或指界一方在指界后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的,宗地界线按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2、如双方违约缺席,或指界双方在指界后均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的,宗地界线由调查人员依现状界址及地方习惯确定;3、将确界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者或拒绝签字盖章者,如有异议,必须在15天内提出重新划界申请,并负责重新划界的全部费用,如逾期不申请,经公告15日后,以上两款确定的界线自动生效。5.4.4 界标设置和界址说明界址点的设置应能准确表达界址线的走向。相邻宗地的界址线交叉处应设置界址点。界址点一经确认,应按规定实地设置界标。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必须在工作底图上标注界址点位置,在地籍调查表中对界址点作点位说明,对权属界址线走向作详细、准确的文字说明。土地使用权宗地调查必须在地籍调查表中标明界标种类、界址线的类别、界址线的位置及界址点间距等。5.4.5 界址点编号1、在行政村范围内,应对每宗地界址点分别编号,从左上角按顺时针方向,从“1”开始编写界址点号。2、在权属调查的地籍调查表和宗地草图中,以宗地为单位,从左上角按顺时针方向,从“1”开始编写界址点号。 3、界址变更后,新增界址点的编号在本宗地内最大界址点号后续编,废弃的界址点编号不再使用。5.4.6 宗地草图绘制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是处理土地权属的原始资料。1、所有权宗地草图的绘制采用1:5000 DOM调查工作底图,根据宗地的大小和形状绘制不小于1:5000 比例尺的宗地草图。具体内容为:1) 所在图幅号、宗地预编号;2) 邻宗地的宗地预编号及相邻宗地间的界址分隔线;3) 宗地四至名称;4) 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号、界址线、权利人名称;5) 调绘者、调绘日期、概略比例尺、指北针等。2、使用权宗地草图的绘制:采用1:2000 DOM权属调查工作底图或不小于1:2000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等,根据宗地的大小和形状绘制不小于1:2000比例尺的宗地草图。具体内容为:1)本宗地预编号、权利人。2)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号及界址线,宗地内的主要地物。3)相邻宗地预编号、权利人或相邻地物。4)界址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距离。5)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边方位所必需的建筑物或构筑物。6)丈量者、丈量日期、概略比例尺、指北针等。6 地籍测量6.1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6.1.1 一般规定地籍平面控制网分为地籍等级控制网和地籍图根控制网。各等级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1、地籍平面等级控制网主要采用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或光电导线测量方法建立。2、镇政府所在地应布设不低于一级GPS或级导线精度的地籍平面控制网。3、地籍平面图根控制可采用动态(RTK或网络RTK)全球定位系统或导线测量方法测定。4、利用JXCORS技术进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地籍测量时,在一个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应采用同一转换参数。6.1.2 平面控制测量 选点、埋石 GPS点位要求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应便于安置接受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点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距离不得小于50m;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受卫星信号的物体;交通应便于作业;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的旧有控制点标石。 选点作业选点人员应按照技术设计书经过踏勘,在实地按以上要求选定点位,并在实地加以标定。当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点名应取居民地名, E级GPS点名可取山名、地名、单位名,应向当地政府部门或群众进行调查后确定。新旧点重合时,应采用原有旧点名,不得更改,如确需更改应在新店名后括号内附上旧点名。如与水准点重合时,应在新店名后括号内附上水准点等级、编号。点号编排应便于计算机管理。不论新选定的点或利用旧点(包括辅助点与方向点),应实地按照要求绘制点之记,其内容要求在现场详细记录,不得追记。 埋石 本次GPS点可采用现场浇灌和刻石的方法,标石尺寸为20×20×60,顶面平整,中间嵌一根20长顶面锯有“十”字的E级GPS点专用钢帽,埋设时坑底填以砾石。点位在水泥路面上或其它水泥场地上时,用电钻打一20深的小孔,中间嵌入锯有“十”字的E级GPS点专用钢帽,周围使用切割机锯一20×20的四方框,并在框内锯上点号和施测单位。6.1.2.2 接收机选用GPS接收机的选用,根据需要按下表规定执行。级别CD、E单频/双频双频或单频双频或单频观测量至少有L1载波相位L1载波相位同步观测接收机数326.1.2.3 接收设备检验新购置的GPS接收机应按规定进行全面检验后使用。GPS接收机全面检验包括:一般检视、通电检验、试测检验。一般检视应符合下列规定:a)GPS接收机及天线的外观应良好,型号应正确;b)各种部件及其附件应匹配、齐全和完好;c)需紧固的部件应不得松动和脱落;d)设备使用手册和后处理软件操作手册及磁(光)盘应齐全。通电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有关信号灯工作应正常;b)按键和显示系统工作应正常;c)利用自测试命令进行测试;d)检验接收机锁定卫星时间的快慢,接收信号强弱及信号失锁情况。试验检验前,还应检验:a)天线或基座圆水准器和光学对中器是正确;b)天线高量尺是否完好,尺长精度是否正确;c)数据传录设备及软件是否齐全,数据传输性能是否完好;d)通过实例计算,测试和评估数据后处理软件。6.1.3 GPS观测 基本技术规定a) 各级GPS测量基本技术规定应符合下表要求。项目级别DE卫星截止高度角(º)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总数4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44观测时段数时段长度min静态6040快速静态双频+P(Y)52双频全波1010单频或双频半波2015采样间隔s静态515515快速静态515515时段中任意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静态1515快速静态双频+P(Y)11双频全波33单频或双频半波55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的规定级别DE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810GPS网的主要精度要求等 级相邻点基线分量中吴差相邻点间平均距离/km水平分量/mm垂直分量/mmD级20405E级20403 注:GPS测量各等级的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应小于6。b) 各级GPS网相邻点间平均距离应符合上表要求。相邻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1/31/2;最大距离不超过平均距离的2倍。c) GPS静态定位测量时,观测数据文件名中应包含测站名或测站号、观测单元、测站类型(是参考站还是流动站)、日期、时段号等信息。d) 为求定GPS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坐标,应与该参考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的总点数不得少于3点。 观测作业的要求a) 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b) 经检查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等各项连接无误,方可开机。c) 开机后经检验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自测试并输入测站、观测单元和时段等控制信息。d) 每时段观测前后应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e) 观测员要细心操作,观测期间防止接收设备震动,更不得移动,要防止人员和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碍信号。f) 观测期间,不得在天线附近50m以内使用电台,10m以内使用对讲机。g) 一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l 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l 进行自测试;l 改变卫星仰角限;l 改变数据采样间隔;l 改变天线位置;l 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6.1.4 数据处理6.1.4.1 基线向量解算a) 软件及要求E级GPS网基线解算可采用随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新启用的软件需经有关部门的试验鉴定并经业务部门批准方可使用。b) 准备工作l 基线解算前,应按规范、技术设计和CH 1002及时对外业全部资料全面检查和验收。l 当采用不同类型接收机时,应将观测数据转换成同一格式; 解算方案a)根据外业施测的精度要求和实际情况、软件的功能和精度,可采用多基线解或单基线解;b)每个同步观测图形只能选定一个起算点; 基线向量解算基本要求GPS网基线基线处理时,可采用广播星历。l 各级GPS观测值均应加入对流层延迟修正,对流层延迟修正模型中的气象元素可采用标准气象元素。l 基线解算,按同步观测时段为单位进行。按多基线解时,每个时段须提供一组独立基线向量及其完全的方差协方差阵;按单基线解算时,须提供每条基线分量及其方差协方差阵。l E级GPS网,根据基线长度允许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型。但是15km内的基线,须采用双差固定解。15km以上的基线允许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 外业数据质量的检核l 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宜小于10。l 各等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按下面公式计算: = 式中 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a固定误差()b比例误差系数(1×10-6)d相邻点间的距离(Km)l 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WX3 WY3 WZ3 W3 式中 W环闭合,W= n独立环中的边数l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宜超过下式的规定: ds26.2 图根控制测量6.2.1 测量方法1)可采用GPS-RTK(含网络RTK)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或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点。2)当采用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时,其观测、计算及技术指标按照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规定的要求执行。3)采用GPS-RTK(含网络RTK)方法布设图根点时。应保证每一个图根点至少与一个相邻图根点通视。且相邻两点之间的边长不小于100m。4)为保证GPS-RTK(含网络RTK)测量精度,应进行检核。其检核方法有:a) 每个图根点均应有两次独立的观测结果,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得大于±3cm、在限差内取平均值作为图根点的平面坐标b) 测绘地籍图和测量界址点坐标时,采用全站仪对相邻图根点边长进行检查,其检测边长的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不大于1/3000。5)当采用图根导线测量方法时,导线网宜布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表1 图根导线测量技术指标等级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回数测回差()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DJ2DJ6一级1201218±241/6000二级701±401/40001、 相邻导线边边长之比不小于1/3。2、 因受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图根支导线,支导线总边数不超过3条边。支导线边长应往返观测,左右角各观测一测回。6.3.1 RTK图根控制测量 RTK测量卫星的状态应符合下表规定:RTK测量卫星状态的基本要求观测窗口状态截止高度角15°以上的卫星个数PDOP值良好64可用54且6不可用56RTK图根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点位中误差(图上mm)高程中误差与基准站的距离(km)观测次数起算点等级图根点±1/10等高距72平面三级以上高程等外以上注1:点位中误差指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误差。注2:采用网络RTK测量可不受流动站到基准站间距离的限制,但宜在网络覆盖的有效服务范围内。 RTK图根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图上±0.07mm。RTK图根点测量高程拟合残差应不大于1/12基本等高距。 RTK图根点测量平面测量两次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

    注意事项

    本文(阿城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书.doc)为本站会员(e****s)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