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doc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一、齐读课题,引入新课。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扫瞄课文,回忆课文向我们叙述了一个怎样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出示课件(老人喂海鸥的图片、海鸥送别老人的图片配乐)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两局部的主要内容。 过渡:这样的情景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难怪说:()的事情发生了。学生填写。(意想不到)能换个词语吗?(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始料未及等)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其次局部: 1、指名朗读,整体感受海鸥对待老人具有怎样的情感? 2、进展二次默读,边读边批画: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的?一会儿将自己体会到的预备和同学们进展沟通。 3、师生共同沟通:选取最令你感动的一组镜头,和同学们沟通自己体会到的。 (1)镜头一: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回旋,连声鸣叫。 为什么叫声和姿态与平常大不一样?(平常海鸥会以快乐的语调欢送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欢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慌、怀疑更感到哀痛。) 师生对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镜头二: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 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终的告辞,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镜头三: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 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争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它们为什么要扑来?(海鸥不舍得老人离去,盼望老人留下来,永久和它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张像也好。) 请你结合文章所描写的相关语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假如你当时在场,在这白色旋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好像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哀思,对老人的一片深情。)(海鸥与老人的感情太深了。)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读。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这一组组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为之感概。我们不禁要问: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别举动呢?你能联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谈一谈吗?默读全文思索。 五、小结全文: 多么真诚的语言,多么动人的情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了许多许多的人,后来,人们在翠湖公园里建立了一个雕塑(出示PPT),师讲解:老人照旧满脸慈爱的笑容,四周,海鸥翩然翻飞,多么和谐的场面!同学们,这就是那位老人,让我们用最神圣的队礼向这位平凡而又宏大的老人表达出少先队员们最崇高的敬意! 生活中,像老人一样爱惜动物的人还有许多,有你,有我,有大家,我们现在来听一首歌:丹顶鹤的故事,盼望我们每个人都来关爱动物,都和动物和平共处吧! 六、检测反应 指出下面各句分别属于哪种描写方式。 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2.老人望着高空回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3.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4.老人把饼干丁很当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 1._2._3._4._ 板书设计: 9、老人与海鸥 翻飞回旋 瞻仰遗容 深厚感情 教学反思: 我清楚的记得当我第一次读完老人与海鸥时,我的双眼潮湿了,这篇文章令我感动,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怎样才能让学生也有同样的感受呢?我想让学生自主阅读,反复、认真地品读,边读边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教学本课时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自主习,然后学生在组内汇报,最终全班沟通,学生们能抓住课文描写的两个场景体会到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情意,进而体会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爱护动物人人有责的道理。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2.了解采纳的表达方法,学习留心生活、擅长观看、勤于思索,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运用哪些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 2.领悟其中的道理,学习留心生活,擅长得到启发的习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有很多普一般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经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假如我们认真观看、仔细思索,这些一般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发。比方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日,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手指。 2.齐读课题。 3.引导全班读“导读”。 4.指名反应:读懂这篇文章,就是要弄懂哪两个问题呢? 二、同桌沟通,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初读,解除字词障碍。 2.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出示提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详细写(),最终总结写()。 3.请学生依据填空的内容,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在此根底上体会本文的写作挨次和方法。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感受内涵。 过渡:文章主要写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具姿势,各有长短,那么他们各自都有哪些特长和短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1.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句子,理解,同时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启发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1)找出写各手指特长的句子,读一读,并理解。 (重点体会表现大拇指吃苦耐劳、悄悄奉献特点的句子:a抓住“相帮扶住、死力抵住、舍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b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这里起的作用;c感情朗读。其余句子略加点拨。) (2)找出写各手指短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师简洁点拨。 2.议一议: (1)你喜爱其中哪个手指头?为什么?那么让你只保存这个,其他不要怎么样?为什么? (2)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你现在还认为你说的那根手指最有用吗? (3)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从哪里知道的?(最终一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假如能全都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气,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4)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升华内涵。 (1)团结为什么能使力气变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各人的作用,分散成一股合力;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支撑等。) “团结就是力气” (2)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果,从而帮忙仆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许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a.造房子,既需要房梁也需要椽子、砖块方有方的好处,圆有圆的作用。 b.社会职业分工状况:既要有教师、医生、科学家,也要有工人、农夫、清洁工,只有分工不同,没有凹凸贵贱之分。只要能自食其力,为社会尽一份责任,都是高尚的,值得敬重和敬重的。 c.火箭上天是一项宏大的事业,但少不了其中的任何一环,任何一环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全局失败。只有每个直接和间接参加者团结合作才能胜利。 d.班级大扫除的分工,扫地,擦玻璃,抹桌子,倒垃圾等缺一不行。 四、品读课文,感悟写法,迁移运用 1.你喜爱读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意味深长:受到深刻启发好玩:语言幽默、生动。(拟人、排比、比方、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快速找出这类句子,朗读回味。) 2.(课件出示)“阅读链接”的小诗手,自读感悟。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1941年进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1925年创办立达学会,参与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训练作出了巨大奉献。 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留意用语言状物绘形,表现视觉颜色。他写散文,总是选取自己熟识的生活题材,表达自己的感受,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实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肤浅的情感,很简单打动读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 五、作业布置 小练笔,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受,有所启发,学习本课的写法写一写,写出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悟。(如:五官的对话;标点符号的争辩;文具的争吵等。) 六、板书设计 手指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团结就是力气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3 学习目标 1. 熟悉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薄情、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讲究、妙不行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依据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教学预备: 课前介绍百万英镑的故事梗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感受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让我们再来看看外国作家笔下的人。下面这篇课文选自美国闻名作家马克土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2.了解故事梗概,了解马克·吐温 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藉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试验品。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光蛋突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变 3.揭题:24_金钱的魔力 二、自读课文,畅谈体会 1.静心读文,想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老板和托德的特点,课文的哪些描写突出了这些特点。(在书上作批注。) 2.沟通阅读感受。 (1)学生在四人学习小组沟通,谈谈对两个人物的评价。推选代表预备全班沟通。 (2)派代表分别在写有“老板”和“托德”的题板上写上概括性的词语。 例: 老板:见钱眼开、唯利是图 托德:以貌取人、薄情、势利小人 3.各学习小组针对其中一个人物选取课文中一处最精彩的描写读一读,谈谈体会。教师结合学生的沟通,相机指导: 关于“托德”: (1)入木三分的语言描写: 那个家伙摆出一副特别薄情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固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抓住:“薄情的嘴脸”读出“薄情的语气”。) 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略微改了一点儿,但是他照旧有点儿摆着架子答复我:“我并没有恶意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抓住“照旧”“摆着架子”读出“善变”。) (2)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満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你体会到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点拨:托德神情的变化:“笑容是遍布满脸的”“凝聚”、“毫无光荣”;通过表情朗读体会比方的妙用。) 关于“老板”: (1)动作描写: 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堆顾客拒绝承受的衣服里,把它来回翻动,同时始终很地说着话,似乎在自言自语似的: (引导抓住:“钻进”“来回翻动”“兴奋地说着话”,想象人物的连续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2)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课文1218自然段。) 学生自由试读十二自然段,谈谈感受。分角色朗读。(较快的语速,表达人物的金钱的奴隶媚态。) 4.小结、提炼:读了文章,托德与老板的可耻嘴脸及性格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这都缘于对人物的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入木三分的语言描写。 四、总结写作特点 通过了哪些描写,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来把文中的人物形象写得如此鲜亮? (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比照,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五、作业 阅读一篇文章,做一则读书笔记:摘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的句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4 学习目的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详细大事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告。 2、了解和感悟劝告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告他人。 3、通过创设详细的场合让学生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教学课时 3课时 A案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学前预备: 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 2、校内师生铺张水资源的镜头捕获图片。 3、写字板若干。 一、谈话导入,提醒话题 1、展现图片:(幻灯片展现本校水资源铺张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2、画外音,引出争论。 导语:最近,我在校园内发觉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翻开后不关上,任水白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 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 3、生畅所欲言,导出话题。学生各抒己见(建议书、报告教师、劝告、写警示牌、开班会) 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方法之一劝说(板书)。 二、小组沟通,探究方法 导语:劝说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以理服人。那么,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让我们来争论一下。 (预备:各小组领写字板一块。) 1、小组就怎样以理服人绽开争论,小组负责人负责记录本组发言提纲。 2、小组上台沟通。 (各小组汇合共同点写在黑板上,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共同点: 用水资源的珍贵来劝告。(生成、不行再生) 用水的用途来劝告。 用积水成渊的故事劝告。 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3、教师补充:教师依据学生发言状况做出相应的补充。 4、听录音:明确恳切的态度在劝告中的作用。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道理已经预备得很充分了,那么让我们来听一听两位同学劝告的开场白。 (播放录音1) 甲1:乙1同学,快去把水龙头关掉,水在那里哗哗地流,太铺张了。 乙1:关你什么事?(一边哼歌一边走) (播放录音2) 甲2:乙2同学,你刚刚水龙头忘了关了,水哗哗地流,我觉得很惋惜。 乙2:噢,对不起,我忘了。(回头把水龙头关了,流水声停了。) (2)比一比,说说自己的想法。 甲1 甲2 态度:生硬和气 语气:直接动听 角度:自己他人 结果:承受拒绝 生小结:甲1说话的时候语气生硬,有指责批判的意思,引起了乙1的反感,不能到达预期的效果;甲2说话动听、恳切,至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并无指责之意,所以对方承受了他的建议。 师小结:劝告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理由的充分是不够的,恳切的态度、动听地表达是让人承受的前提。 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要求:同桌分别扮演劝告者和被劝告者,他生当群众。 尝试实践:生应用劝告提纲绽开劝告工作,他生适时插话补充。 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依据提纲有理有节地劝告,提示学生不要扯与话题无关的事。 四、组织评价,促进提高 1、评一评:对话理由是否充分,态度是否恳切,被说服者是否心悦诚服,还有哪些道理没有讲清晰? 2、利用媒体适时补充出示关于水资源的资料,各个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摘录、补充自己的提纲。 3、擂台赛。 (1)推举两组4人上台,展现劝告本事。 (2)评一评。 评价标准:态度是否恳切、调理是否清楚、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动听,被全者是否心悦诚服。 五、创设情境,拓展劝告 1、生活中,需要劝告别人的状况有哪些?(爸爸的烟瘾很大,妈妈屡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到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顺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悄悄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嬉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以伤身体) 2、每位同学选择一种状况,分小组练习劝告。 3、小组推举两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现他们的劝告状况,组织评价。 六、作业 生活中我们肯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有力量和义务对当事人进展劝说。请从小事做起,从四周的朋友们开头,选定一件你认为必需劝说但经过自己或他人屡次尝试都未胜利的事情进展劝说。留意:先收集相关的资料,再拟提纲,然后找一个人一起练习一下,预备充分后带着诚意去劝告,祝你胜利。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5 学习目标 1、回忆本单元所学内容,沟通学习与感悟。 2、积存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一、沟通平台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展课堂沟通。 3、选择重点绽开争论。 (1)说说对西部的认知和感受。教师可以帮助同学理清思路,让同学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的认知,比方: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进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知。 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行来比方、示意西部建立者的品质等。) 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风光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阅历,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 二、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存的重要性。今日,俺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同学自由朗读,假设有不理解的,教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际”,写黄河惊涛骇浪,来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始终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大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概;后两句运用夸大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宏伟气概,并绽开奇怪的想象,表示的憧憬与追求。 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同学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