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
资源ID:88298668
资源大小:105.0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一、单选题1布罗代尔认为:“远程贸易肯定创造出超额利润,这是利用两个市场相隔很远,供求双方互不见面,全靠中间人从中撮合而进行的价格投机"。该观点可以用来说明(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B物种的跨区域交流C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加强D商品的世界性流通2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出现了一批“经营地主”。与传统的“坐地收租”地主相比,他们常亲临田间指挥生产,强调在经营管理上下工夫,对雇工“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自由劳动力大量产生C政府赋税制度的调整D农业生产收益的提升3下图为画家达·乌迪内于1515-1517年在意大利罗马郊区画的几支玉米苞(棒)。这反映了当时( )A罗马地区已种植玉米B殖民扩张丰富了绘画题材C民众物质生活的丰富D宗教改革拓宽了画家视野4中世纪时期的西欧人认为,胡椒的植株由毒蛇护卫,收获者放火赶走了毒蛇,因此也使胡椒带上了特有的黑色皱皮。1563年,在东南亚工作的葡萄牙医生出版著作关于印度草药、药物和医用产品的谈话,纠正了此前多种关于香料的错误观点。这说明( )A价格革命使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下降B美洲的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C欧亚贸易拓展影响了欧洲人的认知D新航路开辟使民众消费观转向奢侈5明朝玉米传入中国后反响并不热烈,李时珍称它“气味甘平”,属本草学药物性味;王世懋说它“煮食之味”不如芡实。清初招远县志记载,“田畔、园圃间艺之”,直到乾隆和道光年间,玉米这一高产作物才在中国广泛种植。这一转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玉米品质逐渐得到优化改良B清朝大力增加耕地面积C玉米利于缓解人地矛盾问题D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6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一方面美洲作物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中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A小麦、水稻、牛、马B玉米、马铃薯、番茄、南瓜C玉米、水稻、牛、马D马铃薯、番茄7在哥伦布抵达美洲前,新大陆既无野生小麦,也无人工栽培小麦。随着欧洲移民的到来,小麦逐步传入美洲并被迅速推广,成为人们的主食,小麦产业随之兴盛。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丰富了美洲的食物种类B促使美洲的农作物大量外传C解决了美洲的温饱问题D使美洲与欧洲往来更加频繁816世纪,番茄被西班牙人从安第斯山脉带到了欧洲。之后,番茄甚至还被当作“爱情果”在欧洲广为流传,贵族们还在庄园里种植番茄以供观赏。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促进了欧洲的价格革命B使美洲沦为殖民地C丰富了欧洲的社会生活D导致欧洲贵族堕落91531年玉米传入广西,据建始县志记载:“居民倍增,稻谷不给,则于山上种苞谷、洋芋或蕨薯之类,深林幽谷、升辟无遗。“到康熙三士九年,玉米种植已遍及辽宁、山西等二十省、据此分析。玉米A养活了中国众多人口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C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D新航路开辟后传入中国10辣椒原产于美洲,自传入中国后,经历了观赏植物药用作物调味品的“形象变迁史”。在门口悬挂红辣椒成为一些地方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将其视为新的一年生活红红火火、庄稼大获丰收的象征。辣椒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主要得益于( )A辣椒自身的优秀品质B新航路的开辟与西学东渐C物种与生活风俗的有机结合D中华传统医药理论的进步11出于饮食习惯和宗教等原因,移居新大陆的欧洲人“喜欢面包甚于玉米”,而在轮船发明之前的时代,大量运载小麦或面粉成本及风险太高。自15世纪末开始,小麦逐渐成为在美洲传播最广泛的旧大陆粮食品种。这说明( )A欧洲人的食品结构长期稳定B美洲作物遭到欧洲各国排斥C宗教信仰决定饮食文化传统D殖民扩张助推食物物种传播12新航路开辟后,新引进的美洲农作物在改善欧洲人膳食结构的同时,也使一些曾长期在欧洲肆虐的疾病失去了往日威风。尽管欧洲近代早期的人口出生率没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死亡率的降低使得欧洲人口迅速增长。由此可见,欧洲引进美洲农作物( )A拓宽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B彻底改变了传统饮食结构C提升了欧洲人的身体素质D外来农作物开始影响欧洲13美国某团队在研究欧洲1400年至1900年的历史中发现,欧洲引人土豆后,民间纷争有所减少。他们比较了 18世纪仍以小麦制品为主食的地方,与流行食用土豆的地区爆发民间纷争 的机率,结果发现后者的农夫更倾向于不参加起义。据此,他们最有可能得出的推论是( )A新航路开辟缓和了国际关系B土豆引种解决了欧洲的饥荒问题C新航路开辟密切了欧美联系D土豆推广有利于欧洲的和平稳定14“土豆变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就和它们在安第斯山区的角色一样。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由此可知,土豆的种植推广( )A推动了欧亚作物在美洲传播B维持了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C解决了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D改变了欧洲国家的粮食结构15到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在亚欧人饮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支撑着众多的人口。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反映了( )A美洲的作物得到亚欧人的喜欢B物种交流刺激了世界人口增长C物种交流改善了人的饮食结构D美洲作物培植对人类贡献巨大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粮食,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粮食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含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术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以后,殖民者开始改造北美大草原。在喂饱了远道而来的牲畜的同时,欧洲人又开始了有意识的物种迁移殖民者开发大片的土地,种植小麦以供出口。在那里,科学家培育出了变种小麦,能够在多变的气候及解冻的土壤中繁荣生长。这样,变种小麦在欧洲大陆取代了传统小麦,大大提高了产量,加上铁路将北美洲的富余小麦运回欧洲,小麦终于在1750年至1850年这段时期逐步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从此,小麦开始满足人们的大量需要,彻底确定了其传统的主食地位。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种植的原因,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一例美洲传入欧洲的农作物名称,并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四千年前,出现了“丰下类型”的原始文化。这种文化遗址在辽宁西部地区分布得十分密集,堆积一般很厚,说明定居时间已经很久。赤峰水地遗址发现了大量磨盘。收割工具和粮食加工工具相对增多。材料二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甜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材料三 在全球化浪潮中,被改变的不仅仅是地理版图,更有人们的餐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在此之前,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而在此之后,它们被送到世界各地。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这些物品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了它们的原产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态,它们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1800年到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出现的革命性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认识近现代全球物种交流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1D2D3B4C5C6A7A8C9C10C11D12C13D14D15C16(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物种传入欧洲,进而传入中国;中国人地矛盾突出;玉米,甘薯等作物产量高,适应性强。影响:增加了耕地面积和粮食供应量,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丰富了食品资源,提高了中国社会的抗饥荒能力;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的饮食习惯等;同时,过度垦荒造田导致水土流失,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2)名称:辣椒(或玉米、南瓜)。影响: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推动了北美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北美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17(1)农业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农业出现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加速人口增长。农业出现促进生活的变化。农业出现促进生产方式的变化。农业出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出现促进私有制产生、阶级和国家的产生。(2)种类多且以食物为主:粮食类、果蔬类、经济作物类、畜禽类等;范围广:涉及欧、亚、非、美各洲;双向交流:既有美洲物种的外传,也有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3)积极:世界名地物种交流与传播使世界逐渐连为一个整体,推动世界发展物种交流也改变了世界各地种植结构与饮食结构,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物种交流也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饥饿问题,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消极:伴随着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各种使病开始传播,造成大量原著居民死亡土地资源大量开发,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