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000吨海绵铁项目申请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doc
-
资源ID:88280835
资源大小:1.17MB
全文页数:10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年产20000吨海绵铁项目申请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doc
归档资料,核准通过。未经允许,请勿外传!第一章 总 则1.1项目由来*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随着国家开发西部战略的逐步实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新疆缩小与东部差距的最佳途径。在此基础上,*还原铁有限责任公司与2007年注册成立,该公司以*地区丰富的铁精粉资源为原料,采用冀州东瀛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生产直接还原铁(海绵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还原铁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3月1日委托我单位编制“年产20000吨直接还原铁(海绵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在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立即成立项目组,并组织评价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和调研。在此基础上,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文件和技术资料,并结合调研收集的有关资料,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关技术要求,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请*市环保局审批。1.2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结合当地环境特征,做出客观明确的评价结论,为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2)根据建设项目排污特征,提出明确的环保措施建议和要求,为本次项目环评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具体可行的实施办法。(3)贯彻“清洁生产”的原则,注重生产过程污染源的控制。(4)贯彻“污染物总量控制”、“达标排放”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削减工程的污染物排放量。(5)贯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一的原则。(6)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工程建设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使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注重环评工作的客观性、科学性、实用性,确保环评工作质量。1.3编制依据1.3.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1.1。(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40号令)。1.3.2技术规范(1)HJ/T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国家环保总局。(2)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国家环保总局。(3)HJ/T 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国家环保总局。(4)HJ/T2.4-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国家环保总局。(5)HJ/T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国家环保总局。(6)H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国家环保总局。1.3.3项目文件(1)项目可研报告;(2)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还原铁有限责任公司。1.3评价目的和指导思想1.3.1评价目的(1)明确回答项目的建设是否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2)通过调查及现状监测,查明建设项目周围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现状及区域污染源削减情况。(3)通过工程分析,查清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的类型,核实建设项目污染物的排放量变化情况及排放方式。(4)分析建设工程拟采用工艺的先进性和清洁生产水平,并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拟采取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必要时提出替代方案,为管理部门决策和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5)预测项目建成后对区域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6)提出项目建成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7)从环保法规、产业政策、城市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污染防治、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指标、达标排放、公众参与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做出明确的结论。(8)为工程设计、建设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3.2评价指导思想(1)以各项环境保护法规、评价技术规定、环境标准和厂址区域环境功能规划目标为依据,指导评价工作。(2)针对拟建项目的特点,本着“清洁生产”、“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原则,提出具体的污染治理措施及对策。(3)尽可能利用适宜评价区域的现有资料,争取以较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评价工作效益。(4)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报告书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条理清晰,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明确可信,防治对策实用可行。1.4评价工作等级根据拟建工程的污染特点和工程所在区环境功能要求,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2-93;HJ/T2.4-95、HJ/T19-95)中提供得方法确定评价等级。1.4.1大气环境拟建项目运行过程中排放的主要废气污染物为隧道窑烟囱排放烟尘、SO2。其中废气污染物中以烟尘排放量最大,计算其等标排放量,计算公式及评价工作级别表(表1-1)如下: 式中:Pi等标排放量m3/h; Qi单位时间排放量t/h; Qo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3。表1-1 大气评价工作级别表 Pi(m3/h) 地形Pi2.5×1092.5×109>Pi2.5×108Pi<2.5×108复杂地形一二三平 原二二三经计算P烟尘=1.0×107<2.5×108m3/h,对照上表,确定本项目环评工作等级为三级。1.4.2水环境(1)厂址附近无长年地表水体,本项目生产工艺中无废水产生,外排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处理后用做厂区绿化。(2)根据该区域地下水赋存、分布、迁移特征和使用功能,结合本项目供排水状况,本次评价就本项目厂址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1.4.3声环境声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声源特征、厂址周围环境,确定本项目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1.5评价范围 (1)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以项目隧道窑烟囱为中心主导风下风向3km,侧风向各1.5km的矩形区域。 (2)水环境评价范围:厂址区域地下水。 (3)噪声评价范围:项目厂界外1m以内。1.6评价标准1.6.1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O2、NO2、TSP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标准值见表1-2。表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序号污染物浓度限值(mg/m3)标准来源1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1SO20.500.150.06GB3095-1996(二级)2NO20.240.120.083TSP/0.300.20 (2)声环境标准:按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划分,环境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中2类区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 (3)水环境标准:本次环评只对地下水进行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标准。表1-3 地下水质量标准(类)项目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六价铬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标准6.58.54503.00.05200.02项目硫酸盐矿化度ClF氨氮铅标准25010002501.00.20.05项目汞石油类镉氰化物标准0.0010.010.051.6.2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中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二级标准的要求。具体标准限值见表1-4。表1-4 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二级标准来源SO2850隧道窑烟囱烟尘(mg/m3)200 (2)噪声排放标准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12348-90)中的2类区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有关限值要求,具体标准值见表1-5。表1-5 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适应区域标 准 值依 据昼 间夜 间厂界噪声605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12348-90)中的2类标准施工噪声土石方75、打桩85土石方55、打桩禁止施工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3)废水排放标准项目外排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进行厂区绿化,不外排。(4)固体废弃物排放标准固体废弃物排放标准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中第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有关规定。1.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1.7.1环境影响要素识别 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见表1-6。表1-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一览表受影响的环境要素影响环境的污染因子影响时段影响内容影响性质大气环境施工扬尘建设期区域环境空气污染不利、直接、可逆烟尘SO2生产期区域环境空气污染不利、直接、可逆水环境生活污水生产期厂区绿化对地下水环境无影响声环境施工噪声交通噪声建设期影响区域声环境质量不利、直接、可逆设备噪声生产期影响区域声环境质量不利、直接、可逆生态环境租用原有厂址建设期 本项目的建设主要对大气、声环境产生影响,其中大气环境影响相对突出。1.7.2评价因子筛选根据项目所在地环境特征和项目特点,考虑到建设项目可能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环评重点分析评价建设项目生产过程烟尘、SO2、噪声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1)大气环境评价因子筛选 废气排放污染因子选择为:TSP、SO2。 (2)水环境评价因子生活污水外排废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为: COD、氨氮。 (3)噪声环境评价因子筛选厂区噪声源及厂界噪声。 (4)固体废弃物隧道窑燃煤灰渣、收尘器收集烟尘及生活垃圾。1.8环境保护目标 (1)水环境本项目无生产工艺废水外排。 (2)大气环境 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受建设项目排污的影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重点保护目标是厂址北侧700m处的居民的生活环境受项目大气排污环境的影响在国家规定范围内。(3)声环境控制设备噪声,确保项目产生的工业噪声不对厂界外声环境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1.9评价原则 (1)评价工作力求做到深入、细致、实事求是,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评价工作以收集资料、类比分析、数据处理为基础,各项评价结论以上述结果为依据。评价内容力求完整和繁简得当,重点突出烟囱废气排放对评价区域的影响。 (3)从总量控制角度出发,控制拟建工程污染物排放量,使其达到该区域环境功能的基本要求,实现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全过程控制。 (4)技术路线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提供的技术路线进行,充分利用资料,缩短评价周期。1.10评价重点根据项目特点及周围地区环境特征,本次评价重点确定为:工程分析、隧道窑烟囱废气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污染防治措施论证。1.1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年产20000吨直接还原铁(海绵铁)项目,不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里限制类及淘汰类目录里,属于国家允许建设的项目。1.12评价工作程序本次环评工作程序见图1-1。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法律法规筛选重点评价项目和环境保护目标确定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和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监测和评价环境现状调查工程分析清洁生产措施分析环境影响预测环境法规环境标准公众参与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综合防治对策及环境损益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管理、监控计划与事故处理建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11 评价工作程序图第二章 区域环境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地处东经93°31,北纬42°55,西距乌鲁木齐595km,东西长约404km,南北宽约320km。东连甘肃河西走廊,西邻吐鲁番盆地,北越天山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相接,南跨沙漠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望,东北与蒙古国毗连,总面积为12.53万km2。 *地处天山山系东端、天山山南凹陷带的山麓平原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盆地,地形呈北高南低,总趋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高度在728.61810.33m之间。市境内北部为绵延起伏的东天山山脉,东部和西部是一望无际的丘陵和戈壁,南部为库木塔格沙漠,中部绿洲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主要处所。*还原铁有限责任公司海绵铁项目选址在*市近郊东南方向,*市瑞达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瑞达公司”)院内,距*市市区中心约13 km,距离红光火车站(货站)北4号4km,厂址为租用瑞达公司厂区南侧一块空地。地理坐标为:N42°4712.6;E93°3611.0。项目所在地地势平坦,自然标高在765766m之间。见地理位置图2-1。2.1.2工程地质概况(1)岩土特征场地内为一套冲洪积形成的砂类土及粉质粘土,按其岩土性质划分如下:细纱:上黄至浅灰白色,厚度小于1.2m,似层状、干燥、松散至稍密,其中上部20cm含盐量大于0.3%,对混凝土及红砖有腐蚀性。粉质粘土:土黄色,埋深1.0-2.5m,厚度4.0-5.5m,稍湿,可塑至硬塑,干强度极大,摇振反应缓慢,光泽不强、韧性较高。砾砂:青灰色至黄褐色,埋深4.0-5.5m,厚度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为2.5m,级配较好,磨圆度一般,骨架排列混乱,一般粒径2-10mm,含量占35%左右,个别粒径30-40mm,含量小于5%,其余为中粗砂和粘土类,稍密至中密,稍湿到湿。(2)场地稳定性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规定,场地土的性质和类型判定,属于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二类,属于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湿陷性:场地土平均湿陷系数为0.008,采用最大湿陷性系数和最大土层厚度,结果为6.75cm,设计可不考虑。水、土对建筑物的腐蚀性:土样做化学分析,样品的含盐量均小于0.3%,为非盐渍土,SO2-4含量为320-940mg/L,CI-含量为220-240 mg/L,PH值为7.5-8.1,偏碱性, SO2-4在一类环境中对混凝土有中等腐蚀性。(3)结论及建议细砂在开挖线以上;粉质粘土为第一持力层,设计请按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考虑,该层为良好的天然地基;本区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特征周期为0.35s;本区最大冻土深度为1.20m;拟建区15m深度内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土含有大量钙质成份,施工时注意用水下渗;地下水埋深大于10m,设计可不考虑对建筑物的影响,但因上部土层中SO42-对混凝土有中等腐蚀性,请按国家相应标准做好防腐处理;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场地类别为二类,地层覆盖厚度大于30m,属于建筑抗震有利地段,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2.1.3地形地貌厂址区北部及西北部为褶皱块式基岩山区,中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区,两者是以巴尔库山前大断裂为界;向南侧逐渐过渡为*准平原区,其大致界限为洪积扇前缘、泉水出露一线。区域内山脉走向为近东西向,自山前向南,地势逐渐降低,构成山前倾斜平原区,即由洪积扇、洪积裙、坡积裙组成的侵蚀堆积地形。倾斜平原内多发育有干涸河谷,*一带,再向西南直至大南湖边缘,则为准平原区,系由冲洪积物迅速沉积而成的堆积地形。厂址所属区域,褶皱基底在石炭二迭纪末均表现了一定的活动性,因而造成了大面积的区域不整合,而第四纪以来活动不明显,只在北部褶皱断块山区的巴里坤处于缓慢抬升期。区域内的坳陷洼地,则表现为相对地块。*洼地的基底为一复向斜构造,向东及东南方向的骆驼圈子、星星峡一带延伸则基底出露,显示出清晰的褶皱断裂构造。根据物探资料断裂线及褶皱轴向均为东西向的,褶皱构造本身比较徐缓,断裂也并不很发育,加之洼地沉积厚度大,项目区域位于山前冲积成因的准平原区,故区域相对稳定。2.1.4地震烈度本项目所在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第一组。2.1.5气象条件*市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其特点为冬寒夏热,干旱少雨,36月份多大风天。具体气象要素如下:年平均气温 9.8 极端最高气温 43.9(1952年7月15日) 极端最低气温 -32(1952年12月2日) 年平均风速 2.4m/s主导风向NE年平均气压930.9hpa平均相对湿度 40% 年平均降水量 34.6mm 年均蒸发量 3064.3mm 年平均日照时数 3359.5h 最大积雪厚度 16cm(1952年11月12日)冻土深度127cm(1971年2月连续6天)静风频率442.1.6水文地质*地区内地表水系属内陆河,均发源于北缘中高山区的巴里坤山和哈尔里克山南麓。境内有大小河沟38条,多年平均总径流量2.99亿m3/a,河水径流组分多以融雪水和融冰水为主。本区水系特征为河床狭窄、坡度大、流量不稳定,洪水期短(48月),枯水期长。除部分河水如石城子河、榆树沟、庙尔沟修建引水渠入灌区外,大部分河水流出山口不远,便在戈壁地带渗入地下。*市内有东河坝和西河坝,它们起着泄洪作用。评价区属属巴里坤哈尔里克山南麓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第三系孔隙裂隙层间承压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312国道以北的戈壁砾石带,含水层厚3580m,岩性主要为砂卵砾石,潜水埋藏深度2050m,单井涌水量3000m3/d,渗透系数1560 m/d。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型,矿化度小于0.5g/L,水质好,是城市及工矿企业供水水源地。 第四系结构的潜水和第三系承压含水层分布于312国道以南的细土平原带(评价区)。上层潜水含水层厚度较小,水位埋深3m,单井涌水量1000m3/d,渗透系数<5m/d。水质类型为HCO3-Ca·Na型,矿化度1g/L。评价区内地下水补给源主要来自山区河水、基岩裂隙水、孔隙水和天山冰雪融水。另外,支渠、斗渠入渗和田渗也是补给源。本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降雨蒸发比约1:100,无大气降水补给。区内地下水的排泄和人工排泄,312国道以南第四系孔隙潜水在河谷及低洼处以溢出泉的形式排泄;区内南部由于地下水埋深较浅,地下水以蒸发和蒸腾和形式大量排泄,人工排泄以机井为主。区内地下水总体流向与地形倾向基本一致,为东北西南走向。312国道以北因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地下水以平缓的坡度向下游运移;国道以南水循环交替滞缓,径流条件变差,地下水垂向运动为主。厂址区所处范围内地下开采深度80150m,含水岩层为粗中砂。根据现有机井的钻孔资料分析,地下水随地形呈南北向,赋水程度属中等,在深度150m左右穿透第三层亚粘土隔水层即可得到稳定的地下水源。项目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潜水,泾流方向与地形坡度一致,由北向南流动,其补给来源为天山降水通过山前第四泾流补给,地下水埋深为12-14m。2.1.7矿产资源*市辖区内矿产现已探明矿种76种。占全疆已探明矿种总数的60以上,储量较大的有煤、钾盐、铁、铜、镍、黄金、芒硝、石材等,已探明的工业矿床135处,其中大型矿床28处,中型35处,小型72处。三道岭煤田探明储量15亿吨,已建成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矿,形成年产原煤200万吨规模的矿山企业;吐哈盆地油气资源总量预测约20亿吨;大南湖煤田风化煤黄腐殖酸含量高达21,储量达3.5亿吨,潜层风化煤多达2000万吨。市区域内有色金属矿产8种,产地124处,以铜镍矿储量最丰富。现已发现矿产地11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3处,小型矿床6处。镍金属储量88.9万吨,控制储量占全疆探明总储量的75.2,预测资源储量达1584万吨,列全疆之首。2.1.8 动植物*市辖区域内林业资源丰富,共有林地面积20.9万公顷,总蓄积量为388.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55。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鸟类达131种,约占全疆鸟类的40。野生兽类有狼、马鹿、野兔、松鼠、棕熊、盘羊等。野生植物也较为丰富,木本植物有40余科150种;草本植物60余科近千种。本项目厂址位于*市陶家宫乡,属于城镇农业生态系统。农田区作物以棉花、葡萄为主。2.2社会环境概况本项目厂址所在地位于*市陶家宫乡辖区内。*市位于新疆东部,天山南麓,有新疆东大门之称。东面与甘肃省的肃北县、安西县、敦煌市接壤;西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鄯善县为邻;南与若羌县相接;北与伊吾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相望。东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相连,国界线长46.6千米。陶家宫乡位于市东郊,国道、省道穿乡而过。2005年,该乡行政面积442.7平方千米,下辖10个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22个党支部,总人口22300人。常住人口占17674人,非农业人口1093人,居住着汉、维、回、哈、蒙、满、达斡尔、裕固、俄罗斯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49。【经济发展】2005年,陶家宫乡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乡”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城郊农业、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998亿元,较上年增长627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9582万元,较上年增长1052万元;二、三产业收入10407万元,较上年减少425万元,其中劳务输出收入5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39元,较上年增加332元。集体经营净收入较上年增加15万元。【农业】2005年,陶家宫乡粮食总面积461.4公顷,其中小麦面积411.67公顷,棉花面积1540.4公顷,蔬菜瓜果面积210公顷,饲草面积211.07公顷。全乡完成开荒造林116.2公顷,“三北四期”防护林29.85公顷,其中完成生态防护林26.67公顷,栽植条田防护林3.19公顷。【畜牧业】2005年,陶家宫乡各类牲畜存栏数16417头(只),其中母畜存栏数为12554头(只),占总数的76.5。【水利】2005年,陶家宫乡新修防渗渠2.7千米,其中卡尔苏村2.2千米、新庄孜村0.5千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新建牙吾龙村和新户村村委办公室。在泉水地村、陶家宫村、牙吾龙村、上庄孜村、马场村、新户村、荞麦庄孜村新建7所卫生室,改建1所卫生室。完成了总投资420万元的政府联合办公楼的主体工程和地面硬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招商引资】2005年,陶家宫乡所属企业招商引资450万元,其中铁球团厂项目引资250万元、磁铁选厂项目引进资金200万元;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变现乡政府及站所引资250万元;争取自治区资金208.5万元,其中自治区民政厅基层政权建设90万元、自治区文化厅基层文化中心建设资金46万元、自治区兴边富农项目资金10万元、自治区卫生厅建设资金50万元、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建设资金12.5万元。【教育与培训】2005年,陶家宫乡按照“科技振农、科技兴乡”的要求,在全乡建立了4所二模以上远程教育的学校,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一个。全乡共播放电教片442场,参学人数3896人次;远程教育学习6次,参学人员167人;举办各类科普培训、宣传活动75场,参培人数3619人。2.3 项目区周边环境新建项目位于瑞达公司厂区南侧,项目区边界以东500m为984军用油库,项目区围墙南侧隔乡村公路路为红星一场坟地,西侧为陶家宫荞麦庄孜村耕地,以北700m为陶家宫荞表麦庄孜村居民点。项目周边环境见示意图22。图22 项目周边环境示意图第三章 工程分析3.1建设项目简介项目名称:年产20000吨直接还原铁(海绵铁)项目。建设单位:*还原铁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性质:新建建设投资:800万元占地面积:30000m2建设地点:瑞达公司院内建设规模:年产直接还原铁(海绵铁)20000吨。海绵铁是在低于熔化温度之下将铁矿石还原的生产过程,其产品为直接还原铁(即DRI),也称海绵铁。 该产品未经熔化,仍保持矿石外形,由于还原失氧形成大量气孔,在显微镜下观察团形似海绵而得名。海绵铁的特点是含碳低(1),并保存了矿石中的脉石。这些特性使其不宜大规模用于转炉炼钢,只适于代替废钢作为电炉炼钢的原料。 海绵铁中硫、磷等有害杂质与有色金属含量低,有利于电炉冶炼优质钢种。 含铁量超过97以上也属于海绵铁,但应用于粉末冶金领域,其形状分块状和粉状(一次还原铁粉),如深加工还可做二次还原铁粉,其含铁量将达到99以上,价格也相应较高。3.2工程概况和工艺流程简介3.2.1工程概况(1)产品方案本项目主要产品为直接还原铁(海绵铁),除可以作为生产优质钢的原料外,还可以给粉末冶炼厂提供原料。(2)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生产系统建设内容:拟建设2条隧道窑,先建设1条,预留1条位置。配套生产系统配套建设相应的原料堆场;还原剂、脱硫剂仓库;成品仓库。烟囱及除尘设施为利用瑞达公司现有设施,不新建。辅助工程项目车间采用简易罩棚,不设天车,长120m,宽24m,高2.62.8m,建筑面积2880m2。(3)工程总平面布置本项目占地面积30000m2,厂区自西向东为仓库区、装置设备区、原料堆场。厂区办公、宿舍、食堂、配电室及其他辅助设施等均利用瑞达公司现有设施,不再新建。本工程平面布置是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场地实际情况,根据运输、消防、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考虑到主要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及生产管理和生活设施各自的功能和相互协作,充分利用建设场地及现有设施,力求紧凑合理,进而达到节省投资,有利生产、方便管理的目的。项目总平面布置见图31。图31 项目平面布置示意图(4)生产组织及劳动定员项目年生产时数拟定为300天,两班制生产。拟定员130人(包括管理及技术人员),为瑞达公司部分转产员工,不外聘其他人员。(5)工程投资及建设周期工程总投资800万元,部分为银行贷款,其余为企业自筹。项目建设期为3个月。(6)主要设备隧道窑:每条线一座隧道窑,全长100m,宽5m,双砂封结构,全部采用耐火材料砌筑,两侧加热。台车:每条线62辆,型钢焊接,上砌耐火材料,台车采用车轮式运行方式,方便灵活,运行阻力小,正常情况下炉内50辆,其他装料后备用。推进器:液压驱动,最大推力50吨,最大行程3m,每条生产线配备一个。烟囱一座,高22m,出口内径1m。(利用瑞达公司现有烟囱)。除尘装置:采用MDCC-242型高压脉冲布袋式干法除尘设备进行粉尘治理。(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年产20000吨直接还原铁(海绵铁)。产品售价按1850元/吨计算,年产值3700万元。利税629万元,年成本2260万元,年利润811万元。按此计算,正常情况下,一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经济效益显著。3.2.2工艺流程分析本项目采用了专利工艺生产直接还原铁(海绵铁)压块。生产工艺简介如下:(1)原料、还原剂、燃料 本项目采用隧道窑法生产直接还原铁(海绵铁),此法所用原料为铁精粉,比富铁块矿好解决,生产中不添加任何粘结剂,这样避免了原料的污染;还原剂为普通的无烟煤粉或焦炭粉,煤中灰分熔点也不要求很高;供热燃料为普通的动力煤或煤粉。本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和煤炭资源,为直接还原铁(海绵铁)的生产提供了较丰富的原料储备。原辅料要求:精矿粉要求:TFe68% 、SiO2<3% 、S0.02% 、P0.05%;还原剂要求:灰分5、挥发份<10、固定碳75%;脱硫剂要求:CaO53%、SiO2+AL2O33%、P2O5 0.22%、SO3 0.5%;用该工艺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为TFe92%、MFe89%、M94%、S0.02%、P0.05%、碳0.04%。(2)工艺特点隧道窑工艺采用煤、煤气、重油或煤粉的加热方式,燃烧孔设在沿隧道长度方向的两面侧墙或炉顶,本项目采用煤或煤粉加热,燃烧孔设在两侧。根据炉温的加热曲线调整燃料量,使炉温稳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正常反应的炉顶温度为9501180。对于条形隧道窑车上的焙烧罐连续地从窑头装入窑内,经过预热段、还原段、保温缓冷段后,完成还原过程,进入卸料工序;铁精粉和煤粉的比例及罐装方法容易掌握,焙烧温度和时间也不难控制。整个工艺过程容易控制。(3)生产方法将铁精粉、煤粉、石灰石粉,按照一定比例和装料方法,分别装入还原罐中,放在台车上面,推入隧道窑,料罐经预热1150加热焙烧和冷却后,使铁精矿粉还原。(4)工艺流程示意图图32 直接还原铁(海绵铁)工艺流程示意图3.3工程原、辅料及能源消耗情况3.3.1原、辅料及能源消耗本项目主要原料为*地区的铁精粉(含铁67以上),年用量预计为26000吨。还原剂为焦炭粉,年用量预计为3000吨;石灰粉(CaO)用量为100吨/年,用作脱硫剂;项目能源消耗主要为隧道窑加热使用燃料,按生产1吨还原铁(海绵铁)消耗标煤350千克计算,煤耗量为7500吨/年。3.3.2物料平衡本项目生产过程物料平衡见表3-1。表3-1 物料平衡表输 入输 出物料名称t/a比例(%)产物名称t/a比例(%)铁精粉2600089.36直接还原铁2000068.73焦炭粉300010.3废气(主要为CO2)及焦炭灰渣(极少量)897030.82脱硫剂(CaO)1000.34脱硫渣1300.45总 计29100100总 计291001003.3.3原料供应铁精粉为*本地矿产资源,要求铁含量超过67以上。焦炭粉及石灰粉均为本地购买。燃料煤主要来源为*本地、巴里坤和木垒,其煤质成份如下。表32 煤质分析指标发热量挥发份(%)灰份(%)含硫量(%)含水量(%)灰熔点()27.84MJ/kg(高)26.88MJ/kg(低)22.7514.03 0.4811.2 (全水)2.06(工业水分)13303.4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3.4.1供水 本项目生产工艺中不使用水,生活用水利用瑞达公司现有饮用水井,用水量较小。3.4.2供电本项目用电主要为驱动推进器及冷却风机、烟囱引风机等,总装机容量120千瓦,由瑞达公司现有供电设施供给,可以保障正常生产用电需求。3.5工程污染因素及产污环节分析3.5.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本工程建设期为3个月,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隧道窑建设、设备安装时产生的施工机械噪声污染,施工期间物料运输、土建施工等造成的粉尘污染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施工期噪声污染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安装等过程中,建筑机械在运行中产生的噪声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间歇性的、局部的和短期的,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2)施工期大气污染施工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扬尘,施工扬尘主要来源于道路扬尘、渣石、垃圾堆放运输过程,其结果造成局部地区大气污染。(3)施工期废水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的少量生活污水、建筑材料及设备冲洗等过程产生的废水。这类废水一般在施工现场有溢流,但排量较小,以地面渗流为主。(4)施工期固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废主要为建筑废料、废耐火材料、灰浆及少量生活垃圾等。3.5.2运营期污染源分析本项目在建成投运后主要污染物为隧道窑排放的废气、废渣以及职工生活产生的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等。(1)废气排放情况项目为隧道窑生产工艺生产海绵铁,主要废气排放为隧道窑烟囱排放的燃料燃烧废气,正常生产时烟气量为20000m3/h,其各项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3。表3-3 隧道窑烟囱废气排放情况污染物处理前处理后排放标准(mg/m3)初始浓度(mg/m3)产生量(t/a)排放浓度(mg/m3)排放量(t/a)SO248057.648057.6850烟尘6000720607.2200产生废气经除尘器处理后通过22m高烟囱高空排放。(2)废水排放情况本项目生产工艺中不产生废水,主要外排废水为生活污水。职工拟定员130人,均为瑞达公司转产员工,不新增生活污水排放量。(3)噪声排放情况本项目产生噪声的设备较少,主要为冷却用风机、烟囱引风机运行产生噪声产生的噪声,噪声级在85100dB(A)。(4)固废排放情况燃煤灰渣项目燃料煤使用量为7500吨/年,根据煤质分析指标计算,其灰渣产生量约为1157吨。除尘器处理收集的粉尘本项目选用布袋式除尘,除尘效率99以上,收集粉尘量约为712.8t/a。废料坯罐项目装料罐坯为粘土罐,属消耗品,吨产品损坏量34个(每个重约2公斤),按项目设计规模计算,废料坯产生量预计为140吨/年。生活垃圾项目定员为瑞达公司转产职工,不增加新的生活垃圾排放。第四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本次评价大气环境现状监测数据由*地区环境保护监测站提供。监测时间:2007年4月6日9日。4.1.1监测布点根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