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doc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课 题: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案内容】: 教材第7074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把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受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洁的分析,培育学生分析的力量。 【重点难点】 经受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预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善,学校打算为鼓号队队员购置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置多少套? 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我们刚刚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依据刚刚的统计状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 提:现在依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忆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依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展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提: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3)组织沟通。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7578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拟形象详细,便于分析讨论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重点难点】 学会制作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介绍上海世博会。 2、出示书73页的统计图和照片。 介绍:世界五大城市申办2023年世博会,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胜出。这是大家庆祝的场面。 (1这是第一轮投票的状况(出示统计表) 2023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状况统计表 2023年12月 申办城市 波兰 弗洛兹瓦夫 俄罗斯 莫斯科 韩国 丽水 墨西哥 克雷塔鲁 中国 上海 所得票数 2 12 28 6 36 提问:有哪五个城市参与申办投票?哪个国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2)出示第73页统计图。 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国上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这幅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说明:整理出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拟形象详细,还有利于分析和讨论问题,这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造。 提问:这个统计图包括哪些局部? 引导学生从上向下有序地观看:包括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 提:纵轴上又有哪些内容。 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依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 (2)在横轴上,适当安排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纵轴上,依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4)标上统计图名称、日期、单位。 3、提: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哪个国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国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五、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嬉戏规章的公正性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1页。 【教学要求】 通过这次活动体验嬉戏规章的公正性,初步了解嬉戏规章的公正,表达每做一次嬉戏,参与嬉戏各方赢的时机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赢的可能性要相等。 【重点难点】 会依据实际状况制定嬉戏规章。 【教学过程】 一、嬉戏中感知 1、嬉戏导入: (1)每4人1小组,事先分好。 (2)明确活动要求: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到一个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假如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假如摸到的黄球次数多,就算小玲赢。 提:按这样的嬉戏规章,你认为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3)组织学生分小组摸一摸,并统计出结果。 (4)组织沟通,指名说说每一组的活动统计状况。 提:与刚刚的猜测的状况一样吗?通过嬉戏,你认为这样的嬉戏规章公正吗?为什么?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熟悉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局部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熟悉,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根底。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准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常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问的连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阅历积存,许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局部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局部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熟悉,对于“四舍五入”法详细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状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非常清晰。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肯定的学习阅历和合作学习的力量。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准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育学生的推理力量。 3、经受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育数感。 教学重点: 经受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受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准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肯定蕴涵着很多数学问题,今日我们就一起讨论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认真观看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争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精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精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准确数;而66、20万、2万是也许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准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状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精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肯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拟便利。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索。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忙学生在比拟和区分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准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熟悉准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沟通,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缘由。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_,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便利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展比照,让学生观看,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比照两组数据,认真观看,说说你有什么发觉,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相互争论,教师巡察指导了解状况。 学生汇报沟通,学生可能会发觉以15000为分界限,11000,120_,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缘由。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楚地呈现出来,培育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与国庆阅兵的准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列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争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组织简洁、清楚的语言预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察,了解小组争论的状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赐予指导。 2、全班沟通。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觉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赐予鼓舞。 3、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假如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争论,再全班沟通,帮忙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受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索、主动探究、合作沟通,使学生把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育学生的合作力量,进展学生的思维。】 三、稳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舞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准确数和近似数,加深熟悉,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列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忙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示学生仔细看要求,认真数数位。特殊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稳固练习是帮忙学生把握新知、形成技能、进展智力培育力量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熟悉,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受了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盼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近似数 0、1、2、3、4舍180002023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2300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熟悉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把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拟、争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便利。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挨次排列。 (2)假如要记录便利,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展改写? (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确定。 (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看这些数据改写中的根本特点,从中发觉改写的根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觉改写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 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便利的需要,可以多项选择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此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状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详细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根底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相互进展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学问,特殊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争论这些数据如何进展改写?在此根底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拟便利。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便利,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 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教材35页36页)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体会两点间全部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力量目标:在创设的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猎取学问,培育由详细到抽象的思维力量,提高学生观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胜利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学媒体 视频、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出示图片看图讲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狗为什么会跑到小仆人的前面吗? 学生争论、汇报。 二、学习新知 1.数学活动 在纸上任意点两点,用线联接它们,量一下它们的长短,比拟一下谁最短?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索,小组沟通后答复。 2.想一想 出示图片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 (2)你估量小明到学校走哪条路?为什么? 指明几个学生答复图中的问题,并说明他们的理由。 3.量一量 学生独立完成36页的“量一量,从A到B的三条线中,哪条线最短”。 学生汇报结果。 4.看一看 观看视频公理(线段最短)。 师生共同出结论: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师提出距离的概念: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5.做一做 问题1.河道长度 如图河道长度,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有什么变化? 问题2.九曲桥 如图九曲桥,公园里设计了曲折迂回的桥,这样做对游人欣赏湖面风光有什么影响?与修一座笔直的桥相比,这样做是否增加了游人在桥上行走的路程?说出其中的道理。 6.教师鼓舞学生试着举出类似的例子。师生共同争论。 三、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四、稳固练习 教材36页“练一练”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 角的表示、角的度量(教材39页41页)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学会角的表示方法,会读角。 2.熟悉量角器的构造,知道读量角器的度数的方法。 3.会用量角器度量角。 力量目标:培育学生观看,动手操作及思索、概括力量。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量角器度量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问题1:角由什么组成? 问题2:两条边是线段?直线?射线? 师:知道了这些,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几张图中共有几个角吧! 出示数角的一系列图片。 二、新授 (一)角的表示 师:每张图中都有这么多的角,我们该怎样区分它们呢? 师:给它们各自取个名字,好吗?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表示一个角,怎样去读角。 角的表示方法: (1)可以标出三个大写字母,ABC或CBA读作:角ABC或角CBA (2)观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字母B在中间) (3)所以,在只有一个角的时候,我们可以:B读作:角B (4)为了便利,有时我们可以标上数字,:1,读作:角1。 (5)注:区分“”和“”的不同,请同学们随便画几个角,训练一下这三种读法。 (二)角的度量 1.引入 展现图片比拟角的大小 个别答复,集体核对。 师:我们以前学过用米、分米、厘米等计量线段的长度,大家能不能想出一种适宜的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呢? 分小组争论、汇报。 2.介绍量角器 师生同时拿出量角器。 你看到了什么?这个量角器像一个大迷宫,一点也看不明白,是不是?教师告知大家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走一走这迷宫,看看你能找到几座城堡。 反应:请找到中心点这座城堡的小朋友,指着它(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内半圆的数所在的刻度线称为内刻度线,外半圆的数所在的刻度线称为外刻度线。 以右边的0°为起点,起点处的0°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的刻度线。 3.熟悉1°角 课件演示。 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表示1度。 4.学习量角 (1)出示一个直角让学生量 师: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分组争论,汇报。 师生共同方法: 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点对点(板书) 零度刻度线与角的边BC重合-线对边(板书) 所要量的角的另一条直角边对着90,所以是90°。 复述量法。 (2)试一试 出示40°和140°角 师:当看另一边时有二个数,应当读哪一个数呢? :角的一边对着里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内刻度线了 当角的一边对着外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外刻度线了-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板书)学生齐读。 三、稳固练习 教材41页“试一试” 四、 师生共同回忆本小节所学内容。 五、作业 教材46页练习二第4题。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