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随堂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 资源ID:88298359       资源大小:677.0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随堂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据礼记·大学记载,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大雅·文王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可以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   )A守正创新B因时而动C天人感应D兼收并蓄2有研究认为,公元2世纪末的欧亚大陆处于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地处远东的中国魏晋南北朝,没有与地中海地区、两河流域及印度河、恒河流域一样陷入长期分裂或分明中断,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一传统主要是指(   )A庞大而统一的帝国统治B中华文明出现的历史最早C不同民族长期混杂居住D大一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A战国时期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和的趋势B社会转型带来了空前活跃的理论创新C法家的思想和言行都体现高度“忠君”D法家一定程度上坚持了“民本”思想4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既互相驳难,但也相互吸收: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可以见到儒、释、道三者合一的许多具体描写。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具有(    )A兼容性B多元性C独立性D宗教性5晚清以来,在中国知识分子的邀请下,以艾迪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纷纷来华开展集会演说,将中国社会现状与社会问题置于世界潮流中,成为国人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其演说一面被视为外来先进文化的代表,受到部分知识分子的礼遇,也因其站在西方立场对中国社会的批评而遭到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排斥与批判。这反映近代中国(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知识分子主导政治变革C民众爱国意识不断觉醒D救亡革新道路的复杂性6孔子曾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孔子在春秋中进行的“华夷之辨”,把文化(礼乐)放在了区分标准的第一位,大诗人韩愈在原道中曾评论“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至中国则中国之。”可见孔子重文化的主张利于(   )A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遏制诸侯割据势力的发展C推动各族人民的互动认同D推动礼乐制度形成与发展7中国古代,一些累世同居不分财的大家族被朝廷旌表为“义门”,引为社会楷模。例如婺州浦江县(今属浙江)的“义门郑氏”,先后被列入宋史元史明史的“孝友传”或“孝义传”;元末农民起义军攻占浦江时,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这一现象说明了(   )A朝野共同追求大同社会B世家大族影响史书撰写C儒学发展增进文化认同D社会风气日益封闭保守8西周社会建立了以“亲亲、尊尊”为基本的行为原则,以“孝”“友”“礼”“和”为基本价值观的政治伦理秩序,这些不仅是西周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也成为后世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这反映出(   )A宗法观念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B儒家思想成为西周的统治思想C中华传统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D宗法制的建立维系了贵族特权91910年,霍元甲在上海成立精武体育会,以体,智,德三星会旗和三星会徽为标记,倡导“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强国、强民、强身”、“乃文乃武”的精武精神,发扬中华文化,寓教于体的理念。这反映了(   )A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现实需要B政府重视传统体育运动C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形成D中国民众体质有效提高10“这些民间儒学流派致力于经典的简化,如编撰四书而为科举制度的教材,大批撰述修身和教育的论著,从文人的精神修炼一直到底层的蒙养读本,与各种族规家训等人生指南,纷然并呈。”这些民间儒学流派的努力意在(   )A推动儒学世俗化B突出思辨色彩C使儒学成为主流D提倡个性自由11西周统治者在吸取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看到促使其灭亡的社会民众的强大力量,认识到“天命靡常”的道理,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这些思想(   )A重视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B成为荀子唯物主义思想的源头C陷入不可知论的神秘主义窠臼D是君本思想在天命观上的反映12下面是石涛(1641-约1718)的黄山图(局部)。“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心期万类中,黄峰无不有”道出了他创作鲜活、生动的黄山图的缘由。该作品的创作(   )A践行了重视“行”的哲学思想B反映了写意画的颓势C顺应了商品经济下的社会风尚D体现了“异端”思想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俭约自首、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A传统美德B核心思想C人文精神D教育理念14春秋战国时期,夷狄文化在西周贵族中逐渐流传:如鲁襄公由楚归而"作楚宫";陈灵公"弃衮冕而南冠(楚人之冠)以出";作为禹夏后裔的杞国,因毗邻东夷而杂用夷礼等。孟子曾愤然道:"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A民族交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B贵族摈弃了"夷夏有别"理念C夷狄文化顺应社会发展潮流D传统宗法理念已经出现崩塌15尚书记载,“先王有服,恪谨天命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春秋末期,左传强调“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认为“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些记载表明,春秋时期(   )A王权传承方式更动B仁政思想得到践行C农民社会地位提升D民本意识已经出现16下面是关于先秦时期的一些记载。据此可知(   )记载来源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尧典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尚书·康诰毋(诸侯)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史记·殷本纪A先秦统治者提倡仁政思想B神学的政治影响力减弱C华夏观念得到了一定认同D早期的民本思想已萌发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春秋战国,儒家、道家、墨家思想都蕴含着一定的“世界主义”思想。近代西方世界主义传入中国,因之形成了中国的世界主义思潮。戊戌时期,谭嗣同主张打通古今中外,对西方的世界主义给予同情和理解。康有为世界主义主张:破除国界,建立一个世界共同体,即“公政府”。五四时期,鉴于欧战所造成的惨烈后果,中国知识界反思到:一味通过竞争甚至以武力解决各种争端的思路与手段遭受质疑,代之的是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合作互助以获取双赢的新思维。二战后,世界主义开始具备了实现的坚实基础。某学者指出:“不惟国界观念,可逐渐消除,以增进人类幸福,获致永久和平,而第三次大战之浩劫,亦可因之避免,中华天下一家,世界大同文化,从此推行全球一切地区,万邦协和,天下为公,已肇其端,而全人类,今后出危而入安,拨乱而反正,可操左券矣。”综上可见,中国文化中的“天下大同”理想是实现世界主义的理论基础,中国对于世界主义的实现负有崇高的使命与责任。摘编自马克锋近代中国世界主义的思想历程(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世界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的世界主义思潮。18宗法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文化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国以前为宗法式宗族制度,贵族掌握宗族;魏晋至唐为世家大族式宗族制度,士族掌握宗族;明清时期,宗族民众化了,聚族而居的大宗族很多,但以官僚地主和商人为主。宗法宗族制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作用因时空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就政治方面来说,战国以前和宋明以来的宗法宗族制维护并稳定了国家政权的统治;战国秦汉时期的宗法宗族制削弱了中央集权,在东汉后期,还相当程度地促成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形成。隋唐以前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在北方,聚族之风,北盛于南,宋元之后南盛于北。摘编自中国通史教程材料二  皖南古村落西递与宏村的传统文化深厚,集宗法文化、理学文化、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为一体。叶晗等世界遗产保护启示录(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宗法宗族制的特性。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战国以前“宗法式宗族制度”的核心内容。(2)联系材料一,请选择皖南古村落的西递或者宏村,阐释说明材料二观点。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先秦儒家始终以积极心态和入世情怀对待社会、对待生活。树立高尚的道德信仰,强调个体修养、社会教化、国家治理方面的重要价值。儒家爱国主义认为个人从来就是与一定的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就没有个人的私人利益。儒家的仁学爱国思想强调“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以血亲之爱为基础发展起对国家民族的爱,使血亲的骨肉之爱与对国家民族的爱合为一体。在忠与孝之间,主张牺牲对父母的孝而对国家尽忠,甚至主张大义灭亲。这种价值导向深入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灵培育出一种国而忘家、精忠报国、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摘编自史康健略论儒家仁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材料二  梁启超在爱国论中写道:“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在避难日本期间,梁启超走向了以思想影响社会,构造国民思想,以服务于社会变革的文化改造活动。梁启超希望国家的建立,要既实行宪政,又能保持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孕育民族文化内涵的现代国家。这样的国家的国民必须是“新民”-时时为国家与民族一体化而存在的“国民”“公民”,是以一种整体性而存在的国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实践中,梁启超的思想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摘编自商植桐郭瑞军论梁启超的个人自治思想与共和爱国主义、文化民族主义的当代价值(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爱国主义的特点。(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及其影响。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和融合力,表现出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有人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将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连为一体,比拟于河水的源、流、汇。中华文明始自涓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先后发祥,如满天星斗,又如重辫花朵,是谓“源”;而后逐次凝聚,成涧成溪,沿民族融合、交流互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不断演进,是谓“流”;荟萃精华,兼济天下,创造基于人民福祉的思想、制度体系和科学文化艺术成果,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是谓“汇”。摘编自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围绕中华文明的传承,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史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试卷第5页,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A 2D 3D 4A 5D 6C 7C 8A 9A10A 11A 12A 13C 14A 15D 16D17(1)历程:先秦时期“世界主义”萌发;近代西方世界主义传入;戊戌变法时期主张“公政府”;五四运动时期强调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合作互助;二战后中国的世界主义主思潮强调“西学中源”。(2)评价:中国的世界主义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萌发而出现,近代以来受到西方世界主义的影响,并与中国的救亡图存紧密相连。中国的世界主义思潮发展变化,反映出不同时期国人对于探索民族解放,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世界主义的思潮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中国与世界接轨。18(1)特性:阶段性、区域性和社会作用的多重性。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2)选择西递。宗法文化:西递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胡氏宗族村落,体现宗法文化聚族而居的传统;理学文化:注重忠孝等伦理规范,西递敬爱堂中有朱熹所题“孝”字,敬爱堂的字面含义警示后人要敬老爱幼;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笃敬堂中的楹联体现了贾而好儒的思想,胡氏家族在外经商致富后,兴建书院,重视教育。选择宏村。宗法文化:宏村以汪氏宗祠乐叙堂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营建民宅、园林和牌坊等;理学文化:重视礼,宏村承志堂的布局按照中线划分,遵循礼制;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汪氏商人建私塾,供宗族子弟读书,后又建南湖书院。19(1)特点:积极入世;强调道德和个体修养;重视社会教化;强调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以血亲之爱和对国家民族的爱合为一体;倡导国而忘家、为国家尽忠。(2)内涵:兴民权是爱国的前提;构造国民思想,服务社会变革;建立保留民族传统的君主立宪制的国家;爱国与维护国家与民族的整体利益相结合。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励了近代国人为救亡图存的探索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20【示例】论题: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当代中华文化复兴的坚实基础。阐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呈现出自身道路的特点与风格;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两汉以来,国人以高昂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创造、熔铸了灿烂的文化;中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文化上兼容并包,注意吸收各族和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近代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偏向;继承和发扬优秀中华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源泉。(任答4点即可)总之,对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吸收,采取扬弃的态度。(说明:“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若有其他看法,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答案第7页,共1页

    注意事项

    本文(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随堂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