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鞍山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2003—2021).pdf
-
资源ID:88183548
资源大小:4.11M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辽宁鞍山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2003—2021).pdf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辽宁鞍山记叙文阅读7 篇(2 0 0 3 2 0 2 1)目录老 周(2 0 2 1 辽宁鞍山).2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2 0 1 7 辽宁鞍山).5镰中岁月(2 0 1 6 辽宁鞍山).8阿 忆(2 0 1 5 辽宁鞍山).1 0米 香(2 0 1 4 辽宁鞍山).1 3窗前的母亲(2 0 1 3 辽宁鞍山).1 5题目:(2 0 2 1 辽宁鞍山).1 6老 周(2021辽宁鞍山)尚书华家中洗漱间的水管突然漏了,水哗哗地淌了一地.情况严重,必须马上找人修理。来到零工市场,没待我张口,手持维修项目牌子的师傅们立刻拥上推介自己。倒是有一个人,坐在那一直没起身,看上去六十岁左右,面无表情地瞅着我。那神情给我的感觉是:自信,用不着跟别人争抢。得,就这位。我冲他一招手,师傅点下头跟我走了。到家后,师傅看了看漏水的地方说:“有点麻烦,管子折在墙里了。”我说:“可不是吗,若不是折在墙里,我自己就修了。没工具。”师傅蹲在地上,仰脸瞅我一眼:“怎么,这活儿你会干?”“我哪会?就是瞎鼓捣。过日子总不能事事都求人吧。”“哎,这话我爱听。不管哪一行,能学就学点,手艺多了不压人,学身上谁也抢不去。”师傅边聊边从工具兜里翻出工具,凿墙、掐管没用多长时间,就修理好了。我问:“多少钱?”师傅张开巴掌:“五十。”我一愣,是不是要得少了点?去年下水道堵了,找人来疏通,收了两百元。师傅见我没吭声,以为要多了。问我:“那你想给多少?”我说:“八十。”这回轮到师傅发愣了,瞪大眼睛反问一句:“多少?八十?”我点点头,掏出一张百元钞票递给他。他疑惑地打量我一眼,把钱接过去,不声不响又给我找回一张五十元,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只收五十。我是个手艺人,靠手艺吃饭。今天这点活儿就值五十,不能多收你的钱。”临出门时送我一张名片,告诉我他姓周,让我以后有事直接打电话找他,用不着再跑市场。我家楼房住得久了,设施难免老化。没过多久,厨房棚顶粘的树脂板开始一块块掉落。我自己鼓捣半天,修不了,只好打电话找老周。老周说他正忙个小活儿,一会儿就到。不多时.,老周来了,气喘吁吁。进屋水也没喝一口,操起家什就开始干活。有了上一次接触,这回我俩像老朋友见面一样,彼此都觉得亲切实在。他跟我说,这回咱不能只用胶水粘上,还要再排上一圈儿钢钉,双保险。我听了表示赞同,主动给他打下手,边干边聊。我夸他真行,啥活儿都会干。他嘿嘿笑着说:“这都是后来学的一些小手艺。我的老本行是镀金工,打个水桶、炉筒、洗衣盆什么的,才是我的拿手活儿。退回三四十年,这些物件都是过日子离不开的,我这手艺很吃香呐!”我捧着他说:“那是真的,当年有你这手艺可不得了,吃香的喝辣的。”他听这话很受用,感叹一句说:“瞎!好汉不提当年勇,谁年轻时没点光荣的事。现在老百姓生活好了,没人再用这些老物件,我这手艺用不上喽,淘汰喽。”听他的语气有点感伤,我赶紧说:“你这不挺好吗,这个年纪身体棒棒的,还能靠劳动、凭手艺赚钱,服务于民,效力社会,多好啊!”刨t的话又让他高兴起来,一口气把剩下的几块板面都粘贴上了。忙完手上的,他扭头跟我说:“手艺被淘汰了,那是社会进步的结果;这人要是被淘汰了,那是不求进取的结果。所以,这些年我不断学些新手艺,就是不想被这个时代淘汰。人哪,多大岁数算老?不想干活儿了,得靠别人养活了,这才是真的老了0 也许是这一番话又引起了更多的感慨,老周的话一下多了起来。他说:“我这一辈子,就认准了吃手艺这碗饭。其实,我不是因为缺钱才出来干活儿的。我老伴儿走得早,姑娘我自己拉扯大,她大学毕业去了珠海,在那成了家,生活上不再用我操心。我自己有社保,够吃够喝,无忧无虑,按说可以享清福了。可我就是闲不住,愿干活儿,看见活儿手就痒痒。我这个人没念几年书,可脑子不笨,手也算巧,修修补补的小活儿,我看两遍就会。”我听得连连点头。他哈哈一笑,摆手说:“不唠了,干活。”操起钉枪,啪啪啪,一阵有节奏的声响,很快活儿干利索了。再看那棚顶,树脂板重新粘过,又添上钢钉加固,结实程度自不必说,就连那细密的钉眼都呈现出好看的图案。到底是手艺人!我心中暗自佩服。“这回该给你多少钱?”我有了上次的经验,故意这样问。“一百二。”他回答得干脆利落,“咱们好兄弟明算账,一百元是我的手工费,二十元是胶水和钉子的材料钱。”我又想多给些。他连连摆手:“不用。我挣的都是功夫钱,多要心里不踏实。”酬 还 想 再 跟 他 说 点 啥,这时他电话响了。接完电话,冲我一努嘴:“瞧,又来活儿了,我得赶紧走。”说完,拎上工具兜,推开门走人了。我望着他匆匆下楼的身影,蓦然觉得老周这个人生活得很有幸福感。那幸福来自于他对劳动的真心热爱,对自己手艺的一份自得、自信。(选 自 人民日报,有改动)(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2)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我一愣,是不是要得少了点?去年下水道堵了,找人来疏通,收了两百元。(3)选文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结合语境,品析第段加点词语。我又想多给些。(5)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老周的人物性格。(6)选文结尾处说老周“生活得很有幸福感”,为什么?【参考答案】【分析】本文通过写老周为“我”维修水管和厨房棚顶两件事,表现了老周自尊自信、正直朴实、热爱劳动、积极进取、聪明、手巧等形象特点,表达了对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题可按“什么人什么事”的模式进行概括。本文主要人物是“我”和老周。第至段的事件是老周为“我”维修水管,第至 磔 的 事 件 是 老 周 为“我”维修厨房棚顶。可据此整理作答。(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此题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着手,“是不是要得少了点?去年下水道堵了,找人来疏通,收了两百元”是“我”的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我”听到老周只收五十元时感到非常意外。(3)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此类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让我以后有事直接打电话找他,用不着再跑市场”表现了老周细心、体贴的特点。结构上,这一细节为下文“我自己鼓捣半天,修不了,只好打电话找老周”作铺垫。(4)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结构上,“又”字与上文老周收五十元,“我”却要给八十元的事形成照应。内容上,“我”主动想多给老周钱,表现了老周诚信、朴实的特点和“我”对老周的赞赏和信任。(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可从人物的言行进行分析概括。由“倒是有一个人,坐在那一直没起身,看上去六十岁左右,面无表情地瞅着我。那神情给我的感觉是:自信,用不着跟别人争抢”可见,老周自尊自信。由“谢谢你的好意。我只收五十。我是个手艺人,靠手艺吃饭。今天这点活儿就值五十,不能多收你的钱”可见,老周正直朴实。由“临出门时送我一张名片,告诉我他姓周,让我以后有事直接打电话找他,用不着再跑市场”可见,老周热心体贴。由“这人要是被淘汰了,那是不求进取的结果”“我自己有社保,够吃够喝,无忧无虑,按说可以享清福了。可我就是闲不住,愿干活儿,看见活儿手就痒痒”可见,老周热爱劳动,积极进取。(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此类题要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由“倒是有一个人,坐在那一直没起身,看上去六十岁左右,面无表情地瞅着我。那神情给我的感觉是:自信,用不着跟别人争抢”可见,老周的“幸福感”源自他对自己手艺的自信。由“谢谢你的好意。我只收五十。我是个手艺人,靠手艺吃饭。今天这点活儿就值五十,不能多收你的钱”“我又想多给些。他连连摆手 不用。我挣的都是功夫钱,多要心里不踏实”可见,老周的“幸福感”源自他正直、朴实的品质。由“你这不挺好嘛,这个年纪身体棒棒的,还能靠劳动、凭手艺赚钱,服务于民,效力社会,多好啊”可见,老周的“幸福感”源自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健康,劳动不辍,服务于民。由“我自己有社保,够吃够喝,无忧无虑,按说可以享清福了。可我就是闲不住,愿干活儿,看见活儿手就痒痒。我这个人没念几年书,可脑子不笨,手也算巧,修修补补的小活儿,我看两遍就会”可见,老周的“幸福感”源自赶上好时代,有社保,衣食无忧,热爱劳动。有学习、进取精神,聪明,手艺好。由“瞧,又来活儿了,我得赶紧走”“拎上工具兜,推开门走人了”可见,老周生意好,生活充实。可据此作答。答案:(1)老周为“我”维修水管和厨房棚顶。(2)这一句运用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听到老周只收五十元时意外的心情,从而表现了老周朴实、诚信的品质。(3)内容上,老周送“我”名片的细节表现了他细心、体贴的特点;结构上,为下 文“我”电话联系老周维修棚顶作铺垫。(4)“又”字表明这不是第一次,与上文老周收五十元,“我”却要给八十元的事形成前后照应,表现出“我”对老周的赞赏和信任,侧面刻画了老周诚信、朴实的特点。(5)自尊自信,由老周不像别的维修师傅急着推介自己,说自己“修修补补的小活儿,我看两遍就会”等内容可见;正直朴实,由维修水管后只收五十元,“不用。我挣的都是功夫钱,多要心里不踏实”等内容可见:热心体贴,由老周送“我”名片,让“我”不必再跑市场可见;热爱劳动,积极进取,由“这些年我不断学些新手艺,就是不想被这个时代淘汰”可见。(6)老周的“幸福感”源自:对自己手艺的自信;正直、朴实的品质;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健康,劳动不辍,服务于民;赶上好时代,有社保,衣食无忧,热爱劳动;有学习、进取精神,聪明,手艺好;生意好,生活充实。【点评】分析某一句话(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句 子(段落)在开头的作用:(1)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引起下文;(3)总领全文。句 子(段落)在文章中间的作用:(1)埋伏笔;(2)承上启下;(3)照应上文;(4)为下文作铺垫。句 子(段落)在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2、句 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一般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要把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2 0 2 1辽宁鞍山)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2017辽宁鞍山)米立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几个就搬过去。”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等过厚厚的门板,呼市着我的耳膜。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儿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小时候,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二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选 自 读者2017年第6 期,有删改)1 4.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2 分)时间情节待 在家里的那几天“我”想送父亲去养老院,父亲答应了,“我”却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1)几天后(2)1 5.你 怎 么 理 解“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而 父 亲 却“一脸快乐的表情”?(3分)1 6 .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词句。(4分)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2)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体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1 7 .选文第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1 8 .分析文章结尾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3分)1 9.读了选文以后,请结合生活实际淡谈你的收获(3分)【参考答案】1 4.(1)父 亲“快乐”地 和“我”一起去养老院,路 上“我”回忆起小时候父亲对“我”的关爱,深感愧疚,决定不送父亲去养老院。(2)“我”带父亲回到了北京,“我”决定直陪伴在父亲身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依据表格中所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找到相应的段落,再概括内容即可。第(D空的答题区间在第6段,第(2)空的答题区间在最后一段。1 5.“我”要进父亲去养老院,既无奈难过,也深感愧疚,因而久久无法入睡。而父亲体 谅 到“我”的难处,尽管自己不愿意去养老院,但也不想让“我”为难,故意装出“一脸快乐的表情”表现了博大而无私的父爱。1 6(1)“穿过”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的叹息声透力之强。表现父亲因为要去养老院而十分难过,心情极度失落:冲击”一词写出了那声音在“我”听来格外刺耳,表达了“我”因要送父亲去养老院的不忍与愧疚之情。(2)神态描写。体现了“我”因为自己不能亲自照顾年迈的父亲而难过、无奈的心情。【解析】(D分析词语的作用应结合词语的含义和语境,分别从父亲和“我”的角度揣摩人物的心理。(2)从“潸然泪下”可看出此句为神态描写,答题时应结合具体情节体会人物心情。1 7 .插叙。“我”回想父亲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引出下文“我”猜想父亲被送进养老院的感受,也 使“我”回忆起父亲曾如何陪“我”长大,为“我”最终带父亲回北京,决心要永远照顾他的情节做铺垫。1 8.总 结 全 文,点明文章中心:“我”要做年迈的父亲永远的依靠,来报答他的养育之恩。与题目相照应,即对父亲“感恩无终”,使文章结构严谨。【解析】奉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作用的把握能力。“站成一棵树”表 明“我”要成为父亲坚强的依靠,永远守护着他。“感恩无终”表 明“我”要报答父亲养育之恩的决心,且这句话与题口“总有些感恩 有始无 终“相照应。1 9.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先提出观点.再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观点可从父亲的角度提出,表达父爱恩重如山,令人感动的主题;也可肌自身角度提出,论述我们应有一颗感恩的心,努力日报父母的恩情。应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语言表达条理清晰。(2 0 1 7辽宁鞍山)镰中岁月(2016辽宁鞍山)耿立(1)回到老家木镇,看到老屋的墙上还挂着一把像锈蚀月牙的镰刀,逝者如斯,缄默无声。(2)父亲不在后,镰刀也失去了生意,只木把上的油汗还在,铭记着主人当年的恩遇。(3)想到多年前,天还未明,和父亲下地去割麦子。父亲的镰刀在油石(一种质地细腻的磨刀石)上磨过,闪着冷凛的寒光。那是农人的重大行动,要用血肉之躯与那些麦子进行一场损耗与杀戮。(4)麦子被割倒,但父亲的手上、胳膊上、腿上、胸膛上,也会被麦芒、镰刀、绳索所伤害,留下淤瘢,留下红肿与浓痰和咳嗽。也许这就是命运一一互相制约,消耗磨损,麦子的命运,也是父亲的命运。(5)在割麦前,天气暧味的春夜,躺在床上,隐约听到村外的青蛙叫。那时,我看到父亲坐在院里抽烟。尔后父亲吆喝着牛驴,在田地里一遍一遍地循环耙(b d,用农具弄碎土块)地,直到田地里没有一块拳头大的土块,直到田地坦荡如砥为止。耕过的地必须耙,把那些草啊、庄稼的宿根啊、砖头石子啊耙出去,那样庄稼会舒服。(6)麦子拔节或扬花的夜晚,父亲会披件夹袄到田野里,坐在田城上,随意扯一把草垫在屁股下,也不管那草的干湿。A那时的夜极静,有时星子就像要落在怀里:没有星月也无妨,要的就是夜的静谧与神秘,把一切的嘈杂和琐碎都隔开,像给整个乡村拉了个幕布。父亲点上一支烟,听来自田野的声音一一B那时的麦子就如换嗓期的少年,骨节开始变粗,嗓音开始变粗,好像得到了大自然的启示和密码,他们都争着发言。那些麦子的叶片,一个个像举起的旗子。麦穗呢,在南风的撩拨下,越发鼓起身子,展示出幸福的模样。(7)那夜静得出奇,但静的下面是动,是爆发。麦子的拔节和扬花的声响,又是这大静与大美的陪衬。那些静则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氛围和气场。父亲就是在这样的场景里,潜伏,也像一株草。当看到父亲伸懒腰的时候,你觉得那老骨头,也像受了麦子拔节的蛊惑。与土地厮守的人,何尝不是土地上的一茬庄稼呢?(8)我想起父亲磨镰的神情,那种肃穆和庄重。有星月的时候,父亲把油石放在屋檐下水盆里,那星子就漂在水盆里。父亲用手撩一些水在油石上,一下一下把休眠了半年的附着在那些铁中的钢性、锋利唤醒。(9)我们那里的人,不说割麦子,说的是杀。父亲对生命充满的是敬畏,他不想因为镰刀的钝,而在杀麦子的时候,增加麦子的苦痛。(1 0)田垄间的父亲比平时瘦小了,恭敬了。他放慢脚步,好像怕惊吓了黄熟的麦穗。这时的麦粒,颗颗饱满,如汗珠子从土壤里升起,一齐附身在麦穗里。是啊,对人的汗珠怎能轻蔑和随便呢?这些汗珠是有尘土味的。人也是从尘土来的,都是同一路径的弟兄,说不上谁高谁低。(1 1)父亲左手把麦子揽在怀里,右手的镰刀只是轻轻地一挥,麦子倒下。那时往往是天未明,叶上的露珠,就滴滴答答地回归到泥土,顺便把人的裤子打湿。把裤腿挽起来,那麦芒就如针尖一样刺人。割麦子的早晨是从黑夜开始的,相当漫长。我跟着父亲,往往只是弯着腰割一会儿,就觉得腰要折了,而父亲没在麦田里。在天色微明的田野上,只是看到麦子一片片倒下,父亲低着头,好像眼睛里只有麦子和泥土,好像他们在童话的世界里对话一样,麦子会开口,泥土也会开口。泥土感谢父亲把它身上缠绕的草啊赎藜啊拿走,把珞骨头的砖石拿走;麦子也感谢父亲的照料,给他们以水,为他们捉虫子。(1 2)但我知道,父亲也是把自己看成一穗麦子。他们都是来自土里,沉静是一样的,朴实是一样的,都是泥土一样的肤色,这是生活的本色。不背叛自己的来路,只这一点,就值得尊重。(1 3)后来父亲去世了,镰刀也失去了用场。我有时也回到木镇去,那多半是清明或者旧历的年底,有时把墙上的镰刀拿下来,用手指肚蹭一下镰刀的刃,涩涩的,不再锐利,满是苍茫。(选 自 人民日报2 0 1 5年4月2 2日,有删改)1 4、请阅读相关段落,补全下面表格。(其 中(1)(4)空格处的字数不超过8个)(4分)段落事件详略(5)(1)略写(6)(7)静夜田填坐听麦子拔节、扬花的声音(2)(8)(9)星夜磨镰(3)(1 0)(1 1)(4)详写1 5、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1 6、请结合语境分析第(1 0)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是啊,对人的汗珠怎能轻蔑和随便呢?这些汗珠是有尘土味的。人也是从尘土来的,都是同一路径的弟兄,说不上谁高谁低。1 7、阅 读 第(8)段,赏析加点的词语。(3分)父亲用手撩一些水在油石上,一下一下把休眠了半年的附着在那些铁中的钢性、锋利唤醒。1 8、请 从 第(6)段画波浪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按括号中的要求进行赏析。(3分)A.那时的夜极静,有时星子就像要落在怀里;没有星月也无妨,要的就是夜的静谧与神秘,把一切的嘈杂和琐碎都隔开,像给整个乡村拉了个幕布。(从描写的角度赏析)B.那时的麦子就如换嗓期的少年,骨节开始变粗,嗓音开始变粗,好像得到了大自然的启示和密码,他们都争着发言。那些麦子的叶片,一个个像举起的旗子。麦穗呢,在南风的撩拨下,越发鼓起身子,展示出幸福的模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1 9、结合全文,请分别从结构、内容方面分析第(1 3)段的作用。(4分)【参考答案】1 4 .(1)循环耙地(2)详写(3)略写(4)收割麦子1 5.父亲是个勤劳、精细、朴实、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用心劳作的农民。1 6.“汗珠”是像父亲这样的一些农民辛勤劳动的象征,告诉我们每一个麦穗都代表了人的努力付出,写出了父亲对麦穗的恭敬是因为他珍惜、尊重这些辛勤付出后的成果。17.运 用 叠 词“一下一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磨镰刀时的肃穆和庄重。18.示例一:A句 本句运用环境描写的手法,写出了麦子拔节或扬花时夜晚环境的静,烘托了静谧与神秘的气氛,为下文写父亲听麦子拔节和扬花的声响设定好了场景。示例二:B句 本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子拔节时的样貌和麦穗在风的撩拨下幸福的情态,表现了父亲听麦子拔节或扬花时的惬意与幸福。19.结构上:收束全文,照应题目和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内容上:写出了父亲去世后镰刀不再锋利,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思念。(2016辽宁鞍山)阿 忆(2015辽宁鞍山)孔庆东近日江湖上纷纷传闻:“阿忆博士要到北大去读硕士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一个江湖上名头也算响亮的人,怎么却要往低了“复读”呢!我给阿忆发了个E-m ail,阿忆一本正经地回信道:老孔,主要是博士太有名,近些年问我导师是何人的人太多,已经无法再遮掩回避下去,所以只得赶紧去真读周忆军一米八凡,生得高而不耸,文而不弱,白而不嫩,英而不俊。经常穿一身草绿色军装,朴素又干净。家居北京,他却只在周末才回去,他对集体生活有浓厚的兴趣。我们班虽然才子成群,各省的状元榜眼探花不计其数,但一是个性太强,所 谓“英雄不受羁勒”,二是南方与北方、城市与农村、北京与外地同学之间还缺少磨合,因此集体活动不太容易开展。周忆军以他极为合群的好脾气,成为我们班各个“组群”之间的纽带。他可以沟通城乡,沟通朝野,沟通南北,沟通男女。他不讲究物质享受,从不以不吃某种食物来显示自己的高贵和娇嫩。吃起饭来一副馋相,吃到高潮时,还摇头晃脑吧唧嘴。看到别人吃饭时,他经常像小孩似的说:“给我一口!”一口吃下去,馋虫上来了,“再来一口!”连吃几口,欲罢不能了,“干脆,我都吃了,你再去买吧。”周忆军最爱吃鱼头。有一阵,食堂经常卖红烧鱼,六毛钱能买一条小的,八毛钱能买一条大的。周忆军当然是买大的,但发现别人买的小鱼身子虽小,头却比他的大,便说:“拿过来!咱俩换。谁让你的鱼头这么大!”不仅如此,别人吃鱼时,他还软硬兼施地请人家把鱼头剩下留给他。后来大家成了习惯,吃完鱼就把饭盆儿递给他。再后来,只要听说食堂卖鱼,周忆军就不去买饭了,他积极鼓动别人去买鱼。他自己坐在蚊帐里敲着饭盆儿,弟兄们买鱼归来,用勺子切下鱼头,往他的饭盆儿里一堆,周忆军受宠若惊感激涕零。我们住在一间大宿舍,同室十个人,只要有一半人买鱼,就足够周忆军大快朵颐了。但他还贪心不足,经常巡视别人的饭盆儿,谴责道:“你为什么不买鱼!”因此我称周忆军是“鱼肉乡里”。周忆军不仅吃饭不讲究,他家里给他买有“冠冕”的衣服,也不穿。他好像很早便懂得“简单就是美”的道理,常常穿得跟崔健似的。夏天穿单军装,冬天穿军棉袄,不爱系扣,要不是生得白净,就 跟 智取威虎山里的栾平差不多。周忆军的为人处世,很像我们东北人。后来知道,他小时在沈阳的姥姥家长大,怪不得!他常从家里拿来东西给大家吃,给大家用。他无偿地给同学照相,带同学去看病。他带领外地同学参观了北京的许多旅游景点,还特意弄到去中南海参观的票。他 一 点“干部”的样子也没有,完 全 像 个“仆人”。他是以真心助人为乐趣的,绝不因此而流露什么优越感,相反倒是常受别人挑剔挤对。我就是利用他的善良欺负他的人之一。比如打牌,周忆军也是爱好者,但他的乐趣只在参与,胜负心不强,既不刻苦钻研技术,也不琢磨别人心理,所以别人不愿与他合伙,只有我常常拉他做“对家”0无论我怎样呵斥他,周忆军都不恼火,总是努力改正失误,总是一脸愧疚,但又是笑盈盈的,顶多疑问一句:“刚才你不是让我这样出吗?”我还到周忆军家去混过饭吃。他们家人都很随和,待人既尊重又实在,跟我们工人家庭差不多。跟他妈妈打麻将时,他妈妈总批评他这不好那不对,但我看出他妈妈实际是非常深地爱着这个儿子。周忆军也很孝顺。我们系有个女生与周忆军妈妈同名,周忆军每听到别人叫该女生名字的时候,都有几分不安,可见妈妈在他心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有一次周忆军在处理一个问题上方式欠妥,他妈妈跑到北大来,焦急地问我人家会不会报复周忆军。还有一次周忆军跟同学打架受了点轻伤,他妈妈急得说话都是半句半句的。我觉得他们家不像什么干部之家,一个副科长的家也比他们家要端架子,一个稍有几本书的家也比他们家要酸腐虚伪。我原来以为周忆军是“出淤泥而不染”,其实,他 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周忆军总觉得自己很聪明。而在我看来,他的聪明,在我们班绝不是第一流的。如果没有正直和善良,他那点聪明,也就够他成为一个市井人物。阿忆的幽默是开朗的,不是做作的,是自己先受感染,再去感染别人。所以他气色丰沛,神态安详,做起事来,自然显得很聪明。周忆军先后喜欢过我们班两个女生。喜欢的方法是与我们热烈讨论这个可爱女生的一切。在他喜欢这个女生的时间段里,谁也不许说该女生的坏话,该女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天使。但几个月后,他就矢口否认喜欢过该女生。最有意思的是这二人谁都不承认自己曾喜欢过对方,最后居然共同找了个台阶下来了事。最 后 说 说“阿忆”名字的来历。有一天我们谈论着鲁迅 药中 的“红眼睛阿义”,感叹鲁迅的用语之妙,正好周忆军从蚊帐里钻出来,睡得眼睛通红,也跟着凑趣道:“包好,包好。”大家一阵乱笑,便说以后就叫周忆军“阿义”算了,于是就强扣在周忆军头上了。周忆军开始还不同意,连说我们宿舍的口头语:“那还得了!那还得了!”三人成虎,周忆军想推也推不掉了。毕业以后,他干脆把笔名取作“阿忆”,又 别 署“阿忆博士”。这并非意在假冒伪劣,而是在我们那一代人看过的影视作品里,“博士”多数是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蹩脚角色。自诩“阿忆博士”也不过是一个调侃和自嘲的笔名而已,结果却逼得阿忆不得不回到北大去从硕士读起。人啊,有时更多的是名目的奴隶,被名声所累。(选 自 孔曰:未名湖畔花生树 有删改)1 7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大 快 朵 廖()呵 斥()愧 然()丰 冲()1 8 .阿忆曾在央视主持过“实话实说”节目,且以艺名“阿忆博士”开坛布讲,所以被误以为是真博士。文章开篇从他“复读”硕士之事写起,有何用意?(4分)1 9.阿忆是北京当地人,且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但他对吃穿等物质享受并不讲究。文章记述了与此相关的几个情节,令人笑声顿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两处。(4分)2 0.孔庆东的文字以谐寓意,不泥常规。刻画人物立体丰满,形神兼备,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品析下面语句。(4分)无论我怎样呵斥他,周忆军都不恼火,总是努力改正失误,总是一脸愧疚,但又是笑盈盈的,顶多疑问一句:“刚才你不是让我这样出吗?”21.助人者有之,但真正达到央视公益广告“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种纯净境界的并不多见。文中第五段说阿忆“是以真心助人为乐趣的,绝不因此而流露什么优越感”,他的这一特点在此段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22.“周忆军总觉得自己很聪明。而在我看来,他的聪明,在我们班绝不是第一流的。如果没有正直和善良,他那点聪明,也就够他成为一个市井人物。”这是对阿忆的褒赞还是贬低?谈谈你的理解。(3分)23.作者笔下的阿忆“高而不耸,文而不弱,白而不嫩,英而不俊”,在无奇的生活中,他有许多令人欣赏的可贵之处,让我们心生温暖。结合文章谈谈,阿忆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4分)【参考答案】17.yih ej i i ipE (共2分,每小题0.5分)18.交待阿忆读硕士的原因;表现阿忆的敦厚(真实;要面子;率真;诚实);表达阿忆的无奈之情;表达大家听到阿忆“复读”的惊讶之情;引起下文;为下文写阿忆的事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共4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19.吃饭一副馋相(吃相滑稽);吃饭时像孩子一样向别人索要;嗜吃鱼头;与别人换大鱼头吃;坐在蚊帐里等吃鱼头;谴责别人不买鱼;不穿家里给他买的“冠冕”的衣服;认为简单就是美,常常穿得跟崔健似的;夏天穿单军装,冬天穿军棉袄,不爱系扣。(共4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20.本句运用语言(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阿忆受到呵斥(挑剔指责)时好脾气的样子;表现了他敦厚(有修养;憨厚;平和;善良;实在;宽厚)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喜爱(欣赏;赞美;敬佩)之情。(共4分,描写方法1分,答出一种即可;内容赏析3分,答出形象特点或情感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21.围 绕“常从家里拿东西给大家吃(慷慨大方);给同学照相;带同学看病;带同学参观景点;特意给同学弄参观中南海的门票(热心助人;热情善良);不 像 干部,完全像个 仆 人 (低调平和;平易近人);打牌时常被呵斥却不生气,以快乐别人为乐趣”回答。(共4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22.是对阿忆的褒赞或“看似贬低实则褒赞”;阿忆虽不是一流聪明,但正直、善良;阿忆的幽默是开朗的,不做作的,能感染自己和别人(开朗乐观,感染自己和他人);做起事来,气色丰沛,神态安详(从容平和;大智若愚);是作者对阿忆的赞美(喜爱;欣赏;敬佩)。(共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23.围 绕“憨厚实在;真实可爱;善于沟通;不拘小节;朴素低调;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宽厚随和;正直善良;聪明孝顺;幽默风趣;从容乐观;热爱生活;大智若愚”等回答。(共4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2015吉林长春)米 香(2014辽宁鞍山)(1)地震来临时,父亲正在屋外晒药草。父亲是个医师,三年前,妻子因病去世,父亲带着儿子来到离汶川五十多公里的山坡上,盖了一间屋子,住下来。(2)地震发生后,父亲冲进屋内,把儿子抱了起来。当父亲转身向外奔时,房子坍塌了,他的腿被压在石头下。(3)一阵彻骨的痛楚,让父亲几乎昏死过去。但是,他看到怀里的儿 子已惊醒了,便强忍着疼痛,将儿子推了出去。(4)儿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从未经历过地震,望着周围的山体一片片地滑落,儿子惊恐地偎回父亲身边,说,爸,我怕。(5)父亲的下半截身子虽然不能动,但双臂还有自由。他抚着儿子的头说,孩子,不要怕,有爸在。(6)儿子稍微安心了些,仍不敢走开。父亲扭头看看山,知道随时就会有石头滚落,于是让儿子到前面十几米处的空地上坐着。儿子不敢离开父亲,他用小手搬着父亲身上的石头,想把父亲拽起来。父亲说,孩子,听爸爸的话,到前面去。(7)儿子乖乖地坐在前面几米处,望着父亲,眼里含着泪水。(8)孩子,不哭,爸给你讲个故事吧。(9)好啊。儿子一听,顿时忘记了眼前的一切。(10)父亲欠着身子讲,非常吃力。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须以这种方式吸引儿子的注意力。父亲看过周围的山势,惟一出山的路已被大量的山体滑坡掩埋。(11)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12)儿子终于忍不住了,他抱着肚子说,爸,我饿了。(13)父亲发现,儿子对他的故事已经不感兴趣了。(14)父亲趴在地上,喘息了一会儿,突然说,米香,儿子,爸闻到米香了。(15)真的?儿子的眼睛顿时亮得像两颗晨星。(16)爸闻到了,就在十里外,肯定是解放军叔叔来了,他们在蒸米饭。(17)儿子笑了。他雀跃地欢呼着。(18)父亲低下头,两行眼泪落到手臂上。他用拳头狠狠地砸一下地,暗骂自己的腿。如果不是压在这里,他一定会翻山越岭,把儿子背出去。(19)刚才的话,父亲是在欺骗儿子。他怕儿子饿了,弱小的身子,随时都会倒下去。(20)儿子心思单纯,他对父亲的话信以为真,所以,他不时地爬上小树,向山下望着。(21)孩子,听爸的话,别乱动,要不你会更饿的。(22)儿子乖乖地坐了下来。(23)夜晚来临了,儿子又开始摸自己的肚子。(24)爸。(25)嗯。(26)你闻闻,有米香吗?(27)父亲使劲一嗅,说,有,就在十里外,解放军叔叔快找到咱们了。(28)米香,米香。儿子喃喃地说着,蜷缩在树下,睡去。(29)第三天上午,儿子醒来了。他的第一句话就是,爸,还有米香吗?(30)父亲微笑着说,有,有。尽管此时,父亲已经没有了精神,他趴在地上,甚至连欠起身子的力气也没有了,但是,他必须笑,笑给儿子看。因为儿子只有看到他脸上的笑,才会安心。(31)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3 2)儿子在父亲的谎言中,守候着希望,父亲的体力却在逐渐消失。渐渐地,父亲觉得眼前发黑,仿佛有一只手抓住他的腿,往地狱里拖着。(3 3)就在这时,儿子突然爬上小树,欣喜地叫道,爸,米香,米香,我闻到了。(3 4)父亲精神一震,激动地说,真的吗?(3 5)是真的。儿子说。(3 6)儿子的话给了父亲莫大的鼓舞。一开始,父亲是以谎言欺骗儿子,但是现在,竟然真的飘来了米香,他嗅了 一下,仿佛真的嗅到了。但是,直到傍晚,也没有人上山来。父亲望着儿子说,真的有米香吗?(3 7)儿子说,我再去闻闻。(3 8)儿子爬上小树,使劲地嗅了嗅,叫道,爸,真的有米杳,从山下飘上来的。儿子溜下树,趴在父亲身边说,还有红旗,我看到了红旗,漫山遍野,一片通红。(3 9)父亲握着儿子的小手,突然两眼一湿。因为他知道,现在风是往山下吹的,在山坡上是逆向,不可能嗅到米香。儿子之所以这么说,是他小小的心灵已经懂得了善意的谦言。(4 0)正是儿子的话,让父亲的体内涌出了无穷的力量,他睁大眼睛,不让自己睡去。(4 1)第四天早上,一架直升机从天而降,搜救人员发现了被困的父子,将他们救了出去。(4 2)当有人问到他们依靠什么活下来时,父子俩异口同声地说:米香。15、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16、选 文 第(1 5)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3分)17、选 文 第(7)(18)(3 9)段中都写到眼泪,但是所表现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又各不同,用恰当的语句分别概括。(3分)18、选文中的父亲和儿子分别具有什么性格特点?(2分)19、结合全文回答选文第(4 2)段中加点词“米香”的含义。(3分)20、选 文 有 一 千 多 字,而 对 父 子 如 何 获 救 的 内 容 只 在 第(4 1)段 用了一句话,你如何理解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3分)21、选文故事感人至深,谈谈阅读后你的启示和感受。(2分)【参考答案】15.地震后,父子二人以(善意的谎言和)顽强的毅力鼓励、安慰对方,一起战胜困难,勇敢地活下来的故事。16.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听父亲说,闻到米香了的时候,燃起了生的希望的欣喜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