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docx
-
资源ID:88151414
资源大小:16.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docx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 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上的例l、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受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会进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能应用所学学问主动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育学生的迁移力量和敏捷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具学具预备】 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现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12l×212l×10216×1216×40=304×20=304×1112×30112×4=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学问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相关学问的复习,为新学问的学习做预备。 二、进展新课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例如1情境图。 教师: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1×12。 教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大约是120×101200。 教师:可是题中不是要求我们算大约有多少千克,而是要算出它的准确值。这就要涉及笔算的问题了。同学们在前面学习过哪些笔算呢? 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师用纸片盖住“121”中百位上的“1”,只留下“21×12”。 教师:现在会算了吧?(学生:会算)请大家用笔算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现台上展现,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随学生的答复板书,如下所示: 教师:也就是说,同学们是把12分成10和2来分别和21相乘,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两位数乘两位数是这样做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不行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做呢? 学生争论后答复:我认为是可以的。 教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再小组沟通,最终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在视频展现台上展现出来。 教师:能说说你? 用2乘121得242,再用10乘121得1210,把两次乘积加起来,就知道121×12的积是1452了。 学生边答复,教师边板书。 如下所示: 教师:能说说其次次的乘积“121”中后一个“1”要对着十位写的理由吗? 引导学生说出由于121×101210,后面这个“1”要对着十位写,才能表示1210,要不然就成了121了。 教师:这是笔算乘法中简单出错的地方,同学们要留意。和刚刚估算的结果比,差异大吗? 学生:有肯定差异。 教师:所以,有时我们需要准确数时,还要用到笔算乘法。现在同学们会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了吗? 学生:会算了。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68页中的课堂活动上的题。 学生完成后相互沟通,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然后全班集体订正答案。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一是突出笔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笔算的应用价值;二是让学生先估算,再笔算,能在探讨笔算计算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三是有效地借助学生原来把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探讨新学问,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四是关注学生简单出错的一些地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重点讨论提高学生对学问的把握水平。 2.教学例2。 教师:我们再来讨论这样一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例如2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观看图意,指导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大家会算 224×52吗?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的结果算出来。计算时要留意思索这道题和前一道题有哪些不同?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沟通,然后再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到视频展现台上展出,并请这个同学结合自己的计算答复上面三个问题。 学生:这道题和上一道题比计算上简单得多,主要是在计算其次步时要连续向前一位进位。 教师:这是计算中最简单出错的地方,你是怎样解决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进位的数记在心里,也可以用很小的数字把它标出来,然后相加时再把这个小数字去掉。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发觉? 引导学生说出:我发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只是每一步乘的位数要多一些。 教师:我们再来讨论一个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第9页的课堂活动。 教师:这群小朋友在争辩什么?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同学在争辩34×386的列式问题,这两种竖式都列得对,由于在乘法中,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结果不变。 教师:这样一来,不管在乘法算式中的三位数和两位数谁在前面谁在后面,我们都能计算了,请同学们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从“做”入手,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觉一些问题,完整地呈现学生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片断中的连续进位是计算中的一个难点。用乘法交换律来计算 34×386是敏捷应用所学学问的详细表达,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敏捷应用学问的力量。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 (重庆江津市路平)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二) 【教学内容】 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0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四第58题。 【教学目标】 1.经受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简便算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局部学问的把握水平。 【教具学具预备】 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现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126×36305×18283×23402×29 学生计算后,选两道题的竖式在视频展现台上展出,让学生对着竖式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教师:这节课就在我们把握了这些学问的根底上连续讨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 二、进展新课 多媒体播放情景图。 引导学生说图意,并按图意列出算式 470×40。 教师:同学们会计算470×40吗? 假如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计算,则鼓舞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的根底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把47与4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假如学生只用一种方法算,则按以下的方式组织教学。把学生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现台上展出。 教师: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学生:我第一步是用0去乘470,得到的积是000;其次步再用十位上的4去乘470得1880个十;最终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教师:这道题和我们面前讨论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哪些不同?学生争论后答复:这道题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 教师:这种比拟特别的题,还是用我们前面把握的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发觉这种比拟特别的题,还是用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全是0,由于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步计算没有意义。 教师:所以,特别的题目应当有特别的算法。这道题可以用什么特别的方法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你们把握的学问来探讨一下,看谁能找到简便的算法。 学生争论时,教师赐予必要的指导。假如学生自己能探讨出新的算法,教师则在鼓舞的根底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假如学生探讨有困难,则可采纳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看来同学们遇到了肯定的困难。没关系,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样算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算式。 教师:这个竖式和我们列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竖式多了一条虚线,并且只算了一步。 教师:先来讨论这条虚线,哪个同学能猜出这条虚线表示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这条虚线把470和40分成两个局部,一局部是47乘4,另一局部是两个0。教师:47×4和470×40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 学生:47×4 教师:算一算47×4的结果。 学生算出47×4=188。 教师:和你们前面算出的结果比,小多少? 学生:188比18800缩小了100倍。 教师:能解释缩小100倍的缘由吗?引导学生思索出缩小100倍的缘由是47比470缩小了10倍,4比40缩小的10倍,一共缩小了100倍。 教师:为了保持积的大小不变,小明对47×4的积作了什么处理? 学生:把47×4的积188扩大100倍。 协作学生的答复,教师作如下的板书: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的计算过程? 学生:小明是把470和40分别缩小100倍,先算47×4,算出结果后,再把乘积扩大100倍。 教师:这种算法和我们前面的算法比拟,你有什么发觉? 学生:这种算法要简便得多。 教师:假如用另一种算法该怎样算? 学生:先算23×4,再在它的乘积后面添两个0。 教师:假如算380×87呢? 学生:先算38×87,再在乘积后面添一个0。 教师:为什么前一个算式要添两个0,后一个算式只添一个0呢? 学生:由于前一个算式是缩小100来算的,后一个算式只缩小了10倍。 教师:你认为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拟简便? 引导学生归纳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师:用这种方法算一算230×40,380×87,63×250。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主要展现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末尾有0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由“发觉、探究、小结”三个环节构成。通过学生用原来的计算方法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让学生直观地发觉有一步计算是无用的,从中激发学生探究新的计算方法的需要;再通过对小明竖式的理解过程,让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再通过学生的小结归纳,把握这种计算方法。这三个环节层层相扣,呈现了学生探究新算法的全过程,也表达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较好地表达了新的课程理念。 三、稳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要求学生先估算出结果,再进展笔算,看笔算结果。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要求学生先推断对或错,然后对错误的题说一说错的缘由,并说一说防止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6、7题。 (重庆江津市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