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熟悉分数的根底上系统学习的,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头。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进展学生的思维力量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很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初步建立单位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意义。 力量与方法:通过主动学习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为分数配图,进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观赏;提醒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养成学生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的概念,能从详细实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精确理解单位. 教学方法: 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纳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 让学生充分感知,整堂课层层推动、步步深入。课堂中教师力求教给学生探究学问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在猎取学问的同时,让他们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预备圆形纸,正方形纸、练习纸、小木棒等多种学具。 教学过程: 一、理解单位 1、谈话沟通引入 教师板书,同学们教师在黑板上写的是几?今日我们就从这个小小的来开头绽开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教师往这一站就可以用几来表示?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还可以表示什么?(生答:一台电脑、一块黑板、一张桌子等等) 这个问题太简洁了,一年级的孩子都知道,但现在我们是五年级的同学了。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一台电脑、一块黑板等等,还可以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吗?(引导学生说出还可以表示一群人、一堆物品、一排桌子等等) 演示: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物体,深入理解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用来表示,加深对整体单位的理解。 比拟:现在的和以前的还是一样的意思吗?(现在的不但可以表示一个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堆物体、一群物体等等。) 结论:通过我们刚刚的谈话和观看我们发觉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都可以用来表示。在数学中我们通常把这个广义的叫做单位。 2、深入理解单位 课件出示: 三个西瓜你会用几来表示?假如我想用单位来表示应当怎么办?(用集合圈把它圈起来)。六个西瓜还能用一来表示吗?那应当用几来表示呢?为什么?12 个西瓜呢?为什么?(由于这里有四圈也就是4个) 总结:原来我们发觉有一个单位就可以用1来表示。有几个单位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导入新课: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的整数,可要是缺乏单位那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那你会想到什么数?提醒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四分之一,看到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答复,回忆三年级学过的内容。) 1、理解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 同学们刚刚说的很好,课前教师给同学们预备了一些学具圆片、正方形纸、和练习册等等,利用这些材料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 可引导学生想想:你是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单位的?分成了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四分之一?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想法: 生: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片的四分之一。 生:把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 生: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圆片的四分之一。 强调:你在分时应当怎样分才合理?你找到的四分之一是把什么看作单位?是谁的四分之一?。 2、理解一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课件出示下面一些物体:你能不能从下面这些物体中找到出四分之一呢? 我想让同学们先沟通沟通,在练习纸上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小组沟通后汇报。 在学生找的同时,引导他们思索:你是把什么看作单位的?平均分成了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单位的的四分之一? 生:把这四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这4个苹果的四分之一。 生:把八个正方体看做单位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八个正方体的四分之一? 生:把十二个五角星看作单位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十二个五角星的四分之一。 这个四分之一是把谁看做单位一呢?怎样才能把这四个苹果看做单位呢?课件展现四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操作:你们的学具袋中也有一些像教师这样很多物体组成的单位,拿出来画一画、分一分,从单位中找出四分之一,并和同学们沟通沟通。 生:我把8个圆圈看做单位,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8个圆圈的四分之一。 强调:你在分时是把谁看作单位。 3、比照总结 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分之一,这些四分之一的单位一样吗?各是把谁看作单位?可为什么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引导学生理解:虽然它们的单位不一样,但它们都是把单位平均分成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 4、查找分母是四的其他分数 课件出示刚刚同学们的操作材料想:除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找到其他分母是4的分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5、制造分数 拿出学具中的12根小棒,利用这些小棒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能从小棒中发觉哪些分数。思索:你把这些小棒分成了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这12根小棒的几分之几? 生:我把这些小棒分成了6份,我找到了六分之一,六分之二等等。 生:我把这些小棒分成了3份,我找到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等等。 教师顺势板书学生找到的分数。 6、总结分数的意义 在前面观看、操作、沟通的根底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熟悉分数单位 告知学生: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它的分数单位。在分数中把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如:四分之一、六分之一、三分之一、十二分之一都是分数单位。并让学生说说都是哪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如六分之一是六分之五的分数单位等等。 练习:教师报数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四、深化练习 1、读读下面有关分数的资料,说说每个分数的详细含义,并谈谈你的感受。 (1)我国小学生的近视人数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2)小学生睡眠缺乏的人数大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占一天(24小时)的八分之三。 (3)死海的表层的海水中含盐量到达了非常之三。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局部(见课件) 3、下面各图中用分数表示的阴影局部对吗?说说理由。(见课件) 4、图形中找分数 图中蓝色局部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重叠后得到的,依据图形填空。 图形中的蓝色局部面积各占大正方形面积的( ),占大长方形面积的( )、占整个图形面积的( )。 5、数学才智 这里有三盒巧克力,教师要求只能拿走每盒巧克力的1/5,可是小玲却从第一盒中拿走了1颗,从其次盒中拿走了2颗,从第三盒中拿走了3颗,这是为什么? 篇二 教学目的: 1、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让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查资料,初步了解分数产生的条件、背景和进展史。 2、让学生在玩学具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培育学生实际操作和抽象概括力量。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胜利和愉悦,培育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单位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 教学难点: 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教具、学具: 苹果、一分米、方块、小棒、小旗、小刀、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介绍分数的产生 师:课前,教师让大家回去查阅资料,谁能结合你的资料来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事?(学生举手) 师:(指手里拿着一本书的女生)你来说说。 (女生拿着自己查的资料走到讲台前,把自己的资料放在实物投影下) 生说:我是从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上查到的。分数起源于分。在原始社会,人们集体劳动要平均安排果实和猎物,渐渐有了分数的概念。以后在土地计算、土木建筑、水利工程等测量过程中,当所用的长度单位不能量尽所量线段时,便产生了分数。 师:您查的挺好的。通过她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分数起源于分。 师:(看到有学生举手,指其中一男生)你来说说。 男生:(拿着资料来到讲台上的实物投影前,指着资料书)我是从新编小学生数学词典上查到的。人类在生产劳动的长期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分数,起初是使用详细的分数,如二分之一用“一半“来表示,四分之一是用“一半的一半“来表示,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消失了诸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二等分数。 师:嗯,好,请回。通过他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最初的分数表现形式和现在的表现形式一样吗?(学生齐说不一样)1/2是用“一半“来表示1/4是用“一半的一半“来表示,那么,照此推算1/8就是(学生齐说一半的一半的一半。) 师:看来同学们是真理解了,那谁还有别的资料吗? (学生举手) 师:(指一女生)好,你来。 女生:(拿着资料走到实物投影前展现)我是从资料书上查到的,我把它摘抄到我的笔记本上。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消失了和我国相像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创造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的资料查的不错。今日我们就不一一沟通了,建议课后大家再把查到的资料相互沟通一下。通过这几个同学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分数实际上是由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探究分数的意义 1、小组探究,共同参加。 师:我们三年级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你能说出几个详细的分数吗? (学生举手) 甲生:3/4,1/2,1/20,88/100 师:嗯,说的还挺多。 乙生:1/10,1/100,1/50,1/60 师:你也知道许多分数。 丙生:2/4、2/8、5/10、20/100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许多的分数,那要是给大家几种材料,你们能动手分一分,并且用分数来表示吗? (学生说能)好,拿出教师给大家预备的材料,小组争论一下。 (学生活动,小组争论五分钟左右。教师巡察,参加小组活动,了解状况。) 2、汇报沟通,力求创新。 师:大家得到分数了吗?哪个小组来说你们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举手) 师:(指甲组)你们来说说。 (一个学生代表甲组,拿着一个苹果走到实物投影前) 甲组:我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教师板书:平均分分数1/2) 甲组:我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教师板书:1/4) 甲组:我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八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八分之一。 (教师板书:1/8) 甲组:这样,依次类推,可以分成很多份,得到很多分数。 师:行不行啊,教师感觉他里面有句话说的特别好,谁来说说。 生说:依次类推。 师:那你明白依次类推是什么,意思吗? 生说:懂,就是一个一个往下类推。 师:也就是说还可以再接着分,看来这个小组已经想的很透彻了,谁还有别的材料需要展现的吗? (学生举手) 师:(指乙组)你们来说说。 (一学生代表乙组,拿着一分米的纸上来展现) 乙组:我们小组是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1份就是非常之。假如把;2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假如把它平均分成5份F飞其中的一份就是五分之一c (教师板书:1分米1/10) 师:他刚刚说了许多分数。咱就根据这个同学刚刚说的,把1分米平均分成10份,除了非常之一,我们还能得到别的分数吗 一生:把这1分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份,就是非常之一取其中的两份,就是非常之二,取其中的三份就是非常之三,这样,依次推下来,就可以得到非常之几。 师:也就是表示其中几份就是它的非常之几,你们同意吗? (学生齐说:同意) 师:谁还有别的材料需要展现吗? (学生举手) 师:(指丙组)你们来说说。 (两个学生代表丙组,拿着八个方块到前面来展现) 丙组:我们把八个方块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 (教师板书:八个 1/2 ) 丙组:把八个方块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两份就是四分之二,三份就是四分之三。 (教师板书:1/4、2/4、3/4) (教师看到下面同学有许多急着举手的) 师:你们有问题吗? 一女生:他把它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两个方块,他为什么说是四分之一呢?展现的丙组男生答复:把这八个方块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女生质疑:这其中的一份是两个方块,为什么说是1/4,我还不明白。 丙组男生:由于这两个方块组成一份。 师:你满足吗? 女生:不满足。师:不算很满足,那你们能再来解释解释吗? 丙组女生很急迫的解释:由于它要分成4份的话,这两个方块,并不是论块,而是论份,这两个方块组成了一份,是四份中的一份,所以是四分之一。 师:你说的很有特点,看来这是一个难点。刚刚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我们要想得到一个分数,必需要把八个方块看成一个整体,这两个方块或者四个方块只是这个整体的一局部,我们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那谁还有别的材料需要展现。 (学生举手) 师:(指丁组)你们来说说 (一生代表了组,拿着10根小棒走到前面展现) 丁组:我这里有10根小棒,我把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这一份,就是非常之一,然后,再把它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五分之一。再把它平均份成两分,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教师板书:10根小棒1/10、1/5、1/2) 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我把10根小棒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那这一份是几根小棒? 生:是5根小棒。师:很好,请回,(指举手的同学)你想展现? 生:我这有6面红旗,我首先平均拿走一面红旗就是六分之一。拿掉两面红旗就是六分之二,依次类推,把六个红旗都拿完了,就是六分之六。 师:平均拿走一面红旗是什么意思? 生补充:我想换一种说法,就是把这六面红旗平均分成六份,拿走其中的一份就是六分之一。 师:你说的真好。我们要想得到几分之几时,必需要先把它平均分成几份。 (教师板书:6面小旗1/6) 3、抽象概括,构建新知。 师:我们刚刚得到了许多的分数,(指黑板)以前我们讨论过了分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分一个计量单位。(板书:一个计量单位)今日我们主要讨论了分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这些我们通常都可以把它们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师:除了这些你还能再举几个单位“1“的例子吗? 生:一个西瓜。 生:一个蛋糕。 生:一个苹果。 师:刚刚同学都举的是一个物体的,还能举一些别的吗? 生:10个人。 生:10本书。 生:8个铅笔盒。 生:5瓶啤酒。 生:3块橡皮。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理解了单位“1“。那你能结合刚刚的这些例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分数吗?小组先争论争论。 (小组争论一分钟左右) 师:谁来说说。 甲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乙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师:刚刚都是说分一个物体,还有没有别的啦? 丙生:把几个同样的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师:通过你们说的,教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了,那么究竟数学家是怎样归纳的呢,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展现:把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找生读,学生质疑。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分数的意义。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师:那你能通过3/10,说说分数由哪几局部组成的吗? 生:分数线、分子、分母组成。 师: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 师:这一物体也就是单位。 三、 稳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局部。 2、填空; (1)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这堆苹果的( )两份是这堆苹果的( )。 (2)把今日来上课的同学平均分成()组,一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二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3、糖块嬉戏。 拿走9块糖的1/3,拿走几块?为什么?再拿走剩下的1/3,拿走几块?为什么?再拿剩下糖的1/4,拿走几块? 四、总结(略)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 考虑到假如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行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答复,去理解。在屡次答复“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觉,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进展。 在设计练习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展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习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习题。 前两道练习分别是书中的 “做一做”和“练习十一第1题”,第三道“划分图形”问题的设计考虑有三:一是适度综合了书中练习十一第2、3、4三题。首先是让学生在详细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感受到“单位1” 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进展学生数感,培育学生的估量力量,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四是渗透数学文化,通过最终出示庄子书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初步接触这个数学故事,拓宽学生的学问面,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学生数感的进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展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展,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回忆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圆满。比方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局部将很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习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进展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