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pdf

    • 资源ID:88180164       资源大小:4.03M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pdf

    021 1 1 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二零二一年六月指定用书: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 9 年 4月第3 版。参考用书:教育心理学,吴庆麟,胡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 8 年 4月 第 1 版。I 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当代教育心理学课程是高等教育臼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它一方面提供了教育心理学完备的理论框架,介绍近百年来教育心理学领域较详实的研究资料。同时又十分注重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为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提供了对学习和教学过程相关心理现象的重要理解。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大家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的心理现象和一般规律的科学。我可以将其整体框架可以分为发展论、学习论、教学论、课堂管理论及测评论等部分。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偏向应用的偏向人文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即具有自然科学的特点,又具有人文科学的特点。二、课程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帮助考生系统地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认识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心理学规律以及教师教学的特点和心理学规律。能在教学实践中初步运用这些原理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自觉地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在运用理论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考生应该了解和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运用学习理论去分析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有关心理现象及其特点,规律,并尝试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了解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掌握科学的课堂管理原理和方法;掌握测评的手段。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和区别本课程与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以及教育技术学有极其密切的关系。首先,教育学研究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教育心理学则要说明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应用;其次,普通心理学研究一般的心理活动规律,它涉及到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它是各个心理学分支的基础。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都是教育条件下的学生,儿童心理学要考虑教育条件下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反之,教育心理学无论选择什么研究题材,都得考虑某一阶段试验对象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再次,教育技术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综合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理工科知识研究教育目标的最优手段、方法的一门学科。考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把握三个要点:一是力求全面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这有助于理解教育心理学中大量的实证研究资料;二是以学生的学习为重点,集中探讨认知领域和品德领域的学习,尤其是认知领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三是注意把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学习实践以及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起来,也即要关注理论结合实践问题。当代教育心理学教材一共包含17章,其中第2章至第14章为重点内容。其中,第1章绪论是整个课程的基础;第2章至第3章是学生心理(学生观)部分,涉及对学生心理发展和学生个体差异的理解;第4章至第13章是学生学习心理(学习观)部分,涉及学习心理学的一般研究及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心理过程;第14章至第16章是教学心理(教学观)部分,涉及与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与应用;最后第17章是教师心理(教师观)部分,涉及师生关系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等内容。II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发展脉络及其发展趋势;3.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基本原则。本章重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作用本章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作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学习与教学的交互模式2 .学习与教学的因素3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 .描述和测量2 .理解和说明3 .预测和控制(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 .提供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研究,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教学行为。2 .提供研究视角和方法,帮助教师创造性地解决时机问题。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 .初创时期(2 0 世纪2 0 年代之前)2 .发展时期(2 0 世纪2 0 5 0 年代末)3 .成熟时期(2 0 世纪6 0 7 0 年代末)4 .深化拓展时期(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1 .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2 .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3 .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4 .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5 .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6 .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7 .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8 .研究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人工智能的利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的范式1 .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2 .教育行动研究3 .设计型研究(-)研究的步骤9 .选定研究主题10.形成研究问题11.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12.提出假设13.选择研究方法(三)研究的有效性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作用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识记)2.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过程模式(识记)3.学习与教学的因素(识记)4.教育心理学的任务(理解)(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识记)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识记)(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识记)2.描述性研究和实验研究(理解)3.教育行动研究(理解)第二部分学生心理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2.理解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3.了解学生的情感和社会化发展。本章重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本章难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二、课程内容第 一 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基本发展观1.图式2.同化3.顺应4.平衡(二)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三)心理发展的因素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经验4.平衡化(四)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1.教育要促进儿童内部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2.教育应当适应儿童当前的发展阶段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五)皮亚杰理论的贡献、局限与发展第二节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1.活动论2.符号中介论3.内化论(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三)教育和发展的关系一一最近发展区(四)维果茨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1.在维果茨基搭建支架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支架式教学2.维果茨基阐释了在相互作用情境下学习的机制3.维果茨基的理论对于合作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4.维果茨基的理论在情境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模式中也有一定的应用第三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个性与社会化发展1.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2.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1.自我意识2.自我概念3.自尊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基本发展观(理解)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理解)3.影响发展的因素(理解)4.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简单应用)(-)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理解)2.心理发展观(理解)3.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一一最近发展区(综合应用)4.维果茨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简单应用)(三)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1.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理解)2.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识记)第三章学生个体差异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个体的智力差异;2.了解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3.理解个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性别差异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本章重点:对比不同智力理论的观点本章难点:理解个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性别差异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个体的智力差异(-)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二)多元智力理论(三)智力的三元智力理论第二节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学习风格的维度1.奈欣斯的三维理论2.雷诺的六维理论3.科尔勃的两维坐标理论(二)常见的学习风格差异1.感觉通道2.认知风格第三节社会文化背景与性别差异(-)社会文化背景差异1.文化及其差异2.文化刻板影响(-)性别差异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个体的智力差异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解)2.不同智力理论的对比(综合应用)(二)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1.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理解)2.反思型和冲动型(识记)3.整体型和系列型(识记)4.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识记)(三)社会文化差异与性别差异1.文化刻板影响(识记)2.在教室中识别社会文化差异与性别差异对教学的影响(简单应用)第三部分一般学习心理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学习定义及其分类;2.了解学习与脑的关系;3.了解学习理论的发展概况。本章重点:学习的定义与分类本章难点:加涅的学习分类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学习的界定(二)学习的作用1.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能,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三)学习的分类1.学习的主体分类2.学习水平分类3.学习结果分类4.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5.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6.学习内容分类7.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四)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真实性学习或真实性教学4.学习科学第 二 节 学习与脑(-)人脑发育及学习的关键期假说(-)脑的特异化与学习(三)学习与脑的可塑性(四)基于脑的学习第三节学习理论发展(-)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二)行为倾向、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取(三)认知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的出现(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学习及其分类1.学习的界定(理解)2.加涅的学习分类(理解)3.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理解)4.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理解)5.国内学者的学习分类(识记)(-)学习与脑1.2.3.大脑发育及学习的关键期假说(识记)脑的特异化与学习(识记)学习与脑的可塑性(识记)(三)学习理论发展(识记)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认知行为矫正;2.理解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本章重点: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本章难点:观察学习的应用和行为主义新进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浦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二)华生的行为主义第二节联结主义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二)桑代克的学习率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强化理论(三)行为的学习1.新行为的塑造2.行为的消退与维持3.行为的分化与泛化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社会认知理论(二)观察学习(三)观察学习的应用(四)行为主义新进展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理解)2.华生的行为主义(识记)(-)联结主义理论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理解)2.桑代克的学习率(理解)(三)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理解)2.强化理论(综合应用)3.行为的学习(理解)(四)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1.社会认知理论(理解)2.观察学习(理解)3.观察学习的应用(简单应用)4.行为主义新进展(理解)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苛勒和托尔曼做的经典实验、学习的信息加工论及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2.理解格式塔学习理论、托尔曼符号学习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论。本章重点: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论本章难点: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的学习理论(二)符号学习理论第二节认知一结构学习理论(-)认知表征理论()认知结构与学习(三)学习和教学的原则和方式1.学习与教学的基本原则2.发现学习第三节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标准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二)认知同化过程1.认知结构及其特征2.认知同化过程(三)接受学习1.讲授教学的特点和性质2.讲授教学的原则和技术第四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论(-)加涅的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1.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2.学习的条件3.教学事件(-)认知负荷理论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1.格式塔的学习理论(识记)2.符号学习理论(识记)(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1.认知表征理论(识记)2.认知结构理论(识记)3.学习与教学的基本原则(理解)4.发现学习(理解)(三)认知同化学习理论1.有意义学习(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标准(理解)(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理解)(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理解)2 .认知同化过程(理解)3 .接受学习(1)讲授教学的特点和性质(理解)(2)讲授教学的原则和技术(简单应用)(四)学习的信息加工论1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简单应用)2 .学习的条件(理解)3 .认知负荷理论(识记)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2.了解生成学习理论和认知灵活性理论;3.理解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4.了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本章重点: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本章难点:生成学习理论和认知灵活性理论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二)建构主义分类(三)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1.知识观2.学习观3.教学观第二节个人建构主义理论(-)激进建构主义(-)生成学习理论1,生成学习过程2.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知识经验(三)认知灵活性理论1.结构良好领域知识与结构不良领域知识2.初级知识获得与高级知识获得3.随机通达教学第三节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1.情 境 性 认 知、情境性学习与情境性教学2.分布式认知3.认知学徒制4.抛锚式教学(三)支架式教学1.互动支架与非互动支架2.支架式教学的过程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的学习理论1.自我实现的人格观2.内在学习论(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2.有意义学习与自由学习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1.建构主义思想渊源(识记)2.建构主义分类(识记)3.当代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解)(-)个人建构主义理论1.生成学习理论(识记)2.认知灵活性理论(1)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知识(识记)(2)随机通达教学(简单应用)(三)社会建构主义理论1.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1)认知学徒制(理解)(2)抛锚式教学(简单应用)2.支架式教学(简单应用)(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学生中心的教学观(理解)第八章学习动机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 .了解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学习动机理论中的强化论;2 .理解动机与学习动机的定义、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理论、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3 .掌握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途径。本章重点: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本章难点:成就动机论和归因理论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1 .学习动机及其作用2 .学习动机相关概念(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三)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四)学习动机的分类1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2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3 .个人动机与情境动机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二)需要层次理论(三)自我决定论1 .有机整合理论2 .基本心理需求理论3 .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四)成就动机理论(五)自我效能感理论(六)控制点理论(七)归因理论(A)成就目标理论(九)自我价值理论(十)调节聚焦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教学吸引1 .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2 .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 .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兴趣激发1 .利用教师的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3 .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三)建立合理的动机信念1.建立正确的归因模式2.树立较高的成就动机水平3.设置合理的目标定向(四)反馈与评定(五)奖励和惩罚(六)合作与竞争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学习动机概述1.学习动机及相关概念(识记)2.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识记)3.学习动机分类(识记)(二)学习动机理论1.强 化 论(识记)2.需要层次理论(识记)3.自我效能感理论(理解)4.控制点与归因理论(理解)5.自我决定论(识记)6.成就目标理论(理解)7.自我价值理论(理解)8.调节焦虑理论(识记)(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综合应用)第四部分分类学习心理第九章知识的学习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 .了解知识的分类与表征,知识理解的过程和影响因素;2 .理解概念学习的内涵,掌握概念与概念转变的教学;3 .理解迁移的内涵,明确为迁移而教的方式。本章重点:概念学习与教学本章难点:知识的表征、为迁移而教的方式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知识及其含义(二)知识的分类1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2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三)知识的表征1 .概念2 .命题和命题网络3 .表象4 .图式5 .产生式(四)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第二节知识的理解(-)知识的理解类型与过程(二)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1.客 观因素(1)学习材料的内容(2)学习材料的形式(3)教师言语的指导和提示2.主观因素(1)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2)学生的能力水平(3)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三)概念的学习1.概念的界定、结构与类型(1)概念的界定(2)概念的结构(3)概念的类型2 .概念的获得(1)概念形成(2)概念同化3 .概念的学习和促进(1)概念的学习方式(2)概念教学注意事项(3)概念网络的形成(4)概念的运用第三节错误概念的转变(-)错误概念及其性质(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三)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条件1 .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1)学习者的形式推理能力(2)学习者的先前知识经验(3)学生的元认知能力(4)学生的动机,对知识、学校的态度2 .概念转变的条件(四)为概念转变而教第四节学习迁移(-)迁移及其分类1 .学习迁移的界定2 .学习迁移分类(-)迁移的理论与研究1 .早期的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2)相同元素说(3)概括化理论(4)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型2 .现代的迁移研究(1)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的新争论(2)专家一新手解决问题的研究(3)元认知与迁移(4)基于问题空间假说的迁移理论(三)为迁移而教1 .整合学科内容2 .加强知识联系3 .强调概念总结4 .重视学习策略5 .培养迁移意识三、考核知识点与要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1 .知识及其涵义(理解)2 .知识的分类(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简单应用)(2)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识记)3 .知识的表征(1)概念(识记)(2)命题和命题网络(理解)(3)表象(识记)(4)图式(识记)(5)产 生 式(理解)4.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简单应用)(-)知识的理解1 .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理解)2 .概念的学习(1)概念的结构与分类(识记)(2)概念的获得(理解)(3)概念的学习和促进(简单应用)(三)错误概念的转变1 .错误概念及其性质(理解)2 .概念转变及其过程(理解)3 .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条件(1)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理解)(2)概念转变的条件(识记)4 .为 概 念 转 变 而 教(简单应用)(四)知识学习与迁移1 .移及其分类(1)学习迁移界定(理解)(2)学习迁移分类(识记)2 .迁移的理论与研究(1)早期的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识记)相同元素说(理解)概括化理论(理解)3 .现代迁移理论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的新争论(理解)元认知与迁移(理解)相同元素说(理解)4 .为迁移而教(综合应用)第十章技能的学习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理解技能的内涵和分类;2.了解动作技能的结构和种类,理解动作技能的形成和培养;3.明确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培养。本章重点:动作技能的培养本章难点: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形成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技能的概述(-)技能及其特点和作用(-)技能与知识及习惯的关系(三)技能的分类(四)技能的作用第二节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结构、特点与种类(二)动作技能的形成1.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2.冯忠良的四阶段模型(三)动作技能的培养1.指导与示范2.练习3.反馈第三节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关系(-)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1.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型2.冯忠良的三阶段模型(三)心智技能的培养1.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2.心智技能培养中注意的问题三、考核知识点和要求(-)技能的概述1.技能及其特点(理解)2.技能的分类(理解)(二)动作技能1.动作技能的结构与类型(识记)2.动作技能的形成(识记)3.动作技能的培养(理解)(三)心智技能1.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1)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型(识记)(2)冯忠良的三阶段模型(理解)2.心智技能的培养(简单应用)第十一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 .了解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内涵与分类,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式;2 .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影响因素;3 .掌握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本章重点: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本章难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二、课程内容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问题及其分类1 .问题的界定2 .问题的分类(1)结构良好和结构不良问题(2)常规问题和真实性问题(-)问题解决的界定第二节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模式1 .传统观点2 .信息加工观点3 .现代认知派模式(-)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1 .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2 .寻求解答阶段3 .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4 .评价阶段(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1 .厘清问题及其情境限制2 .澄清、明确各种可能的角度、立场和利害关系3 .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4 .评价各种方法的有效性5 .对问题表征和解法的反思控制6 .实施、监察解决方案7 .调整解决方案第三节问题解决的训练(-)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 .问题的刺激特点2 .功能固着3 .反应定势4 .酝酿效应(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1 .一般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2 .专家和新手(三)教学实际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鼓励质疑2 .设置难度适当的问题3 .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4 .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5 .辅导学生从记忆中提取信息6 .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第四节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和过程1 .创造性思维的本质2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3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思维的流畅性(2)思维的灵活性(3)思维的独创性4 .智力等其他因素与创造性的关系(-)创造性思维的训练1 .脑激励法2 .分合法3 .联想技术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问题与问题解决1 .问题及其分类(1)问题的界定(理解)(2)问题的分类结构良好和结构不良问题(理解)常规问题和真实性问题(识记)2 .问题解决的界定(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1 .问题解决的模式(1)传统观点(识记)(2)信息加工观点(理解)2 .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三)问题解决的训练1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功能固着(识记)(2)反应定势(识记)2 .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1)专家和新手(理解)(2)教学实际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简单应用)(四)创造性思维1 .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1)创造性的本质(理解)(2)创造性思维的特点(理解)2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综合应用)第十二章学习策略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 .理解学习策略的内涵;2 .理解迈克卡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3 .理解三类典型的认知策略;4 .理解元认知的结构及元认知策略,了解资源管理策略;5 .掌握学习策略促进的原则、方法。本章重点:三大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学习策略促进的原则、方法本章难点:学习策略的成分和元认知的结构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学习策略的界定(二)学习策略的分类1 .温斯坦的分类2 .丹瑟洛的分类3 .迈克卡的分类(三)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及元认知的关系(四)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第二节认知策略(-)复述策略1.利用记忆规律(1)干扰(2)抑制和促进(3)首因和近因效应2 .合理复习(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3)部分学习和整体学习(4)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5)过度学习3 .自动化4 .亲自参与5 .情境相似性和情绪生理状态相似性6 .心向、态度和兴趣(二)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1)位置记忆法(2)首字联词法(3)谐音联想法(4)琴栓一单词法(5)关键词法(6)视觉想象2 .灵活处理信息(1)有意识记(2)主动应用(3)利用背景知识(三)组织策略1.列提纲2 .做图解(1)系统结构图(2)概念关系图(3)运用理论模型3 .做表格第三节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元认知的结构1.元认知知识2 .元认知控制(二)元认知策略1.计划策略2 .监察策略3 .调节策略(三)资源管理策略1.时间管理策略2 .学业求助策略第四节学习策略的促进(-)促进学习策略的原则1.特定性2 .生成性3 .有效的监控4 .个人效能感(二)常见的学习策略1.画线2 .做笔记3 .写提要4 .P Q 4 R 方法5 .提问策略(三)策略促进的方法1.直接教学2 .交互式教学3 .脚本式合作三、考核知识点与要求(-)学习策略概述1.学习策略的界定(理解)2 .学习策略的分类(1)迈克卡的分类(理解)3 .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及元认知的关系(识记)4 .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识记)(二)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1)利用记忆规律(理解)(2)合理复习(理解)2.3.精细加工策略(理解)组织策略(理解)(三)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1.2.3.元认知的结构(理解)元认知策略(理解)资源管理策略(识记)(四)学习策略的促进1.2.3.促进学习策略的原则(简单应用)常见的学习策略(理解)策略促进的方法(综合应用)第十三章品德的形成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品德的基本内涵及其结构;2 .理解道德的认知发展理论,了解道德情感和行为的发展理论;3 .理解品德的形成,掌握品德的培养方法。本章重点:道德的认知发展理论以及道德培养本章难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品德的基本界定(-)品德的心理结构(三)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第二节道德发展的理论(-)道德认知的发展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2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研究方法(2)阶段理论(3)对科尔伯格的批评(二)道德情感的发展1.精神分析学派对道德情感的研究2 .人本主义情感取向的道德教育研究3 .有关道德情感的移情研究(三)道德行为的发展1.道德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1)抗拒诱惑(2)赏罚控制(3)模仿学习2 .雅科布松论调节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第三节品德的形成与培养(-)品德的内化过程1 .社会规范的依从2 .社会规范的认同3 .社会规范的信奉(-)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1 .家庭因素2 .社会环境3 .班集体与同辈团体4 .自身的智力水平(三)品德培养的方法1 .道德认知的培养方法(1)言语说服(2)小组道德讨论(3)道德概念分析2 .道德情感的培养方法(1)移情能力的培养(2)羞愧感3 .道德行为的培养方法(1)群体约定(2)道德自律(四)品德的综合培养方法1 .案例研究法2 .游戏和模拟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品德心理概述1 .品德的基本界定(理解)2 .品德的心理结构(识记)3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识记)(-)道德发展的理论1 .道德认知的发展(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理解)(2)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研究方法(识记)阶段理论(理解)2 .道德情感的发展(1)精神分析学派对道德情感的研究(识记)(2)人本主义情感取向的道德教育研究(识记)(3)有关道德情感的移情研究(识记)3 .道德行为的发展(1)道德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理解)(三)品德的形成与培养1 .品德的内化过程(理解)2 .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理解)3 .品德培养的方法(综合应用)第五部分教学心理第十 四 章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的设置、课程目标的设计;2.了解各种教学形成的教学过程或注意事项及教学环境的设置;3.理解教学目标设置的意义、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布鲁姆认知目标的设置;4.理解各种教学模式的定义及操作。本章重点: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和布鲁姆认知目标的设置本章难点: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设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1.行为目标表述法一一从具体入手2.认知目标表述法一一从一般入手3.综合方法(三)教学目标的分类1.认知目标2.情感目标3.动作技能目标(四)教学目标的设计1.列举学习内容和行为2.任务分析第二节选择教学模式(-)直接教学(二)探究学习1.探究学习的定义2.探究学习的程度3.探究学习的模式(三)基于问题学习1.基于问题学习的内涵2.基于问题学习的环节(四)合作学习1.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2.合作学习模式(五)个别化教学1.程序教学2.掌握学习3.独立学习4.适应性教学5.个别辅导第三节设置教学环境(-)课堂空间1.课堂空间设计的形式2.课堂空间设计中考虑的因素(-)教学组织1.全班教学2.小组教学(三)教学媒体1.教学媒体的选择2.教学多媒体的呈现3.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设置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理解)2.教学目标的分类(1)认知目标(理解)(2)情感目标(识记)(3)动作技能目标(识记)1.教学目标的设计(简单应用)(二)选择教学模式1.直接 教 学(识记)2.探究学习(理解)3.基于问题学习(理解)4.合作学习(理解)5.个别化教学(识记)(三)设置教学环境1.课堂空间(识记)2.教学组织(识记)3.教学媒体(识记)第十五章课堂管理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课堂管理的相关概念,理解课堂管理的目标;2.理解课堂规则和程序的设计、建立、维持和完善;3.理解不良行为的原因,行为矫正的原则和程序。本章重点:课堂规则和程序的设计、建立、维持和完善本章难点:行为矫正原则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课堂管理的相关概念1.课堂2.课堂气氛3.纪律(二)课堂管理的阶段性1.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的管理2.小学中年级阶段的管理3.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管理4.高中阶段的管理(三)课堂管理的目标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第二节课堂管理过程(-)课堂规则和程序的设计1.确定所期望的学生行为2.把期望转化成规则和程序3.确定后果(二)课堂规则和程序的建立(三)课堂规则和程序的维持和完善1.鼓励投入学习2.预防不良行为3.处理纪律问题第三节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1.教师的注意2.同伴的注意3.逃避不愉快的状态或活动(二)行为矫正原则1.识别目标行为和强化2.设立基点行为3.选择强化物和强化标准4.必要的惩罚及其标准5.观察行为并与基点作比较6.减少强化的频率(三)实用行为分析程序1.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2.个人日志卡3.整班代币强化4.集体绩效系统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课堂管理概述1.课堂管理的相关概念(识记)2.课堂管理的阶段性(理解)3.课堂管理的目标(理解)(-)课堂管理过程1.课堂规则和程序的设计(理解)2.课堂规则和程序的建立(学年开始几周)(识记)3.课堂规则和程序的维持和完善(综合应用)(三)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1.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理解)2.行为矫正原则(简单应用)3.实用行为分析程序(理解)第十六章学习评定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学习评定的相关概念;2.理解诊断性评定、形成性评定和总结性评定以及常模参照评定与标准参照评定;3.了解常见的标准化测验及其存在的优缺点;4.了解教师自编测验、真实性评定与评定结果报告。本章重点:诊断性评定、形成性评定和总结性评定以及常模参照评定与标准参照评定本章难点:教师自编测验的编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习评定概述(-)学习评定的相关概念(二)学习评定的重要性1 .提供反馈2 .提供信息3 .作为诱因4 .衡量教学(三)学习评定的模式1 .传统评定模式2 .动态评定模式3 .课程本位评定模式(四)学习评定的方法1 .诊断性评定、形成性评定和总结性评定2 .常模参照评定与标准参照评定3 .正式评定与非正式评定4 .团体评定与个体评定(五)教育决策与学习评定(六)良好评定的标准1 .信度2 .效度第二节标准化测验(-)标准化测验的类型1 .智力测验(1)斯坦福一比奈量表(2)韦氏智力量表2 .成就测验(二)标准化测验的优点和劣势1 .标准化测验的优点(1)客观性(2)计划性(3)可比性2 .标准化测验的批评(1)不能促进学习(2)使用条件非常严格(3)未必真正公平(三)测验的新进展1 .智力测验的变革2 .计算机化的适应性测验3 .认知诊断测验第三节教师自编测验(-)教师自编测验与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区别(-)设计测验前的计划1 .确定测验的目的2 .确定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3 .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4 .写出考试计划或细目表5 .针对计划测量的学习结果,选择适合的题型(三)教师自编测验的具体形式1 .选择题2 .是非题3 .匹配题4 .填空题5 .论文题(四)编制测验的注意事项1 .测验应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2 .测验必须是教学内容的良好取样3 .根据测验目的,确定测验的结构4 .注意测验的信度,在解释结果时应慎重5 .测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五)学习理论的启示第四节真实性评定与评定结果报告(-)真实性评定1 .概念图2 .案卷分析3 .操作评定4 .观察(二)评定结果的报告方式1 .评分的步骤2 .评分体系(1)分数(2)合格与不合格(3)评定结果的其他报告方式三、考核知识点与要求(-)学习评定概述1 .学习评定的相关概念(理解)2 .学习评定的方法(1)诊断性评定、形成性评定和总结性评定(理解)(2)常模参照评定与标准参照评定(理解)3 .良好评定的标准(识记)(-)标准化测验1.标准化测验的类型(识记)2.标准化测验的优点和劣势(理解)(三)教师自编测验1.教师自编测验与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区别(识记)2.设计测验前的计划(理解)3.教师自编测验的具体形式(理解)4.编制测验的注意事项(理解)(四)真实性评定与评定结果报告1.真实性评定(1)概 念 图(识记)(2)案卷分析(理解)(3)操作评定(识记)(4)观 察(理解)2.评定结果的报告方式(1)评分的步骤(识记)(2)评分体系(识记)第六部分教师心理第十 七 章 教师心理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理解教师的角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品质及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2.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3.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本章重点:教师的专业品质本章难点:教师的成长与培养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教师的角色概述1.设计者2.信息源3.指导者和促进者4.平等中的首席5.反思者与研究者6.终身学习者(二)教师的专业品质1.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2.教师的教学能力(三)教师的角色特征(四)教师的个性特征1.烦躁型、胆怯型与整合型2.具体一抽象倾向(五)教师的职业倦怠第二节师生互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三)师生的相互作用第 三 节 教师的成长和培养(-)教师的专业发展1.教师专业发展概述2.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3.教师成长的目标:新手一熟手一专家(-)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1.观摩和分析2.微格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教学反思训练5.教师行动研究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1.教师的角色概述(识记)2.教师的专业品质(理解)3.教师的角色特征(识记)4.教师的个性特征(识记)5.教师的职业倦怠(理解)(二)师生互动1.教师对学生的影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pdf)为本站会员(奔***)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