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神达望田煤业有限公司13105工作面顶板探放水设计(钻探验证).doc
山西忻州神达望田煤业有限公司13105工作面顶板探放水设计 施工地点:13105工作面 编写单位: 地测科 编 写 人: 姚 丹 施工单位: 探水队 施工负责人:李 亮 总工程师: 李子琛 编制时间:2013年5月20日编审单位及人员签字编 制 人: 年 月 日生产技术科: 年 月 日通 风 科: 年 月 日机 电 科: 年 月 日探 水 队: 年 月 日安 质 科: 年 月 日 防治水副总: 年 月 日 总工程师: 年 月 日会审意见_13105工作面顶板探放水设计_贯彻学习签字栏 本 设计 于 年 月 日至 月 日进行了贯彻传达,应参加学习_人,实际传达_人,_人未参加学习(其中病假_人,旷工_人,休班_人),未传达人员待上班后补充传达。传达人_序 号月日班 次姓 名序号月日班 次姓 名117218319420521622723824925102611271228132914301516目 录序 言1第一章 概 况1第一节 工作面及其位置关系1第二节 探放水任务及重难点1第二章 探放水设计3第一节 老空水赋存情况3第二节 探放水方案5第三节 孔口管设计13第三章 排水系统15第一节 排水设备15第二节 排水系统15第四章 施工方案16第五章 安全技术措施21第一节 组织保障21第二节 安全技术措施22第三节 避灾路线28序 言 13105工作面位于井田中北部,为13号煤首采面。我矿于2013年5月委托沈阳核工业建设总公司利用现代地质CT技术对首采面及周边共0.325km²的范围实施地球物理三维探查,并提交CT总结。为严格贯彻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落实“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综合探测验证制度。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有关防治水的技术规定及集团公司防治水工作的有关技术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编制13105工作面顶板探放水设计。1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工作面及其位置关系 13105工作面位于井田中北部,为13号煤首采工作面,工作面长度460m,切眼长度180m。地表位置:工作面上覆地表为山体,沟壑发育,地表标高+924m+1032m。工作面南部为山体和坡田;工作面北部、东部、西部为山体。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工作面沿倾向布置,西低东高,标高为+805m+842m。工作面西部为运输大巷保护煤柱,北部、东部、南部均为开采。工作面上覆8号煤层为原德能煤业有限公司采空区,根据地质报告显示,8号煤层与13号煤层间距35.26m。第二节 探放水任务及重难点本次物探发现13105工作面上覆8号煤四处异常区,其中13105工作面北部E1异常区与工作面距离较远,本次暂不探放该处积水。13105工作面切眼对应上覆E2异常区,其中一级异常(推断积水)范围约3515;13105运输顺槽中段对应上覆S两处异常区,其中一级异常(推断积水)范围分别为577、260;13105回风顺槽自开门口上行90m范围内对应上覆NW异常区,受测区范围限制,该异常区一级异常(推断积水)不闭合,其中一级异常(推断积水)面积15851。本次探放水主要对一级异常区(推断积水)开展探放水工作面。该次物探解释发现的异常区与地表水存在水力联系,受到大气降水补给。根据资料显示,工作面上覆8号煤层为原德能煤业采空区,根据资料显示,该区域为巷采破坏区。根据掌握的资料采空区积水多集中在低洼及向西、向南方向的独头巷道。本次物探成果提交的异常区范围面积较大,若该区域为巷采破坏区,针对异常区域探放水时存在钻孔钻入煤柱揭露不了老空、揭露老空但未钻进至积水区中的问题。 第二章 探放水设计第一节 老空水赋存情况 本次探放水主要对本次物探提交的13105两顺槽及切眼上覆8号煤S异常区、E2异常区及NW异常区中的一级异常区域(推测积水区)。因无法实地观测,结合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采(古)空区积水、积气及火区调查报告关于采空区积水估算采用的公式及有关数值对三处异常区积水进行估算。 采空区积水量Q空K1×K2×F×M/cosQ空预测采空区积水量,m3;K1采空区充水系数,取0.3K2回采率,取0.25F采空区水平投影积水面积,m2;M采空区平均采高线或煤厚,平均采高取3.5m。 经估算算,E2异常区积水量为928.3m³;S异常区积水量为98.8m³; NW异常区积水量为1041.8m³。 根据8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13105工作面实测标高,S一级异常区中心标高+862、+866mm,对应13105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标高+822.5m、+825.1m,间距约40m;E2一级异常区中心标高+882m,对应13105工作面切眼顶板标高为+848.9m,间距33m;NW一级异常区中心标高+849m,对应13105工作面回风顺槽顶板标高+812.1m,间距37m。经计算水头压力均小于0.5Mpa。探放水位置为13105切眼上行80-136m区域、13105运输顺槽自开门口向切眼196-214m、255-270m区域、13105回风顺槽自开门口向切眼89m区域及联络巷区域。13105工作面与异常区对照图第二节 探放水方案本次探放水在13105工作面两顺槽及切眼内布置钻机,根据积水区与巷道平面对应关系确定钻探地点数量,钻孔成扇形布置,钻探由高到低对一级异常区(推断积水区)进行钻探验证,最后控制边缘验证探放水情况。探放水顺序:13105工作面切眼上覆E2一级异常区13105运输顺槽对应S一级异常区13105回风顺槽对应NW一级异常区。 一、E2一级异常区探放水方案 (一)E2一级异常区基本情况 E2异常区位于13105切眼北部区域,略呈椭圆形,异常区面积3515,估算积水量928.3m³。其中西部边缘区域在平面图与切眼上行80-136m区域重叠。 (二)一级异常区钻探设计1、 钻孔数量及布置形式由切眼与异常区北侧平面重叠边缘布置1#钻点,向南每间隔12m布置一个钻点,该区域共布置钻点5组(编号1#、2#、3#、4#、5#)。每组设计施工3个钻孔(编号1-1、1-2、1-3,2-1、2-2),钻孔由一级异常区中心向切眼方向成扇形布置。根据钻进情况,对钻进揭露老空的区域间隔5-6m增加钻孔密度。 2、设计参数组孔号方位 (°)倾角(°)设计 孔深预计水压(Mpa)套管长度(m)套管直径(mm)开孔 孔径(mm)终孔孔径(mm)终孔层位11-192+6143.50.510108127558#煤顶1-292+75400.510108127558#煤顶1-392+90380.51089127558#煤顶22-192+6143.50.510108127558#煤顶2-292+75400.510108127558#煤顶2-392+90380.51089127558#煤顶33-192+6143.50.510108127558#煤顶3-292+75400.510108127558#煤顶3-392+90380.51089127558#煤顶44-192+6143.50.510108127558#煤顶4-292+75400.510108127558#煤顶4-392+90380.51089127558#煤顶55-192+6143.50.510108127558#煤顶5-292+75400.510108127558#煤顶5-392+90380.51089127558#煤顶 孔深依据层间距设计,实际钻探时,终孔位置需揭露8#煤层顶板 3、钻孔布置示意图E2一级异常钻孔布置平面图 E2一级异常钻孔布置剖面图 注:图中n为钻点编号4、钻孔单孔结构图二、S一级异常区探放水方案 (一)S一级异常区基本情况 S一级异常区位于13105运输顺槽中部,由分成两个一级区,略呈椭圆形,一级异常区面积共843,其中西侧面积577,东侧面积260,估算S一级异常区积水量98.8m³。在平面图中西侧异常区中部与运顺顺槽196-214m区域重叠,东侧异常区中部与运输顺槽255-270m位置重叠。 (二)S一级异常区钻探设计 1、钻孔数量及布置形式S异常区由东西两区域组成,两处异常区均在重叠区域中心位置施工钻孔各布置1组钻孔,每组钻孔,每组设计施工3个钻孔(编号1#、2#、3#),钻孔由一级异常区中心开孔,放水完成后垂直运输顺槽向两侧各施工一个钻孔进行验证,钻孔呈扇形布置。 2、设计参数组孔号方位(°)倾角(°)设计 孔深预计水压(Mpa)套管长度(m)套管直径(mm)开孔 孔径(mm)终孔孔径(mm)终孔层位东侧1+90430.51089127558#煤顶20+8043.50.510108127558#煤顶3180+8243.50.510108127558#煤顶西侧1+90430.51089127558#煤顶20+7544.50.510108127558#煤顶3180+7544.50.510108127558#煤顶 3、钻孔布置示意图S一级异常钻孔布置平面图 S一级异常钻孔布置剖面图(S东侧异常区) S一级异常钻孔布置剖面图(S西侧异常区)4、钻孔单孔结构图 三、NW一级异常区探放水方案 (一)NW一级异常区基本情况 NW一级异常区位于运输大巷北部及13105回风顺槽开门口区域,由相联系的两区域构成,东部呈近圆形,西部受测区限制未闭合,一级异常区面积15851,估算积水量1041.8m³。其中东部边缘区域在平面图与切眼上行0-90m区域重叠。 (二)NW一级异常区钻探设计 1、钻孔数量及布置形式在异常区中心与回风顺槽重叠位置向顶板施工钻孔,共5组,每组布置3个钻孔(第4、5组布置一个钻孔),钻孔由一级异常区中心开孔,呈扇形布置。根据钻进情况,对钻进揭露老空的区域间隔5-6m增加钻孔密度。 2、设计参数组孔号方位(°)倾角(°)设计 孔深预计水压(Mpa)套管长度(m)套管直径(mm)开孔 孔径(mm)终孔孔径(mm)终孔层位11+90400.51089127558#煤顶260+64450.510108127558#煤顶3300+64450.510108127558#煤顶21+90400.51089127558#煤顶260+64450.510108127558#煤顶3180+64450.510108127558#煤顶31+90400.51089127558#煤顶2180+64450.510108127558#煤顶3300+64450.510108127558#煤顶41+90400.510108127558#煤顶51+90400.510108127558#煤顶 3、钻孔布置示意图NW一级异常钻孔布置平面图 NW一级异常钻孔布置剖面图 4、钻孔单孔结构图第三节 孔口管设计 一、孔口管长度确定 本次探放水目的为探放物探一级异常区(推断积水区)积水。三处异常区煤(岩)层间距均小于40m,假设该区域8号煤层厚度5m,积水至顶板,异常区最高水头为45m.,水头压力约为0.5Mpa。掘进期间探查情况,13号煤层顶板为泥岩、砂岩,顶板稳定,岩石裂隙不发育,岩石硬度大。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九十八条 探水钻孔超前距离和止水套管长度,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探放老空积水的超前钻距,根据水压、煤(岩)层厚度和强度及安全措施等情况确定,但最小水平钻距不得小于30 m,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0 m; (二)沿岩层探放含水层、断层和陷落柱等含水体时,按下表确定探水钻孔超前距离和止水套管长度。岩层中探水钻孔超前钻距和止水套管长度水压(MPa)钻孔超前钻距(m)止水套管长(m)1.01.0-2.02.0-3.03.0101520255101520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二百八十九 在预计水压大于0.1MPa的地点探水时,应当预先固结套管,在套管口安装闸阀,进行耐压试验。综合以上,确定本次探放水止水套管长度为10m,且顶端位于坚硬岩层中,套管承受压力不小于1.5Mpa,套管接头使用专用接手连接。二、 套管结构 套管Ø108mm,长度2.2m,套管外口焊接高压法兰盘,法兰盘外连接压力表的短节,短节外加高压闸阀。防水时闸阀外接水管。 三、套管固定本次探放水止水套管采用注水泥浆固定。套管及注浆管下入钻孔后管口与孔壁间用水泥药卷或树脂药卷封堵,凝固时间10分钟。经确认凝固牢固后使用泥浆泵注水泥浆填实套管与孔壁环状间隙。水泥浆配比1:0.8,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凝固时间24h,承受压力1.5Mpa。四、单孔结构图 第三章 排水系统第一节 排水设备 本次探放水设计地点为13105工作面,目前两顺槽及切眼已施工完毕水沟,并经过联络巷与轨道大巷水沟连通。本次探放水将在探水点泥浆池安装临时水泵,轨道大巷上段水沟汇水点安装备用水泵。探水点临时水泵型号为BQW15454,额定流量15m³/h,扬程45m,功率4KW。汇水点水仓备用水泵型号为BQW15-70-7.5,额定流量15m³/h,扬程70m,功率7.5KW。第二节 排水系统 13105工作面顺槽及切眼已挖设水沟,运输大巷、轨道大巷、西运输巷已掘砌完成永久水沟、轨道大巷北段汇水点安装有排水管路经13号煤联络巷4寸排水管路排水中央水仓。切眼排水路线:探水地点切眼水沟13105运输顺槽水沟联络巷水沟轨道大巷水沟13号煤联络巷排水管中央水仓13105运输顺槽排水路线:探水地点13105运输顺槽水沟联络巷水沟轨道大巷水沟13号煤联络巷排水管中央水仓13105回风顺槽排水路线:探水地点13105回风顺槽水沟联络巷水沟轨道大巷水沟13号煤联络巷排水管中央水仓水量增大水沟排水能力不足时启用水泵排水。第四章 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1、施工设备:ZLJ-650煤矿用坑道钻机,42mm钻杆不少于50m。2NB-2.2/50泥浆泵一台、止水套管、55mm钻头闸阀、水泥浆、风钻、锚杆、40T溜子链、道木、铁锹、软管等。2、施工地点敷设风水管路,敷设电缆并接通660V电源,备齐备用电缆、开关等。3、施工地点附近30m范围内安装专用电话,并保证通讯畅通。 二、施工方法及要求1、由技术人员根据业务联系书要求现场标定钻孔位置。钻孔应在顶底板岩石坚硬完整的位置施工,设计钻孔位置位于顶板离层、破碎或断层、滑面等区域或现场空间不具备钻探作业条件时,可适当前后调整开孔位置,但必须准确量取钻孔实际位置并汇报技术科。2、钻机拖运。利用手拉葫芦或绞车将钻机拖至待施工钻孔处下方。3、钻机固定。该组钻孔在顶板施工,现场采用道木架棚垫高钻机配合底板掏窝的方式增加钻机立轴到底板距离,保证安、撤钻杆的所需空间。道木型号:长×宽×高=12×14×120cm,道木保证完好无断裂。搭设道木前,必须将底板浮矸清理干净,道木宽面朝下铺在实底上,道木“#”字型搭接,每层两根,道木压茬搭接外露均不少于10cm。道木与道木间使用扒钜连接牢固。4、地锚施工。道木支设两层时,使用风钻在底板打地锚。锚杆使用18mm×2.0m左旋螺纹钢锚杆,使用树脂锚固剂固定。锚杆打入实体不少于0.8m,锚固长度不少于0.6m。锚杆施工在道木外侧,每组地锚不少于四根,紧贴道木压茬处施打。锚杆上方使用40T溜子链、锚盘、螺帽、压杆固定牢固,锚杆外露长度不小于10cm。5、钻机安装固定。在施工地点上方顶板施工一组锚杆作为起吊点,每组两根锚杆,锚杆采用新的18mm×2.0m左旋螺纹钢锚杆,使用两根K2360和一根K2335树脂锚固剂固定,锚固长度不小于1.5m,单根锚杆锚固力不小于80KN。起吊重量大于3T的设备时,必须使用两组(四根)锚杆作为起吊点。使用手拉葫芦起吊,葫芦的允许起吊重量必须大于设备重量。葫芦使用40T溜子链与起吊点连接。每次起吊前必须检查起吊用锚杆锚固质量,锚杆松动时,必须停止起吊,重新施打锚杆起吊。葫芦必须连接在钻机吊环或大架等可靠位置。起吊时,物件的下方和倾斜侧严禁有人。钻机放在道木上时,应摆正,重心靠近木垛中心位置,不得歪斜、偏离。附 道木搭设示意图6、施工泥浆池。泥浆池挖在巷帮位置,避开人行道,泥浆池深度不小于0.3m,保证过滤网完全浸没水中。泥浆池上方用锚网覆盖并设置警示标志。7、安装与固定孔口管。开孔直径55mm,使用Ø89-127mm扩孔钻头扩孔至127mm,套管直径Ø108mm,套管深入钻孔长度不小于10m,套管外口焊接高压法兰盘,法兰盘外连接压力表的短节,短节外加高压闸阀。管壁与钻孔间环状孔隙采用水泥浆(水泥浆配比1:0.8,水泥标号为425R)进行封堵止水,凝固24小时后,经不小于2Mpa压力试验稳定0.5小时不漏水。(1)孔口管的固定方法:用钻机或套管卡子将孔口管下入孔内,临时固定住孔口管,使其不滑落。再用水泥封堵孔口管与孔壁之间和外口空隙,在封堵孔口时,埋设一个小径管,安上闸阀。待封堵孔口的水泥凝固后,再用泥浆泵从小径管压入水泥浆,使孔口管与孔壁之间充满水泥浆,开始从套管口出水泥浆液证明已注满浆。(2)耐压试验:水泥浆凝固后,安装水阀门、压力表,进行压水耐压试验,用不小于2Mpa的水压必须保持半小时以上的稳压时间,实现孔口周围不漏水、孔口管不活动。否则,必须重新注浆固定。(3)在孔口管上安设水压表、阀门、流量表和汇水短管等,收集放水时的水量、水压等资料,对水压高于1Mpa且水量较大的积水进行探放水时,孔口应安装防喷逆止阀。在高压水喷出条件下继续钻进时,倾角50º90º的钻孔可使用“孔口防喷帽”或“盘根密封防喷器”,钻具可使用“防喷接头”,上下钻可使用“孔口反压装置”。探得水压高于2Mpa、水量大于60m³/h,需长期保留时,孔口应使用双水门。8、探水施工中的技术要求(1)钻机放到预定的位置后,要用量角器检查钻机所稳角度是否达到要求,如果钻机角度没达到要求,重新调整钻机。(2)探水工必须注意力集中,随时观察孔内情况,开、关机时要互相关照,口令要统一,严禁在工作地点打瞌睡。 (3)连接与拆卸钻杆时,工作人员精力要集中,所用工具操作要规范,以免误伤自己或他人。(4)在钻进过程中严禁机器转动部分有人或堆积物料。以免发生意外事故。钻进过程中若发现钻杆有摆动或其它异常现象时,立即停钻检查,待查明原因处理问题后方可重新开始。(5)钻机钻孔过程中,钻机立轴下方严禁站人,操作人员站在钻机的侧面。(6)严禁无水干钻,要先送水后开钻,钻进过程中要注意钻机速度、钻机深度,在处理事故时严禁强拉硬扭。认真、准确地记录好每一次钻孔记录。(7)钻进时当班应准确判别煤、岩层厚度并记录换层深度,在钻进过程中应做好相应的原始记录,记录要真实可靠,每钻进10m或更换钻具时,测量一次钻杆并核实孔深。终孔前再复核一次,如有条件应进行孔斜测量。(8)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现象时,必须立即停钻,记录其孔深并同时将钻杆固定,但不得取出钻杆。要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9)钻进中发现有害气体喷出时,应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将人员撤到有新鲜风流的地点。立即报告矿调度室,采取措施。(10)如发现异常或与采空区探通,必须立即停钻,但不得拔出钻杆。迅速撤离现场所有工作人员至安全地点后向调度室、技术科汇报。(11)遇高压水顶钻杆时,可用立轴卡瓦和逆止阀交替控制钻杆,使其慢慢地顶出孔口,操作时禁止人员直对钻杆站立。(12)应做到交接班时不停钻(13)现场安、撤钻机,提、下钻杆必须汇报技术科,钻孔施工完成必须汇报技术科,经技术科允许后撤钻。第五章 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 组织保障 一、管理体系(一)防治水责任管理体系 (二)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 二、工作流程探放水工作由地测科编制探放水设计,由总工程师组织各部门进行审批,由探水队依据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地测科、安质科监督探水设计落实情况。每组钻孔完成后由地测科、安质科、技术科验收确认。第二节 安全技术措施一、移钻搬运安全技术措施1、移钻前必须事先做好排除钻机周围的安全隐患工作,移钻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参加人数不得少于3人。2、移钻时严禁钻机倾倒或受到猛烈碰击、拉伤电缆或损坏其它设备,应防止油箱内油位过高而导致移动油箱时漏油。3、钻机在巷道中移动时,可采用钢钎、撬杠撬动钻机底座,使其向前移动,撬动时人员必须在同一侧同时撬动,动作要协调一致,用力均匀,切不可用力过猛;在钻机出现倾斜、偏离方向或歪倒等不能正常移动时,施工人员必须在调整好钻机机身后方可重新施工,在移动过程中严禁站在钻机移动的两侧,以防止钻机翻倒伤人。4、长距离移动,把钻机机身落到最低位置,在没有轨道的情况下,可在钻机的移动方向铺上钻杆,采用棕绳拉(其中棕绳的长度必须超过以钻机为半径的危险范围之外,棕绳必须打结以防止拉钻过程中脱手滑倒),人推的办法移动,在移钻时由专人统一指挥,以确保安全;人工抬运钻机零部件离地高度不大于0.3m。5、钻机搬运过程中严禁带电搬运。6、使用葫芦起吊、拉运时,必须随时观察起吊梁、起吊工具、起吊绳扣的受力变化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工作,查明原因,处理好后,方可继续工作。起吊时,物件的下方和倾斜侧严禁有人。起吊时严禁脚蹬、手拉和用身体来平衡重量。7、每次运输前,现场运输负责人必须对车辆的完好及车辆的装载情况、车辆的连接情况、轨道及巷道情况进行详细检查一遍,确定车辆完好、装载及连接符合要求,轨道质量、巷道空间达到运输要求后,方可运输。否则必须进行处理,直至达到要求。运输时不得擦帮碰顶,不得碰撞电缆、管线及设备,特别要保护好一通三防设施。8、需要人力推车时,推车人员只能从后面进行推运车辆,严禁站在矿车两侧推车。推车时,严禁人员登车或乘坐。推车人员推车时,必须精力集中,时刻注意前方,在开始推车时必须发出警号;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现前方有人或障碍物时要及时发出警号并减速行驶,情况紧急时必须停车。9、人力抬运钻机时,必须口号统一、步调一致。在斜坡巷抬运,后面抬运人员应用手拉住物件,防止物件下滑。抬运时,抬运人员要看清巷道前方,防止被巷道内物件绊倒,防止头手碰撞巷道内锚杆和锚索等物件。10、人力扛运钻机时,扛运人员应尽量使用同一侧肩膀扛抬,中途休息或到位摆放时不得丢掷,应轻拿轻放,在其中一人无法承受其重量时,必须通知其他人,然后同时放下休息,不得在无法承受是就随意丢掷,以至损坏钻机、弄伤他人。11、若钻机需要穿越皮带,必须提前与掘进施工单位进行协商,在达成统一后,皮带停止工作,并下降到最低位置后,方可进行移钻工作;人员穿越皮带必须有过桥。12、钻机、钻杆的装车必须掌握重心,不得发生严重偏移;装车后必须用油丝绳捆绑牢固,绞背油丝绳的物件必须使用刚性物件,严禁使用木料等进行绞背。13、回收装运的重车,在每一个变坡上提和下放的位置,必须由专人检查一遍物件的捆绑加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钻机操作安全技术措施1、打钻前要清理好巷道、水沟,并在附近安装直通调度室电话。2、钻机在使用前必须对设备、地锚情况进行检查,必须保证钻机完好,木垛搭接牢固、锚固有力。3、所有操作人员须经培训合格,并持有上岗证,方可进行操作。操作人员随身衣物应合身并束紧,禁止戴手套,以免缠上钻机的运动部件面对肢体造成损伤。 4、在每次开钻前必须执行安全检查,确认工作地点顶板、巷帮、支护、瓦斯等无安全隐患后方可开工。钻孔施工过程中必须有一名经验丰富的安检工、一名瓦斯员和钻机班长在场、以确保安全施工。5、在每次开钻之前必须严格检查各种钻具,确保完好无损。6、顶板来压预兆:托盘变形,顶板有“闷炮”声,巷道掉渣,片帮严重,顶板破碎,顶板下沉离层有裂缝,打眼时卡钎杆。遇上述情况时,工作面必须停止工作,遇危急情况及时撤离危险区。并及时汇报。 7、在探水过程中,一旦发生突水,在场人员必须立即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并迅速向调度室汇报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发出警报及时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8、探放水孔施工每次施工时要有人负责进行详细记录,一式两份,要详细记录钻孔孔深、岩性、各分层厚度等。 9、供电系统必须完好,杜绝失爆,严禁设备带病工作或带电搬迁设备、开关等,电气设备的各类保护齐全且灵敏、可靠。10、打探钻工作地点严禁进行其它与打钻无关的工作,严禁其他人员在此逗留、休息等。11、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交班时由班长将本班钻探进尺和现有探孔的深度,注意问题与接班班长讲述清楚。 三、放水的安全技术措施1、放水时要有专人监视观察水情,并携带报警仪,当出现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向矿调度室。2、放水人员填写好放水记录,记录内容有水量大小、水量变化、水量变化时间、有毒有害气体情况、水色的变化、本班抽水情况以及其他异常情况,并认真进行交接班,出班后填写记录,并向值班汇报,便于矿领导分析水量情况。3、放水过程中,出现钻孔堵水、水量变小等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将钻孔疏通,保证出水正常,采取措施水仍然变小或不出水,重新钻孔进行放水,直至水流不出为止。4、放水过程中,遇紧急情况,应马上发出警报撤出受水威胁地点人员。5、瓦检员加强瓦斯检查,瓦斯超限时汇报通风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四、有害气体管理及通风安全技术措施1、每班施工人员必须携带自救器,每个人必须熟练掌握自救程序和避灾路线。2、通风部门必须保证施工地点的正常通风,并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及维修及保养。一旦停风,要立即停止施工,关闭开关等一切电气设备,人员撤到全负压新鲜风流中。3、领取瓦斯便携仪人员在领取便携仪时,要对便携仪进行检查,要求领取的便携仪报警点准确,报警声强足够大,对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便携仪要进行更换。4、探水过程中必须保证风筒、瓦斯探头到位,风筒出口风量充足,风筒吊挂平直、牢固,风筒无破损,风筒出风口距迎头距离不得超过10米,瓦斯探头距工作面不大于5米。风机安设在全风压风流内,距回风口距离大于10m以上。5、钻探时必须在开孔位置顶板下风侧悬挂瓦斯携仪和CO便携仪,随时检测有害气体浓度。发现瓦斯浓度达到1%时,施工人员必须立即切断电源,撤到全负压新鲜风流中。钻杆不能退出,用黄泥将孔封好,避免瓦斯浓度超限,造成意外,并及时汇报调度室和通风技术部门,采取措施处理,处理完毕方可继续施工。6、钻探接近老空水时,应当安排专职瓦斯检查员或者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随时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或者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有关规定,应当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井调度室,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7、当探孔打透空区域老空巷时,若空区内无水,则必须检查探孔内的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当任何气体浓度超限时都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当探孔无水且无有毒有害气体,或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较小,此时若继续打钻时,必须每30分钟之内检查一次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同时瓦检员,安检员必须在现场随时检查各方面情况,且保证通风正常。8、瓦斯异常涌出预兆:工作面瓦斯忽高忽底,温度骤降,岩壁发凉,遇地构造造成或围岩松散区,瓦斯异常涌出岩层发出“嘶嘶”的响声,热并感到发昏等。发生异常涌出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切断电源,撤出人员,汇报调度室。 9、出现气体异常时,通风部门要现场处理,经确认气体正常后方可恢复施工。第三节 避灾路线 1、避水灾路线:探水地点联络巷13号煤轨道大巷辅助运输巷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探水地点联络巷13号煤轨道大巷辅助运输巷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2、避瓦斯、煤尘爆炸灾害路线:13105运输顺槽:探水地点联络巷13号煤轨道大巷辅助运输巷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13105回风顺槽:探水地点联络巷13号煤轨道大巷辅助运输巷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附:13105工作面避灾路线图未尽事宜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望田煤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13年矿井探放水设计的相关规定、要求。1. 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2.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 3. 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 4. 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 5.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 6. 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7. 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8. 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 9. 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 10. 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11. 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12.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13. 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 14.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 15. 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16. 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 17. 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 18.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 19.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 20.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 21. 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 22. 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 23.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 24. 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 25. 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 26.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27.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8. 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 29. 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 30. 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 31. 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32.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 33. 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 34.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 35. 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3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 37. 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 38.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 39. 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 40. 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 41. 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42. 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 43. 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 44. 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 45. 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 46. 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 47.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