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质疑《中国文学学者与论著影响力报告》.docx

    • 资源ID:88169819       资源大小:20.68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质疑《中国文学学者与论著影响力报告》.docx

    质疑中国文学学者与论著影响力报告 文艺争鸣2022年第2期刊发了赵宪章和白云先生的中国文学学者与论著影响力报告一文,该文依据南京大学CSSCI数据库20222022年收录“中国文学”讨论的论文、和引文数据,公布了近五年间中国文学讨论的学者和论著的影响力报告。笔者读后感慨颇多,一方面是欣慰,由于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讨论领域最终有了一个比拟科学的量化统计评价数据平台,可以准时反映当下中国文学讨论的一些状况;但另一方面也让人感到困惑,这就是,该文仅仅依据这种量化统计,就作出“影响力”的推断,并对当前的文学热点和难点问题,作出简洁结论,实在令人担忧。因此,笔者想就该文中有待商榷的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几个不行靠的结论 报告一文仅依据CSSCI数据库20222022年间中国文学讨论领域发文数量、发文数量和被引论文论著数量的逐年增加,就得出一系列没有必定联系的结论。文章的依据是三个数据:一是五年间发文数量(不合并同姓名者)呈逐年上升趋势,新增了1234名,增长率超过28;二是五年间发文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新增了1073篇,增长率为36;三是五年间发文的引文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新增了3527篇次,增长率超过33。依据这组数据,文章得出了如下几个结论。下面我们且看看这些结论是否牢靠。 结论一:“说明中国文学的队伍不仅是数量的扩张,发文的质量及其影响力也在逐年提升;并且,就增长率而言,后者还超过前者,即质的提升超过量的扩张。” 按该文原意,“中国文学的队伍”是指“关于它的学术讨论”的学者队伍,而不是指喜爱中国文学、从事中国文学创作和观赏的整个文学队伍。但该文屡次混淆概念,有意扩也许念外延,所以,我建议将“中国文学的队伍”改为“中国文学讨论的学术队伍”,这样才不至于造成理解的歧义。从这三个数据可以看出,被引用的增长率只超过了论文的增长率,却低于发文的增长率。发文篇数增长最快,增长率最高,可见不是“质”的提升超过“量”的扩张,由于衡量质量(或叫影响力)的标准是所发文章在近几年中被别的论文引用次数。这说明中国文学讨论领域和其它学科(包括自然科学)讨论领域一样,科研文章数量增长快,质量却不高,影响力也不大。例如,从20222022年的SCI数据看,我国科技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是不成比例的,论文数量排名居世界第9位,但论文被引用次数仅排第18位,我国每篇论文平均被引证次数更低,排世界第124位。(1)这些数据都在提示我国学术界要提升学术质量。但该文有意淡化发文数量增长的数据,将发文数量增长率为36的数据用解释的方式放在文后,予以淡化,并且有意混淆这个增长率,将36显示为0.36。(2)可见文章所下的结论是不行靠的,是有意为之的,有意颠倒了量和质的增长关系。 结论二:“中国文学这一古老的学科目前仍处于生长期,而不是衰退期。” 仅依据这三个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更是没有说服力。2022年以来,从事中国文学讨论的学术队伍确实是在壮大,其缘由许多,都是非文学因素使然。一是2022年我国开头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很多高校扩大院系规模,而文学院系扩大规模的更普遍,由于它的物质投入相对较少。所以高校文学教师队伍的壮大,使论文和发文量有了增加。缘由之二还是高校扩张的结果。高等训练走向群众化后,很多高校“攀层次、上水平”,新增硕士和博士点,并扩大招收硕、博讨论生数量,而许多高校的讨论生必需发表2篇以上的学术论文才能毕业,因此,有些根本不具备讨论力量和水平的讨论生也被逼上梁山,非写、非发论文不行。缘由之三还在高校,这就是高校学术机制在作怪。近年来,各高校盲目追求“学术成果”,几乎全部高校都把教师出书数、发文数和期刊档次与获得学位、评职称、评院士、申请科研基金、申报科研工程挂钩,很多国家评价机构也以此来衡量一所高校的地位。于是许多高校用经济鼓励了刺激教师写论文、出著作,被SCI、EI、ISTP等索引的论文有的奖金高达数千元至上万元。还有一些学校给教授、博导、博士规定了发文任务,不能完成任务的就要取消职称资格或扣发津贴。所以,近年来,高校教师不是忙于教书育人、看书学习,而是忙于写文章、出专著,搞泡沫“科研”。所以,近年来,期刊发的文章也好,新出版的各类专著也罢,几乎很少有人买,也很少有人看,看的人也是为了再写文章。宁波大学的郑岳青教授,20222022三年在SCI源刊发文82篇,每篇获奖金4千元,而他的大量论文几乎没有什么学术价值,这种现象很普遍,被称为“郑岳青现象”。(3)这是高校普遍存在的学术腐败现象。所以,凭这种泡沫学术成果的增长率就能断定中国文学学科处于生长期吗? 结论三:“可见,当下文学界普遍流行的所谓文学被边缘化和艺术走向消亡的悲观论调没有依据的。这一悲观论调之所以能在文坛盛行,唯恐主要还是来自文学界自身的过敏神经,即面对各种社会文化媒介的蜂拥凸起所引发的相对的自我失落感,而并非客观事实。” 该文的这种乐观论断很令人鼓舞,但这个结论却是有些武断。据我所知,当下流行的是“艺术终结”论,而非“艺术消亡”论,由于,“终结”只意味着已有的事物告一段落,可能蕴涵着新的变异与进展,并非“消亡”,更非本体的完结。这个已经有学者辨析过,(4)我就不再重复。至于文学是否“被边缘化”了,凭这三个数据更是无法确定的。关于文学边缘化的争论,其中心和边缘的界定,是从中国当下整个文化领域各类文化的地位和影响力的相互比拟动身的,并非从文学内部动身,由于文学内部是无法比拟文学是否被边缘化。首先,从自然科学及应用科学文化与人文科学文化相比来看,“重理轻文”是世界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中国尤甚。从科研工程立项的数量和资金标准就可看出,一个理工重大工程的科研经费高达数千万元,而人文社科的国家重大工程最多也就几十万,准予立项数少的可怜。缘由就在于重物质文化,轻精神文化。理工工程能出物质文化成果,而人文工程不能出物质文化成果。其次,从精神文化自身看,以往的文学被国家政治给予了崇高的社会地位,担当着太多的社会责任和神圣使命,担当着政治道德思想素养训练,熟悉社会人生、人性人情,训练群众向真向善向美的责任,所以在各种精神文化中,文学是中心,是重点,是“经国之大业”;可是,随着80处代至90年月文学界追求文学表达的自由和文学讨论的独立后,文学真的由“他律”走向了“自律”,文学自己放逐了自己,文学写作再也无法担当这些神圣使命,或变成供学术讨论的试验品而被束之高阁;或成为仅供消遣消遣的通俗读物而满街泛滥;或成为某些美女俊男的“私秘化”手记而被偷窥。总之,文学活动者自己揭掉了过去始终套在文学身上的神圣外衣,自甘沦落为被少数读者宠爱。正如白烨所说:“各种写法多了,佳作力构少了;作品种数与印数增了,艺术质量与重量却减了;小说改编影视的多了,经得起阅读得却少了;期刊的时尚味浓了,文学味却淡了;作家比过去多了,影响却比过去小了;获奖的多了,能留下来的作品却少了。” (5)另一事实是,文学被政治放逐后,又被大学里的文学教授收编,成为他们自说自话的职业资源,成为他们的饭碗,总之,文学成为了少数“学者”津津乐道的精神财宝。况且,我国的大学是公有制的产物,专业培育的无序状态相当突出,文学大军何去何从也是难题。幸亏可以教授中学语文、从事文秘等工作。当下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已是困难重重。我们的文学教授仅仅依据文学讨论的几个增长率,就乐观地公布文学没有边缘化的信息,还认为这是“神经过敏、自我失落”,实在令人担忧。 结论四:“客观事实是:在各种社会文化媒介兴盛的同时,文学不但没有走向衰退,反而紧随时代潮流一起前行,无论是在数量、发文量、被引量,以及机构数量和期刊表现等方面都呈上升趋势。” 这个结论与三个数据就离得更远。首先,这里的“文学”应当改为“中国文学讨论”,由此可见,“中国文学讨论”的兴盛并不能代表“中国文学”的兴盛。再看“各种社会文化媒介兴盛”后,文学是否一样炽热地前行。在此由于无法将当今中国人看文学作品率、看文学论文率与看报刊率、收视率、上网率等做比拟,所以只好从文学的社会作用与其它文化媒介的社会作用进展一些比拟。孔子早就说过诗可以“兴、观、群、怨”,可以“事父、事君”,由于那个时代文化传播很不兴旺,从社会各界收集起来的诗经,也就能较好地“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相互沟通”、“怨刺上政”等,文学确实能起到这些作用。后来的曹丕也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梁启超也提出“小说救国”论,今日我们的文学理论教材普遍将文学的社会作用概括为:熟悉、训练、审美消遣等作用。确实,在通讯不兴旺的时代,在纸质传媒为主要文化传播媒介的时代,在电视、互联网还没有兴起的时代,文学确实能担当起这些社会作用。但是,近年来兴起的各种文化媒介,更能兴人情、观社会、相沟通、表怨情;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快捷便利地、真实可信地熟悉社会人生,了解各种学问信息,受到各种训练,获得丰富的审美消遣享受。报纸、电视、网络的新闻,以及电视的访谈、科教、说法等节目,可以让人们了解身边发生的各种大事,比文学反映的社会生活更真实、更详细、更广泛、更直接、更生动、更惊人、更全面、更感人,而且更富有时代感,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现代传媒准时了解四周和世界所发生的事实,为自身的生存供应物质和精神的行动指南。文学能代替这些现代传媒的作用吗?只要稍有传播学学问的人就知道答案。固然,文学也永久不会消亡,文学有文学的特别魅力,也有人需要它,但更多的社会群众需要现代媒介传递的信息。在现代信息时代,还希望文学能担负起上述那些社会作用不变,则是自欺欺人。就连高校文学院系的学生都厌烦那些文学教授高深的学术讲座。我举个例子,我们文学院常常聘请一些闻名高校的闻名文学教授给学生作学术讲座,每次都是我们事先安排哪些班级学生必需来听讲座,假如担心排就几乎没有几个人来,而每次讲座中途都有一些学生开溜,弄得那些专家很尴尬,我们这些组织者也无可奈何;而我们文学院新闻传媒系的师生共同拍摄的校园DV剧每次公映时,整个大教室都塞满了学生,包括讲台在内的全部地下都坐满、站满了人,就连窗户上都趴满了人;这两种不同景象莫非不能说明一些问题吗?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各种现代文化传媒的影响力,正在代替传统文学艺术的影响力;就连作家们都千方百计寻求自己的作品有时机“触电”,一旦文字作品拍成了影视,这个作家才能被更多的观众知道,才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二、暴露了几个问题 从CSSCI反映的数据看,这种“科学统计法”显示出来的结果,既暴露出当下中国文学讨论领域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该数据库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有这些主要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问题一:该文列表公布的许多信息不能代表影响力。一是学者发表论文的数量不能代表该学者的影响力。由于这种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是不管长短、是否有新思想,以及这些文章是否具有真正学术价值的。况且,从该数据库收录论文数量也可以看出,那些乐观参加当下文学热点问题争论的学者发文量都较多,其文章被引次数也较多。而那些关于文学热点话题争论的文章,只有少数有较高学术价值,许多都不具备较高的学术含量。另外,一些文学刊物也乐于发表热点问题的文章,发表名家的文章(即使没有新思想的),发表现当代文学的文章,还有一些权威期刊不注意文学个案讨论的文章,喜发宏观讨论、综合讨论的那种既无不当、也无的当的文章。因此不能依据学者发文数量来认定其影响力。但就在该文发表后不久,许多大学的校园网上就公布喜讯,宣布该校的某某教授排名第几的消息。看来,该文章的“影响力”正在扩大。二是发文和发文数量增多,不能代表中国文学讨论的影响力在增加。这一点的理由我在前面已经陈述。三是该文所公布的被引论文论著的次数也不能完全代表其的影响力。按国际惯例,公布学者的影响力,是看该学者在所统计数据年限内发文多少,所发文章被别人论文引用次数多少,综合衡量该学者的影响力。而该文所录被引论文论著是一个没有分类的综合统计,即只要这些被收录的论文引用了的材料,不管是谁的,一并统计,所以,这个被引用的数据只能说明在当下文学讨论中,我们还在利用的思想资源,却不能完全用来作为当下学者和论文论著有影响力的有力证明。 问题二:中国文学学科中二级学科的进展是不平衡的。从发文数量、发文数量和被引文数量看,现代文学和文学理论领域是最多的,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我们都知道,中国文学几千年历史,古代文学的价值地位和影响是无可替代的,是中国文学真正的经典与精华,决不亚于中国现代文学。而且,从事中国古代文学讨论、教学的学者数量也决不少于文学理论和现代文学学者的数量。导致这种不平衡的缘由许多,其中与该数据库收录论文的源刊选择有关,也与该数据库治理者发觉、选择、收集论文的推断力有关。该数据库20222022年度“中国文学”收录期刊为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新文学史料、文艺理论讨论、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红楼梦学刊、民族文学讨论、中国比拟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讨论丛刊、鲁迅讨论月刊、明清小说讨论、文学自由谈;20222022年度取消了文学自由谈,增加了南方文坛、当代文坛、东方文化(2022年停刊);2022年增加了中国文学讨论。从这些源刊也可以看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艺理论领域的刊物较多。特殊是鲁迅讨论月刊发文章数量确定较多,因此讨论鲁迅的文章多,引用鲁迅文章的次数也位居第一。这也确实说明“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无可逾越的地位。”但是,我们也知道,近年来关于鲁迅的评价存在争辩,过去对鲁迅的文学成就评价中参加了种种非文学因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评价也存在重新衡定的问题,也就是从过去的政治思想评价中淡出,走向文学性评价。近年来,文学理论领域也是新问题不断产生,以往从西方引进来的文学理论,再也无法解释新时代新文学的现象问题,所以,新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可见,发文量多、被引用量多的领域,也是学术思想和理论不成熟、不稳定的领域,而不是影响力大所致。此外,从被引论文论著看,当下学者的论文和论著的被引率是很低的,20222022年间出版的专著一部都没有进入列表,这个年间发表的论文进入列表的只有10篇,不到10。这说明当下搞文学讨论的人,一般不太关注最近出版的著作、最近发表的论文,这是文学讨论中学术急躁的又一重要表征。至于当代文学作品的被引率就更低(没有进入),也说明当下的文学讨论者对当代文学创作的漠视,过分关注理论问题,无视对文学作品的个案讨论,更有很多评论当前文学问题的文章,不谈作品,只谈空洞理论,被叫做“不及物”批判,只引用名人名言作理论论据,不要作品实例的事实论据,这是当下中国文学讨论中学术急躁的又一重要表征。 问题三:中国文学这个古老的学科最终彻底走向学院化和职业化了。只要看看该文中发文数量多的41位学者的单位就知道,几乎都在高校。这说明中国文学这个影响长远的学科,最终彻底学院化了,学术化了,小圈子化了。其结果却是:文学讨论职业化了,文学活动的圈子就小了;文学讨论的学科分类更加详细细致化了,学者的讨论领域就更窄了,学问面就更狭隘了;文学学者数量多了,文章数量增加了,读文章的人却少了,影响面也小了。刘锋杰在辨析“文学终结说”的文学是简洁的一文中说得好:“文学讨论职业化后,拥有这种职业的学者,往往是从职业动身而不是从讨论对象动身来制定自己的讨论规划,结果也就千方百计地试图使用新方法来开拓新的讨论领域,以便生产成果,满意任职的需要。这一现象,在当今的文学讨论中更加突出,由于职业的竞争更加白热化,挖空心思使用新方法以期获得新成果,也就成为一种职业的规章被大家所承受并狂热地执行着。因此,职业化,其实是将文学讨论弄得越来越简单的一个重要的利益驱动机制。”于是他得出结论说:“只有当文学讨论不是一种职业,那时对文学的理解才能摆脱职业利益的驱使而能较为本真地接近文学的本身了。” (6)这再次说明近年来我国文学讨论领域的科研论文增长是职业和利益驱使的,而不是文学本身的兴盛。中国文学讨论的学院化、职业化,是走西方的科学化讨论之路的结果。“五四”以来,我国的学术讨论走的都是西方的路子。而文学讨论一旦走科学化的路子就等于自掘坟墓。文学讨论一旦科学化、学术化、职业化,就丢失了文学本身的魅力,也丢失了文学讨论的思想魅力。文学是最共性化的,科学是最共性化的。文学之所以是文学,就在于它总能打破各种既定模式和共性标准,给新时代的新读者带来生气与美感;而科学的思维方式恰恰相反,总是力求排解共性化、个别,查找一般的共性的规律。所以,当文学讨论变成科学讨论,它就不再属于文学自身,而是一种学术、一种职业,并且阻碍文学的进展变化。最终就必定像西方的文学和文学讨论一样,走向一个又一个死胡同。由于,文学学术化后,除了那些文学讨论的专家、教授们能理解文学外,除了那些聪慧的文学学者能运用各种方法、玩弄各种把戏来阐释文学外,群众是不敢问津于文学的,就连很多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都可怕文学讨论,可怕文学教授出的把戏翻新的考试题,这样的文学讨论能促进文学进展吗?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关注文学、参加文学活动吗?它势必会造成文学在精神文化领域中核心地位的丢失,文学必定成为了精神生产和消费的边缘文化。而文学讨论内部搞得再喧闹,增加文章再多,也只能说明文学讨论在业内还是炽热的,还有大学体制在供给一批学人从事这种学术讨论,无法证明文学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具有影响力!

    注意事项

    本文(质疑《中国文学学者与论著影响力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蓝**)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