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丰县2015年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
-
资源ID:88279936
资源大小:2.39MB
全文页数:17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东丰县2015年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
东丰县2015年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修改版)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15年10月目 录附表:1、总概算表2、建筑工程概算表3、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表4、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概算表5、临时工程概算表6、独立费用概算表7、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8、主要材料运输费用计算表9、施工机械台时汇总表10、建筑工程单价表11、工程单价分析表12、砼单价计算表13、施工用电价格计算书14、引水工程取费费率计算表附图:1、项目分布图综合说明任务由来东丰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是重要的商品粮食产区。为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并保障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和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按照吉林省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任务指导意见,东丰县已在2010年2014年进行田间工程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为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丰县发展和改革局、东丰县农业局、东丰县水利局及东丰县增产千亿斤粮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结合东丰县2010年2014年已完成新增千亿斤粮食的实施情况及东丰县现有的低产田的实际情况,以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农委、水利厅下达的“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2015年投资计划表”为基础,编制此方案。目的意义根据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农委、水利厅关于下达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2015年投资计划表,确定本项目实施高产稳产田1.72万亩。东丰县2015年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是吉林省增产百亿斤粮食规划的组成部分。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善农田交通运输条件,实现农时、农活及时开展,同时,改善农田灌溉条件、配套灌溉设施,并结合东丰县粮食增产的技术措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组织领导为了使工程顺利实施,确保农田水利工程高质量、高效益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将延用2010年成立的“东丰县实施国家增产千亿斤粮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项目实施。编制过程东丰县根据省发改委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任务指导意见,结合“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2015年投资计划表”的具体内容,县发改局组织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委托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写该实施方案。具体过程如下:第一阶段:确定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根据“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2015年投资计划表”计划,确定项目建设高产稳产田1.72万亩;县发改局组织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等部门实际调查,确定项目区域所需完善的工程,确定本项目建设内容。第二阶段:勘测由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针对项目所需完善的工程内容,进行实地勘测,确定各建设内容的实际工程量;第三阶段:方案编制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工程量及国家相关规范,确定各项工程建设的技术方案、设计方案。该实施方案是在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农机建设产业规划等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该方案与相关规划衔接紧密,有利于项目的组织和实施。主要成果本项目建设高产稳产田1.72万亩(旱田0.981万亩、水田0.739万亩),项目区粮食有所增加。其中:建设抗旱及灌溉井可提供作物种植期坐水种及伏旱抗旱用水,实现了抗旱及保苗的效果,增加了旱田区玉米的亩产量,使玉米亩产量平均达到577.50公斤,比实施项目前的亩产量550公斤增加27.5公斤,增产5%;比实施项目前增加26.98万公斤,年可直接增收64.75万元(粮食按2015年国家收购价格,2.40元/公斤计算);渠道衬砌及节制闸、进水闸的建设可使水田区水稻的产量有所增加,按每亩每年可增收粮食42公斤计算,项目区水田可增收粮食约为31.04万公斤,水田年可直接增收99.33万元(粮食按2015年国家收购价格,3.20元/公斤计算),项目实施后,年可直接增收164.08万元。同时,机耕路、路下涵的建设,主要完善了当地的农业交通条件,为当地农业机械化作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能够减少人力的投入,减少运输损耗,实现间接促进增产的目的。目标任务根据“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2015年投资计划表”,并结合东丰县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2010年2014年田间工程实施内容完成的基础上,确定2015东丰县完成高产稳产田建设1.72万亩,建立起完善的田间工程及农田水利工程,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高产、优质、高效粮食产区。总体布局本方案的建设规模根据“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2015年投资计划表”并结合东丰县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2010年2014年田间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情况,东丰县实施国家增产千亿斤粮食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调查研究决定,确定东丰县2015年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分布范围在东丰县的那丹伯镇、沙河镇2个乡镇的21个村。建设性质新建、改造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建设高产稳产田1.72万亩,具体布局详见表1-1:表1-1 东丰县建设高产稳产田工程一览表序号名称面积(亩)工程内容1那丹伯镇6015(旱田:5740;水田:275)修建机耕路34908m、修建路下涵107座、建设田间灌渠3929m、新建抗旱及灌溉井40眼、新建节制闸2座1.1十八道岗子村1230(旱田:1100;水田:560)机耕路9457m、路下涵23座、田间灌渠1494m、抗旱及灌溉井10眼1.2石缝村530(旱田:500;水田:30)机耕路5166m、路下涵12座、田间灌渠321m1.3前进村270(旱田:220;水田:50)机耕路3168m、路下涵29座、田间灌渠1635m、抗旱及灌溉井2眼、节制闸2座1.4石头顶子村65(水田)机耕路152m、路下涵5座、田间灌渠480m1.5曙光村2090(旱田)机耕路3470m、路下涵8座、抗旱及灌溉井19眼1.6四方顶子村330(旱田)机耕路949m、路下涵3座、抗旱及灌溉井5眼1.7新华村540(旱田)机耕路5591m、路下涵13座、抗旱及灌溉井2眼1.8屏风村700(旱田)机耕路3394m、路下涵11座1.9那丹伯村260(旱田)机耕路3561m、路下涵3座、抗旱及灌溉井2眼2沙河镇11185(旱田:4070;水田:7115)修建机耕路42509m、修建路下涵179座、建设田间灌渠21293m、新建抗旱及灌溉井40眼、新建节制闸2座、新建进水闸1座2.1庆丰村560(旱田:220;水田:340)机耕路2742m、路下涵3座、田间灌渠1454m、抗旱及灌溉井2眼2.2礼义村1780(旱田:220;水田:1560)机耕路1462m、路下涵11座、田间灌渠5773m、抗旱及灌溉井5眼、节制闸2座、进水闸1座2.3沙河村1200(旱田:550;水田:650)机耕路1598m、路下涵15座、田间灌渠2134m、抗旱及灌溉井5眼2.4新开村440(旱田)机耕路1816m、路下涵8座、抗旱及灌溉井4眼2.5盈仓村1740(旱田:440;水田:1300)机耕路2552m、路下涵9座、田间灌渠809m、抗旱及灌溉井4眼2.6庆余村220(旱田)机耕路5073m、路下涵8座、抗旱及灌溉井2眼2.7友好村110(旱田)机耕路5056m、路下涵9座、抗旱及灌溉井1眼2.8宏升村980(旱田:330;水田:650)机耕路3912m、路下涵23座、田间灌渠831m、抗旱及灌溉井3眼2.9良纯村360(旱田:220;水田:140)机耕路2884m、路下涵14座、田间灌渠848m、抗旱及灌溉井2眼2.10东兴村1340(旱田:440;水田:900)机耕路7232m、路下涵20座、田间灌渠838m、抗旱及灌溉井4眼2.11永丰村1905(旱田:330;水田:1575)机耕路8182m、路下涵47座、田间灌渠4667m、抗旱及灌溉井3眼2.12团结村550(旱田)田间灌渠3939m、路下涵12座、抗旱及灌溉井5眼合计:建设高产稳产田1.72万亩、修建机耕路77417m、修建路下涵286座、建设田间灌渠25222m、新建抗旱及灌溉井80眼、新建节制闸4座、进水闸1座工程概算与资金筹措东丰县2015年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总投资为2575.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为206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地方配套资金为515.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地方配套资金中:省级配套资金257.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58.00万元(省级、县级配套资金各占总投资的10%)。631、基本情况1.1 自然条件1.1.1地理位置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东和东南与梅河口市相连,东北与盘石市相接,西和西南与东辽县和辽宁省相邻,北与伊通满族自治县接壤。地跨东经125°03至125°50、北纬42°18至43°14,面积2522平方千米。辖12个镇、2个乡、229个行政村,人口40.2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约10.28万。有汉、蒙古、满、回、朝鲜、壮等17个民族。1.1.2气候特点东丰县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3,年平均降雨量668.4毫米,年无霜期120天137天,年大风日数17.8天。东丰县春季风大干燥,夏季多雨湿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漫长寒冷。雨热同季,适于一季作物生长。1.1.3自然资源情况东丰县现有林地103466公顷,是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森林覆盖率达42.07%,活木蓄积量466万立方米,曾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森林防火先进县。有野生药用动植物101科448种,其中成片分布的药用植物31种,储量150多万公斤。特产有猕猴桃、山野菜、寒葱。有雉鸡、斑翅、山鸡、雕等主要鸟类13种。人工饲养梅花鹿已有200余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清光绪年间就被列为“养鹿官山”,已有私人养鹿圈2户。辞海记载东丰“以产鹿茸着称,有全国较早的养鹿场”。曾受皇封的“马记鹿茸”作为国家免检产品而驰名中外。末代皇帝溥仪之胞弟已故全国人大常委溥杰先生曾亲笔题词“神州鹿苑”,已故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也为东丰县题词:“中国梅花鹿之乡”。2001年,鹿存栏已达25000头,年产鹿茸12万两,为亚洲最大人工养殖梅花鹿基地。现已探明的矿产主要有锰、铝、铜、煤、沙金、石灰石、石英石、草炭土、花岗石等20余种,其中石灰石、草炭土储量都在数十亿吨以上,开发价值很高。已探明5处矿泉水资源,均为低矿化、低钠、偏硅酸型,含锶、锌等21种微量元素的优质矿泉水年流量达50万吨。1.1.4农业资源东丰地处长白山区与松辽平原过渡地带,白山松水之间,亚洲黄金玉米带腹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这里素有“山区粮仓”之称,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粮食常年产量63万吨,是省政府表彰的牧业先进县。近几年,农业和农村保持可喜的发展态势。农业形成以绿色水稻、特种玉米、高油大豆为主的优质种植业;以鹿、牛、肉鸡为主的“三养业”。家禽发展到183万只,增长3.8%;鹿发展到6.5万头,增长38%;黄牛发展到50.4万头,增长10.9%;猪发展到55.6万头,增长6.7%。猪牛羊肉产量达到8.9万吨,增长13.6%,牛奶产量达到1198吨,增长7.3%。在“一免三补”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2005年末,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农业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14.3%;林业产值1854万元,同比增长20.9%;牧业产值9.7亿元,同比增长2.3%;渔业产值878万元,同比增长26.3%;服务业产值1210万元,同比增长0.8%。畜牧业发展较快,其中黄牛饲养量、交易量位居吉林省前列,那丹伯黄牛交易市场是北方非牧区最大牲畜交易市场。1.2 社会经济状况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幅员面积2522平方千米。辖12个镇、2个乡、229个行政村,人口40.2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约10.28万。东丰县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5.00亿元,增长20.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00亿元,增长3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00元,增长15.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00.00元,增长19.5%。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 耕地现状据不完全统计,东丰县总耕地面积149.16万亩。其中高产田45.18万亩,占30.30%,中产田68.51万亩,占45.90%,低产田35.47万亩,占23.80%。有效灌溉面积31.80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6.80万亩、水浇地面积5万亩。其中:一级地19.16万亩,占全县农田面积12.84%;二级地26.02万亩,占全县农田面积17.44%;三级地34.18万亩,占全县农田面积22.90%;四级地34.33万亩,占全县农田面积23.02%;五级地23.38万亩,占全县农田面积15.68%;六级地12.09万亩,占全县农田面积8.10%。耕地养分有机质全县平均值为2.82,变幅在2.373.65之间,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增加0.09%。全氮全县平均值为0.1491,变幅在0.0530.254之间,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增加0.016%。有效磷全县平均值为29.90,变幅在0.1093.70之间,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增加400%。速效钾全县平均值为10.60,变幅在40200之间,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减少125%。施肥原则是旱田稳氮减磷加钾配微。水田减氮增磷钾、配锌硅。2.2 粮食生产基本情况东丰县经济以农业为主,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主要农产品有玉米、水稻、大豆和薯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中药材、人参和蔬菜等。全县总耕地面积149.16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和高产粮食作物面积的增加,加上土地流转面积、集约化经营面积、粮食作物生产合作社经营粮食作物面积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为粮食总产量超过上年奠定了基础。东丰县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强化科技种粮措施,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克服各种不利气候和自然因素影响,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和保障农业生产,为粮食增产打下坚实基础。2013年全县玉米总产量达到20.7亿斤,水稻总产量达到2.9亿斤,大豆总产量达到0.04亿斤,薯类总产量达到0.4亿斤,全县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24.04亿斤,比去年增加0.24亿斤,再创全县粮食总产量的历史新高。2.3 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2.3.1工程措施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必要的田面工程措施必不可少。一是打田间机井,修建排水沟渠,做到旱能浇,涝能排;二是加强机耕路建设,为大型农机具作业提供条件,同时也是未来农业发展趋势;三是改良土壤、平整土地,使低产农田变成高产农田,通过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种植适宜作物等措施来解决。2.3.2技术措施1、选用优良品种,提高单产品种选择好坏是能否增产的基础,因此要提高产量,必须选择好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通过几年来的试验示范认为,在东丰县种植玉米品种应以高产、耐密型优质品种为主。2、推广高产栽培种植技术玉米宽窄行栽培是改垄作为平作、改均匀垄为宽窄行、改浅耕为深松、改低留茬为高留茬、隔年轮换休耕的一种保护性耕作方式,玉米宽窄行栽培是栽培方式的改变。现已在全县推广面积达到了5000公顷,平均比邻近常规均匀垄种植增产15.81%。深受农民的欢迎。主要优点是:增加蓄水保墒能力、提高抗旱、抗倒伏能力、发挥边行优势、培肥地力、防止风蚀、水蚀、方便田间管理、降低作业成本、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品质。实施该项技术,一般当年可增产810%,连续实施三年以上可增产15%以上;同时粮食品质可提高半个等级。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在东丰县实行分区施肥、底口追施肥模式、坚持一张卡模式、一袋肥模式,不仅要补充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而且还要补充中、微量元素,全面实现测土配方施肥。4、生物防治玉米螟,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玉米螟是危害东丰县玉米生产的重大生物灾害,据调查东丰县玉米螟平均每年发生面积300万亩左右,平均每年损失率在1317%左右,危害严重年份损失率可达20%以上,甚至更多。几年来主要应用生物防治技术进行防治并取得明显效果,主要措施是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每亩可增产60斤,投入产出比为1:24。其它生物防治措施还有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白僵菌颗粒剂防治玉米螟等。5、提高全体农民的科技素质。农民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最终接受者和新技术的实施者,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他们素质高低、接受能力的大小和实施的好坏,直接涉及到农业技术的入户率和到田率。东丰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10%,其余大多数属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素质低下,造成有些技术不能到田。东丰县为了提高科技的普及率和到田率,健全技术推广网络,开展了以建立科技示范户为核心的“333工程”,即在全县建设30个科技示范园区、建立300个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培植3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通过实施“333”工程,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种田水平也得以提高。在每个村屯选择培养一两个科技示范户,先行提高他们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到位率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科技示范户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技术应用者、农民效仿的榜样,又是科技火种的传递者。农民不仅从广播、电视、报刊以及培训班上直接或间接获取一些科技知识,而且,示范户就在身边,同耕一片地,同用一井水,新品种、新技术看得见,摸得着,好学实用。通过科技示范户来带动周边农民,使农民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科技示范户是延伸通向农民的农业科技通道,同时也是农民、农业科技人员、政府的信息交流渠道。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4.1东丰县2010年2014年田间工程完成情况及达到的效果分析东丰县2010年完成建设高产稳产田2.54万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25400亩、机耕路14300m、路下涵30座、抗旱及灌溉井40眼、桥涵闸69座、排水沟渠土方量48000m³、渠道防渗维修6770m、跌水1座;建设业务用房1400,购置仪器设备、农机示范样机等286台套。东丰县2011年完成建设高产稳产田1.87万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1.5万亩、机耕路26000米、路下涵112座、抗旱及灌溉井33眼(其中旱田区30眼、水田区3眼)、蓄水池1座、配套渠系建筑物14座(农桥4座、进水闸10座)、维修塘坝2座、渠道衬砌6100米。东丰县2013年完成建设高产稳产田3.92万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平整土地150亩、修建机耕路共计46117米、修建路下涵110座、新抗旱及灌溉井63眼、建设田间灌渠25179米、新建节制闸5座、排水沟渠清淤12199米。东丰县2014年完成建设高产稳产田1.52万亩、土地平整50亩、修建机耕路85644米、修建路下涵231座、建设田间灌渠21514米、排水沟渠清淤20044米、新建抗旱及灌溉井95眼、新建农道桥2座、新建退水闸1座。通过以上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农田种植抗旱条件及涝区排涝条件,同时,修建机耕路、土地平整及桥涵闸工程,改善了农田交通运输条件,促进大型机械的有效利用,提高农作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间接性的达到了促进粮食增产增收的目的,实现了平均亩增产40公斤的目标。目前,东丰县粮食增产的技术措施已经成熟,为建设高产稳产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但农田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有必要通过工程措施,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目标的实现。通过2010年2014年建设高产稳产田达到的效果分析,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2.4.2项目区现状目前,东丰县2015年增产千亿斤粮食工程项目建设地址位于东丰县那丹伯镇和沙河镇,各乡镇基础设施配套并不是十分完善。东丰县那丹伯镇位于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的北部,西与东辽县的安石镇接壤,北与伊通县的西苇乡相邻,东与伊通县的营城镇隔河相望。地处两市三县交界处,辽营公路横贯东西,长东公路直穿南北,处于伊通河上游,属亚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5,无霜期120-135天,幅员面积15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10公顷,林地面积7635垧,森林覆盖率37%,全镇辖15个行政村,一个经济开发区,5364户,社会总人口19843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朝、满、回等6个少数民族,约1100人。那丹伯镇农作物以玉米、大豆种植为主,玉米的种植面积为2624公顷,占总面积的59.5%,大豆的种植面积为854公顷,占总面积的19.4%,水田种植面积为303垧,占总面积的8.5%,其它经济作物的面积为629公顷,占总面积的14.2%,林地面积为7635公顷,其中国有林地面积为2470公顷,集体林地面积为5165公顷。镇辖内有水库5座,2005年水利投资45万元,新建农村饮水工程30万元,治理伊通河投入15万员,现库容达136万立方米,可灌溉水田面积达248公顷。农业总产值为12597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全口径财政收入67.2万元,比上年增长1.25%.东丰县沙河镇位于距东丰北45公里、长春南108公里处的寒葱顶下,长东公路横贯南北,全镇幅员面积1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70公顷,水域面积243.4公顷,辖12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4136户,14358人,其中农民户数3494户,10643人。气候特点是:有效积温偏低。春季清明过后;夏季7、8月份,较凉爽;秋季9、19月份,风大;冬季约11月至来年3月,整个冬天不化雪,时间较长。沙河镇主要农作物为玉米、黄豆、水稻。玉米在当地称为包米,主要种植笨包米。当地大米圆滑粒小,口感软嫩,深受周边地区喜爱。沙河镇四季分明,四面环山,属于丘陵地带,当地多称呼为西山、东山。山中林木茂密,主要树种包括黑松、红松、等。近年来封山育林,山中灌木得以生长,野鸡、蛇大量繁衍。山中菌类、松塔资源丰富。沙河镇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20万元,引进域外资金69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1)机耕路现状项目区现有的机耕路主要分布在那丹伯镇和沙河镇的20个村,现有机耕路77417米,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原有路面全部为土路面,由于建成时间较早,原有土路长时间风吹雨淋、机械碾压,加之年久失修,导致路面不平、水坑满地,路边种植农作物等,给机耕路的通畅带来极大不便。在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同时,也给农民耕种带来了诸多不便,机耕路是农机具(拖拉机,收割机等)出入田间地头进行农田操作的通道。它的有效投入利用,直接涉及农机的推广速度、普及程度、以及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本项目建设机耕路是十分必要的。现有机耕路分布情况见表2-1:表2-1 原有机耕路现状一览表序号乡、镇村(社)路名长度(m)原路宽(m)设计路宽(m)路面结构形式1那丹伯镇十八道岗子村一社刘振海地头至马力地头7592.33砂石路面2管树才地头至栾守明地头3112.23砂石路面3王家强地头至陈士湖地头41123砂石路面4李金山地头至尹力地头26723砂石路面5二社康传宝房西至横河河边234823砂石路面6三社刘凤海房后至李华地头133323砂石路面7五社刘英杰房西至黄守贵地头4821.53砂石路面8李连生地头至黄成俊地头3951.53砂石路面9王宝柱地头至李玉民地头3971.53砂石路面10任太富地头至周树友地头13221.53砂石路面11六社王海洋地头至张饶顺地头60323砂石路面12前进村边界至前进村水泥路边14323砂石路面13七社七社机井至陈国梁地头6862.53砂石路面14石缝村三社三社桥洞至东辽边界19722.43砂石路面15五社石缝小学房后至李树江地头144633砂石路面16九社李向国房后至孙树友地头113023砂石路面17赵忠敏门前至赵中锋地头61833砂石路面18前进村一社张汉民地头至刘继友门前7340-2.73砂石路面19三社前进水库坝体接口至高纪友地头86733砂石路面20四社金双宇门前至吴殿海地头72223砂石路面21五社李文斌门前至于静海地头73733砂石路面22杨国福地头至王树义地头10823砂石路面23石头顶子村一社东那公路边至王彦福地头15223砂石路面24曙光村一社李军地头至高福财地头1981.83砂石路面25杨松海地头至王伟地头6960-2.33砂石路面26二社张喜文门前至王龙地头1762.53砂石路面27郑和门前至郭新民地头2712.33砂石路面28孟宪斌地头至王友田草房17223砂石路面29三社杨宝山地头至王军地头1871.53砂石路面30王作军地头至李晓军地头3531.53砂石路面31王玉喜地头至李凤和地头60523砂石路面32四社张子武房东至张宝福地头8122.33砂石路面33四方顶子村六社王庭礼门前至王树波地头44423砂石路面34陈志友地头至童福地头5052-2.73砂石路面35新华村二社张春阳柴草垛至李耀云地头3642.53砂石路面36三社何雯玉门前至孙洪涛地头42023砂石路面37张国财地头至龚亮地头91033砂石路面38五社陈永江地头至王宏恩地头4492.53砂石路面39王耀胜地头至王长江地头5243.53砂石路面40六社小学门前至田发地头107523砂石路面41刘忠房后至刘晨地头64723砂石路面42七社七社信号塔至王世胜地头120223砂石路面43屏风村一社孙长江房后至李凤金地头22282-33砂石路面44二社王海地头至李正祥地头3091.83砂石路面45赵万福地头至徐士良地头85723砂石路面46那丹伯村三社刘芳地头至铁合金西164523砂石路面47铁合金沟口至南山28023砂石路面48粮库西侧至大排地地头4842.33砂石路面49新华水库至刘芳地头5001-23砂石路面50四社匡庆华门前至山北地头6522.33砂石路面51沙河镇庆丰村二社罗志新地头至张维彬地头27723砂石路面52刘庆成地头至王文峰地头98123砂石路面53刘春波房西至杨玉山地头7932.23砂石路面54四社孙保有门前至秦宇光地头69123砂石路面55礼义村四社胡成玉地头至孙明远地头23723砂石路面56林成河地头至张仁山地头28723砂石路面57林福河门前至刘才义地头39823砂石路面58七社胡海地头至龚艳玲地头54023砂石路面59沙河村三社李辉地头至刘长旺门前52533砂石路面60李辉地头至卢国忠地头7632.53砂石路面61六社李宏伟地头至杜景福地头3102.53砂石路面62新开村四社候金生地头至费长虹地头51123砂石路面63侯德全地头至毛运中地头35523砂石路面64刘志奎房后至贺英龙林地33923砂石路面65苏振学地头至候金祥地头1251.53砂石路面66五社马力地头至季红延地头17723砂石路面67李树全地头至李明亮地头30923砂石路面68盈仓村九社刘海强门前至战伟地头109533砂石路面69十社郭维东地头至刘野地头145723砂石路面70庆余村一社王德地头至刘志国地头39523砂石路面71三社张玉林门前至庄桂生地头154423砂石路面72四社何长福房后至范垂祥地头11342.23砂石路面73五社王忠仁房东至王永志地头200033砂石路面74友好村一社赵云海门前至钱吉林地头4321.53砂石路面75唐凤辉门前至郭彦刚地头87823砂石路面76塘坝至郭彦刚地头7222.33砂石路面77二社朱德仁地头至姜凤海地头3142.23砂石路面78王并心地头至徐长江地头54123砂石路面79三社姜红军地头至刘吉成地头11522.53砂石路面80王永军地头至刘吉成地头61423砂石路面81四社王俊河地头至王玉军门前4032.23砂石路面82宏升村一社韩龙军房西至徐江地头6082.23砂石路面83三社贺占晨门前至贺占军地头88823砂石路面84六社水库至周庆军地头8431.53砂石路面85王勋富门前至东大河61423砂石路面86八社郭宝军地头至张学武地头95933砂石路面87良纯村一社随国发地头至宋德福门前111023砂石路面88一社养鸡场至洪卫东地头92423砂石路面89三社李德宝杖栏外至钟长青地头85033砂石路面90东兴村二社修立国地头至西山里14832.23砂石路面91三社王海峰地头至修贵地头5002.33砂石路面92阚丰地头至阚丰门前1733.23砂石路面93孙仁财门前至孟广义地头2222.23砂石路面94四社郑权军地头至王英佐地头5711.93砂石路面95孙玉楼地头至魏叶军地头33923砂石路面96刘志波地头至郜艳清地头4012.43砂石路面97五社程云祥地头至佟贵山地头48823砂石路面98六社张洪林地头至崔艳友地头4452.23砂石路面99七社王占洲门前至郑海飞地头52123砂石路面100姜叶海地头至郑伟地头4061.83砂石路面101曹文福房东至姜叶海地头31823砂石路面102八社徐海地头至侯继辉地头7511.83砂石路面103九社王文超地头至郝晓军地头32723砂石路面104徐强门前至张洪地头28723砂石路面105永丰村一社蔡文斌地头至崔瑞泉地头42823砂石路面106宁立国地头至林风地头66523砂石路面107二社侯启华房后至王立峰地头107023砂石路面108三社韩玉春地头至大坝70733砂石路面109李春山地头至宁立国地头36923砂石路面110四社谭家宏地头至郭传喜地头37733砂石路面111五社刘宪峰地头至凤向儒地头8781.93砂石路面112王恒大门前至刘长友地头122523砂石路面113刘长生地头至韩广生地头76423砂石路面114八社张春山地头至汪忠江地头115043砂石路面115冯立山门前至张连柱地头54923砂石路面合计77417(2)路下涵现状东丰县那丹伯镇和沙河镇现有机耕路与沟道交汇处大部分均无涵洞,个别有涵洞的涵管破损严重,现有涵管基础为混凝土浇筑,由于现有涵洞破损严重,已经不能满足继续使用的要求,沟道与农田机耕路交叉处较低,无路下涵排水,严重影响泄洪,水从路口溢出,淹没附近农田,部分机耕路下虽有路下涵,但由于其管径较小,雨季时淤堵严重、不能正常排水,影响粮食产量增长。为了保证机耕路两侧的沟渠不破坏机耕路的路基,延长机耕道路的使用年限,同时也便于沟道的水能自然通过,因此,对项目区286座路下涵进行建设。本工程路下涵现状详见表2-2:表2-2 路下涵现状一览表序 号乡、镇村(社)路名建筑物涵(座)位置现状1那丹伯镇曙光村一社杨松海地头至王伟地头1k0+373处土路面2二社张喜文门前至王龙地头1k0+150处土路面3孟宪斌地头至王友田草房2k0+065土路面4k0+126处土路面5三社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