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单元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公历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历法。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该历法的基础是()A.古埃及的太阳历B.罗马人的儒略历C.中国农历即夏历D.苏美尔人的太阴历2.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青铜板,在上面刻有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该法()A.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B.是贵族对平民的彻底胜利C.没有给平民带来任何好处 D.否定了以往罗马的习惯3.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蓝色的海洋文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搜集的资料应该是()A.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B.汉谟拉比和他的法典C.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D.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里强调产生伟大文明的共同因素是()A.海洋条件 B.政治条件C.地理条件 D.经济条件5.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在开篇中就提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法律的戒条是这些:诚实生活、毋害他人,分给各人属于他的”。据此可知,罗马法()A.维护人民利益B.追求公平与正义C.保护私有财产D.质疑道德的约束力6.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于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深受拜占庭文明的影响。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帝国C.拜占庭帝国文明具有融合与创新的特征D.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7.贞观二十一年(647),唐太宗遣使者至天竺摩伽陀取熬糖法;显庆四年至五年(659660),唐高宗遣使向天竺摩诃菩提寺僧提出招聘制糖专家,寺主同意派专家2人、寺僧8人来中国支持制糖事业。据此推知()A.唐朝的糖制品种类繁多 B.印度文化传播影响深远C.印度制糖技术由僧侣掌握 D.印度文明发展程度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8.2018年12月21日,习近平向中国印度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致贺信,他在贺信中指出,中国和印度同为文明古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印度文明成果的是()A.吉尔伽美什B.荷马史诗C.汉谟拉比法典 D.佛教的创立9.有学者指出,公元前900前400年,在奥尔梅克遗址(或玛雅遗址)拉文塔的祭祀中心,曾经出土了16尊翡翠雕像,这些雕像的面孔酷似中国人,且头颅系人工改型的高长头,高长头正是殷商所崇尚的习俗。15座黑色玉雕呈同心圆排列,面向一红色玉雕像。红色玉雕像后立着6块玉圭板,圭板上刻有类似殷商甲骨文和金文的字迹。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殷商文字促成玛雅文字的产生 B.殷商习俗深刻影响了玛雅人的生活C.中国殷商时期对外交往已萌芽 D.玛雅文明与殷商文明有所关联10.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它有三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阿兹特克人的建筑成就表明其()A.经济基础是农业B.城市建筑的建造水平较高C.目的是强化政治管理D.宗教上是多神崇拜11.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下列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古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C.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12.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西亚优秀文学作品之一。它最初使用的文字是()A.楔形文字 B.甲骨文C.腓尼基文字 D.青铜铭文13.如果你去世界文明古国研学旅行,下列可能经历的情景是()A.在埃及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B.在古巴比伦王国的故土欣赏大竞技场的异域风光C.在印度古城感受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古老D.在罗马博物馆品味佛教起源地的千年沧桑14.据说古埃及的农民在建造金字塔时热情很高,他们相信正在为一位能决定他们共同的幸福的神建造宅邸。下列叙述与上述观点相符的是()A.法老实行专制统治 B.法老是智慧和真理的化身C.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 D.法老的原意是房子或宫殿15.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C.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 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16.用以下关键词概括古代两河流域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恰当的是()A.大河、农业、金字塔、文学 B.大河、农业、法典、史诗C.王国、农业、金字塔、法典 D.王国、文字、史诗、法典17.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A.古希腊文明B.古罗马文明C.不列颠文明D.阿拉伯文明18.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史诗和戏剧。古希腊早期文学的代表,同时也是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的文学巨著是()A.荷马史诗 B.俄狄浦斯王C.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D.天方夜谭19.“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材料表明古代印度()A.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C.社会普遍信奉佛教 D.已形成中央集权制度20.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宗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力图在佛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人不应分种姓出身,应看其行为和才能。这体现了()A.众生平等的思想 B.忍耐顺从的思想C.因果报应的思想 D.低种姓渴望有“救世主”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史料一:构成古希腊文化雄厚的物质基础是发达的奴隶制经济。古希腊的奴隶制经济一直呈上升状态发展,到希波战争以后,达到空前的繁荣。广泛的奴隶劳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园艺业在雅典、米利都等城邦发展很快。手工业行业繁多,分工细致,产品盛销到地中海和黑海各地。 关颖、唐韵娣欧洲文化源流史料二:毫无疑问,古希腊文明是对当今世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文明之一,这种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古希腊文明首先体现在其政治领域。古希腊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国家组织形式城邦。尽管古希腊城邦规模小,人口也不多,但却是完全独立的政治实体。就是在这些小小的政治实体的基础上,产生了古希腊文明。 摘编自盛文林西方历史的源头古希腊文明(1)古希腊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政治制度上的独特之处,并简要评价。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佛罗里达大学的某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在2001年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墨西哥找到了一份玛雅文明时代的气候记录在这个地区每隔大约206年就会发生干旱。考察玛雅人的历史,就会发现在一些“世纪干旱”来临的时候,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这表明气候的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到玛雅文明的发展。摘编自晨风玛雅文明之祭材料二:玛雅人在沼泽地修建纵横交错的排水沟渠网,种植玉米,使极为珍贵的湿地变成旱地,破坏了水的涵养源,使陆地水分的蒸发量减少长此以往,加剧了气候的干旱,降低了地下水位,使淡水资源极度匮乏,造成生态恶化,这可能是玛雅人遗弃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玛雅人采取极为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法种植玉米,烧一次种一茬,周而复始,使本已贫瘠的土地不堪重负,直至变成石田沙荒,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使人们不得不弃城而去。摘编自叶苹从玛雅文明的消亡看中国资源与环境问题(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两者探讨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时的共同关注点。(4分)(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6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公元前200年到公元800年是玛雅文化最兴盛的时期。玛雅人在这个地区发展了数百座城市,蒂卡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在最高峰时,此城有1020万居民。他们发展成许多个农业密集的、城市集中的城邦。其中最为显著的遗迹是建于宗教中心的金字塔和伴随它们的皇宫。其他重要的遗迹还有雕刻石版,这些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石版主要描述宗谱、战争胜利和其他的成就。帕伦克是古典时代最美丽的玛雅城市,以至人们甚至将它誉为“美洲的雅典”。摘编自张铁成玛雅千年预测书材料二:羽蛇神金字塔材料三: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弗朗兹·博厄斯(1)根据材料一,指出玛雅文明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玛雅人建造金字塔的作用。(3)结合古代美洲的相关史实,理解材料三中的观点。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B2.A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故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既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也是对以往罗马法的继承与发展,故排除D项;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利用习惯法随意曲解法律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但本质上仍是一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法律,故B、C两项排除。3.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属于大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故排除。4.C 解析:题干材料所述的四个地区之所以孕育出伟大的文明,是由于地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地带,优越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适合人类生存,故选C项。5.B 解析:题干材料“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诚实生活、毋害他人”说明罗马法追求正义和公平,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维护人民的利益,排除A项;保护私有财产不符合题干材料“正义”的内涵,排除C项;题干材料中的罗马法强调的是诚信的原则,不是质疑道德的约束力,排除D项。6.C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建筑、造型艺术和国徽等方面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拜占庭文明具有融合和创新的特征,为俄罗斯文化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7.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唐朝遣使向天竺学习熬糖法,并招聘天竺制糖专家支持中国制糖事业。据此可知印度文化传播对中国影响深远,B项正确;题干材料未体现唐朝的糖制品种类繁多,A项错误;寺主同意派专家和寺僧来华并不能说明制糖技术由僧侣掌握,C项错误;唐朝向天竺学习制糖技术并不能反映印度文明发展程度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D项错误。8.D 解析: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故选D项;吉尔伽美什属于古代西亚的文学作品;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早期文学的代表;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排除A、B、C三项。9.D 解析:玛雅文明所在地出土的东西有殷商的习俗和中国古文字字迹,这表明玛雅文明与殷商文明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或有所关联,故选D项;A、B、C三项均未在题干材料中体现,排除。10.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架设了多座桥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可知特诺奇蒂特兰的建筑水平较高,故选B项;A、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11.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利于古埃及的农业生产,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故选C项。12.A 13.A 14.C 15.B 16.D17.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在欧洲郇窄的一隅”“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可知反映的是古希腊文明,故选A项。18.A 解析: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早期文学的代表,是古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文献,故选A项。19.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故B项正确。20.A二、非选择题21.答案:(1)根本原因:发达的奴隶制经济。问题:文化的繁荣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2)独特之处:建立于奴隶制城邦基础上的民主政治;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评价:古希腊民主政治对古典希腊文化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西方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奠定了基础。22.答案:(1)关注点:气候的变化对玛雅文明消失的影响。(2)观点:盲目垦荒造成气候变化;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对土地资源的破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23.答案:(1)成就:农业、城市建设、建筑、文字等。(2)作用:玛雅人在金字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司在塔上观察天象。(3)理解:美洲印第安文化曾一度繁荣,但是美洲文化的发展长期处于独立形成、独立发展的阶段,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亚大陆缺乏交流,因此文明发展相对缓慢。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