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的经济分析及其法律规制—以柯达并购中国感光材料企业案为例.doc

    • 资源ID:88286274       资源大小:2.54M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的经济分析及其法律规制—以柯达并购中国感光材料企业案为例.doc

    宋才发: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的经济分析及其法律规制以柯达并购中国感光材料企业案为例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的经济分析及其法律规制以柯达并购中国感光材料企业案为例宋才发*作者简介 宋才发(1953),男,湖北武穴人,法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处处长、法学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系统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从事经济法学研究。李磊(1969),男,山东枣庄人,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研究所法学博士生,聊城大学管理学院法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法。本文系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上海大学天则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2004年联合向全国招标课题WTO与中国经济的案例研究的最终成果。 李 磊(中央民族大学 法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 跨国公司着眼于中国广阔的潜在市场,通过并购国内企业抢先占领中国市场,以增加同其他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98并购协议”是柯达公司与中国政府反复较量和博弈的结果,不是一个纯市场的交易行为;而“2003柯达乐凯联姻”则是一个双赢的契约。柯达公司在中国的并购投资既是柯达公司实施全球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改革国有企业的需要,它是柯达跨国公司在华战略与中国国家战略较好结合的典范之作。目前跨国公司并购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我国必须十分重视对外资并购的法律规制。要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健全竞争法律体系;完善产业政策法,健全资产评估法律制度;完善公司法、证券法,加强对外资并购的法律监管。关键词 跨国公司;柯达公司;外资并购;法律规制一、柯达公司并购中国感光材料企业的历史性回顾从“98并购协议”到“2003柯达乐凯联姻” (一)“98并购协议”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柯达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当时是以中国公司引进柯达的彩色线技术这种间接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柯达公司觉得中国的投资环境很不成熟,并没有投资中国市场的打算。为了销售其产品,柯达公司仅仅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了办事处。由于柯达公司一开始就没有看好和重视中国市场,其产品销售曾一度落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日本富士公司。1994年柯达相纸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不足10%,富士公司却高达65%。在中国市场的迅速扩张成为富士公司的利润增长点。至此柯达公司才意识到中国市场不容忽视,它是一个极具潜力和活力的大市场,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影像市场。所以1994年初,刚刚上任两周的柯达公司新总裁裴学德,就立刻率领柯达公司代表团访华,并且萌发了收购中国感光材料全行业的愿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起自己的感光行业,但是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先进技术水平。感光行业属于高技术、高投入、规模经济要求很高的行业。20世纪80 年代,中国感光企业共有7家,它们分别是厦门的福达、汕头的公元、无锡阿尔梅、上海感光、天津感光、辽源胶片以及乐凯胶片。从20世纪80 年代后期开始,由于资金、技术、体制等原因,中国感光企业几乎陷入全行业亏损状态。如“福达”、“公元”品牌基本上从市场上消失;其他5家企业虽然勉强维持生产,但困难重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感光企业整体状况进一步恶化,亏损严重,资不抵债。截止1998年,福达、公元两家企业累积亏损额超过 70 亿元人民币。巨大的债务包袱只有拥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才能解开债务链;而且在偿还债务之后,仍然需保持持续的资金投入。为摆脱感光企业的现实困境,中国政府于1992年就曾经考虑过让国内这些不景气的感光企业与柯达等外国公司合作的问题。因此,柯达公司的愿望与中国政府的意图一拍即合。 柯达公司原来打算全行业收购中国7家感光企业。首先成立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由其控制7家感光企业,柯达占80%的股份,中国7家感光企业加起来占20%的股份。中国感光行业由1家外国公司全盘收购,这不仅事关国家经济安全、民族情结,在政治上也高度敏感,因而使得中国政府与柯达公司的谈判呈现出异常艰难而漫长的状况。从柯达公司1994年底向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并购中国感光行业的意向起,到1998 年3月签订“98协议”,整个谈判共进行了 70多轮,历时近4年。1998 年 3 月 23 日柯达公司总部向全世界宣布,它将出资 3.75 亿美元收购汕头公元、厦门福达和无锡阿尔梅3家中国感光领域的公司。3 月25 日由柯达、福达和公元3家公司联合组建的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总部设在上海,其中柯达占80%的股份,公元、福达各占 10%的股份。一周后柯达(无锡) 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柯达持股 70%,阿尔梅持股 30%。柯达(中国)公司控制厦门的福达、汕头的公元,柯达(无锡)公司只控制无锡阿尔梅。上海感光、天津感光、辽源胶片3家企业不与柯达公司签订合资合作协议,只是一种松散的经济合作关系。由于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明确规定这3家企业在过渡期内不与其他外商合资或者合作,柯达公司为此承诺分别给予上海感光、天津感光、辽源胶片3100万、800万、200万美元的经济补偿,用于这3家企业的关停并转。民族企业乐凯胶片集团未参与其中,仍保持着本身的独立性。至此,柯达公司对中国感光材料行业的初步并购活动基本完成,开始了其全球战略的中国布局。此次并购双方各有收获。对于中方来说,其收获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解除了企业沉重的债务包袱;(2)解决了部分职工的就业问题,实现了 2000 人的再就业;(3)解决了未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柯达承诺未来 10 年投资累计达 10 亿美元;(4)初步解决了企业的技术升级问题。柯达承诺短时期内要把中国感光行业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感光行业。尽管柯达公司最初全行业并购中国感光材料企业的愿望没有完全实现,但是基本上得到了它想要得到的一切。具体地说柯达公司收获的利益主要表现为:(1)迅速取得柯达胶卷本地化生产的物质基础;(2)通过本地化生产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1520%;(3)借用本土化力量建立更好的营销渠道;(4)在一定时期内独占中国感光材料市场。中国政府作出了3年内在感光行业不设立新的合资企业的承诺。(二)柯达与乐凯“联姻”美国柯达公司通过“98并购协议”措施,收购了除乐凯以外的中国国内感光材料行业的所有厂家,但是柯达公司并没有就此罢休。为了在中国的感光材料市场上获取绝对优势,柯达公司在“98并购协议”之后,又明确地提出了希望和乐凯合作的强烈愿望。在合资的立场上乐凯提出三大条件:保留乐凯品牌、乐凯控股、拥有经营管理权。乐凯的要求与柯达公司在海外兴办合资企业的原则是相冲突的。在中国市场上,柯达遇到了乐凯和富士两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柯达公司企图独占中国胶卷市场的愿望,也因为遭到中国公民支持民族品牌意识的抵制和富士公司的强烈竞争而迟迟无法实现。于是在中国的胶卷市场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对于美国柯达和日本富士两家公司而言,他们都非常清楚地知道:谁能率先联合乐凯,谁就能抢得中国胶卷市场的先机。乐凯集团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乐凯成为中国胶片行业民族品牌的代表。1995年在柯达和富士的低价竞争下,乐凯的市场份额一度下滑。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所有感光材料行业处于不景气状态。面对跨国公司咄咄逼人的市场攻势,乐凯集团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之中。与柯达公司和富士公司相比,乐凯的技术相当落后,乐凯一直无法在高感光度材料上有所作为。在胶卷市场上,乐凯的主打产品主要是传统产品和中低档产品,高档产品几乎是空白。中国加入WTO组织以后,胶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由于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的原因,乐凯集团的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甚至面临亏损的境地。为了摆脱困境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乐凯在新世纪的第2年就开始考虑结交合资伙伴。而这恰恰是柯达公司称霸中国市场的策略。所以,在合作问题上双方比较容易达成协议。2003年10月29日,代表中国胶片行业民族品牌的乐凯集团和美国柯达公司签署了一份长达20年的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柯达公司将支付4500万美元现金以及提供一条用于彩色产品生产的乳剂生产线和相关的生产技术,以及2950万美元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对中国乐凯胶片集团现有的两条TAC生产线以及相关作业进行技术质量提升,以获得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持有的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20%的股份。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将向柯达支付某些技术的使用费,并为柯达拥有的股份支付股息。在协议中,柯达公司承诺将不吸纳市场流通股,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将继续生产和销售乐凯品牌的产品。这样乐凯集团关于“保留乐凯品牌、乐凯控股、拥有经营管理权”的三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至此,在中国的感光材料市场上,美国柯达公司拥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从而使得柯达公司在中国感光材料市场上占有绝对的市场优势地位。通过先后两次并购,柯达公司几乎把中国的感光材料企业尽收自己的旗下,扩大了在中国市场的占有份额;尤其是在与日本富士公司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提升了在世界感光材料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二、柯达公司并购中国感光材料企业透视(一)柯达公司并购中国感光材料企业的全球战略跨国公司具有自己明确的全球经营战略。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不是以单纯获取短期利润为目的的投机性并购,而是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战略性并购策略。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来分享中国目标企业的各种创造性资产,将并购企业纳入其全球生产体系。跨国公司着眼于中国广阔的潜在市场,通过并购抢先占领中国市场,增加同其他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中国加入WTO组织后,世界上最后一个最大的消费市场将全面开放,谁能够抢先进入并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谁将获得绝对竞争优势地位,正可谓“欲争霸世界,必先逐鹿中国”。跨国并购是迅速占领中国市场的有效手段,它将使跨国公司获得宝贵的先发优势。具体表现为:(1)并购方式产生收益的周期短,经营风险相对较小,比新建投资收效快,投资回报的年限大大缩短;(2)可以利用目标企业的现有分销网络和知名商标,直接获得目标企业的市场份额;(3)利用被收购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素质较高的工人和本土的管理经验,可以迅速提高竞争力;(4)在减少竞争者以及行业竞争的情况下达到生产临界规模,不易受到抵制。柯达公司在全行业并购中国感光材料企业的过程中全球战略非常明显。其表现为在市场份额上与日本的富士公司激烈角逐;在影像业的技术上,实现由胶卷冲印业向数码成像业的转变。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柯达胶卷记录了美国这一伟大时刻,成为美国梦的象征。在全世界“柯达”成为胶卷工业的代名词,它以百亿美元的年收入稳坐影像业的霸权地位。此后的30年,这一切由于美国人的傲慢和轻视而不复存在。日本人采用美国戴明教授的质量管理方法,成功地学习和改造美国技术,日本制造的胶卷以其高质量潮水般地登陆美国市场。1976年日本富士公司第一个推出400度彩色胶卷其速度快于柯达新产品,柯达因此失去了部分市场份额。1981年柯达痛失了洛杉矶奥运会胶卷赞助权,日本富士公司获得了赞助权,富士胶卷销量剧增。柯达公司这才第一次清醒地认识到富士已成为真正的竞争对手。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了无胶卷的数码相机。以数码相机为标志世界影像业划时代的变革已经到来,胶卷冲印业向数码成像业转变,而且后者的前景无限广阔。数码成像业发展所需要的企业文化与组织形态,已经显示出与胶卷冲印业的冲突。所以,柯达尽管大手笔研发数字化产品,终究由于公司的传统体制却收效甚微。面对富士公司的市场攻势、数码产品的锐利锋芒,柯达公司出现了亏损。1985年第四季度,柯达报告其净亏损值为1.94亿美元。在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亚洲,尤其被世界看好的中国市场,柯达却远远落后于其主要的竞争对手日本富士公司。1994年柯达相纸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不足10%,而富士公司却高达65%。面对富士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国市场就成为柯达公司成功与否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柯达与富士争夺中国感光材料市场一直非常激烈。1994年柯达公司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收购中国感光材料全行业的计划,企图独自占有中国感光材料市场带来的可观利润。1998年柯达出资收购了厦门、汕头和无锡的3家感光企业,随后柯达对3家企业追加了投资并对其生产能力进行了重新安排:柯达(厦门)主要生产彩色胶卷和彩色相纸,柯达(汕头)主要生产医用和工业用X光片,柯达(无锡)主要生产冲洗套药。1998年对中国感光行业的并购,柯达获得了在中国的本地化生产的物质基础,降低了1520%的生产成本。柯达金胶卷在中国的销售价格因此回落,增加了同富士胶卷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分期投资拥有了一批正在营运的感光企业,并获得了中国感光行业的生产准入,而且是一定期限的排他许可,因为中国政府承诺在3年内不批准中国感光企业和其他外商的合资经营,这就使得柯达能够以时间换取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空间。2001年中国已成为柯达在全球的第二大胶卷销售市场,柯达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接近70%,远远超过了富士公司。2003年柯达公司又成功地并购了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持有的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20%的股份。柯达公司对中国感光材料企业的战略性并购,不仅击退了竞争对手日本富士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谋取了在中国感光材料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而且提升了柯达公司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市场的竞争实力。具体表现为:(1)同乐凯的合作增加了柯达在中国的市场占有份额,巩固柯达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借助乐凯的营销网络和知名度,柯达胶卷的知名度将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提高,产品销量也将随之跃升。柯达将乐凯拉到自己的身边,意味着柯达将在中国市场保持稳定的发展。这将能够弥补柯达在欧美和日本市场胶卷产品的下降,保持全球总量的平衡。当前在中国的感光材料市场中,柯达公司拥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日本富士公司占有25%市场份额。(2)中国是一个胶卷消费大国,市场容量之大并非一家公司所能独享。柯达无法独占也无力独立培养中国市场,而乐凯拥有地利人和的条件。通过向乐凯转让生产技术的许可,柯达可以获得技术使用费以及乐凯20%股份每年的股息,这样既降低了柯达的经营风险又获得了收益。(3)2003年9月柯达总公司宣布将业务重点从传统胶片市场转向数码相机和高端喷墨打印机市场。与乐凯的合作将有利于柯达未来将生产基地移至中国,向全球传统胶片市场供应柯达胶卷。柯达目前130亿美元的年收入大部分来自于胶卷产业,这与其把中国作为传统胶卷生产基地的战略密不可分。柯达公司在数码成像业成为支柱业之前,尽可能从传统胶卷冲印业获得可观的利润,以用于数码产品的研发和生产。(4)柯达与乐凯的合作最终改变“三足鼎立”的局势。在一个三方相互制约的体系中,其中两方的结盟势必对第三方造成极大的威胁。在中国的胶卷市场上,柯达和富士谁先同乐凯合作,谁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从战略的角度去看待这次合作,我们发现柯达和乐凯在战略上的协同,对彼此双方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柯达保持了市场份额,在与富士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同时还为柯达业务的转型提供了保障。通过全行业并购,中国成为柯达全球的第二大胶卷市场。在柯达每年全球采购的60亿美元中,有10亿美元是在中国采购的,厦门生产的胶卷50%以上是出口世界,厦门生产的一次性相机98%以上出口世界,柯达数码相机95%以上是在中国生产的。在中国制造的柯达数码相机在美国市场上的占有率直逼日本索尼,第一次有机会在家门口与日本强大的竞争对手平起平坐。柯达公司在中国竞争的成功表明,柯达是最能够把握中国主流趋势的跨国公司。尽管柯达不是华尔街最受推崇的公司,柯达既不是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公司,也不是美国政府最支持的公司,但是柯达却成为在中国最成功的跨国公司之一。迄今为止,在中国市场上还没有其他任何一家跨国公司能够像柯达公司一样,对中国企业近乎是全行业的收购。柯达公司在中国市场竞争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对中国经济发展脉搏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取决于对中国企业战略性并购策略的有效实施。(二)中方在并购中的收获跨国公司对中国感光材料企业的全行业收购并非易事。原因在于它不仅有经济垄断、危及国家经济安全之虞,而且关涉民族情结。在一般人看来也许是做不到的事情,在柯达公司身上便发生了奇迹。柯达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大规模的进入中国,含有改造中国国有企业的因素,这深深地牵涉到中国原有感光行业的历史甚至政治经济决策的高层,也深深影响到这个民族的心灵、价值观念以及民族精神。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国有企业改革是个沉重的话题。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否成功,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有企业的活力。因此,改革国有企业把它塑造成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主体,就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攻坚战。直到现在这场攻坚战还远未结束。政府对国有企业历来非常重视,因为它不仅构成了中国经济的基础,而且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为了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我们不仅从中国市场经济的内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希冀从国际市场经济中发现一些能激活国有企业内部因子的外生变量。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感光企业厦门福达、汕头公元相继用巨额贷款从日本引进了两条彩色胶卷生产线,上海和保定(乐凯)也通过引进日本的设备和技术,分别建成了彩色胶卷生产线。经过一段时期的经营,最终只有乐凯一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上海彩色线未能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厦门福达、汕头公元则连年严重亏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感光企业整体情况进一步恶化,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甚至无法正常生产。截止1998年底厦门福达厂累计亏损3.3亿元,负债32亿元;汕头公元厂累计亏损3.1亿元,负债48亿元。无锡、天津、上海等感光企业虽然能维持生产,但困难重重。面对中国感光材料企业的全行业亏损,我国政府考虑让国内的感光生产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合作,以摆脱困境。1998年柯达对中国感光行业的并购,正是在中央政府直接出面进行协调和干预下完成的。据统计资料显示,柯达厦门分公司投产后4个月,上缴的税收就超过原厦门福达厂过去14年纳税额的总和,成为当地最大的纳税户。中国的收获还远远不止这些,通过柯达对中国感光材料企业的整合与改造,现代企业制度的许多元素在中国得以生成并获得广泛认同。这些元素在中国企业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参与“98并购”的国有企业乐凯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曾一度良好,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一直被视为民族工业的典范。但是,步入21世纪以来,乐凯的生产经营出现了下滑,乐凯净利润2000年为2.1亿元;2001年为1.39亿元;2002年为1.24亿元;2003年上半年为484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3%。而且由于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乐凯公司更加处于不利的位置。乐凯2003年与柯达的合作有助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乐凯竞争力的提升主要来自于营销资源的共享和柯达对乐凯的技术支持。(1)营销资源的共享包括营销网络、促销活动以及品牌效应的共享。乐凯的冲洗店在数量上远远少于柯达的冲洗店。自1994年徐州第一家柯达快速彩扩冲印店诞生以来,截止2002年柯达在中国共建立了8300家快速彩扩冲印店,只有通过国家力量建立起来的邮政网点才能与之媲美。通过与柯达的合作,乐凯将利用柯达现有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来推广乐凯品牌,在无需新建冲洗店的基础上扩大销售量。由于柯达公司生产的主要是高端产品,面向大中城市和中高收入阶层的消费者,而乐凯最具优势的还是中低档产品。营销资源的共享不会对双方的销售量产生负面影响。营销网络的共享带来了促销活动的共享,在柯达的冲洗店内既可以举行柯达胶卷的促销活动,又可以举行乐凯胶卷的促销活动。乐凯和柯达品牌的知名度随着营销网络的共享大大提升。可以预计,将会有更多的顾客通过柯达的销售网点了解并选择乐凯胶卷。因此,营销资源的共享能够降低乐凯的运营成本,继续保持低价位的竞争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乐凯竞争力的提升还体现在技术的改进上。与柯达和富士相比,乐凯胶片的技术特别是高端产品的技术有很大的差距。在这次合作协议中,柯达承诺向乐凯提供产品制造工艺技术的许可,产品范围包括彩色胶卷、彩色相纸、数码彩色相纸等,同时提供设备提升方案和派遣技术专家作指导,对乐凯公司的彩色胶卷涂布生产线和彩色相纸涂布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以及提供一条新的先进彩色胶卷、彩色相纸乳剂生产线。柯达公司希望通过上述努力,使乐凯公司有能力生产出世界级高水平的彩色胶卷和彩色相纸。柯达公司还将提供技术支持,对乐凯集团公司的胶片基生产线进行提升,并为乐凯公司的员工提供技术、管理、财务、健康、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柯达先进技术的转移将提高乐凯公司整体技术水平,保证乐凯公司能够向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胶卷。这有可能使得乐凯向国际胶卷集团进军的目标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总之,柯达公司在中国的并购投资既是柯达公司实施全球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改革国有企业的需要。可以说柯达战略是跨国公司在华战略与中国国家战略较好结合的典范之作。从“全行业收购”到“合资乐凯”,柯达战略始终都迎合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即“外资参与改造国企”和“国企股份制改造”,舍此跨国公司将很难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成功。富士的败落就足以为证。借此柯达公司可迅速占领中国新开放的消费市场,在与其他跨国公司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可充分发挥中国的区位优势,将中国市场纳入其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以取得更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对中国而言,吸引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能够有效地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即作为“外部成长”机制来推动中国产业升级、改善市场结构、改进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与管理行为。柯达在中国的并购以“双赢”的结果证明,以跨国并购方式吸引跨国公司参与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三、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经济分析中国加入WTO前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则更是情有独钟。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市场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全球知名企业和跨国巨头将会通过并购的方式抢占整个巨大的中国市场。当前在饮料、化妆品、洗涤剂、汽车和彩色胶卷行业的外资并购已经几乎达到垄断程度之后,外商又向橡胶、医药、啤酒、家电等行业积极扩张,随着2006年底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全面开放,外资又将在这些领域展开并购攻势。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究竟利弊如何呢?人们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都是不恰当的。只有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行为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才能对其予以合理地规范和引导。笔者认为,跨国公司并购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第一,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在于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产权不明晰、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是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并购投资,跨国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企业经营控制权,必然会按照国际规范的企业制度进行改革,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原有企业的路径依赖对企业改制的阻碍,加速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1998年柯达出资收购了厦门、汕头和无锡的3家感光企业,随后对其公司制的改造就足以为证。加入WTO组织后,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大潮,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国际的战略眼光,将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置于全球分工和国际合作体系中加以考量。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带来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我国企业构建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并购后的合作过程中,跨国公司都会引入国际经济通行的规则和惯例,有助于推动我国企业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市场创新,并最终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国现有国有企业近40万家,而全国国有企业的债务高达5万亿元,这么多企业需要改制或者重组,高额的债务需要剥离。国内民营资本相对于巨大的拟“减持”国有资产存量接盘能力有限,单靠国内资本积累实在难以完成。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看,65%以上是不能流通转让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跨国公司收购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流通股的数量,或者在一定程度上稀释非流通股的比例,有助于我国企业所有制、股权结构的调整。因而积极、合理、有效地鼓励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提供巨额投资,实现国有资本的有退有进,确实有助于国有资产重组,有助于改变原国有企业单一的国有产权结构为国有资本与跨国公司混合的资本结构,从而有力地推动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此外,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还可以促进市场导向型政府管理制度的建设,促使政府用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减少行政手段对微观经济主体的不必要的干预,有利于我国市场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促进企业真正转变机制。第二,跨国公司并购促进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跨国公司是世界范围内先进技术的主要研制者、使用者和传播者,控制着当今世界先进技术跨国转让的主导权。跨国公司目前已经垄断了世界上70%的技术转让与80%的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这类无形资产的特点是生产成本很高,而通过跨国并购进行再利用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从我国技术进步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以技术战略为核心所进行的外资并购,将有利于我国技术进步。外资并购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原因在于,外资并购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循环积累机制陈小洋、朱铁成、孙友群: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的技术效应,科技与管理,2003年第2期。外资并购对于我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主要是通过两种作用机制体现出来的:一是外资并购方使我国直接输入技术或者进行技术合作所形成的新技术的扩散与转让效应。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技术转让所带来的技术扩散与转让效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跨国公司在并购目标企业后,为了使企业尽快步入生产轨道,通常会对原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如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等。跨国公司的并购投资可以使目标企业快速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开发能力,实现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升级。譬如,前面论述的2003年乐凯和柯达的合作,就有助于并实际促进了乐凯生产技术的改进。柯达公司希望通过上述努力,使乐凯公司有能力生产出世界级水平的彩色胶卷和彩色相纸。柯达先进技术的转移必然提升乐凯公司整体的技术水平。二是由于外资并购方的进入带来的技术竞争对国内其他相关企业的激励作用,由此形成的技术竞争与激励效应。技术竞争与激励效应表现为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的并购扩张,给国内其他相关企业以巨大压力,使它们在与资金、技术、管理上都占优势的跨国公司竞争中,不得不加强研发,提高技术水平,以争取竞争优势。譬如,1998年柯达对中国感光行业的并购,就给未参与并购的国有企业乐凯公司以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变成了乐凯公司追求进步的巨大动力,使得乐凯公司在此后的几年中生产经营状况运行良好,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曾一度被视为民族工业的典范。第三,跨国公司并购有利于我国产品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跨国并购不仅可以推动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而且可以通过技术外溢和扩散等途径带动国内同行业企业的技术升级,推动我国产品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在一些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中,外资并购企业已占据企业规模排名的前几名,如感光材料行业、汽车行业等。跨国公司的大型投资项目,明显提高了所在行业的生产集中度,改善了中国产业组织结构。大型跨国公司都是生产全球化程度很高的公司,在全球有多家技术水平相当,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协作企业。当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当地化程度,就会带动国外协作企业到中国进行投资。如为了给上海大众汽车公司配套,德国大众在全球配套企业中,已有100多家前来中国投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投资于上海浦东,吸引了44个相关的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前来投资,投资额高达22.3亿美元。柯达“98”并购对中国感光材料产业予以优化重组,厦门成为彩色胶卷生产中心,汕头是X光片生产核心,无锡是影像药水生产核心,同时对3家企业实施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措施,这就从整体上提升了中国感光材料行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优化了产业结构。第四,跨国公司并购有助于培育市场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完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公平竞争,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竞争不足和竞争过度都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表明,跨国公司并购能够有效地增强东道国国内市场的竞争效应。柯达“98”并购之前,中国感光企业有7家,分别为地方政府所控制,为了地方利益实际上处于过度竞争状态。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上期,这些中国感光企业分别付出巨额资金从柯达、富士等公司引进技术和设备,试图以此追赶世界。他们的设想是从国外引进技术设备,而后以国产产品替代进口产品,再把海关这个门关起来,这样中国市场不就是“自己人”的天下吗?殊不知感光行业属于精细化工中的精细化工,技术密集、资金密集,要么国家集中力量,要么与人家合作,7家企业同时都有出路是不可能的。跨国公司在并购当时并不会改变市场份额,但它会改变竞争者的身份,这种竞争者身份的改变能够促进东道国国内市场有效竞争的形成。事实正是如此,通过柯达“98”并购,整合了中国濒临倒闭的3家感光企业,关停并转了3家感光企业,保存了优质的乐凯企业。中国感光市场的有效竞争格局初步形成。(二)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原外经贸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曾指出:外资考虑的是市场发展以及未来盈利能力,考虑的是企业战略在中国的实施;而内资企业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存发展、增加企业竞争力,双方合作实际上是一场“博弈”。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根本目的是出于战略和盈利的需要,其投资目标和经营方式都会存在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因素,因此,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投资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并购带来的积极效应的同时,对其消极影响保持清醒的认识。跨国公司并购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由于我国目前产权交易不规范,跨国公司在并购中国企业的过程中存在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国有资产被漏估、低估。在跨国公司并购过程中,许多被并购的中国企业的资产没有经过规范化的核定与评估;有的虽然经过相关机构的评估,但由于当时资产评估制度不完善、评估方法不科学,国有资产价值被严重低估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跨国公司资产的价值往往被高估,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2)无形资产流失。在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的过程中,中方品牌被外商大肆“蚕食”,由此造成了无形资产的流失。无形资产由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增值性,对企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已为现代企业所普遍认同。如厦门的福达、汕头的公元品牌在被柯达并购以后,已经销声匿迹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享誉全国的扬子冰箱被德国博西华公司并购控股后,逐渐销声匿迹;美加净化妆品曾经是国内消费者十分喜欢的一种日用化妆品,现在市场上却难觅其踪影。究其原因就是在跨国公司并购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品牌的保护意识,致使经过多年积累而形成的中国品牌最终被洋品牌淹没。也有一些企业吸取了前车之鉴,如乐百氏被法国达能集团控股后,签订了品牌保护协议,乐百氏仍然拥有商标权、管理权、产品及市场开拓权。乐凯被柯达收购部分股权后,仍然坚持独立品牌,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国有资产流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实质上是地方政府主导型的企业购并,并不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如果是一种市场并购行为,那么就能达到交易的公平公正,如柯达并购乐凯是双方自由博弈的结果,就基本上实现了公平。跨国公司并购可能导致行业垄断危及国家经济安全。从跨国公司并购的动机来看,跨国公司并购我国国有企业更多的是对优势企业的并购,目的是实现双方优势的组合,或者目标企业具有跨国公司发挥其优势的基础。目前发生在我国的外资并购案例已初步表明,并购目标大多是行业内的优势企业或者是经营不善但具有较大市场份额和优质品牌的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并购所选中的这些优势企业大多也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基本上都是目前在国内市场具有相当实力与较大的市场份额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利润空间较大行业的企业。这是与跨国公司占领他国市场的主要并购目的相吻合的。一方面可以增强自己对于中国市场的垄断力量,另一方面也达到消灭竞争对手的目的。跨国公司的“天性”就是追求垄断地位、谋取垄断特权,它一旦控制市场就可能压抑竞争,降低市场效率,扭曲市场结构,带来社会福利的降低。2004年5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的报告就指出,在华跨国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地位,有的还占据绝对垄断地位。如微软操作系统软件产品、利乐软包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都高达95%;在感光材料行业,柯达公司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富士公司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25%;而随着柯达入股乐凯,市场优势地位将更加稳固。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排斥竞争对手,跨国公司还经常使用低价倾销手段实行掠夺式定价。而这种手段在我国市场上时有表现,如某跨国公司在我国国产软件WPS97发布前夕,匆忙推出97元超低价格的同类产品。全国医药行业最大13家公司中,外商控股50%以上的7家,控股50%的有5家,中方控股权的仅有1家。经济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是任何国家都不能不高度重视的一个战略性的问题。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没有经济安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国家安全。允许跨国公司并购我国国有企业,虽然可以解决国有企业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但由此带来的行业控制完全有可能对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譬如,乐凯公司是军用胶卷的供应者,若这一民族品牌被跨国公司所控制,就会危及国家安全。跨国公司并购有可能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跨国公司并购有着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取得市场优势和垄断利润,因而会与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存在一定的背离。跨国公司并购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医药行业、通信设备的制造、电信服务、精细化工、运输、金融、保险、零售批发、物流等利润较高、市场潜力较大行业的优势企业。优势企业拥有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经营所必不可少的资源,如企业的生产能力、销售网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以及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等。通过并购这些优势企业跨国公司可获取协作收益,并且迅速实现本地化战略。而我国政府2002年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主要鼓励外资进入农业、采掘业、制造业(特别是化工原料的生产、造纸工业、食品工业等传统工业)、工业生产设备和环保设备制造等领域,试图借助外资加快这些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换代。跨国公司并购的中国企业还存在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跨国公司并购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的投资存量比重相当少。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在地区布局的不合理,将加剧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引发资源在地区和产业之间的重新配置,加大我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成本。以上分析表明,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利弊皆有。从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看,目前跨国公司并购对于我国企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外资并购予以法律规制。只有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外资并购法律体系,我们才能趋利避害,更好地利用外资并购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四、由政府行为到市场行为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 “98并购”协议是柯达公司与中国政府反复较量和博弈的结果,它不是一个纯市场的交易行为,市场经济的一些规则被排除适用(凸现出政府的影子),这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当时中国的6家感光企业跨越6个省市辽宁、天津、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在强烈的地方利益驱动下,它们各自为政犹如一盘散沙。由于体制的原因,6家感光企业几乎是整体陷入亏损破产的境地,每一家企业都无力与强大的柯达相抗衡。柯达公司要对中国感光材料实施全行业并购,就必须与每一家企业进行谈判,这无疑会增加其交易成本。一边是强大的政府,一边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最终达成了协议,各自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即中国政府以市场换资金、

    注意事项

    本文(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的经济分析及其法律规制—以柯达并购中国感光材料企业案为例.doc)为本站会员(教****)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